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0470U -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0470U
CN210140470U CN201920953073.0U CN201920953073U CN210140470U CN 210140470 U CN210140470 U CN 210140470U CN 201920953073 U CN201920953073 U CN 201920953073U CN 210140470 U CN210140470 U CN 210140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air
floating frame
pipe
oxyge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30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仁惠
杨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Jiny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Jiny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Jiny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Jiny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530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0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0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0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包括浮动部和增氧部,所述浮动部包括浮动架,所述浮动架外部设置浮囊,所述浮动架上方固定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浮动架内部配合安装增氧部,所述增氧部包括空气压缩机、气动马达、曝气管和输气管,所述空气压缩机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气动马达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动马达的出气口与曝气管连通,所述曝气管上方设置扇叶,所述扇叶的输入轴与气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本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采用浮动架和增氧部结合的方式,实现氧气的定点注入,无需提前铺设管道,且能够提升氧气的溶解率,增加水体内部氧气溶解的均匀度。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型污水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生物处理的方式,如在生物池中投放好氧菌对污水、淤泥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这就要求污水和淤泥中具有充足的氧气含量,现有技术中多数采用高压气体直接注入的方式,但是气体在水中停留时间较短,在水中溶解能力有限,造成水中氧气溶解量有限,且通入高压气体的管道需要提前布置,当管道出现堵塞或截断时,检修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污水的注氧工作,严重会造成内部菌群死亡,造成严重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采用浮动架和增氧部结合的方式,实现氧气的定点注入,无需提前铺设管道,且曝气管曝气的方式,将高压气体碎化成小气泡,增加气泡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升氧气的溶解率,且采用气动马达带动扇叶对水体进行搅拌,促进曝气管周围水体流动,促使污水内部溶氧均匀,曝气管独立工作,当单个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相邻曝气管的工作,而且检修难度较低,不会对整体的注氧作业造成影响,避免菌群死亡,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包括浮动部和增氧部,所述浮动部包括浮动架,所述浮动架外部设置浮囊,所述浮动架上方固定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浮动架内部配合安装增氧部;
所述增氧部包括空气压缩机、气动马达、曝气管和输气管,所述空气压缩机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气动马达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动马达的出气口与曝气管连通,所述曝气管上方设置扇叶,所述扇叶的输入轴与气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动架的外部呈环形阵列布置浮囊,所述浮动架的顶部设置太阳能电池板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由五组倾斜的六边形太阳能电池板包围一块水平布置的五边形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环形布置的浮囊,保证浮动部漂浮过程中的稳定性,且采用环形布置的太阳能电池板,使其能够充分接收光照,提升产电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动架内部设置蓄电池和储气罐,所述蓄电池串联电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板与空气压缩机之间,所述储气罐串接在空气压缩机和输气管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气罐为环形结构,所述储气罐的***环形阵列不少于三组与其内部连通的输气管,通过增加输气管数量,增加外部曝气管数量,增加曝气能力,且独立的曝气管之间的工作相互独立,单个故障不会对整体的增氧工作产生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曝气管为柔性材料制成的曝气膜管,所述曝气膜管表面分布高密度微孔,所述曝气管呈环形布置在扇叶下方,采用带有微孔的膜管,在不曝气的时候,其表面的微孔在水压的作用下闭合,避免堵塞,且在曝气时,上方扇叶能够带动水体流动,促进水中溶氧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采用浮动架和增氧部结合的方式,实现氧气的定点注入,无需提前铺设管道,且曝气管曝气的方式,将高压气体碎化成小气泡,增加气泡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升氧气的溶解率,且采用气动马达带动扇叶对水体进行搅拌,促进曝气管周围水体流动,促使污水内部溶氧均匀,曝气管独立工作,当单个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相邻曝气管的工作,而且检修难度较低,不会对整体的注氧作业造成影响,避免菌群死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动部与增氧部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浮动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曝气管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中:1浮动部、101浮囊、102太阳能电池板、103浮动架、2增氧部、201储气罐、202空气压缩机、203蓄电池、204气动马达、205扇叶、206曝气管、207输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包括浮动部1和增氧部2,浮动部1包括浮动架103,浮动架103外部设置浮囊101,浮动架103上方固定设置太阳能电池板102,浮动架103内部配合安装增氧部2;
