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5534U - 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5534U
CN210775534U CN201921637960.3U CN201921637960U CN210775534U CN 210775534 U CN210775534 U CN 210775534U CN 201921637960 U CN201921637960 U CN 201921637960U CN 210775534 U CN210775534 U CN 210775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terminal
positioning
connecting termina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79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洪伟
刘玉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orp Lianyung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orp Lianyung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orp Lianyung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orp Lianyung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79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5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5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5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传感器,其包括输入传感器、输出传感器和连接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传感器连接部,输入传感器包括输入端子,输出传感器包括输出端子,传感器连接部包括有与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与输出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和注塑成型在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外侧的外壳,外壳具有第一切料孔,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均有部分裸露于第一切料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上设置第一切料孔,使得在注塑成型外壳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料带得以保留,在完成外壳的成型后,再通过第一切料孔将连接料带去除,如此设置,既有利于成型工艺的进行,也有利于保证传感器的电气性能。

Description

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气性能较佳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很多领域,尤其是汽车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化、网络化发展是未来的趋势,然而,该等技术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电子元器件——传感器元件,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以汽车变速箱的检测和控制为例,众所周知,汽车变速箱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但是其对于汽车的作用却是不言而喻,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距,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变速箱传感器由于存在安装强度不够、电气性能较差、制造工艺难度较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满足变速箱的速度检测和控制的要求。
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若干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其电气性能较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感器,其包括输入传感器、输出传感器和连接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传感器连接部,所述输入传感器包括输入端子,所述输出传感器包括输出端子,所述连接部包括有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和注塑成型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切料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切料孔。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切料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的第一切料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的第二切料段。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的第二定位部。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具有自所述第一定位部进一步向所述第一切料孔延伸的第一切料段,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自所述第二定位部进一步向所述第一切料孔延伸的第二切料段,所述第一切料段和所述第二切料段相对且相隔设置。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有第一子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有第二子端子,所述第一子端子包括有第一主体部和自所述第一主体部侧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子端子包括有第二主体部和自所述第二主体部沿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延伸的方向相同的侧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子端子还包括有自所述第一主体部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侧方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切料孔,或者,所述第二子端子还包括有自所述第二主体部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侧方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切料孔。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三定位部。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部呈环形。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部具有贯穿孔。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至少包括有两根子端子,所述外壳具有第二切料孔,所述两根子端子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切料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上设置第一切料孔,使得在注塑成型所述外壳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料带得以保留,在完成所述外壳的成型后,再通过第一切料孔将连接料带去除,如此设置,既有利于成型工艺的进行,也有利于保证传感器的电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感器组件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传感器组件的俯视图,其中包含两个局部放大图,线缆组件未全部显示。
图3为图2所示传感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包含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所示传感器组件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保护罩未显示。
