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1203U - 一种新型自锁拉头以及采用该拉头的拉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自锁拉头以及采用该拉头的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71203U
CN210471203U CN201921183778.5U CN201921183778U CN210471203U CN 210471203 U CN210471203 U CN 210471203U CN 201921183778 U CN201921183778 U CN 201921183778U CN 210471203 U CN210471203 U CN 210471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ipper
wing plate
limiting
hol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37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荣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jiang Jinsheng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jiang Jinsheng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jiang Jinsheng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jiang Jinsheng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837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71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71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71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自锁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安装在拉头本体上的帽盖以及穿套在帽盖上的拉片,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上翼板与下翼板的连接柱,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柱共同围成用于供拉链穿置的引导空间,以拉头在拉链上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拉片包括轴杆部和用于供手部抓持的抓持部,帽盖上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限位孔,轴杆部穿设在限位孔,抓持部连接在轴杆部的两端,在上翼板上设有通孔,通孔从上翼板的上表面贯穿至引导空间,在轴杆部上设有可伸入通孔中并卡在拉链上的制动爪,制动爪对应通孔设置,轴杆部、抓持部以及制动爪三者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易、组装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自锁拉头以及采用该拉头的拉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自锁拉头以及采用该拉头的拉链。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锁拉头,往往是在自锁拉头内部设置一个弹片和一个马钩,其自锁功能往往是依靠装设在拉头本体上的马钩和弹片来实现拉头自锁的;马钩的顶部受到弹片的压力作用,使得马钩的自由端卡住拉链链牙,实现拉头自锁;拉住自锁拉头上的拉片,在拉片的拉力作用下,马钩的自由端脱离拉链链牙,实现拉头解锁,就能移动自锁拉头,移动完成之后,松开拉片,自锁拉头恢复自锁。
传统的自锁拉头,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弹片或马钩容易受损,导致拉头自锁不良或无法自锁,出现自锁拉头在拉链上自动下滑或自锁不达标等问题,自锁功能较差;为此,在授权公告号CN 207639762 U,名称为“结构改良的自锁拉头”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自锁拉头,包括拉头本体,拉头本体由下翼板、导柱和上翼板一体连接组成,所述拉头本体的顶部设有与上翼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盖和具有自锁功能的拉片,通过连接盖将拉片可转动地组装到拉头本体的顶部;所述上翼板的顶部前端设有第一卡槽,上翼板的顶部后端设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卡槽,上翼板的顶部中间设有容纳凹槽和贯通上翼板的自锁通孔;所述连接盖的前端底部设有与第一卡槽相匹配设置的第一卡扣,连接盖的后端底部设有两个与第二卡槽相匹配设置的第二卡扣,连接盖的后部设有开口槽,开口槽的前端底部设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用于连接拉片的安装块;所述拉片包括捏持部和连接部,连接部的后端与捏持部一体连接,连接部的前端设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轴,且在连接部的前端底部设有自锁爪;连接盖与上翼板固定连接,连接盖的安装块位于上翼板的容纳凹槽内,拉片的连接轴与连接盖的安装块可转动连接,拉片的连接部位于连接盖的开口槽内,拉片的自锁爪向下穿过上翼板的自锁通孔。
上述专利中的自锁拉头虽然无需弹片和马勾,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制造较为麻烦,成本较高。