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9110U - 电连接器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9110U
CN210779110U CN201921437519.0U CN201921437519U CN210779110U CN 210779110 U CN210779110 U CN 210779110U CN 201921437519 U CN201921437519 U CN 201921437519U CN 210779110 U CN210779110 U CN 210779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uckling
abutting
positioning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375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孟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 Li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 Li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 Li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 Lin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375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9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9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9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包括有一对接头、一内屏蔽壳体、一外壳体及至少一扣持弹片,该扣持弹片设置于介于该内屏蔽壳体与该外壳体的空间中,该扣持弹片的一扣合部内侧设有扣持于一预设插座连接器的一对接部外侧的一扣勾,该扣合部向该释放键内侧延伸有一压翘部、至少一外抵持部及至少一内抵持部,该压翘部、该外抵持部末端及该内抵持部末端都定位于该外壳体内的预定位置,而按压该释放键以使该释放键内侧压迫该外抵持部向内侧旋动,并以该压翘部为支点使该扣合部向外部旋动并使该扣勾脱离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以形成该对接头与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的脱离状态,以使释放键具有较强弹性回复力。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尤指提供一种扣持弹片的压翘部、外抵持部及内抵持部的抵持于内屏蔽壳体与外壳体结构设计,以使释放键具有较强弹性回复力进而达成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易于做接合及脱离。
背景技术
IEEE1394是1995年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所制定的一项业界标准,目前,采用该种标准生产的电连接器已被广泛使用,成为电子产业的一种通用的介面标准,通常该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各种电脑外设或数位产品。该种IEEE1394电连接器构形小巧,并且具有良好的、快速的信号传输功能。然而,由于该种电连接器仅设有信号端子而没有传输电力的电力端子,因此,其无法供给电力,支持即插即用功能。
为了支持即插即用功能,IEEE1394电连接器还有另外一种类型,该种类型的电连接器包括由四根信号端子与两根电力端子组成的六根导电端子,该六根端子分成两组分别设于电连接器的对接舌板的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上。另外莫仕(Molex)公司所设计一种应用于如松下、三菱及安川电机伺服连接器对接口为10根端子(Pin)的电连接器来产生传输资料及电力信号,此种规格连接器可凭借电连接器二侧的按键来使二扣勾脱离进而分离公、母接头。但由于二侧按键结构设计不佳常造成公、母接头的接合及脱离都产生困难,故如何解决此一问题已成为业界技术人员的一大研究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有此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的新型专利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接头,其内部设有复数端子槽以供复数端子穿置,该复数端子在该对接头的一插置空间中各形成有一对接部且在相对于该复数对接部另一端形成有凸伸于该对接头的一焊接部;
一内屏蔽壳体,其罩覆定位于该对接头的外部,在该内屏蔽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内屏蔽壳体相对于罩覆该对接头的另一端可供预定一线缆穿置且该线缆的复数线头定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而该复数线头与该复数端子的该焊接部形成电性连接;
一外壳体,其罩覆定位于该内屏蔽壳体的外部,该外壳体中设置至少一释放键;以及
至少一扣持弹片,其设置于介于该内屏蔽壳体与该外壳体的空间中,该扣持弹片的一扣合部内侧设有扣持于一预设插座连接器的一对接部外侧的一扣勾,该扣合部向该释放键方向内侧延伸有一压翘部、至少一外抵持部及至少一内抵持部,该压翘部、该外抵持部末端及该内抵持部末端都定位于该外壳体内的预定位置,而按压该释放键以使该释放键内侧压迫该外抵持部向内侧旋动,并以该压翘部为支点使该扣合部向外部旋动并使该扣勾脱离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以形成该对接头与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的脱离状态。
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中:该扣持弹片的一端向外侧弯折以形成该扣合部,由该扣合部向另一端延伸向内侧冲压有该扣勾及向外侧冲压成呈弧形弯折的该压翘部,由该压翘部延伸有二外抵持部,该二外抵持部末端延伸有一抵持弧边,且该二外抵持部之间设有向内侧弯折的该内抵持部及该内抵持部末端的一抵持弧边。
