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2569U -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2569U
CN209972569U CN201920740036.1U CN201920740036U CN209972569U CN 209972569 U CN209972569 U CN 209972569U CN 201920740036 U CN201920740036 U CN 201920740036U CN 209972569 U CN209972569 U CN 209972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able
axle
axle body
knuckle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400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劲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ilibao Automo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libao Automo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libao Automo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libao Automo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400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2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2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25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包括车桥本体、转向节连接组件、防倾杆和硬度调节组件;转向节连接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车桥本体上用于与转向节连接,转向节连接组件在车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且转向节连接组件的长度可调;防倾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硬度调节组件连接在两个转向节连接组件上,防倾杆的位置相对车架固定用于对转向节连接组件形成支撑,硬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防倾杆的支撑硬度。底盘包括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汽车包括车架和底盘,底盘通过车桥本体连接在车架上。通过调整车桥的机械参数能够达到增强车辆可控性,并能够在驾驶、乘坐安全性和舒适性之间进行平衡性选择及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于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攀升。其中,安全性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被动安全类,以车架结构和电子辅助***搭配,体现在出现事故时对车内驾驶人、乘客以及行人的保护性。第二类为主动安全类,主要通过提升车辆的可控性来实现。在主动安全这一类别里,同样是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电子辅助***对行车安全的辅助,减少车辆出现失控的状况发生。而另一部分则是车辆的机械可控性。车辆的机械可控性主要包含了车架结构以及底盘结构,因此底盘的机械可控性对于整车的安全性而言至关重要。
出于迎合市场的考虑以及产品成本和生产能力的限制,大部分汽车厂家在车辆底盘结构设计时更多的倾向于舒适性,为了更好地过滤掉路面震动,在自身的强度上做出了妥协。同时大部分汽车厂家设计出的底盘在日常使用时不具备或仅具备能够调整极个别的几何参数的能力。由此,使得现有的汽车存在如下缺陷:
1.由于底盘强度低,车辆高速行驶时会有“发飘”的感觉;
2.由于底盘强度低,过滤掉太多的路面震动,使得驾驶员不能够很好的吸收路面信息,降低其对车辆的掌控能力;
3.由于底盘强度低,随着车辆的多年使用,其部件会发生不同量的形变,悬挂几何参数会随之发生改变并增加车辆的不可控性;
4.由于底盘强度低,在应对复杂路面时其部件有几率发生突然形变、断裂,并导致车辆抛锚甚至发生事故;
5.随着车辆的多年使用,车身以及底盘零部件会发生不同量的形变。由于底盘的几何参数多为不可调或可调整范围低,导致其无法被调整到最佳状态或者正常工作状态;
6.由于底盘的几何参数多为不可调或可调整范围低,这导致车辆的底盘不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路况,在所有路面以及天气下的可控性都显得比较中庸,驾驶员无法为现有的路况把车辆底盘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来增加车辆的可控性,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用户可以灵活的根据使用需求以及路况对车辆机械性能参数进行调整,达到增强车辆的可控性的目的。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包括车桥本体、转向节连接组件、防倾杆和硬度调节组件;
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车桥本体上用于与转向节连接,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在所述车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且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的长度可调;
所述防倾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硬度调节组件连接在两个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上,所述防倾杆的位置相对车架固定用于对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形成支撑,所述硬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防倾杆的支撑硬度。
作为所述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车桥本体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通过安装在不同的所述安装孔上以调节其在所述车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
作为所述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臂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螺接在所述连接臂上以调节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的长度。
作为所述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硬度调节组件包括悬臂梁和悬臂拉杆,所述悬臂梁一端与所述防倾杆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悬臂拉杆连接在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上,且所述悬臂拉杆在所述悬臂梁上的安装位置可调以调节所述悬臂梁的悬臂长度。
