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59918U -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59918U
CN209759918U CN201920181975.7U CN201920181975U CN209759918U CN 209759918 U CN209759918 U CN 209759918U CN 201920181975 U CN201920181975 U CN 201920181975U CN 209759918 U CN209759918 U CN 209759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tch
structure suitable
road
asphalt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19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治君
李昕成
党玉栋
杨晓明
许国伟
余明坤
董晨辉
范宗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City Wall Materi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Energy Saving Building Office
YUNN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City Wall Materi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Energy Saving Building Office
YUNN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City Wall Materi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Energy Saving Building Office, YUNN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Kunming City Wall Materi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Energy Saving Building Office
Priority to CN2019201819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59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59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59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涉及道路建筑的技术领域,包括车行道、路缘石及生物滞留沟;所述车行道依上而下包括面层、应力吸收层及基层、底基层;面层为透水性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中沥青为高粘改性沥青;应力吸收表面沿道路横坡方向设有凹槽方便集水排水;路缘石底部设有开孔,埋放排水管连接至所述生物滞留沟,并将面层渗透下的雨水引入生物滞留沟;生物滞留沟包括植物、种植土、砂滤层及砾石土。本实用新型路面结构具有高温稳定性高,低温抗裂性能强,水稳定性优,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后期维护成本低的显著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其总体构想是使雨水具有良好的弹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国际上对海绵城市的称呼统一为“低影响开发雨水***构建”,在下雨时能够对雨水进行吸收、渗透、净化,并在需要时将存储的水进行排出与利用,节约水资源。
目前城市道路的结构自下而上主要为路基、路面基层、面层。雨水落在公路上,会形成积水,危及交通安全,也影响公路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公路能排水,目前主要采用普通的表层直接排水,面层不透水或基本上不透水,路面设横坡,水自路面直接排出或直接排入两侧的排水沟,这提高了道路建设及运营成本,增加了城市水排放的压力,另外也不适应补充地下水的环保要求,宝贵的雨水资源流经硬化后的道路结构、排水管道带出城区,极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样不合符近期倡导的海绵城市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具有高温稳定性高,低温抗裂性能强,水稳定性优,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后期维护成本低;面层较大的空隙率,使得积水快速下渗,消除雨天传统密实性路面结构因排水不畅而形成的水膜,降低了雨天道路安全行车事故的发生率;引入生物滞留沟中处理难度小的雨水通过土壤的自然消解净化来补充地下水,极大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包括车行道、路缘石及生物滞留沟;所述车行道至上而下依序包括面层、应力吸收层、基层及底基;所述面层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所述应力吸收层表面沿道路横坡方向设有凹槽方便集水排水,所述应力吸收层采用橡胶沥青稳定碎石,所述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所述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层;所述路缘石底部设有开孔,埋放排水管连接至所述生物滞留沟,并将面层渗透下的雨水引入生物滞留沟;所述生物滞留沟至上而下依序包括植物、种植土、砂滤层及砾石土。
本实用新型所述沥青混凝土级配为OGFC-13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15%-25%。
本实用新型所述沥青混凝土采用高粘改性沥青。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粘改性沥青为TPS改性沥青。
本实用新型所述面层厚度为1cm-2.5cm,所述应力吸收层厚度为1cm- 3cm,所述基层的厚度为150mm-200mm,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200mm-50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应力吸收层表面凹槽设置间隔20-50m,深度0.2-0.4cm。
本实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新型所述排水管设置间隔20-50m。
本实用新型所述路缘石底部开孔的半径大小为1cm-5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面层沥青混凝土为OGFC-13TPS改性沥青混凝土,能有效提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及低温粘结性,极大的增强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2、面层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使得雨天路面积水快速下渗,消除雨天传统密实性路面结构因排水不畅而形成的水膜,降低了雨天道路安全行车事故的发生率。
3、应力吸收层表面沿横坡方向设置凹槽,面层下渗的雨水通过凹槽顺路面横坡经过路缘石中间隔设置的排水管流入生物滞留沟中,雨水通过土壤的自然消解净化来补充地下水,极大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高温稳定性高,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强,低温粘结性优,使用寿命长,后期维护成本低,同时能消除雨天路面表面水膜,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性,提高雨水使用效率,特别适用建设海绵城市地区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应力吸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路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对比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对比例2的结构示意图;
1-车行道; 2-路缘石; 3-生物滞留沟; 4-排水管, 7-雨水口 8-路基
9-人行道砖 10-雨水管线 101-面层; A为OGFC-13级配TPS改性沥青混凝土 B-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C-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 D-级配碎石基层 E为 AC-13基质沥青混凝土F为AC-13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102-应力吸收层; 102A-凹槽 103-基层; 104-底基层;301-植物; 302-种植土; 303-砂滤层; 304-砾石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包括车行道1、路缘石2及生物滞留沟3;所述车行道至上而下依序包括面层101、应力吸收层102、基层 103及底基层104;所述面层101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所述应力吸收层102 表面沿道路横坡方向设有凹槽102A方便集水排水,所述应力吸收层102采用橡胶沥青稳定碎石,所述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所述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层;所述路缘石2底部设有开孔201,埋放排水管4连接至所述生物滞留沟3,并将面层101渗透下的雨水引入生物滞留沟3;所述生物滞留沟3至上而下依序包括植物301、种植土302、砂滤层303及砾石土304。
本实用新型所述沥青混凝土级配为OGFC-13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15%-25%。
本实用新型所述沥青混凝土采用高粘改性沥青。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粘改性沥青为TPS改性沥青。
