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3504U - 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3504U
CN210773504U CN201921759166.6U CN201921759166U CN210773504U CN 210773504 U CN210773504 U CN 210773504U CN 201921759166 U CN201921759166 U CN 201921759166U CN 210773504 U CN210773504 U CN 210773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exhaust pipe
box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91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济发
李学江
董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meng Carb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meng Carb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meng Carb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meng Carb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591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3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3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3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保热组件包括第二箱体、保温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第二排气管、管接头、第三排气管和第四排气管;焙烧罐内的烟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壳体内,通过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网依次对烟气进行过滤和异味吸附,通过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交错设置在第二箱体,增加了烟气在第二箱体内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聚集第二箱体内烟气中的热量,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散热翅片的散热功能,更好的利用导热管内的热气,最后将处理后的烟气进行排放,避免了直接排放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职工的健康,且对烟气热量能源利用充分,做到能源的再次利用,减少了能源消耗,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电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电极是指以石油焦、沥青焦为骨料,煤沥青为黏结剂,经过原料煅烧、破碎磨粉、配料、混捏、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和机械加工而制成的一种耐高温石墨质导电材料,称为人造石墨电极(简称石墨电极),以区别于采用天然石墨为原料制备的天然石墨电极,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做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根据其质量指标高低,可分为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高功率石墨电极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现有的石墨生产焙烧罐是非常重要的加工设备,而焙烧罐会排放出大量的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产生的余热如果直接排放,不仅引起环境的热污染,也造成热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第一箱体、万向轮、过滤组件和储水组件;
保热组件,所述保热组件包括第二箱体、保温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第二排气管、管接头、第三排气管和第四排气管,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焊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螺丝连接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等距排列的第二斜板,所述保温板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等距排列的第一斜板,两个所述第一斜板与两个第二斜板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一端连通于第二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外壁连通有等距排列的三个第三排气管;
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管和散热翅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板与第二箱体内部底壁的倾斜角度为110-125°,所述第二斜板与第二箱体的内部顶壁的倾斜角度为向左110-125°倾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水组件包括进水管、水箱、出水管和第二阀门,所述水箱设置于第一箱体的内部,所述水箱的靠近第二排气管的一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贯穿于第一箱体的一侧,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水箱远离进水管的一侧,所述出水管贯穿于第一箱体的一侧,所述出水管位于第一箱体外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阀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气管远离第二箱体的一端筒管接头连通有第四排气管,所述第四排气管的一端连通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远离第四排气管的一端贯穿于水箱的内部,所述导热管的外壁设置有等距分布的散热翅片,三个所述第三排气管的一端贯穿于水箱的顶部与导热管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进气管、壳体、过滤网、活性炭吸附网、梯形斗、第一排气管、排渣管和第一阀门,所述壳体的一侧焊接于第一箱体的一侧,所述壳体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壳体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网,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有梯形斗,所述梯形斗远离壳体的一端连通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壳