CN210941968U - 一种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1968U
CN210941968U CN201921833829.4U CN201921833829U CN210941968U CN 210941968 U CN210941968 U CN 210941968U CN 201921833829 U CN201921833829 U CN 201921833829U CN 210941968 U CN210941968 U CN 210941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limbs
suspension
subframe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338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岑
郑文博
王明
王仕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8338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1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1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1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副车架的断面为“U”型,并在其背面设有多个加强筋,副车架包括:主体、前连接肢和后连接肢,主体呈“口”字型,主体的两个侧梁用于连接控制臂和转向器,主体的后梁用于连接电机后悬置;前连接肢具有两个,两个前连接肢连接在主体的前端两个顶点,前连接肢用于连接车身和布置电机前悬置;后连接肢具有两个,两个后连接肢连接在主体的后端两个顶点,后连接肢用于连接车身和布置前稳定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铝合金材质有效降低零件重量,适用于前悬架***,使前悬架结构布置合理,并适用电驱***的三个悬置的布置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车架。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悬架***的重要组成部件,它为悬架的控制臂、稳定杆、动力总成悬置等零部件提供安装点,同时将地面、悬架***、动力***等***的力传递到车身。
目前,乘用车副车架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案制成:(1)钢板或管材冲压、内高压、弯折成型拼焊结构;(2)空心/实心铝合金整体铸造成型结构;(3)铝合金铸件、挤压型材、冲压板材拼焊结构;其中方案(1)为主流结构,成本适中,但重量普遍偏高,不利于电动车对底盘轻量化增加续航里程的要求,方案(2)和方案(3)都能起到很好的轻量化效果,多为高端车型采用,但成本偏高;方案(2)零件的结构对生产工艺影响较大,若结构设计不合理,易产生铸造缺陷;方案(3)所述结构将零件拆分为多个组件,降低了各组件的制造难度,但对焊接及铸造的工艺水平要求都较高,成本较高,焊接质量控制难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车架,以解决现有副车架重量大、成本高、工艺水平较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副车架,所述副车架为铸铝材料,所述副车架的断面为“U”型,并在其背面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副车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呈“口”字型,所述主体的两个侧梁用于连接控制臂和转向器,所述主体的后梁用于连接电机后悬置;
前连接肢,所述前连接肢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前连接肢连接在所述主体的前端两个顶点,所述前连接肢用于连接车身和布置电机前悬置;
后连接肢,所述后连接肢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后连接肢连接在所述主体的后端两个顶点,所述后连接肢用于连接车身和布置前稳定杆。
作为上述副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的两个侧梁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为双耳片结构并用于连接所述控制臂。
作为上述副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的两个侧梁的上表面和所述后梁的上表面各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用于连接所述转向器。
作为上述副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的后梁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后悬置。
作为上述副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设有若干个排水减重孔。
作为上述副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前连接肢和所述后连接肢的顶端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用于连接所述车身。
作为上述副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前连接肢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具有通孔并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前悬置,所述后连接肢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具有通孔并用于连接所述前稳定杆。
作为上述副车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筋之间相互交叉,并在交叉处设有圆柱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铸铝材质,可有效降低零件重量;该副车架适用于前悬架***,使前悬架结构布置合理,并适用电驱***的三个悬置的布置要求;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副车架各连接点动、静刚度及整体模态高,耐久性能好,可满足底盘对操稳性能、NVH性能和可靠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体;2-前连接肢;3-后连接肢;
10-加强筋;11-安装支架;12-第一凸台;13-第二凸台;14-排水减重孔;20-第三凸台;21-第一安装面;31-第二安装面;
101-圆柱结构;141-第一条形孔;142-第二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该副车架整体为铸铝材料,如图1和图2所示,副车架的断面为U型,并在背面设有多个加强筋10。
在本实施例中,副车架采用低压铸造工艺整体成型,副车架结构平整,壁厚均匀,降低铸造工艺难度,副车架通过设计加强筋10的结构及走向满足了副车架的承载要求、减少了副车架铸造变形,还降低了副车架工艺制造难度。
副车架包括主体1、前连接肢2和后连接肢3,主体1呈“口”字型,主体1的两个侧梁用于连接控制臂和转向器,主体1的后梁用于连接电机后悬置;前连接肢2具有两个,两个前连接肢2连接在主体1的前端两个顶点,前连接肢2用于连接车身和布置电机前悬置;后连接肢3具有两个,两个后连接肢3连接在主体1的后端两个顶点,后连接肢3用于连接车身和布置前稳定杆。
进一步,主体1的两个侧梁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安装支架11,安装支架11为双耳片结构并用于连接控制臂。优选地,在安装支架11的外壁设有凸筋,用于提高安装支架11的强度和刚度,提高抗弯扭性能。
主体1的两个侧梁的上表面和后梁的上表面各设有第一凸台12,第一凸台12用于连接转向器。
主体1的后梁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凸台13,第二凸台13用于连接电机后悬置。
