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5591U - 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95591U
CN209495591U CN201920095839.6U CN201920095839U CN209495591U CN 209495591 U CN209495591 U CN 209495591U CN 201920095839 U CN201920095839 U CN 201920095839U CN 209495591 U CN209495591 U CN 209495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cooling tower
outer cover
fluting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958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明青
武勇
程军
谢晓龙
乔洪亮
武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emei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Kemei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Kemei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Kemei Autom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958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95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95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95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包括闭式冷却塔顶壳和电机,所述闭式冷却塔顶壳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开槽,且开槽的内部皆放置有叶轮腔,所述叶轮腔与开槽之间皆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所述叶轮腔和闭式冷却塔顶壳上皆开设有与紧固螺栓相互配合的螺栓槽,所述开槽内部的底端皆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闭式冷却塔顶壳的顶端固定有外罩,且外罩的顶端固定有电机。该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通过设置两组叶轮,使得装置的散热效果比传统的一组叶轮散热效果更好,而通过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的连带作用,使得一组叶轮机构可以带动另一组叶轮机构工作,在相同电能的使用下,效率更高,实现了节能的同时,散热效果较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闭式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
背景技术
节能型闭式冷却塔是采用软水(蒸馏水)作循环冷却水,其不与空气接触,也不需要专门的水池,其运行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叶轮机构是闭式冷却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主要作用是将冷却塔内的热空气向外抽出以散发热量,因此叶轮机构亦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基本上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叶轮机构一般都是设置一个,相对来讲降低了散热的效率,而一些设置有两个叶轮机构的冷却塔虽然提高了散热效率,但是相应的能耗也增大,不能较好的做到既能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又可节能,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因此亟需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较好的做到既能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又可节能,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包括闭式冷却塔顶壳和电机,所述闭式冷却塔顶壳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开槽,且开槽的内部皆放置有叶轮腔,所述叶轮腔与开槽之间皆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所述叶轮腔和闭式冷却塔顶壳上皆开设有与紧固螺栓相互配合的螺栓槽,所述开槽内部的底端皆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闭式冷却塔顶壳的顶端固定有外罩,且外罩的顶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主转轴,且主转轴延伸至叶轮腔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叶轮腔内壁上,所述叶轮腔内部的主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叶轮,且第一叶轮上方的主转轴上设置有主动轮,另一所述叶轮腔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副转轴,且副转轴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外罩内部顶端,另一所述叶轮腔内部的副转轴上设置有第二叶轮,且第二叶轮上方的副转轴上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槽底端的直径等于叶轮腔底端的直径,所述开槽的顶端与叶轮腔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每个所述叶轮腔上的紧固螺栓皆设置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开槽和叶轮腔位于外罩内部的闭式冷却塔顶壳上,所述外罩与闭式冷却塔顶壳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罩的倾斜面开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内部顶端的外罩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外罩内部的顶端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外罩内部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槽,且连通槽的端部开设有与开口相互配合的槽口。