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9569U - 一种臂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臂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9569U
CN210809569U CN201921599046.4U CN201921599046U CN210809569U CN 210809569 U CN210809569 U CN 210809569U CN 201921599046 U CN201921599046 U CN 201921599046U CN 210809569 U CN210809569 U CN 210809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ring
flexible connecting
ring structure
connecting membe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90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宁
韩久琦
程二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ong Shuke Hai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990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9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9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9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臂环结构,包括:第一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至少一个臂环本体单元,所述臂环本体单元设置于第一环形结构与第二环形结构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小于第二环形结构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

Description

一种臂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臂环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臂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智能臂环产品均采用软性连接结构,通过弹性松紧方式佩戴在小臂后端位置。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智能臂环产品在使用佩戴到手臂上时,需要有佩戴方向区分,但是产品造型设计都是比较规范的矩形,佩戴时很难分清应该佩戴的正方向,很容易造成因佩戴方向不对导致产品佩戴到手臂上以后不能识别信号,造成产品无法正常使用;或是用户只能通过产品表面的指示灯方向来识别产品佩戴方向,造成诸多不必要的售后和用户误解,产品用户体验不佳带来诸多困难和烦恼。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臂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臂环结构,包括:
第一环形结构;
第二环形结构;
至少一个臂环本体单元,所述臂环本体单元设置于第一环形结构与第二环形结构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小于第二环形结构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包括第一软性连接件,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包括第二软性连接件,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与第二软性连接件的弹性系数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与第二环形结构中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小的一者的弹性系数较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与第二软性连接件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卡扣单元,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与第二软性连接件的弹性形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卡扣单元包括平板状的两片卡扣板,每片卡扣板分别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两片卡扣板的第一端设置于第一软性连接件远离第二软性连接件一侧,并相互连接;两片卡扣板的第二端设置于第二软性连接件远离第一软性连接件一侧,并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包括第一弯折部及第一本体固定部;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包括第二弯折部及第二本体固定部;所述第一本体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臂环本体单元设置于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本体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部之间,所述卡扣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的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的第二弯折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卡扣单元包括可拆卸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和/或第二软性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卡扣单元的材料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的弹性系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材料为弹性橡胶或硅胶,所述卡扣单元的材料为塑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臂环本体单元与第一软性连接件或第二软性连接件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内部设置有信号传输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的第一本体固定部或第二软性连接件的第二本体固定部上设置有导电连接件,所述臂环本体单元与所述导电连接件进行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的第一本体固定部和/或第二软性连接件的第二本体固定部上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臂环本体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至少部分地解决臂环佩戴方式难以辨别的问题,并且臂环结构形态更贴合手臂臂围的生理结构,使产品与手臂更好地贴合,达到提升佩戴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臂环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臂环结构软性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臂环结构软性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臂环展开结构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臂环结构软性连接件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臂环展开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臂环结构;101-第一环形结构;102-第二环形结构;103-臂环本体单元;10-第一软性连接件;11-第一弯折部;12-第一本体固定部;13-导电连接件;20-第二软性连接件;21-第二弯折部;22-第二本体固定部;23-第二固定件;30-卡扣单元;31-可拆卸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臂环结构。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臂环结构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架构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所述臂环结构100包括第一环形结构101、第二环形结构102及多个臂环本体单元103。其中,所述多个臂环本体单元103均匀设置于第一环形结构101与第二环形结构102之间,并分别与第一环形结构101及第二环形结构102连接。由于臂环本体单元103由于信号识别需要存在设置的方向性,因此臂环在佩戴过程中需要按照预定方向进行佩戴。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1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小于第二环形结构102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即臂环结构呈上下环直径不同的锥形结构。由此,所述臂环构成“大口进,小口出”的形态,因而容易区分佩戴方向,同时锥形的结构形态也更贴合手臂臂围的生理结构,使产品与手臂贴合更完美,更不容易被甩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臂环结构软性连接件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软性连接件10形成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1,第二软性连接件20形成第二环形结构102。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形成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1的第一软性连接件10与形成第二环形结构102的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材料的弹性系数不同,使产品围绕成圆形以后,能够弹性系数能够自然的形成上下环直径不同的锥形结构,使用户在产品使用时免去识别产品佩戴方向的烦恼。
