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3104U -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13104U
CN209913104U CN201821952814.5U CN201821952814U CN209913104U CN 209913104 U CN209913104 U CN 209913104U CN 201821952814 U CN201821952814 U CN 201821952814U CN 209913104 U CN209913104 U CN 209913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data line
electrode
contact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28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显靖
吴雄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ng Long 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ng Long 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ng Long 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ng Long 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528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13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13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13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A端和连接B端,所述连接A端设置有导电电极,所述连接B端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电极对应的导电触点,所述连接A端还设置有:同时具有A端电源功能、A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A端磁性装置,所述连接B端还设置有:与所述A端磁性装置对应的,同时具有B端电源功能、B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B端磁性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体与数据传输及充电线的连接结构,无需特意对准孔位即可连接且避免多次拔插操作的连接结构,具有节省材料、操作方便和不易损坏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线智能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数据传输及充电线,大多数电器设备都是通过数据线***设备的特定插孔方式充电或获取音频、图片等数据信息。数据线经常经过多次插拔容易损坏设备的插孔;且还需要特意对准孔位,实际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且数据传输及充电线基本都是需要4根或者5根针的弹性导电电极才能实现充电和数据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无需特意对准孔位即可连接且避免多次拔插操作的连接结构,具有节省材料、操作方便和不易损坏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所述连接A端1设置有导电电极,所述连接B端2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电极对应的导电触点。
所述连接A端1还设置有:同时具有A端电源功能、A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A端磁性装置10。
所述连接B端2还设置有:与所述A端磁性装置10对应的、同时具有B 端电源功能、B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B端磁性装置20。
优选的,所述A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A端电源负极,所述B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B端电源负极。
优选的,所述导电电极包括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5,所述导电触点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对应的正电极触点 21、与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对应的负电极触点22和与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 15对应的电源正极触点23;
或者、所述导电电极包括数据线正电极11和数据线负电极12,所述导电触点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对应的正电极触点21和与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对应的负电极触点22;
或者、所述导电电极包括电源正极导电极15,所述导电触点包括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5对应的电源正极触点23。
优选的,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5与所述A端电源负极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电源正极触点23与所述B端电源负极之间也设有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5 之间的距离与正电极触点21、负电极触点22和电源正极触点23之间的距离相同。
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1可旋转的与连接B端2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的数据线正电极11、电源正极导电极12和数据线负电极15的导电接触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连接B端的正电极触点21、负电极触点22和电源正极触点23的面积。
优选的,当所述A端磁极与所述B端磁极为相反磁极。
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均为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1设置5个导电电极,其分布位置为:一个电源正极导电极15设置在中心位置,其两侧均有一对数据线正电极11和数据线负电极12,两个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以电源正极导电极15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两个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以电源正极导电极15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
所述连接B端2设置有5个导电触点,其分布位置为:一个电源正极触点23设置在中心位置,其两侧均有一对正电极触点21和负电极触点22,两个所述正电极触点21以电源正极触点23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两个所述负电极触点22以电源正极触点23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或者,所述连接B 端2设置有3个导电触点,其分布位置为:一个电源正极触点23设置在中心位置,一对正电极触点21和负电极触点22设置在一侧。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解决现有充电及数据传输线接口存在的需要特意对准孔位、操作麻烦和多次使用容易损坏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三个导电触点的的连接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个导电触点在长半径一侧分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个导电触点在短半径一侧分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五个导电触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设置在数据传输及充电线上,所述连接B端设置在笔体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B端设置在数据传输及充电线上,所述连接A端设置在笔体上。
