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7132U -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7132U
CN210177132U CN201920445450.XU CN201920445450U CN210177132U CN 210177132 U CN210177132 U CN 210177132U CN 201920445450 U CN201920445450 U CN 201920445450U CN 210177132 U CN210177132 U CN 210177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guide wheel
cloth
heating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54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454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7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7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7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用于解决现有用于布料染色的压轧方式存在压轧后布料的带液量偏高及带液量不均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压轧装置设置于机架上,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压轧装置和第二压轧装置,第一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第二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三轧辊和第四轧辊;导轮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第一导轮设于布料发送装置与压轧装置之间;第二导轮设于第一压轧装置的出料端;第五导轮设于料槽的进料端;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第三轧辊、第一轧辊之间形成封闭的闭环结构;第一导轮和布料发送装置设置于闭环结构内。

Description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纺织品热溶印染过程中,需将布料轧涂染液,然后把带有染液的布料加热烘干之后升华固色,传统的轧涂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均匀轧车、重载轧车,都能够很好地把浸有染液的布料均匀地压轧,但是无论哪种压轧方式都存在压轧后布料的带液量偏高的问题,布料的带液量偏高则在后续的烘干过程中就需要更多的热能来把布料所携带的水分烘干,造成设备投资大、设备占地面积大、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带液量过大还容易造成在烘干过程中染料的泳移问题,影响成品质量。
因此,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寻找一种可以降低布料带液量的轧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用于解决现有用于布料染色的压轧方式存在压轧后布料的带液量偏高及带液量不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包括机架、布料发送装置、导轮装置、压轧装置、料槽、为所述压轧装置提供压力的压力装置、为所述压轧装置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
所述料槽设置于机架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压轧装置的下方,所述料槽内设有液态染料或功能性涂料;
所述压轧装置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压轧装置和第二压轧装置,所述第一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相互压轧;所述第二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三轧辊和第四轧辊,所述第三轧辊和所述第四轧辊相互压轧;
所述导轮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依次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导轮设于所述布料发送装置与所述压轧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导轮用于将布料导入所述第一压轧装置;所述第二导轮设于所述第一压轧装置的出料端;所述第二导轮用于导引布料折向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所述第五导轮设于所述料槽的进料端;所述第五导轮用于导引布料进入所述料槽和/或导引布料进入所述第二压轧装置;
所述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第三轧辊、第一轧辊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闭环结构;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布料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闭环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轧装置还包括第五轧辊和第六轧辊;
所述第五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一轧辊靠近所述第二轧辊的一侧;所述第六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五轧辊与所述第二轧辊之间;所述第一轧辊、第五轧辊、第六轧辊、第二轧辊依次相互压轧;
