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4671U - 电气接线箱 - Google Patents

电气接线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4671U
CN210744671U CN201921753937.0U CN201921753937U CN210744671U CN 210744671 U CN210744671 U CN 210744671U CN 201921753937 U CN201921753937 U CN 201921753937U CN 210744671 U CN210744671 U CN 210744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us bar
conductor
heat generating
conducto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39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田泰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4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4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在小型化的同时高效地进行散热的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是进行将被供给的电力分配至多个负荷装置时的中继的电气接线箱,其具备:壳体,具有散热壁;第一发热配件及第二发热配件,配置于壳体内,被供给电力而发热;以及连接导体,连接第一发热配件与第二发热配件,连接导体具有:第一导体部,从第一发热配件延伸至第二发热配件,并与第一发热配件及第二发热配件接触;以及第二导体部,从第一导体部向散热壁延伸。

Description

电气接线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接线箱。
背景技术
以往,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汽车中的电源线上,设置有继电器、熔断器等多个电子配件,使用各电子配件来进行电源线的接通和断开、或过电流流经电源线时的电路的切断等。普遍已知这些电子配件收纳于电气接线箱。从小型化的观点出发,在电气接线箱内,各电子配件彼此邻近地配置,在邻近配置的各电子配件的电源线的连接中,使用汇流条等连接导体。
但是,若电流在各电子配件中流过,则各电子配件分别发热,因此各电子配件的热量集中地传递至连接这些电子配件的连接导体。另外,若因充电或放电电力的高输出化而引起向电气接线箱的电流量增大,则有发热量变大的趋势。因此,需要高效地进行被传热的连接导体的散热。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将从第一电子配件延伸的连接导体和从第二电子配件延伸的连接导体这两者紧固于向散热部传热的传热部件,从而经由各连接导体进行多个电子配件的散热。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将与从第一电子配件延伸的连接导体和从第二电子配件延伸的连接导体的双方接触的传热部件设置于冷却部,从而经由各连接导体进行多个电子配件的散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80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8460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的技术中,由于除了连接导体还另外设置传热部件,因此散热效率会因部件间的热阻而下降。另外,在与电气接线箱中的多个电子配件之间,需要用于设置传热部件的空间,因此难以使电气接线箱小型化。另外,若考虑到连接导体中的散热性而增大连接导体的剖面面积,则有可能导致电气接线箱的大型化、重量增加、成本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小型化的同时高效地进行散热的电气接线箱。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接线箱是进行将被供给的电力分配至多个负荷装置时的中继的电气接线箱,其具备:
壳体,具有散热壁;
第一发热配件及第二发热配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被供给所述电力而发热;以及
连接导体,连接所述第一发热配件与所述第二发热配件,
所述连接导体具有:
第一导体部,从所述第一发热配件延伸至所述第二发热配件,并与所述第一发热配件及所述第二发热配件接触;以及
第二导体部,从所述第一导体部向所述散热壁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体部具有传热部,该传热部与所述散热壁平行地延伸,并将所述第一发热配件及所述第二发热配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壁。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体部具有中间部,该中间部从所述第一导体部向所述散热壁延伸并与所述传热部连接,所述传热部在与所述散热壁垂直的方向上处于所述第一导体部的范围内,且在与所述散热壁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体部中的、与所述第一发热配件和所述第二发热配件中的至少一者接触的接触部分的范围重叠。
可选地,所述中间部从所述第一导体部的规定的端部,以与所述散热壁正交的方式延伸。
可选地,所述连接导体由板状部件构成。
可选地,具备绝缘部件,该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导体部与所述散热壁之间,所述第二导体部经由所述绝缘部件向所述散热壁传热。
可选地,具备固定部件,在该固定部件与所述散热壁之间夹持所述第二导体部,从而将所述第二导体部固定于所述壳体。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小型化的同时高效地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的图。
图1B是从上方观察将盖取下后的电气接线箱的图。
图2是电气接线箱中的第二汇流条及熔断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壳体中的第二汇流条部分的图。
图4是图3中的X-X剖面图。
图5A是表示将第二汇流条由固定部进行固定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B是表示将第二汇流条由固定部进行固定且设置有传热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的第二汇流条的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第二汇流条的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第二汇流条的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第二汇流条的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第二汇流条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气接线箱
