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0273U - 一种室内供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供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0273U
CN210320273U CN201920944351.6U CN201920944351U CN210320273U CN 210320273 U CN210320273 U CN 210320273U CN 201920944351 U CN201920944351 U CN 201920944351U CN 210320273 U CN210320273 U CN 210320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ires
power generation
generation system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43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劳彩凤
曾泽荣
张玲
李进
黄涛
毛惠洁
张路
周磊
郭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hina Construction Xingye Green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Zhuhai Singyes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Singyes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hina Construction Xingye Green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Zhuhai Singyes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Singyes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hina Construction Xingye Green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Zhuhai Singyes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Singyes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hina Construction Xingye Green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43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0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0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0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供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室内供暖***,与设置于室外的光伏发电***连接,光伏发电***向室内供暖***提供交流电;室内供暖***包括开关模块及发热模块;发热模块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多个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包括管壳及设置于管壳上的多个翅片,每一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上均缠绕有电热丝,电热丝通过导线与开关模块连接;当开关模块控制供电通路导通时,电热丝将光伏发电***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将热能传递给翅片,翅片将热能进行释放;从而缩短了整个供暖***的响应时间,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减少了对常规能源的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供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供暖***。
背景技术
室内供暖方式通常包括对流式供暖及辐射式供暖。由于对流式供暖方式的舒适性较差,因此,现有的供暖***多采用辐射式供暖方式进行供暖。现有的辐射式供暖***通常包括:热泵、热水器、地热器、储水箱、供水回路、循环回路、地热回路及燃气热源设备。热泵用于对循环回路内的水以及地热回路内的水进行加热,储水箱用于储存供热用的热水,循环回路是储水箱内的水的循环通路,地热回路是地热器所使用的水的循环通路,燃气热源设备用于对供水回路内的热水以及地热回路内的水进行加热。
然而,由于现有的辐射式供暖***采用燃气和电对循环水进行加热,因此,现有的辐射式供暖***消耗的常规能源较多,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且现有的辐射式供暖***包含的部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导致供暖响应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供暖***,以解决现有的室内供暖***结构复杂、响应速度慢、消耗常规能源较多及对空气污染较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供暖***,与设置于室外的光伏发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向所述室内供暖***提供交流电;所述室内供暖***包括:开关模块及发热模块;所述发热模块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光伏发电***连接;
所述发热模块包括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多个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所述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包括管壳及设置于所述管壳上的多个翅片,每一所述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上均缠绕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过导线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光伏发电***向所述电热丝供电的供电通路的导通与关断;当所述开关模块控制所述供电通路导通时,所述电热丝将所述光伏发电***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将所述热能传递给所述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所述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将所述热能传递给所述翅片,所述翅片将所述热能进行释放;当所述开关模块控制所述供电通路关断时,所述光伏发电***停止向所述电热丝供电,所述电热丝无热能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模块为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连接;
所述温控开关用于感应环境温度,并在所述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导通所述供电通路,在所述环境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断开所述供电通路。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与设置于室外的光伏发电***连接,光伏发电***向室内供暖***提供交流电;室内供暖***包括:开关模块及发热模块;发热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与光伏发电***连接;发热模块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多个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包括管壳及设置于管壳上的多个翅片,每一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上均缠绕有电热丝,电热丝通过导线与开关模块连接;开关模块用于控制光伏发电***向电热丝供电的供电通路的导通与关断;当开关模块控制供电通路导通时,电热丝将光伏发电***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将热能传递给翅片,翅片将热能进行释放。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供暖***结构简单,只需提供电能即可实现供暖,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缩小了整个供暖***的占用空间;且采用光伏发电***作为供暖***的供电***,能够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减少对常规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由于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导热能力强、导热速度快,因此,采用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作为供暖***的末端设备,能够缩短整个供暖***的响应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中的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具体结构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1所示,一种室内供暖***100,与设置于室外的光伏发电***200连接,光伏发电***200向室内供暖***100提供交流电。在实际应用中,光伏发电***200可以包括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组件以及用于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逆变器(图中未示出)。
