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4986U - 植牙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植牙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4986U
CN209404986U CN201821166413.7U CN201821166413U CN209404986U CN 209404986 U CN209404986 U CN 209404986U CN 201821166413 U CN201821166413 U CN 201821166413U CN 209404986 U CN209404986 U CN 209404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rse
thread portion
body structure
tooth body
pitch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64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文正
黄百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 Baiho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1664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4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4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4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之植牙体结构包括一粗螺纹部、一细螺纹部、多个锯齿及一底部通孔。粗螺纹部的内部包括一容屑空间,容屑空间的周边定义有一内孔壁。此外,细螺纹部是相邻粗螺纹部。多个锯齿是位于该粗螺纹部的最下端。另外,底部通孔贯穿该粗螺纹部的底部,且这些锯齿环绕底部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避免多次钻入与逐步渐扩的植牙方式,进而缩短植牙手术时间、减少口腔创伤,同时达到即拔即种的手术效果。

Description

植牙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指一种植牙体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多个锯齿,且可适用於即拔即种手术效果的植牙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为了实现上述快速植牙的目的,传统植牙体在植入牙槽骨以前,必须先以钻牙机(俗称牙科手机,或dental hand piece,或dental drill)分别多次地带动不同直径的钻头,以逐步渐扩的方式在牙槽骨上挖出要埋设植牙体的孔洞,如此一来,手术时间拉长,口腔内的创伤加大、加深,致使病人痛苦延长,且伤口更不容易愈合;此外,反复挖凿牙槽骨,更会大幅提高牙科医生失误、误钻、钻太深的机率(上颚钻太深会凿穿鼻窦腔,下颚钻太深会挖断脸部神经)。
因此,如何舍弃多次钻入、逐步渐扩的植牙方式,进而缩短植牙手术时间、减少口腔创伤,这是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植牙体结构,该植牙体结构能避免多次钻入与逐步渐扩的植牙方式,进而缩短植牙手术时间、减少口腔创伤,且达到即拔即种的牙科手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之植牙体结构包括一粗螺纹部、一细螺纹部、多个锯齿及一底部通孔。粗螺纹部的内部包括一容屑空间,容屑空间的周边定义有一内孔壁。此外,细螺纹部是相邻粗螺纹部。多个锯齿是位于该粗螺纹部的最下端。另外,底部通孔贯穿该粗螺纹部的底部,且这些锯齿环绕底部通孔。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排屑通孔,排屑通孔设置于粗螺纹部,且排屑通孔与容屑空间相联通。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粗螺纹部于纵向上定义有一钻入向量(Z),锯齿平行于钻入向量(Z)。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粗螺纹部于纵向上定义有一钻入向量(Z),锯齿与该钻入向量(Z)夹有一小于90度的夹角(θ)。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粗螺纹部于纵向上定义有一钻入向量(Z),该粗螺纹部上开设有倾斜于该钻入向量(Z)的至少一第一侧切槽。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内孔壁上设置有多个粗糙的切屑颗粒。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内孔壁上设置有一内螺纹部。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内螺纹部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侧切槽。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容屑空间顶端设置有一切削刀头。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切削刀头包括有多个切刃部,该切刃部呈弧状。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切削刀头包括有多个切刃部,该切刃部在该植牙体结构的一旋转轴心处呈凹入状。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切削刀头包括有多个切刃部及多个基座,每一切刃部设置于一基座上,且这些基座互相紧邻。
在上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中切削刀头包括有多个切刃部及多个基座,每一切刃部设置于一基座上,且这些基座互相分隔。
由此,本新型的植牙体结构可让牙医师于植牙时,避免使用多次钻入、逐步渐扩方式,用以缩短植牙时间、减少口腔创伤,达到即拔即种的效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能明显易懂,下文将以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需注意的是,所附图式中的各组件仅是示意,并未按照各组件的实际比例进行绘示。
