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0484U - 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0484U
CN210340484U CN201920780455.8U CN201920780455U CN210340484U CN 210340484 U CN210340484 U CN 210340484U CN 201920780455 U CN201920780455 U CN 201920780455U CN 210340484 U CN210340484 U CN 210340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eaction chamber
distribution pipe
water distribu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04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红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804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0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0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0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该技术方案根据传统ABR反应池的特点,在进水端增加了沉淀格,改变了排泥方式,调整了底部布水方式,还依托于布气***实现了载体疏通作用。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反应室串联的运行方式,每个反应室之间采用多根溢流管折流废水,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溢流管末端设第二布水管,使废水均匀的分布到池底各处,有效防止短流的出现。排泥管斜向下45度间隔开孔,设于载体层下最底部,最大限度保证微生物不流失。在排泥管上方设置布气管,利用高压鼓风机对载体层起到吹洗作用,缓解了载体层阻塞问题。应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升ABR反应池的运行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
背景技术
目前,对含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厌氧处理装置主要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生物滤池(AF)、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BF)、厌氧导流反应装置(ABR)、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等。ABR反应器全称为厌氧导流反应装置,是美国Mccarty教授于1982年开发的一种高效节能厌氧装置。1983年他又将上、下流室等宽的厌氧导流反应装置改造成上流室宽、下流室窄的新型ABR反应器,并在折流板末端设置导流折角。厌氧导流反应装置的特点是在反应器内沿水流方向设置多层隔板,将反应器分隔成若干个串联的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是一个先升流后降流,类似厌氧污泥床的单元。在各反应室内,水力特性接近完全混合式,而在整个反应器中则类似于推流式。废水进入反应室沿导流板上下折流前进,依次通过每个反应室的污泥床,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到去除。借助废水流动的作用,反应室中的污泥上下运行,由于导流板的阻挡作用和污泥的自身沉降性能,大量厌氧污泥被截留在反应室内。
ABR反应器的不足之处是:当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时上述设备完全失去处理作用。这类难降解的工业废水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废水、有机合成废水、焦化废水、制药废水、发酵废水、啤酒废水、印染废水、味精废水、造纸废水、制革废水、淀粉废水、电镀废水、放射性废水、冶炼废水、纺织废水、化纤废水、养殖业废水、畜牧业废水等。如果要将上述废水完全处理到达标排放标准,必须采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另外,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389888Y)“复合结构厌氧反应器”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结构特点是在反应器底部布置有布水器,布水器上方布置有三相分离器,在布水器及三相分离器之间布置有填料载体层。这种结构的厌氧反应器可以限制底部污泥层的膨胀及上浮流失,并可以提高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但其结构复杂,对来水***要求较高,操作难度大,运行难以准确控制,处理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ABR反应装置处理效果有待提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ABR反应装置在布水模式、排泥结构、微生物载体设置模式等方面有待改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常规ABR反应装置的排泥方式易造成池内微生物及载体流失。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在常规ABR反应装置中,当微生物载体发生阻塞现象时,难以便捷的实现疏通作用。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包括反应室,沉淀格,出水管,进水管,泥斗,第一布水管,排泥管,污泥泵,布气管,进气管,风机,溢流管,滤框,第二布水管,承托板,微生物载体,其中所述反应室有若干个,若干反应室串联排列,在位于尾端的反应室的侧壁上连接有出水管,在位于首端的反应室的侧壁上连接有沉淀格,在沉淀格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水管;在所述沉淀格的内部底面上连接有泥斗,在进水管位于沉淀格内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布水管,在泥斗的底部以及反应室的底部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通过管路连接至污泥泵,污泥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污泥浓缩池,布气管位于反应室中,布气管位于排泥管的上方,所述布气管通过进气管与风机相连接;相邻的反应室之间,以及沉淀格与反应室之间通过溢流管连通,在溢流管的入口端连接有滤框,在溢流管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布水管,所述第二布水管位于布气管的上方,在第二布水管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承托板,在所述承托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微生物载体。