室内供暖***100包括:开关模块11及发热模块12;发热模块12通过开关模块11与光伏发电***200连接。
发热模块12包括外壳121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多个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包括管壳1221及设置于管壳1221上的多个翅片1222,每一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管壳1221上均缠绕有电热丝123,电热丝123通过导线124与开关模块11连接。
开关模块11用于控制光伏发电***200向电热丝123供电的供电通路的导通与关断;当开关模块11控制供电通路导通时,电热丝123将光伏发电***200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管壳1221,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管壳1221将热能传递给翅片1222,翅片1222将热能进行释放,从而实现室内的快速供暖;当开关模块11控制供电通路关断时,光伏发电***200停止向电热丝123供电,电热丝123无热能输出。
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2对室内供暖***100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管壳1221内为真空,且装有适量的工作液体1223。整个重力型散热组件122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及冷凝段。当光伏发电***200向电热丝123供电时,电热丝123将光伏发电***200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管壳1221(即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蒸发段),工作液体1223在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蒸发段受热蒸发气化形成蒸汽1224,蒸汽1224在压差下迅速向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冷凝段移动,并在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冷凝段内壁凝结为液体,期间释放出大量的汽化潜热,释放出的热能通过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翅片1222释放于室内空间,凝结后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壳1221的内壁流回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蒸发段,如此不断高速循环,热量就从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122的蒸发段传递至冷凝段,在冷凝段通过翅片1222将热量进行释放,从而实现了室内的快速供暖。
当开关模块11控制供电通路关断时,光伏发电***200停止向电热丝123供电,电热丝123无热能输出,此时室内供暖***停止工作,无热能输出。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开关模块11具体可以为温控开关。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输出端连接,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4与所有电热丝123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温控开关111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正电源输出端OUT+连接,温控开关111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4与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一端连接,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5与光伏发电***200的负电源输出端OUT-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4所述,温控开关111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负电源输出端OUT-连接,温控开关111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4与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一端连接,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5与光伏发电***200的正电源输出端OUT+连接。
本实施例中,温控开关111用于感应环境温度,并在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导通光伏发电***200向电热丝123供电的供电通路,在环境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断开光伏发电***200向电热丝123供电的供电通路。其中,预设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供暖***可以基于室内环境温度的高低来实现智能供暖,从而无需人为操作,使室内供暖***实现了智能化。
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开关模块11包括:温控开关111及机械开关112。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温控开关111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正电源输出端OUT+连接,温控开关111的第二端与机械开关112的第一端连接,机械开关112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4与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一端连接,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5与光伏发电***200的负电源输出端OUT-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温控开关111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负电源输出端OUT-连接,温控开关111的第二端与机械开关112的第一端连接,机械开关112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4与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一端连接,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5与光伏发电***200的正电源输出端OUT+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机械开关112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正电源输出端OUT+连接,机械开关112的第二端与温控开关111的第一端连接,温控开关111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4与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一端连接,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5与光伏发电***200的负电源输出端OUT-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机械开关112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负电源输出端OUT-连接,机械开关112的第二端与温控开关111的第一端连接,温控开关111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4与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一端连接,所有电热丝123的第二端通过导线125与光伏发电***200的正电源输出端OUT+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温控开关111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正电源输出端OUT+连接,温控开关111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机械开关112的第二端连接,机械开关112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负电源输出端OUT-。