作为所述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车桥本体上设有用于与车架形成公母配合的公头和/或母头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延伸,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底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
作为所述的底盘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与两个前转向节连接,所述车桥本体为前桥本体,所述前桥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桥和发动机托架;
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前桥的两侧,所述防倾杆插设于所述发动机托架中并与所述发动机托架之间以硬胶固定。
作为所述的底盘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包括前摆臂和前支臂,所述前摆臂一端连接在所述前桥上用于连接前转向节,所述前摆臂的长度可调且在所述前桥上的安装高度可调,所述硬度调节组件连接在所述前摆臂上;
所述前支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桥和所述前摆臂连接,所述前支臂在所述前桥上的安装高度可调,所述前支臂的长度可调。
作为所述的底盘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与两个后转向节连接,所述车桥本体为后桥本体,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还包括横拉杆、上支臂、前束拉杆和直拉杆;
所述横拉杆横向设置且连接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所述横拉杆的长度可调且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
所述上支臂连接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所述上支臂的长度可调且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
所述前束拉杆连接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用于与所述直拉杆连接,所述前束拉杆的长度可调且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
所述直拉杆竖向设置,所述直拉杆朝向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的一端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架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一步延伸,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它包括车架和上述的底盘,所述底盘通过所述车桥本体连接在所述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转向节连接组件设置为在车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从而使得车辆的滚动中心的高度可调,即为底盘的高度可调;通过将转向节连接组件设置为长度可调,可以实现根据车辆自身使用状态或者车主的驾驶***衡性选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前车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后车桥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前车桥;110-前桥本体;111-前桥;112-发动机托架;120-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a-连接臂;120b-连接头;121-前摆臂;122-前支臂;130-前防倾杆;140-前硬度调节组件;141-前悬臂梁;142-前悬臂拉杆;150-前公母码;
200-后车桥;210-后桥本体;220-后转向节连接组件;221-横拉杆;222-上支臂;223-前束拉杆;224-直拉杆;230-后防倾杆;240-后硬度调节组件;241-后悬臂梁;242-后悬臂拉杆;250-后公母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包括车桥本体、转向节连接组件、防倾杆和硬度调节组件。转向节连接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车桥本体上用于与转向节连接,转向节连接组件在车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且转向节连接组件的长度可调。防倾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硬度调节组件连接在两个转向节连接组件上,防倾杆的位置相对车架固定用于对转向节连接组件形成支撑,硬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防倾杆的支撑硬度。
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通过与转向节连接,从而实现与车轮的连接,通过调节转向节连接件相对车桥本体的位置、角度、以及硬度,从而改变车辆驾驶的可控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转向节连接组件相对车桥本体的高度,即为车轮滚动中心的高度,可知该高度越低,驾驶可控性越高,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的稳定性越好,可以根据速度要求以及路面情况对车轮滚动中心的高度进行调整。
转向节连接组件连接通过转向节连接在车轮的端面上,通过改变其长度能够改变车轮的端面角度,从而能够调节车轮的主销外倾角、主销后倾角、束角等至少一个转向轮定位参数。主销外倾角,指车轮在安装后,其端面向外倾斜,即车轮所处平面和纵向垂直平面间的夹角,其作用是为了提高车轮工作时的安全性。转向节连接组件的长度还能够调节主销后倾角,在纵向垂直平面内,主销轴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叫主销后倾角,其值大小对汽车转向与操纵性能密切相关。束角是指车轮前端面与后端面在汽车横向方向的距离差,也可指车身前进方向与车轮平面之间的夹角,其对于车辆的行驶的稳定性和转向的操纵性有很大的影响。
防倾杆通过硬度调节组件连接在转向节连接组件上,支撑在车轮与车架之间。防倾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达成操控的平衡和限制过弯时的车身侧倾以改善车轮的贴地性。太软的防倾杆在独立悬吊的车上会造成过弯时过大的外倾角,减少车轮的接地面积,太硬则是会造成车轮无法紧贴地面,影响操控性。通过硬度调节组件能够调节防倾杆的支撑硬度,从而使得底盘的强度可调节,能够提升驾驶员对路面振动的感知,提升其对车辆的掌控能力,同时增强车轮的抓地力,提升车辆的操控性。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它包括底盘和车架,底盘连接固定在车架上,以对车架形成支撑和驱动。汽车的可以包括乘用车、客车、货车、娱乐汽车、竞赛汽车、特种作业汽车等多种类型的汽车,下文以乘用车为例进行说明。
底盘包括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乘用车通常具有四个车轮,两个前车轮以一个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连接,两个后车轮以一个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连接。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通过与转向节连接,从而实现与车轮的连接,通过调节车轮与相对底盘/车架的位置、角度、以及硬度,从而改变车辆驾驶的可控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车桥的结构根据不同的车型进行相应的变化。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底盘的两个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以前车桥100和后车桥200进行区分,前车桥100与前转向节连接,后车桥200与后转向节连接。