具体地,第一软性连接件10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弹性系数。当用户佩戴所述臂环时,首先穿过弹性系数较大的第二软性连接件20,再穿过弹性系数较小的第一软性连接件10。当臂环达到用户手臂的合适位置时,所述弹性系数较小的第一软性连接件10贴合于用户手臂较细的一侧,所述弹性系数较大的第二软性连接件20贴合于用户手臂较粗的一侧,从而使用户产生更少的挤压感,同时保证了用户佩戴臂环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弯折部11及第一本体固定部12。其中,第一弯折部11大致呈“W”型,所述“W”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本体固定部12。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材料为弹性橡胶或硅胶材质。
第二软性连接件2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弯折部21及第二本体固定部22。其中,第二弯折部21大致呈倒“V”型,所述倒“V”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本体固定部22。示例性的,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20材料为弹性橡胶,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20采用的弹性橡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采用的弹性橡胶的弹性系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固定部22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部12对应,臂环本体单元103设置于相对的本体连接部之间。由于臂环本体单元103具有方向性,因此,臂环本体单元103仅需在一侧进行信号输出。本实施例中,臂环本体单元103仅与第一本体固定部12进行电性连接,并将信号传输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内部,从而实现多个臂环本体单元103的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本体固定部12上设置有导电连接件13,所述导电连接件13连接到第一软性连接件10内部的信号传输线,用于与所述臂环本体单元103电性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13同时具有固定连接所述臂环本体单元103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固定部12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图未示),用于与所述臂环本体单元103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本体固定部22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件23,用于与所述臂环本体单元103进行固定连接。
应该理解,图1、2中的弯折部、臂环本体单元103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弯折部、臂环本体单元103。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示意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臂环结构。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臂环结构软性连接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弯折部11及第一本体固定部12,第二软性连接件2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弯折部21及第二本体固定部22。其中,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的长度,使得第二软性连接件20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大于第一软性连接件10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由此,臂环结构呈现出上下环直径不同的锥形结构,因而产品“大口进,小口出”的形态使得用户很容易区分佩戴方向。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的长度的设计可能会影响臂环的佩戴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个示意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臂环结构。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臂环展开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软性连接件1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弯折部11及第一本体固定部12。其中,第一弯折部11大致呈“W”型,所述“W”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本体固定部12。第二软性连接件2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弯折部21及第二本体固定部22。其中,第二弯折部21大致呈倒“V”型,所述倒“V”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本体固定部22。所述第二本体固定部22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部12对应,臂环本体单元103设置于相对的本体连接部之间。其中,相邻臂环本体单元103之间的第一弯折部11及第二弯折部21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臂环结构包括4个臂环本体单元103,每两个臂环本体单元103之间设置卡扣单元30,共设置4个卡扣单元30。所述卡扣单元30包括两片卡扣板,每片卡扣板分别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两片卡扣板的第一端设置于第一软性连接件10远离第二软性连接件20一侧,并相互连接;两片卡扣板的第二端设置于第二软性连接件20远离第一软性连接件10一侧,并相互连接。
示例性的,每个所述卡扣单元30包括两片相互连接的呈“T”型的卡扣板,所述两个卡扣板的“T”型的水平段两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11“W”型下部两个凹部,并对应卡合连接;所述两个卡扣板的“T”型的竖直段底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1倒“V”型上部的凹部,并对应卡合。由此,可以限制第一弯折部11与第二弯折部21的弹性形变。通过设置卡扣结构,可以调节臂环开口尺寸,从而适应不同人群的臂围需要。优选的,所述卡扣单元30的材料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一软性连接件10与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弹性系数。示例性的,所述卡扣单元30可以为塑料卡扣。
卡扣单元30呈平板状,从而卡扣单元30的设置合理地增大了臂环与手臂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减小了软性连接边缘对手臂的挤压感,提升了佩戴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卡扣单元30在第一弯折部11及第二弯折部21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示例性的,所述卡扣单元30“T”型的竖直段底端设置有可拆卸连接件4031,当用户需要拆卸卡扣单元30时,可以将该可拆卸连接件从第二弯折部21拆除。由此,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卡扣进行臂围调节,从而方便用户自主调节臂围,进一步提升佩戴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第四个示意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臂环结构。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臂环结构的软性连接件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臂环展开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A-5B所示,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弯折部11及第一本体固定部12。其中,第一弯折部11大致呈“V”型,所述“V”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本体固定部12。第二软性连接件2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弯折部21及第二本体固定部22。其中,第二弯折部21大致呈“M”型,所述倒“M”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本体固定部22。所述第二本体固定部22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部12对应,臂环本体单元103设置于相对的本体连接部之间。
