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72488U -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72488U
CN209672488U CN201920334399.5U CN201920334399U CN209672488U CN 209672488 U CN209672488 U CN 209672488U CN 201920334399 U CN201920334399 U CN 201920334399U CN 209672488 U CN209672488 U CN 209672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eat exchanger
type heat
tube type
m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343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周衡
杜顺开
欧汝浩
黎辉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343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72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72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72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所述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管翅式换热器。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和贯穿多个所述翅片的多根冷媒管,其中: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6mm;所述管翅式换热器的冷媒管的总管长ZL与管翅式换热器的名义制冷量Q,符合ZLmin≤ZL≤ZLmax,ZLmin=6.39m/kW*Q‑4.10m/mm*D+28.8m,ZLmax=10.9m/kW*Q‑6.42m/mm*D+45.2m;其中:总管长ZL的单位为m;名义制冷量Q的单位为kW。本实用新型的管翅式换热器,能够规范选取总冷媒管管长,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能效比。

Description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常规换热器的冷媒管的管径较大(通常为7mm~9.5mm),冷媒在冷媒管内部的换热效率较低,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较差。研究发现减小冷媒管的管径,可以改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但是,如果直接将换热器改用管径较小的冷媒管,这种小管径的冷媒管对冷媒流动的阻力较大,若冷媒管的总长较长,容易造成较大的压力损失,进而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管翅式换热器,旨在规范选取总冷媒管管长,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能效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翅式换热器,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和贯穿多个所述翅片的多根冷媒管,其中: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6mm;所述管翅式换热器的冷媒管的总管长ZL与管翅式换热器的名义制冷量Q,符合ZLmin≤ZL≤ZLmax,ZLmin=6.39m/kW*Q-4.10m/mm*D+28.8m,ZLmax=10.9m/kW*Q-6.42m/mm*D+45.2m;其中:总管长ZL的单位为m;名义制冷量Q的单位为kW。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2kW≤Q≤12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20.72m≤ZL≤150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2kW≤Q≤2.6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21.73m≤ZL≤26.81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2.6kW<Q≤3.5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39.32m~61.78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3.5kW<Q≤5.1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40.52m≤ZL≤62.39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5.1kW<Q≤7.2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63.50m≤ZL≤87.15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7.2kW<Q≤12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95.5m≤ZL≤123.56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宽度Pr符合10mm≤Pr≤26mm,相邻两个所述冷媒管之间的管间距Pt符合10mm≤Pt≤23mm。