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2862U - 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2862U
CN210002862U CN201920701841.3U CN201920701841U CN210002862U CN 210002862 U CN210002862 U CN 210002862U CN 201920701841 U CN201920701841 U CN 201920701841U CN 210002862 U CN210002862 U CN 210002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work
wall
horizontal
formwork support
bas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018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奇侠
文健
夏飞
曾令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Guoj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Guoj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Guoj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Guoj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018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2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2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28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包括地下室外墙、基础底板、支模架体、侧模板、侧模板次龙骨、侧模板主龙骨,顶模板、顶模板次龙骨、顶模板主龙骨和顶板,基础底板上设有导墙,基础底板上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预埋钢筋地锚,在导墙上端预埋有第一止水钢板,在导墙外侧预埋有一排第一螺杆;支模架体由支模架立杆和支模架水平杆组成,在距地下室外墙边1/3跨处的顶板设置一道施工缝,侧模板一方面通过支模架水平杆和附加水平杆侧向顶紧,另一方面侧模板通过第一螺杆的一端配合锁紧部件锁紧。本实用新充分考虑了地下室外墙防水的重要性,又兼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施工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
背景技术
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地下空间被大量的开发,相邻建筑的地下室间距越来越小,如某些地铁车站项目与其连接的商业开发项目,为了拓展足够大商业开发面积,两项目的地下室外墙甚至相距不到50cm,且两项目外墙均涉及到防水施工,既无法采取其中一面墙体预留对拉螺杆对另一面墙体进行单侧支模加固的方法,又无操作空间安排人员进行双面支模加固,尤其是对于较高的地下室,墙体施工更是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
目前常见的相邻地下室外墙支模方法及体系有:1、在既有地下室外墙上埋设螺杆再进行单侧支模,2、在基础底板上埋设钢管或螺杆再使用斜撑钢管加固支模,3、在工厂定制组合三角钢桁架,钢桁架底部设置锚固件,浇筑底板时将锚固件埋入基础混凝土内,再进行墙体支模加固。以上支模方法及体系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的施工工艺,先浇筑墙体,再施工顶板;第一种仅适用于不考虑外墙防水的状况;第二种单采用斜撑钢管加固,加固体系稳定性差,支模加固高度低,一般为1-2m;第三种组合三角钢桁架,加固稳定性好,但成本较高,外墙施工完成基本上无法二次周转使用。
如CN201710123307.4《剪力墙单侧支模方法》,其它包括步骤一:在围护灌注桩上定位植筋孔;步骤二:在围护灌注桩与剪力墙之间灌满混泥土;步骤三:在剪力墙外侧安装模板;步骤四:在模板外侧设置若干竖向内楞,并在竖向内楞外侧设置横向外楞;步骤五:将对拉螺杆的一端植入围护灌注桩内,对拉螺杆另一端与横向外楞拉结;步骤六:在底板浇筑时预埋斜撑固定杆件;步骤七:安装内侧斜撑,斜撑一端固定在斜撑固定杆件上,斜撑另一端固定在对拉螺杆上。
CN 201621225458.8《狭窄区域外墙支模结构》,利用现有的支护结构或建筑作为外侧模板的支撑在现有的支护结构或建筑上悬挂固定钢筋网片以及再钢筋网片上喷射细石混凝土形成作为外墙的外侧模板从而达到双面支模的效果,且其采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组合的对拉结构代替传统的单根对拉螺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包括地下室外墙、基础底板、支模架体、侧模板、侧模板次龙骨、侧模板主龙骨,顶模板、顶模板次龙骨、顶模板主龙骨和顶板,地下室地面上设有基础底板,基础底板上设有导墙,距导墙外侧40cm以外的基础底板上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预埋φ25mm的钢筋地锚,钢筋地锚外露基础底板的长度为10cm,在导墙上端预埋有第一止水钢板,在导墙外侧预埋有一排φ14mm的第一螺杆;所述支模架体由支模架立杆和支模架水平杆组成,支模架立杆的下端套在钢筋地锚上,并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支模架水平杆按垂直间距1.5m横向布局并与支模架立杆固定连接,各支模架立杆的上端分别通过顶托支撑顶模板主龙骨、顶模板次龙骨以及顶模板,在距地下室外墙边1/3跨处的顶板设置一道施工缝,并安装第二止水钢板;所述侧模板和侧模板次龙骨依次抵靠在导墙外侧,侧模板一方面通过支模架水平杆和附加水平杆侧向顶紧,另一方面侧模板通过第一螺杆的一端配合锁紧部件锁紧。
