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3603U - 萤火虫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萤火虫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3603U
CN210143603U CN201920645505.1U CN201920645505U CN210143603U CN 210143603 U CN210143603 U CN 210143603U CN 201920645505 U CN201920645505 U CN 201920645505U CN 210143603 U CN210143603 U CN 210143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fly
water
hole
space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55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胤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 Yiting
Lai Wanzheng
Original Assignee
Lai Yiting
Lai Wanzh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 Yiting, Lai Wanzheng filed Critical Lai Yiting
Priority to CN2019206455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3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3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36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萤火虫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槽,所述水槽具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排水孔及止水阀,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将水槽分隔成多个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孔洞,且所述第一孔洞中设置有第一滤网,而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孔洞,且所述第二孔洞中设置有第二滤网,使所述多个空间相连通。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水槽的一侧,且所述止水阀设于所述排水孔上。本实用新型的萤火虫养殖装置适用于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萤火虫,且多个水槽可并排连接使用,以达到以规模化的人工方式养殖萤火虫的目的。

Description

萤火虫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人工方式养殖萤火虫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半水生及水生萤火虫的规模化人工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萤火虫是一种小型甲虫,由于其独特的发光习性,除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同时也具有研究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等多种附加价值。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大众对环境及教育的重视,针对萤火虫与其人工饲养方法的研究日趋增加。
萤火虫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已知它是一种只有在优质生态环境下才能生存的昆虫,水质、温度、水量、食物、土质、地温、湿度等,均与萤火虫的生长息息相关。然而,社会近来的现代化发展和所造成的污染,严重破坏了萤火虫的栖息环境,使得野生萤火虫的数量大量减少。在萤火虫作为观赏、教育和研究等各种需求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从野外捕捉野生萤火虫不仅不符合经济效益,也将危害环境及物种生态,因此,如何以规模化的人工方式养殖萤火虫,确有其迫切需求。
尽管如此,实际上以规模化的人工方式养殖萤火虫却有困难,其困难点在于,除了萤火虫对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之外,萤火虫为完全***的昆虫,生长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包括初龄幼虫、二龄幼虫及终龄幼虫等阶段,不同生长阶段的萤火虫的养殖技术皆不相同,尤其是初龄幼虫的体长仅约0.2厘米,体型相当小,不易养殖,且化蛹、羽化和产卵等各阶段亦皆需要不同的养殖环境和条件。由于目前尚未有能够同时大量繁殖不同生长阶段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因此,开发出适用于萤火虫各个生长阶段,且能够提高萤火虫存活率的规模化人工养殖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适用于养殖各个生长阶段的萤火虫的规模化人工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萤火虫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槽,所述水槽具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排水孔及止水阀,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将水槽区隔成多个空间。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孔洞,且所述第一孔洞中设置有第一滤网,而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孔洞,且所述第二孔洞中设置有第二滤网,使所述多个空间相连通。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水槽的一侧,且所述止水阀设于所述排水孔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孔洞、所述第二孔洞及所述排水孔的至少其中一个的最低处与所述水槽的底部相隔一段距离,且所述距离介于2厘米至15厘米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滤网及所述第二滤网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孔径为0.01厘米至1厘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沉水泵、控温器或其组合,其中所述沉水泵及所述控温器设置于所述多个空间中的第一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所述多个空间的第二空间,且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彼此相互错开而不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