10 盖
20 壳体
20A 侧壁
20B 底壁
21 被固定部
22 连接器部
23 固定部
30 电路基板
40 电流传感器
50 第一汇流条
60 继电器
61 突出部
70 熔断器
71 主体部
72 连接部
100 第二汇流条
110 第一部分
111 孔
120 第二部分
130 第三部分
131 突出部
140 第四部分
150 第五部分
160 固定部件
170 绝缘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A是从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的图。图1B是从上方观察将盖10取下后的电气接线箱1的图。
图1A及图1B所示的电气接线箱1设置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汽车等车辆V的电力***,与未图示的车辆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及多个负荷装置连接。电气接线箱1将从各负荷装置引绕的高压电力线等引入,进行将被供给的电力分配至多个负荷装置时的中继。
此外,多个负荷装置中包括:电池、逆变器、DC/DC转换器(直流/直流转换器)、充电装置、电动压缩机、加热器、冷却器等。
电气接线箱1具有:盖10、壳体20、电路基板30、电流传感器40、第一汇流条50、继电器60、熔断器70、第二汇流条100。通过将盖10紧固于构成壳体20的四个侧壁20A的端面,来将壳体20的开口部分闭塞。
壳体20构成为具有四个侧壁20A、以及底壁20B(参照图3)的矩形的箱状。壳体20由金属构成,具有被固定部21和连接器部22。底壁20B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壁”。
被固定部21设置于侧壁20A的下端部(还参照图2),具有供螺丝穿过的孔。将螺丝穿过该孔以将电气接线箱1被固定于其上的配件与壳体20紧固,从而将电气接线箱1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0的前侧的侧壁20A及后侧的侧壁20A上分别各设置两个、即共计设置四个被固定部21。
连接器部22是与车辆ECU及多个电力模块连接的部分,在侧壁20A等上,按照连接的车辆ECU及多个负荷装置等连接于电气接线箱1的装置的数量,设置相同数量的连接器部22。
电路基板30安装有各种电路,配置于壳体20内的前侧的侧壁20A。
电流传感器40是包含圆形的芯体(不分割的圆筒形状的磁性体芯体)而构成的霍尔式电流传感器(还参照图2),配置于壳体20内的左端部附近。
第一汇流条50由金属构成,将继电器60与外部的装置连接。第一汇流条50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左右的两端部具有供螺丝或后述的继电器60的突出部61插通的孔。
第一汇流条50在插通到电流传感器40的芯体内的基础上,被螺丝和突出部61插通上述的各孔,从而固定于壳体20内(还参照图2及图3)。由此,电流传感器40能够检测流经第一汇流条50的电流。
继电器60是在外部的装置所连接的电力线上设置的继电器元件,通过车辆ECU的控制来将该电力线的连接状态切换为接通和断开中的某一个。继电器60配置于壳体20内的后侧的侧壁20A附近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如图2所示,在继电器60的上表面设置有穿过第一汇流条50的孔的、以及穿过第二汇流条100的孔111的两个突出部61。
熔断器70是在过电流流经电力线时将电路切断的元件,配置于壳体20内的右侧的侧壁20A附近(参照图1B)。熔断器7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的主体部71、以及从主体部71的左右两端突出的一对连接部72。
在一对连接部72的每一个中形成有孔。左侧的连接部72与第二汇流条100连接。在左侧的连接部72的孔中插通后述的第二汇流条100的突出部131。右侧的连接部72配置于从壳体20的底壁20B突出设置的固定部23上(参照图3)。在右侧的连接部72的孔中插通螺丝,并以此与规定的端子一起紧固于固定部23。由此,熔断器70固定于壳体20内。
此外,固定部23由树脂等绝缘部件构成。另外,在固定部23由导电性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下,在连接部72及规定的端子与固定部23之间,设置绝缘部件。
第二汇流条100是将继电器60与熔断器70连接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例如,通过将一张板状部件弯折来构成。第二汇流条100具有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第三部分130、第四部分140、第五部分150。第二汇流条100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导体”。
第一部分110从与继电器60对应的位置向右方延伸后,向前方延伸。在第一部分110的左端部形成有供继电器60的突出部61插通的孔111。通过将突出部61插通到第一部分110的孔111中,并由螺母61A(参照图3)紧固,来将第二汇流条100固定于继电器60。
第二部分120从第一部分110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第三部分130从第二部分120的下端部向前侧延伸。在第三部分130的上表面设置有突出部131。
该突出部131插通到熔断器70的连接部72的孔中,并由螺母72A紧固,从而熔断器70固定于第二汇流条100。由此,第二汇流条100与继电器60和熔断器70这两者接触,从而继电器60与和熔断器70导通。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及第三部分130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体部”。
如图2及图3所示,第四部分140从第三部分130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并延伸至配置于壳体20的底壁20B的绝缘部件170。换言之,第四部分140以与底壁20B正交的方式,从第三部分130的规定的端部延伸。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五部分150从第四部分140的下端部向后方与底壁20B平行地延伸。
第五部分150通过固定部件160固定于壳体20。固定部件160是构成为板状的树脂,在与底壁20B之间夹持第五部分150。固定部件160在第五部分150的左右两侧的位置形成有孔。通过将螺丝161插通到该孔中并拧入底壁20B,来将第二汇流条100固定于壳体20内。
此外,固定部件160既可以仅为了固定第五部分150而设置,也可以兼用作搭载有电路图案的基板或用于配置配件的部件等、具有其他用途的部件。
另外,在第五部分150与底壁20B之间配置有片状的绝缘部件170。利用该绝缘部件170,来抑制从第二汇流条100向壳体20的漏电。
