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7730U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7730U
CN210007730U CN201821463084.2U CN201821463084U CN210007730U CN 210007730 U CN210007730 U CN 210007730U CN 201821463084 U CN201821463084 U CN 201821463084U CN 210007730 U CN210007730 U CN 210007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bile terminal
receiving groove
edg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630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自美
黄茂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630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7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7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7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能够可拆卸连接于主机端的显示端;主机端包括基座部和支撑件,基座部的第一表面上凹设有容纳槽;支撑件具有朝向第一表面的第一内表面、和相背设置的连接端和活动端,支撑件的连接端转动连接于基座部上,支撑件能够位于容纳槽且相对基座部展开;显示端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背面、连接于显示面和背面之间的周侧面;当支撑件相对基座部的第一表面以第一角度展开时,显示端的周侧面的部分能够位于容纳槽,显示端的显示面或背面抵接于支撑件的活动端上。上述支撑件能够稳定地支撑显示端侧立放置于主机端,以方便用户观看视频。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可进行通信、上网、拍照和观看视频等。用户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大多通过手握固定手机,导致用户的双手不能得到解放,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能够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机端的显示端;
所述主机端包括基座部和支撑件,所述基座部的第一表面上凹设有容纳槽;所述支撑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内表面、和相背设置的连接端和活动端,所述支撑件的连接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上,所述支撑件能够位于所述容纳槽且相对所述基座部展开;所述显示端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背面、连接于所述显示面和所述背面之间的周侧面;
当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基座部的第一表面以第一角度展开时,所述显示端的周侧面的部分能够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显示端的显示面或背面抵接于所述支撑件的活动端上。
在本申请中,移动终端分为主机端和显示端两部分,两部分能够分开使用,也能够组合使用。其中,组合使用时,由于主机端设有支撑件而能够相对基座部以第一角度展开,从而显示端能够侧立于支撑件上使用,用户的双手能够得到解放;而分开使用时,由于基座部上凹设有容纳槽,使得支撑件相对基座部折叠时支撑件能够收纳于基座部的容纳槽中,利于主机端的收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在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在再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中的主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中的主机端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主机端收纳有显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的主机端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主机端的支撑件与基座部在其它实施例中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主机端的支撑件与基座部在其它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的主机端的第X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固定件在其它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的固定件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第XIV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4的第XV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7的第XVI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主机端与显示端的相互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0的固定件和支撑件进一步设置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第XXI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设备。
请参照图1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100。该移动终端100包括主机端1和能够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机端1的显示端2。可以理解的,主机端1包括外部通信模块11和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外部通信模块11用于外部设备如服务器或基站等进行通信连接,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与外部通信模块11通信连接;显示端2包括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模块21和摄像组件22。其中,所述外部通信模块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组件、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组件等,换言之,主机端1通过外部通信模块11可以实现通话、上网等功能。其中,主机端1的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能够与显示端2的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模块21进行通信连接,以实现主机端1与显示端2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包括但不限于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模块21与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相对应。其中,由于主机端1和显示端2分别具有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和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模块21,从而使得主机端1和显示端2不管处于组合状态还是分开状态亦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而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所述主机端还包括充电组件13,所述显示端还包括电池25,主机端1中的充电组件13可以给电池25充电,以为显示端2进行供电。换言之,当显示端2需要供电时,可以通过与主机端1之间通过有线充电的方式或者无线充电的方向来进行充电。
