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7404U -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 Google Patents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7404U
CN210027404U CN201920608612.7U CN201920608612U CN210027404U CN 210027404 U CN210027404 U CN 210027404U CN 201920608612 U CN201920608612 U CN 201920608612U CN 210027404 U CN210027404 U CN 210027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rail
wheel
locomotive
sw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86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先志
詹仕见
胡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lying Shuttle Zhiha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lying Shuttle Zhiha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lying Shuttle Zhiha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lying Shuttle Zhiha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86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7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7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7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其中,所述变轨机构包括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变轨轮和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固定于机车,所述变轨轮与同步机构相连,同步机构用于驱动变轨轮与轨道相接触,变轨轮用于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左变轨或向右变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轨机构,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变轨同步性好,不仅可以减少变轨时间,大幅度提高统的运行效率,而且变轨过程平稳,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现有技术中采用从下而上的方式贴近轨道所引起的严重斜切现象,既有利于机车安全、平稳运行,又可以减少变轨轮的磨损量,提高变轨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单轨***(跨座式轨道***和悬挂式轨道***)和个人快速运输***等;其中,个人快速运输***(Personal Rapid Transit,简称PRT),也称个人捷运,是一种自动导向轨道交通***,旨在提供按需求不间断的运输。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轨道交通***通常包括机车(或称为车辆)和轨道,机车沿轨道行进,而在个人快速运输***中,机车相对较小,往往只能容纳2-6名乘客,故通常采用悬挂式轨道;机车在改变运行轨道时,需要通过轨道道岔的机械运动来调整轨道的状态,以达到切换机车运行轨道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轨道交通***中,不但轨道的施工时间长,而且还存在一些弊端,1、非固定道岔变轨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操作,基于安全的原则必然会预留足够的变轨安全时间,这必然拉大轨道上运行的前后车的安全距离,严重拉低了轨道交通的运力,降低运行平均速度,浪费乘客通行时间;当轨道上运行的是大运力的火车编组时,这个弊端还不太明显,但在个人快速运输***中,该弊端会被明显放大,因为在个人快速运输***中,机车通常较小,如果机车的变轨需要道岔的机械运动及结构的变化来实现,前后两车之间需要预留很长的安全距离前车才可以安全的转向,从而使得后车无法紧跟前车,进而大大的影响整个***的运行效率,2、现有的轨道交通***中,机车在变轨时的同步性不太好,不利于机车快速、准确的进行变轨;3、现有的轨道交通***中的机车在进行变轨时,用于引导机车进行变轨的变轨轮通常是从轨道的下方上升、并贴近轨道的外侧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轨道对变轨轮存在严重的斜切现象,导致变轨轮的磨损量大,在变轨轮贴紧轨道的过程中,变轨轮与轨道还存在沿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更会加剧变轨轮的磨损,而且变轨轮贴紧轨道的过程需要很大的力(因为存在前述斜切现象),容易导致变轨轮变轨不到位,影响机车平稳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变轨机构,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变轨同步性好,不仅可以减少变轨时间,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的运行效率,而且变轨过程平稳,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现有技术中采用从下而上的方式贴近轨道所引起的严重斜切现象,有利于机车安全、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轨机构,包括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变轨轮和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固定于机车,所述变轨轮与同步机构相连,同步机构用于驱动变轨轮与轨道相接触,变轨轮用于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左变轨或向右变轨。
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两个变轨轮,所述两个变轨轮分别为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所述两个变轨轮分别为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所述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分别用于在同步机构的驱动下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右变轨或向左变轨。
优选的,所述同步机构采用的是平行四边形同步机构。