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组装方便、成本低的新型自锁拉头,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该拉头的拉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自锁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安装在拉头本体上的帽盖以及穿套在帽盖上的拉片,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上翼板与下翼板的连接柱,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柱共同围成用于供拉链穿置的引导空间,以拉头在拉链上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拉片包括轴杆部和用于供手部抓持的抓持部,帽盖上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限位孔,轴杆部穿设在限位孔,抓持部连接在轴杆部的两端,在上翼板上设有通孔,通孔从上翼板的上表面贯穿至引导空间,在轴杆部上设有可伸入通孔中并卡在拉链链牙之间的制动爪,制动爪对应通孔设置,轴杆部、抓持部以及制动爪三者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制动爪包括衔接在所述轴杆部上的基部和衔接在基部上的延伸部,延伸部的下端形成可卡在拉链的链牙之间的卡靠部,从所述基部至所述卡靠部的下端方向,所述延伸部在前后方向的宽度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帽盖包括第一限位壁、第二限位壁以及连接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的顶盖板,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一限位壁与第二限位壁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制动爪活动的活动空腔,所述限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均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轴杆部过度向前滑移的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轴杆部过度向后滑移的第二限位部以及用于限制所述轴杆部过度向上晃动的衔接部,衔接部设置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翼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第一安装柱设有第一铆接槽,第二安装柱上设有第二铆接槽,所述帽盖罩设在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上,所述帽盖铆压在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翼板上设有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在第一沉槽中,所述第二安装柱设置在第二沉槽中。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拉链,包括拉链本体和可滑动地配设在拉链本体上的拉头,拉链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链带和第二链带,第一链带上设有多个第一链牙,多个第一链牙沿第一链带的长度方向布设,第二链带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链牙配合的第二链牙,多个第二链牙沿第二链带的长度方向布设,相邻第一链牙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第二链牙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安装在拉头本体上的帽盖以及穿套在帽盖上的拉片,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上翼板与下翼板的连接柱,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柱共同围成用于供所述拉链本体穿置的引导空间,以拉头在拉链本体上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拉片包括轴杆部和用于供手部抓持的抓持部,帽盖上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限位孔,轴杆部穿设在限位孔,抓持部连接在轴杆部的两端,在上翼板上设有通孔,通孔从上翼板的上表面贯穿至引导空间,在轴杆部上设有可伸入通孔中并卡在第一间隙或者第二间隙的制动爪,制动爪对应通孔设置,轴杆部、抓持部以及制动爪三者一体成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无需设置弹片和马勾,整个拉头只包括帽盖、拉头本体以及拉片三个部件,整体结构简单,加工和组装方便,同时拉头在外观上与普通的自锁拉头形状相同,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通过轴杆部上的制动爪,能够使得拉头本体暂时卡在拉链上,实现自锁,通过转动拉片,即可实现拉头本体的解锁,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拉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帽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拉链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拉头本体10 上翼板11
下翼板12 连接柱13
引导空间14 第一沉槽15
第二沉槽16 第一安装柱17
第二安装柱18 第一铆接槽171
第二铆接槽181 拉片20
抓持部21 轴杆部22
制动爪23 基部231
延伸部232 卡靠部233
帽盖30 第一限位孔31
第二限位孔32 第一限位壁33
第二限位壁34 顶盖板35
第一限位部36 第二限位部37
衔接部38 拉链本体40
第一链带41 第二链带42
第一链牙43 第二链牙44
第一间隙45 第二间隙46
挂孔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4,一种新型自锁拉头,包括拉头本体10、安装在拉头本体10上的帽盖30以及穿套在帽盖30上的拉片20,拉头本体10包括上翼板11、下翼板12以及连接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的连接柱13,上翼板11、下翼板12以及连接柱13一体成型,上翼板11、下翼板12以及连接柱13共同围成用于供拉链本体40穿置的引导空间14,以拉头在拉链上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具体以拉头本体10设置连接柱13的方向为前,相对的一端为后,拉片20包括轴杆部22和用于供手部抓持的抓持部21。帽盖30上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限位孔,轴杆部22穿设在限位孔,抓持部21连接在轴杆部22的两端,抓持部21包括片体和设置在片体的两个支臂,两个支臂分别连接在轴杆部22上,抓持部21与轴杆部22一体成型,轴杆部22、支臂以及片体共同围成挂孔,拉片20借助该挂孔挂置在拉头本体10上而不会脱落,借助该挂孔可以实现拉片20在水平位置至竖直位置摆动。