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中:该对接头的该复数端子共有十根,且在该插置空间内排列设置分别为上排设有五根端子及下排设有五根端子,以形成符合IEEE1394 10P的电连接器规格。
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中:该内屏蔽壳体由一第一内壳及一第二内壳相互组装所构成,该第一内壳与该第二内壳的二侧边各设对应扣合的一扣孔及一卡合块,且该第一内壳与该第二内壳的共同内侧具有该容置空间以供该对接头及该线缆容置。
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内壳或第二内壳还设有一线框,该线框上组设有一定位弧片,该定位弧片与该线框内侧形成一穿线空间以供该线缆穿置。
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中:该外壳体由一第一外壳及一第二外壳相互组装所构成,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二侧边各设对应扣合的复数第一扣槽、复数第二扣槽、复数第一凸扣、复数第二凸扣、复数释放键及复数定位凹槽,且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共同内侧具有一空腔以供该内屏蔽壳体容置。
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外壳的一侧具有释放键且另一侧具有一定位凹槽;而第二外壳的一侧也具有释放键且另一侧具有一定位凹槽,而该第一外壳的设置该释放键的侧边与该第二外壳的该定位凹槽做定位且该第一外壳的该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外壳的设置该释放键的侧边做定位,以形成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二侧定位结构。
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二侧边内各设有一定位板及该定位板向外凸伸的一支点,该支点供扣持弹片呈弧形弯折的压翘部内侧抵持。
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二侧边内各设有呈三角柱状体的一定位柱及与该定位柱相对设置呈L形的一弯折板,该定位柱供扣持弹片的二外抵持部的抵持弧边抵持定位,而该弯折板内侧供该扣持弹片的该内抵持部的该抵持弧边抵持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凭借前述扣持弹片的压翘部、外抵持部及内抵持部的抵持于内屏蔽壳体与外壳体结构设计,以使释放键具有较强弹性回复力进而达成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易于做接合及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该对接头的该复数端子于插置空间内排列设置分别为上排设有五根端子及下排设有五根端子,以形成符合IEEE1394 10P的电连接器规格。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该外壳体由一第一外壳及一第二外壳相互组装所构成,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二侧边各设对应扣合的复数第一扣槽、复数第二扣槽、复数第一凸扣、复数第二凸扣、复数释放键及复数定位凹槽,且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共同内侧具有一空腔以供该内屏蔽壳体做一容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二侧边内各设有一定位板及该定位板向外凸伸的一支点,该支点系供扣持弹片呈弧形弯折的压翘部内侧做一抵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扣持弹片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对接头;10-插置空间;11-端子槽;12-端子;121-对接部;122-焊接部;2-内屏蔽壳体;20-容置空间;21-第一内壳;211-扣孔;22-第二内壳;221-卡合块;222-线框;223-定位弧片;2230-穿线空间;3-外壳体;30-空腔;31-第一外壳;311-释放键;312-定位凹槽;313-第一扣槽;314-第二扣槽;315-定位板;3151-支点;316-定位柱;317-弯折板;32-第二外壳;321-释放键;322-定位凹槽;323-第一凸扣;324-第二凸扣;325-定位板;3251-支点;326-定位柱;327-弯折板;4-扣持弹片;41-扣合部;411-扣勾;42-压翘部;43-外抵持部;431-抵持弧边;44-内抵持部;441-抵持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结构图、另一立体分解结构图及扣持弹片的立体结构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主要包括一对接头1、一内屏蔽壳体2、一外壳体3及至少一扣持弹片4,各组件连接关系如下:
该对接头1内部设有复数端子槽11以供复数端子12做一穿置,该复数端子12于该对接头1的一插置空间10中各形成有一对接部121且于相对于该复数对接部121另一端形成有凸伸于该对接头1的一焊接部122。
该对接头1的该复数端子12共有十根,且在该插置空间10内排列设置分别为上排设有五根端子及下排设有五根端子,以形成符合IEEE1394 10P的电连接器规格。
该内屏蔽壳体2罩覆定位于该对接头1的外部,在该内屏蔽壳体2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20,且该内屏蔽壳体2相对于罩覆该对接头1的另一端可供预定一线缆(图中未示)穿置且该线缆的复数线头(图中未示)定位于该容置空间20中,而该复数线头与该复数端子12的该焊接部122形成电性连接。
该内屏蔽壳体2由一第一内壳21及一第二内壳22相互组装所构成,该第一内壳21与该第二内壳22的二侧边各设对应扣合的一扣孔211及一卡合块221,且该第一内壳21与该第二内壳22的共同内侧具有该容置空间20以供该对接头1及该线缆做一容置。
该第一内壳21或第二内壳22更设有一线框222,该线框222上更组设有一定位弧片223,该定位弧片223与该线框222内侧形成一穿线空间2230以供该线缆做一穿置。
该外壳体3罩覆定位于该内屏蔽壳体2的外部,该外壳体3中设置至少一释放键(311、321)。