所述第二压轧装置还包括第七轧辊和第八轧辊;
所述第七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三轧辊靠近所述第四轧辊的一侧;所述第八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七轧辊与所述第四轧辊之间;所述第三轧辊、第七轧辊、第八轧辊、第四轧辊依次相互压轧。
可选地,所述料槽还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管或喷头、与喷管或喷头连接的管道、阀门、抽料泵、过滤装置;所述喷管或喷头设置于所述压轧装置的上方,所述喷管或喷头、料槽、管道、阀门、抽料泵、过滤装置形成供染液流动的循环结构。
可选地,所述压轧装置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成品收集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一个或多个加热轮装置。
可选地,所述压轧装置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成品收集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拉幅定型机加热装置。
可选地,所述压轧装置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成品收集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至少一个加热大轮装置;所述加热大轮装置包括加热大轮和输送带装置,所述加热大轮的外圆环绕设置有所述输送带装置;所述输送带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带支撑轮、输送带张力调节装置、输送带纠偏控制装置;若干输送带支撑轮用于支撑所述输送带,并使所述输送带环绕包覆设置于所述加热轮的外圆,随所述加热大轮运转。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轮和第三导轮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和储料架装置或储布槽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加热轮式加热装置或/和烘箱式加热装置,所述烘箱式加热装置设置有传送带装置或/和导轮牵引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第四轧辊中至少其中一根轧辊为均匀轧辊;轧辊的内腔设有若干个腔室,所述腔室连接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用于向腔室内通入液压油。
可选地,所述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第四轧辊中至少其中一根轧辊为负压微孔透水轧辊;所述负压微孔透水轧辊包括轧辊主体、连接于所述轧辊主体的两端的轴端部以及透水包覆层;所述轧辊主体包括外壁和内腔;所述透水包覆层缠绕于所述外壁上;所述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微孔;每相邻两个透水微孔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水凹槽;所述透水微孔与所述内腔相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轴端部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通水凹槽、所述透水微孔、所述内腔、所述通孔共同组成流通通道;所述通孔连通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连接有负压抽吸装置。
可选地,所述透水包覆层为纺织品或无纺布或设置有第一细孔的塑料薄膜或设置有第二细孔的橡塑弹性体。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布料从布料发送装置输出,经过第一导轮导引后进入到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之间被第一次压轧,接着布料在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以及第五导轮的导引下进入到料槽浸入适量的染液后,进入到第三轧辊和第四轧辊之间被第二次压轧,接着布料继续被牵引进入到第一轧辊和第二次轧辊之间被第三次压轧,此时染液被二次分配,一部分转移到从所述第一导轮输送过来的布料上面,最终从第一压轧装置输出到下一工序的布料的带液量就被降低了,如此运转,布料至少被压轧了三次,布料的带液量被降低,布料的带液量更加均匀,且染液能够更好地渗透进入布料内部。通过上述的设计,使得产品的品质更可靠,并且工艺流程更加简单、节省生产车间的空间、工人更加容易操作、节约能耗、节约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的第一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的第二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的第三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的轧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的轧辊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扎式低带液量轧车的第三应用场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扎式低带液量轧车中的第二加热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扎式低带液量轧车中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布料发送装置1;第一压轧装置2;第一轧辊201;第二轧辊 202;第五轧辊203、第六轧辊204;第二压轧装置3;第三轧辊301;第四轧辊302;第七轧辊303;第八轧辊304;料槽4;第一导轮5;第二导轮6;第三导轮7;第四导轮8;第五导轮9;布料10;第一加热装置11;成品收集装置12;第二加热装置13;储料架装置14;冷却装置15;透水微孔16;轴端部17;透水包覆层18;流通通道19;通孔20;旋转接头21;第三压轧装置 22;含浸轮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用于解决现有用于布料染色的压轧方式存在压轧后布料的带液量偏高及带液量不均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机架、布料发送装置1、导轮装置、压轧装置、料槽4、为所述压轧装置提供压力的压力装置、为所述压轧装置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
