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6619U - 扬声器箱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6619U
CN210016619U CN201920533445.4U CN201920533445U CN210016619U CN 210016619 U CN210016619 U CN 210016619U CN 201920533445 U CN201920533445 U CN 201920533445U CN 210016619 U CN210016619 U CN 210016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upper cover
lower cover
vibrating diaphragm
sou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334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笑竹
王延隆
施胜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334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6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6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6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发声单元组和贯穿壳体的出声孔,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发声单元组包括第一发声单体和第二发声单体,第一发声单体包括第一振膜和第一磁轭,第二发声单体包括第二振膜和第二磁轭;第一发声单体与第二发声单体沿垂直于第一振膜振动方向的方向并排排布,且二者的振膜侧反向设置,第一振膜与上盖共同围成与出声孔连通的第一前腔,第二振膜与下盖共同围成与出声孔连通的第二前腔;第一发声单体、上盖及下盖共同围成第一后腔,第二发声单体、上盖以及下盖共同围成与第一后腔连通的第二后腔。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声音响度等声学性能更好,音质更优。

Description

扬声器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声单体以及贯穿壳体设置的发声孔,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前腔与所述发声孔连通。
然而,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中,所述壳体内仅设一个发声单体,其发声的声音响度受限,特别在比较吵杂的场合,所述扬声器箱的声音响度不够,甚至在有些特殊要求的场合无法满足人们对声音响度的要求。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音响度更好、音质更优的扬声器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元组和贯穿所述壳体设置的出声孔,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以及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下盖;所述发声单元组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第一发声单体和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一发声单体包括固定于所述上盖的第一盆架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相对两侧的第一振膜和第一磁轭,所述第二发声单体包括固定于所述下盖的第二盆架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相对两侧的第二振膜和第二磁轭;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振膜振动方向的方向并排排布,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的振膜侧反向设置,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上盖间隔相对设置并共同围成与所述出声孔连通的第一前腔,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下盖间隔相对设置并共同围成与所述出声孔连通的第二前腔;所述第一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上盖以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第二后腔,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膜正对设置的上盖本体以及由所述上盖本体周缘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上盖侧壁;所述下盖包括与所述第二振膜正对设置的下盖本体以及由所述下盖本体周缘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上盖侧壁的下盖侧壁,所述出声孔包括贯穿所述上盖侧壁设置的第一出声孔和贯穿所述下盖侧壁设置的第二出声孔,所述第一前腔和所述第二前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声孔和所述第二出声孔连通形成侧面发声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分别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第一磁轭卡设于所述第一通口并外露,所述第二磁轭卡设于所述第二通口并外露。
优选的,两个所述发声单体呈同极性电连接以形成并联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呈矩形,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沿所述壳体的长轴方向并排排布。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在壳体内设置至少一组发声单元组,每组发声单元组包括两个发声单体,两个所述发声单体沿垂直于第一振膜或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的方向并排排布,且两个发声单体的振膜侧反向设置,该结构一方面有效的增加了扬声器箱的整体发声响度(即音量)等声学性能,而每组发声单元组的两个所述发声单体平铺排布并使振膜侧反向后,使得所述扬声器箱的整体高度明显降低,且有效减小了所述扬声器箱的共振,改善了大音量条件下的音质效果;另外,两个发声单体的磁轭外露于所述壳体,散热效果好,提高了扬声器箱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剖视图;
图3为图2中X所示部分放大图;
图4为沿图1中B-B线剖视图;
图5为沿图1中C-C线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与相关技术扬声器箱的扫频-振动频响性能比对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其包括壳体1、发声单元组2以及贯穿所述壳体1设置的出声孔3。
所述壳体1具有收容空间1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11以及盖设于所述上盖11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的下盖1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11包括与所述第一发声单体21正对设置的上盖本体111、由所述上盖本体111周缘向所述下盖12方向延伸的上盖侧壁112以及贯穿所述上盖本体111设置的第一通口113。