进一步,在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铺设有第一防水卷材,在第一防水卷材的外侧粘贴20cm厚聚苯板,在聚苯板的外侧砌筑灰砂砖砖胎膜,在砖胎膜表面设有1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在找平层上以及地下室地面上铺贴有第二防水卷材。
进一步,当需要浇筑的墙体高度小于3.5m时,墙体可与顶板剩余的施工缝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当需要浇筑的墙体高度为3.5m~7m时墙体需分上、下两层浇筑,侧模板需分上、下两层支设,下层的侧模板支设高度为3m,在下层的侧模板上部预埋一排φ14mm的第二螺杆用于上层的侧模板加固,下层墙体施工缝处安装第三止水钢板。
进一步,待下层外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上层的侧模板通过第二螺杆的一端利用锁紧部件将上层的侧模板锁紧加固,防止上层的侧模板上浮,并利用支模架水平杆和附加水平杆顶住上层的侧模板,将上层墙体与顶板剩余的施工缝一次性浇筑混凝土。
进一步,附加水平杆长1.3m,纵横向间距均为0.5m,支模架水平杆和附加水平杆的端部分别设置顶托用于顶紧侧模板主龙骨,从而将侧模板次龙骨和侧模板顶住。
进一步,支模架体还包括支模架剪刀撑和斜撑组件,上斜撑组件和下斜撑组件均有若干根斜撑钢管构成,其中,上斜撑组件中斜撑钢管的一端固定在顶模板次龙骨底部,另一端向侧模板一侧倾斜并固定在支模架水平杆或附加水平杆的端部,下斜撑组件中斜撑钢管的一端固定在基础底板上,另一端向侧模板一侧倾斜并固定在支模架水平杆或附加水平杆的端部,上斜撑组件及下斜撑组件中相应的斜撑钢管之间的间距为1m×1m,斜撑钢管与基础底板或顶板倾斜的的锐角夹角小于30°。
进一步,侧模板主龙骨为双钢管主龙骨,侧模板主龙骨的支撑点间距为0.5m×0.5m。
进一步,次龙骨为50mm×100mm的木方,木方间距为200mm,模板为18mm厚木胶合板。
进一步,各排螺杆的横向间距均为500mm。
进一步,导墙的高度为20—40c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优点如下:
1、本支模施工既充分考虑了地下室外墙防水的重要性,又兼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性;
2、本支模体系在对外墙加固时未设置对穿螺杆,最大程度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抗渗完整性;
3、第二防水卷材采取在砂浆找平层上预铺,确保了外墙混凝土与防水层粘结可靠;
4、本支模体系所有材料均为施工现场常用的周转材料,周转性高,使用成本低,仅通过对施工工序的转变,先施工顶板,再施工外墙,利用稳定的顶板支模架体、作用在底板和顶板上的斜支撑共同对外墙单侧支模加固,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1中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及基础底板施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1中支模架体搭设及地下室顶板施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1中侧模板支模定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2中支模架体搭设、地下室顶板施工以及下层侧模板支模定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2中上层侧模板支模定型的示意图;
图中:钢筋地锚1,第一螺杆2,第一止水钢板3,第一防水卷材4,灰砂砖砖胎膜5,聚苯板6,地下室外墙7,支模架立杆8,支模架水平杆9,附加支模架水平杆10,支模架剪刀撑11,斜撑钢管12,顶托13,侧次龙骨14,侧模板15、侧主龙骨16,第二防水卷材17,导墙18,基础底板19,顶模板20,顶模板次龙骨21,顶模板主龙骨22,第二螺杆23,第二止水钢板24,第三止水钢板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某大型综合体项目为整体两层地下室,为与规划的地铁车站实现更好的人流对接,拟在已建设完成的综合体地下室与规划的地铁车站间新增宽度为32~51m、长度为670m、建筑面积为27000㎡的地铁连接商业街,其中有约100m区段与已建好的地下室外墙相邻紧有30cm~50cm,两墙之间间距狭小,无施工人员操作空间;本实施例100m区段内相邻地下室外墙7必须采用墙体单侧支模法施工;
