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1211U -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1211U
CN209861211U CN201920312662.0U CN201920312662U CN209861211U CN 209861211 U CN209861211 U CN 209861211U CN 201920312662 U CN201920312662 U CN 201920312662U CN 209861211 U CN209861211 U CN 209861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etal coil
metal
coils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126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振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ko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ko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ko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ko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126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1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1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1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其中线圈盘组件包括上下叠放的第一金属线圈、绝缘盘座和第二金属线圈,绝缘盘座将第一金属线圈与第二金属线圈分隔开,绝缘盘座设有缺口,第一金属线圈的一个端部和第二金属线圈的一个端部透过缺口相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盘座上设置缺口,使第一金属线圈和第二金属线圈经由该缺口直接接触,从而实现上下层金属线圈良好的导电性,也实现了线圈盘所在的加热设备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Description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线圈盘是电磁加热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线圈盘主要包括:线圈盘架和线圈盘架上的线圈。目前,使用电磁方式加热的小家电的线圈都是采用绕制漆包线的方式制作,具体的,一定数量的漆包线先通过绞线机绞成一股线束,线束再通过绕线机绕在线圈盘架上,绕制而成的线圈上下层之间、圈与圈之间是相互接触的,如图1所示。这种绕线工艺复杂容易出现跳线、刮伤、断线等制程不良。
为了增加上下层线圈之间的导热性,现有技术中采用在两层线圈盘架中设置导热层的做法,这种结构增加了线圈盘的厚度,整个线圈盘组件厚重,结构十分复杂,这对小家电的小型化及轻量化都是不利的;而且设置了导热层的线圈盘组件,由于线圈并不是直接贯通,导热层自身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了导热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线圈盘制程复杂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组件,包括上下叠放的第一金属线圈、绝缘盘座和第二金属线圈,所述绝缘盘座将所述第一金属线圈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圈分隔开,所述绝缘盘座设有缺口,所述第一金属线圈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二金属线圈的一个端部透过所述缺口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组件,通过在绝缘盘座上设置缺口,使第一金属线圈和第二金属线圈经由该缺口直接接触,从而实现上下层金属线圈良好的导电性。金属线圈有别于漆包线绕成的线圈,因此可以设置使线圈直接接触,而不是增加导热层或对线圈盘座的材质进行限定,本实施例的线圈盘组件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作为优选方案,相接触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和/或所述第二金属线圈的端部设置为弯折状并焊接在一起。因为第一金属线圈和第二金属线圈位于互相平行的两个平面上,且整体被绝缘盘座隔开,为了使第一金属线圈和第二金属线圈在绝缘盘座的缺口处接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至少一个金属线圈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金属线圈的方向弯折,则可实现两个金属线圈的接触。通过焊接将接触的部分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所述端部可以为金属线圈的头部或尾部,所述头部为金属线圈最外圈的一端,所述尾部为金属线圈最内圈的一端。根据缺口的位置,选择将至少一个金属线圈的头部或者尾部弯折并焊接在一起。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相接触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和所述第二金属线圈的端部扣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金属线圈的端部设有固定孔,另一个金属线圈的端部弯折并插进所述固定孔。实现第一金属线圈和第二金属线圈在绝缘盘座的缺口处接触还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将第一金属线圈或第二金属线圈位于所述缺口处的端部弯折,另一个金属线圈的相应端部则有适配的固定孔,使弯折的部分插进所述的固定孔,实现两个金属线圈的接触。显然,为了使弯折的端部能适配的进入固定孔,可以对该端部进行必要的加工,如进行切削等。所述端部可以为金属线圈的头部或尾部,所述头部为金属线圈最外圈的一端,所述尾部为金属线圈最内圈的一端。根据缺口的位置,选择将一个金属线圈的头部或者尾部弯折,插进另一个金属线圈头部或尾部相应位置设置的固定孔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和第二金属线圈均为铜线圈、铝线圈或镍线圈等由导热性好熔点高的金属制成的线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头部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圈头部的宽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尾部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圈尾部的宽度相等。两个金属线圈头部和/或尾部宽度相等,使得两线圈具有相同的电阻和电感,各处性能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圈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圈的匝数相同。匝数相同使得两个金属线圈头部和尾部位置均对应,便于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线圈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通过将整体隔开的上下两层金属线圈的端部直接接触,实现了良好的导电性,不再另外设置导热层,减少了热量流失,使包含该线圈组件的加热设备的加热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漆包线绕制的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2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中两线圈相接触部分的详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金属线圈、20—绝缘盘座、30—第二金属线圈、101—头部、102—尾部、303—固定孔、20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的分解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中第一金属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圈盘组件,包括上下叠放的第一金属线圈10、绝缘盘座20和第二金属线圈30,所述绝缘盘座20将第一金属线圈10与第二金属线圈30整体分隔开,绝缘盘座20设有缺口201,第一金属线圈10的一个端部和第二金属线圈30的一个端部透过所述缺口201相接触。