沉水马达及水管,所述沉水马达具有出水口,且设置于所述多个空间中的第三空间,其中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管的一端相连接,而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中,以及所述水管包括多个分流管,其中各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管相通连接,且各分流管的另一游离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水管还包括洒水器,其中所述洒水器设置于所述水管的两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多个饲育盒、离水设施或其组合,其中各所述饲育盒及所述离水设施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内,以及所述离水设施包括基底层及覆盖层,且所述覆盖层铺设于所述基底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纱网,其中所述纱网覆盖于所述水槽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多个所述水槽,且各所述水槽并排连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水槽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共享的排水***和共享的给水***,将多个水槽并排连接使用,借以同时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萤火虫;此外,以一个包括长120厘米、宽40厘米的水槽的萤火虫养殖装置为例,平均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单一萤火虫养殖装置可培育约6,000只至9,000只的初龄幼虫,且萤火虫的存活率可达至少八成以上,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萤火虫存活率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并达到以规模化的人工方式养殖萤火虫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主视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俯视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左视图;
图1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俯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萤火虫养殖装置中饲育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另一萤火虫养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俯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另一萤火虫养殖装置的俯视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萤火虫养殖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萤火虫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槽,所述水槽具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排水孔及止水阀,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将水槽区隔成多个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孔洞,且所述第一孔洞中设置有第一滤网,而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孔洞,且所述第二孔洞中设置有第二滤网,使所述多个空间相互连通。所述排水孔设于水槽的一侧,且所述止水阀设于所述排水孔上。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槽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槽的形状为长方体,且水槽及隔板是由透明材质所制成,例如,但不限于玻璃及压克力(acrylic),以方便观察萤火虫。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上的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是相互错开而不相对,且所述第一孔洞及所述第二孔洞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的最低处距离水槽底部的距离约为2厘米至15厘米。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排水孔的最低处距离水槽底部的距离约为3厘米至10厘米。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排水孔的最低处距离水槽底部的距离约为5厘米。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洞及所述第二孔洞的最低处距离水槽底部的距离约为2厘米至15厘米。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的最低处距离水槽底部的距离约为3厘米至10厘米。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的最低处距离水槽底部的距离约为5厘米。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及第二滤网的孔径约为0.01厘米至1厘米。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滤网及第二滤网的孔径约为0.01厘米至0.8厘米。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滤网及第二滤网的孔径约为0.01厘米至0.2厘米。
在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还包括沉水泵,所述沉水泵设置于水槽的多个空间中的其中一个。
在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还包括控温器,所述控温器设置于水槽的多个空间中的其中一个。
在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还包括沉水马达,所述沉水马达具有出水口,且所述沉水马达设置于水槽的多个空间中的其中一个。
在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还包括水管,所述水管具有两端,其中的一端与沉水马达的出水口相连接,而另一端则设置于水槽的多个空间中的其中一个。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管还包括多个分流管或洒水器,所述分流管设于所述水管的两端之间,且各分流管的游离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水槽的多个空间中不同于连接沉水马达的其余空间。所述洒水器设置于水管的两端之间,当洒水器开启时,水可喷洒于水槽的多个空间中不同于设置有沉水马达的其余空间。