优选的,所述同步机构中,所述第一变轨轮的轴线与第二变轨轮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于机车的支撑座,所述同步机构设置于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固定于机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同步连杆、第一变轨摆臂、第二变轨摆臂及曲柄摆臂,其中,所述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构成转动副,且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构成转动副,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同步连杆构成转动副;所述曲柄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同步连杆相连,曲柄摆臂用于通过驱动同步连杆控制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同步转动或摆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轨摆臂及第二变轨摆臂分别包括臂体、第一轴、第二轴以及第三轴,其中,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分别固定于所述臂体,所述第一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同步连杆,所述第二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三轴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变轨轮及第二变轨轮构成转动副。
优选的,所述臂体包括第一臂板及与第一臂板相互垂直的第二臂板,所述第一臂板为三角形结构或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垂直固定于第一臂板的两个角处,所述第二臂板为半圆形结构或拱形结构,所述第三轴垂直固定于第二臂板。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引导部上的第一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上的第二变轨轮同步,第一引导部上的第二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上的第一变轨轮同步。
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引导部及第二引导部,或同步驱动所述第一引导部及第二引导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减速器及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与所述曲柄摆臂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轴承和轴承座,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座相连,轴承座固定于机车。
可选的一种方案中,所述同步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构成所述转动副的通孔,同步连杆的中间设置有一条孔,所述条孔用于连接所述曲柄摆臂。
优选的,所述同步连杆为长条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条孔的长度方向与同步连杆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同步连杆的限位孔、及设置于限位孔内的限位螺栓,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条孔相连通,并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限位螺栓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曲柄摆臂包括板状结构的曲柄、设置于曲柄一端并与曲柄垂直的驱动杆、及设置于曲柄另一端并与曲柄垂直的接头,驱动杆用于***所述条孔,接头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用于连接所述电机。
可选的另一种方案中,所述曲柄摆臂与所述同步连杆构成转动副。
优选的,所述同步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变轨摆臂及第二变轨摆臂构成转动副的通孔,同步连杆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同步连杆构成转动副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为U形结构,支撑座两端的两个凸起部分别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第一变轨摆臂及第二变轨摆臂构成转动副的连接孔,支撑座的凹槽处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固定支撑座。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稳定轮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轴,其中,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支撑座,支撑轴垂直固定于支撑板,所述第一稳定轮设置于支撑轴,并与支撑轴构成转动副,第一稳定轮用于卡在轨道中间的间隙处。
一种机车,包括机车本体以及前述变轨机构,所述变轨机构固定于所述机车本体。
一种个人快速运输***,包括轨道、机车以及前述变轨机构,所述变轨机构固定于所述机车,所述机车设置于所述轨道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轨道包括左侧轨道和右侧轨道,其中,所述左侧轨道和右侧轨道均为C型结构,左侧轨道和右侧轨道的上端分别向内弯折形成短边,下端分别向外弯折形成凸缘,机车左右两侧的轮子分别设置于左侧轨道和右侧轨道,两个短边及两个凸缘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的,还包括吊杆,所述吊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车,另一端通过所述两个凸缘之间的间隙延伸出所述轨道,并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用于车厢。
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两个第二稳定轮,且所述两个第二稳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短边及两个凸缘之间的间隙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变轨机构、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变轨同步性好,有利于机车快速、准确的进行变轨。
2、机车在轨道上的转向不再需要道岔的机械运动以及结构的变化,在机车的状态行走不改变的情况下,当机车进行变轨时,前后两车之间不需要预留很长的安全距离前车就可以安全的转向,从而可以有效缩短前后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减少变轨时间,进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的运行效率;尤其适用于个人快速运输***(PRT)、悬挂式轨道变轨***。
