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1869U -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1869U
CN210221869U CN201921137893.9U CN201921137893U CN210221869U CN 210221869 U CN210221869 U CN 210221869U CN 201921137893 U CN201921137893 U CN 201921137893U CN 210221869 U CN210221869 U CN 210221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displacement
pipeline
pressur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378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xuan Huang
黄铭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ng Testing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zhen Testing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zhen Testing Technology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zhen Testing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211378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1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1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18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包括:夹持器、围压加载***、气体驱替***和驱油分离计量***,所述夹持器包括筒体、上传力端头、下传力端头、周向承压碳纤维套和轴向承压碳纤维套,在上传力端头的内腔设有密封压块和压紧螺母,在密封压块和压紧螺母的中心开设有同轴贯通的通孔A,在下传力端头的内腔设有T型活塞,在T型活塞的中心开设有通孔B;所述气体驱替***包括高压储气瓶、气阀、气体流量计和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高压储气瓶的出气口与通孔B相连接,气阀与气体流量计和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依次串接在高压储气瓶的出气口与通孔B之间的管路上。本实用新型可为注气驱油研究提供完善的实验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驱替实验装置,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与节能减排的大力推进,气驱开发技术发展迅速。以北美国家为代表的注气驱油技术,以逐年增长的态势和显著的成效证明了油田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国际上已进入工业化试验的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主要包括二氧化碳驱、空气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目前,中国气驱开发技术因地制宜呈多元化发展,根据现场应用现状表明:二氧化碳驱、空气驱和天然气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而氮气和烟道气驱油技术发展较为缓慢。现阶段中国注气驱提高油田采收率已经在理论研究和先导试验上取得了一定成功经验,但仍需继续围绕陆相储层强非均质性特征,继续量化多孔介质不同注气驱油体系的流动运动机理描述。现有研究表明,CT扫描技术可以实现对试样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无损监测,有利于研究多孔介质的流动特性,但由于CT扫描时,X射线管及探测器是固定不动的,是由高精度的旋转台转动物体进行CT扫描,而现有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存在体积大、重量重、结构复杂等问题,以致影响了与CT扫描技术的结合使用,从而很难实现对驱替实验过程中的试样进行实时微观监测。因此,本领域急需研发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包括:夹持器、围压加载***、气体驱替***和驱油分离计量***,所述夹持器包括筒体、上传力端头、下传力端头、周向承压碳纤维套和轴向承压碳纤维套,在上传力端头的内腔设有与筒体上端部密封连接的密封压块和与上传力端头的内壁内螺纹连接的压紧螺母,在所述密封压块和压紧螺母的中心开设有同轴贯通的通孔A,在下传力端头的内腔设有与筒体下端部密封连接且能轴向移动的T型活塞,在T型活塞的中心开设有通孔B;所述气体驱替***包括高压储气瓶、气阀、气体流量计和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所述高压储气瓶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通孔B相连接,所述气阀与气体流量计和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依次串接在高压储气瓶的出气口与通孔B之间的管路上。
一种实施方案,所述驱油分离计量***包括密闭收集器、底部开口的缓冲罐、混合油液收集漏斗、混合油液收集容器、驱油收集容器,密闭收集器通过管路与通孔A相连接,密闭收集器的底部通过管路与缓冲罐的内腔相连通,缓冲罐底部的开口与混合油液收集漏斗相连通;并且,所述混合油液收集容器和驱油收集容器分别固定在一个独立的电子秤上,在所述混合油液收集容器的顶部设有混合油液接收漏斗和驱油输出管,所述混合油液接收漏斗位于混合油液收集漏斗的正下方,所述驱油输出管与驱油收集容器相连通。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闭收集器有2个,每个密闭收集器的底部均通过独立管路与缓冲罐的内腔相连通,在每个密闭收集器的输入管路上均独立设有电磁阀开关和压力变送器,在每个密闭收集器的输出管路上均独立设有排放电磁阀。