图5为图4所示传感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为图4所示传感器组件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线缆组件未显示。
图7为图6所示传感器组件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6所示传感器组件的连接端子在外壳注塑成型前、后的立体图。
图9为图7所示传感器组件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10为图3所示传感器组件的保护罩的立体图。
图11为图2所示传感器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其中线缆组件有部分采用点划线表示。
图12为图2所示传感器组件沿B-B线的剖视图,其中没有被剖切的部分采用点划线表示。
图13和图14为图1所示传感器组件的制造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组件1000,其可以但不限于用于检测一汽车变速箱(未显示)的速度。所述传感器组件1000包括有传感器100和线缆组件200,所述传感器100包括有若干传感器端子1,所述线缆组件200包括有若干与所述传感器端子1相连的线缆端子201。所述传感器100用于检测所述汽车变速箱的速度并将检测到的信号通过所述线缆组件200传输给一变速箱控制单元(未显示),所述变速箱控制单元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重点参图2至图5,所述传感器组件1000包括有连接所述传感器100和线缆组件200的线缆连接部2和延伸至所述线缆组件200的侧方的导引部3。所述线缆连接部2包括有第一线缆连接部21、第二线缆连接部22和保护罩23,所述第一线缆连接部21包括有端子排布槽211、定位槽212和设置在所述端子排布槽211和定位槽212之间的定位板213。所述传感器端子1和所述线缆端子201在所述端子排布槽211内连接,所述第二线缆连接部22包括有供所述传感器端子1或者所述线缆端子201穿过且安装收容于所述定位槽211的定位件221和供所述传感器端子1或者所述线缆端子201穿过且与所述定位板213配合的定位凸部2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端子排布槽211、定位槽212和定位件221,可以实现若干所述传感器端子1和若干所述线缆端子201的准确连接,连接工艺更加方便,同时可以有效的保证各个所述线缆端子201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所述传感器组件1000的电气性能。
参图3至图5和图11,在所述定位槽212的两侧,所述第一线缆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线缆连接部22中一者设置有限位凹槽223,另一者设置有限位凸部214。所述第一线缆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线缆连接部22分别在所述限位凹槽223内和所述限位凸部214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配合面215和第二配合面224,所述第一配合面215为倾斜面或者曲面,所述第二配合面224为倾斜面或者曲面。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制造公差的存在,为了保证所述线缆组件200的顺利安装,所述定位件221在侧向方向上的长度通常被设计的比所述定位槽212的长度稍小,而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第一配合面215和第二配合面224的上述配合结构的设置,在安装过程中,通过相互挤压所述定位件221和所述第一线缆连接部21即可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面215和所述第二配合面224彼此之间产生压紧力,从而实现对所述线缆组件200的预固定,有助于保证所述传感器端子1和所述线缆端子201的顺利焊接。
重点参图4、图5和图11,所述第一线缆连接部21具有两个侧壁216和连接所述两个侧壁216的底壁217,所述两个侧壁216和所述底壁217包围形成所述端子排布槽211和定位槽212。所述两个侧壁217具有位于所述定位槽212的两侧的两个定位侧壁218,所述底壁217具有连接所述两个定位侧壁218的定位底壁219。所述限位凹槽223或者所述限位凸部214设置在所述定位侧壁218上。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所述定位侧壁218,并将所述限位凹槽223或者所述限位凸部214设置在所述定位侧壁218上,使得所述定位侧壁218在组装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从而确保所述第一配合面215和所述第二配合面224之间产生一定的压紧力。为了保证所述定位侧壁218的弹性,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一些其他的技术手段,例如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214设置在所述定位侧壁218上,所述限位凹槽223设置在所述定位件221上,因为设置所述限位凸部214可以比设置所述限位凹槽223需要更少的材料,对所述定位侧壁218的强度的影响较小。例如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214与所述定位底壁219间隔一定的距离。例如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底壁219在与所述定位侧壁218相交的区域设置有第一缺口210,所述第一缺口210可以上下贯穿或者不贯穿所述定位底壁219。例如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壁216在所述端子排布槽211和定位槽212交接的区域的附近均形成有第二缺口220。当然,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所述定位侧壁218的弹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选择上述一个或者多个优选的技术手段。
参图3和图5,所述定位板213具有向上开口的定位凹槽225,在所述线缆组件200的安装过程中,所述定位凸部222安装定位至所述定位凹槽225,用于进一步保证所述若干线缆端子201和所述若干传感器端子1的定位和连接。
参图4、图5、图10和图12,所述保护罩23具有限位肋条231,所述两个侧壁216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供所述保护罩23侧向组装的第一组装槽226,所述定位件221具有供所述保护罩23侧向组装的第二组装槽227,所述限位肋条231组装收容于第二组装槽227或者组装收容于所述第一组装槽226和所述第二组装槽227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装槽226为所述第二缺口220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缺口220的深度长于所述第一组装槽226的深度。
参图1、图3和图5,所述保护罩23和所述导引部3包围形成有线缆通孔31,所述线缆组件200自所述线缆通孔31向外延伸。所述导引部3设置有面向所述线缆组件200凸出的弧形面32。所述导引部3位于所述定位侧壁218的一侧且与所述定位侧壁218之间间隔形成有让位空间33。所述导引部3和所述保护罩23通过凹凸的固定结构232、34固定。
参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缆连接部21设置在所述传感器100上,所述第二线缆连接部22设置在所述线缆组件20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缆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线缆连接部2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调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23、定位板213、定位凸部222和导引部3均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而选择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第二缺口220和所述第一组装槽226也可以分开设置。