请一并参照图3,显示端2的摄像组件22包括第一摄像头221和第二摄像头222,所述第一摄像头221和所述第二摄像头222的接受光的方向相反。其中,显示端2具有相背设置的显示面23和背面24,显示面23能够显示图像,第一摄像头221的第一透光孔231开设于显示面23上,换言之,第一摄像头221可以通过第一透光孔231接收光线,以实现拍照功能。换言之,第一摄像头221为前置摄像头。第二摄像头222设于背面24上,以实现拍照功能。换言之,第二摄像头222为后置摄像头。
主机端1和显示端2可以组合使用,亦可以分开使用。
如图1所示,显示端2可以层叠放置于主机端1上,使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层叠组合使用状态。所述移动终端100在层叠组合状态下,能够实现充电、数据传输等功能。例如,所述充电组件13能够给显示端2的电池充电,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能够与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模块21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显示端2的显示屏可以背向所述主机端1放置,以方便进行显示。所述显示端2的显示屏也可以朝向所述主机端1放置,以保护所述显示屏。
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端2与所述主机端1可以分开使用,所述显示端2可以脱离所述主机端1单独使用。所述显示端2可以通过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其中,所述显示屏可以尽量铺满所述显示端2的一侧表面即显示面23(或双侧表面),使得所述显示端2实现全屏显示。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模块21与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之间能够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信号。例如,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模块21与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之间能够通过蓝牙进行通信,使得所述显示端2可以在与所述主机端1具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进行通信连接。例如在所述显示端2脱离所述主机端1的环境下,通过所述显示端2进行通话。
请参照图3,所述显示端2可以侧立放置在所述主机端1上,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侧立组合使用状态。当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所述侧立组合使用状态时,所述显示端2侧立放置于所述主机端1上,所述显示端2能够相对所述主机端1有一个竖立角度,用户可以在较为舒服的环境下观看视频,解决了用户在观看视频时需要用手把持或通过外部工具对所述显示端2进行侧立支撑,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所述主机端1包括基座部14和支撑件15,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上凹设有容纳槽142;所述支撑件15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141的第一内表面1515、和相背设置的连接端1517和活动端1518,所述支撑件15的连接端1517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部14上,所述支撑件15能够位于所述容纳槽142且相对所述基座部14展开;所述显示端2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23和背面24、连接于所述显示面23和所述背面24之间的周侧面26;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A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的部分能够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显示端的显示面23或背面24抵接于所述支撑件15的活动端1518上。一方面,如图4所示,基座部14和支撑件15组合形成能够使得移动终端100处于侧立组合使用状态。一方面,如图6所示,基座部14和支撑件15组合能够形成收纳显示端2的空间。换言之,当显示端2需要收纳时,可以将显示端2层叠放置于基座部14上,且支撑件15相对基座部14折叠直至基座部14抵接于支撑件15上形成收纳组合状态,从而为显示端2提供保护。其中,移动终端100处于收纳组合状态时,主机端1和显示端2之间还可以进行充电、数据传输。
主机端1大致呈长矩形。基座部14为主机端1的主体,换言之,主机端1的外部通信模块11、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充电组件13等皆设置于基座部14。其中,此处的设置可以理解为前述各种器件因各自的功能需求而对应固定于基座部14中、或部分收容于基座部14中,部分露出基座部14,等。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亦大致呈长矩形,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条长边143和连接于所述两条长边143之间的短边144。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将长边143的长度延伸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短边144的长度延伸方向定义为Y方向。
可以理解的,所述基座部14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141相邻接的第一侧面147、第二侧面148、第三侧面149和第四侧面150,所述第一侧面147和所述第二侧面148相背设置,所述第三侧面149和第四侧面150相背设置,且所述第三侧面149和所述第四侧面15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147和所述第二侧面148之间。换言之,两条短边144分别为第一表面141分别与第一侧面147和第二侧面148相邻接的边,而长边143则为第一表面141与第三侧面149相邻接的边。
可以理解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容纳槽142具有连接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和所述第一表面141的第一侧壁1421,且所述容纳槽1421贯穿所述第一侧面147、所述第二侧面148和所述第三侧面149。
换言之,第一侧壁1421为凸出于容纳槽142的底部的一个壁段。容纳槽142位于第一表面141的边缘,大致呈条形,大致占据第一表面141 1/4的面积。