所述下盖12包括与所述每二发声单体22正对设置的下盖本体121、由所述下盖本体121周缘向所述上盖11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上盖侧壁112的下盖侧壁122以及贯穿所述下盖本体121设置的第二通口123。
所述发声单元组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发声单元组2可以为一组,两组或多组,本实施方式中以一组为例进行说明。
每一组所述发声单元组2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盖11和所述下盖12的第一发声单体21和第二发声单体22。
所述第一发声单体21包括固定于所述上盖1的第一盆架211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211相对两侧的第一振膜212和第一磁轭213。
所述第二发声单体22包括固定于所述下盖2的第二盆架221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221相对两侧的第二振膜222和第二磁轭223。也就是说,每一组所述发声单元组2的两个发声单体结构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声单体21固定于所述上盖本体111且使所述第一振膜212与所述上盖本体111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发声单体22固定于所述下盖本体121且使所述第二振膜222与所述下盖本体121正对设置。
所述第一磁轭213卡设于所述第一通口123并外露,所述第二磁轭223卡设于所述第二通口113并外露,从而形成磁轭外露结构,使得所述扬声器箱100的散热性能好,可极大程度提高所述扬声器箱100的最大功率和耐功率类的可靠性试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声单体21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2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振膜212或第二振膜222的振动方向的方向并排排布,该结构使得所述扬声器箱100的高度降低,满足特定场合的安装。而且,所述第一发声单体21的振膜侧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22的振膜侧反向设置,该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发声单体21和所述第二发声单体22反相低频震动消失,全频带震动都较小,有效减小了所述扬声器箱的共振,改善了大音量条件下音质效果,如图6所示,其中面对面-反相,是指相关技术扬声器箱的两个发声单体沿振动方向叠设,且振膜侧相对设置;背靠背-反相,是指相关技术扬声器箱的两个发声单体沿振动方向叠设,且磁轭侧相对设置;并排-反相,是指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的两个发声单体沿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方向并排排布,且振膜侧反向设置。由图6可知,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中,面对面-反相,背对背-反相设置的结构中,反相时震动最明显,尤其在低频段,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并排-反相设置结构中,反相低频震动消失,全频带震动均较小,音质更优。
具体的,所述壳体1呈矩形,所述第一发声单体21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22沿所述壳体1的长轴方向并排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发声单体21的振膜侧即其支撑所述第一振膜212的一侧,即发声侧,同时,所述第二发声单体22的振膜侧即其支撑所述第二振膜222的一侧。
所述第一振膜212与所述上盖11的上盖本体111间隔相对设置并共同围成与所述出声孔3连通的第一前腔101,所述第二振膜222与所述下盖12的下盖本体121间隔相对设置并共同围成与所述出声孔3连通的第二前腔102,即所述第一前腔101通过所述出声孔3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前腔102通过所述出声孔3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发声单体21、所述上盖11及所述下盖12共同围成第一后腔103;所述第二发声单体22、所述上盖11以及所述下盖12共同围成第二后腔104,所述第一后腔103与所述第二后腔104连通,形成共用后腔结构。
即所述收容空间10被分隔成第一前腔101、第二前腔102、第一后腔103以及第二后腔10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声孔3包括贯穿所述上盖侧壁112设置的第一出声孔31和贯穿所述下盖侧壁122设置的第二出声孔32,所述第一前腔101和所述第二前腔102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声孔31和所述第二出声孔32连通形成侧面发声结构。
为了增加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可发声响度即发声音量,将同一组的所述第一所述发声单体21和第二发声单体22设置呈同极性电连接以形成并联结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在壳体内设置至少一组发声单元组,每组发声单元组包括两个发声单体,两个所述发声单体沿垂直于第一振膜或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的方向并排排布,且两个发声单体的振膜侧反向设置,该结构一方面有效的增加了扬声器箱的整体发声响度(即音量)等声学性能,而每组发声单元组的两个所述发声单体平铺排布并使振膜侧反向后,使得所述扬声器箱的整体高度明显降低,且有效减小了所述扬声器箱的共振,改善了大音量条件下的音质效果;另外,两个发声单体的磁轭外露于所述壳体,散热效果好,提高了扬声器箱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元组和贯穿所述壳体设置的出声孔,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以及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组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第一发声单体和第二发声单体,所述第一发声单体包括固定于所述上盖的第一盆架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相对两侧的第一振膜和第一磁轭,所述第二发声单体包括固定于所述下盖的第二盆架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相对两侧的第二振膜和第二磁轭;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振膜振动方向的方向并排排布,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的振膜侧反向设置,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上盖间隔相对设置并共同围成与所述出声孔连通的第一前腔,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下盖间隔相对设置并共同围成与所述出声孔连通