在上翼板11上设有通孔,通孔从上翼板11的上表面贯穿至引导空间14,在轴杆部22上设有可伸入通孔中并卡在拉链本体40上的制动爪23,制动爪23对应通孔设置,轴杆部22、抓持部21以及制动爪23三者一体成型,在拉片20处于水平位置时,制动爪23卡在拉链本体40的链牙之间,实现拉头的锁定,避免拉头在拉链本体40上自由滑动,当拉片20处于竖直位置时,制动爪23脱离拉链本体40的链牙,实现拉头的解锁,此时拉头可以在拉链本体40上滑动,此时帽盖30能够遮挡制动爪23,避免制动爪23扎伤使用者,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制动爪23包括衔接在所述轴杆部22上的基部231和衔接在基部231上的延伸部232,制动爪23与轴杆部22垂直设置,制动爪23设置在竖直面内,延伸部232的下端形成可卡在拉链的链牙之间的卡靠部233,从所述基部231至所述卡靠部233的下端方向,所述延伸部232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即图中箭头方向)逐渐减小,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得制动爪23能够更加稳定地卡在链牙之间而不易自动滑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帽盖30包括第一限位壁33、第二限位壁34以及连接第一限位壁33和第二限位壁34的顶盖板35,第一限位壁33和第二限位壁34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一限位壁33与第二限位壁34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制动爪23活动的活动空腔,所述限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同轴设置,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均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轴杆部22过度向前滑移的第一限位部36、用于限制所述轴杆部22过度向后滑移的第二限位部37以及用于限制所述轴杆部22过度向上晃动的衔接部38,衔接部38设置于第一限位部36和第二限位部37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限位部36和第二限位部37的设置,使得拉片20本体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均受到限制,保证制动爪23能够稳定抵靠在链牙之间,具体地,第一限位部36与第二限位部37的距离略大于轴杆部22的直径,衔接部38与上翼板11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轴杆部22之间的距离,在保证轴杆部22能够转动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得减小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的大小,保证制动爪不会自动从链牙之间滑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翼板1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柱17和第二安装柱18,第一安装柱17设有第一铆接槽171,第二安装柱18上设有第二铆接槽172,所述帽盖30罩设在第一安装柱17和第二安装柱18上,所述帽盖30的相应位置铆压在第一安装柱17和第二安装柱18上,从而实现帽盖30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翼板11上设有第一沉槽15和第二沉槽16,所述第一安装柱17设置在第一沉槽15中,所述第二安装柱18设置在第二沉槽16中,第一沉槽15和第二沉槽16用于对帽盖30进行定位。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拉链,包括拉链本体40和可滑动地配设在拉链本体40上的拉头,拉链本体4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链带41和第二链带42,第一链带41上设有多个第一链牙43,多个第一链牙43沿第一链带41的长度方向布设,第二链带42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链牙43配合的第二链牙44,多个第二链牙44沿第二链带42的长度方向布设,相邻第一链牙43之间形成第一间隙45,相邻第二链牙44之间形成第二间隙46,所述拉头包括拉头本体10、安装在拉头本体10上的帽盖30以及穿套在帽盖30上的拉片20,拉头本体10包括上翼板11、下翼板12以及连接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的连接柱13,上翼板11、下翼板12以及连接柱13共同围成用于供所述拉链本体40穿置的引导空间14,以拉头在拉链本体40上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拉片20包括轴杆部22和用于供手部抓持的抓持部21,帽盖30上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限位孔,轴杆部22穿设在限位孔,抓持部21连接在轴杆部22的两端,在上翼板11上设有通孔,通孔从上翼板11的上表面贯穿至引导空间14,在轴杆部22上设有可伸入通孔中并卡在第一间隙45或者第二间隙46的制动爪23,制动爪23对应通孔设置,轴杆部22、抓持部21以及制动爪23三者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中,通孔对应第一间隙45或者第二间隙46,制动爪23在轴杆部22上可设置在轴杆部22的左侧或者右侧。制动爪23在左右方向具有一定的厚度,以增加制动爪23与相邻链牙(第一链牙43或者第二链牙44)的接触面积,使得制动爪23能够更加稳定地抵靠在拉链本体40上。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6)

1.一种新型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头本体、安装在拉头本体上的帽盖以及穿套在帽盖上的拉片,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上翼板与下翼板的连接柱,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柱共同围成用于供拉链穿置的引导空间,以拉头在拉链上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拉片包括轴杆部和用于供手部抓持的抓持部,帽盖上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限位孔,轴杆部穿设在限位孔,抓持部连接在轴杆部的两端,在上翼板上设有通孔,通孔从上翼板的上表面贯穿至引导空间,在轴杆部上设有可伸入通孔中并卡在拉链的链牙之间的制动爪,制动爪对应通孔设置,轴杆部、抓持部以及制动爪三者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爪包括衔接在所述轴杆部上的基部和衔接在基部上的延伸部,延伸部的下端形成可卡在拉链的链牙之间的卡靠部,从所述基部至所述卡靠部的下端方向,所述延伸部在前后方向的宽度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包括第一限位壁、第二限位壁以及连接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的顶盖板,