通过这样地将第二汇流条100固定于壳体20,能够将第二汇流条100的热量传递至壳体20的底壁20B。第四部分140及第五部分150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体部”。第四部分140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中间部”。第五部分150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传热部”。
另外,如图4所示,第五部分150设置于第三部分130之下的区域(参照虚线Y)。换言之,第五部分150在上下方向上处于第三部分130的范围内,且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三部分130中的与熔断器70接触的接触部分的范围重叠。另外,第五部分15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第三部分13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
对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第二汇流条100的第五部分150隔着绝缘部件170配置于壳体20的底壁20B上,因此能够从第五部分150向底壁20B传导第二汇流条100的热量。
传递至底壁20B的热量从底壁20B的外表面释放。也就是说,能够经由底壁20B进行第二汇流条100的散热。
另外,继电器60及熔断器70被供给电力而发热。继电器60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发热配件”,熔断器70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发热配件”。
第二汇流条100与继电器60及熔断器70接触,因此继电器60所产生的热量和熔断器70所产生的热量集中传导至第二汇流条100。在本实施方式中,集中传导至第二汇流条100的热量经由第四部分140及第五部分150传递至底壁20B。由此,能够使第二汇流条100高效地进行散热。
在此,假设以如下方式构成:例如,如图5A及图5B所示那样,将不具有第四部分140及第五部分150的汇流条200设置于电气接线箱1。汇流条200具有第一部210、第二部220及第三部230。
第一部210、第二部220及第三部230是与第二汇流条100的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及第三部分130大致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一部210从继电器60的连接部分向右方延伸。第二部220从第一部210的右端部向下方延伸。第三部230从第二部220的下端部向右方延伸而与熔断器70连接。
在是这样的汇流条200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设为如图5A所示的如下结构:与熔断器70的右侧的连接部72同样地,将固定部23设置于左侧的连接部72的部分,来将汇流条200的第三部230固定。
若这样构成,则汇流条200的第三部230的部分与固定部23接触,但在从漏电防止的观点出发而以树脂构成固定部23的情况下,传热效率较差,无法有效地散热。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部分140及第五部分150从第三部分130向底壁20B延伸而向底壁20B传热。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二汇流条100中的下方的空间来进行散热,因此与图5A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在是将汇流条200固定于固定部23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如图5B所示那样,另外在壳体20内设置传热部件24。为了设置传热部件24,例如需要:增长汇流条200中的第三部23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以在汇流条200中确保与传热部件24接触的空间。
若这样构成,则伴随汇流条200的扩大,而在壳体20中也需要设置用于配置传热部件24的空间。其结果,有可能导致电气接线箱1大型化、重量增加、成本增加。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第五部分150来向底壁20B传热,因此也就不需要另外设置传热部件。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省去设置传热部件的空间,因此能够使电气接线箱1小型化。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使电气接线箱1小型化的同时,高效地进行散热。
另外,第五部分150与底壁20B平行地延伸,因此能够利用第三部分130之下的空间,来扩大第五部分150的面积。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汇流条100中的散热效率。
另外,第五部分150设置于第三部分130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三部分130之下的空间,并且,能够尽可能减少用于设置第五部分150的底壁20B的空间。其结果,能够有助于电气接线箱1的小型化。
另外,第五部分15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第三部分13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因此能够尽可能地使第五部分150变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汇流条100中的散热效率。
另外,第四部分140从第三部分130的端部向与底壁20B正交的方向延伸,因此也就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加工,进而能够容易地制造第二汇流条100。
另外,第二汇流条100由板状部件构成,因此能够通过将一张板状部件弯折而容易地制造第二汇流条100。
另外,第二汇流条100由板状部件构成,因此能够一体地构成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第三部分130、第四部分140及第五部分150。其结果,不存在将导电连接的部分(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及第三部分130)、与传热的部分(第四部分140及第五部分150)设为不同部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热阻,因此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另外,能够提高第二汇流条100的强度。
另外,第二汇流条100经由绝缘部件170向底壁20B传热,因此能够在防止漏电的同时,进行第二汇流条100的散热。
另外,通过固定部件160将第二汇流条100固定于底壁20B,因此不需要对第二汇流条100进行固定用的加工,因此能够简易地制造第二汇流条100。