3、本变轨机构,通过同步驱动变轨轮从轨道外侧、从上而下的贴近轨道,变轨轮与轨道贴合得更好,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现有技术中采用从下而上的方式贴近轨道所引起的严重斜切现象,采用本变轨机构进行变轨,不仅变轨过程平稳、变轨精度高,有利于机车安全、平稳运行,而且变轨轮的磨损量少,可以有效提高变轨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轨机构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轨机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轨机构中,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轨机构,向左变轨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轨机构,向右变轨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轨机构中,同步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轨机构中,曲柄摆臂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的前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轨机构中,第一变轨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提供的一种变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提供的一种个人快速运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左视图,向右变轨时。
图15为图13的左视图,向左变轨时。
图中标记说明
支撑座101,连接孔102,安装孔103,第一稳定轮104,支撑板105,支撑轴106,
第一变轨摆臂201,第二变轨摆臂202,第一变轨轮203,第二变轨轮204,臂体205,第一轴206,第二轴207,第三轴208,第一臂板209,第二臂板210,
同步连杆301,通孔302,条孔303,限位螺栓304,
曲柄摆臂401,曲柄402,驱动杆403,轴孔404,
电机501,减速器502,传动轴503,轴承座504,
机车601,轮子602,
轨道701,左侧轨道702,右侧轨道703,短边704,凸缘705,吊杆706,第二稳定轮707,连接头708;
第一引导部801,第二引导部8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变轨机构,包括第一引导部801,所述第一引导部801包括变轨轮和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固定于机车,所述变轨轮与同步机构相连,同步机构用于驱动变轨轮与轨道相接触,变轨轮用于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左变轨或向右变轨。
作为举例,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801包括两个变轨轮,为便于描述,所述两个变轨轮分别称为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其中,第一变轨轮用于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右变轨,第二变轨轮用于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左变轨;
即,在向右变轨时,同步机构可以驱动第一变轨轮203和第二变轨轮204同步正转/反转,并使第一变轨轮203与右侧轨道703短边704内侧接触,此时,第二变轨轮204远离左侧轨道702短边704内侧(即不与左侧轨道702短边704内侧相接触),在第一变轨轮203及右侧轨道703短边704的引导下,机车可以方便、快捷的切换到右侧轨道703行驶,完成向右变轨;
同样的,在向左变轨时,同步机构可以驱动第一变轨轮203和第二变轨轮204同步反转/正转,并使第二变轨轮204与左侧轨道702短边704内侧接触,此时,第一变轨轮203远离右侧轨道703短边704内侧(即不与右侧轨道703短边704内侧相接触),在第二变轨轮204及左侧轨道702短边704的引导下,机车可以方便、快捷的切换到左侧轨道702行驶,完成向左变轨。
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变轨机构应用于个人快速运输***(PRT)中,机车在轨道上的转向不再需要道岔的机械运动以及结构的变化,在机车的状态行走不改变的情况下,当机车进行变轨时,前后两车之间不需要预留很长的安全距离前车就可以安全的转向,从而可以有效缩短前后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减少变轨时间,进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的运行效率;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轨道变轨***。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于机车的支撑座,用于固定于机车,所述同步机构设置于支撑座,以便实现对同步机构的约束。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同步机构采用的是平行四边形同步机构。作为举例,如图1或图4或图5或图6或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同步连杆301、第一变轨摆臂201、第二变轨摆臂202以及曲柄摆臂401,其中,
第一变轨轮203和第二变轨轮204分别与所述第一变轨摆臂201和第二变轨摆臂202构成转动副(也可以成为铰接,即,第一变轨轮203固定于第一变轨摆臂201,且第一变轨轮203可以相对于第一变轨摆臂201转动,后文不再赘述),使得第一变轨轮203和第二变轨轮204可以分别相对于第一变轨摆臂201和第二变轨摆臂202转动,以便第一变轨轮203和第二变轨轮204可以分别相对于右侧轨道703短边704内侧及左侧轨道702短边704内侧滚动;
第一变轨摆臂201和第二变轨摆臂2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101构成转动副;以便第一变轨摆臂201和第二变轨摆臂202可以分别围绕转动副的中心轴线转动,以便同步改变位置第一变轨轮203和第二变轨轮204的位置;
第一变轨摆臂201和第二变轨摆臂20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同步连杆301构成转动副;以便使得第一变轨摆臂201、第二变轨摆臂202以及同步连杆301可以构成平行双曲柄402机构,以便精确的实现运动的同步,有效改善转向的同步性;故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变轨摆臂201与第二变轨摆臂202的组成结构相同、尺寸相同、各组成部分的设置位置略微不同,且可以理解,第一变轨摆臂201上两处转动副之间的连线,与第二变轨摆臂202上两处转动副之间的连线相互平行,从而可以构成同步转向机构。
所述曲柄摆臂4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同步连杆301及电机501相连,以便电机501可以通过曲柄摆臂401驱动同步连杆301,从而实现对同步连杆301位置的控制,并最终实现对第一变轨轮203及第二变轨轮204位置的控制。