如图4所示,该容纳槽142的两端分别切断短边144,即容纳槽142的长度与操作的长边143的长度相同,该容纳槽142的结构使得能够容置尽可能长的支撑件15的同时,亦因为容纳槽142的短边位于第一表面141的短边144上,该容纳槽142占据第一表面141的面积较小,从而使得第一表面141可以有空间设置其它部件。例如:所述主机端1还具有键盘16,所述键盘16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41,且所述键盘16与所述容纳槽142相邻设置。具体的,键盘16为感应式的键盘16,其较薄。该键盘16为显示端2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输入。其中,键盘16与显示端2之间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即可实现二者的数据传输。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41上除容纳槽142以外的区域还可以设置其它部件或结构,例如第一表面141上还可以设置显示面23板进行显示。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三侧面149与所述支撑件15转动的中心轴Z1平行。换言之,支撑件15转动的中心轴Z1的方向与长边143的延伸方向相同。换言之,所述第三侧面149与所述支撑件15转动的中心轴Z1平行。其中,由于基座部14的长边143较长,从而使得支撑件15与基座部14接触的位置的长度能够等于基座部14的长边143。换言之,支撑件15能够有较长的部位能够与基座部14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件15转动的中心轴Z1的方向还可以与短边144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的,如图7所示,当支撑件15位于所述容纳槽142时,支撑件15背离容纳槽142的底部的表面即支撑件15的第一外表面1516与第一表面141平齐。如此,当主机端1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件15能够完全收纳于基座部14内,保证主机端1所在的各个的平面皆为平齐的,使得显示端2层叠设置于主机端1上时,显示端2能够放置得较为平稳,避免因局部有凸起而不平稳跌落,进一步提高移动终端10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主机端1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件15还可以凸出基座部14;或者如图9所示,第一表面141还可以相对支撑件15背离第一表面141的表面凸出。
在本申请中,支撑件15与基座部14的转动连接的结构具体为:
请一并参照图10,所述基座部14还具有固定件17,所述固定件17设于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所述固定件17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转动部171,所述支撑件15的连接端1517分别转动连接于一个所述转动部171上。换言之,基座部14上设有能够与支撑件15转动连接的固定件17,以使得支撑件15能够相对基座部14转动。
具体的,固定件17位于容纳槽142的边缘处,以避免占据容纳槽142收纳支撑件15的空间。固定件17两侧的转动部171沿着X方向延伸,以使得支撑件15转动连接于固定件17两侧的转动部171上时,支撑件15转动的中心轴Z1为沿着X方向。
在本申请中,请一并参照图11,固定件17的结构具体如下所示:所述固定件17包括固定座172和相对于所述固定座172静止的固定杆173,所述固定座172设于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上,且所述固定座172具有一个固定孔1723,所述固定杆173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孔1723中,所述固定部2011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固定孔1723形成两个所述转动部171。其中,固定座172大致呈长条形,其长度延伸方向沿着X方向延伸,位于容纳槽142的边缘处的中间位置。换言之,该固定座172与基座部14为一体成型。固定座17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固定端1721和第二固定端172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端1721和所述第二固定端1722之间的第二外表面1724,固定座172的固定孔1723穿透第一固定端1721和第二固定端1722,以使得固定杆173容纳于固定座172中时,能够有部分伸出固定座172外,以形成转动部171与支撑件15的连接端1517转动连接。该结构的固定件17的固定杆173能够从固定座172中拆卸下来,在固定杆173受到损伤时,能够替换一根新的固定杆173即可实现固定件17与的支撑件15转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固定件17的结构还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于容纳槽142的底部的支架174,可以通过螺钉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容纳槽142的底部,支架为矩形块,沿着X方向延伸,支架沿着X方向的两端一体成型有一个转动部171,以与支撑件15转动连接。该结构的固定件17减少了装配的工序。
可以理解的,请一并参照图13和图14,所述固定杆173包括第一杆1731、第二杆1732和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一杆1731和所述第二杆1732之间的弹性件1733,所述第一杆1731和所述第二杆1732的一部分、及所述弹性件1733位于所述固定孔1723中,所述第一杆1731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杆1732的端部分别伸出所述固定孔1723形成两个所述转动部171。具体的,第一杆1731和第二杆1732的结构相同,皆为外周面具有至少一个平面的结构。其中,第一杆1731和第二杆1732未与支撑件15转动连接的外周面皆为方形面,而与支撑件15转动连接的外周面为利于转动的直圆柱面。对应的,固定座172的固定孔1723亦为方形,方形杆的结构使得第一杆1731和第二杆1732位于固定座172中时,不会相对固定座172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支撑件15的连接端1517转动连接于第一杆1731和第二杆1732的端部时,第一杆1731和第二杆1732的结构较佳的固定于固定座172中而不会产生滑移,进而影响支撑件15相对固定杆173的滑动。另外,固定杆173为两根分离的杆和设置于两根分离的杆中间的弹性件1733的结构构成,使得支撑件15需要扣接于第一杆1731和第二杆1732的端部时,第一杆1731和第二杆1732由于弹性件1733的存在而能够相互靠近而缩小了固定杆173沿着X方向的长度,利于支撑件15与固定杆173进行扣接。而在支撑件15与固定杆173完成扣接后,弹性件1733会提供弹性力至第一杆1731和第二杆1732上,从而使得支撑件15与固定杆173之间形成良好的扣接。其中,弹性件1733可以为弹簧。对应的,第一杆1731和第二杆1732的一端部可以伸入弹簧的两端,亦可以抵接且粘接于弹簧的两端。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杆173还可以为一整根的杆,杆的两端分别伸出固定孔1723,位于固定座172的外部。其中,该固定杆173可以为金属塑胶一体成型的杆,在需要与支撑件15扣接时,由于塑胶的存在而能够进行弹性变形,以与支撑件15进行扣接。
请一并参照图4和图15,支撑件15转动连接于固定件17上,支撑件15包括支撑板151和限位件152,所述支撑板151的端部开设凹槽1511,所述凹槽1511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512、1513上分别设有一个转动孔1514,两个所述转动部171分别转动连接于一个所述转动孔1514。支撑板151用于与固定件17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支撑板151的相背设置的两端形成支撑件15的连接端1517和活动端1518。连接端1517开设有所述凹槽1511。
具体的,支撑板151为较薄的长矩形板,其尺寸与容纳槽142的尺寸相匹配,以使得主机端1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板151能够全部容纳于容纳槽142中。支撑板15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内表面1515和第一外表面1516。第一内表面1515与第一表面141相向。换言之,主机端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内表面1515能够贴合于容纳槽142的底部上。第一外表面1516与第一表面141、和固定座172的第二表面1724相平齐,保证主机端1处于折叠状态时整体表面的平滑。