参图1、图7和图9,所述传感器100包括有用于将其安装至所述汽车变速箱的安装部40,所述安装部40包括有安装本体401和固定于所述安装本体401的加强件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本体401注塑成型在所述加强件4的外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4也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本体401。所述安装本体401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402和下表面(未图示),所述加强件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1和第二端(未图示),所述第一端41与所述上表面402平齐,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下表面平齐。所述加强件4具有安装孔42和外表面43,所述加强件4在所述安装孔42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引面44。所述加强件4在所述外表面43上靠近所述第一端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转凸部45,所述加强件4在所述外表面43上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转凸部46。沿所述安装孔42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防转凸部45与所述第二防转凸部46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防转凸部45的长度比所述第二防转凸部46的长度长。当所述传感器100通过螺栓(未显示)和螺母(未显示)安装至所述汽车变速箱时,所述螺栓从所述加强件4的第一端41***,所述螺母从所述加强件4的第二端与所述螺栓配合,然后通过操作工具旋转所述螺栓上位于所述第一端41的头部,使得所述螺栓和螺母将所述传感器100紧固到所述汽车变速箱上,因而头部的旋转扭矩较其他部分更强。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到了安装过程中所述加强件4的受力分布情况,将所述第一防转凸部45的长度设置的比所述第二防转凸部46的长度长,既可以有效的防止所述加强件4发生旋转,又可以保证所述安装部40的强度,有效的降低了所述安装本体401在安装过程中被破坏的风险。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转凸部45和所述第二防转凸部46均包括有若干沿周向分布的齿轮形凸部451、461。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转凸部45和所述第二防转凸部46均包括有围绕所述外表面43的环状主体部452、462,所述齿轮形凸部451、461周向分布于所述环状主体部452、462上,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所述第一防转凸部45和第二防转凸部46的强度。
参图1和图2,所述传感器100包括有输入传感器10、输出传感器20和连接所述输入传感器10和所述输出传感器20的传感器连接部30。所述输入传感器10用于检测所述汽车变速箱中输入轴(未显示)的速度,所述输出传感器20用于检测所述汽车变速箱中输出轴(未显示)的速度,所述输入传感器10和所述输出传感器20将检测到的信号通过所述线缆组件200传输到所述变速箱控制单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100的具体结构和构造需要根据特定的应用环境和需求进行适应性的设计。
参图1、图7、图13和图14,所述传感器100包括有端子模组101、102和套设在所述端子模组101、102的外侧的绝缘外套71、72。所述端子模组101、102包括有霍尔元件61、62,磁性元件51、52,传感器端子11、12及绝缘本体81、82,所述磁性元件51、52和传感器端子11、12通过注塑工艺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81、82,所述霍尔元件61、62通过组装的方式固定至所述绝缘本体81、82。具体到本实施例,所述输入传感器10包括有第一端子模组101和套设在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01的外侧的第一绝缘外套71,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01包括有第一霍尔元件61、第一磁性元件51、输入端子11及第一绝缘本体81,所述第一磁性元件51和输入端子11通过注塑工艺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81,所述第一霍尔元件51通过组装的方式固定至所述第一绝缘本体81。所述输出传感器20包括有第二端子模组102和套设在所述第二端子模组102的外侧的第二绝缘外套72,所述第二端子模组102包括有第二霍尔元件62、第二磁性元件52、输出端子12及第二绝缘本体82,所述第二磁性元件52和输出端子12通过注塑工艺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82,所述第二霍尔元件52通过组装的方式固定至所述第二绝缘本体82。
参图1、图6至图8、图13和图14,所述传感器连接部30包括有连接所述输入端子11和输出端子12的连接端子13和注塑成型在所述连接端子13的外侧的外壳5。所述连接端子13包括有与所述输入端子11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131和与所述输出端子12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132。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包括有至少两根子端子,即至少包括有第一子端子133和第三子端子134,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32也至少包括有两根子端子,即至少包括有第二子端子135和第四子端子136。
重点参图1、图2和图8,所述外壳5具有第一切料孔50,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32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切料孔50。通过在所述外壳5上设置所述第一切料孔50,使得在注塑成型所述外壳5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和第二连接端子132之间的连接料带得以保留,在完成所述外壳5的成型后,再通过所述第一切料孔50将所述连接料带去除。相较于传统的先将端子料带切除,再注塑成型所述外壳5而言,本实用新型既有利于成型工艺的进行,也有利于保证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与第二连接端子132之间特定的间距,从而保证所述传感器组件1000的电气性能。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和第二连接端子132可以是切料后留下的端面裸露于所述第一切料孔50,也可以是部分凸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50。所述外壳5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501和第二表面(未图示),所述第一切料孔50上下贯穿所述第一表面501和所述第二表面,如此设置,切料治具从所述第一切料孔50的一端进入,被切除的料带从所述第一切料孔50的另一端掉落,切料工艺简单。
参图2和图8,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50的第一定位部137和自所述第一定位部137进一步向所述第一切料孔50延伸的第一切料段138,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32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50的第二定位部139和自所述第二定位部139进一步向所述第一切料孔50延伸的第二切料段140。所述第一切料段138和所述第二切料段140相对且相隔设置。所述第一切料段138和所述第二切料段140均为切料治具切去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和第二连接端子132之间的连接料带上的部分材料后留下的,即所述连接料带并未被整体切除。如此设置,在注塑成型所述外壳5时,所述第一切料段138、所述第二切料段140、所述第一定位部137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39可以供模具定位,从而减少定位结构的设置,在料带切除过程中,所述第一切料段138、所述第二切料段140、所述第一定位部137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39也可以被模具限位,有利于减小切料工艺对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和第二连接端子132的主体部分造成的损坏。然而,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37、第一切料段138、第二定位部139和第二切料段140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或者多个。