参见图1——图3所示的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包括地下室外墙7、基础底板19、支模架体、侧模板15、侧模板次龙骨14、侧模板主龙骨16,顶模板20、顶模板次龙骨21和顶模板主龙骨22,地下室地面上设有基础底板19,基础底板19上设有导墙18,优选,导墙18的高度为20—40cm,进一步优选为30cm,距导墙18外侧40cm以外的基础底板19上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预埋φ25mm的钢筋地锚1,钢筋地锚1外露基础底板19的长度为10cm,在导墙18上端预埋有第一止水钢板3,在导墙18外侧预埋有一排φ14mm的第一螺杆2;所述支模架体由支模架立杆8和支模架水平杆9组成,支模架立杆8的下端套在钢筋地锚1上,并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支模架水平杆9按垂直间距1.5m横向布局并与支模架立杆8固定连接,各支模架立杆8的上端分别通过顶托13支撑顶模板主龙骨22、顶模板次龙骨21以及顶模板20,在距地下室外墙边1/3跨处的顶板设置一道施工缝,并安装第二止水钢板24;所述侧模板15和侧模板次龙骨14依次抵靠在导墙18外侧,侧模板15一方面通过支模架水平杆9和附加水平杆10侧向顶紧,另一方面侧模板15通过第一螺杆2的一端配合锁紧部件锁紧,锁紧部件优选为蝴蝶卡与螺母的配合。
本实施例中:在地下室外墙7的外侧铺设有第一防水卷材4,在第一防水卷材4的外侧粘贴20cm厚聚苯板6,在聚苯板6的外侧砌筑灰砂砖砖胎膜5,在砖胎膜表面设有1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在找平层上以及地下室地面上铺贴有第二防水卷材17。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浇筑的墙体高度小于3.5m时,墙体可与顶板剩余的施工缝一次性浇筑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附加水平杆10长1.3m,纵横向间距均为0.5m,支模架水平杆9和附加水平杆10的端部分别设置顶托13用于顶紧侧模板主龙骨16,从而将侧模板次龙骨14和侧模板15顶住。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支模架体的横向稳定性,支模架体还包括支模架剪刀撑11和斜撑组件,上斜撑组件和下斜撑组件均有若干根斜撑钢管12构成,其中,上斜撑组件中斜撑钢管12的一端固定在顶模板次龙骨21底部,另一端向侧模板15一侧倾斜并固定在支模架水平杆9或附加水平杆10的端部,下斜撑组件中斜撑钢管12的一端固定在基础底板19上,另一端向侧模板15一侧倾斜并固定在支模架水平杆9或附加水平杆10的端部,上斜撑组件及下斜撑组件中相应的斜撑钢管12之间的间距为1m×1m,斜撑钢管12与基础底板19或顶板倾斜的的锐角夹角小于30°。
本实施例中:侧模板主龙骨16为双钢管主龙骨,侧模板主龙骨16的支撑点间距为0.5m×0.5m。
本实施例中:次龙骨为50mm×100mm的木方,木方间距为200mm,模板为18mm厚木胶合板。
本实施例中:各排螺杆的横向间距均为500mm。
本实施例1施工步骤如下:
S1、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
在地下室外墙7的外侧铺设第一防水卷材4,在第一防水卷材4的外侧粘贴20cm厚聚苯板6,以确保双墙之间有足够的伸缩空间,在聚苯板6的外侧砌筑灰砂砖砖胎膜5,砖胎膜表面抹1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在找平层上以及地下室地面上铺贴第二防水卷材17;
S2、地下室基础底板及导墙施工
在地下室地面进行基础底板19及导墙18混凝土浇筑,导墙18的高度为20—40cm,优选为30cm,在距导墙18外侧40cm以外的基础底板19上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预埋φ25mm的钢筋地锚1,共埋设6排,钢筋地锚1外露基础底板19的长度为10cm,在导墙18上端预埋第一止水钢板3,在导墙18外侧预埋一排φ14mm的第一螺杆2用于侧模板15加固,既防止墙体的模板上浮,又能确保上下混凝土衔接处质量感观良好,不易出现错台和漏浆等现象;
S3、支模架体搭设及地下室顶板施工
将支模架立杆8的下端套在钢筋地锚1上,一般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根据顶板结构进行方案验算,如验算的间距非1m×1m,预埋的钢筋地锚1间距相应调整,将支模架水平杆9按垂直间距1.5m横向布局并与支模架立杆8固定成支模架体,各支模架立杆8的上端分别通过顶托13支撑顶模板主龙骨22、顶模板次龙骨21以及顶模板20,在顶板距地下室外墙1/3跨处的顶板设置一道施工缝,并安装第二止水钢板24,浇筑顶板混凝土;
S4、侧模板支模定型
待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侧模板15和侧模板次龙骨14依次抵靠在导墙18外侧,利用预埋第一螺杆2的一端配合锁紧部件将侧模板15锁紧加固,防止侧模板15上浮,并利用支模架水平杆9和附加水平杆10顶住侧模板15;
S5、当需要浇筑的墙体高度小于3.5m时,墙体可与顶板剩余的部位一次性浇筑混凝土。
实施例2:该实施例中,综合体地下室连接商业层高为6.25m~7m,考虑到墙体高度较高,若采用一次浇筑混凝土存容易造成侧压力过大导致涨模,因此,采取分两次支模和浇筑混凝土,且在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强度后利用支模架体和斜撑钢管12对单侧模板进行加固;参见图1、图4和图5所示:
实施例2施工步骤如下:
S1、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
在地下室外墙7的外侧铺设第一防水卷材4,在第一防水卷材4的外侧粘贴20cm厚聚苯板6,以确保双墙之间有足够的伸缩空间,在聚苯板6的外侧砌筑灰砂砖砖胎膜5,砖胎膜表面抹1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在找平层上以及地下室地面上铺贴第二防水卷材17;
S2、地下室基础底板及导墙施工