进一步可选地,相邻臂环本体单元103之间的第一弯折部11及第二弯折部21之间可以设置卡扣结构从而调节臂环尺寸,从而适应不同人群的臂围需要。每个所述卡扣单元30包括两片相互连接的呈倒“T”型的卡扣板,所述两个卡扣板的倒“T”型的竖直段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11“V”型下部的凸部,并对应卡合连接;所述两个卡扣板的倒“T”型的水平段两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1“M”型上部两个凸部,并对应卡合连接。由此,可以限制第一弯折部11与第二弯折部21的弹性形变,以适应不同人群臂围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实用新型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环形结构(101);
第二环形结构(102);
至少一个臂环本体单元(103),所述臂环本体单元(103)设置于第一环形结构(101)与第二环形结构(102)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1)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小于第二环形结构(102)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1)包括第一软性连接件(10),所述第二环形结构(102)包括第二软性连接件(20),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与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弹性系数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1)与第二环形结构(102)中在臂环结构径向方向的投影直径小的一者的弹性系数较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与第二软性连接件(20)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卡扣单元(30),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与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弹性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单元(30)包括平板状的两片卡扣板,每片卡扣板分别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两片卡扣板的第一端设置于第一软性连接件(10)远离第二软性连接件(20)一侧,并相互连接;两片卡扣板的第二端设置于第二软性连接件(20)远离第一软性连接件(10)一侧,并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包括第一弯折部(11)及第一本体固定部(12);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20)包括第二弯折部(21)及第二本体固定部(22);所述第一本体固定部(12)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部(22)相对设置,所述臂环本体单元(103)设置于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本体固定部(12)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部(22)之间;所述卡扣单元(30)设置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的第一弯折部(11)与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第二弯折部(2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单元(30)包括可拆卸连接件(31),用于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和/或第二软性连接件(20)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单元(30)的材料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弹性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20)材料为弹性橡胶或硅胶,所述卡扣单元(30)的材料为塑料。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环本体单元(103)与第一软性连接件(10)或第二软性连接件(20)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或所述第二软性连接件(20)内部设置有信号传输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的第一本体固定部(12)或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第二本体固定部(22)上设置有导电连接件(13),所述臂环本体单元(103)与所述导电连接件(13)进行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臂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连接件(10)的第一本体固定部(12)和/或第二软性连接件(20)的第二本体固定部(22)上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臂环本体单元(103)。
CN201921599046.4U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臂环结构 Active CN210809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9046.4U CN210809569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臂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9046.4U CN210809569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臂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9569U true CN210809569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7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9046.4U Active CN210809569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臂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95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7758A (zh) * 2019-09-24 2019-12-06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臂环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7758A (zh) * 2019-09-24 2019-12-06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臂环结构
WO2021057248A1 (zh) * 2019-09-24 2021-04-01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臂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9855B2 (en) Respiratory mask
BR122022026446A2 (pt) Fone de ouvido
US20170339481A1 (en) Earpiece system
CN210809569U (zh) 一种臂环结构
US11284182B2 (en) Open audio device
CN110537758A (zh) 一种臂环结构
US20210337295A1 (en) Headset
CN109480402A (zh) 表带出音的智能手表
US2022013482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iler-light plug cover
US20030046751A1 (en) Swimming goggles
US20020152543A1 (en) Swimming goggles with improved wearing comfort and pulling resistance
CN213821442U (zh) 智能头环
WO2013187692A1 (ko) 탄성 면도기 카트리지
CN211327784U (zh) 颈部按摩仪
JPH11104267A (ja) 水中メガネ
CN205922451U (zh) 宠物智能项圈及其宠物智能装置
JP2015180237A (ja) 鼻腔挿入デバイス用固定具および固定具付き鼻腔挿入デバイス
CN208651832U (zh) 一种一体卡扣式pvc线管管接头
CN219995013U (zh) 一种中空的挂脖结构
CN214105128U (zh) 一种按摩设备
CN212112040U (zh) 一种具有收音功能的眼镜架
KR101987074B1 (ko) 넥 밴드 이어폰용 클립
CN205841400U (zh) 一种管材连接扣
CN210016514U (zh) 手机防水保护壳
CN219420981U (zh) 耳机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Jingdong Shuke Hai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Jingdong Shuke Hai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