一种优选方案,在通孔A的输出管路上还依次串接有驱替输出压力传感器、自动调压阀和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密闭收集器的电磁阀开关相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在混合油液收集漏斗的出口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出油口与混合油液接收漏斗相连通。
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周向承压碳纤维套设在筒体的外壁周向。
一种实施方案,在上传力端头的下部设有外凸的上承力肩,在下传力端头的上部设有外凸的下承力肩,所述轴向承压碳纤维套是由碳纤维通过树脂以与轴向相倾斜的缠绕方向在上、下承力肩上包裹缠绕固化得到。
另一种实施方案,在上传力端头的下部外周和下传力端头的上部外周均设有至少一组成中心对称的悬臂,且位于上传力端头上的悬臂与位于下传力端头上的悬臂形成镜像对称,所述轴向承压碳纤维套是由碳纤维通过树脂以与轴向相平行的缠绕方向在构成镜像对称的上、下悬臂上缠绕固化得到。
一种优选方案,在上传力端头和下传力端头上均设有2~4组成中心对称的悬臂。
进一步优选方案,位于上、下传力端头上的悬臂分别与其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实施方案,筒体与上传力端头和下传力端头之间为拼接结构,并且,在上传力端头与筒体的连接处及下传力端头与筒体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另一种实施方案,筒体与上传力端头和下传力端头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优选方案,上传力端头和下传力端头均是与筒体共中心轴的圆柱筒。
一种优选方案,在T型活塞的头部开设有密封槽,在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外径与下传力端头的内腔直径相适配的密封圈。
一种实施方案,在上传力端头的侧部设有与围压腔相连通的围压液流出孔,在下传力端头的侧部设有与围压腔相连通的围压液注入孔,所述围压液流出孔和围压液注入孔分别通过管路与围压加载***形成闭环连接。
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围压加载***包括注液泵、围压液储槽和自动调压阀,所述注液泵的进油口通过管路与围压液储槽相连接,所述注液泵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围压液注入孔相连接,所述围压液流出孔通过管路与围压液储槽相连接,所述自动调压阀串接在围压液流出孔与围压液储槽之间的管路上。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围压加载***还包括进液压力传感器和出液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液压力传感器串接在注液泵与围压液注入孔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出液压力传感器串接在围压液流出孔与自动调压阀之间的管路上。
一种实施方案,还包括加载缸,T型活塞的主部位于加载缸内,且所述加载缸与下传力端头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载缸与下传力端头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加载缸与下传力端头之间通过双螺纹法兰相连接,即:双螺纹法兰与加载缸的口部螺纹连接,下传力端头与双螺纹法兰螺纹连接。
进一步实施方案,在加载缸的底部设有液压油输送通道,所述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内端口与加载缸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外端口通过管路与外部的轴压加载***相连接。
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轴压加载***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油泵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液压油泵的进油口与液压油箱管路连接,所述液压油泵的出油口与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外端口管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液压油泵与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外端口相连接的管路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夹持器设有周向承压碳纤维套和轴向承压碳纤维套,轴向应力与周向应力能完全分开且不互相影响,不仅可使所述夹持器同时承载高围压及高轴向载荷,而且对射线穿透性没影响,并能实现轻量化;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能与CT扫描配合使用,且实验时,只需将夹持器或夹持器与加载缸的装配体放入CT机内的转台上,其中的围压加载***、气体驱替***、驱油分离计量***不用放入CT机内,只需通过管路分别与夹持器和加载缸进行连接即可,不仅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实现利用CT扫描技术实时监测试样在驱替实验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而且还能实现对驱替实验后的试样接着进行三轴实验,得到试样从原始状态到被压碎的整个阶段的微观结构的变化,可为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完善的实验依据;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对注气驱