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7797U - 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 - Google Patents

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7797U
CN210607797U CN201921520485.1U CN201921520485U CN210607797U CN 210607797 U CN210607797 U CN 210607797U CN 201921520485 U CN201921520485 U CN 201921520485U CN 210607797 U CN210607797 U CN 210607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insulating sheath
pair
outer shell
f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204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晗杰
孙志平
杨少朴
钟正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204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7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7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7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包括公端连接头、带护管线束,以及在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之间设有的绝缘护套;公端连接头包括外壳体和分别设于外壳体的两个端部的接线端和插头端。带护管线束包括线束和套设在线束外的护管,且线束的两端分别伸出在护管的两端外;该线束伸出在护管的其中一个端部外的部分与接线端固连;以及绝缘护套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和护管近外壳体的一端相连以适于包覆线束朝向接线端的且位于护管外的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通过拆卸方便的护套来便于对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的连接处进行防护。

Description

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
背景技术
目前UL标准规定用户在使用强电家用电器或设备时,不能碰到仅是基本绝缘的强电线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解决办法是在线束连接的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间增加热缩套管。以避免人手直接触碰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的连接处的基本绝缘线束。在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之间添加热缩套管将其连接处包裹起来,起到隔离、加强绝缘作用来满足UL标准。现有技术(图1所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现有线束加工后需要检查应用于不同电气设备的电线的排列关系,以保证供方与客户对线序不良率的掌控。热缩套管通过高温烘烤,将带护管线束与公端连接器连接处紧密包裹起来,当需要检查线束与公端连接器线序排列关系,需破坏热缩套管1方可看到线束201与公端连接头100排列关系;2、为了起到绝缘效果,现有技术采用1mm厚热缩套管1,并且用高温烘烤的方式将公端连接头100与带护管线束连接处包裹起来,公端连接头100两侧宽度增加就会导致侧壁卡扣结构臂的活动空间受限,限制了侧壁卡扣结构臂的按压角度,使公端连接头100难以与其配件拆卸。3、热缩套管1的烘烤工艺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很容易将热缩套管1烘烤变行,形变失效后只能报废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组件,以解决通过拆卸方便的护套来便于对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的连接处进行防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冰机,以解决制冰机的线束通过拆卸方便的护套来便于对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的连接处进行防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线束组件,包括:公端连接头、带护管线束,以及在所述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之间设有的绝缘护套;
所述公端连接头包括外壳体和分别设于外壳体的两个端部的接线端和插头端;
所述带护管线束包括线束和套设在所述线束外的护管,且所述线束的两端分别伸出在护管的两端外;该线束伸出在护管的其中一个端部外的部分与所述接线端固连;以及
所述绝缘护套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和护管近外壳体的一端相连以适于包覆线束朝向接线端的且位于护管外的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相对的一对外侧壁对称地设有一对卡扣臂;以及
在所述外壳体垂直于卡扣臂的两个侧端面对称的设有一对凸起连接部;在所述凸起连接部沿着接线端向插头端的方向贯通地设有通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臂朝向绝缘护套的端部距外壳体朝向绝缘护套的端部的距离不小于外壳体嵌入绝缘护套内的深度,即当所述绝缘护套与外壳体和护管相连固定时,一对所述卡扣臂朝向绝缘护套的端部位于该绝缘护套朝向卡扣臂的端部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体设有凸起连接部的两个侧端面的其中一个侧端面上沿着接线端向插头端的方向凸设有至少一条导向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护套包括贯通相连的大端口和小端口,且由大端口向小端口的开口逐渐减小;在大端口与小端口之间贯通形成中空的连通腔;其中