在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还包括多个饲育盒,所述饲育盒各自设置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空间内。
在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还包括离水设施,所述离水设施设置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空间内。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离水设施是土壤且铺设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空间内,并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的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之间形成渠道,以供水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的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之间流过。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离水设施包括攀爬设施及化蛹设施,其中所述攀爬设施例如砖块,而所述化蛹设施例如泥土,但皆不以此为限。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砖块设置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空间内,而所述泥土则通过砖块与所述水槽中的水道区隔。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攀爬设施是基底层例如砖块,且所述化蛹设施是铺设于所述基底层上的覆盖层例如泥土,但皆不以此为限。
在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还包括纱网,所述纱网用于覆盖于水槽上,避免羽化后的成虫飞离。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纱网的面积与水槽的底面积相同。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纱网的面积与水槽内放置有萤火虫的空间的底面积相同。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还包括合页,所述合页固设于水槽的一侧,并同时与纱网的一侧连接,借以连接水槽及纱网,使纱网可相对合页枢转开合。
在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包括多个水槽,且各水槽并排设置。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各水槽的排水孔,以形成一共享的排水***。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萤火虫养殖装置还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各水槽的多个空间的其中一个,以形成一共享的给水***。
通过下列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附图所示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以供所属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形状和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仍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上”、“下”及“顶部”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时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未实质变更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亦应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除非文中另有说明,否则说明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该”及“所述”包括复数形式。
除非文中另有说明,否则说明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包括“及/或”的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A、图1B、图1C、图1D和图1E,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萤火虫养殖装置1的立体示意图,及其主视图(主视图)、俯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
如图1A、图1B及图1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萤火虫养殖装置1包括水槽10,所述水槽10为长方体,且具有二个隔板11,12、排水孔13及止水阀14,所述二个隔板11,12将水槽10区隔成并列的第一空间15、第二空间16及第三空间17,所述第二空间16设于第一空间15及第三空间17之间。隔板11设有距离水槽10底部约为5厘米的圆形孔洞18,且隔板12设有距离水槽10底部同样约为5厘米的长方形孔洞19,使第二空间16分别与第一空间15和第三空间17相连通。此外,所述孔洞18,19各设置孔径小于0.2厘米的滤网181,191,除了可避免放置于第二空间16的饲料(如螺体或螺肉)等物质在水循环的过程中阻塞供水管路(如排水孔13),更可避免萤火虫幼虫的流失。
参照图1B,孔洞18,19分别距离水槽10的底部一段如前所述约为5厘米的距离,使得第二空间16能蓄积一定的水量,以供萤火虫幼虫生长。可以理解的,孔洞18,19分别与水槽10底部的距离可相同或不同,且不以5厘米为限,可视实际上需要蓄积的水量而做适当的调整,例如2.5厘米、7.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且不以此为限。
参照图1C、图1D及图1E,位于隔板11上的孔洞18及位于隔板12上的孔洞19的位置是相互错开而不相对的,使得水在注入水槽10的第一空间15时,可经由孔洞18流入并蓄积于第二空间16,并于第二空间16中充分地循环,而不直接经由孔洞19流出。所述排水孔13设于第三空间17中水槽10的一个侧壁上,且排水孔13的最低处距离水槽10的底部约5厘米。可以理解,如同前述的孔洞18,19,排水孔13与水槽10底部的距离不以5厘米为限,可视实际上需要蓄积的水量,并配合孔洞18,19与水槽10底部的距离而做适当的调整,例如2.5厘米、7.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且不以此为限。
所述止水阀14设于排水孔13,可依使用需求开启或关闭,以调整水槽10中的水位高度。例如,当排水孔13开启且进水管131持续注水进入水槽10时,可使水槽10中的水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并且持续流动。另当排水孔13关闭时,可保持水槽10中的水维持在特定的水量,或者控制水槽10中的水维持在特定的温度。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萤火虫养殖装置1时,首先关闭排水孔13上的止水阀14,并将水通过进水管131注入水槽10的第一空间15,使水经由隔板11上的孔洞18流入第二空间16,之后再经由隔板12上的孔洞19流入第三空间17,使水能够蓄积于水槽10中。随后将萤火虫幼虫养殖于水槽10的第二空间16,倘若需要使水槽10中的水循环流动并进行更换时,仅需开启排水孔13上的止水阀14,使水从排水孔13流出,即可快速更换水槽10中的水。若水槽10中的水仅进行批次的更换而非连续的循环时,可再关闭排水孔13上的止水阀14,并将水通过进水管131注入水槽10的第一空间15中,以使水槽10中的水维持在固定的水量。此外,即使排水孔13上的止水阀14开启,由于孔洞18距离水槽10的底部约5厘米,可使水槽10内维持在至少约5厘米高的水位,以供位于第二空间16中的萤火虫幼虫持续生长,且孔洞18上的滤网181及孔洞19上的滤网191可分别阻挡萤火虫幼虫进入第一空间15及第三空间17,避免萤火虫幼虫在换水的过程中流失。