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所述驱油分离计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夹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体现实施例3中所述筒体、上传力端头和下传力端头的结构及其之间的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00、夹持器;101、筒体;102、上传力端头;1021、上承力肩;103、下传力端头;1031、下承力肩;1032、外螺纹;104、周向承压碳纤维套;105、轴向承压碳纤维套;106、密封压块;107、压紧螺母;108、通孔A;109、围压腔;110、围压液流出孔;111、T型活塞;112、通孔B;113、围压液注入孔;114、悬臂;114a、位于上传力端头上的悬臂;114b、位于下传力端头上的悬臂;200、围压加载***;201、注液泵;202、围压液储槽;203、自动调压阀;204、进液压力传感器;205、出液压力传感器;300、气体驱替***;301、高压储气瓶;302、气阀;303、气体流量计;304、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400、驱油分离计量***;401/401a/401b、密闭收集器;402、缓冲罐;403、混合油液收集漏斗;404、混合油液收集容器;405、驱油收集容器;406、电子秤A;407、电子秤B;408、混合油液接收漏斗;409、驱油输出管;410a/410b、电磁阀开关;411a/411b、压力变送器;412a/412b、排放电磁阀;413、驱替输出压力传感器;414、自动调压阀;415、减压阀;416、电磁阀;500、加载缸;501、内螺纹;502、双螺纹法兰;503、液压油输送通道;5031、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内端口;5032、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外端口;504、加载缸的内腔;600、轴压加载***;601、液压油箱;602、液压油泵;603、压力传感器;700、试样;A1/A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包括:夹持器100、围压加载***200、气体驱替***300和驱油分离计量***400,所述夹持器100包括筒体101以及与所述筒体101的两端分别连接的上传力端头102和下传力端头103,在所述筒体101的外部设有周向承压碳纤维套104和轴向承压碳纤维套105,在上传力端头102的内腔设有与筒体101上端部密封连接的密封压块106和与上传力端头102的内壁内螺纹连接的压紧螺母107,在所述密封压块106和压紧螺母107的中心开设有同轴贯通的通孔A108,在上传力端头102的侧部设有与围压腔109相连通的围压液流出孔110,在下传力端头103的内腔设有与筒体101下端部密封连接(具体说,本实施例是通过在T型活塞111的头部开设密封槽,在所述密封槽内设置外径与下传力端头103的内腔直径相适配的密封圈A1)、且能轴向移动的T型活塞111,在T型活塞11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B 112,在下传力端头103的侧部设有与围压腔109相连通的围压液注入孔113。
在本实施例中:
筒体101与上传力端头102和下传力端头103之间为拼接结构(当然,也可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并且,在上传力端头102与筒体101的连接处及下传力端头103与筒体101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A2。上传力端头102和下传力端头103均是与筒体101共中心轴的圆柱筒。在上传力端头102的下部设有外凸的上承力肩1021,在下传力端头103的上部设有外凸的下承力肩1031,所述轴向承压碳纤维套105是由碳纤维通过树脂以与轴向相倾斜(即:与轴向形成锐角夹角)的缠绕方向在上承力肩1021和下承力肩1031上包裹缠绕固化得到。另外,周向承压碳纤维套104是设在筒体101的外壁周向,具体是由碳纤维通过树脂以周向缠绕固化在筒体101的外周壁上得到。
所述围压加载***200包括:注液泵201、围压液储槽202、自动调压阀203、进液压力传感器204和出液压力传感器205,所述注液泵201的进油口通过管路与围压液储槽202相连接,所述注液泵201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围压液注入孔113相连接,所述围压液流出孔110通过管路与围压液储槽202相连接,所述自动调压阀203串接在围压液流出孔110与围压液储槽202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进液压力传感器204串接在注液泵201与围压液注入孔11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出液压力传感器205串接在围压液流出孔110与自动调压阀203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气体驱替***300包括:高压储气瓶301、气阀302、气体流量计303和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304,所述高压储气瓶301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通孔B 112相连接,所述气阀302与气体流量计303和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304依次串接在高压储气瓶301的出气口与通孔B112之间的管路上。通过使高压储气瓶301内的加压气体经过管路和通孔B 112流入夹持器100内的试样700中,即可进行气体驱替实验。
