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0634U -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40634U
CN210640634U CN201920259607.XU CN201920259607U CN210640634U CN 210640634 U CN210640634 U CN 210640634U CN 201920259607 U CN201920259607 U CN 201920259607U CN 210640634 U CN210640634 U CN 210640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connecting piece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596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冬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yi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596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40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40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40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所述布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布线单元,所述布线单元包括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部中空,以供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从中穿过,所述连接件至少有一侧板设置开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和连接器将线缆在碳纤维管出线口有效固定,避免线缆的磨损;整理线缆的走线方式,使无人机的布线简洁、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部分的无人机通过碳纤维管来支撑飞机的整个骨架结构,碳纤维管因重量轻、密度小、强度高而在无人机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无人机上也需要线缆控制线路等来对无人机进行控制,一般采用碳纤维管穿线是通过在碳纤维管表面直接打孔,直接将线缆从碳纤维管的孔穿进去到另一端的孔穿出。穿线后因线的两端得不到固定,线容易从碳纤维管的孔滑出,线露出碳纤维管通过对接接头的方式进行插拔,飞机震动时,线发生晃动,容易被碳纤维管孔锐利的边缘割破,且碳纤维管是导电的,因而容易发生短路。线束得不到固定容易发生绕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布线单元,所述布线单元包括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部中空,以供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从中穿过,所述连接件至少有一侧板设置开口。
优选地,所述布线单元还包括一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所述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开口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位,每一个所述连接位固定连接一个所述连接器。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上端板和一下底板,且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底板从所述开口裸露出;
每一个所述连接位包括一个上连接槽、一个下连接槽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空间区域;
所述上连接槽由设置于从所述开口裸露出的所述上端板侧面的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的上凸起分隔而成,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上连接槽由一个所述上凸起分隔;
所述下连接槽由设置于从所述开口裸露出的所述下底板侧面的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的下凸起分隔而成,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下连接槽由一个所述下凸起分隔;
所述上凸起与所述下凸起的数量相等,二者的位置一一相对,使得位于同一个所述连接位一侧的所述上凸起与所述下凸起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内部中空的形状与所述碳纤维管形状相匹配,所述连接件内部中空的轮廓大小与所述碳纤维管的轮廓大小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形状为棱柱体。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位置正对,使得同一个螺栓能够从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螺纹孔穿过。
优选地,在所述连接件的上端板设置有第一凸块,在所述连接件的下底板设置有第二凸块,且第二凸块上设置有一个凹槽;
一个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凸块能够嵌入另一个所述连接件的所述凹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的骨架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装置和碳纤维管,所述骨架至少有两个所述碳纤维管,任意两个所述碳纤维管通过两个相交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管的一侧板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碳纤维管的另一侧板设置有第三螺纹孔,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螺纹孔位置正对,使得同一螺栓能够穿过一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螺纹孔和另一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螺纹孔,所述碳纤维管至少有一侧板设置开口;
所述连接件(1)的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1),所述连接件 (1)的另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1),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螺纹孔(1.1)位置正对,使得同一个螺栓能够从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螺纹孔(1.1)穿过;