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翅片间距Pf符合1.1mm≤Pf≤1.6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翅片为平片式翅片,或者波纹式翅片,或者开窗式翅片,或者桥形翅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表面设置有亲水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所述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管翅式换热器。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和贯穿多个所述翅片的多根冷媒管,其中: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6mm;所述管翅式换热器的冷媒管的总管长ZL与管翅式换热器的名义制冷量Q,符合ZLmin≤ZL≤ZLmax,ZLmin=6.39m/kW*Q-4.10m/mm*D+28.8m,ZLmax=10.9m/kW*Q-6.42m/mm*D+45.2m;其中:总管长ZL的单位为m;所述名义制冷量Q的单位为kW。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限定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6mm,所述管翅式换热器的冷媒管的总管长ZL与管翅式换热器的名义制冷量Q,符合ZLmin≤ZL≤ZLmax,ZLmin=6.39m/kW*Q-4.10m/mm*D+28.8m,ZLmax=10.9m/kW*Q-6.42m/mm*D+45.2m;其中:总管长ZL的单位为m;所述名义制冷量Q的单位为kW,以规范总冷媒管管长的选取,确保管翅式换热器能够使用较小管径(4mm~6mm)的冷媒管的同时,该管翅式换热器的总管程阻力较小,降低其压力损失,获得较佳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翅式换热器(单排)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管翅式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管翅式换热器在弯折前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管翅式换热器的翅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翅式换热器(双排)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管翅式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管翅式换热器在弯折前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管翅式换热器 120 冷媒管
110 翅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所述管翅式换热器。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风轮组件,以及管翅式换热器。例如但不局限于,所述风轮组件包括轴流风轮。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可以是直排状设置的直排管翅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大致呈L形弯折设置的弯折管翅式换热器。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管翅式换热器100包括多个翅片110和贯穿多个所述翅片110的多根冷媒管120。在所述管翅式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上,多根所述冷媒管120可以呈单排设置(如图2)或呈多排设置(如图6)。每排冷媒管120包括多根沿所述管翅式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冷媒管120。在此,冷媒管120的管径D符合4mm≤D≤6mm,冷媒管120属于小管径冷媒管,相对于常规大管径冷媒管(管径通常在7mm以上)而言,该小管径冷媒管能够改善管翅式换热器100的制热能力。
具体说来,换热管路120的总管长ZL为管翅式换热器100的所有U形管的管长之和。对于所述U形管而言,相邻的两个冷媒管串联形成呈U形设置的U形管。所以,假定U形管的数量为M,冷媒管的数量为m,冷媒管的涨高为L,则有M=2m,ZL=ML=2mL。
对于冷媒管的涨高L,以弯折状的管翅式换热器为例,该弯折状的管翅式换热器包括第一直排部分101、第二直排部分102,以及位于第一直排部分101和第二直排部分102之间的弧形部分103。假定:第一直排部分101的较远离第二直排部分102的一端,到第二直排部分102的距离为L1;第二直排部分102的较远离第一直排部分101的一端,到所述第一直排部分101的距离为L2;弧形部分103对应的圆的半径为R,则其弧长为πR/2。那么,所述涨高L与L1、L2、R存在如下关系:所述涨高L=L1+L2-2R+πR/2±3%。
由于所述冷媒管120的管径减小,所述冷媒管总管长ZL需要重新合理设计。如果所述冷媒管总管长ZL过短,冷媒在换热器内换热不充分,该管翅式换热器100的换热能力也得不到保证。而如果所述冷媒管总管长ZL过长,冷媒管120的成本较大。因此,所述冷媒管总管长ZL应宜符合一定的选取标准。
为了研究所述管翅式换热器100的冷媒管总管长ZL对其换热效果的影响,在冷媒管120的管径D符合4mm≤D≤6mm范围内(例如4mm、5mm、6mm),控制管翅式换热器100的名义制冷量一定的情况下,对管翅式换热器100的总冷媒管管长ZL与性价比(能效比与成本的比值)进行如下多项实验(其中:Q’表示实际制冷量;APF表示能效比;C表示成本;CP性价比):
对于冷媒管管径为4mm的管翅式换热器进行实验获得表1-1至表1-7:
表1-1.Q=20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kW) APF(W/W) C(元) CP
实验1 18.20 1700 3.80 35.0 0.1086
实验2 20.72 2056 5.16 38.0 0.1358
实验3 26.64 2103 5.33 41.9 0.1273
实验4 32.56 2225 5.48 48.0 0.1142
实验5 35.56 2325 5.49 65.2 0.0842
表1-2.Q=23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kW) APF(W/W) C(元) CP
实验1 18.20 2100 3.67 35.0 0.1049
实验2 21.73 2280 5.03 38.0 0.1324
实验3 27.84 2293 5.24 41.9 0.1252
实验4 33.59 2340 5.36 48.0 0.1117
实验5 35.56 2450 5.38 65.2 0.0825
表1-3.Q=26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表1-4.Q=35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kW) APF(W/W) C(元) CP
实验1 40.20 2975 3.70 85.2 0.0434
实验2 47.75 3368 4.77 87.6 0.0545
实验3 61.39 3438 4.89 102.6 0.0477
实验4 75.03 3533 5.00 107.6 0.0465
实验5 80.32 3536 5.01 117.5 0.0426
表1-5.Q=51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53.63 3562 3.45 160.2 0.0215
实验2 65.81 4998 4.27 171.6 0.0249
实验3 79.56 5050 4.39 188.6 0.0233
实验4 91.74 5123 4.70 195.3 0.0241
实验5 103.50 5135 4.71 217.5 0.0217
表1-6.Q=72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61.39 7050 3.19 228.60 0.0140
实验2 68.04 7180 3.97 244.6 0.0162
实验3 86.94 7225 4.18 272.5 0.0153
实验4 105.84 7298 4.35 290.5 0.0150
实验5 135.84 7305 4.37 303.5 0.0144
表1-7.Q=120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对于冷媒管管径为5mm的管翅式换热器进行实验获得表2-1至表2-7:
表2-1.Q=20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17.89 1958 3.89 42.0 0.0926
实验2 19.34 2056 4.91 45.0 0.1091
实验3 24.86 2103 5.21 52.9 0.0985
实验4 30.39 2225 5.51 58.7 0.0938
实验5 32.50 2245 5.51 63.7 0.0864
表2-2.Q=23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17.89 2058 3.49 42.0 0.0831
实验2 20.81 2280 4.96 45.0 0.1103
实验3 25.97 2293 5.17 52.9 0.0978
实验4 31.07 2340 5.32 60.7 0.0876
实验5 32.50 2245 5.41 63.7 0.0849
表2-3.Q=26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19.34 2380 3.96 47.0 0.0843
实验2 22.73 2480 4.81 52.9 0.0909
实验3 29.23 2550 5.29 58.0 0.0911
实验4 35.72 2645 5.49 63.1 0.0869
实验5 44.56 3368 5.59 83.7 0.0668
表2-4.Q=35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表2-5.Q=51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35.72 4832 3.18 196.1 0.0162
实验2 46.57 4998 4.10 203.3 0.0202
实验3 58.37 5050 4.35 241.3 0.0180
实验4 72.45 5123 4.47 259.4 0.0172
实验5 81.13 5225 4.51 270.1 0.0167
表2-6.Q=72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57.29 6850 2.95 261.3 0.0113
实验2 63.50 7180 3.96 289.6 0.0137
实验3 81.13 7225 4.01 320.1 0.0125
实验4 98.77 7298 4.32 350.5 0.0123
实验5 114.58 7385 4.52 522.6 0.0086
表2-7.Q=120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81.13 9725 2.01 390.1 0.0051
实验2 89.12 11896 3.32 406.5 0.0082
实验3 114.58 12530 3.52 522.6 0.0067
实验4 140.04 13384 3.67 638.8 0.0057
实验5 150.01 14562 3.85 802 0.0048
对于冷媒管管径为6mm的管翅式换热器进行实验获得表3-1至表3-7:
表3-1.Q=20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表3-2.Q=23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15.00 2115 3.81 50.5 0.0754