请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油分离计量***400包括:密闭收集器401(本实施例中采用2个,通过401a与401b两者之间的循环交替以满足连续实验的要求)、底部开口的缓冲罐402、混合油液收集漏斗403、混合油液收集容器404、驱油收集容器405,每个密闭收集器401a/401b的底部均通过独立管路与缓冲罐402的内腔相连通,缓冲罐402底部的开口与混合油液收集漏斗403相连通;并且,所述混合油液收集容器404固定在电子秤A406上,所述驱油收集容器405固定在电子秤B 407上,在所述混合油液收集容器404的顶部设有混合油液接收漏斗408和驱油输出管409,所述混合油液接收漏斗408位于混合油液收集漏斗403的正下方,所述驱油输出管409与驱油收集容器405相连通。在每个密闭收集器401a/401b的输入管路上均独立设有电磁阀开关410a/410b和压力变送器411a/411b,在每个密闭收集器401a/401b的输出管路上均独立设有排放电磁阀412a/412b。在通孔A108的输出管路上还依次串接有驱替输出压力传感器413、自动调压阀414和减压阀415,所述减压阀415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密闭收集器401a/401b的电磁阀开关410a/410b相连接,并且,在混合油液收集漏斗403的出口设有电磁阀416,所述电磁阀416的出油口与混合油液接收漏斗408相连通。
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还包括加载缸500,T型活塞111的主部位于加载缸500内,且所述加载缸500与下传力端头103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具体说,本实施例是通过在下传力端头103的外壁设置外螺纹1032,在加载缸500的口部内壁设置内螺纹501,通过使用具有内外螺纹的双螺纹法兰502,使双螺纹法兰502分别与加载缸500的口部及下传力端头103螺纹连接,这种结构不仅实现了加载缸500与夹持器100之间的固定连接,而且易于拆装和维护),通过设置加载缸500,可为夹持器100提供实验前的预顶力。
本实施例所述气体驱替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实验前的准备
1、将试样700装入夹持器100中,并将夹持器100与加载缸500组装好的装配体平稳的放入CT机内的转台上;
2、用管路使进液压力传感器204与围压液注入孔113相连接、围压液流出孔110与出液压力传感器205相连接,及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304与通孔B 112相连接,通孔A108与减压阀415相连接;
3、利用加载缸500对夹持器100设置预顶力;
4、当出液压力传感器205显示的压力值达到设置的预顶力时,打开围压加载***200中的注液泵201,通过围压液注入孔113向围压腔109内注入围压循环液,当观察到自动调压阀203后的管道中有循环液连续不断地流到围压液储槽202时,表示围压腔109内循环液已注满;
5、通过围压加载***200调节围压腔109内的围压,直至出液压力传感器205显示的压力值达到预设的围压值;
6、在CT机内扫描一个原始样品的微观结构作为一个参照。
二、开始气体驱替实验
打开气阀302,使高压储气瓶301内的加压气体(如:N2)经过管路和通孔B 112流入夹持器100内的试样700中,经过气体驱替排出的混合物(含有驱替气体及试样中的水和油)由通孔A 108经过管路流入其中的一个密闭收集器401a中(此时与另一个密闭收集器401b相对应的电磁阀开关410b处于关闭状态),当位于工作中的密闭收集器401a前端的对应压力变送器411a达到预设的压力上限时,对应的电磁阀开关410a将关闭,位于另一个密闭收集器401b前端的电磁阀开关410b将打开,接替继续收集;而此时位于密闭收集器401a下方的排放电磁阀412a将打开,位于密闭收集器401a内的混合物将释放到缓冲罐402内,由于缓冲罐402的底部是开口的,因而释放的混合物中的气体将排空,其中的油液残余物将由缓冲罐402底部的开口流入混合油液收集漏斗403中(先关闭在混合油液收集漏斗403出口的电磁阀416),当混合油液收集漏斗403收集到预定量后,电磁阀416自动打开,使混合油液流入到混合油液接收漏斗408中,进而流入到混合油液收集容器404中,由于混合油液收集容器404内预先装满有与采收油相同的参比分析油,因此在混合油液进入混合油液收集容器404中时,会使超出容积的位于液位上方的油经过驱油输出管409流入驱油收集容器405中,经过电子秤A 406采集混合油液收集容器404前后的质量差异及电子秤B 407采集驱油收集容器405增加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气体驱替实验的采收率,以及经过气体流量计303和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304及驱替输出压力传感器413,可得到进行驱替实验消耗的气体流量;当气体驱替总流量达到实验所需的设定的PV值时,即可结束气体驱替实验。
另外,在整个气体驱替实验过程中,可利用CT对位于其内的夹持器100中的试样700进行微观图像的实时扫描采集和监测。
实施例2
请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加载缸500的底部还设有液压油输送通道503,所述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内端口5031与加载缸的内腔504相连通,所述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外端口5032通过管路与外部的轴压加载***600相连接。所述轴压加载***600包括液压油箱601、液压油泵602和压力传感器603,所述液压油泵602的进油口与液压油箱601管路连接,所述液压油泵602的出油口与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外端口5032管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603设置在液压油泵602与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外端口5032相连接的管路上。轴压加载***600将高压液压油通过液压油输送通道503输送到加载缸的内腔504以施加给T型活塞111,从而实现对夹持器100内的试样700进行轴向加载。
本实施例可在气体驱替实验结束后,无需取出试样700和关闭围压加载***200,而只需通过先关闭气体驱替***300和驱油分离计量***400,然后打开轴压加载***600给加载缸500内的T型活塞111进行轴向加载,即可对经过气体驱替后的试样700继续进行三轴实验,并可结合CT扫描进行,得到试样从原始状态到被压碎的整个阶段的微观结构的变化,为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研究提供完善的实验依据。