重点参图7和图8,所述第一子端子133包括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1331和自所述第一主体部1331侧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1332,所述第二子端子135包括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二主体部1351和自所述第二主体部1351沿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332延伸的方向相同的侧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段1352,所述第一连接段1332和第二连接段135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线缆端子201相连。所述第一子端子133还包括有自所述第一主体部1331沿纵长方向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第二主体部1351的侧方的延伸段1333,所述延伸段1333和所述第二主体部1351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切料孔50。将切料位置设置在所述延伸段1333和第二主体部1351之间,而不是所述第一连接段1332和第二连接段1352之间,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切料孔50可以布置在所述外壳5上塑料肉比较多的地方,而不是布置在与所述线缆组件200连接的地方,从而有利于所述传感器组件1000整体结构的布置,同时也避免了下料工艺对所述第一连接段1332和第二连接段1352可能造成的损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由所述第二子端子135进一步延伸形成一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和所述第一主体部1331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切料孔50。
重点参图6至图8,所述外壳5具有第二切料孔60,所述两根子端子133、134/135、136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切料孔60。所述第二切料孔60的设置使得所述两根子端子133、134/135、136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可以通过连接料带相互连接,既方便成型工艺,也可以保证所述两根子端子133、134/135、136之间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5具有两个所述第二切料孔60,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的两根子端子133、134均有部分裸露于其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切料孔60,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32的两根子端子135、136均有部分裸露于另外一个所述第二切料孔60。
重点参图2、图6和图8,所述外壳5具有第一定位孔70,所述连接端子13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一定位孔70的第三定位部701。所述第三定位部701呈环形,且具有贯穿孔702,在注塑成型所述外壳5时,所述第三定位部701可以供模具对所述连接端子13进行上下定位,所述贯穿孔702可以供模具穿过而对所述连接端子13的横向方向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的两根子端子133、134均比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32的两根子端子135、136长,所述外壳5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的两根子端子133、134分别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70,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1的两根子端子133、134分别裸露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7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70和第三定位部701的位置和个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参图6至图8,所述外壳5具有与所述第二切料孔60相通的第二定位孔80,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3的两根子端子133、134均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二定位孔80内的第四定位部801。将所述第二切料孔60设置为与所述第二定位孔80相通,既有利于所述外壳5的成型工艺,成型模具比较好设计,又有利于切料工艺,模具限位面较大。
重点参图6、图7、图13和图14,所述外壳5包括有连接所述输入传感器10和所述输出传感器20的第一次注塑壳体53和设置在所述输入传感器10和所述输出传感器20的后端用以密封所述输入传感器10和所述输出传感器20的第二次注塑壳体54。相较于传统的采用树脂固化对所述输入传感器10和所述输出传感器20的后端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二次注塑成型工艺形成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54对其进行密封,工艺更加简单,节约工时;相较于一次注塑即形成所述外壳5,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制造更加简单,注塑工艺也更加容易。
参图6、图7、图13和图14,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53包括有注塑成型在所述输入传感器10的后端的第一连接座531和注塑成型在所述输出传感器20的后端的第二连接座532。所述第一连接座531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置槽533,所述第二连接座532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置槽534。所述输入端子11和所述连接端子13均有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槽533,所述输出端子12和所述连接端子13均有部分延伸入所述第二容置槽534。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54包括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533内的第一壳体541和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534内的第二壳体542。
参图6、图7和图13,所述第一连接座531具有第三表面530,在所述输入端子11和连接端子13的连接处,所述输入端子11具有第一端部111,所述连接端子13具有第二端部130,所述第一端部111和所述第二端部130中至少一个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三表面530。所述第二连接座532具有第四表面535,在所述输出端子12和连接端子13的连接处,所述输出端子12具有第三端部121,所述连接端子13具有第四端部141,所述第三端部121和所述第四端部141中至少一个向外延伸出所述第四表面535。如此设置,在注塑成型所述第一连接座531和第二连接座532时,所述第一连接座531和第二连接座532的塑料肉厚可以不被制造的太厚而导致其表面不平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111和所述第二端部130不对齐,所述第三端部121和所述第四端部141不对齐,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30中较长的部分和所述第三端部121和所述第四端部141中较长地部分可以用于在焊接时提供定位支撑。结合图2,所述输入端子11和连端子13的连接处埋设在所述第一壳体541内,所述输出端子12和连接端子13的连接处埋设在所述第二壳体542内。
参图6和图7,所述第一连接座531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槽533内的第一凸出部536,所述第二连接座532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二容置槽534内的第二凸出部537。所述第一凸出部536和第二凸出部537分别用于加强所述第一壳体541与第一连接座531、所述第二壳体542与第二连接座532的连接。
继续参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216、底壁217、导引部3和安装本体401均与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53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53形成有所述第一切料孔50、第二切料孔60、第一定位孔70和第二定位孔80。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54填充所述第二切料孔60和所述第二定位孔80的部分或者全部,用于加强所述传感器连接部30在该处的强度。所述第一绝缘外套71在所述输入传感器10的后端具有第一后开口710,所述第二绝缘外套72在所述输出传感器20的后端具有第二后开口720,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53包覆所述第一后开口710和所述第二后开口720,即所述安装本体40和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53一体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套71和第二绝缘外套7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本体401也可以与所述绝缘外套71、72一体成型,也可以与所述绝缘本体81、82一体注塑成型。