所述大端口用于与外壳体配接,小端口用于与护管近外壳体的部分配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连通腔对应大端口的一对相对的内侧壁设有适于分别搭载于一对凸起连接部朝向插头部的端部上的一对第一扣位;以及
在所述小端口对应所述第一扣位的正下方贯通有第一出模孔。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大端口的内部设有适于抵接所述外壳体朝向绝缘护套一端的第二支承台;以及
在所述大端口对应第二支承台朝向外壳体的一侧部分的一对相对的内侧壁设有适于分别搭载于一对凸起连接部朝向插头部的端部上的一对第二扣位;以及
在所述第二支承台上对应所述第二扣位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二出模孔。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大端口的内部设有适于抵接所述外壳体朝向绝缘护套一端的第三支承台;以及
在所述第三支承台上对应大端口的一对相对的内侧壁凸设有一对平行与大端口侧壁的凸板;在所述凸板朝向大端口侧壁的端面一体设有第三扣位;
所述凸板适于***通槽后以使第三扣位搭载于一对凸起连接部朝向插头部的端部上;
在所述第三支承台上对应所述第三扣位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三出模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大端口的内侧壁还设有适于让位以容纳导向筋的让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制冰机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制冰机,包括:所述线束组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通过在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的连接处设置绝缘护套可用于对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的连接处的线束进行防护,且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护套与公端连接头之间为便于拆卸的装配结构,如此,便于将绝缘护套与公端连接头之间拆卸后通过肉眼检查线束与公端连接器之间的线序排列关系,而不需要进行破坏性拆卸来达到上述目的。
进一步来说,卡扣臂朝向绝缘护套的端部距外壳体朝向绝缘护套的端部的距离不小于外壳体嵌入绝缘护套内的深度,使得在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的连接处设置绝缘护套也不会影响卡扣臂的正常活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线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的公端连接头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的公端连接头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的公端连接头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剖视结构示意;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剖视结构示意;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线束组件剖视结构示意;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的公端连接头的第四视角结构示意;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组件的公端连接头的第四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公端连接头100、外壳体101、接线端103、插头端105、卡扣臂106、凸起连接部108、通槽110、导向筋112、间隙F、线束201、护管202、绝缘护套300、大端口301、小端口302、第一扣位306、第一出模孔308、第二支承台310、第二扣位313、第三支承台315、凸板317、第三扣位318、第三出模孔31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组件,包括:公端连接头100、带护管线束,以及在公端连接头100与带护管线束之间设有的绝缘护套300。
具体来说,公端连接头100包括外壳体101和分别设于外壳体101的两个端部的接线端103和插头端105,此处接线端103位于外壳体101的一个端部,而插头端105位于外壳体101的另一个端部。带护管线束包括线束201和套设在线束201外的护管202,且线束201的两端分别伸出在护管202的两端外;该线束201伸出在护管202的其中一个端部外的部分与接线端103固连;以及绝缘护套300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101和护管202近外壳体101的一端相连以适于包覆线束201朝向接线端103的且位于护管202外的部分,实现由绝缘护套300形成对于公端连接头100与带护管线束的连接处的线束201部分的防护作用。对于本实施例的护管202、绝缘护套300和外壳体101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此外,外壳体101相对的一对外侧壁对称地设有一对卡扣臂106,卡扣臂106的中部与外壳体101固连,而卡扣臂106位于中部的两侧部分则是与外壳体101之间存在间隙F,使得卡扣臂106可以形成该间隙F内的围绕中部的按压活动。
