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6308U - 一种污水处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6308U
CN210736308U CN201920322287.8U CN201920322287U CN210736308U CN 210736308 U CN210736308 U CN 210736308U CN 201920322287 U CN201920322287 U CN 201920322287U CN 210736308 U CN210736308 U CN 210736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tainer
treatment system
membrane
wa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222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牡
王亚超
乔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fang Carbon St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Hangzhou Co ltd
Shenzhen Carbon Star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hihu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eming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hihu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eming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hihu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222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6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6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63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所述污水处理***,包括:容器,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接收水体以使所述水体流入至所述容器内;净化***,设置在所述容器内部,所述净化***包括:悬浮填料,用于悬浮在所述容器内的所述水体中,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膜曝气生物反应器,用于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出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容器内经过所述净化***净化处理后的所述水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工艺紧凑、占地小、易选址,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优点;有机剩余污泥产量低、曝气方式灵活、运行形式灵活、处理效果佳、运行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体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采用悬浮填料或人工浮岛对水体进行净化,是解决水体污染的重要手段。
现行悬浮填料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污水池中的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填料或滤料容易拥挤在反应池的出水端口。
现有的人工浮岛包括人工浮体和植物,植物种植在人工浮体上。在使用过程中,人工浮岛漂浮在水体上,人工浮体上的植物的根部与水体接触后形成一道天然的过滤层,对水体进行净化。然而现有的人工浮岛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以实现水体的净化和达标排放。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水处理***,包括:
容器,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接收水体以使所述水体流入至所述容器内;
净化***,设置在所述容器内部,所述净化***包括悬浮填料和膜曝气生物反应器:
悬浮填料,用于悬浮在所述容器内的所述水体中,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膜曝气生物反应器,用于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出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容器内经过所述净化***净化处理后的所述水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膜曝气生物反应器包括膜组件和曝气组件;所述膜组件由膜丝构成;
所述曝气组件包括空压机和进气管,所述空压机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膜组件相连接,所述空压机用于通过所述进气管向膜组件提供压缩空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膜丝为复合高分子材料的中空纤维膜,所述膜丝的外径在200~300μm之间,膜壁厚度在30~40μm之间,拉伸强度为50~60MPa,填充密度为100~140m2/m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悬浮填料为改性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氨酯的悬浮填料,在所述容器内的水体中的填充率为10%~3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悬浮填料为改性聚乙烯填料,形状近似为圆柱形,直径约8mm,厚度约5mm,密度约为1.0g/cm3。(上述数值均可在10%以内浮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污水处理***中,所述悬浮填料附着有益生微生物;所述益生微生物可包括光合菌、乳酸菌、絮凝菌和EM菌中的几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污水处理***还包括筛网;
所述净化***还包括:人工浮岛,所述人工浮岛包括浮体和植物,所述植物种植在所述浮体上,所述人工浮岛用于漂浮在所述水体的水面上,并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筛网设置于所述容器内并低于所述出水口,所述筛网位于所述人工浮岛和悬浮填料之间,且所述筛网的孔径小于所述悬浮填料的直径,以使所述悬浮填料与所述人工浮岛保持设定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容器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容器的侧壁上,且所述的进水口位于容器的底部以上15-25cm处。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筛网以上30-40cm处,所述膜曝气生物反应器位于所述容器的底部以上10-15cm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植物选择根系发达的黄菖蒲、芦苇或美人蕉,种植密度为5~12株/m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人工浮岛可以采用框架式人工浮岛,人工浮岛两端用钢缆绳固定,框架可以采用PE和PVC管制成,浮体可以由高分子轻质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制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人工浮岛覆盖所述容器内污水的水面面积的20%~4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还包括:
配水装置,用于接收并容纳所述水体,所述配水装置包括第一入水口和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水体由配水装置输送至所述容器,所述第一入水口用于接受所述水体;
集水装置,包括第二入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入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出水口排出的水体;所述第二排水口用于排出所述集水装置内的水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顶端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污水处理***还包括溶解氧测定仪和PLC控制***;
所述溶解氧测定仪设置在所述容器内并与所述PLC控制***电连接,用于测定所述容器内的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参数并提供给所述PLC控制***;
所述PLC控制***与所述空压机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溶解氧含量参数控制所述空压机的功率以使所述容器内水体的溶解氧浓度达到设定值;优选所述设定值为不高于0.5mg/L。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其工艺紧凑、占地小、易选址,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优点;有机剩余污泥产量低、曝气方式灵活、运行形式灵活、处理效果佳、运行成本低。同时,进一步加设人工浮岛还可以增强水体景观。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容器;