作为优选,所述溢流管入口端位于反应室的侧壁上部,所述溢流管的出口端位于承托板与布气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板位于反应室池底上方1.5m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滤框的滤材为6目的尼龙网。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布水管位于泥斗的上沿;在第一布水管的正下端管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布水管平行于沉淀格的底面。
作为优选,在每个反应室中第二布水管的数量为1根或2根;在第二布水管的斜向下45°的管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二布水管平行于反应室的底面。
作为优选,在排泥管的斜向下45°的管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排泥管平行于反应室的底面。
作为优选,在布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布气管平行于反应室的底面。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若干反应室串联构成ABR反应池的主体结构;沉淀格用于在污水进入反应室前沉淀固体杂质;出水管用于将处理后的废水排出;进水管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先输入至沉淀格中;泥斗用于将固形沉淀物集中在较小区域,以便于排泥;第一布水管位于泥斗上沿,用于将来自进水管的污水在沉淀格中均匀分布;排泥管位于沉淀格及反应室的最底端,用于在污泥泵的驱动下将污泥从池底排至污泥浓缩池;布气管又可称为载体疏通管,位于承托板的下方、第二布水管与排泥管之间,表面开设通孔,用于通过布气作用对微生物载体起到吹洗作用,从而缓解微生物载体的阻塞现象;进气管及风机用于为布气管提供高压空气;溢流管用于连通相邻的单元,其中入口位于高出,出口延伸至下一个单元的承托板与布气管之间,当前一个单元水位到达溢流管口时,自然溢流至下一个单元中;在溢流管的入口设有滤框,用于防止载体进入溢流管,堵塞管道;在溢流管的出口端设第二布水管,用于使废水均匀的分布到池底各处,有效防止短流的出现;承托板用于设置微生物载体,从而将微生物载体固定于第二布水管、布气管、排泥管上方。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反应室池体串联运行的方式。每个反应室之间通过多根溢流管连接,溢流管上部的入口处设有6目的尼龙网滤框,防止载体进入溢流管,堵塞管道;下部连接第二布水管。每个反应室池体下部设有第二布水管,第二布水管位于载体疏通管(布气管)上方。第二布水管有一根或者两根,管底部斜向下45度间隔开孔。上一反应室的废水通过溢流管进入第二布水管,通过第二布水管的作用,废水均匀的分布到池底各处,有效防止短流的出现。进水端设沉淀格,沉淀格底部设泥斗。泥斗上沿设有穿孔的第一布水管,第一布水管底部正下方间隔开孔;泥斗底部设有一根穿孔的排泥管,排泥管底部斜向下45度间隔开孔。除沉淀格外每个反应室的排泥管、载体疏通管(布气管)、第二布水管均在微生物载体层以下。每个反应室池底也设有穿孔的排泥管,呈“丰”字形,排泥管底部斜向下45度间隔开孔,位于微生物载体层下最底部,最大限度保证微生物不流失。每个反应室的池体内下部设有载体疏通管(布气管),载体疏通管(布气管)位于排泥管上部,高压鼓风机通过载体疏通管吹洗载体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该技术方案根据传统ABR反应池的特点,在进水端增加了沉淀格,改变了排泥方式,调整了底部布水方式,还依托于布气***实现了载体疏通作用。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反应室串联的运行方式,每个反应室之间采用多根溢流管折流废水,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溢流管末端设第二布水管,使废水均匀的分布到池底各处,有效防止短流的出现。排泥管斜向下45度间隔开孔,设于载体层下最底部,最大限度保证微生物不流失。在排泥管上方设置布气管,利用高压鼓风机对载体层起到吹洗作用,缓解了载体层阻塞问题。应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升ABR反应池的运行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依托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应用于其中,实现更好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从主视视角观察的反应室及沉淀格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未画出承托板及微生物载体,特此说明。
图3是从俯视视角观察的反应室及沉淀格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中,为避免上下层管路相互交叠影响视线,故而在从左至右的第一个反应室中仅画出溢流管及第二布水管,在第二个反应室中仅画出排泥管,在第三个反应室中仅画出布气管,在第四个反应室中未画出任何结构,特此说明。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布水管及第二布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布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反应室 2、沉淀格 3、出水管 4、进水管
5、泥斗 6、第一布水管 7、排泥管 8、污泥泵
9、布气管 10、进气管 11、风机 12、溢流管
13、滤框 14、第二布水管 15、承托板 16、微生物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如图1~5所示,包括反应室1,沉淀格2,出水管3,进水管4,泥斗5,第一布水管6,排泥管7,污泥泵8,布气管9,进气管10,风机11,溢流管12,滤框13,第二布水管14,承托板15,微生物载体16,其中所述反应室1有若干个,若干反应室1并排排列,在位于尾端的反应室1的侧壁上连接有出水管3,在位于首端的反应室1的侧壁上连接有沉淀格2,在沉淀格2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水管4;在所述沉淀格2的内部底面上连接有泥斗5,在进水管4位于沉淀格2内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布水管6,在泥斗5的底部以及反应室1的底部连接有排泥管7,所述排泥管7通过管路连接至污泥泵8,污泥泵8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污泥浓缩池,布气管9位于反应室1中,布气管9位于排泥管7的上方,所述布气管9通过进气管10与风机11相连接;相邻的反应室1之间,以及沉淀格2与反应室1之间通过溢流管12连通,在溢流管12的入口端连接有滤框13,在溢流管12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布水管14,所述第二布水管14位于布气管9的上方,在第二布水管14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承托板15,在所述承托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微生物载体16。