实施例3
请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器100,所述夹持器100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轴向承压碳纤维套105具有区别,具体为:本实施例是在上传力端头102的外周部和下传力端头103的外周部均设有至少一组(优选2~4组,图中示出了3组,但不限于此数量)成中心对称的悬臂114,且位于上传力端头102上的悬臂114a与位于下传力端头103上的悬臂114b形成镜像对称,所述轴向承压碳纤维套105是由碳纤维通过树脂以与轴向相平行(即:与轴向形成零夹角)的缠绕方向在构成镜像对称的上、下悬臂114a、114b上缠绕固化得到。在缠绕碳纤维时,需用树脂对碳纤维进行固化,碳纤维缠绕用树脂固化的技术已在飞机外壳、汽车外壳、自行车支架、鱼竿、混凝土加固、游艇、赛艇等领域广泛应用,为已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方便制造和保证使用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悬臂114a与上传力端头102之间及悬臂114b与下传力端头103之间均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最后需要在此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夹持器100通过设置周向承压碳纤维套104和轴向承压碳纤维套105,使轴向应力与周向应力完全分开且不互相影响,因而所述夹持器100可同时承载高围压及高轴向载荷;并且,所述筒体101可根据具体使用环境选用不同的材料,例如:钛合金可同时满足高温、高射线穿透、无磁性等要求;橡胶可满足高射线穿透、无磁性、低重量等要求;聚四氟乙烯可同时满足耐腐蚀、高温、高射线穿透、无磁性、低重量等要求,其主要功能是对内部的介质(气体或液体)起到一个密封的作用,对缠绕在其外周部的周向承压碳纤维套104起到支撑作用;筒体101通常较薄,以便于外部探测仪器对其内部的样品进行检测。另外,通过对加载缸500的材质选择,例如:选用低密度、高强度的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可进一步降低整个装置的重量,更适合于CT扫描实验的更高条件(大轴向载荷且轻量化)的要求。
最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包括:夹持器、围压加载***、气体驱替***和驱油分离计量***;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包括筒体、上传力端头、下传力端头、周向承压碳纤维套和轴向承压碳纤维套,在上传力端头的内腔设有与筒体上端部密封连接的密封压块和与上传力端头的内壁内螺纹连接的压紧螺母,在所述密封压块和压紧螺母的中心开设有同轴贯通的通孔A,在下传力端头的内腔设有与筒体下端部密封连接且能轴向移动的T型活塞,在T型活塞的中心开设有通孔B;所述气体驱替***包括高压储气瓶、气阀、气体流量计和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所述高压储气瓶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通孔B相连接,所述气阀与气体流量计和驱替输入压力传感器依次串接在高压储气瓶的出气口与通孔B之间的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油分离计量***包括密闭收集器、底部开口的缓冲罐、混合油液收集漏斗、混合油液收集容器、驱油收集容器,密闭收集器通过管路与通孔A相连接,密闭收集器的底部通过管路与缓冲罐的内腔相连通,缓冲罐底部的开口与混合油液收集漏斗相连通;并且,所述混合油液收集容器和驱油收集容器分别固定在一个独立的电子秤上,在所述混合油液收集容器的顶部设有混合油液接收漏斗和驱油输出管,所述混合油液接收漏斗位于混合油液收集漏斗的正下方,所述驱油输出管与驱油收集容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收集器有2个,每个密闭收集器的底部均通过独立管路与缓冲罐的内腔相连通,在每个密闭收集器的输入管路上均独立设有电磁阀开关和压力变送器,在每个密闭收集器的输出管路上均独立设有排放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传力端头的下部设有外凸的上承力肩,在下传力端头的上部设有外凸的下承力肩,所述轴向承压碳纤维套是由碳纤维通过树脂以与轴向相倾斜的缠绕方向在上、下承力肩上包裹缠绕固化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传力端头的下部外周和下传力端头的上部外周均设有至少一组成中心对称的悬臂,且位于上传力端头上的悬臂与位于下传力端头上的悬臂形成镜像对称,所述轴向承压碳纤维套是由碳纤维通过树脂以与轴向相平行的缠绕方向在构成镜像对称的上、下悬臂上缠绕固化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传力端头的侧部设有与围压腔相连通的围压液流出孔,在下传力端头的侧部设有与围压腔相连通的围压液注入孔,所述围压液流出孔和围压液注入孔分别通过管路与围压加载***形成闭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压加载***包括注液泵、围压液储槽、自动调压阀、进液压力传感器和出液压力传感器,所述注液泵的进油口通过管路与围压液储槽相连接,所述注液泵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围压液注入孔相连接,所述围压液流出孔通过管路与围压液储槽相连接,所述自动调压阀串接在围压液流出孔与围压液储槽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进液压力传感器串接在注液泵与围压液注入孔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出液压力传感器串接在围压液流出孔与自动调压阀之间的管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载缸,T型活塞的主部位于加载缸内,且所述加载缸与下传力端头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加载缸的底部设有液压油输送通道,所述