所述料槽4设置于机架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压轧装置的下方,所述料槽4 内设有液态染料或功能性涂料;
所述压轧装置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压轧装置2和第二压轧装置3,所述第一压轧装置2至少包括第一轧辊201和第二轧辊202,所述第一轧辊201和所述第二轧辊202相互压轧;所述第二压轧装置3至少包括第三轧辊301和第四轧辊302,所述第三轧辊301和所述第四轧辊302相互压轧;
所述导轮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导轮5、第二导轮6、第三导轮7、第四导轮8、第五导轮9,所述第一导轮5、第二导轮6、第三导轮7、第四导轮8、第五导轮9依次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导轮5设于所述布料发送装置1 与所述压轧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导轮5用于将布料导入所述第一压轧装置2;所述第二导轮6设于所述第一压轧装置2的出料端;所述第二导轮6用于导引布料折向第三导轮7、第四导轮8、第五导轮9;所述第五导轮9设于所述料槽4的进料端;所述第五导轮9用于导引布料进入所述料槽4和/或导引布料进入所述第二压轧装置3;
所述第二导轮6、第三导轮7、第四导轮8、第五导轮9、第三轧辊301、第一轧辊201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闭环结构;所述第一导轮5和所述布料发送装置1设置于所述闭环结构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轧装置2设置于第二压轧装置3的上方或下方。
本实施例中,布料从布料发送装置1输出,经过第一导轮5导引后进入到第一轧辊201和第二轧辊202之间被第一次压轧,接着布料在第二导轮6、第三导轮7、第四导轮8以及第五导轮9的导引下进入到料槽4浸入适量的染液后,进入到第三轧辊301和第四轧辊302之间被第二次压轧,接着布料继续被牵引进入到第一轧辊201和第二次轧辊之间被第三次压轧,此时染液被二次分配,一部分转移到从所述第一导轮5输送过来的布料上面,最终从第一压轧装置2输出到下一工序的布料的带液量就被降低了,如此运转,布料至少被压轧了三次,布料的带液量被降低,布料的带液量更加均匀,且染液能够更好地渗透进入布料内部。通过上述的设计,使得产品的品质更可靠,并且工艺流程更加简单、节省生产车间的空间、工人更加容易操作、节约能耗、节约运行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布料10经过多次压轧和多次加热操作,加热的过程一方面起到了多次加热烘干水分的作用,同时,由于多层布料10叠加贴合在一起被加热,在高温水蒸气和助剂的作用下,一定程度上对布料10也起到了多次的蒸化作用,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同样的原理可以进行四次或更多次的压轧和加热蒸化操作,使得定量的染液可以分配到更多层的布料10上面,进一步降低每一层布料10所携带的染液量,同时多次压轧、加热烘干及蒸化作用,使得染料能够更好地与布料10纤维结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3、图4,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轧装置2还包括第五轧辊203和第六轧辊204;
其中,第五轧辊203设置于第一轧辊201靠近第二轧辊202的一侧,即第一轧辊201的右侧方,第六轧辊204设置于第五轧辊203与第二轧辊202 之间;第一轧辊201、第五轧辊203、第六轧辊204、第二轧辊202依次相互压轧;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压轧装置3还包括第七轧辊303和第八轧辊304;
其中,第七轧辊303设置于第三轧辊301靠近第四轧辊302的一侧,即第三轧辊301的右侧方,第八轧辊304设置于第七轧辊303与第四轧辊302 之间;第三轧辊301、第七轧辊303、第八轧辊304、第四轧辊302依次相互压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轧辊203和第六轧辊204的直径小于第一轧辊201 和第二轧辊202的直径;第七轧辊303和第八轧辊30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轧辊301和第四轧辊302的直径。
第二轧辊202转动地设置于机架上,第一轧辊201的两端连接压力装置,压力由第一轧辊201的辊面依次传递给第五轧辊203、第六轧辊204、第二轧辊202,最后由第二轧辊202承托来自压力装置的压力,这样压力经过轮面传递不容易引起第五第六轧辊204的弯曲变形,保障布料宽度方向上被压轧之后带液量均匀。
至少第五轧辊203和第六轧辊204的辊面为中高设计,即第五轧辊203 和第六轧辊204中间部位的直径大于两端的直径,利于抵消因轧辊弯曲带来的变形量。
同样,第四轧辊302转动地设置于机架上,第三轧辊301的两端连接压力装置,压力由第三轧辊301的辊面依次传递给第七轧辊303、第八轧辊304、第四轧辊302,最后由第四轧辊302承托来自压力装置的压力。