该外壳体3由一第一外壳31及一第二外壳32相互组装所构成,该第一外壳31与该第二外壳32的二侧边各设对应扣合的复数第一扣槽313、复数第二扣槽314、复数第一凸扣323、复数第二凸扣324、复数释放键(311、321)及复数定位凹槽(312、322),且该第一外壳31与该第二外壳32的共同内侧具有一空腔30以供该内屏蔽壳体2做一容置。
该第一外壳31的一侧具有释放键311且另一侧具有一定位凹槽312;而第二外壳32的一侧也具有释放键321且另一侧具有一定位凹槽322,而该第一外壳31的设置该释放键311的侧边与该第二外壳32的该定位凹槽322做定位且该第一外壳31的该定位凹槽312与该第二外壳32的设置该释放键311的侧边做定位,以形成该第一外壳31与该第二外壳32的二侧定位结构。
该第一外壳31与该第二外壳32的二侧边内各设有一定位板(315、325)及该定位板(315、325)向外凸伸的一支点(3151、3251),该支点(3151、3251)系供扣持弹片4呈弧形弯折的压翘部42内侧做一抵持。
该第一外壳31与该第二外壳32的二侧边内各设有概呈三角柱状体的一定位柱(316、326)及与该定位柱(316、326)相对设置呈L形的一弯折板(317、327),该定位柱(316、326)系供扣持弹片4的二外抵持部43的抵持弧边431做一抵持定位,而该弯折板(317、327)内侧系供该扣持弹片4的该内抵持部44的该抵持弧边441做一抵持定位。
该至少一扣持弹片4设置于介于该内屏蔽壳体2与该外壳体3的空间中,该扣持弹片4的一扣合部41内侧设有扣持于一预设插座连接器(图中未示)的一对接部(图中未示)外侧的一扣勾411,该扣合部41向该释放键(311、321)方向内侧延伸有一压翘部42、至少一外抵持部43及至少一内抵持部44,该压翘部42、该外抵持部43末端及该内抵持部44末端都定位于该外壳体3内的预定位置,而按压该释放键(311、321)以使该释放键(311、321)内侧压迫该外抵持部43向内侧旋动,并以该压翘部42为支点使该扣合部41向外部旋动并使该扣勾411脱离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以形成该对接头1与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的脱离状态。
该扣持弹片4的一端向外侧弯折以形成该扣合部41,由该扣合部41向另一端延伸向内侧冲压有该扣勾411及向外侧冲压成呈弧形弯折的该压翘部42,续由该压翘部42延伸二外抵持部43及该二外抵持部43末端的一抵持弧边431,且该二外抵持部43之间设有向内侧弯折的该内抵持部44及该内抵持部44末端的一抵持弧边441,以构成该扣持弹片4的结构。
欲将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做一组装时,首先将该内屏蔽壳体2的第一内壳21及第二内壳22罩覆组装于该对接头1的外部,且将预定一线缆穿置且线缆的复数线头定位第一内壳21与第二内壳22内侧所形成容置空间20中,再将二扣持弹片4分别组装于外壳体3的第一外壳31及第二外壳32中,将第一外壳31第二外壳分别罩覆组装于第一内壳21与第二内壳22的外部,此时扣持弹片4的内抵持部44将抵持于该内屏蔽壳体2的外部,以形成该电连接器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与现有电连接器结构差异在于扣持弹片4的结构设计,扣持弹片4的扣合部41内侧设有扣持于预设插座连接器的一对接部外侧的扣勾,扣合部41向释放键(311、321)内侧延伸有压翘部42、二外抵持部43及一内抵持部44,压翘部42、外抵持部43末端及内抵持部44末端都定位于外壳体3内的定位柱(316、326)及弯折板(317、327),而按压二释放键(311、321)以使二释放键(311、321)内侧压迫二外抵持部43向内侧旋动,并以压翘部42为支点使扣合部41向外部旋动并使扣勾411脱离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以形成对接头1与预设插座连接器的对接部的脱离状态,凭借前述扣持弹片4的压翘部42、外抵持部43及内抵持部44的抵持于内屏蔽壳体2与外壳体3结构设计,以使二释放键(311、321)具有较强弹性回复力进而达成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易于做接合及脱离,即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上最大的优点。
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为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包括有一对接头、一内屏蔽壳体、一外壳体及至少一扣持弹片,该扣持弹片设置于介于该内屏蔽壳体与该外壳体的空间中,该扣持弹片的一扣合部内侧设有扣持于一预设插座连接器的一对接部外侧的一扣勾,该扣合部向该释放键内侧延伸有一压翘部、至少一外抵持部及至少一内抵持部,该压翘部、该外抵持部末端及该内抵持部末端都定位于该外壳体内的预定位置,而按压该释放键以使该释放键内侧压迫该外抵持部向内侧旋动,并以该压翘部为支点使该扣合部向外部旋动并使该扣勾脱离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以形成该对接头与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的脱离状态,凭借前述扣持弹片的压翘部、外抵持部及内抵持部的抵持于内屏蔽壳体与外壳体结构设计,以使释放键具有较强弹性回复力进而达成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易于做接合及脱离。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接头,其内部设有复数端子槽以供复数端子穿置,该复数端子在该对接头的一插置空间中各形成有一对接部且在相对于该复数对接部另一端形成有凸伸于该对接头的一焊接部;
一内屏蔽壳体,其罩覆定位于该对接头的外部,在该内屏蔽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内屏蔽壳体相对于罩覆该对接头的另一端可供预定一线缆穿置且该线缆的复数线头定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而该复数线头与该复数端子的该焊接部形成电性连接;
一外壳体,其罩覆定位于该内屏蔽壳体的外部,该外壳体中设置至少一释放键;以及