两个相交的所述碳纤维管,同一个螺栓能够穿过两个所述碳纤维管的所有所述第三螺纹孔和两个所述连接件的所有所述第一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无人机还包括控制***和动力***,线缆通过连接器以电连接的形式连接所述控制***和所述控制***。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首先线束的两端均有效、牢固地固定在装置上,当无人机起飞或者发生震动时,能够避免线束与碳纤维管的磨损和线束在碳纤维管上的固定不牢固;其次整理线束的走线方式,将线束牢固的固定在碳纤维管里面,使无人机的布线简洁、美观;再次装置作为无人机骨架的零件,将无人机骨架的上碳纤维管与下碳纤维管连接固定,还可以挂载无人机的其他部分。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线装置的碳纤维管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线装置的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线装置的连接件轴测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线装置的连接件轴测示意图之二,图3所示的轴测示意图之一翻转180°后为图4所示的轴测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线装置的连接件上连接位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线所述装置用于一个布线单元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线所述装置在部分无人机骨架中的走线示意图。
图中:1、连接件,1.1、第一螺纹孔,1.2、开口,1.2.1连接位, 1.2.2连接位,1.2.3连接位,1.2.4连接位,1.3、第二螺纹孔,1.4、第一凸块,1.5、第二凸块,1.6、减重孔,11连接件,12连接件,13连接件,14连接件,15连接件,16连接件;
2、连接器,21、连接器,22、连接器;
3、碳纤维管,3.1、第三螺纹孔,3.2、开口,31、碳纤维管,32、碳纤维管,33、碳纤维管,34、碳纤维管,35、碳纤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布线单元,所述布线单元包括一个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内部中空,以供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3从中穿过,所述连接件1至少有一侧板设置开口1.2。
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3如图1所示,在碳纤维管3的上侧板设置一个第三螺纹孔3.1,在碳纤维管3的下侧板设置一个第三螺纹孔3.1。第一螺纹孔为圆孔,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圆心与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得同一螺栓能够穿过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和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
在碳纤维管3的左侧板设置有开口3.2,在碳纤维管3的右侧板设置有开口3.2。左侧板的开口3.2轮廓大小与右侧板的开口3.2轮廓大小相等,左侧板的开口3.2位置和右侧板的开口3.2位置正对,使得直视左侧板的开口3.2或右侧板的开口3.2时,左侧板的开口3.2轮廓与右侧板的开口3.2轮廓完全重合。
参见图2,连接器2在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2上有若干端子用来连接线缆,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2为DB连接器,还可以是BF连接器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4,连接件1 的一个侧板(例如前侧板)设置有开口1.2,该开口至少设置有一个连接位,每一个连接位固定连接一个连接器2。所述连接位的形状与连接器2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连接位的轮廓大小与连接器2的轮廓大小相匹配。
每一个连接件包括一上端板和一下底板,且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底板从所述开口1.2裸露出;
每一个连接位包括一个上连接槽、一个下连接槽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空间区域;
所述上连接槽由设置于从所述开口1.2裸露出的所述上端板侧面的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的上凸起分隔而成,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上连接槽由一个所述上凸起分隔;
所述下连接槽由设置于从所述开口1.2裸露出的所述下底板侧面的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的下凸起分隔而成,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下连接槽由一个所述下凸起分隔;
所述上凸起与所述下凸起的数量相等,二者的位置一一相对,使得位于同一个所述连接位一侧的所述上凸起与所述下凸起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一个连接位有两个第二螺纹孔1.3,在所述上连接槽设置有一个第二螺纹孔1.3,在所述下连接槽设置有另一个第二螺纹孔1.3,通过两个第二螺纹孔1.3紧固连接器2。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的前侧板设置有开口1.2,连接件1的后侧板设置有开口1.2,前侧板的开口1.2位置与后侧板的开口1.2位置正对,使得直视前侧板的开口1.2或后侧板开口1.2,前侧板的开口1.2 轮廓与后侧板的开口1.2轮廓完全重合。
如图5所示,前侧板的开口1.2设置有4个连接位,分别是连接位1.2.1、连接位1.2.2、连接位1.2.3和连接位1.2.4,4个连接位通过 3个凸起分隔开。每一个连接位设置有两个第二螺纹孔1.3,故连接位 1.2.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DB连接器2,连接位1.2.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DB连接器2,连接位1.2.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DB连接器2,连接位 1.2.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DB连接器2。
后侧板的开口1.2也设置有4个连接位,连接位的设置方式同前侧板的连接位设置方式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前侧板开口1.2、连接件1后侧板开口 1.2、碳纤维管3左侧板开口3.2和碳纤维管3右侧板开口3.2的形状和轮廓大小均相同。当碳纤维管3穿入连接件1的空腔后,碳纤维管 3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与连接件1上端板的第一螺纹孔1.1重合,碳纤维管3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与连接件1下底板的第一螺纹孔 1.1重合。同时碳纤维管3的左侧板开口3.2与连接件1的前侧板开口 1.2重合,碳纤维管3的右侧板开口3.2与连接件1的后侧板开口1.2 重合。