作为优选,至少第七轧辊303和第八轧辊304的辊面为中高设计,即第五轧辊203和第六轧辊204中间部位的直径大于两端的直径,利于抵消因轧辊弯曲带来的变形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的料槽4还设置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用于将染料喷洒到布料的表面;
其中,喷淋装置包括喷管或喷头、与喷管或喷头连接的管道、阀门、抽料泵、过滤装置;喷管或喷头设置于压轧装置的上方,喷管或喷头、料槽4、管道、阀门、抽料泵、过滤装置形成供染液流动的循环结构。
进一步地,料槽或/和喷淋装置还设置有超声波震荡装置,通过超声波震荡装置的空化震荡作用,消除布料缝隙间的空气,并匀化染料或涂料。超声波振荡装置设置于料槽的侧壁或与管道连接,超声波振荡装置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变幅器、换能器及振动器;变幅器连接超声波发生器,变幅器将声波发生器的振幅放大或缩小后传递给换能器,换能器内的压电陶瓷可将电能转化为振动的机械能,再由振动器将振动传递到染液中。
超声波振荡装置超声波频率介于20-80KHz之间。每组超声波振动装置输入功率介于0.5-5KW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料槽4可升降地设置于第一压轧装置2或/和第二压轧装置3的下方,喷管设置于所述压轧装置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的料槽4的内部还设置有第六导轮,第六导轮设置于料槽4 内,导引布料从料槽4进入所述轧辊之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4、图5,本实施例中的压轧装置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11和成品收集装置12;
其中,请参阅图5,第一加热装置11可以为烘箱式加热装置,烘箱式加热装置设置于压轧装置与成品收集装置12之间,烘箱式加热装置设置有输送导轮或针板式拉幅定型机装置。通过烘箱式加热装置把从轧车引出的布料加热烘干,并把附着在布料上的染料高温加热,高温使得布料纤维熔涨,使染料分子容易与布料纤维结合并发色。
烘箱式加热装置包括热源装置、热交换器、送风风机、排风风机、风管、风排等装置,所述热源装置为天然气燃烧机或导热油、蒸汽锅炉或电加热器等。所述烘箱式加热装置用于在低温状态下把布料携带的水分烘干。
请参阅图4,第一加热装置1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加热轮装置,若是多个加热轮装置则由至少两个加热轮组成,布料从压轧装置输出后进入多加热轮式加热装置,依次环绕包覆在多个加热轮的表面,被加热轮加热烘干并发色,然后由成品收集装置12收集为成品。作为优选,位于工艺流程前端的加热轮为低温加热,位于工艺流程后端的加热轮为高温加热。
请参阅图3,第一加热装置11可以为至少一个加热大轮装置;加热大轮装置包括加热大轮和输送带装置,加热大轮的外圆环绕设置有输送带装置;输送带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带支撑轮、输送带张力调节装置、输送带纠偏控制装置;若干输送带支撑轮用于支撑输送带,并使输送带环绕包覆设置于加热轮的外圆,随加热大轮运转;
其中,输送带为圆环形的硅胶带、铁氟龙带、不锈钢带等的其中一种。布料从压轧装置的出料端进入第一加热装置11,被包覆于大直径加热轮和输送带之间,由于布料从轧车输出后所携带的染液有水分、染料和助剂,布料、水分、染料和助剂在大直径加热轮和输送带之间被高温加热,布料纤维受高温熔涨,水分和助剂在高温状态下对布料纤维都具有增塑作用,且高温状态下布料纤维分子、染料分子、水分子、助剂分子的动能增强,利于染料分子与布料纤维分子之间的结合。输送带不单起到了输送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保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输送带的包覆,水蒸气、染料、助剂被加热后无法逸散到输送带的外面,被限制在大直径加热轮和输送带之间,使得布料纤维能够充分与高温的水蒸气、染料、助剂接触、反应、结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布料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1的出料端与成品收集装置12之间还设置有冷却装置15,冷却装置15为冷却轮水冷或冷却风机风冷装置,优选为冷却风机风冷,在风冷的同时把残留在布料表面的染料吹散,吹离布料表面,并由抽风装置把废气抽出,然后布料由成品收集装置12 收集为成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轮6和第三导轮7之间和/或第四导轮8 与第五导轮9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13和储料架装置14或储布槽装置,第二加热装置13设置于机架上,第二加热装置13为加热烘箱或加热滚筒,加热烘箱内设置有牵引轮装置或/和输送带装置,加热滚筒为单层或双层设计的电热或导热油加热或蒸汽加热,通过第二加热装置13把从第二导轮6 处输送出来的布料加热烘干。
如图4所示的第二加热装置为加热烘箱,如图8和图9所示的第二加热装置为多个加热滚筒。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轧辊201、第二轧辊202、第三轧辊301、第四轧辊302中至少其中一根轧辊为均匀轧辊;轧辊的内腔设有若干个腔室,腔室连接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用于向腔室内通入液压油。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工况需求,可通过液压油提供的压力来调节轧辊相应部位的外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轧辊201和第三轧辊 301中的至少一根轧辊为负压微孔透水轧辊;负压微孔透水轧辊包括轧辊主体、连接于轧辊主体的两端的轴端部17以及透水包覆层18;轧辊主体包括外壁和内腔;透水包覆层18缠绕于外壁上;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微孔16;每相邻两个透水微孔16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水凹槽;透水微孔16与内腔相连通;至少一个轴端部17的中心设有通孔20,通孔20与内腔相连通;通水凹槽、透水微孔16、内腔、通孔20共同组成流通通道19;通孔20连通有旋转接头21;旋转接头21连接有负压抽吸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轧辊主体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微孔16,布料在压轧过程中,水分从透水微孔16流入到轧辊主体的内腔,由负压抽吸装置依次通过透水包覆层18、通水凹槽、透水微孔16、内腔、通孔20、旋转接头21抽出轧辊之外,从而能够减少布料所携带的水分,进一步地,通水凹槽的设计可防止因透水微孔16堵塞而造成布料轧余量不均匀的问题。