另外,底壁20B可以是任何结构,但也可以设置散热器等散热部件。此外,也可以另外设置对底壁20B进行冷却的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四部分140从第三部分130的前端部延伸,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从第三部分130的端部以外的部位延伸。例如,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第四部分140A从第三部分13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延伸。该结构中的第四部分140A与第五部分15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连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四部分140以与底壁20B正交的方式延伸,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四部分140也可以不与底壁20B正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第四部分140B构成为,从第三部分130的前端部延伸至第五部分150的后端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通过第四部分140将第三部分130与第五部分150连接,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通过将第三部分130的前端部与第五部分150的前端部连接的前侧中间部140C、以及将第三部分130的后端部与第五部分150的后端部连接的后侧中间部140D,来将第三部分130与第五部分150连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散热壁,例示了壳体20的底壁20B,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散热壁也可以是壳体20中的侧壁20A。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如图9所示,将第二汇流条100设为不具有第五部分150的结构。具体而言,第四部分140为与侧壁20A平行地延伸的传热壁。图9所示的第二汇流条100不具有第五部分150,除此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汇流条100相同。
据此,能够通过第四部分140来有效地向侧壁20A传热。此外,在图9中省略了绝缘部件的图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导体部,例示了具有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及第三部分130的第二汇流条100,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连接的发热配件来适当改变第一导体部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如图10所示的、第二汇流条100不具有第二部分120及第三部分130的结构。
该结构中的第二汇流条100由第一部分110、第四部分140、第五部分150构成。第一部分110从继电器60延伸至熔断器70。第四部分140从第一部分110的前端部处的与熔断器70连接的部分向下方延伸。第五部分150从第四部分140的下端部,与底壁20B平行地延伸而设置于第一部分110的范围内。
这样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在使电气接线箱1小型化的同时,高效地进行散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五部分15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第三部分13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五部分15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既可以比第三部分13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短,也可以比第三部分13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但是,考虑到电气接线箱1的小型化及散热性,优选第五部分15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第三部分13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四部分140从第二汇流条100中的与熔断器70(第二发热配件)连接的部分延伸,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四部分140也可以从第二汇流条100中的与继电器60(第一发热配件)连接的部分延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发热配件及第二发热配件,例示了继电器60及熔断器70,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继电器60及熔断器70以外的电子配件设为第一发热配件及第二发热配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部件160而在与底壁20B之间夹持第五部分150,从而将第二汇流条100固定于壳体20,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将第二汇流条100固定于壳体2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汇流条100由板状部件构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不由板状部件构成。另外,在第二汇流条100不由板状部件构成的情况下,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也可以是分体的。但是,考虑到第二汇流条100的制造的容易程度、以及第二汇流条100的强度,优选第二汇流条100由板状部件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都仅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化的一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应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即,能够不脱离其要点或其主要特征地以各种形式实施本实用新型。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接线箱作为能够在小型化的同时高效地进行散热的电气接线箱,是有用的。

Claims (7)

1.一种电气接线箱,是进行将被供给的电力分配至多个负荷装置时的中继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具有散热壁;