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远离壳体的一端贯穿于第一箱体的一侧与第二箱体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热管远离第四排气管的一端依次贯穿于水箱和第一箱体的一侧,所述导热管位于第一箱体外部的一端连通于排渣管的外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四角相互对称转动连接有四个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焙烧罐内的烟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壳体内,通过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网依次对烟气进行过滤和异味吸附,通过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交错设置在第二箱体,增加了烟气在第二箱体内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聚集第二箱体内烟气中的热量,然后从第四排气管排入到导热管内,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散热翅片的散热功能,更好的利用导热管内的热气,最后将处理后的烟气进行排放,避免了直接排放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职工的健康,且对烟气热量能源利用充分,做到能源的再次利用,减少了能源消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主体组件;11、第一箱体;12、万向轮;20、过滤组件;21、进气管;22、壳体;23、过滤网;24、活性炭吸附网;25、梯形斗;26、第一排气管;27、排渣管;28、第一阀门;30、储水组件;31、进水管;32、水箱;33、出水管;34、第二阀门;40、保热组件;41、第二箱体;42、保温板;43、第一斜板;44、第二斜板;45、第二排气管;46、管接头;47、第三排气管;48、第四排气管;50、导热组件;51、导热管;52、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主体组件10,主体组件10包括第一箱体11、万向轮12、过滤组件20和储水组件30;
保热组件40,保热组件40包括第二箱体41、保温板42、第一斜板43、第二斜板44、第二排气管45、管接头46、第三排气管47和第四排气管48,第一箱体11的内壁焊接有第二箱体41,第二箱体41的内壁螺丝连接有保温板42,保温板42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等距排列的第二斜板44,保温板4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等距排列的第一斜板43,两个第一斜板43与两个第二斜板44呈交错设置,第二排气管45的一端连通于第二箱体41的一侧,第二排气管45的外壁连通有等距排列的三个第三排气管47;
导热组件50,导热组件50包括导热管51和散热翅片52。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斜板43与第二箱体41内部底壁的倾斜角度为110-125°,第二斜板44与第二箱体41的内部顶壁的倾斜角度为向左110-125°倾斜,通过以上设置,增加了增加了烟气在第二箱体41内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储水组件30包括进水管31、水箱32、出水管33和第二阀门34,水箱32设置于第一箱体11的内部,水箱32的靠近第二排气管45的一侧连通有进水管31,进水管31远离水箱32的一端贯穿于第一箱体11的一侧,出水管33连通于水箱32远离进水管31的一侧,出水管33贯穿于第一箱体11的一侧,出水管33位于第一箱体11外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阀门34,通过以上设置,将水从进水管31内注入到水箱32内,利用烟气中的余热对水箱32内的进行加热后,打开第二阀门34利用水箱32中的热水,避免了烟气排放,造成烟气中的热量浪费。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排气管45远离第二箱体41的一端筒管接头46连通有第四排气管48,第四排气管48的一端连通有导热管51,导热管51远离第四排气管48的一端贯穿于水箱32的内部,导热管51的外壁设置有等距分布的散热翅片52,三个所述第三排气管47的一端贯穿于水箱32的顶部与导热管51相连通,通过以上设置,第二箱体41内的热气从第二排气管45进入到第四排气管48内,再从第四排气管48进入到导热管51内,对水箱32内的水进行加热,并且通过散热翅片52的散热功能,更好的利用导热管51内的热气。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过滤组件20包括进气管21、壳体22、过滤网23、活性炭吸附网24、梯形斗25、第一排气管26、排渣管27和第一阀门28,壳体22的一侧焊接于第一箱体11的一侧,壳体22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气管21,壳体22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过滤网23和活性炭吸附网24,壳体22的底部连通有梯形斗25,梯形斗25远离壳体22的一端连通有排渣管27,排渣管27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阀门28,壳体22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排气管26,第一排气管26远离壳体22的一端贯穿于第一箱体11的一侧与第二箱体41相连通,通过以上设置,烟气从进气管21进入到壳体22内,过滤网23和活性炭吸附网24依次对烟气进行过滤和异味吸附,然后通过第一排气管26进入到第二箱体41内保热,且烟气中的废渣从梯形斗25漏入到排渣管27内,然后通过打开第一阀门28排出。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导热管51远离第四排气管48的一端依次贯穿于水箱32和第一箱体11的一侧,导热管51位于第一箱体11外部的一端连通于排渣管27的外壁,通过以上设置,从导热管51出来的气体进入到排渣管27内,打开第一阀门28将废渣与处理后的气体排出,且气体在导热管51内流出气压的作用下,使废渣更好的排出。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箱体11的底部四角相互对称转动连接有四个万向轮12,通过以上设置,便于该装置进行移动到工作的位置。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首先将进气管21连接到石墨生产的焙烧罐,焙烧罐内的烟气从进气管21进入到壳体22内,通过过滤网23和活性炭吸附网24依次对烟气进行过滤和异味吸附,然后第一排气管26进入到第二箱体41内保热,通过第一斜板43和第二斜板44交错设置在第二箱体41内,增加了烟气在第二箱体41内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聚集第二箱体41内烟气中的热量,且在保温板42的作用下,使第二箱体41内的热气不易消散,然后从第四排气管48排入到导热管51内,对水箱32内的水进行加热,且在第二排气管45上设置有三个第三排气管47,将靠近第二箱体41内的热气直接排入到导热管51内,降低了第二箱体41和第二排气管45内的气压,并且通过散热翅片52的散热功能,更好的利用导热管51内的热气,最后打开第一阀门28将废渣与处理后的气体排出,且气体在导热管51内流出气压的作用下,使废渣更好的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组件(10),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第一箱体(11)、万向轮(12)、过滤组件(20)和储水组件(30);