可选地,透水包覆层18为纺织品或无纺布或设置有第一细孔的塑料薄膜或设置有第二细孔的橡塑弹性体。
需要说明的是,该透水包覆层18能够很好地解决两根轧辊在压合时,容易造成辊面受损的问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压轧装置,其中,第三压轧装置22设置于第二压轧装置3的下方,第三压轧装置22包括第九轧辊和第十轧辊。
需要说明的是,增加第三压轧装置,可使得布料被压轧的次数增多,大大降低了布料的带液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布料发送装置1还包括纠偏装置,纠偏装置包括布料边缘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布料边缘检测装置为行程开关或光电感应开关,布料边缘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执行装置包括动力装置、纠偏装置及其固定装置等,动力装置固定在机架上,与纠偏装置的固定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热装置11出口处设有抽风装置,抽风装置由风机和管道等组成,风机与管道相连,用以抽走未被布料完全吸附的染料及废气。
抽风装置还设置由粉尘过滤装置,粉尘过滤装置可拆换地安装在抽风装置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热装置11入口或/和出口处设有可开关的检视门板,操作时或检视时将检视门板打开,正常运行时将检视门板关闭,以利安全并节省能源,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为防止布料打皱压轧装置和/或第一加热装置11 的入口处的前方设置有布料展开装置,展开装置为弧形展开棍或螺旋展开棍或铝片式展开棍等装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为调节控制运行速度,在压轧装置和/或第一加热装置11的入口处的前方设置有张力控制装置,张力控制装置为摆臂式张力控制器或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布面的张力情况,进而控制压轧装置或/和第一加热装置11的马达的转速。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热装置11的出口处设置有摆臂式落布装置,将布料通过摆布的方式送入落布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热装置11的出口处设置有布料收卷机组,收卷机组为表面摩擦式收卷或采用中心轴收卷。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布料发送装置1与压轧装置之间设有等离子处理装置或/和在线退浆水洗装置或/和功能性浆料涂覆装置,例如:通过增加等离子处理装置,使布料在压轧染料之前经过等离子体的处理,增加布料对染料的吸附力,通过增加在线退浆水洗装置先将胚布表面的杂质去除,通过轧涂溶胀剂或渗透剂,利于后续染料的吸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热装置11与成品收集装置12之间设置有在线水洗装置或/和功能性浆料涂覆装置,在线水洗装置或/和功能性浆料涂覆装置的后方设置有热烘干装置,在线水洗装置用以去除染后布面的浮色,功能性浆料涂覆装置用以涂覆各种功能性涂料比如柔软剂、防霉剂等。
由于生产的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因此布料的移动轨迹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布料发送装置1和成品收集装置12(包括冷却装置15)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当然,这样的情况下布料的运行放向为反向运行,相关导布轮的位置应按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为使布料10在进行压轧之前的带液量更加均匀,请参阅图1,在料槽4内设置有多个含浸轮23,多个含浸轮23由下至上依次压轧设置。作为优选,为使布料10在含浸过程中不至于被拉伸变形,位于底部的含浸轮23的轴端连接有动力装置,并且,该轴端穿过料槽4的侧壁,通过设置有密封装置的轴承与料槽4的侧壁转动连接,动力装置连接于料槽4 侧壁的外面,其余含浸轮23通过轮面的摩擦传递动力。更进一步,为方便清洗料槽4,轴端同时转动地连接在机架的侧壁,动力装置连接在机架上,料槽 4以轴端的轴线为中心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内侧。
布料10经过导布轮引导进入料槽,由下至上依次经过含浸轮23,被各含浸轮23依次挤压后再经过导布轮装置的引导进入压轧装置,进行压轧操作。
上述是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下面将以多个应用场景对本轧车进行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的一个应用例包括:
布料第一种移动方式,请参阅图1,布料从布料发送装置1输出,经过第一导轮5导引后进入到第一轧辊201和第二轧辊202之间被第一次压轧,接着布料在第二导轮6、第三导轮7、第四导轮8以及第五导轮9的导引下进入到料槽4浸入适量的染液后,进入到第三轧辊301和第四轧辊302之间被第二次压轧,接着布料继续被牵引进入到第一轧辊201和第二次轧辊之间被第三次压轧,此时染液被二次分配,一部分转移到从所述第一导轮5输送过来的布料上面,最终从第一压轧装置2输出到下一工序的布料的带液量就被降低了,如此运转,布料至少被压轧了三次,布料的带液量进一步降低,布料的带液量更加均匀,且染液能够更好地渗透进入布料内部。通过上述的设计,使得产品的品质更可靠,并且工艺流程更加简单、节省生产车间的空间、工人更加容易操作、节约能耗、节约运行成本。
