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1388U -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01388U
CN210901388U CN201921731765.7U CN201921731765U CN210901388U CN 210901388 U CN210901388 U CN 210901388U CN 201921731765 U CN201921731765 U CN 201921731765U CN 210901388 U CN210901388 U CN 210901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transfer
transfer assembly
segm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17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和平
郑荣
程旭东
王成虎
王孝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 Ltd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 Ltd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 Ltd,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317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01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01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01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其中,传热组件包括集热件,所述集热件包括集热端和传热端,所述集热端连接于所述热量产生组件;和导热件,所述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热端,另一端嵌设于所述气雾产生组件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了抽吸装置的热量利用率。

Description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不燃烧烟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热组件和应用该传热组件的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烟草一般是通过打火机或者其他点火器点燃,产生含有尼古丁的气雾以满足消费者的抽吸。但是,相关研究表明,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存在多种致癌物质以及大量的其它有害物质,如此使得消费者在吸入该类气雾时,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为此,市场上出现了采用低温烘烤的方式加热烟弹或其他气雾产生制品的抽吸装置,在能够产生含有尼古丁的气雾满足消费者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了气雾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然而,该类抽吸装置对烟弹或其他气雾产生制品的加热方式一般采用***式加热,即对烟弹或其他气雾产生制品的外部进行加热。如此使其产生的热量会从外部传导至外界而增大了热量的损失,降低了热量的利用率。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传热组件,应用于抽吸装置,旨在提高抽吸装置的热量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传热组件包括:
集热件,所述集热件包括集热端和传热端,所述集热端连接于所述热量产生组件;和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热端,另一端嵌设于所述气雾产生组件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集热件和所述导热件于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圆形设置,且两者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集热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传热端的直径;
且/或,所述集热端为空心结构,并设有多个连通外界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面向所述集热端的表面凹设有容置腔,所述传热端嵌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导热件的外侧,并邻近所述集热端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端包括相连接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所述第一段体和所述第二段体形成阶梯状,所述第一段体连接于所述集热端,所述第一段体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段体抵接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第一段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导热件呈一体结构设置;
且/或,所述集热端和传热端呈一体结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背离所述集热端的一端的外壁设有导向面,在所述导热件的纵截面中,所述导向面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导热件面向所述集热端的一端的至所述导热件背离所述集热端的一端呈逐渐减少设置;
且/或,定义所述容置腔的腔侧壁的壁厚为W,0.05mm≤W≤ 0.3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集热件的外表面设有防氧化层膜;
且/或,所述导热件的外表面设有陶瓷膜或玻璃釉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抽吸装置,包括热量产生组件、气雾产生组件以及传热组件,所述传热组件包括:
集热件,所述集热件包括集热端和传热端,所述集热端连接于所述热量产生组件;和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热端,另一端嵌设于所述气雾产生组件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集热件的集热端连接于热量产生组件进行收集热量,并通过传热端将收集到的热量传递至与传热端连接的导热件。由于导热件嵌设于气雾产生组件内,如此通过该导热件可以实现将热量传递至气雾产生组件的内部并对其进行加热,使得导热件所散发出的热量能够较大幅度的传递至气雾产生组件上,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损失,提高抽吸装置的热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吸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抽吸装置的传热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抽吸装置的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抽吸装置的传热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传热组件 200 导热件
100 集热件 210 容置腔
110 集热端 220 导向面
111 通孔 300 固定件
120 传热端 20 热量产生组件
121 第一段体 30 气雾产生组件
122 第二段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结合参考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传热组件10,应用于抽吸装置,该抽吸装置包括热量产生组件20和气雾产生组件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抽吸装置包括集热件100和导热件200;其中,集热件100包括集热端110和传热端120,集热端110 连接于热量产生组件20;导热件200的一端连接于传热端120,另一端嵌设于气雾产生组件30内。
