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79432U - 一种磁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79432U
CN209279432U CN201822048202.XU CN201822048202U CN209279432U CN 209279432 U CN209279432 U CN 209279432U CN 201822048202 U CN201822048202 U CN 201822048202U CN 209279432 U CN209279432 U CN 209279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omponent
storage bed
magnetic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482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宁波
罗胜
周鸣宇
李大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20482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79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79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7943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其包括:磁体组件(1),能够产生磁场,且所述磁体组件(1)具有能够容许物体通过的磁隙空间(11);蓄冷床组件(2),其内部具有磁工质(22),且所述蓄冷床组件(2)能够运动以通过所述磁隙空间(11),且在所述蓄冷床组件(2)进入所述磁隙空间(11)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励磁而放出热量,在所述蓄冷床组件(2)移出所述磁隙空间(11)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去磁而放出冷量。通过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利用蓄冷床组件的运动和磁体组件的磁隙空间,有效地去除了现有技术中的磁制冷装置采用多个流路和循环泵的结构,直接取消了蓄冷床与活塞泵的流路连接,非常彻底的解决需要复杂的流路结构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磁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由于产生的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因而急需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制冷技术。磁制冷技术是一种基于磁热效应的新型制冷技术,而磁热效应是指磁热材料在磁场增强或减弱时放热或吸热的物理现象。当磁场给磁热材料加磁时,磁热材料变热;去掉磁场时,磁热材料变冷。磁制冷就是利用磁热效应的现象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
由于磁制冷的特殊性,需要及时将蓄冷床的热量和冷量通过流体带走,一般地都需要连接比较复杂的流路,通过流路实现。出现复杂的流路结构后,就非常有可能导致热量集中在流路上无法得到利用。并且臃肿的流路结构使得磁制冷机变得复杂。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磁制冷装置存在流路连接复杂,从而导致流体阻力大,热量损失大,磁制冷装置也变得复杂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磁制冷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磁制冷装置存在流路连接复杂,从而导致流体阻力大,热量损失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其包括:
磁体组件,能够产生磁场,且所述磁体组件具有能够容许物体通过的磁隙空间;
蓄冷床组件,其内部具有磁工质,且所述蓄冷床组件能够运动以通过所述磁隙空间,且在所述蓄冷床组件进入所述磁隙空间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励磁而放出热量,在所述蓄冷床组件移出所述磁隙空间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去磁而放出冷量。
优选地,
所述蓄冷床组件与所述磁隙空间的形状相匹配,能够通过旋转的方式从所述磁体组件的周向一侧转动进入所述磁隙空间中、并从所述磁体组件的周向另一侧转出所述磁隙空间。
优选地,
所述磁体组件包括相平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磁隙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优选地,
所述磁体组件被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相平行的平面所截、而形成的截面形状为扇环形结构。
优选地,
所述蓄冷床组件包括蓄冷床壳体、蓄冷床上盖和蓄冷床下盖,所述蓄冷床上盖盖设在所述蓄冷床壳体的上端面、所述蓄冷床下盖盖设在所述蓄冷床壳体的下端面,且所述磁工质设置于所述蓄冷床壳体中。
优选地,
蓄冷床上盖和蓄冷床下盖相平行、且均为扇环形结构,所述蓄冷床壳体在被蓄冷床上盖或蓄冷床下盖相平行的平面截成的截面形状也为扇环形结构。
优选地,