布料第二种移动方式,请参阅图2,布料从布料发送装置1输出,经过第一导轮5导引后进入到第五轧辊203和第六轧辊204之间被第一次压轧,接着布料在第二导轮6、第三导轮7、第四导轮8以及第五导轮9的导引下进入到料槽4浸入适量的染液后,进入到第七轧辊303和第八轧辊304之间被第二次压轧,接着布料继续被牵引进入到第五轧辊203和第六次轧辊之间被第三次压轧,此时染液被三次分配,一部分转移到从所述第一导轮5输送过来的布料上面,最终从第一压轧装置2输出到下一工序的布料的带液量就被降低了,如此运转,布料至少被压轧了三次。
布料第三种移动方式,请参阅图4,布料还可通过图4中所示的方式进行移动,布料从布料发送装置1输出,经过第一导轮5导向后进入第一轧辊201 和第五轧辊203之间,被第一次压轧,经过第二导轮6、第三导轮7、第四导轮8、第五导轮9、第六导轮的导向进入料槽4并被浸入染液,然后进入第三轧辊301和第七轧辊303之间,被第二次压轧,随轧辊的运转布料进入第七轧辊303和第八轧辊304之间,被第三次压轧,再随轧辊的运转进入第八轧辊304和第四轧辊302之间,被第四次压轧,然后布料被引入第二轧辊202 和第六轧辊204之间被第五次压轧,然后进入第六轧辊204和第五轧辊203 之间,被第六次压轧,随轧辊的运转布料进入第五轧辊203和第一轧辊201 之间,被第七次压轧,最后从第五轧辊203的出料侧进入到第一加热装置1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布料发送装置、导轮装置、压轧装置、料槽、为所述压轧装置提供压力的压力装置、为所述压轧装置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
所述料槽设置于机架内侧并且位于所述压轧装置的下方,所述料槽内设有液态染料或功能性涂料;
所述压轧装置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压轧装置和第二压轧装置,所述第一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相互压轧;所述第二压轧装置至少包括第三轧辊和第四轧辊,所述第三轧辊和所述第四轧辊相互压轧;
所述导轮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依次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导轮设于所述布料发送装置与所述压轧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导轮用于将布料导入所述第一压轧装置;所述第二导轮设于所述第一压轧装置的出料端;所述第二导轮用于导引布料折向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所述第五导轮设于所述料槽的进料端;所述第五导轮用于导引布料进入所述料槽和/或导引布料进入所述第二压轧装置;
所述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第五导轮、第三轧辊、第一轧辊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闭环结构;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布料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闭环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轧装置还包括第五轧辊和第六轧辊;
所述第五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一轧辊靠近所述第二轧辊的一侧;所述第六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五轧辊与所述第二轧辊之间;所述第一轧辊、第五轧辊、第六轧辊、第二轧辊依次相互压轧;
所述第二压轧装置还包括第七轧辊和第八轧辊;
所述第七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三轧辊靠近所述第四轧辊的一侧;所述第八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七轧辊与所述第四轧辊之间;所述第三轧辊、第七轧辊、第八轧辊、第四轧辊依次相互压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还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管或喷头、与喷管或喷头连接的管道、阀门、抽料泵、过滤装置;所述喷管或喷头设置于所述压轧装置的上方,所述喷管或喷头、料槽、管道、阀门、抽料泵、过滤装置形成供染液流动的循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轧装置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成品收集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一个或多个加热轮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轧装置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成品收集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拉幅定型机加热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轧装置的出料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成品收集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至少一个加热大轮装置;所述加热大轮装置包括加热大轮和输送带装置,所述加热大轮的外圆环绕设置有所述输送带装置;所述输送带