除采用螺纹固定连接器外,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体胶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器。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内部中空,以供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3从中穿过。连接件1内部中空的形状与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3的形状相匹配,连接件1内部中空的外轮廓大小与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3的外轮廓大小相匹配。碳纤维管3与连接件1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保证碳纤维管3能够快速、便捷的穿过连接件1。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是内部中空的棱柱体,在侧面比较容易设置螺纹孔或圆孔来紧固连接件1与碳纤维管3,在生产加工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利润。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连接件1为四棱柱体,由常见的铝型材加工而成,降低劳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是四棱柱体、六棱柱体,还是八棱柱体都可以,但必须保证棱柱体空腔的形状与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 3的形状相匹配;棱柱体空腔的轮廓大小与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3的轮廓大小相匹配;棱柱体空腔与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3 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
参见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 包括上端板和下底板。在连接件1的上端板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 1.1,在连接件1的下底板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1.1,第一螺纹孔1.1 为圆形,上端板的第一螺纹孔1.1圆心与下底板的第一螺纹孔1.1圆心在一条直线上,使同一个螺栓可以穿过连接件1上端板的第一螺纹孔 1.1和连接件1下底板的第一螺纹孔1.1。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的第一螺纹孔1.1的大小与碳纤维管3 的第三螺纹孔3.1的大小相同,当碳纤维管3穿入连接件1的内部中空后,碳纤维管3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与连接件1上端板的第一螺纹孔1.1共轴,碳纤维管3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与连接件1下底板的第一螺纹孔1.1共轴,故同一个螺栓可以同时穿过碳纤维管3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连接件1上端板的第一螺纹孔1.1、碳纤维管 3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和连接件1下底板的第一螺纹孔1.1。第一螺纹孔1.1或第三螺纹孔3.1的大小根据无人机骨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自重来确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连接件1的上端板还设置有第一凸块1.4,第一凸块1.4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一螺纹孔 1.1,且第一凸块1.4的第一螺纹孔1.1位置与上端板的第一螺纹孔1.1 位置正对,使得同一个螺栓能够从第一凸块1.4的第一螺纹孔1.1和上端板的第一螺纹孔1.1穿过。
参见图4,连接件1的下底板还设置有第二凸块1.5,且第二凸块 1.5上设置有一个凹槽。第二凸块1.5的凹槽的形状与第一凸块1.4的形状相匹配,且第二凸块1.5的凹槽的厚度与第一凸块1.4的厚度相等,使得一个连接件1上端板的第一凸块1.4能够嵌入另一个连接件1下底板的第二凸块1.5的凹槽内。通过在连接件1上设置第一凸块1.4 和第二凸块1.5的凹槽,避免上下两个连接件1固定时,上连接件1 相对下连接件1产生扭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1.4和第二凸块1.5的凹槽的形状均例如为四棱柱形,第一凸块1.4和第二凸块1.5的凹槽的形状也可为其他棱柱体或者不规则形状均可,务必保证第一凸块1.4的形状和第二凸块1.5的凹槽的形状相同;第一凸块1.4的厚度和第二凸块 1.5的凹槽的厚度相同;第一凸块1.4能够嵌入第二凸块1.5的凹槽内。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4,在连接件1 的上端板设置减重孔1.6,连接件1的下底板设置减重孔1.6,减重孔 1.6的形状例如为腰型孔。在不影响无人机骨架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通过在连接件1上设置减重孔1.6,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无人机骨架的自重,从而保证无人机飞行姿态的稳定。
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布线单元。
当碳纤维管31穿过连接件11的空腔时,碳纤维管31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与连接件11上端板的第一螺纹孔1.1重合,碳纤维管31 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与连接件11下底板的第一螺纹孔1.1重合。碳纤维管31的左侧板开口3.2与连接件11的前侧板开口1.2重合,碳纤维管31的右侧板开口3.2与连接件11的后侧板开口1.2重合。
当碳纤维管32穿过连接件12的空腔时,碳纤维管32上侧板的第一螺纹孔与连接件12上端板的第一螺纹孔重合,碳纤维管32下侧板的第一螺纹孔与连接件12下底板的第一螺纹孔重合。碳纤维管32的左侧板开口3.2与连接件12的前侧板开口1.2重合,碳纤维管32的右侧板开口3.2与连接件12的后侧板开口1.2重合。
碳纤维管31和碳纤维管32相互垂直,连接件11和连接件12相互垂直,如图6所示,连接件12上端板的第一凸块1.4嵌入连接件11 下底板的第二凸块1.5的凹槽。
用螺栓紧固碳纤维管31和碳纤维管32,螺栓依次穿过连接件11 第一凸块上的第一螺纹孔1.1、碳纤维管31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碳纤维管31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连接件11下底板的第一螺纹孔 1.1、连接件12第一凸块上的的第一螺纹孔1.1、碳纤维管32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碳纤维管32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和连接件12 下底板的第三螺纹孔3.1。螺母紧固在螺栓尾部,保留3~5个螺距。
