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91885U - 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1885U
CN210491885U CN201921245154.1U CN201921245154U CN210491885U CN 210491885 U CN210491885 U CN 210491885U CN 201921245154 U CN201921245154 U CN 201921245154U CN 210491885 U CN210491885 U CN 210491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house
water
heat
heat storage
no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51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军
邹志荣
王丽萍
周长吉
鲍恩财
何斌
陈涛
乔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 zhongxur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ling Mojiu Greenhou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ling Mojiu Greenhous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ling Mojiu Greenhou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451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91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1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1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利用水模块后墙内具有良好蓄热功能的配比蓄热体能被动吸收大量的阳光辐射热;并利用竖向管道、东西向管道和南北向地埋管道以及南北向地埋管道出口处的引风机形成独立的主动蓄热除湿单元,使温室内白天形成的高温潮湿空气经由干燥的蜂窝状水模块后墙吸收了大部分热量和一部分湿气,剩余的部分热量和大部分湿气经由南北向地埋管道,在地下形成水流渗入事先铺垫好的砂砾层供植物吸收,同时提高了植物种植的地温,间接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果;并利用第一透明膜和第二透明膜构成的空气隔热层形成良好的保温壳体,适用于高寒地区种植果菜,尤其适用于偏远的军营、大型基地周年蔬果供应等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施日光温室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在零下20-30℃左右高寒地区不加温采用传统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无法保证农作物所需的温湿度,仍然需要有加温设施供暖和耗用能源,导致农作物的生产成本较高。此外,由于冬季温度较低,农作物无法适应低温,农作物易休克乃至冻死,使种植户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另外,调温、调湿、换气的控制也是保证蔬菜、水果增产丰收的关键。且现有日光温室大棚蓄热采用相变材料、矿物质蓄热板、管道、水帘、水箱等成本高,土模块机械成本高,传统砖墙、土墙温室寿命低、温度不足、建造慢、蓄热能力不好。全面被或全绝热覆盖日光温室升降温过快,最低温度不足以保障植物不烧煤过冬。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建造日光温室大棚,使高寒地区寒冷的冬季不需要另外加温供暖消耗能源,降低蔬菜温室大棚的运行成本,提高温室大棚的蓄热保温除湿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利用水模块后墙内具有良好蓄热功能的配比蓄热体能被动吸收大量的阳光辐射热,并利用竖向管道、东西向管道和南北向地埋管道以及南北向地埋管道出口处的引风机形成独立的主动蓄热除湿单元主动蓄热,使温室内白天形成的高温潮湿空气经由干燥的蜂窝状水模块后墙吸收了大部分热量和一部分湿气,剩余的部分热量和大部分湿气经由南北向地埋管道,在地下形成水流渗入事先铺垫好的砂砾层供植物吸收,同时提高了植物种植的地温,间接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果;并利用第一透明膜和第二透明膜构成的空气隔热层形成良好的保温壳体,适用于高寒地区种植果菜,尤其适用于偏远的军营、大型基地周年蔬果供应等环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包括由前屋面、后坡、水模块后墙、西山墙和东山墙围合成的温室大棚空间;其中,所述前屋面与所述后坡为一体的棚架,所述棚架的北端与水模块后墙固定连接,所述棚架的东西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东山墙、西山墙固定连接;所述棚架的外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覆盖有透明膜和棉被;所述前屋面靠近顶端设置有顶部通风口,所述前屋面靠近底端设置有底部通风口;所述温室大棚内设置有多组蓄热除湿单元,每组蓄热除湿单元包含依次连通的竖向管道、东西向管道和南北向地埋管道,所述竖向管道纵向设置于所述水模块后墙内,所述竖向管道的上端伸出所述水模块后墙,并具有与温室大棚内空气连通的空气入口;所述水模块后墙内填充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用于被动吸收阳光辐射热;所述东西向管道横向设置于所述水模块后墙内,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埋设于地下,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靠近所述前屋面的底端具有与温室大棚内空气连通的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处设置有引风机。
作为优选的,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渗水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为软式透水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棚架包含内层棚架和外层棚架,所述内层棚架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透明膜,所述西山墙上固定有卷膜器,所述卷膜器用于卷放第一透明膜;所述外层棚架的外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覆盖有第二透明膜和棉被,所述前屋面南侧中部固定有卷帘机,所述卷帘机用于卷放棉被。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引风机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引风机的启停。