附图说明
图1A所绘示为第一实施例之植牙体结构10的立体图。
图1B所绘示为植牙体结构10的立体剖视图。
图2所绘示为排屑通孔13为胶囊外型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所绘示皆为锯齿15平行于钻入向量Z的示意图。
图3C所绘示为锯齿15与钻入向量Z夹有一夹角θ的示意图。
图4所绘示为第一侧切槽122C位于粗螺纹部12的示意图。
图5A所绘示为第二实施例之植牙体结构20的立体剖视图。
图5B所绘示为多个基座262互相紧邻的示意图。
图5C所绘示为多个基座262互相分隔的示意图。
图6所绘示为第三实施例之植牙体结构30的立体剖视图。
图7所绘示为第四实施例之植牙体结构40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及图1B,图1A所绘示为第一实施例之植牙体结构10的立体图,图1B所绘示为植牙体结构10的立体剖视图。植牙体结构10包括一粗螺纹部12、一细螺纹部11、一排屑通孔13、一底部通孔14、及多个锯齿15。其中,细螺纹部11相邻粗螺纹部12,细螺纹部11是位于粗螺纹部12上方。此外,粗螺纹部12的螺距大于细螺纹部11的螺距,粗螺纹部12主要用于侧向切削病人的牙槽骨。并且,粗螺纹部12的内部是包括一容屑空间120,容屑空间120的周边被定义为一内孔壁121。换句话说,内孔壁121便是粗螺纹部12的内部表面。另外,内孔壁121上设置有一内螺纹部121S,内螺纹部121S同样可在容屑空间120内侧向切削牙槽骨。
此外,排屑通孔13是设置于粗螺纹部12上,排屑通孔13例如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或类似胶囊的外型(请参阅图2,图2所绘示为排屑通孔13为胶囊外型的示意图)。并且,排屑通孔13与容屑空间120相联通。这样一来,位于容屑空间120内的骨头及碎屑便可经由排屑通孔13所排出。上述中,骨头及碎屑为病人的牙槽骨(自体骨)被切削后所产生。
请再次参阅图1A,这些锯齿15及底部通孔14是位于粗螺纹部12的最下端,底部通孔14还贯穿粗螺纹部12,这些锯齿15是环绕着底部通孔14,形成类似手术用的环锯之态样。如此一来,植牙体结构10可借由这些锯齿15在牙槽骨上挖出植牙体所需的孔洞(未绘制)。之后,牙槽骨的骨头及碎屑会从底部通孔14进入容屑空间120内。接着,该骨头及该碎屑再经由排屑通孔13排出于外部。并且,在挖出孔洞后,植牙体结构10便可直接植入于牙槽骨内;换句话说,植牙体结构10为一款结合钻入功能与植牙功能的植牙体。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植牙方式,植牙体结构10能缩短植牙手术的时间及减少口腔创伤。
另外,请参阅图3A、图3B及图3C,图3A及图3B所绘示皆为锯齿15平行于钻入向量Z的示意图,图3C所绘示为锯齿15与钻入向量Z夹有一夹角θ的示意图。粗螺纹部12于纵向上定义有一钻入向量Z,锯齿15的利刃方向是平行于钻入向量Z或是与钻入向量Z夹有一小于90度的夹角。其中,不同的锯齿15的利刃方向有助于切削不同大小的牙槽骨或是切削出不同形状的孔洞。此外,植牙体结构10的锯齿15更是适用于原本已经有凹洞的牙槽骨(例如:年长者的牙齿脱落所产生的凹洞)上进行植牙。
此外,请参阅图4,图4所绘示为第一侧切槽122C位于粗螺纹部12的示意图。粗螺纹部上开设有倾斜于钻入向量Z的至少一第一侧切槽122C。其中,当植牙体结构10被埋设于牙槽骨内部时,第一侧切槽122C内会填满碎屑,进而使植牙体结构10稳固于牙槽骨内。另外,请再次参阅图1B,内螺纹部121S 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侧切槽121C。同理,第二侧切槽121C也有助于植牙体结构10稳固于牙槽骨内。
请参阅图5A,图5A所绘示为第二实施例之植牙体结构20的立体剖视图。植牙体结构20与植牙体结构10的差异在于:植牙体结构20的容屑空间120的顶端还设置有一切削刀头26,切削刀头26包括有多个切刃部261及多个基座262,切刃部261是设置于所对应的基座262上,且切刃部261呈弧状。此外。切刃部 261在植牙体结构20的一旋转轴心RC处会呈凹入状。另外,切削刀头26还包括其他不同型态,例如:切削刀头26包括有多个切刃部261及多个基座262,每一切刃部261设置于一基座262上,且这些基座262互相紧邻(请参阅图5B,图5B所绘示为多个基座262互相紧邻的示意图)。或是,切削刀头26包括有多个切刃部261及多个基座262,每一切刃部261设置于一基座262上,且这些基座262互相分隔(请参阅图5C所绘示为多个基座262互相分隔的示意图)。上述中,切削刀头26呈现出的多种型态都能用于辅助锯齿15在牙槽骨上进行钻孔。此外,切削刀头26还能粉碎在容屑空间120内部的骨头及碎屑,有利于减少骨头及碎屑的体积。
请参阅图6,图6所绘示为第三实施例之植牙体结构30的立体剖视图。植牙体结构30与植牙体结构10的差异在于:植牙体结构30的内孔壁321不具有内螺纹部121S与第二侧切槽121C,植牙体结构30的内孔壁321上是设置有多个不同大小且粗糙的切屑颗粒321G,这些切屑颗粒321G同样能在容屑空间120 内切削病人的牙槽骨。请参阅图7,图7所绘示为第四实施例之植牙体结构40 的立体图。植牙体结构40与植牙体结构10的差异在于:植牙体结构40还包括一支台41,支台41部分主要是在外面套上可供咀嚼的牙套。并且,支台41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融入于植牙体结构40。因此,植牙体结构40的优势是植体与支台41部分一体化,无需使用螺丝,所以不需要二次手术,也不必担心螺丝会松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植牙体结构经由多个锯齿及内部的切削刀头,可让牙医师于植牙时,无需使用多次钻入、逐步渐扩方式,即可有效缩短植牙手术的时间及减少口腔创伤,且达到即拔即种的牙科手术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虽遭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任意进行修改,均不会脱离如权利要求书中所欲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植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粗螺纹部,该粗螺纹部的内部包括一容屑空间,该容屑空间的周边定义有一内孔壁;
一细螺纹部,相邻该粗螺纹部;
多个锯齿,位于该粗螺纹部的最下端;及