前车桥100包括前桥本体110、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前防倾杆130和前硬度调节组件140。前桥本体110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桥111和发动机托架112。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可转动地连接在前桥111的两侧,前防倾杆130插设于发动机托架112中并与发动机托架112之间以硬胶固定,由此前防倾杆130对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形成支撑。
由于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可转动地连接在前桥111上,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与前桥111之间的连接转轴在水平方向上,从而使得前轮能够通过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相对前桥111上下浮动,吸收路面的振动,并通过前防倾杆130对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形成支撑,为前轮相对前桥111的浮动提供一定的支撑硬度,减小车轮相对前桥111的浮动量。
前防倾杆130呈杆状,进一步呈直杆状,发动机托架112上具有与前防倾杆130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为发动机托架112上具有中空的筒体,前防倾杆130插设于中空的筒体中,并在前防倾杆130和发动机托架112设置硬胶连接,从而使得前防倾杆130固定在发动机托架112中。前防倾杆130自发动机托架112中伸出,通过前硬度调节组件140与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连接。
本实施例中,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包括前摆臂121和前支臂122,前摆臂121一端可摆动地连接在前桥111上用于连接前转向节,前摆臂121的长度可调且在前桥111上的安装高度可调,前硬度调节组件140连接在前摆臂121上。前支臂122的两端分别与前桥111和前摆臂121连接,前支臂122在前桥111上的安装高度可调,前支臂122的长度可调。前摆臂121、前支臂122和前桥111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前支臂122与前摆臂121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连接轴在竖直方向上,前支臂122与前桥111之间除了具有水平方向的连接轴还具有竖直方向的连接轴,从而能够适应前摆臂121和前支臂122长度发生变化时,夹角发生的变化。
前摆臂121作为与前转向节和前硬度调节组件140的连接部件。前支臂122一方面用于增强前摆臂12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前支臂122与前摆臂121一样,安装高度、自身长度均可调,前支臂122的设置还能够增强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对前轮的定位参数的调节更加的灵活性更高,能够实现对主销前倾角、主销后倾角以及束角的多种角度调节。
本实施例中,前桥本体110,具体为前桥111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安装孔沿竖直方向/高度方向设置,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通过安装在不同的安装孔上以调节其在前桥111上的安装高度。前桥111上与前摆臂121和前支臂12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图示为2个,当前摆臂121和前支臂122连接在上安装孔上时,前车桥100/底盘的高度较低,当前摆臂121和前支臂122连接在下安装孔上时,底盘的高度较高。当然,前摆臂121和前支臂122也可以交错地连接在上、下安装孔上,从而达到调节前轮的倾角。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的分布范围越大,底盘高度调节范围越大,安装孔的间距越小,底盘高度的调节精度越高。
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包括连接臂120a和连接头120b,具体为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的每一杆体包括连接臂120a和连接头120b,每一杆体的长度都可调,且每一个杆体在前桥111上的安装高度也都可调。进一步地,前摆臂121和前支臂122均包括连接臂120a和连接头120b,连接臂120a和连接头120b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调整二者的螺接长度从而能够调节前摆臂121和前支臂122的长度。螺纹连接的结构简单,无需外设其余的连接部件,连接结构可靠,具有较大的连接面积,在受到非切向且非旋转的扭力时,能够保证具有较为稳定的结构强度。同时螺纹连接的长度调节精度较高,螺纹的螺距决定了长度调节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的杆体的长度调节除了采用两节杆体螺接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两节杆体通过多孔位连接,通过调整两节杆体的重叠长度等方式来调节杆体的长度。
进一步地,连接头120b为鱼眼轴承,鱼眼轴承的内孔与安装孔对应,***螺栓并通过螺母形成可转动固定。鱼眼轴承的连接段具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本实施例为外螺纹,连接臂120a上对应地设有螺纹孔,连接头120b通过螺纹连接在连接臂120a上。
进一步地,前摆臂121的连接臂120a可以为CNC一体成型结构,外端/悬端与前转向节通过轴承、球头进行装配,另一端通过连接头120b连接在前桥111上。前摆臂121的连接臂120a为扁形结构,其平面与硬度调节组件连接,由此能够为前硬度调节组件140提供平整的连接受力面。
本实施例中,前硬度调节组件140包括前悬臂梁141和前悬臂拉杆142,前悬臂梁141一端与前防倾杆130连接,另一端通过前悬臂拉杆142连接在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上,即连接在前摆臂121上,且前悬臂拉杆142在前悬臂梁141上的安装位置可调以调节前悬臂梁141的悬臂长度。通过悬臂梁的悬臂长度可调,从而使得前防倾杆130的支撑位置可变,且前防倾杆130的位置在变化时,始终保证平直,以平移的方式呈现。
前悬臂梁141与前防倾杆130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对实现对前防倾杆130进行按需更换。前悬臂梁141与前防倾杆130之间形成非回转连接,具体可以为前悬臂梁141与前防倾杆130之间形成花键连接,从而能够将前悬臂梁141的受力有效地传递至前防倾杆130上,前悬臂梁141能够随受力发生有效地形变,起到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支撑,对悬挂机构的倾角形成有效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前悬臂梁141的悬臂长度越长,越容易变形,前防倾杆130的支撑硬度越小,即为前车桥100/底盘的硬度越小。