第一金属线圈10和第二金属线圈30为平板线圈,材质可以为铜、铝、镍等导热性能强、熔点高的金属。如果每个金属线圈都封装为一个线圈盘,不利于线圈盘所在的加热设备的小型化及轻量化,也造成了很大材料浪费。通过将金属线圈叠放,使它们电气导通,则增大了加热面积,同时不占用太多空间。为了使第一金属线圈10和第二金属线圈30直接接触但整体上又要分开,需在两层线圈中间设置绝缘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绝缘盘座20,绝缘盘座20通常为塑料材质,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当然还可以是陶瓷、玻璃等材质,本实用新型对面板的材质不作限定。绝缘盘座20上设有一个缺口201,通常开在第一金属线圈10和第二金属线圈30的端部处,方便两线圈端部接触。缺口201的尺寸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以能使两线圈的端部穿过为宜。
一般来说,所述端部为线圈的头部101或尾部102,头部101为线圈最外圈的一端,尾部102为线圈最内圈的一端。
为了使第一金属线圈10和第二金属线圈30的端部更好的接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其中一个线圈的端部向另一个线圈的方向弯折,如图3所示的第一金属线圈10,其尾部102被弯折了90°,方向垂直向下,便于与位于下层的第二金属线圈30的尾部接触,实际弯折的角度不限于90°,可以根据上下两层线圈的距离而定,若距离较短,弯折不足90°即可接触到,此处仅以90°为例说明。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金属线圈10和第二金属线圈30的端部均向对方的方向弯折,使之接触。为了接触牢固,可将接触的部位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为了上下线圈具有相同的电阻和电感值,各处性能表现一致,第一金属线圈10的头部101与第二金属线圈30的头部的宽度相等,更进一步的,两线圈尾部的宽度也相等。
进一步,为了使两个金属线圈头部和尾部位置均对应,便于接触,所述第一金属线圈10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圈30的匝数相同。
实施例二
不同于实施例一之处在于第一金属线圈10和第二金属线圈30接触的方式,接触部位的细节如图4所示。假设在上的为第一金属线圈10,下面的是第二金属线圈30,接触部位为两线圈的尾部。参照图4可看出,第一金属线圈10的尾部102向下弯折90°,第二金属线圈30的尾部302的对应处则开有固定孔303,使第一金属线圈10的尾部102能够进入固定孔303,该结构使两个线圈的尾部扣合在一起,实现第一金属线圈10和第二金属线圈30直接接触。
为了让第一金属线圈10的尾部102能适配性的进入固定孔30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对第一金属线圈10的尾部102进行必要的加工,如适当的切削等。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出的线圈盘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设备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叠放的第一金属线圈、绝缘盘座和第二金属线圈,所述绝缘盘座将所述第一金属线圈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圈分隔开,所述绝缘盘座设有缺口,所述第一金属线圈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二金属线圈的一个端部透过所述缺口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相接触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和/或所述第二金属线圈的端部设置为弯折状并焊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相接触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和所述第二金属线圈的端部扣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金属线圈的端部设有固定孔,另一个金属线圈的端部弯折并插进所述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为金属线圈的头部或尾部,所述头部为金属线圈最外圈的一端,所述尾部为金属线圈最内圈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和第二金属线圈均为铜线圈、铝线圈或镍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头部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圈头部的宽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尾部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圈尾部的宽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圈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圈的匝数相同。
9.一种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
CN201920312662.0U 2019-03-13 2019-03-13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 Active CN209861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2662.0U CN209861211U (zh) 2019-03-13 2019-03-13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2662.0U CN209861211U (zh) 2019-03-13 2019-03-13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1211U true CN209861211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3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12662.0U Active CN209861211U (zh) 2019-03-13 2019-03-13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1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35382B1 (ko) 무선 충전 코일
CN103310957B (zh) 线圈部件
CN102428527B (zh) 表面安装磁性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226184A1 (en) Coil device
CN109935448B (zh) 线圈装置
JP2012142350A (ja) リアクトル
CN209861211U (zh)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设备
US20210183563A1 (en) Coil component
CN206532682U (zh) 一种双功率贴片电感器
US20210065930A1 (en) Conducting wire and coil member
CN108886293A (zh) 具有电连接器的电机
CN205177530U (zh) 贴片电感
CN201829300U (zh) 小体积平面共模电感
CN213752172U (zh) 一种片状端子水泥电阻
JP2005150195A (ja) トランス
US11380480B2 (en) Strip induction coil for wireless charging of a vehicle battery
JP5880583B2 (ja) 温度センサ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05251933A (ja)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CN212084820U (zh) 一种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装置
CN212032835U (zh) 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装置的电感组件
CN112216481A (zh) 磁感线圈
JP6573527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ユニット
CN212380291U (zh) 一种电容器的压接式芯子结构
CN217135723U (zh) 发热板
CN113410029A (zh) 一种电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