第一发热配件及第二发热配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被供给所述电力而发热;以及
连接导体,连接所述第一发热配件与所述第二发热配件,
所述连接导体具有:
第一导体部,从所述第一发热配件延伸至所述第二发热配件,并与所述第一发热配件及所述第二发热配件接触;以及
第二导体部,从所述第一导体部向所述散热壁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体部具有传热部,该传热部与所述散热壁平行地延伸,并将所述第一发热配件及所述第二发热配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体部具有中间部,该中间部从所述第一导体部向所述散热壁延伸并与所述传热部连接,
所述传热部在与所述散热壁垂直的方向上处于所述第一导体部的范围内,且在与所述散热壁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体部中的、与所述第一发热配件和所述第二发热配件中的至少一者接触的接触部分的范围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从所述第一导体部的规定的端部,以与所述散热壁正交的方式延伸。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导体由板状部件构成。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绝缘部件,该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导体部与所述散热壁之间,
所述第二导体部经由所述绝缘部件向所述散热壁传热。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部件,在该固定部件与所述散热壁之间夹持所述第二导体部,从而将所述第二导体部固定于所述壳体。
CN201921753937.0U 2019-02-05 2019-10-18 电气接线箱 Active CN2107446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8731 2019-02-05
JP2019018731A JP2020127302A (ja) 2019-02-05 2019-02-05 電気接続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4671U true CN210744671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3937.0U Active CN210744671U (zh) 2019-02-05 2019-10-18 电气接线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27302A (zh)
CN (1) CN2107446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8535A (zh) * 2023-07-03 2023-08-01 武汉嘉晨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件装配结构、配电盒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21357B2 (en) 2019-09-26 2024-06-25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WO2023162881A1 (ja) * 2022-02-24 2023-08-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遮断ユニッ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8535A (zh) * 2023-07-03 2023-08-01 武汉嘉晨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件装配结构、配电盒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28535B (zh) * 2023-07-03 2023-10-03 武汉嘉晨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件装配结构、配电盒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27302A (ja)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44671U (zh) 电气接线箱
US6785139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WO2016111143A1 (ja) 蓄電ユニット
JP4238797B2 (ja) 電気接続箱
JP6094452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US7137829B2 (en)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for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and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CN107926129B (zh) 具有其中设置有电路板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11480273A (zh) 电连接箱
JP4778837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9219991B (zh) 基板单元
JP2009290976A (ja) 電源分配ボックス
CN113994774A (zh) 电路结构体
CN111566884B (zh) 电连接装置
CN112218483A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控制装置
JP2019208342A (ja) 電気接続箱
CN113170596B (zh) 电路结构体
US20180301772A1 (en) Power storage unit
CN109643884B (zh) 电接线箱
CN112889352A (zh) 电路结构体及电连接箱
WO2022138220A1 (ja) 電気接続箱
JP2007043827A (ja) デバイス配置構造及びデバイス配置構造に用いられるヒューズ回路体
JP4218542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電気接続箱が取付けられた車両
WO2022265036A1 (ja) 回路構成体
JP2020022235A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バスバ
JP7192918B1 (ja) バスバー放熱構造及びインバ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