图13和图14详细的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0的制造过程,大概步骤如下:首先,制造获得所述输入传感器10和输出传感器20;然后,用所述连接端子13将所述输入传感器10和输出传感器20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第一模组103,通过第一次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第二模组104;接着,通过第二次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第二模组105;最后,完成所述第二模组105、所述线缆组件200和所述保护罩23的组装,即可获得所述传感器组件100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来获得更多的实施例。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传感器,其包括输入传感器、输出传感器和连接所述输入传感器和输出传感器的传感器连接部,所述输入传感器包括输入端子,所述输出传感器包括输出端子,所述传感器连接部包括有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和注塑成型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外侧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切料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切料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切料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的第一切料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的第二切料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切料孔的第二定位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具有自所述第一定位部进一步向所述第一切料孔延伸的第一切料段,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自所述第二定位部进一步向所述第一切料孔延伸的第二切料段,所述第一切料段和所述第二切料段相对且相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有第一子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有第二子端子,所述第一子端子包括有第一主体部和自所述第一主体部侧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子端子包括有第二主体部和自所述第二主体部沿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延伸的方向相同的侧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子端子还包括有自所述第一主体部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侧方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切料孔,或者,所述第二子端子还包括有自所述第二主体部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侧方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和所述第一主体部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切料孔。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具有裸露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三定位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部呈环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部具有贯穿孔。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至少包括有两根子端子,所述外壳具有第二切料孔,所述两根子端子均有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切料孔。
CN201921637960.3U 2019-09-27 2019-09-27 传感器 Active CN210775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7960.3U CN210775534U (zh) 2019-09-27 2019-09-27 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7960.3U CN210775534U (zh) 2019-09-27 2019-09-27 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5534U true CN210775534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6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7960.3U Active CN210775534U (zh) 2019-09-27 2019-09-27 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5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4784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EP2457287B1 (en) Fixing structure for fixing metal plate and bolt to synthetic resin member
EP2034811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nd casing
US9099828B2 (en) Modular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US8771010B2 (en) Devic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t
EP4075604B1 (en) Connector and hold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 wire with terminal
US8529278B2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US8177573B2 (en) Waterproof plug and wiring harness having the same
EP4075606B1 (en) Connector and hold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 wire with terminal
CN210775534U (zh) 传感器
KR20030001484A (ko) 차량 부재에 로킹 커넥터를 고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구조물
CN210775529U (zh) 传感器
CN210775533U (zh) 传感器
CN211043424U (zh) 传感器组件
EP4075605B1 (en) Connector
KR19990082044A (ko) 전기 장치
JP5640871B2 (ja) 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US11536594B2 (en) Sensor component, pre-assembly arrangement for a sensor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ensor component
CN210191445U (zh) 适用于驻车***的执行器的电控盒
CN214845341U (zh) 传感器
KR102270957B1 (ko) 전기 장치 및 전기 장치와의 연결 어셈블리
JP2014239103A (ja) 電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子制御ユニット並びに電子制御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40141295A1 (en) Circuit module for motor vehicles
US20190218831A1 (en) Motor-vehicle door handle assembly having an interlockingly fastened plug
CN214874113U (zh) 车用执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