前悬臂拉杆142一端连接在前摆臂121上,另一端连接在前悬臂梁141上,前悬臂梁141上沿悬臂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将前悬臂拉杆142安装在不同的安装孔上,从而实现对前悬臂梁141的悬臂长度的调节。可以理解的是,前悬臂拉杆142在前悬臂梁141上的连接位置越靠近前悬臂梁141的断臂,前悬臂梁141的悬臂长度越长,硬度调节组件的硬度越小,越容易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前防倾杆130的硬度越小。
进一步地,前悬臂梁141的横截面自前防倾杆130向前悬臂拉杆142的面积递减,从而使得前悬臂梁141与前防倾杆130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的同时,又使得前悬臂梁141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过渡结构,前悬臂梁141的弹塑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前桥本体110与车架连接,从而固定在汽车上。前桥本体110与车架之间形成公母配合,且前桥本体110上设有公头结构,或母头结构,或设有公头结构和母头结构,统称为前公母码150,车架上设有与前公母码150相对应的公母头结构。前桥本体110与车架之间的公母配合结构,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为有效的定位,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前车桥100与车架之间的旷量。
后车桥200与前车桥100的结构类似,后车桥200包括后桥本体210、后转向节连接组件220、后防倾杆230和后硬度调节组件240。连个后转向节连接组件220连接在后桥本体210的两侧,且后防倾杆23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硬度调节组件连接在后转向节连接组件220上。
后转向节连接组件220包括横拉杆221、上支臂222、前束拉杆223和直拉杆224。横拉杆221在后桥本体210的横向上设置,并与后桥本体210形成可转动连接,其悬端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上支臂222在后桥本体210上横向上设置,并与后桥本体210形成可转动连接,其悬端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前束拉杆223在后桥本体210横向上设置,并与后桥本体210形成可转动连接,其悬端用于与直拉杆224连接。直拉杆224在后桥本体210的竖向上设置,其朝向横拉杆221的一端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架连接。很拉杆、上支臂222和前束拉杆223之间呈三角形分布,上支臂222位于上部,且呈“A”字形,又称为A臂。硬度调节组件连接在横拉杆221上。后转向节连接组件220与后转向节有三个连接点,由三点定面原理可知,通过调节三个点的位置能够使得后轮的主销具有不同的角度,能够调节到任意平面,达到万向调节的效果。
上述,后转向节连接组件220的杆体长度可调,且杆体在后桥本体210上的连接高度可调,即横拉杆221、上支臂222、前束拉杆223和直拉杆224的长度均可调,横拉杆221、上支臂222、前束拉杆223在后桥本体210上的安装高度可调。后转向节连接组件220的杆体长度以及杆体安装高度的调节方式以及结构可以采用与前转向节连接组件120的杆体长度以及杆体安装高度的调节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后转向节连接组件220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即不同的后转向节结构进行相对应的设置,即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后转向节连接组件220所包括的杆体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可以为其他。
后硬度调节组件240包括后悬臂梁241和后悬臂拉杆242,后悬臂梁241一端连接在后防倾杆230上,另一端通过后悬臂拉杆242与横拉杆221连接,后防倾杆230固定在车架上,从而对横拉杆221形成支撑。后硬度调节组件240对于后防倾杆230的硬度调节同样可以采用与前硬度调节组件140对前防倾杆130的硬度调节方式,即通过将后悬臂拉杆242连接在后悬臂梁241的不同位置上来调节后悬臂梁241的悬臂长度,进而调节后防倾杆230的软硬。后悬臂梁241自后防倾杆230到后悬臂拉杆242的横截面积递减,从而能够具有较好的弹性特性。后悬臂梁241与后防倾杆230之间同样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以为花键连接,从而使得后防倾杆230可以按需进行更换。
与前桥本体110相同,后桥本体210与车架连接,从而固定在汽车上。后桥本体210与车架之间形成公母配合,且后桥本体210上设有公头结构,或母头结构,或设有公头结构和母头结构,统称为后公母码250,车架上设有与后公母码250相对应的公母头结构。后桥本体210与车架之间的公母配合结构,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为有效的定位,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前车桥100与车架之间的旷量。
上述,本实施例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使用了公母头装配,前车桥100、后车桥200与车架之间几乎不会存在任何旷量,使得车辆的悬挂集合参数更加准确以及稳定。
2.由于采用了高低多安装孔的设计,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车身高度,不同的路况选择使用相应的转向节组件安装孔位,以实现调整车辆的滚动中心的目的。
3.由于所有转向节连接组件的杆体的长度均为可调,通过调节其长度,可以实现根据车辆自身使用状态或者驾驶习惯来选择不同的主销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以及束角等多种车轮定位参数。
4.由于前防倾杆130和后防倾杆230采用了分体式设计,便于根据自身使用情况去更换不同的防倾杆尺寸。同时防倾杆通过硬度调节组件进行装配,通过调节悬臂长度调节防倾杆的总成硬度。
通过以上1~4的调节能够达到增强车辆的可控性的目的。
5.由于所有装配用轴承均可以选用为鱼眼轴承,几乎不会在受力时发生形变。车辆的操控性会更为之间的传递到驾驶员手上,让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更加得心应手,最大程度保证行车安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桥本体、转向节连接组件、防倾杆和硬度调节组件;
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车桥本体上用于与转向节连接,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在所述车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且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的长度可调;
所述防倾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硬度调节组件连接在两个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上,所述防倾杆的位置相对车架固定用于对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形成支撑,所述硬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防倾杆的支撑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本体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通过安装在不同的所述安装孔上以调节其在所述车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臂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螺接在所述连接臂上以调节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度调节组件包括悬臂梁和悬臂拉杆,所述悬臂梁一端与所述防倾杆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悬臂拉杆连接在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上,且所述悬臂拉杆在所述悬臂梁上的安装位置可调以调节所述悬臂梁的悬臂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本体上设有用于与车架形成公母配合的公头和/或母头结构。
