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2814U - 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2814U
CN209402814U CN201821562194.4U CN201821562194U CN209402814U CN 209402814 U CN209402814 U CN 209402814U CN 201821562194 U CN201821562194 U CN 201821562194U CN 209402814 U CN209402814 U CN 209402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part
stiffening plate
circuit board
extension
reinforcemen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621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渊
李超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621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2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2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2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电路组件包括电路板、补强板、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的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平板部具有面向第二平板部的内表面和背向第二平板部的外表面,第二平板部具有面向第一平板部的内表面和背向第一平板部的外表面。补强板包括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第一补强板固定于第一平板部的内表面,第二补强板固定于第二平板部的内表面、连接部不设置补强板,从而使得电路板可通过连接部进行展开或弯折,即电路板的连接部具有活动性。电子元器件设置于第一平板部的外表面及第二平板部的外表面,其在上下方向上相当于双面摆件,由此保证了电子元器件的摆放空间,大大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的电路组件通常包括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常规的电路板通常为刚性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缩写为PCB)或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缩写为FPC)。
由于受二次电池结构尺寸的限制,电路板通常都比较短窄,当电路板为PCB时,电子元器件通常单面设置于PCB上,此时经常会出现电子元器件摆放空间不足的情况;当电路板为FPC时,为了提高FPC的强度,通常会在FPC的其中一个大面上整体贴附一层钢片,此时电子元器件也只能单面设置于FPC,且会使得FPC失去原有的活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电路组件的电路板具有活动性且保证了电子元器件的摆放空间,当其应用于二次电池中时,降低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组件,其包括:电路板、补强板以及电子元器件。电路板具有第一平板部、第二平板部以及连接第一平板部和第二平板部的连接部,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平板部具有面向第二平板部的内表面和背向第二平板部的外表面,第二平板部具有面向第一平板部的内表面和背向第一平板部的外表面。补强板包括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第一补强板固定于第一平板部的内表面,第二补强板固定于第二平板部的内表面。电子元器件设置于第一平板部的外表面以及第二平板部的外表面。
电路板为FPC。补强板为硬质金属板或者玻纤板。
电路板的第一平板部、连接部以及第二平板部形成为U型结构。
电路组件还包括:转接片,固定设置于电路板的第二平板部的外表面。
电路板的第一平板部包括补强段以及连接于补强段并沿横向突出于补强段的延伸段。第一补强板固定于补强段的内表面,电子元器件设置于补强段的外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包装膜、电极组件以及上述所述的电路组件。包装膜形成有顶封区。电极组件具有:主体部,封装于包装膜内;以及两个极耳,各极耳沿纵向突出于主体部并伸出包装膜的顶封区。电路组件沿上下方向位于包装膜的顶封区的上方并电连接于电极组件的所述两个极耳。
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一绝缘保护件,顶封区的在横向上处于所述两个极耳两侧的部分以及处于所述两个极耳之间的部分收容于第一绝缘保护件。
电路板的第一平板部包括补强段以及连接于补强段并沿横向突出于补强段的延伸段,第一补强板固定于补强段的内表面,电子元器件设置于补强段的外表面。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二绝缘保护件,电极组件的所述两个极耳、第一平板部的补强段、补强板以及电子元器件收容于第二绝缘保护件内,第一平板部的延伸段露出于第二绝缘保护件。