保热组件(40),所述保热组件(40)包括第二箱体(41)、保温板(42)、第一斜板(43)、第二斜板(44)、第二排气管(45)、管接头(46)、第三排气管(47)和第四排气管(48),所述第一箱体(11)的内壁焊接有第二箱体(41),所述第二箱体(41)的内壁螺丝连接有保温板(42),所述保温板(42)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等距排列的第二斜板(44),所述保温板(4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等距排列的第一斜板(43),两个所述第一斜板(43)与两个第二斜板(44)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排气管(45)的一端连通于第二箱体(41)的一侧,所述第二排气管(45)的外壁连通有等距排列的三个第三排气管(47);
导热组件(50),所述导热组件(50)包括导热管(51)和散热翅片(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43)与第二箱体(41)内部底壁的倾斜角度为110-125°,所述第二斜板(44)与第二箱体(41)的内部顶壁的倾斜角度为向左110-125°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组件(30)包括进水管(31)、水箱(32)、出水管(33)和第二阀门(34),所述水箱(32)设置于第一箱体(11)的内部,所述水箱(32)的靠近第二排气管(45)的一侧连通有进水管(31),所述进水管(31)远离水箱(32)的一端贯穿于第一箱体(11)的一侧,所述出水管(33)连通于水箱(32)远离进水管(31)的一侧,所述出水管(33)贯穿于第一箱体(11)的一侧,所述出水管(33)位于第一箱体(11)外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阀门(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45)远离第二箱体(41)的一端筒管接头(46)连通有第四排气管(48),所述第四排气管(48)的一端连通有导热管(51),所述导热管(51)远离第四排气管(48)的一端贯穿于水箱(32)的内部,所述导热管(51)的外壁设置有等距分布的散热翅片(52),三个所述第三排气管(47)的一端贯穿于水箱(32)的顶部与导热管(5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20)包括进气管(21)、壳体(22)、过滤网(23)、活性炭吸附网(24)、梯形斗(25)、第一排气管(26)、排渣管(27)和第一阀门(28),所述壳体(22)的一侧焊接于第一箱体(11)的一侧,所述壳体(22)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气管(21),所述壳体(22)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过滤网(23)和活性炭吸附网(24),所述壳体(22)的底部连通有梯形斗(25),所述梯形斗(25)远离壳体(22)的一端连通有排渣管(27),所述排渣管(27)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阀门(28),所述壳体(22)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排气管(26),所述第一排气管(26)远离壳体(22)的一端贯穿于第一箱体(11)的一侧与第二箱体(4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51)远离第四排气管(48)的一端依次贯穿于水箱(32)和第一箱体(11)的一侧,所述导热管(51)位于第一箱体(11)外部的一端连通于排渣管(27)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1)的底部四角相互对称转动连接有四个万向轮(12)。
CN201921759166.6U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773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9166.6U CN210773504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9166.6U CN210773504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3504U true CN210773504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8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9166.6U Active CN210773504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35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5565A (zh) * 2020-09-09 2021-04-13 宣城鸿海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窑炉设备余热二次利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5565A (zh) * 2020-09-09 2021-04-13 宣城鸿海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窑炉设备余热二次利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73504U (zh) 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节能余热回收装置
CN207180389U (zh) 一种处理锂云母过程中烟气余热利用的反应釜
CN102134727B (zh) 一种电解槽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CN209459482U (zh) 一种低浓度瓦斯发电余热供暖***
CN206310838U (zh) 一种节能环保干燥机
CN206660776U (zh) 水冷式旋风除尘装置
CN209131430U (zh) 一种焙烧窑窑尾余热利用装置
CN206772109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07831384U (zh) 一种化工管道排渣余热利用装置
CN210845759U (zh) 一种炭素生产中的沥青烟气收集处理装置
CN209259702U (zh) 一种内热式活性炭活化炉
CN209596789U (zh) 一种碳素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09221808U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废气治理和余热利用装置
CN210261645U (zh) 一种秸秆加工处理***
CN207793169U (zh) 医用塑料、橡胶废弃物环保回收***
CN213041021U (zh) 一种石墨电极焙烧加热装置
CN106979713A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07570347U (zh) 一种石墨浸渍车间余热回收罐
CN206959669U (zh) 一种高效热回收节能设备
CN206235186U (zh) 一种流化床
CN220982014U (zh) 一种玻珠双循环余热传导再利用预热炉
CN206831542U (zh) 一种环保节能的烟囱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6291738U (zh) 一种烟气回收处理装置
CN206345823U (zh) 干熄炉结构及红焦显热发电***
CN218600342U (zh) 一种碳素煅烧炉烟气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