作为优选的,所述空气入口处设置有鼓风机。
作为优选的,所述蓄热体为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硫酸钠溶液、磷酸氢二钠等溶液或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模块后墙的外表面覆盖有棉被或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相比传统日光温室大棚,本实用新型的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在冬季夜晚提高室内温度约5度以上,中午降低过热的室顶温度,达到平抑室内温度峰谷波动。利用地面土壤吸放热、调湿的特性,以及蓄热除湿单元的立体通风设计,大大提高温室大棚内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能使作物增产15%左右。
(2)采用第一透明膜和第二透明膜构成的空气隔热层,与水模块后墙、地面、西山墙和东山墙构成良好的保温壳体,大大提高了冬季高寒地区日光温室的室温。独立的蓄热排湿单元有效的降低了大棚内多余的温湿度,结合土壤的天然物理性能,维持大棚内空气新陈代谢的“循环平衡***”。
(3)多组蓄热除湿单元形成立体螺旋循环气流,在温室内形成若干流动的空气环境,大大改善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具体立体螺旋循环气流的形成方法为:冬季温室大棚内高空处积聚的高温湿热空气,由竖向管道的进口端进入水模块后墙内,与水模块后墙内的蓄热体进行热交换后,再通过东西向管道进入南北向地埋管道,与地面土壤进一步进行热交换,同时进行除湿,变成冷凝水和冷空气。冷凝水从南北向地埋管道的渗水孔内流入土壤内,经砂砾层吸附供作物吸收,大大减少了温室内的湿度,一般可降低7%。冷空气被引风机抽入大棚内,形成温室内主循环气流(如图2中的a曲线)和温室内副循环气流(如图2中的b曲线),由此构成若干个立体螺旋循环气流,改善了一般温室大棚内的静止的空气环境,促进形成室内最佳温度场、湿度场、及气体浓度的分布,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及生长。
(4)水模块后墙内具有良好蓄热功能的配比蓄热体(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硫酸钠溶液、磷酸氢二钠溶液或水等溶液)能被动吸收大量的阳光辐射热,蓄热容量是砖墙的5倍以上,是土墙的3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蓄热除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在以上图中:1棚架;110前屋面;111顶部通风口;112底部通风口;120后坡;130内层棚架;140外层棚架;2水模块后墙;3西山墙;4东山墙;5蓄热除湿单元;501竖向管道;502东西向管道;503南北向地埋管道;6引风机;7卷膜器;8卷帘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的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包括由前屋面110、后坡120、水模块后墙2、西山墙3和东山墙4围合成的温室大棚空间;其中,所述前屋面110与所述后坡120为一体的棚架1,所述棚架1的北端与水模块后墙2固定连接,所述棚架1的东西两端分别与东山墙4、西山墙3固定连接;所述棚架1的外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覆盖有透明膜和棉被;所述前屋面110靠近顶端设置有顶部通风口111,所述前屋面靠近底端设置有底部通风口112;所述温室大棚内设置有多组蓄热除湿单元5,每组蓄热除湿单元5包含依次连通的竖向管道501、东西向管道502和南北向地埋管道503,所述竖向管道501纵向设置于所述水模块后墙2内,所述竖向管道501的上端伸出所述水模块后墙2并具有与温室大棚内空气连通的空气入口;所述水模块后墙2内填充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用于被动吸收阳光辐射热;所述东西向管道502横向设置于所述水模块后墙2内,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503埋设于地下,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503靠近所述前屋面110的底端具有与温室大棚内空气连通的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处设置有引风机6。
在以上实施例中,棚架1、水模块后墙2、西山墙3、东山墙4以及相应的地面构成温室大棚。充分利用地面土壤的天然物理性能,即具有蓄热、隔热、热容量高、热阻值大、恒温效果好等功效,配合温室水模块后墙2使温室大棚具有整体的蓄热、隔热保温功能,形成等热阻地面覆盖。通过水模块后墙2内的蓄热体、竖向管道501、东西向管道502和南北向地埋管道503的相互配合,实现蓄热增温、除湿导流、平抑温室内的温度谷峰值,使大棚内形成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合的光合作用环境。水模块后墙2可为水箱、水袋等,安装方便、密封可靠。且通过竖向管道501、东西向管道502的设置可以延长空气在水模块后墙2内进行热交换的路径,提高其热交换效率。水模块后墙2内填充的具有良好蓄热能力的配比蓄热体可以被动吸收大量的阳光辐射热。水模块后墙2既能够与外界气候进行阴阳互补、能量交换,又能够维持大棚内空气新陈代谢的“循环平衡***”。西山墙3、东山墙4分别采用钢骨架、棉被、苯板制造,增加绝热性,简化温室大棚搭建过程,符合国际上被动式节能建筑的四个要求(保温蓄热墙体、密封、通风、朝阳)。
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的工作方法为:当白天上午时,大棚内温度较低,依次打开棉被和透明膜,使阳光入射大棚内形成温室效应开始升温,水模块后墙接受太阳辐射被动蓄热升温。当到冬天中午温度过高触发温度传感器设定温度时,引风机6(可为轴流风机)开始抽风,使大棚内的热空气通过竖向管道501顶部的进口端进入水模块后墙2内,热空气与水模块后墙2内的蓄热体进行热交换后,热空气变成冷却后的空气和冷凝水,墙体内的蓄热体升温,冷却后的空气和冷凝水再通过东西向管道502流入南北向地埋管道503内,与地面的土壤进行热交换后,被引风机6再次送入大棚内,降低大棚内的过高温度。当为晚上,关闭透明膜和棉被形成隔热层,与水模块后墙2、地面构成良好的保温壳体。当为夜间凌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启动引风机6,大棚内的冷空气通过竖向管道501顶部的进口端进入水模块后墙2内,与水模块后墙内已蓄热的蓄热体进行热交换后变成热空气,热空气通过依次通过东西向管道502和南北向地埋管道503进入大棚内,提高了大棚内夜间的室温和低温。本申请的蓄热除湿单元5采用“顶进前出”的工作方式,即大棚内的富余热空气被引风机6从竖向管道501的顶部进口端抽入,依次经过竖向管道501、东西向管道502和南北向地埋管道503,从靠近前屋面110的底部的南北向地埋管道503出口抽出至大棚内,完成了水模块后墙2、地面土壤的主动蓄热,同时具有除湿功能,形成了一种“会呼吸的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50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渗水孔。