增氧部2包括空气压缩机202、气动马达204、曝气管206和输气管207,空气压缩机202与太阳能电池板102电连接,空气压缩机202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207与气动马达204的进气口连通,气动马达204的出气口与曝气管206连通,曝气管206上方设置扇叶205,扇叶205的输入轴与气动马达204的输出轴连接。
浮动架103的外部呈环形阵列布置浮囊101,浮动架103的顶部设置太阳能电池板组,太阳能电池板组由五组倾斜的六边形太阳能电池板102包围一块水平布置的五边形太阳能电池板102,通过环形布置的浮囊101,保证浮动部1漂浮过程中的稳定性,且采用环形布置的太阳能电池板102,使其能够充分接收光照,提升产电能力。
浮动架103内部设置蓄电池203和储气罐201,蓄电池203串联电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板102与空气压缩机202之间,储气罐201串接在空气压缩机202和输气管207之间。
储气罐201为环形结构,储气罐201的***环形阵列不少于三组与其内部连通的输气管207,通过增加输气管207数量,增加外部曝气管206数量,增加曝气能力,且独立的曝气管206之间的工作相互独立,单个故障不会对整体的增氧工作产生影响。
曝气管206为柔性材料制成的曝气膜管,曝气膜管表面分布高密度微孔,曝气管206呈环形布置在扇叶205下方,采用带有微孔的膜管,在不曝气的时候,其表面的微孔在水压的作用下闭合,避免堵塞,且在曝气时,上方扇叶205能够带动水体流动,促进水中溶氧均匀。
在使用时:将气动马达204和曝气管206投掷在污水池中,在重力作用下,气动马达204和曝气管206下沉至池底,太阳能电池板102接收光照产生电能,经逆变器作用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203内部,然后通过电能驱动空气压缩机202工作,在储气罐201内部产生压缩气体,压缩气体通过输气管207传输至气动马达204,推动气动马达204和扇叶205转动,高压气体经过气动马达204后进入到曝气管206,经过曝气管206表面的微孔渗出,形成致密的气泡,与水体融合,且扇叶205带动水体不断流动,促使溶解有氧气的水体向远处流动,促使水体溶氧均匀。
当单个曝气管206堵塞,或单个气动马达204出现故障,对其余的气动马达204和曝气管206的工作不会产生影响,仅需将对应位置的曝气管206和气动马达204打捞维修即可,维修便利性较高,不会对整体注氧作业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采用浮动架103和增氧部2结合的方式,实现氧气的定点注入,无需提前铺设管道,且曝气管206曝气的方式,将高压气体碎化成小气泡,增加气泡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升氧气的溶解率,且采用气动马达204带动扇叶205对水体进行搅拌,促进曝气管206周围水体流动,促使污水内部溶氧均匀,曝气管206独立工作,当单个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相邻曝气管206的工作,而且检修难度较低,不会对整体的注氧作业造成影响,避免菌群死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包括浮动部(1)和增氧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部(1)包括浮动架(103),所述浮动架(103)外部设置浮囊(101),所述浮动架(103)上方固定设置太阳能电池板(102),所述浮动架(103)内部配合安装增氧部(2);
所述增氧部(2)包括空气压缩机(202)、气动马达(204)、曝气管(206)和输气管(207),所述空气压缩机(202)与太阳能电池板(102)电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202)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207)与气动马达(204)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动马达(204)的出气口与曝气管(206)连通,所述曝气管(206)上方设置扇叶(205),所述扇叶(205)的输入轴与气动马达(204)的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架(103)的外部呈环形阵列布置浮囊(101),所述浮动架(103)的顶部设置太阳能电池板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由五组倾斜的六边形太阳能电池板(102)包围一块水平布置的五边形太阳能电池板(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架(103)内部设置蓄电池(203)和储气罐(201),所述蓄电池(203)串联电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板(102)与空气压缩机(202)之间,所述储气罐(201)串接在空气压缩机(202)和输气管(20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201)为环形结构,所述储气罐(201)的***环形阵列不少于三组与其内部连通的输气管(207)。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206)为柔性材料制成的曝气膜管,所述曝气膜管表面分布高密度微孔,所述曝气管(206)呈环形布置在扇叶(205)下方。
CN201920953073.0U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 Active CN210140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3073.0U CN210140470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3073.0U CN210140470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0470U true CN210140470U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5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3073.0U Active CN210140470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0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99716U (zh) 一种太阳能曝气装置
CN101676226A (zh) 三维水体循环增氧净化装置及方法
CN205492170U (zh) 联合增氧装置
CN103755046B (zh) 机械混合充氧一体化湖泊水库原位水质改善装置
CN104355420A (zh) 一种太阳能曝气装置
CN105417743B (zh) 间歇式机械混合‑表层充氧一体化中试装置
CN110776202A (zh) 一种富营养水体原位修复设备
CN108178346A (zh) 一种河道深度充氧装置
CN101935108B (zh) 泡沫分离-充氧一体化设备
CN104761046B (zh) 一种浮动式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河湖水体净化方法
CN210505728U (zh) 一种扬水增氧除藻设备
CN203498171U (zh) 一种富氧增氧装置
CN210140470U (zh)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池增氧装置
CN201762166U (zh) 水下曝气机
CN207551994U (zh) 河道治理浮船及河道治理***
CN201264941Y (zh) 三维水体循环增氧净化装置
CN105923798A (zh) 直接利用风能曝气增氧***
CN213680041U (zh) 一种用于湖泊水质生态改造的太阳能曝气平台
CN210163169U (zh) 一种具有池塘水质改良功能的水质监测装置
CN107746109A (zh) 一种环保废水脱氮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825569U (zh) 一种利用曝气和过碳酸钠的除藻装置
CN111732207A (zh) 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CN214400171U (zh) 一种黑臭水体高效处理设备
CN205803206U (zh) 新型浮式水下推流曝气净化一体机
CN212573903U (zh) 一种循环水驱动的养殖池充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