考虑到避免绝缘护套300与公端连接头100配接后对卡扣臂106按压活动空间的影响,本实施的卡扣臂106朝向绝缘护套300的端部距外壳体101朝向绝缘护套300的端部的距离D1不小于外壳体101嵌入绝缘护套300内的深度D2,此处的D2也可以说是从绝缘护套300朝向外壳体101的顶端至外壳体101伸入在绝缘护套300内的底端的距离,即当绝缘护套300与外壳体101和护管202相连固定时,一对卡扣臂106朝向绝缘护套300的端部位于该绝缘护套300朝向卡扣臂106的端部的上方,这样绝缘护套300不占用卡扣臂106与外壳体101之间的活动空间。
本实施例的公端连接头100的外壳体101是这样与绝缘护套300可拆卸配接的:
详细来说,在外壳体101垂直于卡扣臂106的两个侧端面对称的设有一对凸起连接部108,在所述凸起连接部108沿着接线端103向插头端105的方向贯通地设有通槽110,此次的通槽110可为凸起连接部108一定的弹性变形的空间。
此处,为了便于增加公端连接头100正反面的识别度,便于装配,在外壳体101设有凸起连接部108的两个侧端面的其中一个侧端面上沿着接线端103向插头端105的方向凸设有至少一条导向筋112,结合本实施例的附图以一条导向筋112为例。并且,在大端口301的内侧壁还设有适于让位以容纳导向筋112的让位结构R,从而使得即使外壳体101的侧端面设有导向筋112也不会影响公端连接头100与绝缘护套300的装配。
其次,绝缘护套300包括贯通相连的大端口301和小端口302,且由大端口301向小端口302的开口逐渐减小;在大端口301与小端口302之间贯通形成中空的连通腔;其中大端口301用于与外壳体101配接,小端口302用于与护管202近外壳体101的部分配接,即小端口302相比大端口301为收窄收紧结构,通过收窄收紧结构实现与护管202的紧配,从而防止护管202相对于绝缘护套300上下滑动。
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在连通腔对应大端口301的一对相对的内侧壁设有适于分别搭载于一对凸起连接部108朝向插头部的端部上的一对第一扣位306;以及在小端口302对应第一扣位306的正下方贯通有第一出模孔308,此时,外壳体101上的凸起连接部108抵接于大端口301的内侧壁上。此次在进行绝缘护套300与外壳体101装配的过程中,利用制成绝缘护套300的塑料材质具有的本身的弹性来实现使得第一扣位306搭载于凸起连接部108上。此次在进行绝缘护套300与外壳体101进行装配和拆卸的过程中,凸起连接部108的通槽110可为凸起连接部108一定的弹性变形的空间,从而使得无论是绝缘护套300与外壳体101进行装配还是拆卸,第一扣位306可以实现与凸起连接部108的配合和脱离。
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在大端口301的内部设有适于抵接外壳体101朝向绝缘护套300一端的第二支承台310;以及在大端口301对应第二支承台310朝向外壳体101的一侧部分的一对相对的内侧壁设有适于分别搭载于一对凸起连接部108朝向插头部的端部上的一对第二扣位313;以及在第二支承台310上对应第二扣位313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二出模孔314。此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二扣位313与凸起连接部108之间的配合情况与第一扣位306与凸起连接部108的配合情况类似,对此,此处不再赘述。此处实施方式下,第二支承台310可以形成对于外壳体101的抵接,也就是说,从绝缘护套300朝向外壳体101的端部至第二支承台310之间的间距为D2。
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在大端口301的内部设有适于抵接外壳体101朝向绝缘护套300一端的第三支承台315;以及在第三支承台315上对应大端口301的一对相对的内侧壁凸设有一对平行与大端口301侧壁的凸板317;在凸板317朝向大端口301侧壁的端面一体设有第三扣位318;凸板317适于***通槽110后以使第三扣位318搭载于一对凸起连接部108朝向插头部的端部上;在第三支承台315上对应第三扣位318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三出模孔319。本实施方式下的第三扣位318是从凸起连接部108的穿过后实现与凸起连接部108的配合的。
对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扣位306、第二扣位313和第三扣位318均可采用倒锥形结构,从而提高第一扣位306或者第二扣位313或者第三扣位318与凸起连接部108配合状态下的牢固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第一出模孔308或者第二出模孔314或者第三出模孔319的设置均是为了使得脱模时不需要滑动芯模,而是利用上下方向脱模结构的模具成型。
本实施例的线束组件的绝缘护套300与公端连接头100之间通过第一扣位306或者第二扣位313或者第三扣位318与凸起连接部108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得绝缘护套300与公端连接头100之间便于装配和拆卸,从而方便通过肉眼对线束201序列进行检查,无需破坏性拆解,简化检查工序,同时无需报废整个产品,降低成本。而且整体的绝缘护套300与公端连接头100之间的配合结构简单,从模具工艺来说,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从装配程序来说,可以简化装配程序,节约加工成本。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线束组件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冰机,包括:实施例1的线束组件。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公端连接头、带护管线束,以及在所述公端连接头与带护管线束之间设有的绝缘护套;
所述公端连接头包括外壳体和分别设于外壳体的两个端部的接线端和插头端;
所述带护管线束包括线束和套设在所述线束外的护管,且所述线束的两端分别伸出在护管的两端外;该线束伸出在护管的其中一个端部外的部分与所述接线端固连;以及
所述绝缘护套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和护管近外壳体的一端相连以适于包覆线束朝向接线端的且位于护管外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相对的一对外侧壁对称地设有一对卡扣臂;以及
在所述外壳体垂直于卡扣臂的两个侧端面对称的设有一对凸起连接部;