在以上实施例中,冷却后的空气和冷凝水流入南北向地埋管道503时,空气从南北向地埋管道503的上部被引风机6送入大棚内进行空气循环,冷凝水从底部的渗水孔流入地面土壤内,进一步在地下蓄热和渗入多余的冷凝水流,冷凝水流可以渗入植物的根部,达到室内空气除湿作用。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棚架1包含内层棚架130和外层棚架140,所述内层棚架130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透明膜,所述西山墙3上固定有卷膜器7,所述卷膜器7用于卷放第一透明膜;所述外层棚架140的外表面依次覆盖有第二透明膜和棉被,所述前屋面110南侧中部固定有卷帘机8,所述卷帘机8用于卷放棉被。
在以上实施例中,内层棚架130的外表面覆盖的第一透明膜和外层棚架140的外表面覆盖的第二透明膜在夜间形成空气隔热层,覆盖采用双膜空气夹层热阻模式,可以减少大棚内热量的损失。白天时,将第二透明膜闭合,打开第一透明膜,阳光能够充分的透过第二透明膜形成高效率的温室效应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水模块后墙2的大量热辐射升温蓄热,同时给蓄热除湿单元5提供空间上层富余的热空气。此外,外层棚架140的表面覆盖有抗风、抗雪灾等自然灾害的棉被。卷膜器7和卷帘机8均采用现有的市售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引风机6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引风机6的启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入口处设置有鼓风机。
在以上实施例中,通过鼓风机将大棚内的空气抽入水模块后墙2的竖向管道501内,通过鼓风机和引风机6的相互配合,提高蓄热除湿单元5的工作效率。在以上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大棚内的温度信息,并将获取的温度信息传递给引风机6的控制端,控制是否启动引风机6。如冬季中午室内高温时,当获取的温度信息高于种植植物设定的温度信息时,启动引风机通过蓄热除湿单元5对大棚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降温,水模块后墙蓄热;当调节一段时间后仍达不到设定的温度,则开通顶部通风口111和底部通风口112进行温湿度补偿,直至达到设定的温度,再关闭顶部通风口111和底部通风口112,回归室内全封闭植物工厂调节模式。冬季凌晨温度低于种植设置温度时,引风机启动抽出存贮在水模块后墙2内的热,直到满足植物需求,达到平抑温室内温度波动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模块后墙2的外表面覆盖有棉被或苯板。
在以上实施例中,水模块后墙2上的棉被或苯板用于保持水模块后墙2的温度,防止热量流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蓄热体为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硫酸钠溶液、磷酸氢二钠溶液或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以上实施例中,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不同配比组成的重质蓄热体,如利用高蓄热系数30%以下浓度的离子化合物如CaCl2、NaCl、MgCl2、Na2SO4、Na2HPO4等液体或其组合作为水模块后墙2的重质蓄热体,避免了使用昂贵的大型机械筑墙;这些蓄热体的蓄热容量是砖墙的5倍以上,是土墙的3倍,可使蓄热性能大大提高,施工难度和成本得到降低。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屋面(110)、后坡(120)、水模块后墙(2)、西山墙(3)和东山墙(4)围合成的温室大棚空间;其中,所述前屋面(110)与所述后坡(120)为一体的棚架(1),所述棚架(1)的北端与水模块后墙(2)固定连接,所述棚架(1)的东西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东山墙(4)、西山墙(3)固定连接;所述棚架(1)的外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覆盖有透明膜和棉被;
所述前屋面(110)靠近顶端设置有顶部通风口(111),所述前屋面(110)靠近底端设置有底部通风口(112);
所述温室大棚内设置有多组蓄热除湿单元(5),每组蓄热除湿单元(5)包含依次连通的竖向管道(501)、东西向管道(502)和南北向地埋管道(503);所述竖向管道(501)纵向设置于所述水模块后墙(2)内,所述竖向管道(501)的上端伸出所述水模块后墙(2),并具有与温室大棚内空气连通的空气入口;所述水模块后墙(2)内填充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用于被动吸收阳光辐射热;所述东西向管道(502)横向设置于所述水模块后墙(2)内,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503)埋设于地下,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503)靠近所述前屋面(110)的底端具有与温室大棚内空气连通的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处设置有引风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50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渗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北向地埋管道(503)为软式透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1)包含内层棚架(130)和外层棚架(140),所述内层棚架(130)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透明膜,所述西山墙(3)上固定有卷膜器(7),所述卷膜器(7)用于卷放第一透明膜;