的第二前腔;所述第一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所述上盖以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第二后腔,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膜正对设置的上盖本体以及由所述上盖本体周缘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上盖侧壁;所述下盖包括与所述第二振膜正对设置的下盖本体以及由所述下盖本体周缘向所述上盖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上盖侧壁的下盖侧壁,所述出声孔包括贯穿所述上盖侧壁设置的第一出声孔和贯穿所述下盖侧壁设置的第二出声孔,所述第一前腔和所述第二前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声孔和所述第二出声孔连通形成侧面发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分别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第一磁轭卡设于所述第一通口并外露,所述第二磁轭卡设于所述第二通口并外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发声单体呈同极性电连接以形成并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矩形,所述第一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二发声单体沿所述壳体的长轴方向并排排布。
CN201920533445.4U 2019-04-18 2019-04-18 扬声器箱 Active CN210016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3445.4U CN210016619U (zh) 2019-04-18 2019-04-18 扬声器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3445.4U CN210016619U (zh) 2019-04-18 2019-04-18 扬声器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6619U true CN210016619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33445.4U Active CN210016619U (zh) 2019-04-18 2019-04-18 扬声器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661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903A (zh) * 2020-07-01 2020-10-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769989A (zh) * 2021-01-05 2021-05-07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39284A (zh) * 2020-12-31 2021-05-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单体和耳机
CN113189793A (zh) * 2021-03-26 2021-07-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CN113645334A (zh) * 2020-05-11 2021-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漏音的装置
WO2022062034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电子终端
CN115396762A (zh) * 2022-08-26 2022-11-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5334A (zh) * 2020-05-11 2021-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漏音的装置
CN111756903A (zh) * 2020-07-01 2020-10-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2002054A1 (zh) * 2020-07-01 2022-0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2062034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电子终端
CN112839284A (zh) * 2020-12-31 2021-05-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单体和耳机
CN112839284B (zh) * 2020-12-31 2023-01-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单体和耳机
CN112769989A (zh) * 2021-01-05 2021-05-07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69989B (zh) * 2021-01-05 2023-04-28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89793A (zh) * 2021-03-26 2021-07-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CN115396762A (zh) * 2022-08-26 2022-11-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16619U (zh) 扬声器箱
CN209964287U (zh) 扬声器箱
US11073143B2 (en) Sound generator
CN111343549B (zh) 扬声器箱
US10820090B2 (en) Speaker assembly
US8259985B2 (en) Speaker se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405431B (zh) 发声器件及其扬声器箱
CN111327999B (zh) 扬声器箱
CN114554369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129263A1 (zh) 扬声器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US20200213753A1 (en) Loudspeaker
CN211744718U (zh) 发声器件
CN210168201U (zh) 扬声器箱
WO2020103588A1 (zh) 扬声器箱
CN210351581U (zh) 扬声器箱
CN203027481U (zh) 压电扬声器
CN214591964U (zh) 一种新式结构的双驱动双面发声微型扬声器
CN203912189U (zh) 微型扬声器及安装有该扬声器的扬声器模组
US20120008810A1 (en) Speaker box
US10820078B2 (en) Speaker box
CN207354602U (zh) 扬声器箱
KR20150024002A (ko) 패널 가진형 스피커
WO2021000106A1 (zh) 扬声器箱
US20180367889A1 (en) Sound Generator
CN214381362U (zh) 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