其中,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能够位于所述容纳槽142,所述显示端2的显示面23或背面24抵接于所述支撑件15的活动端1518上。具体的,当所述支撑板151相对所述基座部14展开时,由于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能够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第一侧壁1421上,所述显示端2的背面24抵接于支撑板151的活动端1518上,从而使得支撑板151与固定件17之间无需设置阻尼,亦可以通过显示端2分别与支撑板151的活动端1518和容纳槽142的位置关系而使得支撑板151相对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A展开。同时,显示端2亦可以侧立于于支撑板151上,使得显示端2能够相对于主机端有一个竖立角度,用户可以在较为舒服的环境下观看视频,解决了用户在观看视频时需要用手把持或通过外部工具对所述显示端2进行侧立支撑,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其中,第一角度A为支撑板151的第一内表面1515与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之间的夹角。其中,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A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41以第二角度B安装于所述主机端2,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角度B大于所述第一角度A。
其中,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与所述容纳槽142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A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能够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第一侧壁1421上。
可以理解的,所述周侧面26具有第一边沿261和第二边沿262,所述第一边沿261为所述周侧面26与所述显示面23相邻接的边,所述第二边沿262为所述周侧面26与所述背面24相邻接的边,当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第一侧壁1421上时,所述第一边沿261或所述第二边沿262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
具体的,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与容纳槽142的两个位置接触,一个为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与容纳槽142的第一侧壁1421相抵接,一个为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边沿与容纳槽142的底部相抵接。显示端2与容纳槽142的位置关系使得显示端2能够稳固的位于容纳槽142中。其中,第一侧壁1421可以相对容纳槽142的底部垂直,以使得支撑件15位于容纳槽142中时,支撑件15的活动端1518可以为平面而无需为斜面即可填充容纳槽14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A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能够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第一侧壁1421上。可以理解的,所述周侧面26具有第一边沿261和第二边沿262,所述第一边沿261为所述周侧面26与所述显示面23相邻接的边,所述第二边沿262为所述周侧面26与所述背面24相邻接的边,当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第一侧壁1421上时,所述第一边沿261或所述第二边沿262与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具有间距。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421可以相对容纳槽142的底部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终端100具有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5的活动端1518,所述第二磁吸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42中,当所述支撑件15位于所述容纳槽142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性相吸。其中,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可以为磁铁,当支撑板151位于容纳槽142时,由于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而使得支撑板151能够较佳的收纳于容纳槽142中。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终端100具有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设于所述显示端的周侧面,所述第四磁吸件设于所述显示端2的背面24,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A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第三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性相吸,所述显示端2的背面24的第四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性相吸。其中,第三磁吸件可以由显示端2的背面24的金属壳体形成,第四磁吸件亦可以为金属壳体的一部分。当所述支撑板151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A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第三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性相吸,所述显示端2的背面26的第四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性相吸。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可以为分别与第二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相互吸引的磁铁或设置于背面和周侧面上的小块与磁铁相吸的金属材料。
上述磁吸件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当支撑板151位于容纳槽142时,由于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而使得支撑板151能够较佳的收纳于容纳槽142中。另一方面,使得显示端2侧立于主机端1上时,能够分别固定于支撑板151的活动端1518和容纳槽142的底部。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7,所述支撑件15还可以包括限位件152,所述限位件152设置于所述转动部171和所述转动孔1514之间,以使所述支撑板151相对所述基座部14转动至第一角度A后所述支撑板151相对所述基座部14固定。限位件152设置于支撑板151与固定件17之间,以使得支撑件15展开时,支撑件15相对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A展开并相固定,限位件152的设置进一步使得支撑板15相对于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不会轻易转动,能够较稳固的固定于一个状态。