当所述磁体组件的截面形状为扇环形结构时,扇环形的所述磁体组件和扇环形的所述蓄冷床组件的圆心相同,和/或,所述磁体组件为三个以上、且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蓄冷床组件也为三个以上、且也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磁体组件与所述蓄冷床组件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
三个以上的所述蓄冷床组件能够同步顺时针转动或同步逆时针转动。
优选地,
在所述蓄冷床组件进入所述磁体组件的磁隙空间的位置还设置有去热组件,所述去热组件中通入第一换热流体、使得所述第一换热流体能够与所述蓄冷床组件中的磁工质发生换热作用、吸取热量。
优选地,
所述去热组件设置为与所述磁体组件的周向一侧面处相贴合,在周向所述一侧面处所述蓄冷床组件进入所述磁隙空间,所述去热组件也为包括两个平行端面以及位于两个平行端面之间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能够容许所述蓄冷床组件旋转通过。
优选地,
所述去热组件上设置有去热流体进口和去热流体出口,所述第一缺口处具有第一上端面和第一下端面,所述第一上端面能够容许第一换热流体从所述去热组件中流出、与所述蓄冷床组件中的磁工质进行换热,所述第一下端面能够容许经过换热后的第一换热流体流回所述去热组件中。
优选地,
在所述蓄冷床组件移出所述磁体组件的磁隙空间的位置还设置有去冷组件,所述去冷组件中通入第二换热流体、使得所述第二换热流体能够与所述蓄冷床组件中的磁工质发生换热作用、吸取冷量。
优选地,
所述去冷组件设置为与所述磁体组件的周向另一侧面处相贴合,在周向所述另一侧面处所述蓄冷床组件移出所述磁隙空间,所述去冷组件也为包括两个平行端面以及位于两个平行端面之间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能够容许所述蓄冷床组件旋转通过。
优选地,
所述去冷组件上设置有去冷流体进口和去冷流体出口,所述第二缺口处具有第二上端面和第二下端面,所述第二上端面能够容许第二换热流体从所述去冷组件中流出、与所述蓄冷床组件中的磁工质进行换热,所述第二下端面能够容许经过换热后的第二换热流体流回所述去冷组件中。
优选地,
当同时包括去热组件、第一缺口、第一上端面、去冷组件、第二缺口和第二上端面时:
所述第一缺口的所述第一上端面处还设置有第一喷流结构,能够将所述去热组件中的第一换热流体喷淋出、至所述蓄冷床组件上;和/或,
所述第二缺口的所述第二上端面处还设置有第二喷流结构,能够将所述去冷组件中的第二换热流体喷淋出、至所述蓄冷床组件上。
优选地,
当同时包括蓄冷床上盖和蓄冷床下盖、第一换热流体和第二换热流体时:所述蓄冷床上盖和所述蓄冷床下盖上均开设有多个孔,所述磁工质包括多个工质颗粒,且所述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工质颗粒的尺寸,且所述孔能够容许所述第一换热流体和所述第二换热流体通过。
优选地,
当同时包括去热组件和去冷组件时:
所述去热组件与所述磁体组件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所述去冷组件与所述磁体组件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磁制冷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磁体组件,能够产生磁场,且所述磁体组件具有能够容许物体通过的磁隙空间;蓄冷床组件,其内部具有磁工质,且所述蓄冷床组件能够运动以通过所述磁隙空间,且在所述蓄冷床组件进入所述磁隙空间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励磁而放出热量,在所述蓄冷床组件移出所述磁隙空间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去磁而放出冷量,因此有效地利用蓄冷床组件的运动和磁体组件的磁隙空间,使得蓄冷床组件内部的磁工质发生有效的励磁和去磁的过程,从而产生热量或冷量,有效地去除了现有技术中的磁制冷装置采用多个流路和循环泵的结构,直接取消了蓄冷床与活塞泵的流路连接,勿须将磁工质用多个流路连接而使其流动,蓄冷床内不需要流体循环结构,非常彻底的解决需要复杂的流路结构的问题,使得磁制冷装置流路简单,本实用新型独创蓄冷床设计,独创换热室设计,使得经加磁或去磁后的热量或冷量及时带走,不会出现热滞情况,从而使得磁制冷机结构变得简单而高效;
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在加磁区域设计去热组件及在去磁区域设计去冷组件,能够容许换热流体通过进而吸收磁工质励磁时产生的热量以及吸收磁工质去磁时产生的冷量,有效地实现磁制冷装置的制热和制冷效果,所述的去热室或可为独立结构体,或可为磁体组件中的一部分;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蓄冷床内磁工质疏松布置,蓄冷床上下盖均布置有众多的小孔,小孔孔径比磁工质孔径稍小,确保磁工质无法跑出,小孔能够使流体通过进入蓄冷床磁工质内部,从而使流体与磁工质充分换热;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去热组件和去冷组件中布置有喷流结构,能够使得其喷射出的换热流体为高压流体,所述的高压流体能够冲击并且喷淋磁工质,使磁工质与换热流体充分接触,加强换热效果,换热流体吸收磁工质热量或冷量后进入到各自的蓄热或蓄冷池(也可以是进入换热器或换冷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装置中的磁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装置中的蓄冷床组件的***结构以及拼接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装置(具有去热组件和去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去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磁体组件;11、磁隙空间;12、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2、蓄冷床组件;21、蓄冷床上盖;22、磁工质;23、蓄冷床壳体;24、蓄冷床下盖;3、去热组件;31、第一缺口;311、第一上端面;312、第一下端面;32、去热流体进口;33、去热流体出口;4、去冷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其包括:
磁体组件1,能够产生磁场,且所述磁体组件1具有能够容许物体通过的磁隙空间11;
蓄冷床组件2,其内部具有磁工质22,且所述蓄冷床组件2能够运动以通过所述磁隙空间11,且在所述蓄冷床组件2进入所述磁隙空间11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励磁而放出热量,在所述蓄冷床组件2移出所述磁隙空间11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去磁而放出冷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磁体组件,能够产生磁场,且所述磁体组件具有能够容许物体通过的磁隙空间;蓄冷床组件,其内部具有磁工质,且所述蓄冷床组件能够运动以通过所述磁隙空间,且在所述蓄冷床组件进入所述磁隙空间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励磁而放出热量,在所述蓄冷床组件移出所述磁隙空间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去磁而放出冷量,因此有效地利用蓄冷床组件的运动和磁体组件的磁隙空间,使得蓄冷床组件内部的磁工质发生有效的励磁和去磁的过程,从而产生热量或冷量,有效地去除了现有技术中的磁制冷装置采用多个流路和循环泵的结构,直接取消了蓄冷床与活塞泵的流路连接,勿须将磁工质用多个流路连接而使其流动,蓄冷床内不需要流体循环结构,非常彻底的解决需要复杂的流路结构的问题,使得磁制冷装置流路简单,本实用新型独创蓄冷床设计,独创换热室设计,使得经加磁或去磁后的热量或冷量及时带走,不会出现热滞情况,从而使得磁制冷机结构变得简单而高效。
优选地,
所述蓄冷床组件2与所述磁隙空间11的形状相匹配,能够通过旋转的方式从所述磁体组件1的周向一侧转动进入所述磁隙空间11中、并从所述磁体组件1的周向另一侧转出所述磁隙空间11。如图1-3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蓄冷床组件和磁体组件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旋转的方式使得蓄冷床组件转入磁隙空间中、以完成励磁过程,以及通过旋转的方式使得蓄冷床组件转出磁隙空间以外、以完成去磁过程,从而有效地实现通过运动完成磁制冷和磁制热的作用和效果、结构简单,运动过程简单方便,去除了原有的多个流路的复杂结构。
如图1,磁体组件及蓄冷床组件如图所示。蓄冷床内布置有众多的磁工质颗粒。磁体组件具有对磁工质进行加磁的作用。图中所述的蓄冷床为逆时针旋转方向(或设计成顺时针旋转亦可,本专利描述为逆时针)。当蓄冷床进入磁体组件区域内时,即进入了加磁区域,磁体组件将会对蓄冷床内的磁工质进行加磁,蓄冷床内磁工质就会因为磁熵变原理而变热。当蓄冷床离开磁体组件时,进入去磁区域,蓄冷床内磁工质即变冷,温度低于常温,即具有了冷量。
优选地,
所述磁体组件1包括相平行的第一端面12和第二端面13,且所述磁隙空间11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2和所述第二端面13之间。如图2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磁体组件的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设置成两个平行端面以及在两平行端面之间开设磁隙空间,能够使得蓄冷床组件沿着端面相平行的方向转入磁隙空间中、以及从磁隙空间转出,使得实现方式更为简单方便。
优选地,
所述磁体组件1被所述第一端面12或所述第二端面13相平行的平面所截、而形成的截面形状为扇环形结构。如图2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磁体组件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为扇环形结构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蓄冷床组件能够在进入该扇环形范围内时产生励磁,转出扇环形范围内时产生去磁作用,占用空间更小、结构更为紧凑,且有效地实现了磁制冷和磁制热的过程。
如图2,磁体组件为C形结构,中间具有磁隙空间。蓄冷床做圆周运动时即通过此磁隙空间,进入磁隙空间后即对蓄冷床中的磁工质进行加磁,离开此磁隙空间时即进行去磁。蓄冷床上下盖具有多个小孔结构,小孔孔径略小于磁工质颗粒,上下盖均布满小孔。磁工质放置在蓄冷床壳体内,并且磁工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属于疏松布置,目的在于更好地与换热流体换热。
优选地,
如图3所示,所述蓄冷床组件2包括蓄冷床壳体23、蓄冷床上盖21和蓄冷床下盖24,所述蓄冷床上盖21盖设在所述蓄冷床壳体23的上端面、所述蓄冷床下盖24盖设在所述蓄冷床壳体23的下端面,且所述磁工质22设置于所述蓄冷床壳体23中。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蓄冷床组件的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设置成壳体和上下盖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壳体内能够容纳磁工质,上下盖分别用于盖设和封住磁工质,从而实现磁工质的封装,且磁工质分别在励磁和去磁的过程所产生的热量或冷量能够从上下盖或壳体上向外发生热交换,实现磁制热或磁制冷的作用和效果,结构简单紧凑。