作为本实施例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0所示,温控开关111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负电源输出端OUT-连接,温控开关111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机械开关112的第二端连接,机械开关112的第一端与光伏发电***200的正电源输出端OUT+。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室内进行供暖时,需先手动控制机械开关112导通,温控开关111在检测到室内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导通,进而导通光伏发电***200向电热丝123供电的供电通路,此时,供暖***100工作,进而实现室内供暖;当室内的环境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温控开关111关断,进而断开光伏发电***200向电热丝123供电的供电通路,此时,供暖***100停止工作,不再向室内进行供暖;当室内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但已达到用户的体感舒适温度时,用户可以手动断开机械开关112,进而断开光伏发电***200向电热丝123供电的供电通路,以使供暖***100停止工作,不再向室内进行供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供暖***,与设置于室外的光伏发电***连接,光伏发电***向室内供暖***提供交流电;室内供暖***包括:开关模块及发热模块;发热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与光伏发电***连接;发热模块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多个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包括管壳及设置于管壳上的多个翅片,每一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上均缠绕有电热丝,电热丝通过导线与开关模块连接;开关模块用于控制光伏发电***向电热丝供电的供电通路的导通与关断;当开关模块控制供电通路导通时,电热丝将光伏发电***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将热能传递给翅片,翅片将热能进行释放;当开关模块控制供电通路关断时,光伏发电***停止向电热丝供电,电热丝无热能输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供暖***结构简单,只需提供电能即可实现供暖,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缩小了整个供暖***的占用空间;且采用光伏发电***作为供暖***的供电***,能够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减少对常规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由于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导热能力强、导热速度快,因此,采用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作为供暖***的末端设备,能够缩短整个供暖***的响应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室内供暖***,其特征在于,与设置于室外的光伏发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向所述室内供暖***提供交流电;所述室内供暖***包括:开关模块及发热模块;所述发热模块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光伏发电***连接;
所述发热模块包括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多个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所述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包括管壳及设置于所述管壳上的多个翅片,每一所述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上均缠绕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过导线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光伏发电***向所述电热丝供电的供电通路的导通与关断;当所述开关模块控制所述供电通路导通时,所述电热丝将所述光伏发电***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将所述热能传递给所述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所述重力型热管散热组件的管壳将所述热能传递给所述翅片,所述翅片将所述热能进行释放;当所述开关模块控制所述供电通路关断时,所述光伏发电***停止向所述电热丝供电,所述电热丝无热能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供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为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连接;
所述温控开关用于感应环境温度,并在所述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导通所述供电通路,在所述环境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断开所述供电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供暖***,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供暖***,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室内供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室内供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室内供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室内供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供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供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温控开关及机械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负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电热丝的第二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机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发电***的正电源输出端。
CN201920944351.6U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室内供暖*** Active CN210320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4351.6U CN210320273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室内供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4351.6U CN210320273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室内供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0273U true CN210320273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5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4351.6U Active CN210320273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室内供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02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7587A (zh) * 2019-06-21 2019-10-08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供暖***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7587A (zh) * 2019-06-21 2019-10-08 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供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32372Y (zh) 利用液冷循环冷却的余热温差发电***
CN106766237B (zh) 全天候光热光伏一体化自动控制热管热水器
CN203206148U (zh) 可提升效能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JP6152553B2 (ja) 太陽光自家発電システム及び太陽光自家発電方法
CN205717966U (zh) 风光互补太阳能供热***
CN202395698U (zh) 地热源发电的热电转换***
CN111442326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智能热电联供***
CN211908369U (zh) 家用热电联供***
CN210320273U (zh) 一种室内供暖***
CN111431163A (zh) 家用热电联供***及控制方法
US20210231348A1 (en)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CN105591565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温差发电装置
CN204516847U (zh) 液流电池***
CN206410339U (zh) 全天候光热光伏一体化自动控制热管热水器
CN201476144U (zh) 一种风光互补交直流自动控制的热水及供电采暖***
CN102393079A (zh) 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和空气能的集成供能***
CN203925901U (zh) 太阳能光热发电***
CN206379965U (zh) 手机热管散热及温差充电联用装置
CN109737615A (zh) 小型家用太阳能热电冷多联产***
CN201318743Y (zh) 智能超导介质电散热器
CN206160551U (zh) 一种可转换太阳能的光伏节能热泵装置
CN112558658B (zh) 面向家庭用户的边缘计算分布式多能控制***和方法
CN108468623A (zh) 一种热电输出比例可调的太阳能热电联供***
CN203413759U (zh) 一种利用服务器散热的室内保温加湿装置
CN203260608U (zh) 一种光伏光热综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