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内端口与加载缸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外端口通过管路与外部的轴压加载***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压加载***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油泵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液压油泵的进油口与液压油箱管路连接,所述液压油泵的出油口与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外端口管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液压油泵与液压油输送通道的外端口相连接的管路上。
CN201921137893.9U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21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7893.9U CN210221869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7893.9U CN210221869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1869U true CN210221869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6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3789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21869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18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2830A (zh) * 2020-11-09 2021-03-02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变压器绝缘油的空白油样制备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2830A (zh) * 2020-11-09 2021-03-02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变压器绝缘油的空白油样制备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5426B (zh) Ct实时扫描的三轴应力、渗流、化学耦合流变试验***
CN109253962B (zh) 岩石三轴力学渗透特性测试仪及测试方法
CN109828100B (zh) 一种针对低渗透含铀砂岩增渗浸出试验***
US11029237B2 (en) Systematic device for abyssal sediment pressure-holding transfer
CN105510104B (zh) 可变脱气量绝缘油中气体在线分离装置及壁挂式分析***
CN210221869U (zh)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气体驱替实验装置
CN209821028U (zh) 一种岩心渗透率测试装置
CN206223619U (zh) 一种水泥土渗透系数测试仪
CN110865014B (zh) 基于核磁共振的耦合作用下岩石孔渗模型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9358079B (zh) 结合ct技术测量海域泥质粉砂储层结构变化的装置和方法
CN110426321A (zh) 一种新的天然气扩散系数测量实验装置
CN109000577A (zh) 一种高温碘蒸汽环境下核燃料包壳管径向变形测量***
CN109211757B (zh) 一种岩石渗透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6593803B (zh) 一种恒压恒速泵
CN210221870U (zh)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多功能驱替实验装置
CN203249841U (zh) 低渗岩石瞬态气压脉冲渗透率测量装置
CN210221868U (zh) 一种能结合ct扫描的液体驱替实验装置
CN214894689U (zh) 一种考虑含水饱和度和吸附气的岩石接触角测试装置
CN107894606B (zh) 碳-14测试瓶、测试装置及方法,采样制样***及计算方法
CN113702272A (zh) 一种多场耦合环境中非饱和膨润土溶蚀试验***及方法
CN210166218U (zh) 一种能实现大轴向载荷且轻量化和高刚度的岩心夹持器
CN111855522B (zh) 一种岩心夹持器、高温高压岩心自发渗吸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2763338A (zh) 一种高压液压多用途试验装置
CN100487755C (zh) 煤层气成藏模拟装置
CN216051134U (zh) 一种多功能压裂模拟实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8

Address after: 200000 zone 1, floor 1, building 1, No. 1588, Zhoude Road, Lingang xinpian District,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Ruijing testing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401 room 0165, building 2, No. 377, Chengpu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uzhen Testing Technology Cent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