所述连接A端1设置有导电电极,所述连接B端2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电极对应的导电触点,所述连接A端1还设置有A端磁性装置10,该A端磁性装置10同时具有A端电源功能、A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所述连接B端2 还设置有B端磁性装置20,该B端磁性装置20与所述A端磁性装置10对应且同时具有B端电源功能、B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和连接B端均为椭圆形,所述连接A端和连接B端的端面的外圈分别设置有一圈磁性材料,且所述磁性材料上分别镀有一层导电金属作为电源负极,优选的,所述导电金属为镍,所述磁性材料上也分别与地线连接,因此形成A 端磁性装置10和B端磁性装置20。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A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A端电源负极,所述B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B端电源负极。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电电极包括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5,所述导电触点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对应的正电极触点21、与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对应的负电极触点22和与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5对应的电源正极触点23,所述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用于笔体与具有数据传输及充电功能的数据线进行接触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电电极设置为三个,一个为正电极触点、一个为负电极触点和另一个为电源正极触点;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可以设置两个正电极触点和两个负电极触点。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更多对的数据线正电极和数据线负电极,所述数据线正电极触点和数据线负电极触点也可以设置多个。
或者、所述导电电极包括数据线正电极11和数据线负电极12,所述导电触点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对应的正电极触点21和与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对应的负电极触点22,所述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用于笔体与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数据线进行接触连接。
或者、所述导电电极包括电源正极导电极15,所述导电触点包括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5对应的电源正极触点23,当只为实现充电功能时,只设置一个电源正极导电极和一个电源正极导电触点。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均为椭圆形,椭圆形结构能够更好实现连接A端与连接B端之间两者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1或图4所示,所述连接A端1设置5个导电电极,其分布位置为:一个电源正极导电极15设置在中心位置,其两侧均有一对数据线正电极11和数据线负电极12,两个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以电源正极导电极15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两个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以电源正极导电极15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
所述连接B端2设置有5个导电触点,其分布位置为:一个电源正极触点23设置在中心位置,其两侧均有一对正电极触点21和负电极触点22,两个所述正电极触点21以电源正极触点23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两个所述负电极触点22以电源正极触点23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或者,所述连接B 端2设置有3个导电触点,其分布位置为:一个电源正极触点23设置在中心位置,一对正电极触点21和负电极触点22设置在一侧。当所述连接B端设置有五个导电触点时,所述连接A端上的导电电极分别与所述连接B端的导电触点一一对应,当所述连接B端设置有三个导电触点时,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与所述电源正极触点对应,所述连接A端的其中一对数据线正电极和数据线负电极与连接B端的正电极触点和负电极触点相互对应,仍能保证通过连接A端与连接B端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5与所述A端电源负极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电源正极触点23与所述B 端电源负极之间也设有绝缘层。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的绝缘层设置在A端磁性装置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5之间,所述连接B端的绝缘层设置在B端磁性装置和电源正极触点23之间。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硅胶材质并以一定厚度的平铺在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也可以为树脂、塑料或PVC(聚氯乙烯)等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3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2均为弹性导电电极。优选的,所述弹性导电电极为圆柱状,所述弹性导电电极突出连接A端的端面一端距离,方便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3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2分别与所述正电极触点21、负电极触点22和电源正极触点23接触并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5之间的距离与正电极触点21、负电极触点22和电源正极触点 23之间的距离相同。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和连接B端均为椭圆形,为方便导电电极与触点充分并且可旋转的接触连接,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和数据线负电极12相对于连接A端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5设置在连接A端的中心位置。如图4所示,当连接A端设置两个数据线正电极和两个数据线负电极时,所述数据线正电极和数据线负电极以电源正极导电极中心对称分布。连接B端上的正电极触点21、负电极触点22和电源正极触点23之间的距离与连接A端上的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5之间的距离相同,保证当连接A端与连接B端接触连接时,不需要可以对准位置,左右都可以实现导电极与触点的接触,操作简单且方便用户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A端1可旋转的与连接B端2连接,当所述连接A端与所述连接B端均设置为圆形时,所述连接A端的导电电极与所述连接B端的导电触点可旋转的对应接触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连接A端的正电极数据线11、负电极数据线12和电源正极15的导电接触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连接B端的正电极触点21、负电极触点22和电源正极触点23的面积。当所述连接B端的导电触点的面积大于所述连接A端的导电电极的接触面时,可以保证所述导电电极与所述导电触点充分接触,保证数据传输和充电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当所述A端磁极与所述B端磁极为相反磁极,当所述A端磁极为N极,所述B端磁极为S极;当所述A端磁极为S极,所述B端磁极为N极,即保证所述连接A端与连接B 端接近时,即可磁性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保证导电电极与导电触点的充分接触,无需特意对准孔位即可连接,并且避免多次拔插操作损坏连接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所述连接A端(1)设置有导电电极,所述连接B端(2)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电极对应的导电触点;
