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4425U - 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4425U
CN210534425U CN201921269333.9U CN201921269333U CN210534425U CN 210534425 U CN210534425 U CN 210534425U CN 201921269333 U CN201921269333 U CN 201921269333U CN 210534425 U CN210534425 U CN 210534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bjective
spectroscope
imaging system
ligh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93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姝
王军华
曹毓
盛剑明
张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Guokez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Guokez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Guokez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Guokez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93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4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4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4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包括第一物镜、第二物镜、反光镜、分光镜和光路成像***,光路成像***位于第一物镜上方,分光镜位于第一物镜和光路成像***之间,反光镜位于分光镜一侧,第二物镜位于反光镜下方,第一物镜的光线经过分光镜透射传输至光路成像***,第二物镜的光线经过反光镜反射至分光镜,再由分光镜反射至光路成像***。通过反光镜+分光镜的方式实现在不移动物镜的前提下进行不同倍率物镜的切换,省略了物镜切换机构,节约了空间和成本,提高了可扩展性;同时结构简单,避免了物镜切换机构在长期的反复切换过程中造成的磨损;并且物镜可以直接安装在Z轴驱动模组上进行对焦,降低了Z轴驱动模组的载荷。

Description

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微镜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病理切片扫描仪的应用中,都需要一个显微光路结构来对病理切片进行观察或者数字化。由于不同的病理切片放大的倍率要求有所不同,所以显微镜光路***需要同时满足几种放大倍率,这样就涉及到不同的显微镜物镜之间的切换问题。常规显微镜如图1所示,采用的方式是将多个物镜安装在物镜切换机构(10)上,通过移动物镜的方式来实现不同倍率物镜之间的切换。
这类结构设计必须在物镜和显微镜的其他部件之间增加一套物镜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可以有很多种,如物镜平移切换的切换机构、物镜旋转切换的切换机构等,实现切换的方式有自动的,也有手动的。不管采用何种类型的切换装置都存在下列问题:
1、无论何种切换机构必须安装在物镜和显微镜光路的其他部件之间,占用一定的空间,这样可能导致显微镜的光路扩展性降低,影响后面在光路中增加其他的光路元件实现光路的一些其他功能。
2、增加的物镜切换机构一方面会增加实现功能的成本,另外一方面物镜的切换机构在长期的反复切换过程中可能造成机构的磨损,降低物镜的位置精度,影响光路的成像效果。
3、增加物镜切换机构,同时物镜是安装在物镜切换机构上的,对于采用通过移动物镜上下对焦的方式来对焦的设计方式来说,无疑会增加Z轴方向的驱动载荷,会导致成本增加或者降低运动响应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物镜切换机构、结构简单、节约成本并且减轻Z轴模组载荷的分光显微光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包括:第一物镜、第二物镜、反光镜、分光镜和光路成像***,所述光路成像***位于第一物镜上方,所述分光镜位于第一物镜和光路成像***之间,所述反光镜位于分光镜一侧,所述第二物镜位于反光镜下方,所述反光镜的反射面朝向分光镜,所述分光镜的反射面和透射面皆朝向光路成像***,所述第一物镜的光线经过分光镜透射传输至光路成像***,所述第二物镜的光线经过反光镜反射至分光镜,再由分光镜反射至光路成像***。
进一步的,所述分光镜的反射比/透视比为50/50。
进一步的,所述光路成像***包括相机和镜筒透镜,所述相机位于第一光路末端,所述镜筒透镜位于相机和分光镜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光棱镜箱和安装在分光棱镜箱顶部的成像***支架,所述第一物镜、第二物镜皆安装在分光棱镜箱底部并且与分光棱镜箱内相通,所述反光镜、分光镜皆安装在分光棱镜箱内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分光镜与第一物镜垂直对齐,所述反光镜与第二物镜垂直对齐,所述分光镜顶部的分光棱镜箱上开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分光镜和第一物镜垂直对齐,所述透光孔与成像***支架内部相通,所述相机和镜筒透镜皆安装在成像***支架内且垂直对齐透光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遮光罩,所述分光棱镜箱、镜筒透镜和成像***支架皆安装在遮光罩内,所述相机安装在遮光罩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方案通过反光镜+分光镜的方式实现在不移动物镜的前提下进行不同倍率物镜的切换,省略了物镜切换机构,节约了空间和成本,提高了可扩展性;同时结构简单,避免了物镜切换机构在长期的反复切换过程中造成的磨损;并且物镜可以直接安装在Z轴驱动模组上进行对焦,降低了Z轴驱动模组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光路结构的显微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光显微光路结构的光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的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带遮光罩的分光显微光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原理图,包括:不同倍率的第一物镜1和第二物镜2,反光镜3、分光镜4和光路成像***,第一物镜1通过第一光路91与光路成像***相连,第二物镜2连接第二光路,第一光路91与第二光路92互相平行,第二光路92通过第三光路93连接第一光路91,第三光路93与第一光路91和第二光路92垂直,第二光路92与第三光路93连接处设置有反光镜3,第一光路91与第三光路93连接处设置有分光镜4,反光镜3的反射面朝向分光镜4,分光镜4的反射面和透射面皆朝向光路成像***,光路成像***包括相机5和镜筒透镜6,相机5位于第一光路末端,镜筒透镜6位于相机5和分光镜4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的工作原理为
当采用第一物镜1的放大倍率时,整个***采用第一物镜1进行扫描,此时的光路路径为第一光路91,光线通过第一物镜1成像后经过分光镜4直接传输至光路成像***,然后在相机上成像。
当采用第二物镜2的放大倍率时,整个***采用第二物镜2进行扫描,这时整个光路的路径为第二光路92-第三光路93-第一光路91,光线通过第二物镜2后,经过反光镜3的90°反射,以水平的方式进入分光镜4,这时分光镜4会将光线一部分90°反射,垂直向上,一部分水平直接通过。90°向上反射的光线通过第一光路传输至光路成像***,然后在相机上成像。
由于光线通过分光镜4后会有光亮损失,如果反射和透射的光亮损失比不是1,会导致光路成像***接收两个物镜的光线亮度不一致,影响相机成像质量。
为保证通过第一物镜1和第一物镜2的两路光线能够以同等光亮强度的相机上成像,优选的,分光镜4采用反射/透射比为50/50的分光镜,这样经过第一物镜1的光线往上经过分光镜4透射,光亮强度损失50%。经过第二物镜2的光线经过反光镜3后,再经过分光镜4的反射,光亮损失也是50%(反光镜3的光亮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保证两路光线的亮度保持一致。