例如图7,作为无人机骨架的某部分布线示意图,三个碳纤维管3 的连接。碳纤维管33与碳纤维管34垂直固定,碳纤维管33与碳纤维管35垂直固定,碳纤维管34与碳纤维管35在同一个平面且相互平行。连接件13与连接件14垂直固定,连接件15与连接件16垂直固定,连接件13与连接件15在同一个平面且二者的内部空腔同时有碳纤维管33从中穿过,连接件14与连接件16在同一个平面且平行。
碳纤维管33穿过连接件13,碳纤维管34穿过连接件14,碳纤维管33与碳纤维管34的垂直固定作为一个布线单元,与图6所示固定方式一样;碳纤维管33穿过连接件15,碳纤维管35穿过连接件16,碳纤维管33与碳纤维管35的垂直固定作为一个布线单元,与图6所示固定方式一样。
无人机骨架的布线方式,如图7所示,第一段线缆的一端与动力***的线缆电连接,第一段线缆的另一端电连接在DB连接器21的端子上;
第二段线缆的一端电连接在DB连接器21上,第二段线缆的另一端电连接在DB连接器22上,DB连接器21和DB连接器22之间的第二段线缆在碳纤维管33的空腔中。
第三段线缆的一端电连接在BD第二连接器22的端子上,第三段线缆的另一端与控制***电连接。
连接动力***的第一段线缆通过DB连接器21,将第一段线缆牢牢固定在碳纤维管33的一个开口3.2处,避免无人机机体的震动导致第一段线缆与碳纤维管33的开口3.2处的磨损。
连接控制***的第三段线缆通过DB连接器22,将第三段线缆牢牢固定在碳纤维管33的另一开口3.2处,避免无人机机体的震动导致第三段线缆与碳纤维管33的另一开口3.2处的磨损。
通过DB连接器22、DB连接器23将第一段线缆、第二段线缆和第三段线缆有效的电连接在一起,从外观上看起来比较整洁、有序,毫不杂乱,对无人机的骨架的整体美感也是得到提高。在后期无人机的维修时,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方便的找到每束线缆的走线轨迹,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好的维护无人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骨架包括实施例一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装置和碳纤维管,所述骨架至少有两个所述碳纤维管,任意两个所述碳纤维管通过两个相交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碳纤维管3的上侧板设置一个第三螺纹孔3.1,在碳纤维管3的下侧板设置一个第三螺纹孔3.1。第一螺纹孔为圆孔,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圆心与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得同一螺栓能够穿过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和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
在碳纤维管3的左侧板设置有开口3.2,在碳纤维管3的右侧板设置有开口3.2。左侧板的开口3.2轮廓大小与右侧板的开口3.2轮廓大小相同,左侧板的开口3.2位置和右侧板的开口3.2位置正对,使得直视左侧板的开口3.2或右侧板的开口3.2时,左侧板的开口3.2轮廓与右侧板的开口3.2轮廓完全重合。
作为无人机骨架的最小单元,两个碳纤维管相交固定,如图6所示。碳纤维管31穿过连接件11,碳纤维管32穿过连接件12,螺栓依次穿过连接件11第一凸块上的第一螺纹孔1.1、碳纤维管31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碳纤维管31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连接件11下底板的第一螺纹孔1.1、连接件12第一凸块上的的第一螺纹孔1.1、碳纤维管32上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碳纤维管32下侧板的第三螺纹孔3.1和连接件12下底板的第三螺纹孔3.1。碳纤维管31和碳纤维管32 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无人机的骨架在多个布线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如图7所示,将碳纤维管3搭建成无人机的骨架。动力***和控制***的通过连接器2以电连接的形式排布在无人机的骨架上,使无人机的布线简洁、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无人机布线的装置,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方便碳纤维管内部线束的整理和碳纤维管出线孔线束的分离;使线束在碳纤维管出线口得到固定;碳纤维管与碳纤维管之间相互固定在一起。很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无人机布线的装置,必将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以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布线单元,所述布线单元包括一个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内部中空,以供构成无人机骨架的碳纤维管(3)从中穿过,所述连接件(1)的至少一侧板设置有开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装置,所述布线单元还包括一个连接器(2),所述连接器(2)安装在所述开口(1.2)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2)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位,每一个所述连接位固定连接一个所述连接器(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连接件(1)包括一上端板和一下底板,且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底板从所述开口(1.2)裸露出;
每一个所述连接位包括一个上连接槽、一个下连接槽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空间区域;
所述上连接槽由设置于从所述开口(1.2)裸露出的所述上端板侧面的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的上凸起分隔而成,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上连接槽由一个所述上凸起分隔;
所述下连接槽由设置于从所述开口(1.2)裸露出的所述下底板侧面的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的下凸起分隔而成,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下连接槽由一个所述下凸起分隔;