在本实施例中,集热件100主要用于吸收收集由抽吸装置的热量产生组件20所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导热件200。为了能够及时的将热量从产生组件传递至导热件200,集热件100可以选用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例如:银、铜、铝及其合金材料。其中,热量产生组件20包括燃烧室,该燃烧室内可通入燃料,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量。而集热件100的集热端110位于燃烧室内,因此在燃烧室燃烧燃料产生热量后,集热端110可以吸收燃料燃烧所述产生热量。另外,导热件200主要用于将集热件100上的热量传递至抽吸装置的气雾产生组件30内。为了能够及时的将热量从集热件100传递至气雾产生组件30,导热件200可以选用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例如:银、铜、铝及其合金材料。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热件200具有一定的硬度,导热件200可以为不锈钢或陶瓷等。其中,气雾产生组件30可以为烟弹,也可以为其他的气雾产生制品,本申请不限于此,能够产生含尼古丁的气雾的制品即可。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导热件200的加热温度的控制,集热件100和导热件200 选用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如此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使得两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进而根据改变两者的接触面积,控制导热件200上的温度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集热件100的集热端110连接于热量产生组件20进行收集热量,并通过传热端120将收集到的热量传递至与传热端120连接的导热件200。由于导热件200嵌设于气雾产生组件30内,如此通过该导热件200可以实现将热量传递至气雾产生组件30的内部并对其进行加热,使得导热件200所散发出的热量能够较大幅度的传递至气雾产生组件30上,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损失,提高抽吸装置的热量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集热件100和导热件200于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圆形设置,且两者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可以理解,将集热件100和导热件200均设置为圆形结构,使其周向具有一致性。如此热量在集热件100和导热件200上传递时能够均匀的传递,使得导热件200上的温度分布均匀,从而能够充分的加热对气雾产生组件30,提高了气雾产生效果。而集热件100和导热件200 的同轴设置,使得导热件200可以从集热件100的中部吸收热量,如此导热件200在各处所吸收的热量相同,从而进一步地使得导热件200 上的温度分布均匀。
请参考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集热端110的直径大于传热端120的直径;且/或,集热端110为空心结构,并设有多个连通外界的通孔111。
可以理解,将集热端110的直径设置为大于传热端120的直径,增大了集热端110和热量产生组件2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两者的换热效果,使得集热端110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而将集热端110设置为空心结构并设有多个通孔111,使其各处可以较为充分的吸收热量,从而提高了集热端110的吸热速率,以便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递至导热件200。其中,传热端120的直径可以为2mm,如此即保证了传热端120 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不会因为直径过大而影响热量的传递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热件200面向集热端110的表面凹设有容置腔210,传热端120嵌设于容置腔210内。
可以理解,容置腔210的设置使得集热件100的传热端120和导热件200接触较为紧密,传热端120所述散发的热量能够大幅度的传递至导热件200内,进一步地减少了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热量的使用率。同时,容置腔210的设置也给予了传热端120安装空间,使得两者连接的更为紧凑,从而减少了空间的占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传热组件10还包括固定件300,固定件300套设于导热件200的外侧,并邻近集热端110设置。
可以理解,固定件300的设置具有固定和支撑导热件200的作用,能够界定导热件200***气雾产生组件30内的深度,同时能够隔离燃料燃烧的废气等有害物质的,避免其进入消费者体内,导致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地,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固定件300可以选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例如:陶瓷、石英等。如此使得大部分热量集中在导热件200上,以便集中加热气雾产生组件30。
请参考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传热端1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体121和第二段体122,第一段体121和第二段体122形成阶梯状,第一段体121连接于集热端110,第一段体121与容置腔210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二段体122抵接于容置腔210的腔壁,固定件300对应第一段体121设置。
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使得固定件300与传热端120不直接接触,而导热件200与传热端120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热量通过固定件300 流失,使得热量尽可能的传递至导热件200,提高了热量的使用率。进一步地,定义集热件100的传热端120与固定件300之间的距离为D, 1mm≤D≤2mm,可以理解,当传热端120与固定件300之间的距离D <1mm时,容易使得热量由于传热端120与导热件200之间的距离过小而从固定件300上损失。当传热端120与固定件300之间的距离D> 2mm,又使得集热件100的机械强度降低。其中,传热端120与固定件300之间的距离D的值可以为1mm、1.5mm、2mm等,当然也可以是以上区间的任意取值,本申请对D的具体值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件300和导热件200呈一体结构设置;且/或,集热端110和传热端120呈一体结构设置。
可以理解,固定件300和导热件200呈一体保证了两者的连接强度;同时也简化了两者的加工工艺,从而提高了两者的生产效率。而集热端110和传热端120呈一体设置,避免了两者的热量传递受连接结构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两者的传热效率。同时一体设置的集热端110和传热端120呈也保证两者的连接强度;并且也简化了两者的加工工艺,提高了两者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热件200背离集热端110的一端的外壁设有导向面220,在导热件200的纵截面中,导向面220之间的距离由导热件200面向集热端110的一端的至导热件200背离集热端110的一端呈逐渐减少设置。
可以理解,导向面220的设置使得导热件200在***气雾产生组件30时具有对位导向作用,从而便于导热件200的***,提高两者的组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定义容置腔210的腔侧壁的壁厚为 W,0.05mm≤W≤0.3mm。
可以理解,当容置腔210的腔侧壁的壁厚W<0.05mm时,导热件 200由于壁厚较薄,会降低其机械强度,使其容易发文弯曲。当容置腔210的腔侧壁的壁厚W>0.3mm时,导热件200由于壁厚较厚,会降低导热件200的导热效率。因此,将容置腔210的腔侧壁的壁厚W设置为0.05mm≤W≤0.3mm,如此即保证了导热件200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又保证了导热件200具有较好的导热效率,以便热量能够及时的传递。其中。容置腔210的腔侧壁的壁厚W的值可以为0.05mm、0.1mm、0.15 mm、0.2mm、0.25mm、0.3mm等,当然也可以为以上区间的任意取值,本申请对W的具体值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集热件100的外表面设有防氧化层膜。
可以理解,防氧化层膜对集热件100具有保护作用,使其避免被空气氧化,提高集热件100的使用年限和导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热件200的外表面设有陶瓷膜或玻璃釉膜。