各极耳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连接于第一延伸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至顶封区的上方;以及第三延伸部,连接于第二延伸部并与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形成为U型结构。第二绝缘保护件具有:第一底壁,沿上下方向位于极耳的第一延伸部的下方;第一侧壁,沿纵向位于极耳的第二延伸部的远离主体部的一侧;第一上壁,连接于第一侧壁并位于补强段上的电子元器件的上方;第二上壁,连接于第一侧壁并位于延伸段与第二平板部之间;第二侧壁,连接于第一上壁和第二上壁并沿纵向位于极耳的第三延伸部的靠近主体部的一侧;以及第二底壁,连接于第二侧壁并沿上下方向位于极耳的第三延伸部与包装膜的顶封区之间。第二平板部上的电子元器件位于第二底壁的上方。
第二绝缘保护件还具有:第三侧壁,连接于第二底壁;以及第三底壁,连接于第三侧壁并沿上下方向位于第二底壁与包装膜的顶封区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电路板的第一平板部和第二平板部经由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且第一平板部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补强板、第二平板部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补强板,而在连接部处不设置补强板,此时补强板分段设置于电路板,从而使得电路板可通过连接部进行展开或者弯折,即电路板的连接部依然具有活动性。当电路板通过连接部进行弯折后,由于电子元器件设置于第一平板部的外表面和第二平板部的外表面,此时电子元器件在上下方向上相当于双面摆件,由此保证了电子元器件的摆放空间,且大大降低了二次电池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分解图,其中电路组件中的电路板已弯折。
图2是图1的装配图。
图3是图2中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2中的A-A线切分后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的电极组件经由包装膜封装后的立体图。
图7是图1中的电路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其中电路组件中的电路板未弯折。
图9是图8中的电路组件的背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第一绝缘保护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中的第二绝缘保护件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包装膜 33电子元器件
11顶封区 34转接片
2电极组件 4第一绝缘保护件
21主体部 41第一收容部
22极耳 42第二收容部
221第一延伸部 43第三收容部
222第二延伸部 5第二绝缘保护件
223第三延伸部 51第一底壁
3电路组件 52第一侧壁
31电路板 53第一上壁
311第一平板部 54第二上壁
3111补强段 55第二侧壁
3112延伸段 56第二底壁
312第二平板部 57第三侧壁
313连接部 58第三底壁
32补强板 X横向
321第一补强板 Y纵向
322第二补强板 Z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包括包装膜1、电极组件2、电路组件3、第一绝缘保护件4以及第二绝缘保护件5。
参照图6,包装膜1在封装电极组件2时形成有顶封区11。其中,顶封区11可为平板状结构,且顶封区11在上下方向Z上的厚度小于电极组件2整体在上下方向Z上的厚度。
参照图5和图6,电极组件2可具有主体部21和两个极耳22。电极组件2的主体部21封装于包装膜1内,各极耳22沿纵向Y突出于主体部21并伸出包装膜1的顶封区11。
参照图5和图6,电极组件2的各极耳22可具有:第一延伸部221;第二延伸部222,连接于第一延伸部221并沿上下方向Z延伸至顶封区11的上方;以及第三延伸部223,连接于第二延伸部222并与第二延伸部222、第一延伸部221形成为U型结构。进一步参照图6,第一延伸部221在横向X上可突出于第二延伸部222。
参照图2至图5,电路组件3沿上下方向Z位于包装膜1的顶封区11的上方并电连接于电极组件2的两个极耳22。
参照图5以及图7至图9,电路组件3可包括电路板31、补强板32、电子元器件33以及转接片34。
参照图5以及图7至图9,电路板31可具有第一平板部311、第二平板部312以及连接(包括结构上的连接关系以及电性连接关系)第一平板部311和第二平板部312的连接部313。第一平板部311与第二平板部312沿上下方向Z间隔设置,且第一平板部311具有面向第二平板部312的内表面和背向第二平板部312的外表面,第二平板部312具有面向第一平板部311的内表面和背向第一平板部311的外表面。
参照图5、图7和图9,补强板32可包括第一补强板321和第二补强板322,第一补强板321固定于第一平板部311的内表面,第二补强板322固定于第二平板部312的内表面。
参照图5、图7和图8,电子元器件33设置于第一平板部311的外表面以及第二平板部312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电路板31的第一平板部311和第二平板部312经由连接部313连接在一起,且第一平板部311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补强板321、第二平板部312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补强板322,而在连接部313处不设置补强板,此时补强板32分段设置于电路板31,从而使得电路板31可通过连接部313进行展开(如图8和图9所示,此时第一平板部311的内表面与第二平板部312的内表面共面)或者弯折(如图7所示),即电路板31的连接部313依然具有活动性。当电路板31通过连接部313进行弯折后,由于电子元器件33设置于第一平板部311的外表面和第二平板部312的外表面,此时电子元器件33在上下方向Z上相当于双面摆件,由此保证了电子元器件33的摆放空间,且大大降低了二次电池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电路组件3的组装,第一补强板321和第二补强板322在电路板31处于展开状态时沿横向X间隔设置于电路板31,此时电路板31被第一补强板321和第二补强板322分成三段,其中电路板31的设置第一补强板321的部分为第一平板部311,电路板31的设置第二补强板322的部分为第二平板部312,而电路板31的位于第一补强板321和第二补强板322之间的部分为连接部313。此时,所有电子元器件33位于电路板31的同一侧。