优选地,
蓄冷床上盖21和蓄冷床下盖24相平行、且均为扇环形结构,所述蓄冷床壳体23在被蓄冷床上盖21或蓄冷床下盖24相平行的平面截成的截面形状也为扇环形结构。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蓄冷床组件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为扇环形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其与磁体组件的形状相匹配,简单且有效地通过转动的方式将蓄冷床组件转入磁隙空间中、以及从磁隙空间转出,且实现结构的更加紧凑和小型化。
优选地,
当所述磁体组件1的截面形状为扇环形结构时,扇环形的所述磁体组件1和扇环形的所述蓄冷床组件2的圆心相同,和/或,所述磁体组件1为三个以上、且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蓄冷床组件2也为三个以上、且也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磁体组件1与所述蓄冷床组件2一一对应设置。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磁体组件和蓄冷床组件的进一步优选形式,即二者为同心,可以使得蓄冷床组件的结构与磁隙空间的形状完全匹配,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空间,实现了磁制热和磁制冷的效率最大化,并且本实用新型优选磁体组件为在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三个、蓄冷床组件也为在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三个,能够有效地利用圆周方向上的空间,实现最小空间完成最大功率的磁热转换的效果。如图1。
优选地,
三个以上的所述蓄冷床组件2能够同步顺时针转动或同步逆时针转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蓄冷床组件的优选运动方式,即可以顺时针转动也可以逆时针转动,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蓄冷床组件优选是逆时针转动的,磁体组件不动。
优选地,
如图4所示,在所述蓄冷床组件2进入所述磁体组件1的磁隙空间11的位置还设置有去热组件3,所述去热组件3中通入第一换热流体、使得所述第一换热流体能够与所述蓄冷床组件2中的磁工质22发生换热作用、吸取热量。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设置去热组件能够对蓄冷床进入磁体组件的磁隙空间而发生励磁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热交换作用,实现对第一换热流体的加热作用,可以将被加热后的该第一换热流体导至需要热量的地方,起到磁制热的效果。
优选地,
所述去热组件3设置为与所述磁体组件1的周向一侧面处相贴合,在周向所述一侧面处所述蓄冷床组件2进入所述磁隙空间11,所述去热组件3也为包括两个平行端面以及位于两个平行端面之间的第一缺口31,所述第一缺口31能够容许所述蓄冷床组件2旋转通过。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去热组件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去热组件设置在磁体组件蓄冷床组件进入磁隙空间的周向侧面处、能够使得蓄冷床组件在进入周向侧面处时发生励磁、并通过去热组件有效地将磁工质发出的热量导出,实现磁制热的效果,并且通过第一缺口能够有效地实现蓄冷床组件通过。
优选地,
如图5所示,所述去热组件3上设置有去热流体进口32和去热流体出口33,所述第一缺口31处具有第一上端面311和第一下端面312,所述第一上端面311能够容许第一换热流体从所述去热组件3中流出、与所述蓄冷床组件2中的磁工质22进行换热,所述第一下端面312能够容许经过换热后的第一换热流体流回所述去热组件3中。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去热组件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去热流体进口能够将第一换热流体导入去热组件中、通过去热流体出口能够将第一换热流体从去热组件导出,第一缺口处的第一上端面能够将第一换热流体导出、以与蓄冷床组件中的磁工质进行换热,并通过第一下端面将换热后的第一换热流体导入去热组件中、以最后从去热流体出口流出,进一步有效地增大了第一换热流体与磁工质之间的换热效果,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地,
在所述蓄冷床组件2移出所述磁体组件1的磁隙空间11的位置还设置有去冷组件4,所述去冷组件4中通入第二换热流体、使得所述第二换热流体能够与所述蓄冷床组件2中的磁工质22发生换热作用、吸取冷量。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设置去冷组件能够对蓄冷床移出磁体组件的磁隙空间而发生去磁所产生的冷量进行有效的热交换作用,实现对第二换热流体的制冷作用,可以将被制冷后的该第二换热流体导至需要冷量的地方(例如夏天炎热的办公室或房间),起到磁制冷的效果。
通过在在加磁区域设计去热组件及在去磁区域设计去冷组件,能够容许换热流体通过进而吸收磁工质励磁时产生的热量以及吸收磁工质去磁时产生的冷量,有效地实现磁制冷装置的制热和制冷效果,所述的去热室或可为独立结构体,或可为磁体组件中的一部分。
优选地,