102:进水口;
103:出水口;
104:净化***;
105:悬浮填料;
106:膜曝气生物反应器;
107:膜组件;
108:曝气组件;
109:膜丝;
110:空压机;
111:进气管;
112:压力表;
113:筛网;
114:人工浮岛;
115:浮体;
116:植物;
117:配水装置;
118:第一入水口;
119:第一排水口;
120:集水装置;
121:第二入水口;
122:第二排水口;
123:第一放水口;
124:第二放水口;
125:溢流管;
126:溶解氧测定仪;
127:PLC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污水处理***,包括:
容器101,包括进水口102和出水口103,所述进水口102用于接收水体以使所述水体流入至所述容器101内;
净化***104,设置在所述容器101内部,所述净化***104包括悬浮填料105和膜曝气生物反应器106:
悬浮填料105,用于悬浮在所述容器101内的所述水体中,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膜曝气生物反应器106,用于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出水口103用于排出所述容器101内经过所述净化***104净化处理后的所述水体。
本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在使用时,可通过容器101的进水口102接收水体以使所述水体流入至所述容器101内,之后容器101内的悬浮填料105和膜曝气生物反应器106会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体会通过容器101的出水口103排出,从而实现对于水体的净化。本实施例将悬浮填料105和膜曝气生物反应器106同时应用于水体净化,协同利用二者的净化优势,以弥补现有的水处理技术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相对较低的缺点。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容器101为上部敞口。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膜曝气生物反应器106包括膜组件107和曝气组件108;所述膜组件107由膜丝109构成;
所述曝气组件108包括空压机110和进气管111,所述空压机110通过所述进气管111与所述膜组件107相连接,所述空压机110用于通过所述进气管111向膜组件107提供压缩空气。
由此,所述曝气组件108还包括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用于控制进气量。可由电联在所述膜组件107和空压机110之间的压力表112显示空气压力,并通过空压机110调整通气量,进而对膜曝气生物反应器106的处理效率加以干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膜丝109为复合高分子材料的中空纤维膜,所述膜丝109的外径在200~300μm之间,膜壁厚度在30~40μm之间,拉伸强度为50~60MPa,填充密度为100~140m2/m3
由此,使膜曝气生物反应器106的成本合理,兼顾其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悬浮填料105为改性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氨酯的悬浮填料105,在所述容器101内的水体中的填充率为10%~30%。
由此,悬浮填料105相对于现有技术,填充率更低,成本更低廉,且在与膜曝气生物反应器106配合的基础之上,保持稳定高效的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悬浮填料105为改性聚乙烯填料,形状近似为圆柱形,直径约8mm,厚度约5mm,密度约为1.0g/cm3。(上述数值均可在10%以内浮动)由此,有原材料易获取,经久耐用的优势。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中,所述悬浮填料105附着有益生微生物;所述益生微生物包括光合菌、乳酸菌、絮凝菌和EM菌中的几种。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悬浮填料105上所附着的益生微生物可由***运行时自发生长所得。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还包括筛网113;
所述净化***104还包括:人工浮岛114,所述人工浮岛114包括浮体115和植物116,所述植物116种植在所述浮体115上,所述人工浮岛114用于漂浮在所述水体的水面上,并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筛网113设置于所述容器101内并低于所述出水口103,所述筛网113位于所述人工浮岛114和悬浮填料105之间,且所述筛网113的孔径小于所述悬浮填料105的直径,以使所述悬浮填料105与所述人工浮岛114保持设定距离。
由此,设置筛网113可将人工浮岛114和悬浮填料105隔离开,并使悬浮填料105浸没在水体中,保持最大的与水接触表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筛网113的安装位置为所述容器101的高度的3/5;在所述污水处理***的运作过程中,筛网113位于水面以下,更为优选地,位于水面以下20-40cm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容器101的进水口102及出水口103均位于所述容器101的侧壁上,且所述的进水口102位于容器101的底部以上15-25cm处。所述出水口103位于所述筛网113以上30-40cm处,所述膜曝气生物反应器106位于所述容器101的底部以上10-15cm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植物116选择根系发达的黄菖蒲、芦苇或美人蕉,种植密度为5~12株/m2。由此,人工浮岛114上所种植的植物116根系能为活性污泥提供载体,以供微生物附着生长,起到强化污染物去除效果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人工浮岛114可以采用框架式人工浮岛114,人工浮岛114两端用钢缆绳固定,框架可以采用PE和PVC管制成,浮体115可以由高分子轻质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人工浮岛114覆盖所述容器101内污水的水面面积的20%~40%。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
配水装置117,用于接收并容纳所述水体,所述配水装置117包括第一入水口118和第一排水口119,所述第一排水口119与所述进水口102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水体由配水装置117输送至所述容器101,所述第一入水口118用于接受所述水体;
集水装置120,包括第二入水口121和第二排水口122,所述第二入水口121与所述出水口103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出水口103排出的水体;所述第二排水口122用于排出所述集水装置120内的水体。
在本***的运作过程中,待处理的污水先输入到配水装置117中,配水装置117内的污水可由潜污泵泵入至容器101内;在实际运作中,配水装置117内污水的氨氮浓度可从20mg/L逐渐增加至60mg/L;通过将氨氮浓度逐渐增加的污水泵入到容器101内,对悬浮填料105附着的菌群进行驯化。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进行污水处理时,污水在容器101内水力停留时间为5-24小时。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配水装置117还设置有第一放水口123,用于排空所述配水装置117内的水体;更优选地,所述配水装置117设置在底部。优选在所述配水装置117内设置有第一放空阀,所述第一放空阀用于将配水装置117内的水体由第一放水口123泵出。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集水装置120还设置有第二放水口124,用于排空所述集水装置120内的水体;更优选地,所述集水装置120设置在底部。优选在所述集水装置120内设置有第二放空阀,所述第二放空阀用于将集水装置120内的水体由第一放水口123泵出。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容器101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125,所述溢流管125的顶端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103。由此,当所述容器101内流入过多的水体时,***无法负载,可由溢流管125排出多余的水体,以保证所述净化***104的净化能力和效率,维持污水处理***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还包括:所述污水处理***还包括溶解氧测定仪126和PLC控制***127;
所述溶解氧测定仪126设置在所述容器101内并与所述PLC控制***127电连接,用于测定所述容器101内的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参数并提供给所述PLC控制***127;
所述PLC控制***127与所述空压机110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溶解氧含量参数控制所述空压机110的功率以使所述容器内水体的溶解氧浓度达到设定值。优选所述设定值为不高于0.5mg/L。
由此,可用于在所述污水处理***处理污水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容器101内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有效保持悬浮填料(包括附着其上的益生微生物)的净化效果,并使膜曝气生物反应器的膜丝处于缺氧条件下,提升膜丝的反应效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接收水体以使所述水体流入至所述容器内;