所述上凸起与所述下凸起的数量相等,二者的位置一一相对,使得位于同一个所述连接位一侧的所述上凸起与所述下凸起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内部中空的形状与所述碳纤维管(3)形状相匹配,所述连接件(1) 内部中空的轮廓大小与所述碳纤维管(3)的轮廓大小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的形状为棱柱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的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1),所述连接件(1)的另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1),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螺纹孔(1.1)位置正对,使得同一个螺栓能够从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螺纹孔(1.1)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件(1)的上端板设置有第一凸块(1.4),在所述连接件(1)的下底板设置有第二凸块(1.5),且所述第二凸块(1.5)上设置有一个凹槽;
一个所述连接件(1)的所述第一凸块(1.4)能够嵌入另一个所述连接件的所述凹槽。
9.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的骨架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装置,所述无人机的骨架还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碳纤维管(3),任意两个相交的所述碳纤维管(3)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1)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机,所述碳纤维管(3)的一侧板设置有第三螺纹孔(3.1),所述碳纤维管(3)的另一侧板设置有第三螺纹孔(3.1),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螺纹孔(3.1)位置正对,使得同一螺栓能够穿过一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螺纹孔(3.1)和另一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螺纹孔(3.1),所述碳纤维管(3)至少有一侧板设置开口(3.2);
所述连接件(1)的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1),所述连接件(1)的另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1),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螺纹孔(1.1)位置正对,使得同一个螺栓能够从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螺纹孔(1.1)穿过;
两个相交的所述碳纤维管(3),同一个螺栓能够穿过两个所述碳纤维管(3)的所有所述第三螺纹孔(3.1)和两个所述连接件(1)的所有所述第一螺纹孔(1.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机,所述无人机还包括控制***和动力***,线缆通过连接器(2)将所述控制***与所述控制***电连接。
CN201920259607.XU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Active CN210640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59607.XU CN210640634U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59607.XU CN210640634U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40634U true CN210640634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4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59607.XU Active CN210640634U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406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8691A (zh) * 2019-02-28 2019-06-14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8691A (zh) * 2019-02-28 2019-06-14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0295A (zh) 用来分配混合电缆和从干线电缆过渡到跳线电缆的装置
JP2018074707A (ja) 分岐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10640634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CN116169529A (zh) 一种复合型分线器
CN103847499A (zh) 电缆布线结构
CN205753243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工形电缆卡
CN209329076U (zh) 电压采集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09888691A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布线装置及无人机
CN201904469U (zh) 插套构件及排插
CN202205915U (zh) 低压配电设备导线分接结构
CN103277376A (zh) 一种复合母排及其连接件
CN212011324U (zh) 方便对接线缆
CN207773504U (zh) 一种顶控托架结构
CN110289531A (zh) 一种母线槽的柔性电源连接器
CN208111772U (zh) 一种汽车电器八线插头护套
CN105790600A (zh) 一种组串式逆变器
CN205882618U (zh) 一种电气柜母排连接结构
CN205716556U (zh) Led线条灯的灯座及采用该灯座的led线条灯
CN104325944B (zh) 线束安装结构及含线束安装结构的装置
CN219856947U (zh) 一种送电车
KR102341133B1 (ko) Led 등기구용 전원 케이블 분배기
CN216698995U (zh) 一种可快速接线的电线电缆转接线
CN219039444U (zh) 一种抽拉式光纤子框
CN214542737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usb充电模块
CN209344719U (zh) 照明母线进线节及照明母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2

Address after: 518063 5th floor, block B, building 1, software industry bas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engyi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61 Intersection of Xuefu Road (south) and Baishi Road (east) i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6-13 floors, Block B, Shenzhen Software Industry Base

Patentee before: SF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