可以理解,在机械领域中,可以实现第一变轨轮203及第二变轨轮204同步移动或转动的同步机构有很多,例如,可以通过齿轮传动实现同步等,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优选的方案中,同步连杆301可以采用长条形结构,同步连杆3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构成所述转动副的通孔302,同步连杆301的中间设置有一条孔303,且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条孔303的长度方向与同步连杆301的长度方向可以相互垂直,条孔303用于连接所述曲柄摆臂401,以便实现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构成转动副的位置处都可以设置轴承,通过轴承实现运动的分离,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所中,曲柄摆臂401包括板状结构的曲柄402、设置于曲柄402一端并与曲柄402垂直的驱动杆403、及设置于曲柄402另一端并与曲柄402垂直的接头,驱动杆403用于***所述条孔303,接头设置有轴孔404,所述轴孔404用于连接所述电机501或传动轴503,具体是连接电机501的输出轴,以便进行传动;在装配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曲柄摆臂401时,驱动杆403的一端需要***或穿过所述条孔303,当曲柄摆臂401在电机501的驱动下绕曲柄402上的轴孔404转动时,驱动杆403同步转动,并通过条孔303驱动同步连杆301的位置发生变动,从而驱动第一变轨摆臂201和第二变轨摆臂202同步摆动或转动,即曲柄摆臂401用于在电机501的驱动下通过同步连杆301控制第一变轨摆臂201和第二变轨摆臂202同步转动或摆动。
根据本实施例实现变轨的原理,当其中一个变轨轮与对应侧轨道701短边704内侧相接触时,另一个变轨轮需要离开对应侧轨道701短边704,以免干扰变向,例如,当第一变轨轮203与右侧轨道703短边704内侧接触时,机车可以直行或向右变轨,尤其是在向右变轨时,此时需要第二变轨轮204不与左侧轨道702短边704内侧接触,最好是远离左侧轨道702短边704,以免干扰变轨;故在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引导部801中,第一变轨轮203的轴线与第二变轨轮204的轴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为宜(这里所述的大于90始终,当第一变轨轮203的轴线的处于竖直方向时,第二变轨轮204的轴线处于水平方向的下方),可以理解,第一变轨轮203的轴线与第二变轨轮204的轴线的夹角的大小数值等于在进行变轨时,第一变轨轮203与第二变轨轮204需要同步转动的角度(或称为第一变轨摆臂201与第二变轨摆臂202需要同步转动的角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变轨轮203的轴线与第二变轨轮204的轴线相互垂直(即90度),当向右变轨时,第一变轨轮203的轴线处于竖直方向,且第一变轨轮203与右侧轨道703短边704内侧接触,如图14所示,此时,第二变轨轮204的轴线处于水平方向,可以顺利的向右变轨;在此基础上,当需要向左变轨时,第一变轨摆臂201与第二变轨摆臂202需要同步、逆时针转动90度,使得第二变轨轮204的轴线处于竖直方向,且第二变轨轮204与左侧轨道702短边704内侧接触,如图15所示,此时,第一变轨轮203的轴线处于水平方向,可以顺利的向左变轨。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优选方案中,第一变轨摆臂201及第二变轨摆臂202分别包括臂体205、第一轴206、第二轴207以及第三轴208,其中,
第一轴206、第二轴207和第三轴208分别固定于所述臂体205,所述第一轴206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同步连杆301,所述第二轴207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座101,所述第三轴208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变轨轮203及第二变轨轮204构成转动副。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变轨摆臂201与第二变轨摆臂202的结构是对称的,如图1或图4或图6所示,以便构成同步机构,实现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臂体205、第一轴206、第二轴207以及第三轴208可以为一体成型构件。
在优选的方案中,臂体205包括第一臂板209及与第一臂板209相互垂直的第二臂板210,所述第一臂板209为三角形结构或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轴206和第二轴207分别垂直固定于第一臂板209的两个角处,所述第二臂板210为半圆形结构或拱形结构,所述第三轴208垂直固定于第二臂板210;作为举例,由于第一变轨轮203的轴线与第二变轨轮204的轴线相互垂直,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臂板209采用的是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二臂板210采用的是拱形结构,以便使得第一变轨摆臂201上的第三轴208可以与第二变轨摆臂202上的第三轴208正好垂直。
如图1或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优选方案中,支撑座101为U形结构,支撑座101两端的两个凸起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与第一变轨摆臂201及第二变轨摆臂202构成转动副的连接孔102,支撑座101的凹槽处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03,所述安装孔103用于固定支撑座101,以便将本变轨机构固定于机车。
如图1或图2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引导部801。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减速器及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的一端相连,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曲柄摆臂相连,电机用于驱动曲柄摆臂转动,
如图3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轴承和轴承座,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座相连,轴承座固定于机车。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稳定轮104和支架,如图1、图2或图12所示,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板105和支撑轴106,其中,所述支撑板105固定于所述支撑座101,支撑轴106垂直固定于支撑板105,所述第一稳定轮104设置于支撑轴106,并与支撑轴106构成转动副,第一稳定轮104用于卡在轨道701中间的间隙处,防止机车侧倾或偏离轨道运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变轨机构中,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同步连杆301的限位孔、以及设置于限位孔内的限位螺栓304,如图1及图8所示,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条孔303相连通,并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限位螺栓304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在实际安装、装配或调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限位螺栓304调节限位孔的长度,从而实现对转动角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对第一变轨摆臂201及第二变轨摆臂202最大摆动或转动角度的调节,有利于使得本变轨机构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场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变轨机构中,所述曲柄摆臂401与所述同步连杆301构成转动副。
