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0283U - 换热器、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0283U
CN209840283U CN201920723267.1U CN201920723267U CN209840283U CN 209840283 U CN209840283 U CN 209840283U CN 201920723267 U CN201920723267 U CN 201920723267U CN 209840283 U CN209840283 U CN 209840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dehumidification
heat exchanger
reheating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232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奚洋
刘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232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0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0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0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设备,其中,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再热部,设于换热本体的一侧;除湿部,设于换热本体的另一侧,且除湿部与再热部之间设有连接部,其中,再热部、除湿部以及连接部一体成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简化了带有除湿再热功能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减少了部件数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换热器、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一种室内机和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带除湿功能的空调器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对于传统的除湿空调是通过制冷抽湿的方式,在除湿的同时会产生较低的温度;但是一些地区的梅雨季节的温度相对很低,若再进行制冷,势必严重影响用户的舒适度;一些厂家为解决该问题,采用了两套四通阀***,两组蒸发器的设计,在除湿时,一路蒸发器制冷除湿,另一路蒸发器制热再热,改善除湿功能下出风温度降低导致用户舒适度下降的问题。这种两组蒸发器的设计,结构复杂,空间设计难度很大,同时需要更多的连接方式及物料,导致生产效率下降、成本上升、标准化指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再热部,设于换热本体的一侧;除湿部,设于换热本体的另一侧,且除湿部与再热部之间设有连接部,其中,再热部、除湿部以及连接部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换热本体上一体成型地设置再热部和除湿部,结构简单紧凑,易于生产,可将产品进行标准化,以便进行规模化生产,且不需要额外的连接方式和连接部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具体地,通过在换热本体上设置除湿部,便于通过除湿部对环境空气进行制冷除湿;在制冷除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低温,此时,通过换热本体上一体设置的再热部,可以对环境空气进行加温,即通过再热部进行制热再热,实现加温,提升环境温度,从而避免了产品的出风温度下降的问题,保证了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即使是梅雨季节,用户使用本产品也能够获得更好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在除湿部和再热部之间设有连接部,一方面可以将除湿部和再热部可以将除湿部和再热部一起连接在换热本体上,简化结构,另一方面,还可以阻隔除湿部和再热部,避免相互干涉,从而保证除湿效果和再热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除湿部内设有多个用于穿管的第一换热通道;再热部内设有多个用于穿管的第二换热通道,其中,第一换热通道的数量大于第二换热通道的数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换热通道的数量设置为大于第二换热通道的数量,使得除湿部内的穿管数量更多,换热效果更好,这样以制冷除湿为主,可以保证除湿效果,确保环境干燥。
可以理解地,在连接部没有设置用于穿管的换热通道,这样可以避免除湿部与再热部之间通过连接部换热而相互影响,导致除湿效果降低或者再热效果降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除湿部和再热部在连接部的连接下实现相互独立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除湿部和再热部在连接部的连接下相互独立工作,可以确保各自的换热效果,互不影响,进而保证除湿部的除湿效果和再热部的再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换热本体呈长方体状,再热部和除湿部分别设于换热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换热本体设置为长方体状,这有利于减薄换热器的厚度,提升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再热部和除湿部分别设于换热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使得在同样的换热管数下,再热部和除湿部都具有更薄的厚度,从而提升各自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热本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换热本体构造成多段弯折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多个换热本体,且多个换热本体构造成多段弯折结构,可以增加换热管的数量,从而提升产品的换热效率,并通过多段弯折的设计,减小了换热器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产品整体体积,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通道沿换热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于除湿部;第二换热通道沿换热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于再热部,其中,第一换热通道与第二换热通道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相互平行并沿换热本体长度方向设置,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且沿换热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还有利于减小管路的弯折次数,进一步简化了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内机箱体;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换热器,设于内机箱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换热器,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设于内机箱体内,且接水盘的宽度不小于换热器在接水盘所在平面上投影的宽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机箱体内设置接水盘,接水盘的宽度不小于换热器在接水盘所在平面上投影的宽度,可以确保换热器上的冷凝水都滴落到接水盘上,避免冷凝水流至接水盘外而导致室内机其它部件泡水或者流至室内机外影响环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室内机还包括:离心风机,设于内机箱体内,内机箱体的侧板和底板上开设有进风口,离心风机通过进风口实现进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机箱体内设置离心风机,可以做到静压,使得送风更远,提升用户舒适度,且在侧板和底板上设置进风口,即从侧板和底板上回风,这样便于安装,避免进风口被墙壁堵死。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室内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室内机,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换热本体,10再热部,12除湿部,14连接部,3内机箱体,5接水盘,7离心风机,8出风口,9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1;再热部10,设于换热本体1的一侧;除湿部12,设于换热本体1的另一侧,且除湿部12与再热部10之间设有连接部14,其中,再热部10、除湿部12以及连接部14一体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换热本体1上一体成型地设置再热部10和除湿部12,结构简单紧凑,易于生产,可将产品进行标准化,以便进行规模化生产,且不需要额外的连接方式和连接部14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具体地,通过在换热本体1上设置除湿部12,便于通过除湿部12对环境空气进行制冷除湿;在制冷除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低温,此时,通过换热本体1上一体设置的再热部10,可以对环境空气进行加温,即通过再热部10进行制热再热,实现加温,提升环境温度,从而避免了产品的出风温度下降的问题,保证了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即使是梅雨季节,用户使用本产品也能够获得更好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在除湿部12和再热部10之间设有连接部14,一方面可以将除湿部12和再热部10可以将除湿部12和再热部10一起连接在换热本体1上,简化结构,另一方面,还可以阻隔除湿部12和再热部10,避免相互干涉,从而保证除湿效果和再热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除湿部12内设有多个用于穿管的第一换热通道;再热部10内设有多个用于穿管的第二换热通道,其中,第一换热通道的数量大于第二换热通道的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换热通道的数量设置为大于第二换热通道的数量,使得除湿部12内的穿管数量更多,换热效果更好,这样以制冷除湿为主,可以保证除湿效果,确保环境干燥。