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一限位壁与第二限位壁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制动爪活动的活动空腔,所述限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均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轴杆部过度向前滑移的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轴杆部过度向后滑移的第二限位部以及用于限制所述轴杆部过度向上晃动的衔接部,衔接部设置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第一安装柱设有第一铆接槽,第二安装柱上设有第二铆接槽,所述帽盖罩设在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上,所述帽盖铆压在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上设有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在第一沉槽中,所述第二安装柱设置在第二沉槽中。
6.一种拉链,包括拉链本体和可滑动地配设在拉链本体上的拉头,拉链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链带和第二链带,第一链带上设有多个第一链牙,多个第一链牙沿第一链带的长度方向布设,第二链带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链牙配合的第二链牙,多个第二链牙沿第二链带的长度方向布设,相邻第一链牙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第二链牙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安装在拉头本体上的帽盖以及穿套在帽盖上的拉片,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上翼板与下翼板的连接柱,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接柱共同围成用于供所述拉链本体穿置的引导空间,以拉头在拉链本体上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拉片包括轴杆部和用于供手部抓持的抓持部,帽盖上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限位孔,轴杆部穿设在限位孔,抓持部连接在轴杆部的两端,在上翼板上设有通孔,通孔从上翼板的上表面贯穿至引导空间,在轴杆部上设有可伸入通孔中并卡在第一间隙或者第二间隙的制动爪,制动爪对应通孔设置,轴杆部、抓持部以及制动爪三者一体成型。
CN201921183778.5U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新型自锁拉头以及采用该拉头的拉链 Active CN210471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3778.5U CN21047120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新型自锁拉头以及采用该拉头的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3778.5U CN21047120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新型自锁拉头以及采用该拉头的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71203U true CN210471203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3778.5U Active CN21047120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新型自锁拉头以及采用该拉头的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712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9475A (zh) * 2021-06-21 2021-09-07 朗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活动帽子的上衣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9475A (zh) * 2021-06-21 2021-09-07 朗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活动帽子的上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3986B1 (en) Buckle for chest strap of knapsack
US20120111904A1 (en) Sliding device, baby carrier, knapsack, bag, and belt bag
CN210471203U (zh) 一种新型自锁拉头以及采用该拉头的拉链
EP3339150A1 (en) Magnetic coupling device
CN100441120C (zh) 拉链的自动滑块
CN211765823U (zh) 一种童车车座的约束装置
CN213677013U (zh) 一种带有折叠功能的电动滑板车结构
CN219020400U (zh) 一种便于提拉操作的拉链头
CN108099705B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21873755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快脱式拉链头
CN215992966U (zh) 一种带有锁紧结构的防辐射屏蔽拉链
CN216438661U (zh) 防止摆动的拉链头
CN216983865U (zh) 一种双面且带有自锁结构的拉链头
CN210539276U (zh) 一种长度可调节的拉链
CN219125538U (zh) 一种防止卡紧滑动的皮带卡扣
CN210471201U (zh) 一种带固定机构的拉链
CN2448683Y (zh) 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
CN205306155U (zh) 一种高度使用的拉头
CN217117669U (zh) 一种按扣式高防滑拉链
CN217337619U (zh) 一种快脱拉链头
CN218008531U (zh) 一种行李箱及带有行李箱的滑板车
CN217477454U (zh) 适用于自行车货架的侧袋挂扣组件
CN218390029U (zh) 一种调节器
CN214802950U (zh) 一种伸缩笔袋
CN211543321U (zh) 一种hb-18安全座椅的角度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