所述去冷组件4设置为与所述磁体组件1的周向另一侧面处相贴合,在周向所述另一侧面处所述蓄冷床组件2移出所述磁隙空间11,所述去冷组件4也为包括两个平行端面以及位于两个平行端面之间的第二缺口(未示出),所述第二缺口能够容许所述蓄冷床组件2旋转通过。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去冷组件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去冷组件设置在磁体组件蓄冷床组件移出磁隙空间的周向另一侧面处、能够使得蓄冷床组件在移出周向另一侧面处时发生去磁、并通过去冷组件有效地将磁工质发出的冷量导出,实现磁制冷的效果,并且通过第二缺口能够有效地实现蓄冷床组件通过。
优选地,
所述去冷组件4上设置有去冷流体进口和去冷流体出口,所述第二缺口处具有第二上端面(未示出)和第二下端面(未示出),所述第二上端面能够容许第二换热流体从所述去冷组件4中流出、与所述蓄冷床组件2中的磁工质22进行换热,所述第二下端面能够容许经过换热后的第二换热流体流回所述去冷组件4中。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去冷组件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去冷流体进口能够将第二换热流体导入去冷组件中、通过去冷流体出口能够将第二换热流体从去冷组件导出,第二缺口处的第二上端面能够将第二换热流体导出、以与蓄冷床组件中的磁工质进行换热,并通过第二下端面将换热后的第二换热流体导出去冷组件中、以最后从去冷流体出口流出,进一步有效地增大了第二换热流体与磁工质之间的换热效果,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地,
当同时包括去热组件3、第一缺口31、第一上端面311、去冷组件4、第二缺口和第二上端面时:
所述第一缺口31的所述第一上端面311处还设置有第一喷流结构,能够将所述去热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流体喷淋出、至所述蓄冷床组件2上;和/或,所述第二缺口的所述第二上端面处还设置有第二喷流结构,能够将所述去冷组件4中的第二换热流体喷淋出、至所述蓄冷床组件2上。
通过在去热组件和去冷组件中布置有喷流结构,能够使得其喷射出的换热流体为高压流体,所述的高压流体能够冲击并且喷淋磁工质,使磁工质与换热流体充分接触,加强换热效果,换热流体吸收磁工质热量或冷量后进入到各自的蓄热或蓄冷池(也可以是进入换热器或换冷器)。
优选地,
当同时包括蓄冷床上盖21和蓄冷床下盖24、第一换热流体和第二换热流体时:所述蓄冷床上盖21和所述蓄冷床下盖24上均开设有多个孔,所述磁工质22包括多个工质颗粒,且所述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工质颗粒的尺寸,且所述孔能够容许所述第一换热流体和所述第二换热流体通过。通过在蓄冷床内磁工质疏松布置,蓄冷床上下盖均布置有众多的小孔,小孔孔径比磁工质孔径稍小,确保磁工质无法跑出,小孔能够使流体通过进入蓄冷床磁工质内部,从而使流体与磁工质充分换热。
优选地,
当同时包括去热组件3和去冷组件4时:
所述去热组件3与所述磁体组件1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所述去冷组件4与所述磁体组件1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去热组件、去冷组件与磁体组件的优选结构方式,去热组件与磁体组件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式连接,同样地去冷组件与磁体组件也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式连接,同样能够实现磁制热和磁制冷的效果。
如图3,磁体组件左右布置有蓄冷床去冷室(即去冷组件,下同)和蓄冷床去热室(即去热组件,下同)。整个工作过程如下所述:磁体组件固定不动,蓄冷床组件作圆周运动,当蓄冷床组件进入磁体加磁区域时,内部磁工质由于磁熵变原理,磁工质温度升高。在加磁区域内,设计有去热组件3,所述的去热组件3可以为磁体组件1上的某部分结构,或可以为与磁体组件1类似的C型结构并且具有去热结构。在蓄冷床组件即将离开加磁区域时,蓄冷床去热室(即去热组件3)开始工作。去热组件3具有去热流体进口32和去热流体出口33,去热流体进口32用于引导换热流体进入蓄冷床去热室,去热流体出口33将去热室换热后的流体导会至蓄热池或换热器。同样的去冷组件4结构与去热组件一致,不再详述。去热组件的第一上端面311具有高压喷流结构,喷流出高压换热流体,由于蓄冷床上下盖具有多孔结构,因此喷淋时流体阻力小,从而高压换热流体能够扰动磁工质,使磁工质能够与换热流体充分换热,最后换热流体落到第一下端面312,第一下端面312具有引流结构,通过引流结构后经去热流体出口33后流回至蓄热池或换热器(专利中未表示出来)。从而,磁工质的热量经过蓄冷床去热室后,被蓄冷床去热室的流体带走,然后磁工质进入去磁区域,磁工质变冷,在准备进入磁体区域进行加磁前,经过了去磁的磁工质温度变低,此时需要经过去冷组件4的高压喷淋作用,其原理与去热室一致,不再详述。使得蓄冷床去冷室的流体吸收了磁工质的冷量后进入蓄冷池(或制冷器),从而储蓄了冷量可用来蓄冷或吸收环境热量形成制冷。
从上述的描述可知,可以实现蓄冷床内无流体流动,从而解决了磁制冷机结构复杂,管路臃肿的问题,并且解决了蓄冷床内流体阻力大,存在热量滞留体积,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体组件(1),能够产生磁场,且所述磁体组件(1)具有能够容许物体通过的磁隙空间(11);