本实用新型所述面层101厚度为1cm-2.5cm,所述应力吸收层厚度为1cm -3cm,所述基层的厚度为150mm-200mm,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200mm-50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应力吸收层102表面凹槽1021设置间隔20-50m,深度 0.2-0.4cm。
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管4设置间隔20-50m。
本实用新型所述路缘石2底部开孔201的半径大小为1cm-5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性能沥青混凝土结构,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第一:对路基范围内认真清扫干净,并在保证压实情况下符合设计高程及横坡;
第二:在完成的路基上摊铺底基层和基层,并保证压实度、顶面高程、强度等控制指标;
第三:在基层验收合格后,铺撒透层油,并施工应力吸收层2,应力吸收层 2施工完毕后,进行面层101混合料摊铺工作;
第四:面层101验收合格后,进行路缘石2及生物滞留沟3的施工。
为了更好的说明该实用新型结构的有益效果和显著进步,特对比如下优选实施例及其对比例,举例如下:
优选实施例:
如图4所示,所述面层101为OGFC-13TPS改性沥青混凝土;所述基层103 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104为级配碎石;在所述面层101和基层103 之间设置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102。
所述路缘石2底部开孔的半径大小为3cm;所述应力吸收层102表面凹槽设置间隔25m,深度0.3cm;所述排水管4设置于路缘石2底部开孔内并连接至生物滞留沟3中的种植土302中。
在雨天,面层101下渗的雨水通过凹槽顺路面横坡经过路缘石2中间隔设置的排水管4流入生物滞留沟3中
对比例1:
如图5所示,面层为AC-13基质沥青混凝土;所述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在下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雨水在面层表面沿道路横坡方向进入雨水口,并最终汇入雨水管线中接入市政排水***。
对比例2:
如图6所示,面层为AC-1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所述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在下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雨水在面层表面沿道路横坡方向进入雨水口,并最终汇入雨水管线中接入市政排水***。
优选实施例与对比例路用性能对比详见表1:
表1优选实施例与对比例路用性能对比表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OGFC-13TPS改性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均优于与AC-13 基质沥青混凝土;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相比,由于其空隙率较大,其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略逊于AC-1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在面层中应用可以大大增强路面的透水性。
本实用新型与普通沥青路面结构相比,面层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使得雨天路面积水快速下渗,消除雨天传统密实性路面结构因排水不畅而形成的水膜,降低了雨天道路安全行车事故的发生率;同时面层下渗的雨水通过凹槽顺路面横坡经过路缘石中间隔设置的排水管流入生物滞留沟中,雨水通过土壤的自然消解净化来补充地下水,极大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行道(1)、路缘石(2)及生物滞留沟(3);所述车行道至上而下依序包括面层(101)、应力吸收层(102)、基层(103)及底基层(104);所述面层(101)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所述应力吸收层(102)表面沿道路横坡方向设有凹槽方便集水排水,所述应力吸收层(102)采用橡胶沥青稳定碎石,所述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所述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层;所述路缘石(2)底部设有开孔(201),埋放排水管(4)连接至所述生物滞留沟(3),并将面层(101)渗透下的雨水引入生物滞留沟(3);所述生物滞留沟(3)至上而下依序包括植物(301)、种植土(302)、砂滤层(303)及砾石土(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级配为OGFC-13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1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采用高粘改性沥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粘改性沥青为TPS改性沥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01)厚度为1cm-2.5cm,所述应力吸收层(102)厚度为1cm-3cm,所述基层的厚度为150mm-200mm,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200mm-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吸收层(102)表面凹槽(1021)设置间隔20-50m,深度0.2-0.4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设置间隔20-50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2)底部开孔(201)的半径大小为1cm-5cm。
CN201920181975.7U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Active CN209759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1975.7U CN209759918U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1975.7U CN209759918U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59918U true CN209759918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1975.7U Active CN209759918U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599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5506A (zh) * 2020-08-19 2020-11-17 长安大学 一种多孔混凝土基层复合沥青路面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CN112726325A (zh) * 2020-12-25 2021-04-30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及其与排水路缘石的组合排水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5506A (zh) * 2020-08-19 2020-11-17 长安大学 一种多孔混凝土基层复合沥青路面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CN112726325A (zh) * 2020-12-25 2021-04-30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及其与排水路缘石的组合排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49520U (zh) 道路排水***
CN204474499U (zh) 一种用于处理河道岸边雨水排水的生态多维滞留***
CN106758675A (zh) 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106544941B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透水路面
CN103981785A (zh) 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
CN209759918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CN210797145U (zh) 一种降噪排水聚合物改性多孔混凝土路面结构
CN110924255A (zh) 园林透水路面结构
CN202265891U (zh) 一种渗透式雨水排水管
CN206173762U (zh) 城市道路排水***
CN206385425U (zh) 一种生态透水路面
CN205295848U (zh) 一种稳固型生态透水铺装***
CN209759944U (zh) 一种排水性路面结构组合
CN105484125B (zh) 一种收集利用雨水的台阶
CN203866664U (zh) 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
CN111535098A (zh) 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及施工方法
CN206971040U (zh) 一种步行路面专用排水结构
CN105803888A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
CN214301074U (zh) 一种用于调控雨水径流的缝隙式结构型透水***
CN206721599U (zh) 一种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215329163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的结构
CN206279413U (zh) 一种生态透水集水整体路面
CN205529776U (zh)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CN104294731A (zh) 一种夹滤料透水水泥混凝土砂基砖铺装***
CN211340266U (zh) 拱形路基蓄水道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