当第一补强板321和第二补强板322固定设置于电路板31后,再将电路板31通过连接部313进行弯折以使第一平板部311和第二平板部312在上下方向Z相对设置,然后通过固定胶S(如双面胶)将第一补强板321和第二补强板322连接在一起,由此保证了电路组件3的整体强度以及安装尺寸。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中,电路组件3的电路板31和补强板32无需改变现有工艺,仅采用常规的制作工艺即可。其中,电路板31可为FPC。第一补强板321可为硬质金属板或者玻纤板。第二补强板322也可为硬质金属板或者玻纤板。具体地,硬质金属板可为常见的钢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强板321和第二补强板322可选用相同的材质制成。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强板321和第二补强板322可选用不同的材质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强板321在横向X上的长度小于第二补强板322在横向X上的长度。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强板321在横向X上的长度等于第二补强板322在横向X上的长度。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强板321在横向X上的长度小于第二补强板322在横向X上的长度,如图7所示。
参照图7,电路板的第一平板部311、连接部313以及第二平板部312一起可形成为U型结构。当电路板31通过连接部313展开后,第一平板部311、连接部313以及第二平板部312为一整片式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二次电池的结构,均是基于电路板31处于弯折后的状态来进行描述的。
参照图5、图7和图8,第一平板部311可包括补强段3111以及连接于补强段3111并沿横向X突出于补强段3111的延伸段3112。其中,第一补强板321固定于补强段3111的内表面,电子元器件33设置于补强段3111的外表面。由于第一平板部311的延伸段3112未设置补强板,因而延伸段3112也具有活动性,从而便于与二次电池外部的用电器进行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板部311的延伸段3112可为矩形状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平板部311的延伸段3112可为L型结构,如图7所示。
参照图5、图7和图8,电路组件3的转接片34固定设置于电路板31的第二平板部312的外表面。其中,转接片34在数量上为两个,各转接片34电连接(如焊接)于电极组件2的对应一个极耳22。
为了提高各转接片34与对应的极耳2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各转接片34可为U型结构,此时各转接片34可包夹电极组件2的对应的极耳22。
参照图6,由于电极组件2的两个极耳22在横向X上间隔设置,为了便于各转接片34与对应的极耳22之间的焊接,电路板31的第二平板部312在横向X上的长度需要大于两个极耳22在横向X上的间距。与此同时,在保证电子元器件33在补强段3111上的摆放空间的同时,尽可能缩小补强段3111在横向X上的长度,而延长延伸段3112在横向X上的长度,从而提高延伸段3112的活动性以便于电连接二次电池外部的用电器。
参照图1至图3,第一绝缘保护件4在横向X上收容包装膜1的顶封区11的处于两个极耳22两侧的部分以及处于两个极耳22之间的部分。这里,第一绝缘保护件4用于对包装膜1的顶封区11进行绝缘保护,从而避免了顶封区11被外界异物刺破而带来的短路起火风险。其中,第一绝缘保护件4可为Mylar绝缘片。
参照图2、图3和图10,第一绝缘保护件4可具有:第一收容部41,在横向X上收容顶封区11的处于两个极耳22其中一侧的部分;第二收容部42,在横向X上收容顶封区11的处于两个极耳22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三收容部43,在横向X上收容顶封区11的处于两个极耳22另一侧的部分。
参照图1至图5,第二绝缘保护件5收容电极组件2的两个极耳22、电路板31的第一平板部311的补强段3111、补强板32以及电子元器件33。为了保证第一平板部311的延伸段3112的活动性,延伸段3112露出于第二绝缘保护件5。这里,第二绝缘保护件5用于防止电子元器件33和电极组件2的极耳22与外界导体接触、电子元器件33和转接片34与包装膜1的顶封区11接触。其中,第二绝缘保护件5也可为Mylar绝缘片。