主体1设有若干个排水减重孔14。例如,主体1在前侧梁上端面开设3个第一条形孔141以及在后梁上端面开设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孔142。设置减重排水孔14不仅能及时排水,还能减轻主体1的重量。
前连接肢2和后连接肢3的顶端各设有一个第三凸台20,第三凸台20用于连接车身。即四个第三凸台20用于连接车身的四个位置。
前连接肢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安装面21,第一安装面21具有通孔并用于连接电机前悬置,后连接肢3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安装面31,第二安装面31具有通孔并用于连接前稳定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21为平面,每个第一安装面21上设有两个通孔(优选为螺纹孔)用于连接电机前悬置。第二安装面31也为平面,每个第二安装面31上设有两个通孔(优选为螺纹孔)用于连接前稳定杆。
参见图2,多个加强筋10之间相互交叉,并在交叉处设有圆柱结构101,减小加强筋10交叉造成的材料结节,减小出现铸造缺陷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采用铸铝材质,可有效降低零件重量;该副车架适用于前悬架***,使前悬架结构布置合理,并适用电驱***的三个悬置的布置要求;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副车架各连接点动、静刚度及整体模态高,耐久性能好,可满足底盘对操稳性能、NVH性能和可靠性的需求。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为铸铝材料,所述副车架的断面为“U”型,并在其背面设有多个加强筋(10),所述副车架包括:
主体(1),所述主体(1)呈“口”字型,所述主体(1)的两个侧梁用于连接控制臂和转向器,所述主体(1)的后梁用于连接电机后悬置;
前连接肢(2),所述前连接肢(2)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前连接肢(2)连接在所述主体(1)的前端两个顶点,所述前连接肢(2)用于连接车身和布置电机前悬置;
后连接肢(3),所述后连接肢(3)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后连接肢(3)连接在所述主体(1)的后端两个顶点,所述后连接肢(3)用于连接车身和布置前稳定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两个侧梁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安装支架(11),所述安装支架(11)为双耳片结构并用于连接所述控制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两个侧梁的上表面和所述后梁的上表面各设有第一凸台(12),所述第一凸台(12)用于连接所述转向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后梁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凸台(13),所述第二凸台(13)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后悬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设有若干个排水减重孔(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肢(2)和所述后连接肢(3)的顶端设有第三凸台(20),所述第三凸台(20)用于连接所述车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肢(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安装面(21),所述第一安装面(21)具有通孔并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前悬置,所述后连接肢(3)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安装面(31),所述第二安装面(31)具有通孔并用于连接所述前稳定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10)之间相互交叉,并在交叉处设有圆柱结构(101)。
CN201921833829.4U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副车架 Active CN210941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3829.4U CN210941968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3829.4U CN210941968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副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1968U true CN210941968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33829.4U Active CN210941968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1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2470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11081021A1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のサブフレーム
MXPA06010787A (es) Brazo de suspension de cuatro puntos.
KR101302328B1 (ko) 전방 현가 장치의 로어 컨트롤 암 조립체
CN210941968U (zh) 一种副车架
CN116534126B (zh) 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0235817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的横梁总成
CN211076060U (zh) 一种电动车铝副车架
CN210526646U (zh) 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17672836U (zh)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JPH08198134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クロスメンバ
CN215663650U (zh) 一种后副车架结构
CN112590937B (zh) 一种横梁总成
CN214451378U (zh) 后副车架与后纵梁连接结构
CN205149434U (zh) 一种汽车悬架下摆臂的安装支架及汽车悬架
CN219487434U (zh) 悬臂总成以及轨道车辆
CN104590376A (zh) 一种前副车架交叉加强结构
CN216232557U (zh) 一种电动车用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CN112141213A (zh) 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02413395U (zh) 散热器中心支架
CN220905133U (zh)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KR20030088238A (ko) 차량용 현가장치의 로워아암 구조
CN216232553U (zh) 一种非承载式车架总成装置
CN213622948U (zh) 一种平衡悬架支座及汽车起重机
CN214565612U (zh)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