可以理解的,所述限位件152包括设于所述转动部171上的限位凸起1521和设于所述转动孔1514的内壁上的限位槽1522,当所述转动部171上的限位凸起1521位于所述支撑板151的限位槽1522时,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以第一角度A展开并相固定。其中,限位凸起1521为弧形凸起,限位槽1522为与限位凸起1521对应的弧形槽。当支撑板151相对转动部171转动至限位凸起1521位于限位槽1522时,支撑板151由于卡接于转动部171而相对基座部14固定。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件152还可以为穿设于支撑板151上的限位孔和螺钉,该限位孔连通转动孔1514,螺钉穿设于限位孔,且能够抵接于位于转动孔1514中的转动部171,通过螺钉抵接于转动部171上,使得支撑板151相对基座部14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分为主机端1和显示端2两部分,两部分能够分开使用,也能够组合使用。其中,组合使用时,由于主机端1设有支撑件15而能够相对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展开,从而显示端2能够承载于支撑件15上使用,用户的双手能够得到解放;而分开使用时,由于基座部14上凹设有容纳槽142,使得支撑件15相对基座部14折叠时支撑件15能够收纳于基座部14的容纳槽142中,利于主机端1的收纳。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基座部14的容纳槽142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收纳槽145,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以第一角度A展开时,所述收纳槽145用于容纳外部设备,所述支撑件15用于支撑所述外部设备。具体的,收纳槽145沿着X方向延伸。收纳槽14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固定座172的两侧。该收纳槽145可以用于容纳外部设备如手机。可以理解的,该收纳槽145亦可以用来容纳显示端2。
可以理解的,支撑板151上还凸设有两个条形凸起1517,当支撑板151位于容纳槽142中时,两个条形凸起1517分别填充一个收纳槽145。其中,条形凸起1517的形状与收纳槽145的形状相匹配,以使条形凸起1517位于收纳槽145中时,能够将收纳槽145填充。该结构的条形凸起1517利于在支撑板151位于容纳槽142时,防止灰尘进入。另外,条形凸起1517与容纳槽142起到进一步的卡接,进一步提高主机端的可靠性。另外的实施例中,条形凸起1517位于收纳槽145中时可以具有空隙。
进一步的,如图18所示,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表面1515上的第一电连接部20125和设于所述显示端2上的第二电连接部20126;当所述显示端2的显示面23贴合于所述第一内表面1515上时,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0126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20125接触且电性连接,以实现所述显示端2与所述主机端1的有线数据传输。可以理解的,第二电连接部20126和第一电连接部20125点接触时,主机端1还可以为显示端2进行供电。具体的,第一电连接部20125和第二电连接部20126可以为电触点(pin点)。第一电连接部20125和第一磁吸件3可以为位于同一个区域,以使在显示端2与支撑板151磁性相吸固定在一起时,第一电连接部20125能够与第二电连接部20126pin点连接,实现显示端2与主机端1的有线数据传输。换言之,该移动终端100中的显示端2和主机端1除了可以用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进行通信外,还可以通过有线数据传输的方式进行通信。其中,有线数据传输之间的传输方式为电性传输,故传输速度相较无线数据传输的速度较快。而无线数据传输则无需借助受到走线的限制,即在主机端1和显示端2分开使用时,由于用户的需求,主机端1和显示端2之间还可以通过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模块21和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12之间通信连接,以实现所述显示端2与所述主机端1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20125和第二电连接还可以为USB接口,或者电连接器等。
可以理解的,如图18所示,所述主机端1还包括检测元件18和切换开关19,当所述检测元件18检测至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0126和所述第一电连接部20125电性连接时,所述切换开关19将所述无线数据传输转换为所述有线数据传输。由于有线数据传输速度较快,故在检测元件18检测到第二电连接部20126和第一电连接部20125电性连接时,即断开主机端1和显示端2之间的无线传输,切换换有线数据传输,进一步提高移动终端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如图18所示,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41上的按键20,所述按键20用于联通或切断所述主机端1与所述显示端2之间的数据传输。该按键20为触摸式虚拟按键20,采用压力感应原理。该按键20可以控制主机端1和显示端2之间是否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可以理解的,该虚拟按键20具有防呆功能,在用户不需要使用该虚拟按键20时,能够通过开关功能或者软件设置的方式使得该虚拟按键20处于不使用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分为主机端1和显示端2两部分,两部分能够分开使用,也能够组合使用。其中,组合使用时,由于主机端1设有支撑件15而能够相对基座部14以第一角度A展开,从而显示端2能够固定于支撑件15上使用,用户的双手能够得到解放;而分开使用时,由于基座部14上凹设有容纳槽142,使得支撑件15相对基座部14折叠时支撑件15能够收纳于基座部14的容纳槽142中,利于主机端1的收纳。
请参照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200,该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200与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支撑件15与基座部14的转动连接的结构,具体为:所述支撑件15的连接端1517设有铰接槽1517a,所述基座部具有转动杆201,所述转动杆201具有依次连接的固定部2011和连接部2012,所述固定部2011固定于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所述连接部2012嵌设于所述铰接槽1517a,且与所述连接端1517铰接。具体的,支撑板151的连接端1517设有槽面为弧面的铰接槽1517a。转动杆201的固定部2011可以与容纳槽142的底部一体成型,该固定部2011靠近第三侧面149设置。转动杆201的连接部2012为球状,该连接部2012嵌接于铰接槽1517a中,由于连接部2012的外表面为球面,故连接部2012能够与连接端1517实现转动连接。其中,转动杆20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转动杆201沿着X方向间隔排布。以使得支撑板151的连接端1517的各个位置能够与基座部实现稳固连接。
请参照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300,该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300与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容纳槽142的结构不同,具体为:所述容纳槽14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1422和第三侧壁1423,所述第二侧壁1422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41和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三侧壁1422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141和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之间,所述支撑件15的连接端1517靠近所述第三侧壁143,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C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能够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第二侧壁1422上。
