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0701U - 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0701U
CN209510701U CN201920057942.1U CN201920057942U CN209510701U CN 209510701 U CN209510701 U CN 209510701U CN 201920057942 U CN201920057942 U CN 201920057942U CN 209510701 U CN209510701 U CN 209510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vel mount
air supply
gear
wind pushing
suppl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579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欣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Greenyellow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Youwei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an Enjoy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an Enjoy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an Enjoy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579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0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0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0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包括底座、导电转动机构、旋转架以及送风机构,送风机构设在旋转架上,旋转架通过导电转动机构与底座连接,导电转动机构配置为驱动旋转架无极旋转以及为送风机构提供电能。通过导电转动机构连接底座和旋转架,使得旋转架上的送风机构能够三百六十度无极循环送风。该种送风方式能够对空间内的任何角落进行送风,解决了传统的送风装置送风覆盖面积少的问题;而且,送风机构通过摆动机构设在旋转架上,使得送风机构能够在旋转架上的进行上下摆动,使得送风装置的送风范围更广,能够有效地促进室内空气循环。通过滑环进行导电,避免导电线捆卷,其制作成本低,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扇主要作用是将室内空气形成对流循环,以合理的空气流向达到平衡温度的效果。风扇只是单纯的利用电磁感应使叶片快速转动,从而使风扇面前的空气快速流动,而快速流动的空气经过人体后使得人体表面水分蒸发,吸收热量,从而让人体感到凉爽。
但是现有的循环扇无论是直接送风的转叶扇或使是采用风环结构的无叶风扇,其通常采用摇摆或转动来增加送风角度。但由于结构的限制,该送风角度均小于360度,不能做到全方位送风,导致循环扇的空气对流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包括底座、导电转动机构、旋转架以及送风机构,送风机构设在旋转架上,旋转架通过导电转动机构与底座连接,导电转动机构与送风机构电联接,导电转动机构配置为驱动旋转架无极旋转以及为送风机构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转动机构连接底座和旋转架,使得旋转架上的送风机构能够三百六十度无极循环送风。该种送风方式能够对空间内的任何角落进行送风,解决了传统的送风装置送风覆盖面积少的问题,提高了送风装置的实用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室内空气循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转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轴承以及滑环,第一电机固定在底座上,第一齿轮套设在旋转架的下端,轴承安装在底座和旋转架之间,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滑环固定在旋转架的下端中轴线处。
由此,导电转动机构的驱动过程中,由第一电机对第一齿轮进行驱动,使得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的旋转架能够实现转动,且转动方式为无极转动,及360度不断循环转动;而且,在转动的过程中利用滑环将电力输送至送风机构处,使得电线的布局能够合理,且不会以为转动使得电线相互缠绕。通过该种驱动导电方式,能够在驱动旋转机架的情况下,实现导电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转架下端设有第一安装凸环,底座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安装凸环,第一安装凸环和第二安装凸环同轴心配合,轴承套设在第一安装凸环和第二安装凸环之间,第一齿轮套设在第一安装凸环外。
由此,第一安装凸环和第二安装凸环之间安装轴承,使得旋转架与底座的配合更紧密;且因安装有轴承的缘故,使得旋转架在底座上旋转地更流畅、更稳定且不会发出噪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转架下端沿轴心方向设有第一安装孔,滑环安装在该第一安装孔上。
由此,第一安装孔设在旋转架的下端中轴线位置,滑环为导电滑环,安装在第一安装孔,使得滑环的转动的过程不会偏离轴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还包括摆动机构,送风机构通过摆动机构安装与旋转架上;摆动机构能够驱动送风机构进行摆动。
由此,摆动机构使得送风机构能够在旋转架上实现上下摆动功能,使得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更广,使得送风装置的送风范围更广,增加送风装置的送风功能,提高送风装置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摆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安装在送风机构上,第二电机固定在旋转架上,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四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
由此,第二电机驱动第四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送风机构进行上下摆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齿轮为内齿轮,且第三齿轮的一端面设有卡槽,旋转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卡槽和第二安装孔可旋转配合。