即,同步连杆301为长条形结构,同步连杆3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变轨摆臂201及第二变轨摆臂202构成转动副的通孔302,同步连杆30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同步连杆301构成转动副的通孔302;曲柄摆臂401上的驱动杆403与该通孔302相配合并构成转动副,从而可以在电机501的驱动下实现同步连杆301偏心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变轨摆臂201与第二变轨摆臂202的同步摆动或转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4所提供的变轨机构,还包括第二引导部802,第二引导部802与第一引导部801的结构相同,如图12所示,且第一引导部801上的第一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802上的第二变轨轮同步,第一引导部801上的第二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802上的第一变轨轮同步。
在一种方案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变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部,所述两个驱动部分别与第一引导部801及第二引导部802相连,用于分别驱动第一引导部801及第二引导部802,并使得第一引导部801上的第一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802上的第二变轨轮同步运动,第一引导部801上的第二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802上的第一变轨轮同步运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变轨的同步性。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变轨机构包括1个驱动部,该驱动部用于同步驱动所述第一引导部801及第二引导部802,作为举例,如图12所示,该驱动部包括电机、减速器及传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与所述曲柄摆臂相连;一种方案中,如图12所示,第一引导部801和第二引导部802分别固定于机车的顶部,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引导部801上的曲柄摆臂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引导部802上的曲柄摆臂相连,减速器设置于传动轴中间位置处,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减速器用于驱动传动轴转动,并对第一引导部801及第二引导部802进行同步传动,使得第一引导部801上的第一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802上的第二变轨轮的位置始终相同且同步,第一引导部801上的第二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802上的第一变轨轮的位置始终相同且同步,从而有利于提高变轨的同步性,且在进行变轨转向时,通过两个变轨轮引导机车进行变轨,有利于变轨更平稳,尤其适用于长度较长一些的机车。
在另一种方案中,包括两个传动轴,减速器包括两个输出轴,且两个输出轴同步转动,第一引导部801和第二引导部802分别固定于机车的顶部,两个传动轴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引导部801上的曲柄摆臂及第二引导部802上的曲柄摆臂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减速器的两个输出轴相连,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从而驱动第一引导部801及第二引导部802进行同步传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车,所述机车包括机车本体以及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中所述的变轨机构,所述变轨机构固定于所述机车本体。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个人快速运输***,包括轨道701、机车601以及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中所述的变轨机构,所述变轨机构(即通过所述支撑座101)固定于所述机车601,所述机车601设置于所述轨道701内。
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轨道701包括左侧轨道702和右侧轨道703,其中,所述左侧轨道702和右侧轨道703均为C型结构,左侧轨道702和右侧轨道703的上端分别向内弯折形成短边704,如图13及图14、图15所示,下端分别向外弯折形成凸缘705,机车601左右两侧的轮子602分别设置于左侧轨道702和右侧轨道703,两个短边704及两个凸缘705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例如,两个短边704之间的间隙可以用于设置第一稳定轮104。
进一步的,还包括吊杆706,如图13、图14、图15所示,所述吊杆70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车601,另一端通过所述两个凸缘705之间的间隙延伸出所述轨道701,并设置有连接头708,如法兰等,以便连接下方的车厢。
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两个第二稳定轮707,且所述两个第二稳定轮707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短边704及两个凸缘705之间的间隙内,如图13、图14、图15所示,以便确保机车601在运行的过程中,使得机车受力平衡,以便机车进行单轨运行,同时可以防止机车侧倾。
结合图4、图6、图14及图15可知,在机车变轨的过程中,变轨轮(包括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是在变轨摆臂驱动作用下,从轨道外侧、从上而下的贴近轨道(即所述短边704),变轨轮与轨道贴合得更好,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现有技术中采用从下而上的方式贴近轨道(如采用杠杆的方式等)所引起的严重斜切现象,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变轨机构进行变轨,不仅变轨过程平稳、变轨精度高,有利于机车安全、平稳运行,而且变轨轮的磨损量少,可以有效提高变轨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变轨轮和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固定于机车,所述变轨轮与同步机构相连,同步机构用于驱动变轨轮与轨道相接触,变轨轮用于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左变轨或向右变