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1610U - 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 Google Patents

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1610U
CN209301610U CN201821800131.8U CN201821800131U CN209301610U CN 209301610 U CN209301610 U CN 209301610U CN 201821800131 U CN201821800131 U CN 201821800131U CN 209301610 U CN209301610 U CN 209301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liftable
vertebral column
treatment c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001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红生
元唯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Original Assignee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filed Critical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to CN2018218001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1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1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1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包括支撑脚、手部衬垫、面部衬垫、底部固定杆、中部支撑架、第一电机、中部固定板、上部横杆、连接固定杆、尾部固定连接杆、顶部连接杆、顶部固定杆、第二电机、下肢支架、滑动支架、转动杆、伸缩杆;所述的第二电机一端与中部固定板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顶部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分别设于上部支架两侧,下肢支架的下方,且一端与支撑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下肢支架内侧可转动连接。其优点表现在: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患者俯卧时腰部和双下肢的抬高角度或高度,从而方便治疗及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方便患者在治疗时进行阅读或观看手机等,从而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烦躁和无聊感。

Description

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床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日趋紧张,各类脊柱疾患逐渐增多,临床上对于脊柱疾病的治疗方式大致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而非手术治疗中,脊柱推拿疗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脊柱治疗方式,病人的接受度较高。采用脊柱推拿疗法时,患者通常需要采取俯卧姿势趴在治疗床上,医护人员来进行推拿治疗,然而现有的脊柱治疗床大多只有整体高度可升降,患者只能平躺着治疗,故当患者需要不同俯卧姿势治疗时,如左下肢抬高、右下肢抬高或腰部拱起,往往需要患者和医生配合抬高肢体,然而这样的方式对患者和医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体力劳动,且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大大降低了脊柱推拿治疗的效果。
中国专利文献:CN201611161617.7,申请日:2016.12.15,专利名称为:一种仰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公开了一种仰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的床板活动式安装在床架上,床板可在安装于床架上的液压装置的驱动下沿床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在床板的头端开设有条形的面颊槽,面颊槽两侧的床板上分布有多对插孔,插孔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助力桩;所述的床架的尾端安装有用于固定患者足部的脚踝固定器,脚踝固定器活动式安装在一个用于驱动脚踝固定器上下往复运动的震动架上,且脚踝固定器可相对于震动架旋转。
中国专利文献:CN201120162412.7,申请日:2011.05.20,专利名称为:新型脊柱治疗床。公开一种新型脊柱治疗床,包括底座和倒L形床架,所述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床架铰接部和床架支撑部,所述床架支撑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床架铰接部的高度;所述倒L形床架的一端与所述床架铰接部铰接,另一端通过升降架安装在所述床架支撑部上,所述升降架上分别安装有输液升降架和光导纤维架。