参照图5和图11,第二绝缘保护件5可具有:第一底壁51,沿上下方向Z位于极耳22的第一延伸部221的下方;第一侧壁52,沿纵向Y位于极耳22的第二延伸部222的远离主体部21的一侧;第一上壁53,连接于第一侧壁52并位于补强段3111上的电子元器件33的上方;第二上壁54,连接于第一侧壁52并位于延伸段3112与第二平板部312之间;第二侧壁55,连接于第一上壁53和第二上壁54并沿纵向Y位于极耳22的第三延伸部223的靠近主体部21的一侧;以及第二底壁56,连接于第二侧壁55并沿上下方向Z位于极耳22的第三延伸部223与包装膜1的顶封区11之间。其中,第二平板部312上的电子元器件33位于第二底壁56的上方。由于转接片34与电子元器件33均设置于第二平板部312的外表面,因此转接片34也位于第二底壁56的上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包装膜1通常为铝塑膜,在二次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如果转接片34刺破包装膜1的顶封区11,则转接片34会直接接触包装膜1内部的铝层,由此容易引起短路起火现象。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第二绝缘保护件5的第二底壁56位于转接片34与包装膜1的顶封区11之间,从而有助于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参照图5和图11,第二绝缘保护件5还可具有:第三侧壁57,连接于第二底壁56;以及第三底壁58,连接于第三侧壁57并沿上下方向Z位于第二底壁56与包装膜1的顶封区11之间。其中,第三底壁58可通过固定胶S连接于第二底壁56。这里,第三底壁58和第二底壁56的设置,相当于在转接片34与包装膜1的顶封区11之间设置两层防护层,从而大大减少了包装膜1的顶封区11被转接片34刺破的风险。

Claims (10)

1.一种电路组件(3),包括电路板(31)、补强板(32)以及电子元器件(33),其特征在于,
电路板(31)具有第一平板部(311)、第二平板部(312)以及连接第一平板部(311)和第二平板部(312)的连接部(313),第一平板部(311)与第二平板部(312)沿上下方向(Z)间隔设置,且第一平板部(311)具有面向第二平板部(312)的内表面和背向第二平板部(312)的外表面,第二平板部(312)具有面向第一平板部(311)的内表面和背向第一平板部(311)的外表面;
补强板(32)包括第一补强板(321)和第二补强板(322),第一补强板(321)固定于第一平板部(311)的内表面,第二补强板(322)固定于第二平板部(312)的内表面;
电子元器件(33)设置于第一平板部(311)的外表面以及第二平板部(312)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组件(3),其特征在于,
电路板(31)为FPC;
补强板(32)为硬质金属板或者玻纤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组件(3),其特征在于,电路板(31)的第一平板部(311)、连接部(313)以及第二平板部(312)形成为U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组件(3),其特征在于,电路组件(3)还包括:转接片(34),固定设置于电路板(31)的第二平板部(312)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组件(3),其特征在于,
电路板(31)的第一平板部(311)包括补强段(3111)以及连接于补强段(3111)并沿横向(X)突出于补强段(3111)的延伸段(3112);
第一补强板(321)固定于补强段(3111)的内表面,电子元器件(33)设置于补强段(3111)的外表面。
6.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包装膜(1),形成有顶封区(11);
电极组件(2),具有:主体部(21),封装于包装膜(1)内;以及两个极耳(22),各极耳(22)沿纵向(Y)突出于主体部(21)并伸出包装膜(1)的顶封区(11);
其特征在于,二次电池还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组件(3),电路组件(3)沿上下方向(Z)位于包装膜(1)的顶封区(11)的上方并电连接于电极组件(2)的所述两个极耳(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一绝缘保护件(4);
顶封区(11)的在横向(X)上处于所述两个极耳(22)两侧的部分以及处于所述两个极耳(22)之间的部分收容于第一绝缘保护件(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电路板(31)的第一平板部(311)包括补强段(3111)以及连接于补强段(3111)并沿横向(X)突出于补强段(3111)的延伸段(3112),第一补强板(321)固定于补强段(3111)的内表面,电子元器件(33)设置于补强段(3111)的外表面;
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二绝缘保护件(5);
电极组件(2)的所述两个极耳(22)、第一平板部(311)的补强段(3111)、补强板(32)以及电子元器件(33)收容于第二绝缘保护件(5)内,第一平板部(311)的延伸段(3112)露出于第二绝缘保护件(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各极耳(22)具有:第一延伸部(221);第二延伸部(222),连接于第一延伸部(221)并沿上下方向(Z)延伸至顶封区(11)的上方;以及第三延伸部(223),连接于第二延伸部(222)并与第二延伸部(222)、第一延伸部(221)形成为U型结构;
第二绝缘保护件(5)具有:第一底壁(51),沿上下方向(Z)位于极耳(22)的第一延伸部(221)的下方;第一侧壁(52),沿纵向(Y)位于极耳(22)的第二延伸部(222)的远离主体部(21)的一侧;第一上壁(53),连接于第一侧壁(52)并位于补强段(3111)上的电子元器件(33)的上方;第二上壁(54),连接于第一侧壁(52)并位于延伸段(3112)与第二平板部(312)之间;第二侧壁(55),连接于第一上壁(53)和第二上壁(54)并沿纵向(Y)位于极耳(22)的第三延伸部(223)的靠近主体部(21)的一侧;以及第二底壁(56),连接于第二侧壁(55)并沿上下方向(Z)位于极耳(22)的第三延伸部(223)与包装膜(1)的顶封区(11)之间;
第二平板部(312)上的电子元器件(33)位于第二底壁(56)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绝缘保护件(5)还具有:第三侧壁(57),连接于第二底壁(56);以及第三底壁(58),连接于第三侧壁(57)并沿上下方向(Z)位于第二底壁(56)与包装膜(1)的顶封区(11)之间。