在地下室地面进行基础底板19及导墙18混凝土浇筑,在距导墙18外侧40cm以外的基础底板19上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预埋φ25mm的钢筋地锚1,钢筋地锚1外露基础底板19的长度为10cm,在导墙18上端预埋第一止水钢板3,在导墙18外侧预埋一排φ14mm的第一螺杆2用于侧模板15加固;
S3、支模架体搭设及地下室顶板施工
将支模架立杆8的下端套在钢筋地锚1上,并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将支模架水平杆9按垂直间距1.5m横向布局并与支模架立杆8固定成支模架体,各支模架立杆8的上端分别通过顶托13支撑顶模板主龙骨22、顶模板次龙骨21以及顶模板20,在距地下室外墙边1/3跨处的顶板设置一道施工缝,并安装第二止水钢板24,浇筑顶板混凝土;
S4、侧模板支模定型
待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此时顶板的支模架体纵向稳定性最好;将侧模板15和侧模板次龙骨14依次抵靠在导墙18外侧,利用预埋第一螺杆2的一端配合锁紧部件将侧模板15锁紧加固,防止侧模板15上浮,并利用支模架水平杆9和附加水平杆10顶住侧模板15;
S5、当需要浇筑的墙体高度为3.5m~7m时跳至S6;
S6、墙体需分上、下两层浇筑,侧模板15需分上、下两层支设,下层的侧模板15支设高度为3m,在下层的侧模板15上部预埋一排φ14mm的第二螺杆23用于上层的侧模板15加固,随后浇筑下层墙体混凝土,下层墙体施工缝处安装第三止水钢板25;
S7、待下层外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利用第二螺杆23的一端利用锁紧部件将上层的侧模板15锁紧加固,防止上层的侧模板15上浮,并利用支模架水平杆9和附加水平杆10顶住上层的侧模板15,将上层墙体与顶板剩余的部位一次性浇筑混凝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包括地下室外墙(7)、基础底板(19)、支模架体、侧模板(15)、侧模板次龙骨(14)、侧模板主龙骨(16),顶模板(20)、顶模板次龙骨(21)、顶模板主龙骨(22)和顶板,其特征在于,地下室地面上设有基础底板(19),基础底板(19)上设有导墙(18),距导墙(18)外侧40cm以外的基础底板(19)上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预埋φ25mm的钢筋地锚(1),钢筋地锚(1)外露基础底板(19)的长度为10cm,在导墙(18)上端预埋有第一止水钢板(3),在导墙(18)外侧预埋有一排φ14mm的第一螺杆(2);所述支模架体由支模架立杆(8)和支模架水平杆(9)组成,支模架立杆(8)的下端套在钢筋地锚(1)上,并按间距1m×1m纵横向布局;支模架水平杆(9)按垂直间距1.5m横向布局并与支模架立杆(8)固定连接,各支模架立杆(8)的上端分别通过顶托(13)支撑顶模板主龙骨(22)、顶模板次龙骨(21)以及顶模板(20),在距地下室外墙边1/3跨处的顶板设置一道施工缝,并安装第二止水钢板(24);所述侧模板(15)和侧模板次龙骨(14)依次抵靠在导墙(18)外侧,侧模板(15)一方面通过支模架水平杆(9)和附加水平杆(10)侧向顶紧,另一方面侧模板(15)通过第一螺杆(2)的一端配合锁紧部件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在地下室外墙(7)的外侧铺设有第一防水卷材(4),在第一防水卷材(4)的外侧粘贴20cm厚聚苯板(6),在聚苯板(6)的外侧砌筑灰砂砖砖胎膜(5),在砖胎膜表面设有15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在找平层上以及地下室地面上铺贴有第二防水卷材(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当需要浇筑的墙体高度小于3.5m时,墙体可与顶板剩余的施工缝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当需要浇筑的墙体高度为3.5m~7m时墙体需分上、下两层浇筑,侧模板(15)需分上、下两层支设,下层的侧模板(15)支设高度为3m,在下层的侧模板(15)上部预埋一排φ14mm的第二螺杆(23)用于上层的侧模板(15)加固,下层墙体施工缝处安装第三止水钢板(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待下层外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上层的侧模板通过第二螺杆(23)的一端利用锁紧部件将上层的侧模板(15)锁紧加固,防止上层的侧模板(15)上浮,并利用支模架水平杆(9)和附加水平杆(10)顶住上层的侧模板(15),将上层墙体与顶板剩余的施工缝一次性浇筑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附加水平杆(10)长1.3m,纵横向间距均为0.5m,支模架水平杆(9)和附加水平杆(10)的端部分别设置顶托(13)用于顶紧侧模板主龙骨(16),从而将侧模板次龙骨(14)和侧模板(15)顶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支模架体还包括支模架剪刀撑(11)和斜撑组件,上斜撑组件和下斜撑组件均有若干根斜撑钢管(12)构成,其中,上斜撑组件中斜撑钢管(12)的一端固定在顶模板次龙骨(21)底部,另一端向侧模板(15)一侧倾斜并固定在支模架水平杆(9)或附加水平杆(10)的端部,下斜撑组件中斜撑钢管(12)的一端固定在基础底板(19)上,另一端向侧模板(15)一侧倾斜并固定在支模架水平杆(9)或附加水平杆(10)的端部,上斜撑组件及下斜撑组件中相应的斜撑钢管(12)之间的间距为1m×1m,斜撑钢管(12)与基础底板(19)或顶板倾斜的锐角夹角小于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侧模板主龙骨(16)为双钢管主龙骨,侧模板主龙骨(16)的支撑点间距为0.5m×0.5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次龙骨为50mm×100mm的木方,木方间距为200mm,模板为18mm厚木胶合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各排螺杆的横向间距均为5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导墙(18)的高度为20—40cm。