上述专利文献CN201611161617.7中的一种仰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采用在床板的头端开设有条形的面颊槽,面颊槽两侧的床板上分布有多对插孔,插孔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助力桩,在床架的尾端安装有用于固定患者足部的脚踝固定器,脚踝固定器活动式安装在一个用于驱动脚踝固定器上下往复运动的震动架上,且脚踝固定器可相对于震动架旋转,本发明治疗***是俯卧位,并可分别进行单侧或双侧下肢牵引治疗,本发明从本质上改变了现有牵引床的设计思路,解决了公知牵引设备治疗效果欠佳或根本无效的问题;而专利文献CN201120162412.7中的新型脊柱治疗床,采用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床架铰接部和床架支撑部,倒L形床架的一端与所述床架铰接部铰接,另一端通过升降架安装在所述床架支撑部上,降架上分别安装有输液升降架和光导纤维架,从而方便医生在对脊柱患者的脊柱进行手术治疗时利用光照设备对手术部位进行照明,并且方便脊柱患者在手术时同时进行输液治疗。但是关于一种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患者俯卧时腰部和双下肢的抬高角度或高度,从而方便治疗及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可方便患者在治疗时进行阅读或观看手机等,从而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烦躁和无聊感的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患者俯卧时腰部和双下肢的抬高角度或高度,从而方便治疗及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可方便患者在治疗时进行阅读或观看手机等,从而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烦躁和无聊感的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患者俯卧时腰部和双下肢的抬高角度或高度,从而方便治疗及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可方便患者在治疗时进行阅读或观看手机等,从而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烦躁和无聊感的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包括支撑脚、滚轮、手部衬垫、面部衬垫、底部固定杆、底部连接杆、中部支撑架、第一电机、中部固定板、上部横杆、支撑连接架、连接固定杆、支撑块、尾部固定连接杆、顶部连接杆、顶部固定杆、第二电机、下肢支架、滑动支架、转动杆、圆柱筒、托杆、伸缩杆、软垫;所述的底部固定杆包括支撑板、连接板、底部支撑架;所述的底部固定杆的前端通过连接板与前方的支撑连接架连接,后端通过支撑板与支撑连接架垂直连接;所述的前后两端的支撑板上部均设有中部支撑架;所述的前方的中部支撑架上设有手部支撑架和面部支撑架;所述的后方的中部支撑架头端连接中部固定板;
所述的手部衬垫和面部衬垫分别设于手部支撑杆和面部支撑架上;所述的上部横杆固定连接设于中部固定板的上方;所述的上部支撑架设于上部横杆的两侧;所述的连接固定杆设于上部支撑架的前方;所述的尾部固定连接杆设于上部支撑架的尾部;所述的顶部连接杆设于上部支撑架的前上方;所述的顶部固定杆设于顶部连接杆的两侧;所述的第二电机一端与中部固定板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顶部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的下肢支架设于上部支撑架的后上方;所述的支撑杆设于下肢支架的下方;所述伸缩杆分别设于上部支架两侧,下肢支架的下方,且一端与支撑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下肢支架内侧可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脚和滚轮设于治疗床的底部,且前后两排之间分别通过连接设有的支撑连接架做支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底部固定杆设于支撑连接架的下方,且二者之间呈垂直结构;所述的支撑板和底部支撑架分别设于底部固定杆的两端;所述的底部固定杆前端的支撑板设于底部固定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底部连接杆分别平行设于底部固定杆的两侧上方位置,且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连接固定,中部通过底部固定杆连接固定;所述的前后两端的底部支撑架一端与中部支撑架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部连接杆上固定轴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电机设于底部连接杆上方,且一端与底部固定杆之间和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方的支撑板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块分别设于上部支撑架的前段和末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滑动支架分别设于尾部固定连接的两侧,相对下肢支架中部的位置;所述的转动杆一端与滑动支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下肢支架的内侧通过圆柱筒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软垫分别上部软垫和下肢软垫;所述的上部软垫设于顶部固定杆上;所述的下肢软垫分别设于下肢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治疗床还包括固定软垫,所述的固定软垫设于手部支撑架中部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面部衬垫周围采用软硅胶或具有柔软、光滑、对皮肤不易挤压或刺激的材料制成;所述的第二电机可以替换为液压弹簧及类似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便可控制患者的双下肢的高度以及患者腰部的弯曲弧度,从而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能够使得患者各部分的脊柱得到有效的舒展锻炼,从而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2、利用滚轮为万向轮,且为脚踏式升降结构,便于将滚轮升起利用支撑脚支撑或将滚轮放下,便于治疗床的移动。