所述连接A端(1)还设置有:同时具有A端电源功能、A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A端磁性装置(10);
所述连接B端(2)还设置有:与所述A端磁性装置(10)对应的、同时具有B端电源功能、B端磁极功能和地线功能的B端磁性装置(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A端电源负极,所述B端电源为具有电源负极功能的B端电源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包括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5),所述导电触点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对应的正电极触点(21)、与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对应的负电极触点(22)和与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5)对应的电源正极触点(23);
或者、所述导电电极包括数据线正电极(11)和数据线负电极(12),所述导电触点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对应的正电极触点(21)和与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对应的负电极触点(22);
或者、所述导电电极包括电源正极导电极(15),所述导电触点包括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5)对应的电源正极触点(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正极导电极(15)与所述A端电源负极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电源正极触点(23)与所述B端电源负极之间也设有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数据线负电极(12)和电源正极导电极(15)之间的距离与正电极触点(21)、负电极触点(22)和电源正极触点(23)之间的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A端(1)可旋转的与连接B端(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A端的数据线正电极(11)、电源正极导电极(12)和数据线负电极(15)的导电接触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连接B端的正电极触点(21)、负电极触点(22)和电源正极触点(23)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A端磁极与所述B端磁极为相反磁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A端(1)和连接B端(2)均为椭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A端(1)设置5个导电电极,其分布位置为:一个电源正极导电极(15)设置在中心位置,其两侧均有一对数据线正电极(11)和数据线负电极(12),两个所述数据线正电极(11)以电源正极导电极(15)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两个所述数据线负电极(12)以电源正极导电极(15)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
所述连接B端(2)设置有5个导电触点,其分布位置为:一个电源正极触点(23)设置在中心位置,其两侧均有一对正电极触点(21)和负电极触点(22),两个所述正电极触点(21)以电源正极触点(23)为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两个所述负电极触点(22)以电源正极触点(23)中心对称分布在两侧;
或者,所述连接B端(2)设置有3个导电触点,其分布位置为:一个电源正极触点(23)设置在中心位置,一对正电极触点(21)和负电极触点(22)设置在一侧。
CN201821952814.5U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09913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2814.5U CN209913104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2814.5U CN209913104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13104U true CN209913104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25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2814.5U Active CN209913104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13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5679B (zh) 一种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实现方法
CN104810875A (zh) 充电模式切换电路和方法
CN105552978A (zh) 充电电路、可充电电池及用户终端
CN203911534U (zh) 接触式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CN207611920U (zh) 一种磁吸连接装置
CN209913104U (zh)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CN205376838U (zh) 一种可正反连接的磁力接口转接头
CN204668625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06992407U (zh) 可摆动磁吸头与连接器的安装连接结构
CN207967530U (zh) 一种充电时可显示电压电流值的手机数据线
CN206471600U (zh) 一种通用充电数据线连接装置
CN206271988U (zh) 一种连接器的插座及插头
CN206864805U (zh) 一种双通道双面usb插头、双面usb插座和usb连接器
CN209608032U (zh) 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KR20100094708A (ko) 충전기용 멀티 커넥터
CN106898930A (zh) 一种模块电源的插头及连接器
CN209874346U (zh) 一种无线充电地板***
CN204333510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6806660U (zh) 一种模块电源的插头及连接器
CN111786432A (zh) 多极分组充电模块、充电***及多极分组充电***
CN105871038A (zh) 一种磁力充电及数据能量传送耦合装置
CN219436322U (zh) 一种方便移动终端使用的转接件
CN205122830U (zh) 一种辅助充电装置
CN107240812A (zh) 可摆动磁吸头与连接器的安装连接结构
CN215679179U (zh) PogoPin双向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