CN201821562194.4U 2018-09-21 2018-09-21 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 Active CN209402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62194.4U CN209402814U (zh) 2018-09-21 2018-09-21 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62194.4U CN209402814U (zh) 2018-09-21 2018-09-21 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2814U true CN209402814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76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62194.4U Active CN209402814U (zh) 2018-09-21 2018-09-21 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28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613A (zh) * 2021-12-14 2022-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及终端设备
CN114747070A (zh) * 2020-06-30 2022-07-12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件、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7070A (zh) * 2020-06-30 2022-07-12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件、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4747070B (zh) * 2020-06-30 2024-03-19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件、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4361613A (zh) * 2021-12-14 2022-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及终端设备
CN114361613B (zh) * 2021-12-14 2024-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7709B (zh) 具有保护电路模块的二次电池
US7723609B2 (en) Terminal box for solar battery module
KR101305233B1 (ko) 전지모듈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전지모듈 및 방법
US10153089B2 (en) Thin-film capaci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KR20150070521A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150003864A (ko) 바이메탈 버스 바 조립체
CN209402814U (zh) 电路组件及二次电池
JP7237090B2 (ja) 正確な温度センシングの可能な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WO2013132978A1 (ja) 組電池
WO2009051388A3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having excellent energy density and pcm assembly therefor
JP2009087542A (ja)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用バスバー
US20200373542A1 (en) Battery power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tructur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JP7122657B2 (ja) コンデンサ
CN106558672B (zh) 电池组
KR101848796B1 (ko) 전지모듈 및 전지셀
CN201741839U (zh) 电池连接器
KR101636380B1 (ko) 전압 센싱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WO2021005999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204946991U (zh) 电池组
KR101619926B1 (ko) 보호회로모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17406486U (zh) 光伏组件
CN214411439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KR20060062006A (ko) 전지 팩 제조용 전지 연결부재
JP2023514286A (ja) 熱収縮フィルムが適用され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KR101084947B1 (ko) 보호회로모듈을 구비하는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