3、设于尾部固定连接杆两侧的滑动支架用于连接转动杆,且转动杆同时利用圆柱筒与下肢支架内侧相固定连接,便于下肢支架随同转动杆利用滑动支架向上抬高。
4、利用在手部支撑架中部设有固定软垫,便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翻看书本或观看手机等简单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烦躁和无聊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左前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右后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的左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内部结构左前方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内部结构右后方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的仰视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左前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支撑脚 2.滚轮
3.手部衬垫 4.面部衬垫
5.底部固定杆 51.支撑板
52.连接板 53.底部支撑架
6.底部连接杆 61.底部固定杆
7.中部支撑架 71.手部支撑架
72.面部支撑架 8.第一电机
9.中部固定板 10.上部横杆
11.支撑连接架 12.连接固定杆
121.上部固定杆 13.支撑块
14.尾部固定连接杆 15.顶部连接杆
16.顶部固定杆 17.第二电机
18.下肢支架 19.滑动支架
20.转动杆 21.圆柱筒
22.支撑杆 23.伸缩杆
24.软垫 241.上部软垫
242.下肢软垫 25.固定软垫
实施例1
请参看附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左前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包括支撑脚1、滚轮2、手部衬垫3、面部衬垫4、底部固定杆5、底部连接杆6、中部支撑架7、第一电机8、中部固定板9、上部横杆10、支撑连接架11、连接固定杆12、支撑块13、尾部固定连接杆14、顶部连接杆15、顶部固定杆16、第二电机17、下肢支架18、滑动支架19、转动杆20、圆柱筒21、托杆22、伸缩杆23、软垫24;所述的支撑脚1和滚轮2设于治疗床的底部,且前后两排之间分别通过连接设有的支撑连接架11做支撑;
所述的底部固定杆5包括支撑板51、连接板52、底部支撑架53;所述的支撑板51和底部支撑架53分别设于底部固定杆5的两端;所述的底部固定杆5设于支撑连接架11的下方,且二者之间呈垂直结构;所述的底部固定杆5的前端通过连接板52与前方的支撑连接架11连接,后端通过支撑板51与支撑连接架11垂直连接;所述的底部固定杆5前端的支撑板51设于底部固定板5与连接板52的连接处;所述的前后两端的支撑板51上部均设有中部支撑架7;所述的底部连接杆6分别平行设于底部固定杆5的两侧上方位置,且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图中未示出)连接固定,中部通过底部固定杆61连接固定;所述的前后两端的底部支撑架53一端与中部支撑架7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部连接杆6上固定轴连接;所述的前方的中部支撑架7上设有手部支撑架71和面部支撑架72;所述的后方的中部支撑架7头端连接中部固定板9;
所述的第一电机8设于底部连接杆6上方,且一端与底部固定杆61之间和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方的支撑板51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8与伸缩杆23之间相互连接,用于为伸缩杆23的伸缩提供动力;所述的手部衬垫3和面部衬垫4分别设于手部支撑杆71和面部支撑架72上;所述的上部横杆10固定连接设于中部固定板9的上方,且二者之间呈垂直结构;所述的上部支撑架11设于上部横杆10的两侧;所述的连接固定杆12设于上部支撑架11的前方;所述的支撑块13分别设于上部支撑架11的前段和末端;所述的尾部固定连接杆14设于上部支撑架11的尾部;所述的顶部连接杆15设于上部支撑架11的前上方,且顶部连接杆15可置于前段的支撑块13上;所述的顶部固定杆16设于顶部连接杆15的两侧;所述的第二电机17一端与中部固定板9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顶部连接杆15固定连接;所述的下肢支架18设于上肢支撑架11的后上方,分别呈“U”型结构,且外侧可置于末端的支撑块13上;所述的滑动支架19分别设于尾部固定连接14的两侧,相对下肢支架18中部的位置;所述的20一端与滑动支架19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下肢支架18的内侧通过圆柱筒21固定连接;所述的下肢支架18内侧及转动杆20下方还设有支撑杆22,且支撑杆22两端分别与上部支撑架1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3分别设于下肢支架18的下方,且一端与支撑杆22端部连接,另一端与下肢支架18内侧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软垫24分别上部软垫241和下肢软垫242;所述的上部软垫241设于顶部固定杆16上;所述的下肢软垫242分别设于下肢支架18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面部衬垫4周围可采用软硅胶等具有柔软、光滑、对皮肤不易挤压或刺激的材料制成,以使得在治疗的过程中,减小对患者面部周围的压迫感和不适感;所述的滚轮为万向轮,且为脚踏式升降结构,便于将滚轮2升起利用支撑脚1支撑或将滚轮2放下,便于治疗床的移动;所述的底部固定杆5、支撑板51、连接板52及底部支