其中,所述溢流管12入口端位于反应室1的侧壁上部,所述溢流管12的出口端位于承托板15与布气管9之间。所述承托板15位于反应室1池底上方1.5m的位置。所述滤框13的滤材为6目的尼龙网。所述第一布水管6位于泥斗5的上沿;在第一布水管6的正下端管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布水管6平行于沉淀格2的底面。在每个反应室1中第二布水管14的数量为1根或2根;在第二布水管14的斜向下45°的管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二布水管14平行于反应室1的底面。在排泥管7的斜向下45°的管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排泥管7平行于反应室1的底面。在布气管9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布气管9平行于反应室1的底面。
该装置的运行原理如下:若干反应室1串联构成ABR反应池的主体结构;沉淀格2用于在污水进入反应室1前沉淀固体杂质;出水管3用于将处理后的废水排出;进水管4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先输入至沉淀格2中;泥斗5用于将固形沉淀物集中在较小区域,以便于排泥;第一布水管6位于泥斗上沿,用于将来自进水管4的污水在沉淀格2中均匀分布;排泥管7位于沉淀格及反应室的最底端,用于在污泥泵8的驱动下将污泥从池底排至污泥浓缩池;布气管9又可称为载体疏通管,位于承托板15的下方、第二布水管14与排泥管7之间,表面开设通孔,用于通过布气作用对微生物载体起到吹洗作用,从而缓解微生物载体16的阻塞现象;进气管10及风机11用于为布气管9提供高压空气;溢流管12用于连通相邻的单元,其中入口位于高出,出口延伸至下一个单元的承托板15与布气管9之间,当前一个单元水位到达溢流管口时,自然溢流至下一个单元中;在溢流管12的入口设有滤框13,用于防止载体进入溢流管12,堵塞管道;在溢流管12的出口端设第二布水管14,用于使废水均匀的分布到池底各处,有效防止短流的出现;承托板15用于设置微生物载体16,从而将微生物载体16固定于第二布水管14、布气管9、排泥管7上方。
依托于本装置的结构,可采用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进行水处理。
污水生物处理完全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来净化废水,因此在污水中微生物种类是否齐全(针对所要处理的污染物而言)、数量是否足够就成为最关键的条件。仅靠自发菌来处理不断合成的新的污染物是不可能的,要结合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来源,使其成为污水生物处理的核心内容。
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有如下诸多优点:(1)微生物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使得极为复杂难处理的各类有机物的分解得以顺利完成。(2)微生物种类多,能适应有毒环境,又可分工合作,发挥全力,完成艰巨任务。(3)微生物分解力特强,故能消除臭味,减少固体量,而使污泥大幅降低,因此可以降低处理成本与操作难度。(4)脱色能力较物理化学法配套的传统生物法胜逾10倍。(5)处理能力与成果已打破甚多生物法的传统观念。以下表1示出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的特点比较。
表1传统活性污泥法与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的特点比较
Figure BDA0002075033600000081
Figure BDA0002075033600000091
高分解力微生物构成的分解链。各种微生物的分解力是不一样的,选择高分解力微生物种植在污水中,并构成生物链是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的一大特点。其***内丰富的高分解力的微生物使某些BOD/COD<0.3的难生化废水的生物处理得以实现,对高分解力微生物来说,废水的BOD的数值已不是传统生化概念。表2示出了两种处理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抑制浓度界限。
表2两种处理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抑制浓度界限
Figure BDA0002075033600000092
Figure BDA0002075033600000101
采用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对国内环保界普遍认为的不可生化处理的废水进行了研究开发,其结果表明,如硝基苯废水、造纸黑液、高SO42-、Cl-含量的废水、颜料废水、染料废水、制酱废水、制药废水、农药废水、焦化废水、味精废水、糖精废水等等是完全可以采用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进行处理的。
结合了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专有微生物载体增加了微生物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接触面积,又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专有微生物载体具有一定的比重,可以保证微生物量充足和专有微生物载体不流失。
新型的ABR反应池结合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专有微生物载体由承托板承托,位于池底上1.5米。ABR设有多个反应室,每一个反应室都是升流反应式,即废水通过底部的布水管布水后以升流的方式通过载体层,水力特性接近完全混合式,而在整个反应器中则类似于推流式。废水进入反应室后上下折流前进,依次通过每一个反应室的载体层,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提高ABR的效率。反应室中的废水向上运行,由于载体层的阻挡作用和污泥的自身沉降性能,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被截留在反应室底部。每个反应室设丰字排泥管,当ABR里污泥量大时可以通过排泥管对各个反应室逐个进行排泥操作,多个反应室共用一台污泥泵。每一个反应室都设有载体层疏通***,目的是为了排走厌氧处理产生的气体,并防止污泥堵塞载体层,提高传质速率。
ABR中将形成以水解酸化菌群和产碱杆菌群为主的微生物环境和微生态平衡,废水在ABR中与生长在载体上的菌体接触,水解菌首先将废水中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可溶性有机物,紧接着酸化菌将小分子可溶性有机物酸化为乙酸等低级脂肪酸,然后产碱杆菌利用废水中的H+为电子受体将低级脂肪酸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水解酸化。同时,在EMO菌群的作用下,在厌氧阶段发生厌氧氨氧化、反硝化等生物反应,从而实现高氨氮废水的生物脱除。