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面积等于槽口的面积,所述连通槽的底端均匀开设有与通孔相互配合的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孔径等于通孔的孔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通过设置外罩、电机、主转轴、第一叶轮、主动轮、副转轴、第二叶轮、从动轮以及皮带,通过设置两组叶轮,使得装置的散热效果比传统的一组叶轮散热效果更好,而通过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的连带作用,使得一组叶轮机构可以带动另一组叶轮机构工作,在相同电能的使用下,效率更高,实现了节能的同时,散热效果较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同时该装置通过出风口、开口、通孔、连通槽和槽口的配合使用,使得经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从闭式冷却塔顶壳内部抽出的热风可以被很好的排出,避免在外罩内部顶端积累而形成水珠落下,与外露的紧固螺栓接触,长期以往导致紧固螺栓锈蚀,从而影响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对装置的工作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罩、开口和槽口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闭式冷却塔顶壳;2、开槽;3、叶轮腔;4、紧固螺栓;5、螺栓槽;6、进风口;7、外罩;8、电机;9、主转轴;10、第一叶轮;11、主动轮;12、副转轴;13、第二叶轮;14、从动轮;15、皮带;16、出风口;17、开口;18、通孔;19、连通槽;20、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包括闭式冷却塔顶壳1和电机8,闭式冷却塔顶壳1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开槽2,且开槽2的内部皆放置有叶轮腔3,开槽2底端的直径等于叶轮腔3底端的直径,开槽2的顶端与叶轮腔3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其作用是通过直径的设计,使得叶轮腔3可以很好的卡在开槽2上,而通过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设计,使得开槽2和叶轮腔3贴合紧密,避免参差不齐的高度影响排风效果,叶轮腔3与开槽2之间皆通过紧固螺栓4固定,每个叶轮腔3上的紧固螺栓4皆设置为四个,其作用是通过个数的设计,使得开槽2和叶轮腔3连接稳固,不会轻易松动而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叶轮腔3和闭式冷却塔顶壳1上皆开设有与紧固螺栓4相互配合的螺栓槽5。
开槽2内部的底端皆开设有进风口6,闭式冷却塔顶壳1的顶端固定有外罩7,且外罩7的顶端固定有电机8,开槽2和叶轮腔3位于外罩7内部的闭式冷却塔顶壳1上,外罩7与闭式冷却塔顶壳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其作用是通过位置的设计,使得外罩7、开槽2和叶轮腔3结构分布合理,而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使得外罩7和闭式冷却塔顶壳1连接稳固,电机8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主转轴9,且主转轴9延伸至叶轮腔3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叶轮腔3内壁上,叶轮腔3内部的主转轴9上设置有第一叶轮10,且第一叶轮10上方的主转轴9上设置有主动轮11,另一叶轮腔3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副转轴12,且副转轴12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外罩7内部顶端,另一叶轮腔3内部的副转轴12上设置有第二叶轮13,且第二叶轮13上方的副转轴12上设置有从动轮14,从动轮14与主动轮11之间通过皮带15连接,通过设置两组叶轮,使得装置的散热效果比传统的一组叶轮散热效果更好,而通过主动轮11、从动轮14和皮带15的连带作用,使得一组叶轮机构可以通过另一组叶轮机构带动工作,在相同电能的使用下,效率更高,实现了节能的同时,散热效果较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外罩7的倾斜面开设有出风口16,且出风口16内部顶端的外罩7上开设有开口17,外罩7内部的顶端均匀开设有通孔18,外罩7内部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槽19,且连通槽19的端部开设有与开口17相互配合的槽口20,其作用是通过通孔18的设计使得被从闭式冷却塔顶壳1内部抽出的热风可以经通孔18进入连通槽19内部,然后经槽口20、开口17和出风口16流出,避免了热风在外罩7内部顶端预冷液化而形成水珠落下,与外露的紧固螺栓4接触,长期以往导致紧固螺栓4锈蚀,从而影响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对装置的工作造成影响,开口17的面积等于槽口20的面积,连通槽19的底端均匀开设有与通孔18相互配合的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孔径等于通孔18的孔径,其作用是通过面积相等的设置使得进入连通槽19内部的热风可以很好的经槽口20和开口17排出,而预留孔以及预留孔孔径的设置,使得通孔18和连通槽19相连通,热风可以很好的经通孔18进入连通槽19内部。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电机8工作,将会带动主转轴9转动,此时第一叶轮10会随主转轴9一起转动,进行抽风过程,而在此过程中,随着主转轴9转动带动主动轮11同步转动,在皮带15的作用下将会使得从动轮14和副转轴12随主转轴9一起转动,使得第二叶轮13一起转动,配合第一叶轮10一起进行抽风过程,而随着第一叶轮10和第二叶轮13的转动将闭式冷却塔顶壳1内部的热风抽出时,部分会经过外罩7上的出风口16直接排出。