蓄冷床组件(2),其内部具有磁工质(22),且所述蓄冷床组件(2)能够运动以通过所述磁隙空间(11),且在所述蓄冷床组件(2)进入所述磁隙空间(11)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励磁而放出热量,在所述蓄冷床组件(2)移出所述磁隙空间(11)时、所述磁工质能够被去磁而放出冷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床组件(2)与所述磁隙空间(11)的形状相匹配,能够通过旋转的方式从所述磁体组件(1)的周向一侧转动进入所述磁隙空间(11)中、并从所述磁体组件(1)的周向另一侧转出所述磁隙空间(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组件(1)包括相平行的第一端面(12)和第二端面(13),且所述磁隙空间(11)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2)和所述第二端面(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组件(1)被所述第一端面(12)或所述第二端面(13)相平行的平面所截、而形成的截面形状为扇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床组件(2)包括蓄冷床壳体(23)、蓄冷床上盖(21)和蓄冷床下盖(24),所述蓄冷床上盖(21)盖设在所述蓄冷床壳体(23)的上端面、所述蓄冷床下盖(24)盖设在所述蓄冷床壳体(23)的下端面,且所述磁工质(22)设置于所述蓄冷床壳体(23)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蓄冷床上盖(21)和蓄冷床下盖(24)相平行、且均为扇环形结构,所述蓄冷床壳体(23)在被蓄冷床上盖(21)或蓄冷床下盖(24)相平行的平面截成的截面形状也为扇环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磁体组件(1)的截面形状为扇环形结构时,扇环形的所述磁体组件(1)和扇环形的所述蓄冷床组件(2)的圆心相同,和/或,所述磁体组件(1)为三个以上、且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蓄冷床组件(2)也为三个以上、且也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磁体组件(1)与所述蓄冷床组件(2)一一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三个以上的所述蓄冷床组件(2)能够同步顺时针转动或同步逆时针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冷床组件(2)进入所述磁体组件(1)的磁隙空间(11)的位置还设置有去热组件(3),所述去热组件(3)中通入第一换热流体、使得所述第一换热流体能够与所述蓄冷床组件(2)中的磁工质(22)发生换热作用、吸取热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热组件(3)设置为与所述磁体组件(1)的周向一侧面处相贴合,在周向所述一侧面处所述蓄冷床组件(2)进入所述磁隙空间(11),所述去热组件(3)也为包括两个平行端面以及位于两个平行端面之间的第一缺口(31),所述第一缺口(31)能够容许所述蓄冷床组件(2)旋转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热组件(3)上设置有去热流体进口(32)和去热流体出口(33),所述第一缺口(31)处具有第一上端面(311)和第一下端面(312),所述第一上端面(311)能够容许第一换热流体从所述去热组件(3)中流出、与所述蓄冷床组件(2)中的磁工质(22)进行换热,所述第一下端面(312)能够容许经过换热后的第一换热流体流回所述去热组件(3)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4、6-8、10-11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冷床组件(2)移出所述磁体组件(1)的磁隙空间(11)的位置还设置有去冷组件(4),所述去冷组件(4)中通入第二换热流体、使得所述第二换热流体能够与所述蓄冷床组件(2)中的磁工质(22)发生换热作用、吸取冷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冷组件(4)设置为与所述磁体组件(1)的周向另一侧面处相贴合,在周向所述另一侧面处所述蓄冷床组件(2)移出所述磁隙空间(11),所述去冷组件(4)也为包括两个平行端面以及位于两个平行端面之间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能够容许所述蓄冷床组件(2)旋转通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冷组件(4)上设置有去冷流体进口和去冷流体出口,所述第二缺口处具有第二上端面和第二下端面,所述第二上端面能够容许第二换热流体从所述去冷组件(4)中流出、与所述蓄冷床组件(2)中的磁工质(22)进行换热,所述第二下端面能够容许经过换热后的第二换热流体流回所述去冷组件(4)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同时包括去热组件(3)、第一缺口(31)、第一上端面(311)、去冷组件(4)、第二缺口和第二上端面时:
所述第一缺口(31)的所述第一上端面(311)处还设置有第一喷流结构,能够将所述去热组件(3)中的第一换热流体喷淋出、至所述蓄冷床组件(2)上;和/或,
所述第二缺口的所述第二上端面处还设置有第二喷流结构,能够将所述去冷组件(4)中的第二换热流体喷淋出、至所述蓄冷床组件(2)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同时包括蓄冷床上盖(21)和蓄冷床下盖(24)、第一换热流体和第二换热流体时:所述蓄冷床上盖(21)和所述蓄冷床下盖(24)上均开设有多个孔,所述磁工质(22)包括多个工质颗粒,且所述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工质颗粒的尺寸,且所述孔能够容许所述第一换热流体和所述第二换热流体通过。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同时包括去热组件(3)和去冷组件(4)时:
所述去热组件(3)与所述磁体组件(1)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所述去冷组件(4)与所述磁体组件(1)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CN201822048202.XU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磁制冷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279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8202.XU CN209279432U (zh)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磁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8202.XU CN209279432U (zh)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磁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79432U true CN209279432U (zh) 2019-08-20

Family

ID=67609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48202.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279432U (zh)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磁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794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2151A (zh) * 2018-12-06 2019-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制冷装置
CN111503936A (zh) * 2020-04-29 2020-08-07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活塞式连续磁换热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2151A (zh) * 2018-12-06 2019-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制冷装置
CN109612151B (zh) * 2018-12-06 2024-05-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制冷装置
CN111503936A (zh) * 2020-04-29 2020-08-07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活塞式连续磁换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2151A (zh) 一种磁制冷装置
CN209279432U (zh) 一种磁制冷装置
CN203657257U (zh) 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
CN103502760B (zh) 冷却流体的蒸发冷却装置及方法
CN204006788U (zh) 喷气增焓热泵空调器
CN104061641B (zh)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CN109186124A (zh) 一种磁制冷机磁体组件结构、磁制冷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3687251U (zh) 干空气能与太阳能复合空调***
CN206959627U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
CN204987323U (zh) 太阳能溶液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
CN203501847U (zh) 复合型闭式冷却塔
CN203478483U (zh) 一种适用于发电厂的复合蒸发凝汽装置
CN103453605A (zh) 发电厂用间接-直接复合的蒸发式凝汽装置
CN110762896A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联合的空调机组
CN105465928B (zh) 数据中心用喷泉散热与机械制冷联合的供冷***
CN202598691U (zh) 一种新型高能效家用空调
TW201221280A (en) A cooling device for cutting fluid
CN204786948U (zh) 一种利用溶液散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CN204757725U (zh) 蒸发式冷凝器换热组件
CN211345638U (zh) 基于间接蒸发冷却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结合的空调机组
CN204593972U (zh) 蒸发式冷凝器
CN203771819U (zh) 降膜式蒸发器用制冷剂循环装置
CN203908355U (zh) 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
CN203443168U (zh) 一种高温加热***
CN103123184B (zh) 发电三联热泵供冷热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