实验2 18.43 2280 4.95 49.0 0.1011
实验3 22.75 2293 5.04 63.0 0.0800
实验4 27.28 2340 5.23 67.0 0.0780
实验5 28.00 2325 5.25 68.7 0.0764
表3-3.Q=26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17.06 2380 3.60 49.0 0.0735
实验2 20.06 2480 4.83 50.1 0.0964
实验3 25.79 2550 4.92 54.0 0.0910
实验4 31.52 2645 5.13 66.0 0.0777
实验5 39.32 2708 5.58 98.3 0.0568
表3-4.Q=35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kW) APF(W/W) C(元) CP
实验1 31.52 3245 3.55 76.0 0.0467
实验2 39.32 3368 4.58 82.3 0.0556
实验3 50.55 3438 4.71 88.0 0.0535
实验4 61.78 3533 4.78 92.0 0.0520
实验5 71.59 7225 4.76 106.6 0.0447
表3-5.Q=51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表3-6.Q=72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50.55 5050 3.37 115.0 0.0293
实验2 56.03 7180 3.91 122.4 0.0320
实验3 71.59 7225 4.16 136.0 0.0306
实验4 87.15 7298 4.34 145.0 0.0300
实验5 101.10 7353 4.35 168.2 0.0259
表3-7.Q=12000W时,管翅式换热器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 Z<sub>L</sub>(m) Q’(W) APF(W/W) C(元) CP
实验1 71.59 7225 2.16 136.0 0.0159
实验2 78.64 11896 3.36 140.0 0.0240
实验3 101.10 12530 3.53 180.0 0.0196
实验4 123.56 13384 3.74 220.0 0.0170
实验5 143.56 14386 3.73 255.6 0.0146
从上述表1-1至表3-7,选取每一表格中性价比较高的三个实验组为一个优选单元,例如表1-1中,优选单元为实验2至实验4。再依次从每一优选单元提取出最短总管长ZLmin获得表4,以及提取出最长总管长ZLmax对应的实验组得到表5:
表4.各优选单元内最短总管长ZLmin实验组汇总
表5.各优选单元内最长总管长ZLmax的实验组实验组汇总
依据表4中的数据,拟合出关于最短总管长ZLmin与名义制冷量Q、冷媒管的管径D的拟合公式为:ZLmin=6.39m/kW*Q-4.10m/mm*D+28.8m。该ZLmin的拟合公式中,相关的三个系数分别为k1’=6.39、k2’=4.10、k3’=28.8。也就是,ZLmin=k1’m/kW*Q-k2’m/mm*D+k3’m。
依据表5中的数据,拟合出关于最短总管长ZLmax与名义制冷量Q、冷媒管的管径D的拟合公式为:ZLmax=10.9m/kW*Q-6.42m/mm*D+45.2m。该ZLmax的拟合公式中,相关的三个系数分别为k1’=10.9、k2”=6.42、k3”=45.2。也就是,ZLmax=k1”m/kW*Q-k2”m/mm*D+k3”m。
因此,限定所述管翅式换热器的冷媒管的总管长ZL与管翅式换热器的名义制冷量Q的关系,符合ZLmin≤ZL≤ZLmax时,该管翅式换热器的冷媒管的总管长处于在性价比优选单元中的更优范围内,也就是说,该管翅式管热器可获得更高的性价比。假定ZL=k1m/kW*Q-k2m/mm*D+k3m,那么则,有ZLmin≤ZL≤ZLmax,并且k1符合k1’≤k1≤k1’(即6.39≤k1≤10.9),k2符合k2’≤k2≤k2’(即4.10≤k2≤6.42),k3符合k3’≤k3≤k3’(即28.8≤k3≤45.2)。
本实用新型的管翅式换热器100,通过限定冷媒管120的管径D符合4mm≤D≤6mm,管翅式换热器100的冷媒管总管长ZL符合ZLmin≤ZL≤ZLmax,ZLmin=6.39m/kW*Q-4.10m/mm*D+28.8m,ZLmax=10.9m/kW*Q-6.42m/mm*D+45.2m,以合理选取处合适的总冷媒管总管长,确保管翅式换热器100能够小管径的冷媒管120的同时,该管翅式换热器100的总管程阻力较小,获得较佳的换热性能,进而获得较高的能效比和性价比。
基于上述实施例,根据不同的的名义制冷量Q,还可以合理规划ZL的取值范围,以选取出更佳的冷媒管总管长ZL。为此,可将名义制冷量Q划分为2kW≤Q≤2.6kW、2.6kW<Q≤3.5kW、3.5kW<Q≤5.1kW、5.1kW<Q≤7.2kW、7.2kW<Q≤12kW五个区间。针对该五个区间,分别规划出冷媒管总管长ZL的取值区间。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2kW≤Q≤2.6kW,从表1-1至表1-3、表2-1至表2-3,以及表3-1至表3-3选出优选单元内对应的总管长ZL,可获得如下表6:
表6. 2kW≤Q≤2.6kW对应优选单元内的总管长ZL汇总
由上述表6内的数据可见,对于名义制冷量Q符合2kW≤Q≤2.6kW时,冷媒管的总管长ZL在21.73m~26.81范围内,可确保管翅式换热器100在该范围的任意名义制冷量下均可获得较佳的换热能力和性价比。例如,但不局限于:冷媒管的总管长ZL在21.73m、21.94m、22.75m、24.86m、25.97m、26.81m。
在另一实施例中,针对2.6kW<Q≤3.5kW,从表1-3和表1-4、表2.-3和表2-4,以及表3-3和表3-4选出优选单元内对应的总管长ZL,可获得如下表7:
表7. 2.6kW<Q≤3.5kW对应优选单元内的总管长ZL汇总