经由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萤火虫养殖装置1,就萤火虫的平均存活率而言,至少可达80%以上;较佳的,萤火虫的存活率可达90%以上;更佳的,萤火虫的存活率甚至可达95%以上。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另一养殖萤火虫的萤火虫养殖装置2,包括水槽20、控温器21及沉水泵22,所述水槽20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长方体水槽10的结构相同。在气温低的环境中,所述控温器21设置于水槽20的第一空间23,控温器21可使水槽20中的水温维持于恒定状态。所述沉水泵22设置于水槽20的第一空间23,通过沉水泵22的打气,可帮助水槽20中的水流动,并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于本实施例中,当体型较大的萤火虫幼虫(例如终龄幼虫)饲养在水槽20的第二空间24中时,控温器21可使水槽20中的水维持在恒温状态。此外,沉水泵22可增加水槽20的水中含氧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使水温恒定且具有高度水溶氧量的萤火虫养殖装置,进而提高萤火虫的存活率。
实施例3
参照图3A,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养殖初龄幼虫的萤火虫养殖装置3,包括水槽30、6个饲育盒31、沉水马达32及水管33,所述水槽30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长方体水槽10的结构相同,所述饲育盒31设置于水槽30的第二空间34中。
参照图3B,各饲育盒31相对的二个侧壁上各设置有孔洞311,312,且孔洞311,312分别设置有孔径小于0.2厘米的滤网313,314,以避免萤火虫幼虫的流失。孔洞311,312分别距离饲育盒31的底部一段约为5厘米的距离,使得饲育盒31能蓄积一定的水量,以供萤火虫幼虫生长。可以理解的,孔洞311,312分别与饲育盒31底部的距离可相同或不同,且不以5厘米为限,可视实际上需要蓄积的水量而做适当的调整,例如2.5厘米、7.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且不以此为限。
再次参照图3A,所述沉水马达32具有出水口,且设置于水槽30的第三空间35,而所述水管33具有两个末端331,332,其中,水管33的一末端331与沉水马达32的出水口相连接,水管33的另一末端332则设置于水槽30的第一空间36上方。沉水马达32所抽出的水可通过水管33再回流至水槽30的第一空间36,使水槽30内的水可循环再利用,并避免经由进水管(未图示)所补充的水造成水槽30中的水质剧烈变化,因而造成萤火虫幼虫的死亡。
参照图3C,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管33的两个末端331,332之间设有多条分流管333,各分流管333的出水口334分别设置于各饲育盒31的上方。沉水马达32所抽出的水可通过水管33再回流至各饲育盒31内,以使各饲育盒31内的水经由滤网313,314流出而进行更换。在其它实施例中,各分流管333可以洒水器(未图示)代替,使水均匀地喷洒于水槽30的第二空间34中,同样达到水循环的效果。
使用时,萤火虫的幼虫饲养在水槽30的各饲育盒31内,且各饲育盒31装有数量约为1,000只至1,500只的初龄萤火虫幼虫,由于饲育盒31的体积小,方便分装管理及搬运体型非常小的初龄幼虫,因此可避免初龄幼虫在搬运的过程中流失,进而提高存活率。
实施例4
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终龄幼虫萤火虫化蛹阶段的萤火虫养殖装置4,包括水槽40、离水设施41及纱网42,所述水槽40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长方体水槽10的结构相同。所述离水设施41例如土壤,铺设于水槽40的第二空间43,且孔洞44,45之间形成渠道,使水能够从孔洞44流至孔洞45,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河道和水岸。所述纱网42的面积与水槽40的底面积相同,且纱网42的一侧通过合页46枢设于水槽40顶部的一侧,使纱网42可相对合页46枢转开合,以完整覆盖于水槽40的上方。
于本实施例中,当终龄的萤火虫幼虫欲化蛹时,可沿着水道爬至土壤(即离水设施41)上准备化蛹,因此,本实施例提供模拟水生萤火虫在化蛹前会先上陆的习性的环境。此外,覆盖于水槽40顶部的纱网42可防止成虫萤火虫飞离水槽40。
实施例5
参照图5A,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终龄幼虫萤火虫化蛹阶段的萤火虫养殖装置5,包括水槽50及离水设施51,所述水槽50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长方体水槽10的结构相同。所述离水设施51至少由下层的基底层511及上层的覆盖层512所组成,其中下层的基底层511(例如砖块)先设置于水槽50中第二空间52的部分区域内,但不堵住孔洞53,54间所形成的水道,而上层的覆盖层512(例如泥土)则覆盖于基底层511上。
于本实施例中,基底层511提供粗糙的表面,使终龄欲化蛹的萤火虫幼虫可通过基底层511粗糙的表面爬离水道并进入覆盖层512准备化蛹。
为防止成虫萤火虫飞离水槽50,可于水槽50的顶部覆盖纱网55。
参照图5B,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水设施56包括攀爬设施561及化蛹设施562,其中攀爬设施561(例如砖块)于水槽50的第二空间52中隔离出填充有化蛹设施562(例如泥土)的区域,使终龄欲化蛹的萤火虫幼虫可通过攀爬装置561所提供的粗糙表面爬离水道,并进入填充有泥土的区域准备化蛹。
为防止成虫萤火虫飞离水槽50,同样可于水槽50的顶部覆盖纱网(未图示)。
实施例6
参照图6,本实施例公开如实施例2至5所示适用于养殖相同或不同生长阶段萤火虫幼虫的水槽20,30,50,不同组合的水槽20,30,50可并排使用,并设置排水管6连接各水槽20,30,50的排水孔25,37,57,以形成一共享的排水***。进一步地,可设置相连通的进水管7于水槽20,30,50的第一空间23,36,58并供水,以形成一共享的给水***,借以同时大量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萤火虫。可以理解的,水槽20,30,50的组合可视实际的需求相应地修改,不以此为限。此外,水槽20,30,50不限以直线并排的方式排列,可视实际的需求予以调整,例如可沿着展示空间的步道以弯曲或环状的方式排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萤火虫幼虫及化蛹等不同阶段的萤火虫养殖装置。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可在无需提供过多水质净化装置的情形下,快速且简易地提高萤火虫的养殖数量。以本实用新型所实施其中一个长120厘米、宽40厘米的萤火虫养殖装置为例,平均而言,单一个萤火虫养殖装置即可培育出至少约6,000只至9,000只的初龄幼虫,并可大幅提高萤火虫的存活率至八成以上,甚至是九成以上。此外,依据养殖空间的大小,可将萤火虫养殖装置的水槽并排排列,并搭配简单的排水***和给水***,即能达到以规模化的人工方式养殖萤火虫的目的。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饰与改变,并将不同实施例中不同的构件依照实际的需求适当地组合。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组件数量仅为例示性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10)