另一部分将会向上移动直到与外罩7内部顶端接触,此时会通过外罩7内部顶端上的通孔18进入连通槽19内部,再通过槽口20和开口17的作用,从出风口16排出,操作简单便捷,操作过程到此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包括闭式冷却塔顶壳(1)和电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冷却塔顶壳(1)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开槽(2),且开槽(2)的内部皆放置有叶轮腔(3),所述叶轮腔(3)与开槽(2)之间皆通过紧固螺栓(4)固定,所述叶轮腔(3)和闭式冷却塔顶壳(1)上皆开设有与紧固螺栓(4)相互配合的螺栓槽(5),所述开槽(2)内部的底端皆开设有进风口(6),所述闭式冷却塔顶壳(1)的顶端固定有外罩(7),且外罩(7)的顶端固定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主转轴(9),且主转轴(9)延伸至叶轮腔(3)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叶轮腔(3)内壁上,所述叶轮腔(3)内部的主转轴(9)上设置有第一叶轮(10),且第一叶轮(10)上方的主转轴(9)上设置有主动轮(11),另一所述叶轮腔(3)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副转轴(12),且副转轴(12)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外罩(7)内部顶端,另一所述叶轮腔(3)内部的副转轴(12)上设置有第二叶轮(13),且第二叶轮(13)上方的副转轴(12)上设置有从动轮(14),所述从动轮(14)与主动轮(11)之间通过皮带(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2)底端的直径等于叶轮腔(3)底端的直径,所述开槽(2)的顶端与叶轮腔(3)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轮腔(3)上的紧固螺栓(4)皆设置为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2)和叶轮腔(3)位于外罩(7)内部的闭式冷却塔顶壳(1)上,所述外罩(7)与闭式冷却塔顶壳(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7)的倾斜面开设有出风口(16),且出风口(16)内部顶端的外罩(7)上开设有开口(17),所述外罩(7)内部的顶端均匀开设有通孔(18),所述外罩(7)内部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槽(19),且连通槽(19)的端部开设有与开口(17)相互配合的槽口(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7)的面积等于槽口(20)的面积,所述连通槽(19)的底端均匀开设有与通孔(18)相互配合的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孔径等于通孔(18)的孔径。
CN201920095839.6U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 Active CN209495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5839.6U CN209495591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5839.6U CN209495591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5591U true CN209495591U (zh) 2019-10-15

Family

ID=68155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95839.6U Active CN209495591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95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3285A (zh) 一种新型冷却方式的风力发电机
CN108757047A (zh) 带有水滴型柱肋内部冷却结构的燃气轮机涡轮叶片
CN209593157U (zh) 一种油冷电机壳
CN1952408A (zh) 蜗壳的螺旋室设分流道的离心风机
CN106208521A (zh) 一种气冷电机
CN113162331B (zh) 风力双馈发电机循环冷却装置
CN209495591U (zh) 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的叶轮机构
CN202675933U (zh) 一种高效冷却塔
CN110671283B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重力热管式冷却装置
CN202679887U (zh) 增强风压散热模组
CN214660657U (zh) 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机用降温装置
CN202032796U (zh) 一种冷凝器
CN209608520U (zh) 一种高效节能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
CN209119949U (zh) 一种新型冷却方式的风力发电机
CN113107874A (zh) 一种两端轴向进气的离心对转气泵
CN207526705U (zh) 一种潜水电泵
CN205779191U (zh)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206439176U (zh) 一种新型双螺杆单吸泵
CN216691543U (zh) 一种具制冷功能的水冷塔扇
CN205747270U (zh) 一种降噪改良型的立式空调扇
CN214607168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电池仓降温组件
CN205714799U (zh) 一种热水循环节能水泵
CN210070190U (zh) 一种v型换热器
CN21613104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用降温装置
CN217935359U (zh) 一种直冷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