6.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与两个前转向节连接,所述车桥本体为前桥本体,所述前桥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桥和发动机托架;
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前桥的两侧,所述防倾杆插设于所述发动机托架中并与所述发动机托架之间以硬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包括前摆臂和前支臂,所述前摆臂一端连接在所述前桥上用于连接前转向节,所述前摆臂的长度可调且在所述前桥上的安装高度可调,所述硬度调节组件连接在所述前摆臂上;
所述前支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桥和所述前摆臂连接,所述前支臂在所述前桥上的安装高度可调,所述前支臂的长度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与两个后转向节连接,所述车桥本体为后桥本体,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还包括横拉杆、上支臂、前束拉杆和直拉杆;
所述横拉杆横向设置且连接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所述横拉杆的长度可调且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
所述上支臂连接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所述上支臂的长度可调且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
所述前束拉杆连接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用于与所述直拉杆连接,所述前束拉杆的长度可调且在所述后桥本体上的安装高度可调;
所述直拉杆竖向设置,所述直拉杆朝向所述转向节连接组件的一端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架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所述底盘通过所述车桥本体连接在所述车架上。
CN201920740036.1U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72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0036.1U CN209972569U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0036.1U CN209972569U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2569U true CN209972569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63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4003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72569U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25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615A (zh) * 2019-05-20 2019-07-19 深圳市汇力堡汽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615A (zh) * 2019-05-20 2019-07-19 深圳市汇力堡汽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98018A (en) Wheel suspension
US8226091B2 (en) Active geometry control suspension system and actuating device driving the same
EP2403727B1 (en) Vehicle suspension
EP2355987B1 (en) Vehicl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US4538831A (en)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US5346241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steerable wheel
US20040140641A1 (en) Rear axle of a passenger vehicle with five individual links
WO2022081613A1 (en) Suspension system
EP3218211B1 (en) Wheel suspension with centrally pivoted transverse leaf spring
JPH10109510A (ja) 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950003580B1 (ko) 차량용 후방 현수 장치
US11820194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JP4939310B2 (ja) ストラット式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09972569U (zh)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US6585275B1 (en) Assembly for adjusting roll rate responsive to changing steering angle
US3462168A (en) Independent wheel suspension for steerable wheels of motor vehicles,especially passenger motor vehicles
US6267388B1 (en) Vehicle
CN201784422U (zh) 一种汽车前轮的车轮悬架装置
JP5057437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EP2907734B1 (de) Vorderradaufhängung eines fahrzeugs
AU1881602A (en) Vehicle steering assembly
CN101817292A (zh) 一种汽车前轮的车轮悬架装置
CN221137459U (zh) 悬架***、底盘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833287U (zh) 一种汽车及其麦弗逊悬架***
JPS612444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u Jinyong

Inventor after: Shao Shuai

Inventor before: Lu Jinyo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