由此,为内齿轮的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能够实现减速传动,节约了减速机构,亦能够使得送风机构的摆动速度降低;而且,通过卡槽与第二安装孔的配合方式,将送风机构可旋转安装于旋转架上,使得送风机构能够在旋转架上进行摆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送风机构的两端面设有限位柱,旋转架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柱和限位槽配合。
由此,限位柱和限位槽配合能够对送风机构的摆动角度进行限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还包括复位感应机构,复位感应机构包括感应柱以及传感器,传感器安装在旋转架底部,感应柱安装在底座上,感应柱和传感器配合。
由此,在送风装置关闭时,复位感应机构使得旋转架始终能够转动复位在指定位置,使得送风装置在开启或关闭时能够进行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设在底座上,控制器通过导电旋转机构与送风机构、摆动机构以及复位感应机构电联接。
由此,控制器对导电旋转机构、复位送风机构、摆动机构以及感应机构进行协同控制,且通过控制器能够对导电旋转机构、复位送风机构、摆动机构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送风机构的档位、控制摆动机构的摆动速度以及控制导电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以及旋转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导电转动机构连接底座和旋转架,使得旋转架上的送风机构能够三百六十度无极循环送风。该种送风方式能够对空间内的任何角落进行送风,解决了传统的送风装置送风覆盖面积少的问题;而且,送风机构通过摆动机构设在旋转架上,使得送风机构能够在旋转架上的进行上下摆动,使得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更广,使得送风装置的送风范围更广。提高了送风装置的实用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室内空气循环。本实用新型通过滑环进行导电,避免导电线捆卷,其制作成本低,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11-第二安装凸环、12-第三安装孔、13-滑轨、2-导电转动机构、21-第一电机、22-第一齿轮、23-轴承、24-滑环、25-第二齿轮、3-旋转架、31-第一安装凸环、32-第一安装孔、33-扣合片、34-第二安装孔、35-限位槽、4-送风机构、41-限位柱、42-提手、5-摆动机构、51-第二电机、52-第三齿轮、53-第四齿轮、54-卡槽、55-旋垫、6-复位感应机构、61-感应柱、62-传感器、7-控制器、8-外罩、9-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包括底座1、导电转动机构2、旋转架3以及送风机构4,旋转架3为“U”字型结构,送风机构4设在为“U”字型的旋转架3的开口内侧,送风机构4为两侧设有平面的类“球”型结构,送风机构4的两侧面与旋转架3的两内侧面相对并留有一点间隙;旋转架3的下端面通过导电转动机构2与底座1的上端面连接,导电转动机构2与送风机构4电联接,导电转动机构2配置为驱动旋转架3无极旋转以及为送风机构4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转动机构2连接底座1和旋转架3,使得旋转架3上的送风机构4能够三百六十度无极循环送风。该种送风方式能够对空间内的任何角落进行送风,解决了传统的送风装置送风覆盖面积少的问题,提高了送风装置的实用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室内空气循环。
结合图3和图4,导电转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齿轮22、轴承23以及滑环24,第一电机21固定在底座1上,第一齿轮22套设在旋转架3的下端,轴承23安装在底座1和旋转架3之间,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设有第二齿轮25,第二齿轮25与第一齿轮22啮合,滑环24固定在旋转架3的下端中轴线处。
导电转动机构2的驱动过程中,由第一电机21对第一齿轮22进行驱动,使得与第一齿轮22固定连接的旋转架3能够实现转动,且转动方式为无极转动,及360度不断循环转动;而且,在转动的过程中利用滑环24将电力输送至送风机构4处,使得电线的布局能够合理,且不会以为转动使得电线相互缠绕。通过该种驱动导电方式,能够在驱动旋转机架的情况下,实现导电功能。
结合图3和图4,旋转架3下端设有第一安装凸环31,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安装凸环11,第一安装凸环31和第二安装凸环11同轴心配合,轴承23套设在第一安装凸环31和第二安装凸环11之间,第一齿轮22套设在第一安装凸环31外;第二安装凸环11的中轴线处设有第三安装孔12,旋转架3下端设有扣合片33,扣合片33与第三安装孔12限位连接,扣合片33能够保证旋转架3始终保持中轴线旋转且不会脱离底座1。
第一安装凸环31和第二安装凸环11之间安装轴承23,使得旋转架3与底座1的配合更紧密;且因安装有轴承23的缘故,使得旋转架3在底座1上旋转地更流畅、更稳定且不会发出噪音。
结合图3和图4,旋转架3下端沿轴心方向设有第一安装孔32,滑环24安装在该第一安装孔32上,滑环24的上端随着旋转架3同步转动,滑环24的下端保持静止状态。
第一安装孔32设在旋转架3的下端中轴线位置,滑环24为导电滑环24,安装在第一安装孔32,使得滑环24的转动的过程不会偏离轴心。
结合图3和图5,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还包括摆动机构5,送风机构4通过摆动机构5安装与旋转架3上,摆动机构5设在旋转架3与送风机构4的右侧接触端处;旋转架3与送风机构4的左侧接触端处设有扣合组件,扣合组件保证旋转架3能够在送风机构4上旋转且不会发生脱落;摆动机构5能够驱动送风机构4进行摆动。
摆动机构5使得送风机构4能够在旋转架3上实现上下摆动功能,使得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更广,使得送风装置的送风范围更广,增加送风装置的送风功能,提高送风装置的实用性。
结合图3和图5,摆动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1以及第三齿轮52,第三齿轮52安装在送风机构4上,送风机构4的侧面设有开孔,第三齿轮52套设在该开孔上,并通过螺丝进行固定。第二电机51固定在旋转架3上,第二电机51的输出端设有第四齿轮53,第三齿轮52和第四齿轮53啮合。
第二电机51驱动第四齿轮5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送风机构4进行上下摆动。
结合图3和图5,第三齿轮52为内齿轮,且第三齿轮52的一端面设有卡槽54,卡槽54与送风机构4的侧面形成一个安装槽,旋转架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4,卡槽54和第二安装孔34可旋转配合,第二安装孔34为边沿卡接在该安装槽内,且送风机构4与旋转架3的接触面设有旋垫55,该旋垫55能够减少送风机构4在摆动时的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为内齿轮的第三齿轮52与第二齿轮25啮合,能够实现减速传动,节约了减速机构,亦能够使得送风机构4的摆动速度降低;而且,通过卡槽54与第二安装孔34的配合方式,将送风机构4可旋转安装于旋转架3上,使得送风机构4能够在旋转架3上进行摆动。