可以理解地,在连接部14没有设置用于穿管的换热通道,这样可以避免除湿部12与再热部10之间通过连接部14换热而相互影响,导致除湿效果降低或者再热效果降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除湿部12和再热部10在连接部14的连接下实现相互独立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除湿部12和再热部10在连接部14的连接下相互独立工作,可以确保各自的换热效果,互不影响,进而保证除湿部12的除湿效果和再热部10的再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换热本体1呈长方体状,再热部10和除湿部12分别设于换热本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将换热本体1设置为长方体状,这有利于减薄换热器的厚度,提升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再热部10和除湿部12分别设于换热本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使得在同样的换热管数下,再热部10和除湿部12都具有更薄的厚度,从而提升各自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换热本体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换热本体1构造成多段弯折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多个换热本体1,且多个换热本体1构造成多段弯折结构,可以增加换热管的数量,从而提升产品的换热效率,并通过多段弯折的设计,减小了换热器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产品整体体积,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道沿换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于除湿部12;第二换热通道沿换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于再热部10,其中,第一换热通道与第二换热通道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相互平行并沿换热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且沿换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还有利于减小管路的弯折次数,进一步简化了结构。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内机箱体3;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换热器,设于内机箱体3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换热器,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5,设于内机箱体3内,且接水盘5的宽度不小于换热器在接水盘5所在平面上投影的宽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内机箱体3内设置接水盘5,接水盘5的宽度不小于换热器在接水盘5所在平面上投影的宽度,可以确保换热器上的冷凝水都滴落到接水盘5上,避免冷凝水流至接水盘5外而导致室内机其它部件泡水或者流至室内机外影响环境。
在上述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离心风机7,设于内机箱体3内,内机箱体3的侧板和底板上开设有进风口9,离心风机7通过进风口9实现进风。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机箱体3内设置离心风机7,可以做到静压,使得送风更远,提升用户舒适度,且在侧板和底板上设置进风口9,即从侧板和底板上回风,这样便于安装,避免进风口9被墙壁堵死。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室内机。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室内机,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室内机,包括换热器、风机、接水盘5、进风口9、出风口8、内机箱体3;换热器包括除湿换热器(即除湿部12)和再热换热器(即再热部10)。
进一步的,再热部10和除湿部12为一体化设计,其中,位于再热部10和除湿部12之间的连接部14做不穿管设计。
优选地,风机为离心风机7,这样可以做到静压,使得送风更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接水盘5的设计宽度需不小于蒸发器组件的投影宽度,即接水盘5的宽度不小于换热器在接水盘5所在平面上投影的宽度;以避免在风力带动下的冷凝水排放到室内机身外。
进一步的,考虑到安装位置,进风口设计为侧回风及下回风(即图中下侧进风以及右侧进风)两种方式,提升产品适应性,即在室内机的侧板和底板处设置进风口。
本申请通过简单有效的结构优化,在保证除湿再热***的功能前提下,优化主、辅换热器结构设计,即一体化设计,但是中间连接部14做不穿管设计,这样在保证主、辅换热器可独立工作的前提下,简化物料数量及工序,提升生产效率及成本优化。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简化了带有除湿再热功能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减少了部件数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本体;
再热部,设于所述换热本体的一侧;
除湿部,设于所述换热本体的另一侧,且所述除湿部与所述再热部之间设有连接部,
其中,所述再热部、所述除湿部以及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湿部内设有多个用于穿管的第一换热通道;
所述再热部内设有多个用于穿管的第二换热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部和所述再热部在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下实现相互独立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本体呈长方体状,所述再热部和所述除湿部分别设于所述换热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本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本体构造成多段弯折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沿所述换热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于所述除湿部;
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沿所述换热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于所述再热部,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平行。
7.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机箱体;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设于所述内机箱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水盘,设于所述内机箱体内,且所述接水盘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接水盘所在平面上投影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内机箱体内,所述内机箱体的侧板和底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离心风机通过所述进风口实现进风。
10.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室内机。
CN201920723267.1U 2019-05-20 2019-05-20 换热器、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设备 Active CN209840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3267.1U CN209840283U (zh) 2019-05-20 2019-05-20 换热器、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3267.1U CN209840283U (zh) 2019-05-20 2019-05-20 换热器、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0283U true CN209840283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9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23267.1U Active CN209840283U (zh) 2019-05-20 2019-05-20 换热器、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0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0601B (zh) 除湿机
CN113834199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28614U (zh) 一种带旁通的新型家用热回收型新风换气机
CN209840283U (zh) 换热器、室内机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0297367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蒸发器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19816U (zh) 空调新风管、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594788A (zh) 一种厨房空调结构及厨房空调器
CN108151167B (zh) 除湿机
CN207455730U (zh) 一种前后出风吊顶式厨房空调
CN102635911B (zh) 双冷媒一体式风冷空调
CN213630742U (zh) 全联供热泵除湿热水机组
CN21012843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208784U (zh) 回流式新风处理***
CN20985720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2561934U (zh) 双冷媒一体式风冷空调
CN101469905A (zh) 双循环单室外机的接水盘结构
CN216346673U (zh) 空调器、空调***和热交换***
CN2138411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98287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机组
CN216744676U (zh) 一种双制冷***的空调器
CN21758463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2778088B (zh) 浴场空气调节装置
CN215062465U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1797902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011633U (zh) 一体式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