至少一扣持弹片,其设置于介于该内屏蔽壳体与该外壳体的空间中,该扣持弹片的一扣合部内侧设有扣持于一预设插座连接器的一对接部外侧的一扣勾,该扣合部向该释放键方向内侧延伸有一压翘部、至少一外抵持部及至少一内抵持部,该压翘部、该外抵持部末端及该内抵持部末端都定位于该外壳体内的预定位置,而按压该释放键以使该释放键内侧压迫该外抵持部向内侧旋动,并以该压翘部为支点使该扣合部向外部旋动并使该扣勾脱离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以形成该对接头与该预设插座连接器的该对接部的脱离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持弹片的一端向外侧弯折以形成该扣合部,由该扣合部向另一端延伸向内侧冲压有该扣勾及向外侧冲压成呈弧形弯折的该压翘部,由该压翘部延伸有二外抵持部,该二外抵持部末端延伸有一抵持弧边,且该二外抵持部之间设有向内侧弯折的该内抵持部及该内抵持部末端的一抵持弧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接头的该复数端子共有十根,且在该插置空间内排列设置分别为上排设有五根端子及下排设有五根端子,以形成符合IEEE1394 10P的电连接器规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屏蔽壳体由一第一内壳及一第二内壳相互组装所构成,该第一内壳与该第二内壳的二侧边各设对应扣合的一扣孔及一卡合块,且该第一内壳与该第二内壳的共同内侧具有该容置空间以供该对接头及该线缆容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壳或第二内壳还设有一线框,该线框上组设有一定位弧片,该定位弧片与该线框内侧形成一穿线空间以供该线缆穿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由一第一外壳及一第二外壳相互组装所构成,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二侧边各设对应扣合的复数第一扣槽、复数第二扣槽、复数第一凸扣、复数第二凸扣、复数释放键及复数定位凹槽,且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共同内侧具有一空腔以供该内屏蔽壳体容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壳的一侧具有释放键且另一侧具有一定位凹槽;而第二外壳的一侧也具有释放键且另一侧具有一定位凹槽,而该第一外壳的设置该释放键的侧边与该第二外壳的该定位凹槽做定位且该第一外壳的该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外壳的设置该释放键的侧边做定位,以形成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二侧定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二侧边内各设有一定位板及该定位板向外凸伸的一支点,该支点供扣持弹片呈弧形弯折的压翘部内侧抵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壳与该第二外壳的二侧边内各设有呈三角柱状体的一定位柱及与该定位柱相对设置呈L形的一弯折板,该定位柱供扣持弹片的二外抵持部的抵持弧边抵持定位,而该弯折板内侧供该扣持弹片的该内抵持部的该抵持弧边抵持定位。
CN201921437519.0U 2019-08-29 2019-08-29 电连接器改良结构 Active CN210779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7519.0U CN210779110U (zh) 2019-08-29 2019-08-29 电连接器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7519.0U CN210779110U (zh) 2019-08-29 2019-08-29 电连接器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9110U true CN210779110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3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37519.0U Active CN210779110U (zh) 2019-08-29 2019-08-29 电连接器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9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32722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US2014018709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pair of metallic shells
CN110380260B (zh) 插座电连接器
US20060154524A1 (en) Shel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75940B2 (en) USB connector with clipping grooves
CN213753127U (zh) 电连接装置
TWM614728U (zh) 具有防反插結構之連接器
CN210779110U (zh) 电连接器改良结构
TWI715199B (zh) 連接器及端子
CN110829088A (zh) 一种高速数据连接器
CN212304123U (zh) 一种双接口高速传输电连接器组装结构
CN102214878A (zh) 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
TWI707505B (zh) 軟性電路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TW20104470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7087017U (zh) 连接器的导引装置
CN212934937U (zh) 连接器结构
CN214478205U (zh)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221102529U (zh) 电连接器
CN21564513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TWI843271B (zh) 板端連接器、線端連接器及其組合
CN220692351U (zh) 改进的***式6pin连接器
CN215377861U (zh) 具有防反插结构的连接器
CN211126183U (zh) 一种高速数据连接器
CN217485746U (zh) 浮动式连接器与端子结构
CN111786216B (zh) 一种双接口高速传输电连接器组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