一底部通孔,该底部通孔贯穿该粗螺纹部的底部,且这些锯齿环绕该底部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排屑通孔,该排屑通孔设置于粗螺纹部,且该排屑通孔与该容屑空间相联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粗螺纹部于纵向上定义有一钻入向量(Z),该锯齿平行于该钻入向量(Z)。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粗螺纹部于纵向上定义有一钻入向量(Z),该锯齿与该钻入向量(Z)夹有一小于90度的夹角(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粗螺纹部于纵向上定义有一钻入向量(Z),该粗螺纹部上开设有倾斜于该钻入向量(Z)的至少一第一侧切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孔壁上设置有多个粗糙的切屑颗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孔壁上设置有一内螺纹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螺纹部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侧切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屑空间顶端设置有一切削刀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植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切削刀头包括有多个切刃部及多个基座,每一切刃部设置于一基座上,且这些基座互相紧邻或互相分隔。
CN201821166413.7U 2018-07-23 2018-07-23 植牙体结构 Active CN209404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6413.7U CN209404986U (zh) 2018-07-23 2018-07-23 植牙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6413.7U CN209404986U (zh) 2018-07-23 2018-07-23 植牙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4986U true CN209404986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2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6413.7U Active CN209404986U (zh) 2018-07-23 2018-07-23 植牙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4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43609C (en) Reamer for operating implant
US8277218B2 (en) Screw-type dental implant
KR101092311B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픽스츄어
US20140186799A1 (en) Dental implant
KR100779227B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
KR100981716B1 (ko) 상악동 거상용 드릴 툴
CN209404986U (zh) 植牙体结构
CN202589689U (zh) 具粗细螺纹的人工植体
US20120189984A1 (en) Apical cutting thread dental implant
CN1931109B (zh) 一种微螺纹种植体
CN208388697U (zh) 一种碎骨取骨钻
CN1929795B (zh) 用于骨中的锚定元件
KR101170895B1 (ko) 상악동 거상술 시술용 윈도우 오프너
CN203598061U (zh) 根状骨内牙科植体
CN201949156U (zh) 牙科手术用多功能钻头
KR101015193B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픽스츄어
CN207370767U (zh) 可灌注生根固定的种植体
CN102920517A (zh) 人工植牙体固定结构
KR20150123494A (ko) 상악동 임플란트
KR100918820B1 (ko) 임플란트 시술용 리머
KR20120014374A (ko) 상악동 거상술 시술용 드릴
CN211271277U (zh) 一种新型用于骨粉输送、压实的螺旋压紧器
US11660168B2 (en) Dental implant
JP2015036006A (ja) 歯科インプラントのドリリングシステム
TWI721911B (zh) 擴骨鑽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0

Address after: 3F-1, 77 Ren Tei street, North District, Hsinchu,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Huang Baihong

Patentee after: Zheng Yifan

Address before: 8F, 135 Wufu Road, Wugu District, Xinb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eng Wenzheng

Patentee before: Huang Bai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9

Address after: 3F-1, 77 Ren Tei street, North District, Hsinchu,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Huang Baihong

Address before: 3F-1, 77 Ren Tei street, North District, Hsinchu,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ang Baihong

Patentee before: Zheng Yi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