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带支撑轮、输送带张力调节装置、输送带纠偏控制装置;若干输送带支撑轮用于支撑所述输送带,并使所述输送带环绕包覆设置于所述加热大轮的外圆,随所述加热大轮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轮和第三导轮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和储料架装置或储布槽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加热轮式加热装置或/和烘箱式加热装置,所述烘箱式加热装置设置有传送带装置或/和导轮牵引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第四轧辊中至少其中一根轧辊为均匀轧辊;轧辊的内腔设有若干个腔室,所述腔室连接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用于向腔室内通入液压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三轧辊、第四轧辊中至少其中一根轧辊为负压微孔透水轧辊;所述负压微孔透水轧辊包括轧辊主体、连接于所述轧辊主体的两端的轴端部以及透水包覆层;所述轧辊主体包括外壁和内腔;所述透水包覆层缠绕于所述外壁上;所述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微孔;每相邻两个透水微孔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水凹槽;所述透水微孔与所述内腔相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轴端部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通水凹槽、所述透水微孔、所述内腔、所述通孔共同组成流通通道;所述通孔连通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连接有负压抽吸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包覆层为纺织品或无纺布或设置有第一细孔的塑料薄膜或设置有第二细孔的橡塑弹性体。
CN201920445450.XU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Active CN210177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5450.XU CN210177132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5450.XU CN210177132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7132U true CN210177132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5450.XU Active CN210177132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71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8658A (zh) * 2019-04-03 2020-10-16 李雅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CN112111885A (zh) * 2020-10-14 2020-12-22 李雅 一种具有印轧、浸轧功能的轧车及连续染色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8658A (zh) * 2019-04-03 2020-10-16 李雅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CN112111885A (zh) * 2020-10-14 2020-12-22 李雅 一种具有印轧、浸轧功能的轧车及连续染色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5976A (zh) 一种轧染烘干一体式染色机
JPH04272266A (ja) 帯状繊維製品を連続的に加湿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210287800U (zh) 一种多层多次连续压轧蒸化染色机构
CN210177132U (zh)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CN111778659A (zh) 一种带有布料转向装置的多层共轧式轧染机
CN110258060A (zh) 一种连续染色设备
CN110344194A (zh) 一种新型连续染色方法及设备
CN110219116A (zh) 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带液量的轧车
CN213389260U (zh) 一种纺织品上浆设备
CN210287799U (zh) 一种轧染烘干一体式染色机
CN107012622A (zh) 大轮负压蒸轧染色设备及其方法
CN114250568B (zh) 一种服装生产用布料快速熨烫装置
CN111778666B (zh) 一种多层多次连续压轧蒸化染色机构及方法
CN111778660A (zh) 一种低带液量轧车
CN110592850B (zh) 一种织布的染色烘干设备
CN210163663U (zh) 一种多层多次连续轧染机
CN201106113Y (zh) 一体式浆纱整经机
CN111778658A (zh) 一种一浸多轧式低带液量轧车
CN210177131U (zh) 一种低带液量轧车
CN210287787U (zh) 一种带有布料转向装置的多层共轧式轧染机
CN207313920U (zh) 一种新型布料烘干机
CN102002835B (zh) 平板膜复合膜机
CN111806079B (zh) 一种纺织用衣物印花装置
CN110258054B (zh) 一种连续循环加热烘干机及加热烘干方法
CN210886576U (zh) 一种连续染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