撑架53分别用于支撑连接架11和中部支撑架7的支撑与固定,起到稳定整个治疗床的作用;所述的中部支撑架7前部连接设有的手部支撑架71和面部支撑架12之间呈垂直结构,分别用于放置手部衬垫3和面部衬垫4;所述的底部连接杆6的设计一方面用于为治疗床提供稳定性,另一方面用于底部支撑架53和第一电机8的连接放置;所述的后方的中部支撑架7头端设有的中部固定板9起到连接过渡的作用,分别为其上设有的上部横杆10和连接设有的第二电机17提供支撑点;所述的第二电机17也可替换为液压弹簧及类似动力装置;所述的设于中部横杆10两侧的上部支撑架11呈镂空中长方体结构,前后两端分别利用连接固定杆12和尾部固定连接杆14固定,两侧表面前段和末端对称设有的支撑块13则用于顶部连接杆15和下肢支架18的支撑;所述的连接固定杆12与手部支撑杆71之间还连接设有上部固定杆121,利用上部固定杆121和中部固定板9的两个支撑作用将整个上部支撑架11托起,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稳定性;所述的上部支撑架11前段表面两侧设有的支撑块13上设有顶部连接杆15;所述的设于顶部连接杆15两侧的顶部固定杆16前后两端分别呈斜向上的钝角状,用于放置上部软垫241,且顶部固定杆16前端分别与连接固定杆12之间相互支撑;所述的顶部连接杆15的长度大于上部支撑架11的宽度,使得支撑块13直接与顶部连接杆15相对,便于顶部固定杆16的支撑以及在运作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所述的利用控制第二电机17的运作便可将顶部连接杆15向上顶起,从而将整个顶部固定杆16向上抬起;所述的下肢支架18分别用于放置下肢软垫242;所述的设于尾部固定连接杆14两侧的滑动支架19用于连接转动杆20,且转动杆20同时利用圆柱筒21与下肢支架18内侧相固定连接,便于下肢支架18随同转动杆20利用滑动支架19向上抬高;所述的仅连接转动杆20和下肢支架18内侧的圆柱筒21之间为固定结构,其余圆柱筒21之间均为可分离式结构;所述的设于下肢支架18内侧及转动杆20下方的支撑杆22一方面起到支撑下肢支架18的作用,另一方面用于为伸缩杆23的伸缩提供支撑点;所述的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17上均通过电线外接设有按钮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利用控制第二电机17便可控制顶部连接杆15的升降,从而使得顶部固定杆16向上抬起;所述的通过控制第一电机8的按钮控制器,便可自主的控制两侧的伸缩杆23的伸缩情况,从而便可自主控制两侧下肢支架18的抬高或升降,从而便于医护人员的推拿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床使用方法:患者采取俯卧位,双上肢分别置于手部衬垫3上,面部放置于面部衬垫4中,身体上部及双下肢分别置于上部软垫241和下肢软垫242上;在对患者进行脊柱推拿治疗或其它治疗方式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17便可控制患者的双下肢的高度以及患者腰部的弯曲弧度,从而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能够使得患者各部分的脊柱得到有效的舒展锻炼,从而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实施例2
请参看附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手部支撑架71中部位置设有固定软垫25;所述的利用在手部支撑架71中部设有固定软垫25,便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翻看书本或观看手机等简单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烦躁和无聊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利用滚轮为万向轮,且为脚踏式升降结构,便于将滚轮升起利用支撑脚支撑或将滚轮放下,便于治疗床的移动;设于尾部固定连接杆两侧的滑动支架用于连接转动杆,且转动杆同时利用圆柱筒与下肢支架内侧相固定连接,便于下肢支架随同转动杆利用滑动支架向上抬高;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便可控制患者的双下肢的高度以及患者腰部的弯曲弧度,从而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能够使得患者各部分的脊柱得到有效的舒展锻炼,从而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利用在手部支撑架中部设有固定软垫,便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翻看书本或观看手机等简单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烦躁和无聊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包括支撑脚、滚轮、手部衬垫、面部衬垫、底部固定杆、底部连接杆、中部支撑架、第一电机、中部固定板、上部横杆、支撑连接架、连接固定杆、支撑块、尾部固定连接杆、顶部连接杆、顶部固定杆、第二电机、下肢支架、滑动支架、转动杆、圆柱筒、托杆、伸缩杆、软垫;所述的底部固定杆包括支撑板、连接板、底部支撑架;所述的底部固定杆的前端通过连接板与前方的支撑连接架连接,后端通过支撑板与支撑连接架垂直连接;所述的前后两端的支撑板上部均设有中部支撑架;前方的中部支撑架上设有手部支撑架和面部支撑架;后方的中部支撑架头端连接中部固定板;