可以理解,如此设置,避免了气雾产生组件30内的烟草在受热后导致部分粘结于导热件200上,影响导热件200表面的清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抽吸装置,该抽吸装置包括传热组件10、热量产生组件20以及气雾产生组件30,该传热组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抽吸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集热件100的集热端110连接于热量产生组件20,导热件200的一端连接于集热件100的传热端120,另一端嵌设于气雾产生组件30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传热组件,应用于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包括热量产生组件和气雾产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包括:
集热件,所述集热件包括集热端和传热端,所述集热端连接于所述热量产生组件;和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热端,另一端嵌设于所述气雾产生组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件和所述导热件于水平面的投影均呈圆形设置,且两者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传热端的直径;
且/或,所述集热端为空心结构,并设有多个连通外界的通孔。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面向所述集热端的表面凹设有容置腔,所述传热端嵌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导热件的外侧,并邻近所述集热端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端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所述第一段体和所述第二段体形成阶梯状,所述第一段体连接于所述集热端,所述第一段体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段体抵接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第一段体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导热件呈一体结构设置;
且/或,所述集热端和传热端呈一体结构设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背离所述集热端的一端的外壁设有导向面,在所述导热件的纵截面中,所述导向面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导热件面向所述集热端的一端的至所述导热件背离所述集热端的一端呈逐渐减少设置;
且/或,定义所述容置腔的腔侧壁的壁厚为W,0.05mm≤W≤0.3mm。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件的外表面设有防氧化层膜;
且/或,所述导热件的外表面设有陶瓷膜或玻璃釉膜。
10.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热组件。
CN201921731765.7U 2019-10-15 2019-10-15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Active CN210901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1765.7U CN210901388U (zh) 2019-10-15 2019-10-15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1765.7U CN210901388U (zh) 2019-10-15 2019-10-15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01388U true CN210901388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58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1765.7U Active CN210901388U (zh) 2019-10-15 2019-10-15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013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4220A (zh) * 2019-10-15 2019-12-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CN110604343A (zh) * 2019-10-15 2019-12-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抽吸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4220A (zh) * 2019-10-15 2019-12-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CN110604343A (zh) * 2019-10-15 2019-12-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抽吸装置
CN110604343B (zh) * 2019-10-15 2024-06-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抽吸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01388U (zh)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EP4218441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N211832831U (zh)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CN109770435A (zh) 一种多种可替换雾化芯材质扁长型电子烟
WO2022156714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000435A1 (en)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and smoke-generating assembly
CN11110967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WO2022027797A1 (zh) 加热模组和发烟装置
CN211832830U (zh) 一种应用于加热不燃烧烟具的气流通道装置
WO2023246370A1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CN111772246A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EP4309524A1 (en) Heating mechanism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N212545566U (zh) 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9788481U (zh) 烟支加热器及电加热吸烟装置
WO2022027799A1 (zh) 加热模组和发烟装置
CN2123453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09768994U (zh) 烟支加热器及电加热吸烟装置、隔热装置
CN110584220A (zh)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CN218790521U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CN217509914U (zh)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279900U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216601678U (zh) 一种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
WO2022156719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226957A (zh)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CN115486574A (zh) 一种空气加热的加热不燃烧烟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