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1428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41428U
CN209341428U CN201821833299.9U CN201821833299U CN209341428U CN 209341428 U CN209341428 U CN 209341428U CN 201821833299 U CN201821833299 U CN 201821833299U CN 209341428 U CN209341428 U CN 209341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section
air
disengagement chamber
vor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332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旭
王飞
丁爽
袁俊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332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41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41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41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新风机组和新风预冷支路,所述新风预冷支路上设置有涡流脱水器,所述涡流脱水器包括:蜗壳,其具有进气口并形成有涡流腔,所述涡流腔内设置有导流叶片;以及分离腔,其正交设置与所述涡流腔的下方并与所述涡流腔连通;其中,所述分离腔容纳有分离构件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分离腔在所述分离构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所述新风机组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接,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干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以非耗材的方式实现了对预冷新风的除湿。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性能,通过在空调器中引入预冷机制。一种是在回风路径上引入预冷支路,不过这种预冷支路的预冷幅度较小。另一种是在新风除湿送风支路引入预冷支路,这种预冷支路的预冷幅度较大,不过,目前新风除湿送风支路通常采用脱水器或者吸收/吸附式吸水装置来完成对新风的新风除湿。
针对在新风除湿送风支路引入预冷支路的方式而言,其中的脱水器往往存在导流分流装置庞大的缺点,因此不便于民用。而吸收/吸附式吸水装置往往属于耗材原理的吸水,也就是说随着使用次数或者使用时间的增加需要更换耗材,而且耗材多采用新型膜材料或凝胶材料等,成本较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目前的空调器在预冷支路上实现对新风除湿的过程中存在的如成本较高等方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新风机组和新风预冷支路,所述新风预冷支路上设置有涡流脱水器,所述涡流脱水器包括:蜗壳,其具有进气口并形成有涡流腔,所述涡流腔内设置有导流叶片;以及分离腔,其正交设置与所述涡流腔的下方并与所述涡流腔连通;其中,所述分离腔容纳有分离构件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分离腔在所述分离构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所述新风机组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接,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干管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新风预冷支路改善了空调器的制冷性能,且新风预冷支路中的涡流脱水器以非耗材的方式实现了新风除湿。具体而言,通过蜗壳的设置,可以使混合有冷凝水的高速气流在涡流腔内向心加速并形成高速强制空气涡流。除了诱导旋涡运动之外,在导流叶片的作用下气流还被沿轴向引导并因此从蜗流腔进入分离腔。在分离腔内涡流内产生的离心加速场将液体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在分离构件的阻挡作用下,气体自下而上从气体出口排出,液体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液体出口排出。这样一来,已经被降温一次的气体可以与新风预混后重新进入新风机组,实现了空调器的新风预冷。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离腔为筒状结构且包括自上而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上方与所述蜗壳连通且所述第一部分为自上而下径向尺寸增加的扩径段。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扩径段的上方延伸有第一管段,所述蜗壳的中部形成有允许所述第一管段贯穿的安装位且所述第一管段伸出所述安装位,所述气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上方。
如安装位可以是安装过孔,第一管段可以自由容纳于过孔内,也可以在二者之间设置有相应的限位结构,如在安装过孔的孔壁在设置有筋条,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筋条可以直接抵靠在第一管段的外壁,或者还可以在第一管段的外壁设置有与筋条匹配的安装槽,以便保证涡流脱水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也可以将安装过孔与第一管段设置成一体成型的结构,即相当于将过孔的孔壁加厚并且延伸出一定的管段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形灵活选择。
此外,第一管段的具体结构也可以灵活设置,如在第一管段的上方预留有连接结构(如螺纹段),以便在应用场合需要将气体延伸至更高或者变角度且更远的情形下,借助于螺纹段匹配的外接管道即可满足要求。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自上而下的柱状段和缩径段,所述液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缩径段的下方,所述缩径段的下方延伸有第二管段,所述液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下方。