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室(1),沉淀格(2),出水管(3),进水管(4),泥斗(5),第一布水管(6),排泥管(7),污泥泵(8),布气管(9),进气管(10),风机(11),溢流管(12),滤框(13),第二布水管(14),承托板(15),微生物载体(16),其中所述反应室(1)有若干个,若干反应室(1)并排排列,在位于尾端的反应室(1)的侧壁上连接有出水管(3),在位于首端的反应室(1)的侧壁上连接有沉淀格(2),在沉淀格(2)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水管(4);在所述沉淀格(2)的内部底面上连接有泥斗(5),在进水管(4)位于沉淀格(2)内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布水管(6),在泥斗(5)的底部以及反应室(1)的底部连接有排泥管(7),所述排泥管(7)通过管路连接至污泥泵(8),污泥泵(8)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至污泥浓缩池,布气管(9)位于反应室(1)中,布气管(9)位于排泥管(7)的上方,所述布气管(9)通过进气管(10)与风机(11)相连接;相邻的反应室(1)之间,以及沉淀格(2)与反应室(1)之间通过溢流管(12)连通,在溢流管(12)的入口端连接有滤框(13),在溢流管(12)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布水管(14),所述第二布水管(14)位于布气管(9)的上方,在第二布水管(14)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承托板(15),在所述承托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微生物载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12)入口端位于反应室(1)的侧壁上部,所述溢流管(12)的出口端位于承托板(15)与布气管(9)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15)位于反应室(1)池底上方1.5m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框(13)的滤材为6目的尼龙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水管(6)位于泥斗(5)的上沿;在第一布水管(6)的正下端管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布水管(6)平行于沉淀格(2)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反应室(1)中第二布水管(14)的数量为1根或2根;在第二布水管(14)的斜向下45°的管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二布水管(14)平行于反应室(1)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在排泥管(7)的斜向下45°的管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排泥管(7)平行于反应室(1)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在布气管(9)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布气管(9)平行于反应室(1)的底面。
CN201920780455.8U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 Active CN210340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0455.8U CN210340484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0455.8U CN210340484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0484U true CN210340484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3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0455.8U Active CN210340484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04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2020A (zh) * 2021-06-08 2021-09-17 湘潭建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abr反应器及其布水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2020A (zh) * 2021-06-08 2021-09-17 湘潭建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abr反应器及其布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83215U (zh) 适用于染整废水处理的强化循环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01157501B (zh) 城市污水污泥减量处理的蠕虫附着型生物床
CN103523916B (zh) 一种适用于染整废水处理的强化循环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13112940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
CN114644434B (zh) 一种自适应水质变化的污水低碳生物处理***及其方法
CN110683654B (zh) 一种高效全程自养脱氮装置
CN210340484U (zh) 一种新型的abr反应池
CN103086505B (zh) 一种强化厌氧处理废水耐冲击负荷的装置与方法
CN205035225U (zh) 高浓度氨氮有机废水的处理***
CN208292735U (zh) 一种表面微复氧的生物预处理反应器
CN208648877U (zh) 一种改良型a/o-mbr一体化装置
CN107253761A (zh) 一种基于灭活污泥的厌氧氨氧化快速强化启动方法
CN209161591U (zh) 一种处理焦化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CN101113054B (zh) 基于emo有机载体的微生物厌氧导流反应装置
CN115028267A (zh) 一种废水再利用装置
CN108975500A (zh) 一种高效生物脱氮反应装置
CN210340470U (zh)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CN210481124U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
CN207375907U (zh) 养殖废水处理循环***
CN219297275U (zh) 一种用于村镇污水前处理的玻璃钢一体化厌氧装置
CN217868316U (zh) 一种厌氧反应器农药废水处理装置
CN205035222U (zh) 适用于含氮、含磷有机废水的处理***
CN108394995A (zh) 一种改良型a/o-mbr一体化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212954497U (zh) 一种新型abr生化反应试验装置
CN221296468U (zh) 一种高效率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6

Address after: 411101 8F, hi tech building, Furong Road, hi tech Zone, Xiangtan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21 20b02, Kaijia building, No.126, Zhongshan East Road, Qiaoxi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o Ho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