可以理解的,所述容纳槽142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该容纳槽的两端分别切断短边,即容纳槽142的长度与操作的长边的长度相同,该容纳槽142的结构使得能够容置尽可能长的支撑件。其中,第一表面141位于第二侧壁1422一侧的部分的面积大于第一表面1421位于第三侧壁1423一侧的部分的面积。键盘可以设于位于第二侧壁一侧的第一表面141上。键盘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固定件17的固定座凸设于容纳槽142的底部,且固定件17的固定座邻接于第三侧壁1423。支撑件15的连接端1517转动连接于固定座上。具体支撑件15与固定座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请参照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容纳槽的底部和第三侧壁上还可以设有转动杆的固定部,支撑件铰接于转动杆的连接部。具体转动杆与支撑件、容纳槽的关系请参照实施例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请一并参照图21,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能够位于所述容纳槽142的第二侧壁1422上。具体的,当所述支撑板151相对所述基座部14展开时,由于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能够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第二侧壁1422上,所述显示端2的背面24抵接于支撑板151的活动端1518上,从而使得支撑板151与固定件17之间无需设置阻尼,亦可以通过显示端2分别与支撑板151的活动端1518和容纳槽142的位置关系而使得支撑板151相对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C展开。同时,显示端2亦可以侧立于支撑板151上,使得显示端2能够相对于主机端1有一个竖立角度,用户可以在较为舒服的环境下观看视频,解决了用户在观看视频时需要用手把持或通过外部工具对所述显示端2进行侧立支撑,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其中,第一角度C为锐角。其中,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C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41以第二角度D安装于所述主机端2,所述第二角度D大于所述第一角度C。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第二侧壁1422上时,所述第一边沿261或所述第二边沿262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第二边沿262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
具体的,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与容纳槽142的两个位置接触,一个为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与容纳槽142的第二侧壁1422相抵接,一个为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边沿与容纳槽142的底部相抵接。显示端2与容纳槽142的位置关系使得显示端2能够稳固的位于容纳槽142中。其中,第二侧壁1422可以相对容纳槽142的底部垂直,以使得支撑件15位于容纳槽142中时,支撑件15的活动端1518可以为平面而无需为斜面即可填充容纳槽14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撑件15相对所述基座部14的第一表面141以第一角度C展开时,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能够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第二侧壁1422上。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显示端2的周侧面26的部分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42的第二侧壁1422上时,所述第一边沿261或所述第二边沿262与所述容纳槽142的底部具有间距。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421可以相对容纳槽142的底部倾斜。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端和能够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机端的显示端;
所述主机端包括基座部和支撑件,所述基座部的第一表面上凹设有容纳槽;所述支撑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内表面、和相背设置的连接端和活动端,所述支撑件的连接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上,所述支撑件能够位于所述容纳槽且相对所述基座部展开;所述显示端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背面、连接于所述显示面和所述背面之间的周侧面;
当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基座部的第一表面以第一角度展开时,所述显示端的周侧面的部分能够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显示端的显示面或背面抵接于所述支撑件的活动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背设置,且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支撑件转动的中心轴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具有连接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和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壁,且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基座部的第一表面以第一角度展开时,所述显示端的周侧面的部分能够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第一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周侧面具有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周侧面与所述显示面相邻接的边,所述第二边沿为所述周侧面与所述背面相邻接的边,当所述显示端的周侧面的部分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第一侧壁上时,所述第一边沿或所述第二边沿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三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之间,所述支撑件的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三侧壁,当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基座部的第一表面以第一角度展开时,所述显示端的周侧面的部分能够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第二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周侧面具有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周侧面与所述显示面相邻接的边,所述第二边沿为所述周侧面与所述背面相邻接的边,当所述显示端的周侧面的部分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第二侧壁上时,所述第一边沿或所述第二边沿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基座部的第一表面以第一角度展开时,所述显示端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表面以第二角度安装于所述主机端,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活动端,所述第二磁吸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当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容纳槽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性相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设于所述显示端的周侧面,所述第四磁吸件设于所述显示端的背面,当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基座部的第一表面以第一角度展开时,所述显示端的周侧面的第三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性相吸,所述显示端的背面的第四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性相吸。