如图3-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还包括分光棱镜箱7和安装在分光棱镜箱7顶部的成像***支架81,第一物镜1、第二物镜2分别通过Z轴驱动模组安装在分光棱镜箱7底部,并且与分光棱镜箱7内相通,反光镜3、分光镜4皆安装在分光棱镜箱7内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分光镜4与第一物镜1垂直对齐,反光镜3与第二物镜2垂直对齐,分光镜4顶部的分光棱镜箱7上开设有透光孔71,透光孔71、分光镜4和第一物镜1垂直对齐,反光镜3的反射面朝向分光镜4,分光镜4的反射面和透射面皆朝向透光孔71,透光孔71与成像***支架81内部相通,相机5和镜筒透镜6皆安装在成像***支架81内且垂直对齐透光孔71。
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外界光干扰,还包括遮光罩9,分光棱镜箱7、和成像***支架81皆安装在遮光罩82内,相机5安装在遮光罩82顶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光镜+分光镜的方式实现在不移动物镜的前提下进行不同倍率物镜的切换,省略了物镜切换机构,节约了空间和成本,结构简单,避免了物镜切换机构在长期的反复切换过程中造成的磨损;并且物镜可以直接安装在Z轴驱动模组上进行对焦,降低了Z轴驱动模组的载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物镜(1)、第二物镜(2)、反光镜(3)、分光镜(4)和光路成像***,所述光路成像***位于第一物镜(1)上方,所述分光镜(4)位于第一物镜(1)和光路成像***之间,所述反光镜(3)位于分光镜(4)一侧,所述第二物镜(2)位于反光镜(3)下方,所述反光镜(3)的反射面朝向分光镜(4),所述分光镜(4)的反射面和透射面皆朝向光路成像***,所述第一物镜(1)的光线经过分光镜(4)透射传输至光路成像***,所述第二物镜(2)的光线经过反光镜(3)反射至分光镜(4),再由分光镜(4)反射至光路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显微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镜(4)的反射比/透视比为5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显微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成像***包括相机(5)和镜筒透镜(6),所述相机(5)位于第一光路(91)末端,所述镜筒透镜(6)位于相机(5)和分光镜(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光显微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光棱镜箱(7)和安装在分光棱镜箱(7)顶部的成像***支架(81),所述第一物镜(1)、第二物镜(2)皆安装在分光棱镜箱(7)底部并且与分光棱镜箱(7)内相通,所述反光镜(3)、分光镜(4)皆安装在分光棱镜箱(7)内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分光镜(4)与第一物镜(1)垂直对齐,所述反光镜(3)与第二物镜(2)垂直对齐,所述分光镜(4)顶部的分光棱镜箱(7)上开设有透光孔(71),所述透光孔(71)、分光镜(4)和第一物镜(1)垂直对齐,所述透光孔(71)与成像***支架(81)内部相通,所述相机(5)和镜筒透镜(6)皆安装在成像***支架(81)内且垂直对齐透光孔(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光显微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罩(82),所述分光棱镜箱(7)、和成像***支架(81)皆安装在遮光罩(82)内。
CN201921269333.9U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 Active CN210534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9333.9U CN210534425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9333.9U CN210534425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4425U true CN210534425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0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9333.9U Active CN210534425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44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710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光路转换装置及光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710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光路转换装置及光学***
CN114578535A (zh) * 2020-11-30 2022-06-03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光路转换装置及光学***
CN114578535B (zh) * 2020-11-30 2023-06-20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光路转换装置及光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35052A (en) Laser microscope
US5777783A (en) Microscope
JPH0378720A (ja) 共焦点型レーザ走査顕微鏡
US7554726B2 (en) Objective for evanescent illumination and microscope
US5764408A (en) Lens-barrel optical system and microscope apparatus
US7564624B2 (en) Microscope
US8780443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ed actuation of a microscope, in particular of a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US7466408B2 (en) Measurement system
CN210534425U (zh) 一种分光显微光路结构
US20010030800A1 (en)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
US5521755A (en) Epi-illumination system for microscopes
JP5603749B2 (ja) 顕微鏡装置
US6185035B1 (en) Optical microscope
CN114778500B (zh) 一种高功率大视场多波段照明荧光成像***
CN106443945B (zh) 一种变倍筒镜及光学成像***
CN105849615B (zh) 用于渐逝照明和点状扫描照明的显微镜
US5446582A (en) Operation microscope
CN210666188U (zh) 一种双图像采集相机的显微光路结构
CN109791274A (zh) 显微镜***
US7656583B2 (en) Beam combiner employing a wedge-shaped cross-section
CN114019667B (zh) 双臂照明***、光片荧光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EP0718656B1 (en) Transmission type confocal laser microscope
CN221200085U (zh) 一种基于显微成像的明暗场双光路光学***
JPH10197800A (ja) 落射照明光学系
JPS6336645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