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两个变轨轮,所述两个变轨轮分别为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所述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分别用于在同步机构的驱动下引导机车沿轨道向右变轨或向左变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中,所述第一变轨轮的轴线与第二变轨轮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采用的是平行四边形同步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同步连杆、第一变轨摆臂、第二变轨摆臂、曲柄摆臂及支撑座,其中,所述支撑座用于固定于机车,所述第一变轨轮和第二变轨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构成转动副,且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构成转动副,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同步连杆构成转动副;所述曲柄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同步连杆相连,曲柄摆臂用于通过驱动同步连杆控制第一变轨摆臂和第二变轨摆臂同步转动或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轨摆臂及第二变轨摆臂分别包括臂体、第一轴、第二轴以及第三轴,其中,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分别固定于所述臂体,所述第一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同步连杆,所述第二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三轴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变轨轮及第二变轨轮构成转动副。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引导部上的第一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上的第二变轨轮同步,第一引导部上的第二变轨轮与第二引导部上的第一变轨轮同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引导部及第二引导部,或同步驱动所述第一引导部及第二引导部。
9.一种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车本体以及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变轨机构,所述变轨机构固定于所述机车本体。
10.一种个人快速运输***,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机车以及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变轨机构,所述变轨机构固定于所述机车,所述机车设置于所述轨道内。
CN201920608612.7U 2019-04-29 2019-04-29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Active CN210027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8612.7U CN210027404U (zh) 2019-04-29 2019-04-29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8612.7U CN210027404U (zh) 2019-04-29 2019-04-29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7404U true CN210027404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2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8612.7U Active CN210027404U (zh) 2019-04-29 2019-04-29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74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205A (zh) * 2019-04-29 2019-08-20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205A (zh) * 2019-04-29 2019-08-20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CN110143205B (zh) * 2019-04-29 2024-03-01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3205B (zh) 一种轨道交通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CN110143206B (zh) 一种用于轨道机车的联动装置及轨道机车
CN108454651B (zh) 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单渡线道岔设备
US20240083472A1 (en) Rail vehicle for fixed turnout track and vehicle-mounted track change system
CN105416331A (zh) 一种跨坐式无一系弹簧的单轨转向架
CN102991519A (zh) 中低速磁悬浮车辆的走行机构
CN102730010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道移动机构
WO2023016381A1 (zh) 一种多用途高速轨道车辆及其轨道***
CN102730009A (zh) 一种小型单轨道移动机构
CN110155111A (zh) 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构架、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10027404U (zh)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
CN210760803U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升降式变轨装置
CN201951464U (zh) 跨座式单轨道移动机构
CN112141134B (zh) 轨道车走行装置
CN108639068B (zh) 侧挂式单轨列车***
KR20090059536A (ko) 철도차량용 능동 조향대차
WO2024060280A1 (zh) 一种转向架及空轨列车
CN209938582U (zh) 联动装置及轨道机车
CN101804819A (zh) 机车的一种转向架径向机构
CN213619728U (zh) 变轨装置、车辆以及防脱轨的轨道交通***
CN112092829B (zh) 变轨装置、车辆以及轨道交通***
CN211312027U (zh) 一种新型轨道***及轨道交通***
WO2021147512A1 (zh) 跨座式单轨行走机构及轨道车辆
CN201033542Y (zh) F轨车辆迫导机构
CN210066381U (zh) 悬挂式轨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