用于排出液体的第二管段的管径明显小于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一管段,为了降低气体和液体在排出后的冲击感/力,可以将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设置成从上游至下游截面尺寸增加的结构。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离构件为碗状结构,所述碗状结构固定于所述分离腔的侧壁并与所述分离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碗状结构为实心结构或者中部具有空腔的空心结构。
由于碗状结构需要固定至分离腔的内壁,考虑到碗状结构的自重以及分离腔的强度,分离构件可以是采用轻质材料的实心碗状结构,也可以是中部具有空腔的空心结构,此时材质的选择范围会相对大。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碗状结构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实心碗状结构的横截面尺寸设置成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为了进一步改善分离构件阻挡气体的功能,可以在碗状结构的上表面的外缘向上向外延伸有挡沿,为了进一步改善分离构件引导液体的功能,可以在碗状结构的侧面设置有引导槽。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碗状结构包括自上而下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容纳于所述柱状段和所述缩径段。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柱状段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不大于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缩径段之间的间隙。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气体更好地被阻挡将流出的液体可以适当地减速。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第一凸台与柱状段和第二凸台与缩径段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包括排水管,所述液体出口连接至所述排水管。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器的新风预冷路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器中的涡流脱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涡流脱水器;1、蜗壳;11、导流叶片;12、进气口;2、分离腔;21、扩径段;22、柱状段;23、缩径段;24、第一管段;25、第二管段;200、室外环境;300、新风机组;400、室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条件下,任何形式的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例如,虽然是以实心碗状结构为例来描述空调器中的涡流脱水器的,但是显然这只是一个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碗状结构还可以是空心结构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参照图1,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新风预冷路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室外环境200中的新风经新风机组300处理之后将温度降低的空气送入室内空间400。为了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性能,在将温度降低的空气送入室内空间前通过新风预冷支路中的涡流脱水器100对该部分空气进行除湿操作后与来自室外环境200的新风预混后再次送入新风机组300进行降温处理,之后再送入室内空间400。
参照图2,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中涡流脱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涡流脱水器主要包括正交设置的蜗壳1和分离腔2,其中蜗壳1位于分离腔2的上方且沿水平面的方向设置,蜗壳1内形成有涡流腔且涡流腔内设置有导流叶片11,蜗壳具有进气口12和出气口(未示出),蜗壳1的出气口与分离腔2连通,分离腔2为筒状结构且包括自上而下的扩径段21、柱状段22和缩径段23,分离腔2内还设置有实心的碗状结构的分离构件3且分离构件与分离腔2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地,碗状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柱状段22内而另一部分则位于缩径段23内。扩径段21的上方延伸有径向尺寸较大的第一管段24,缩径段23的下方延伸有径向尺寸较小的第二管段25,蜗壳1的中部形成有允许第一管段24贯穿的安装位且第一管段24伸出安装位一定的距离,第一管段24的上方为涡流脱水器的气体出口,第二管段25的下方为涡流脱水器的液体出口。
在涡流脱水器具有上述结构的前提下,采用该涡流脱水器实现水脱离的过程具体为:混合有液体的具有流速的气体从蜗壳的进气口沿水平方向通入涡流腔并在涡流腔内充分混合,利用气流的动能和蜗壳的结构设计,使气体中混合的液体具备离心势并通入与蜗壳正交设置的分离腔,即可将液体的离心势能转化为离心动能。
由于分离腔的上端是扩径段,因此可以使液体在脱离气流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空间,从而达到液体与气流正交分离的脱离效果。具体而言,在气流进入扩径段作涡旋运动的过程中,液体在水平方向离心并甩出纸分离腔的内壁流下,之后经内壁与实心碗状结构之间的间隙流出至第二管段,而绝大部分的脱水气流则由于实心碗状结构的上表面的阻挡作用,沿竖直方向经第一管段反向排出。也就说,气流中的液体在水平方向离心并在涡流脱水器的分离腔的内壁汇集,并在重力导向的作用下向下排出,脱水气流则由于密度较小且借助于分离构件的导向垂直向上排出涡流脱水器。
继续参照图2,优选地,实心碗状结构位于柱状段22内的第一凸台与柱状段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实心碗状结构位于缩径段23内的第二凸台与缩径段的侧壁之间的间隙。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由于上方的间隙更小,因此脱水气流经间隙窜入下方的几率更小,降低了气液分离之后气量的流失。另一方面,由于间隙由小变大,因此在液体流经间隙的过程中减小了液体的流速,可以使液体通过第二管段25下方的排水口以缓慢滴落的方式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涡流腔、分离腔与分离构件的配合,有效地实现了对具有流速的气流的气液分离。通过分离腔的分段式结构以及分离构件的碗状结构的协作,优化了气流的气液的分离程度以及气液在分离之后的顺利排出。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优点。
继续参照图1和图2,基于上述涡流脱水器,空调器实现新风预冷的结构主要为:涡流脱水器100的进气口与新风机组300的出口连通,涡流脱水器100的第一管段24下游的气体出口与空调器的进风干管连通,涡流脱水器100的第二管段25下游的液体出口连接至空调器的排水管。基于这样的结构,空调器实现新风预冷的过程如下:
在新风机组300将空气制冷析出冷凝水后,利用向室内空间400送风的高速气流,将析出的冷凝水重新带入新风预冷支路的涡流脱水器100的进气口,在蜗壳1内经由导流叶片11的紊流作用进行气水涡旋运动,之后高速气流与冷凝水混合进入涡流腔并充分混合后下沉进入分离腔2,依靠水滴的涡流离心力强迫混合气流的气液分离,气液分离后的气流与水滴分别沿着相反的方向排出,具体而言,水滴汇流至第二管段25后从空调器中排出,如连接至空调器的排水管之后从排水管中排出,气流经第一管段24并进入空调器的进风干管,之后该部分气流与来自室外环境200的、经过过滤的新风预混重新进入新风机组300,由于这部分气流之前已经被新风机组300制冷处理过,因此预混重新进入新风机组300的混合气体为实现了新风预冷的气流,通过对预冷新风进行除湿,改善了空调器的空气处理性能。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新风机组和新风预冷支路,所述新风预冷支路上设置有涡流脱水器,所述涡流脱水器包括:
蜗壳,其具有进气口并形成有涡流腔,所述涡流腔内设置有导流叶片;以及
分离腔,其正交设置与所述涡流腔的下方并与所述涡流腔连通;
其中,所述分离腔容纳有分离构件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分离腔在所述分离构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
所述新风机组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接,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干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腔为筒状结构且包括自上而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上方与所述蜗壳连通且所述第一部分为自上而下径向尺寸增加的扩径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段的上方延伸有第一管段,所述蜗壳的中部形成有允许所述第一管段贯穿的安装位且所述第一管段伸出所述安装位,所述气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自上而下的柱状段和缩径段,所述液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缩径段的下方延伸有第二管段,所述液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构件为碗状结构,所述碗状结构固定于所述分离腔的侧壁并与所述分离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状结构为实心结构或者中部具有空腔的空心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状结构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碗状结构的横截面尺寸设置成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状结构包括自上而下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容纳于所述柱状段和所述缩径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柱状段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不大于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缩径段之间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排水管,所述液体出口连接至所述排水管。
CN201821833299.9U 2018-11-07 2018-11-07 空调器 Active CN209341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3299.9U CN209341428U (zh) 2018-11-07 2018-11-07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3299.9U CN209341428U (zh) 2018-11-07 2018-11-07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1428U true CN209341428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47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33299.9U Active CN209341428U (zh) 2018-11-07 2018-11-07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414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9919A (zh) * 2022-12-05 2023-03-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9919A (zh) * 2022-12-05 2023-03-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9906B2 (en) Vortex separation device
US9795898B2 (en) Cyclonic separator system
CN202224255U (zh) 对称双旋式旋流器
CN209341428U (zh) 空调器
KR20070101056A (ko) 사이클론 및 사이클론 공기청정기
CN110747007B (zh) 一种co2驱采出流体气液分离装置
CN110075619A (zh) 一种宽流程多流型高效气液分离器
CN110835565A (zh) 一种天然气气液分离装置
CN105880045A (zh) 双旋转栅复合式水力旋流器
CN209333481U (zh) 涡流脱水器
CN106352622A (zh) 油分离器及采用其的制冷***
CN209341427U (zh) 空调器
CN106268052B (zh) 一种径向旋流除雾除尘装置
CN108692324A (zh) 一种消白烟烟囱
CN104941323A (zh) 一种多级聚结旋流组合气体除液方法
CN110523204A (zh) 一种除尘装置
CN110064251A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09286853U (zh) 一种气液两相分离装置
CN202113731U (zh) 高效油水分离器
JP2006266524A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
CN102626581A (zh) 螺旋流旋风式气体分离器
CN107583772A (zh) 多相旋流分离单元和旋流分离器
CN209638003U (zh) 油气分离装置和包含该油气分离装置的空调***
CN107281822A (zh) 一种蜗旋式除雾除湿装置
CN204448317U (zh) 新型多功能高效旋风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