结合图5,送风机构4的两端面均设有限位柱41,旋转架3上设有弧形限位槽35,限位柱41和限位槽35配合,限位柱41和限位槽35配合能够对送风机构4的摆动角度进行限位。
结合图5,底座1的上端面的边沿位置设有滑轨13,旋转架3的下端在滑轨13上滑动,以保证旋转架3的旋转稳定性。
结合图3和图6,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还包括复位感应机构6,复位感应机构6包括感应柱61以及传感器62,传感器62安装在旋转架3底部,感应柱61安装在底座1上,感应柱61和传感器62配合。
在送风装置关闭时,复位感应机构6使得旋转架3始终能够转动复位在指定位置,使得送风装置在开启或关闭时能够进行复位。
结合图1-2,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还包括外罩8,外罩8为半透明材质制成,外罩8固定在送风机构4的下端,外罩8的内设有显示屏9,显示屏9的光能够透过外罩8,即通过外罩8可以看到显示屏9的内容。送风机构4的后端设有提手42,该提手42能够方便将送风装置提起。
结合图3和图6,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7,控制器7设在底座1上,控制器7通过导电旋转机构与送风机构4、摆动机构5以及复位感应机构6电联接。底座1的边沿设有插口,插口与控制器7电联接,控制器7与第一电机21、滑环24电联接,滑环24与摆动机构5、送风机构4、复位感应机构6、显示屏9电联接。
控制器7对导电旋转机构、复位送风机构4、摆动机构5以及感应机构进行协同控制,且通过控制器7能够对导电旋转机构、复位送风机构4、摆动机构5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送风机构4的档位、控制摆动机构5的摆动速度以及控制导电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以及旋转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7具有以下几种控制功能:
1、风速调节:通过控制器7能够调节送风机构4的风速以及送风模式,送风模式包括正常风、自然风以及睡眠风,送风模式通过控制器7的程序控制风扇的间断开、停来进行模拟。
2、旋转调节:通过控制器7能够调节导电转动机构2的旋转速度;调节导电转动机构2的旋转角度,例如需要在180度之间来回旋转;调节旋转导电机构的旋转功能,即是否开启旋转功能。
3、摆动调节:通过控制器7能够调节摆动机构5的摆动速度,以及调节摆动机构5的摆动功能,即是否开启摆动功能。
控制器7可以是远程遥控、按键遥控或手势遥控等方式,以上的控制方式均可以设在本装置中,根据不同需要,本实用新型会设置不同控制方式。而且,送风机构4可以是直接送风的转叶扇结构或使是采用风环结构的无叶风扇结构,根据不同需要,本实用新型会设置不同结构的送风机构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导电转动机构2连接底座1和旋转架3,使得旋转架3上的送风机构4能够三百六十度无极循环送风。该种送风方式能够对空间内的任何角落进行送风,解决了传统的送风装置送风覆盖面积少的问题;而且,送风机构4通过摆动机构5设在旋转架3上,使得送风机构4能够在旋转架3上的进行上下摆动,使得送风装置的送风角度更广,使得送风装置的送风范围更广。提高了送风装置的实用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室内空气循环。本实用新型通过滑环24进行导电,避免导电线捆卷,其制作成本低,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导电转动机构(2)、旋转架(3)以及送风机构(4),所述送风机构(4)设在旋转架(3)上,所述旋转架(3)通过导电转动机构(2)与底座(1)连接,所述导电转动机构(2)与送风机构(4)电联接,所述导电转动机构(2)配置为驱动旋转架(3)无极旋转以及为送风机构(4)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转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齿轮(22)、轴承(23)以及滑环(24),所述第一电机(21)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齿轮(22)套设在旋转架(3)的下端,所述轴承(23)安装在底座(1)和旋转架(3)之间,所述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设有第二齿轮(25),所述第二齿轮(25)与第一齿轮(22)啮合,所述滑环(24)固定在旋转架(3)的下端中轴线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下端设有第一安装凸环(31),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安装凸环(11),所述第一安装凸环(31)和第二安装凸环(11)同轴心配合,所述轴承(23)套设在第一安装凸环(31)和第二安装凸环(11)之间,所述第一齿轮(22)套设在第一安装凸环(31)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下端沿轴心方向设有第一安装孔(32),所述滑环(24)安装在该第一安装孔(3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动机构(5),所述送风机构(4)通过摆动机构(5)安装与旋转架(3)上;所述摆动机构(5)能够驱动送风机构(4)进行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1)以及第三齿轮(52),所述第三齿轮(52)安装在送风机构(4)上,所述第二电机(51)固定在旋转架(3)上,所述第二电机(51)的输出端设有第四齿轮(53),所述第三齿轮(52)和第四齿轮(53)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52)为内齿轮,且所述第三齿轮(52)的一端面设有卡槽(54),所述旋转架(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4),所述卡槽(54)和第二安装孔(34)可旋转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4)的两端面设有限位柱(41),所述旋转架(3)上设有限位槽(35),所述限位柱(41)和限位槽(35)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感应机构(6),所述复位感应机构(6)包括感应柱(61)以及传感器(62),所述传感器(62)安装在旋转架(3)底部,所述感应柱(61)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感应柱(61)和传感器(62)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设在底座(1)上,所述控制器(7)通过导电旋转机构与送风机构(4)、摆动机构(5)以及复位感应机构(6)电联接。