所述的手部衬垫和面部衬垫分别设于手部支撑杆和面部支撑架上;所述的上部横杆固定连接设于中部固定板的上方;所述的上部支撑架设于上部横杆的两侧;所述的连接固定杆设于上部支撑架的前方;所述的尾部固定连接杆设于上部支撑架的尾部;所述的顶部连接杆设于上部支撑架的前上方;所述的顶部固定杆设于顶部连接杆的两侧;所述的第二电机一端与中部固定板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顶部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的下肢支架设于上部支撑架的后上方;所述的支撑杆设于下肢支架的下方;所述伸缩杆分别设于上部支架两侧,下肢支架的下方,且一端与支撑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下肢支架内侧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脚和滚轮设于治疗床的底部,且前后两排之间分别通过连接设有的支撑连接架做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固定杆设于支撑连接架的下方,且二者之间呈垂直结构;所述的支撑板和底部支撑架分别设于底部固定杆的两端;所述的底部固定杆前端的支撑板设于底部固定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连接杆分别平行设于底部固定杆的两侧上方位置,且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连接固定,中部通过底部固定杆连接固定;所述的前后两端的底部支撑架一端与中部支撑架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部连接杆上固定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机设于底部连接杆上方,且一端与底部固定杆之间和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方的支撑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块分别设于上部支撑架的前段和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支架分别设于尾部固定连接的两侧,相对下肢支架中部的位置;所述的转动杆一端与滑动支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下肢支架的内侧通过圆柱筒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垫分别上部软垫和下肢软垫;所述的上部软垫设于顶部固定杆上;所述的下肢软垫分别设于下肢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床还包括固定软垫,所述的固定软垫设于手部支撑架中部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脊柱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部衬垫周围采用软硅胶或具有柔软、光滑、对皮肤不易挤压或刺激的材料制成;所述的第二电机可以替换为液压弹簧及类似动力装置。
CN201821800131.8U 2018-11-02 2018-11-02 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Active CN209301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0131.8U CN209301610U (zh) 2018-11-02 2018-11-02 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0131.8U CN209301610U (zh) 2018-11-02 2018-11-02 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1610U true CN209301610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2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00131.8U Active CN209301610U (zh) 2018-11-02 2018-11-02 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16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7365A (zh) * 2018-11-02 2019-01-0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7365A (zh) * 2018-11-02 2019-01-0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24194U (zh) 一种骨科护理床
CN205215637U (zh) 一种智能颈椎康复理疗床
CN109157365A (zh) 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CN104644379A (zh) 一种腰背康复牵引床
CN211271468U (zh) 一种下肢骨折牵引康复装置
CN201832070U (zh) 可调式下肢支架
CN209301610U (zh) 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CN109620506B (zh) 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牵引架
CN209019096U (zh) 一种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
CN208582672U (zh) 一种脊柱外科矫正装置
CN108078756B (zh) 一种按摩床
CN206044891U (zh) 一种骨伤外科用腿部护理装置
CN206391153U (zh) 一种脊柱稳定训练装置
CN105997324A (zh) 一种医疗牵引椅
CN204181759U (zh) 力可控式颈椎曲线牵引装置
CN209332539U (zh) 一种折叠床
CN209464137U (zh) 一种脊柱矫正床
CN208926733U (zh) 一种腰椎牵引治疗床
CN208958447U (zh) 一种改进的牵引理疗床
CN209285874U (zh) 一种卧式颈椎牵引器及其牵引床
CN203074951U (zh) 一种助高保健床垫
CN202078499U (zh) 新型脊柱治疗床
CN205459678U (zh) 一种整脊理疗床
CN207520292U (zh) 一种全自动按摩翻身床
CN204502113U (zh) 一种穴电按摩恢复用电刺激可针对医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