所述外层棚架(140)的外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覆盖有第二透明膜和棉被;所述前屋面(110)南侧中部固定有卷帘机(8),所述卷帘机(8)用于卷放棉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引风机(6)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引风机(6)的启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入口处设置有鼓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模块后墙(2)的外表面覆盖有棉被或苯板。
CN201921245154.1U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 Active CN210491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5154.1U CN210491885U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5154.1U CN210491885U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1885U true CN210491885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7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5154.1U Active CN210491885U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9188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2869A (zh) * 2020-05-15 2020-08-0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再生调节***及日光温室
CN111758452A (zh) * 2020-07-27 2020-10-13 关金同 一种双层智能大棚
CN114793762A (zh) * 2022-03-28 2022-07-29 杨凌模久温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水模块菌用棚及其控温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2869A (zh) * 2020-05-15 2020-08-0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再生调节***及日光温室
CN111758452A (zh) * 2020-07-27 2020-10-13 关金同 一种双层智能大棚
CN114793762A (zh) * 2022-03-28 2022-07-29 杨凌模久温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水模块菌用棚及其控温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hamed et al. Energy saving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the heating cost of conventional greenhouses
CN102754574B (zh) 一种太阳能双效日光温室及其建造方法
CN210491885U (zh) 一种水模块化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大棚
CN110178601B (zh) 利用温室效应集热和水气膜换热的智能温室及环控方法
CN110178600B (zh) 利用温室效应集热和风机盘管换热的智能温室及环控方法
CN104719043B (zh) 一种相变蓄热温室育苗装置
CN107409853B (zh) 除湿蓄热降温大棚
CN110268882A (zh) 新型农业温室***与太阳能蓄能供能***
CN103430795A (zh) 设施农业热泵***
CN202435897U (zh) 一种温室大棚内能源综合利用***
CN103477908A (zh) 一种基于阴阳棚一体化的光伏日光温室大棚及建造方法
CN107926375A (zh) 一种可实现氧气、二氧化碳和热量等在内部循环利用的复合大棚
CN104089416B (zh) 一种可提供阳光大棚储热和换气功能的太阳能热水器***
CN104823756A (zh) 一种新型南北双棚日光温室及运行方法
CN204634530U (zh) 一种新型温室大棚
CN203827796U (zh) 一种立体多功能阳光温室
CN206452873U (zh)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夜间保温的储水装置
Batty et al. Natural-cooling technique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 climates
CN109601207B (zh) 地面辅助增强型温室屋架太阳能集放热***及调控方法
Zhou et al. Dehumidification in a Chinese solar greenhouse using dry outdoor air heated by an active heat storage-release system
CN209151776U (zh) 一种温室综合集放热***
CN215223447U (zh) 一种高效蓄热调温装配式日光温室
CN209676970U (zh) 一种地面辅助增强型温室屋架太阳能集放热***
CN213548934U (zh) 一种高原用冷季牦牛暖棚
CN210746324U (zh) 一种集成式温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8

Address after: 751100 No.1 special equipment industrial park on the east side of wuhui highway, Jinyintan Town, Litong District, Wuzhong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Wu zhongxur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azc-069, Zhongchuang Tianyuan, middle section of Xinqiao Road,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2000

Patentee before: Yangling mojiu Greenhous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