CN201920701841.3U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 Active CN210002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1841.3U CN210002862U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1841.3U CN210002862U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2862U true CN210002862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6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01841.3U Active CN210002862U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28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9436A (zh) * 2022-01-04 2022-04-12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小空间地下室双墙连接通道的综合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9436A (zh) * 2022-01-04 2022-04-12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小空间地下室双墙连接通道的综合施工方法
CN114319436B (zh) * 2022-01-04 2023-07-2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小空间地下室双墙连接通道的综合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36353B (zh) 复合式单侧支模深基坑地下室外墙的施工方法
US6658799B1 (en) Volumetric modular building system
CN110043024A (zh) 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法
CN106245678B (zh) 基于钢管桁架的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方法
CN107893529B (zh) 适用于深基坑地下室外墙pc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59439B (zh) 用于基坑的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04060629A (zh) 盖挖逆作地铁车站叠合墙施工方法及移动式侧墙模板台车
CN108612110A (zh) 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复合式支护施工方法
CN203924116U (zh) 移动式侧墙模板台车
CN103306497B (zh) 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式结构抗震加固施工工法
CN112854813A (zh) 一种古建筑平移用型钢托盘结构及托换方法
CN105672479B (zh) 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及安装施工工艺
CN210002862U (zh) 一种邻近既有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体系
CN113697640A (zh) 既有多层建筑整体装配式加装电梯的成品井道及施工方法
CN219826106U (zh) 既有砖砌体建筑物增设单侧内墙及内墙模板体系
CN115262637B (zh) 地铁车站站台板装配式结构体系
CN210117724U (zh) 一种车库基础结构
CN205242631U (zh) 一种全装配可拆卸建筑房屋结构
CN213203667U (zh) 一种地库顶板跨后浇带临时车道支撑结构
CN212026317U (zh) 一种基于桩筏基础设置塔吊基础的连接结构
CN113898171A (zh) 超高两侧无楼板墙体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2746628A (zh) 现浇综合管廊模板支撑结构和现浇综合管廊施工方法
CN105604099B (zh) 一种防水卷材基层
CN219710669U (zh) 一种底板高低跨处剪力墙施工结构
CN214462512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预反拉排架单侧支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