由上述表7内的数据可见,对于名义制冷量Q符合2.6kW<Q≤3.5kW时,冷媒管的总管长ZL在39.32m~61.78m范围内,可确保管翅式换热器100在该范围的任意名义制冷量下均可获得较佳的换热能力和性价比。例如,但不局限于:冷媒管的总管长ZL在44.56m、47.75m、50.55m、57.29m、61.78m。
再一实施例中,针对3.5kW<Q≤5.1kW,从表1-4和表1-5、表2-4和表2-5,以及表3-4和表3-5选出优选单元内对应的总管长ZL(详细可参照表6或表7),在此不再一一列出。同理可获得,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3.5kW<Q≤5.1kW时,冷媒管的总管长ZL在40.52m~62.39m范围内,可确保管翅式换热器100在该范围的任意名义制冷量下均可获得较佳的换热能力和性价比。例如,但不局限于:冷媒管的总管长ZL在40.52m、46.57m、51.74m、58.37m、62.39m。
在又一实施例中,针对5.1kW<Q≤7.2kW,从表1-5和表1-6、表2-5和表2-6,以及表3-5和表3-6选出优选单元内对应的总管长ZL(详细可参照表6或表7),在此也不再一一列出。同理可获得,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5.1kW<Q≤7.2kW时,冷媒管总管长ZL在63.50m~87.15m范围内,可确保管翅式换热器100在该范围的任意名义制冷量下均可获得较佳的换热能力和性价比。例如,但不局限于:冷媒管总管长ZL在68.04m、71.59m、81.13m、86.94m、87.15m。
在还一实施例中,针对7.2kW<Q≤12kW,从表1-6和表1-7、表2-6和表2-7,以及表3-6和表3-7选出优选单元内对应的总管长ZL(详细可参照表6或表7),在此也不再一一列出。同理可获得,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7.2kW<Q≤12kW时,冷媒管总管长ZL在95.5m~123.56m范围内,可确保管翅式换热器100在该范围的任意名义制冷量下均可获得较佳的换热能力和性价比。例如,但不局限于:冷媒管的总管长ZL在101.10m、114.58m、122.78m、123.56m。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冷媒管120的管径D符合4mm≤D≤6mm,限定所述翅片110的宽度Pr符合16mm≤Pr≤26mm,相邻两个所述翅片110之间的翅片间距Pf符合1.1mm≤Pf≤2.0mm。在该D、Pr、Pf对应的范围内,所述管翅式换热器100具有较大的换热能力,相对于于大管径换热器可增大3%。通过合理设计相邻翅片间距,从而可容纳较多的凝霜,减少凝霜堵塞翅片110的情况发生。进而可延长化霜周期,避免频繁化霜而导致制热量降低,影响用户使用舒适性。
具体说来,在冷媒管120的管径D为4mm~6mm范围内,所述翅片110的宽度Pr应满足Pr∈[16mm,26mm],并且相邻两个翅片110之间的翅片间距Pf应满足Pf∈[1.1mm,2.0mm]。例如:Pr=17mm、18mm、20mm、22mm、24mm、25.5mm。Pf=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
还考虑到如果该管翅式换热器100的相邻两个翅片110之间的翅片间距较小,当凝露水珠的高度超过所述翅片间距时,翅片110之间的水珠就会连接起来,形成牢固的“水桥”。显然,“水桥”会占用空间,进而减小“容霜体积”。因此,为减少“水桥”的产生,可选地,所述翅片间距Pf符合1.1mm≤Pf≤1.6mm。例如:Pf=1.15mm、1.20mm、1.25mm、1.30mm、1.35mm、1.40mm、1.45mm、1.50mm、1.55mm。
此外,鉴于U形管的数量M还符合M=H/(2*Pt),也就是说,m=2*M=H/Pt(Pt为U形管的两根冷媒管120之间的管间距)。所述管翅式换热器100的总冷媒管管长ZL=ML=L*(H/Pt)。因此,在管翅式换热器100的总冷媒管管长ZL确定之后,亦可基本确定该管翅式换热器100的管间距Pt
此外,还可以在所述翅片110的表面设置亲水层。所述亲水层可以是铝箔亲水性涂层。该亲水层对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冷凝水在翅片110上扩散较快,不容易形成“水桥”,减小通风阻力,有助于提高管翅式换热器100与空气的换热能力。
此外,对于所述翅片110的类型,所述翅片110可选为平片式翅片,或者波纹式翅片,或者开窗式翅片,或者桥形翅片。但是,考虑到波纹式翅片,或者开窗式翅片,或者桥形翅片的形状较为不规则,在翅片110的整体尺寸基本一致时,这几类翅片的体积通常会大于平片式翅片,占用较大的空间,故而会导致管翅式换热器100内部的空隙减小,使得容霜量减小。鉴于上述考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翅片110优选为平片式翅片,以此可减小翅片110的体积,减少其占用空间,进而确保管翅式换热器100内部具有足够的空隙来容纳较多的凝霜,减少凝霜堵塞翅片110的情况发生。进而可延长化霜周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和贯穿多个所述翅片的多根冷媒管,其中:
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6mm;
所述管翅式换热器的冷媒管的总管长ZL与管翅式换热器的名义制冷量Q,符合ZLmin≤ZL≤ZLmax,ZLmin=6.39m/kW*Q-4.10m/mm*D+28.8m,ZLmax=10.9m/kW*Q-6.42m/mm*D+45.2m;其中:总管长ZL的单位为m;名义制冷量Q的单位为kW。