净化***,设置在所述容器内部,所述净化***包括:
悬浮填料,用于悬浮在所述容器内的所述水体中,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膜曝气生物反应器,用于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出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容器内经过所述净化***净化处理后的所述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曝气生物反应器包括膜组件和曝气组件;所述膜组件由膜丝构成;
所述曝气组件包括空压机和进气管,所述空压机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膜组件相连接,所述空压机用于通过所述进气管向膜组件提供压缩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丝为复合高分子材料的中空纤维膜,所述膜丝的外径在200~300μm之间,膜壁厚度在30~40μm之间,拉伸强度为50~60MPa,填充密度为100~140m2/m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填料为改性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氨酯的悬浮填料,所述悬浮填料在所述容器内的水体中的填充率为10%~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筛网;
所述净化***还包括:人工浮岛,所述人工浮岛包括浮体和植物,所述植物种植在所述浮体上,所述人工浮岛用于漂浮在所述水体的水面上,并对所述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筛网设置于所述容器内并低于所述出水口,所述筛网位于所述人工浮岛和悬浮填料之间,且所述筛网的孔径小于所述悬浮填料的直径,以使所述悬浮填料与所述人工浮岛保持设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填料附着有益生微生物;所述植物选自黄菖蒲、芦苇或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几种,种植密度为5~12株/m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所述人工浮岛覆盖所述容器内污水的水面面积的20%~40%。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水装置,用于接收并容纳所述水体,所述配水装置包括第一入水口和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水体由配水装置输送至所述容器,所述第一入水口用于接收所述水体;
集水装置,包括第二入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入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出水口排出的水体;所述第二排水口用于排出所述集水装置内的水体。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顶端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还包括溶解氧测定仪和PLC控制***;
所述溶解氧测定仪设置在所述容器内并与所述PLC控制***电连接,用于测定所述容器内的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参数并提供给所述PLC控制***;
所述PLC控制***与所述空压机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溶解氧含量参数控制所述空压机的功率以使所述容器内水体的溶解氧浓度达到设定值。
CN201920322287.8U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污水处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36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2287.8U CN210736308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污水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2287.8U CN210736308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污水处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6308U true CN210736308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9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2228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36308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污水处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63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6639A (zh) * 2021-10-19 2021-11-12 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膜曝气生物反应器-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6639A (zh) * 2021-10-19 2021-11-12 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膜曝气生物反应器-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28306U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水处理***
CN101698556B (zh) 一种麦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CN105502653B (zh) 一种厌氧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和污水处理方法
CN103043852B (zh) 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
CN103819005A (zh) 一种由生态袋构筑的人工湿地处理***
CN107055932A (zh) 一种船用生活污水处理***
CN105110551B (zh) 一种高溶氧曝气结合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及处理工艺
CN210736308U (zh) 一种污水处理***
CN209537207U (zh)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CN207002512U (zh) 一种新型垃圾渗滤液处理***
CN206494810U (zh) 一种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6616115U (zh) 一种两级a‑baf纺织废水处理装置
CN201209128Y (zh) 复合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与装置
CN2120507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改良型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CN211999356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0127161U (zh) 一种光催化氧化与膜曝气技术耦合装置
CN204454837U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
CN209815907U (zh)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填料生态湿地
CN209493463U (zh) 一种四格化粪池
CN207845442U (zh) 多级升流式地表水体氮素和有机质同步去除的装置
CN111410299A (zh) 一种柔性填料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CN207158911U (zh) 一种工业园区污水厂水解酸化反应器
CN110697973A (zh) 一种用于城镇排水管道的排污口水处理设备
CN204824546U (zh) 一种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2403884U (zh) 一种可强化处理的mabr人工湿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9

Address after: 311103 floor 1, building 2, No. 20, Hengyi Road, Yu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fang carbon st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Hang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arbon star Wat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39 room 615, 6th floor, 24 Yongd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Zeming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Zhihu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