在所述凸起连接部沿着接线端向插头端的方向贯通地设有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臂朝向绝缘护套的端部距外壳体朝向绝缘护套的端部的距离不小于外壳体嵌入绝缘护套内的深度,即
当所述绝缘护套与外壳体和护管相连固定时,一对所述卡扣臂朝向绝缘护套的端部位于该绝缘护套朝向卡扣臂的端部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设有凸起连接部的两个侧端面的其中一个侧端面上沿着接线端向插头端的方向凸设有至少一条导向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护套包括贯通相连的大端口和小端口,且由大端口向小端口的开口逐渐减小;在大端口与小端口之间贯通形成中空的连通腔;其中
所述大端口用于与外壳体配接,小端口用于与护管近外壳体的部分配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腔对应大端口的一对相对的内侧壁设有适于分别搭载于一对凸起连接部朝向插头部的端部上的一对第一扣位;以及
在所述小端口对应所述第一扣位的正下方贯通有第一出模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端口的内部设有适于抵接所述外壳体朝向绝缘护套一端的第二支承台;以及
在所述大端口对应第二支承台朝向外壳体的一侧部分的一对相对的内侧壁设有适于分别搭载于一对凸起连接部朝向插头部的端部上的一对第二扣位;以及
在所述第二支承台上对应所述第二扣位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二出模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端口的内部设有适于抵接所述外壳体朝向绝缘护套一端的第三支承台;以及
在所述第三支承台上对应大端口的一对相对的内侧壁凸设有一对平行与大端口侧壁的凸板;在所述凸板朝向大端口侧壁的端面一体设有第三扣位;
所述凸板适于***通槽后以使第三扣位搭载于一对凸起连接部朝向插头部的端部上;
在所述第三支承台上对应所述第三扣位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三出模孔。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端口的内侧壁还设有适于让位以容纳导向筋的让位结构。
10.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线束组件。
CN201921520485.1U 2019-09-10 2019-09-10 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 Active CN210607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0485.1U CN210607797U (zh) 2019-09-10 2019-09-10 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0485.1U CN210607797U (zh) 2019-09-10 2019-09-10 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7797U true CN210607797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89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20485.1U Active CN210607797U (zh) 2019-09-10 2019-09-10 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7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3551B (zh) 電連接器
CN101752723B (zh) 电连接器
US9583889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metal shell
KR20120105383A (ko) 와이어-투-와이어 커넥터
US9337570B2 (en) Female connector
KR20110051135A (ko) 실드 케이스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커넥터
TWI600236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US8944836B2 (en) Wire line connector
TW527758B (en) Switch connector assembly
US8162679B2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210607797U (zh) 线束组件及使用该线束组件的制冰机
JPH04319275A (ja) 差込みコネクタ
TWI543479B (zh) 開關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US2007021877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960012624A (ko) 전기 케이블 어셈블리
CN201699247U (zh) 三芯矩形电连接器及其插头、插座
US9048555B2 (en) Wire connector
CN205355399U (zh) 插头与插座组合
JP310740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A1209659A (en) Ground plug system
US8231407B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bar
US826239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handling portion with a cover
US2007021873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M493187U (zh) 連接器結構
CN111613935A (zh) 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