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2kW≤Q≤12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20.72m≤ZL≤150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2kW≤Q≤2.6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21.73m≤ZL≤26.81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2.6kW<Q≤3.5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39.32m~61.78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3.5kW<Q≤5.1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40.52m≤ZL≤62.39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5.1kW<Q≤7.2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63.50m≤ZL≤87.15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名义制冷量Q符合7.2kW<Q≤12kW,所述冷媒管的总管长ZL符合95.5m≤ZL≤123.56m。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宽度Pr符合10mm≤Pr≤26mm,相邻两个所述冷媒管之间的管间距Pt符合10mm≤Pt≤23mm。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翅片间距Pf符合1.1mm≤Pf≤1.6mm。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平片式翅片,或者波纹式翅片,或者开窗式翅片,或者桥形翅片。
11.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表面设置有亲水层。
12.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CN201920334399.5U 2019-03-15 2019-03-15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09672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4399.5U CN209672488U (zh) 2019-03-15 2019-03-15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4399.5U CN209672488U (zh) 2019-03-15 2019-03-15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72488U true CN209672488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71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34399.5U Active CN209672488U (zh) 2019-03-15 2019-03-15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72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5119A (zh) 换热器及空气调节机
CN103940281A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2008311U (zh) 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翅片、翅片管式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102798252A (zh) 一种管翅式平行流换热器
JPWO2005073655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含む空調装置
JP4224793B2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132764U (zh) 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及制冷设备
CN209672488U (zh)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0861409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09672487U (zh)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373322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0832630U (zh) 一种空调弯折冷凝器及空调
CN209672489U (zh)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6016843A (zh) 高效冷藏翅片蒸发器
CN208205201U (zh)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672485U (zh)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6919716U (zh) 新型翅片管换热器
CN209672486U (zh)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2108645U (zh) 一种家用翅片管式空气能取暖器
CN212253799U (zh) 波纹换热翅片、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9140604A (zh) 翅片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1081601Y (zh) 热交换器
CN213178908U (zh) 一种用于超薄蒸发器芯体的矩形波翅片
CN212870832U (zh) 一种三水道铜铝复合散热器
WO2022206765A1 (zh) 换热器和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