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背设置,当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容纳槽时,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
13.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具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转动部,所述支撑件的连接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一个所述转动部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座和相对于所述固定座静止的固定杆,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上,且所述固定座具有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孔中,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固定孔形成两个所述转动部。
15.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连接端设有铰接槽,所述基座部具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具有依次连接的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所述连接部嵌设于所述铰接槽,且与所述连接端铰接。
16.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包括外部通信模块和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外部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外部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显示端包括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内部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一内部无线通信模块能够通信连接,以实现所述显示端与所述主机端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
CN201821463084.2U 2018-09-06 2018-09-06 移动终端 Active CN210007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3084.2U CN210007730U (zh) 2018-09-06 2018-09-06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3084.2U CN210007730U (zh) 2018-09-06 2018-09-06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7730U true CN210007730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98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63084.2U Active CN210007730U (zh) 2018-09-06 2018-09-06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773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275A1 (zh) * 2020-02-17 2021-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分离的移动终端
CN113676583A (zh) * 2021-07-14 2021-11-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架
CN113825328A (zh) * 2020-06-19 2021-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275A1 (zh) * 2020-02-17 2021-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分离的移动终端
CN113825328A (zh) * 2020-06-19 2021-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676583A (zh) * 2021-07-14 2021-11-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07730U (zh) 移动终端
US9548617B2 (en) Battery-charging base for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s
KR101927201B1 (ko) 지지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8604109B (zh) 具有支起功能的电子设备
TW201345084A (zh) 充電裝置
US20100069117A1 (en) USB enabled mobile phone handset
JP2020506458A (ja) フレキシブル電子装置
JP2020504869A (ja) フレキシブル電子装置
EP412400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716410B2 (en) Mobile termi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st assembly
JP2014107714A (ja) 携帯端末装置
EP4092872A1 (en) Charging base
JP2010161742A (ja) 携帯電話機の卓上ホルダ及びその構造
WO2024012027A1 (zh) 充电座、触控笔及触控笔组件
US7636590B2 (en) Self-cradling 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9195267B2 (en) Docking station suitable for portable device
US20200103989A1 (e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system
WO2021185349A1 (zh) 电子设备
CN212084547U (zh) 电子装置
CN212776520U (zh)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CN113898661B (zh) 转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831564A (zh) 终端设备及其保护壳
KR101471071B1 (ko) 탈부착이 용이한 스마트폰 거치대
KR100673577B1 (ko) 다기능을 갖는 크래들
CN214674474U (zh) 多功能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