CN201920057942.1U 2019-01-14 2019-01-14 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 Active CN209510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57942.1U CN209510701U (zh) 2019-01-14 2019-01-14 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57942.1U CN209510701U (zh) 2019-01-14 2019-01-14 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0701U true CN209510701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200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57942.1U Active CN209510701U (zh) 2019-01-14 2019-01-14 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07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0596A (zh) * 2021-01-26 2021-05-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俯仰结构及吹风装置
CN113584831A (zh) * 2020-04-30 2021-11-02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循环扇控制方法、循环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4831A (zh) * 2020-04-30 2021-11-02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循环扇控制方法、循环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84831B (zh) * 2020-04-30 2023-06-06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循环扇控制方法、循环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80596A (zh) * 2021-01-26 2021-05-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俯仰结构及吹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0750A (zh) 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6291338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07036268A (zh) 导风装置和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9510701U (zh) 无极转动循环送风装置
CN202947279U (zh) 升降式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01232663Y (zh) 一种带导风轮的电扇
CN203068756U (zh) 升降式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02392957U (zh) 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1781466U (zh) 一种可上下送风的旋转式空调器
CN113091290A (zh) 导风结构、空调器以及导风方法
CN109945306A (zh) 空调器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08398482U (zh) 一种塑料拉条用降温装置
CN108716477A (zh) 一种可以360°旋转送风的电风扇
CN111550894B (zh) 一种自然风稳定换气设备
CN205014492U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210889411U (zh) 用于风扇的控制面板上置式结构
CN207333261U (zh) 一种全方位可调风向风扇
CN209445480U (zh) 一种迷你型大功率暖风机
CN109246983B (zh) 一种变频器用减震散热装置
CN108709232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1740175U (zh) 柜式空调
CN20834942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189296U (zh) 一种可360度旋转的风扇
CN209414222U (zh) 一种太阳能风扇
CN216767831U (zh) 一种塔扇的摇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8000 Unit 305, Floor 3, Plant 2, Phase I, Key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ark, No. 7, Xinkai Road, Wusha Community, Daliang Subdistric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ouwei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Unit 303, Floor 3, No. 1 Plant, European Industrial Park, No. 1 Shunhe South Road, Wusha Community, Daliang Subdistrict Offic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528399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FANXIANG ELECTRICAL APPLIANCE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05

Address after: 528000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floors of plant 2, No. 2, Wusha Shunhe South Road, Daliang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GREENYELLOW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28000 Unit 305, Floor 3, Plant 2, Phase I, Key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ark, No. 7, Xinkai Road, Wusha Community, Daliang Subdistric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Youwei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