1.一种萤火虫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具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排水孔及止水阀,且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水槽区隔成多个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孔洞,且所述第一孔洞中设置有第一滤网,而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孔洞,且所述第二孔洞中设置有第二滤网,使所述多个空间相互连通,以及其中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水槽的一侧,且所述止水阀设于所述排水孔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洞、所述第二孔洞及所述排水孔的至少其中一个的最低处与所述水槽的底部相隔一段距离,且所述距离介于2厘米至15厘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及所述第二滤网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孔径为0.01厘米至1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水泵、控温器或其组合,其中所述沉水泵及所述控温器设置于所述多个空间中的第一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所述多个空间的第二空间,且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彼此相互错开而不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水马达及水管,所述沉水马达具有出水口,且设置于所述多个空间中的第三空间,其中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管的一端相连接,而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中,以及所述水管包括多个分流管,其中各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管相通连接,且各分流管的另一游离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还包括洒水器,其中所述洒水器设置于所述水管的两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饲育盒、离水设施或其组合,其中各所述饲育盒及所述离水设施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内,以及所述离水设施包括基底层及覆盖层,且所述覆盖层铺设于所述基底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纱网,其中所述纱网覆盖于所述水槽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萤火虫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水槽,且各所述水槽并排连接使用。
CN201920645505.1U 2019-05-07 2019-05-07 萤火虫养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43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5505.1U CN210143603U (zh) 2019-05-07 2019-05-07 萤火虫养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5505.1U CN210143603U (zh) 2019-05-07 2019-05-07 萤火虫养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3603U true CN210143603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58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550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43603U (zh) 2019-05-07 2019-05-07 萤火虫养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36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3616A (zh) * 2019-05-07 2020-11-10 赖万正 萤火虫养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3616A (zh) * 2019-05-07 2020-11-10 赖万正 萤火虫养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83606B1 (ko) 다층식 아파트형 입체수조
KR101606673B1 (ko) T자형 굴곡을 갖는 전복 양식용 쉘터
CN109349232B (zh) 一种棘胸蛙组合式生态养殖***
WO2021184400A1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
CN210143603U (zh) 萤火虫养殖装置
US3465718A (en) Tank for culture of marine life
JP6216725B2 (ja) 浮上槽及び仔稚魚管理方法
JP3215559U (ja) 養殖水槽
KR101183004B1 (ko) 조개 인공 산란장
KR101549211B1 (ko) 어린 패류의 상향식 수류 실내사육장치
CN113197133A (zh) 一种用于浮游动物孵化增殖的一体化培养装置
KR20220006208A (ko) 패류 인공종묘 양식장치
JP2017503524A (ja) 多層式アパート型立体水槽
CN111903616A (zh) 萤火虫养殖装置
JP7170253B2 (ja) 貝類の養殖装置
TWM584098U (zh) 螢火蟲養殖裝置
JP6649835B2 (ja) ホタル幼虫育成システム及びホタル幼虫育成方法
TWI720475B (zh) 螢火蟲養殖裝置
CN215905941U (zh) 一种多序生态净水过滤***
CN221152542U (zh) 一种仿生态流水瀑布式鱼缸
CN210157859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繁殖箱
CN212697252U (zh) 一种造景缸
CN107466943A (zh) 可控水体交换量的鱼苗孵化及培育池
CN219762248U (zh) 水族养殖缸框架结构
KR200238841Y1 (ko) 전복양식용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