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26785U - 一种污水处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26785U
CN209226785U CN201821952562.6U CN201821952562U CN209226785U CN 209226785 U CN209226785 U CN 209226785U CN 201821952562 U CN201821952562 U CN 201821952562U CN 209226785 U CN209226785 U CN 209226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tank
sewage
inclined plate
sedi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25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程
徐东
徐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lue Ne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lue Ne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lue Ne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lue Ne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525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26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26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26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其中蓄水池、过滤池、第一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池和净水池依次连通,所述过滤池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沉淀池与过滤池共用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高度高于第二壁的高度,所述第二壁上竖直固定有第一格栅;所述过滤池内的污水通过第一格栅后进入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置有斜板排污组件,所述斜板排污组件由数块平行设置的斜板组成,所述斜板的上端不高于第二壁的顶端,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靠近第二壁的斜板上端与第二壁的内壁接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废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处理装置单一、处理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加,而污水的处理率未能同步增长,大量废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到各式水体中,超出了水体的自身净化限度,这就导致水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水质性缺水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水生态灾害。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一般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处理时间长,并且只有单纯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处理效果不能达到需求,如果将COD浓度仍然较高的废水排出的话,则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因此应用多种处理方法,结合各自的优点来处理废水,提高废水处理质量与效率显得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工艺,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废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处理装置单一,处理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包括蓄水池、过滤池、第一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池和净水池,所述蓄水池、过滤池、第一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池和净水池依次连通,所述过滤池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沉淀池与过滤池共用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高度高于第二壁的高度,所述第二壁上竖直固定有第一格栅;所述过滤池内的污水通过第一格栅后进入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置有斜板排污组件,所述斜板排污组件由数块平行设置的斜板组成,所述斜板的上端不高于第二壁的顶端,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靠近第二壁的斜板上端与第二壁的内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从靠近第二壁的斜板开始相邻的斜板的顶端高度依次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每块斜板的底端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斜板的底端均不与第一沉淀池的底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出口,所述排污出口处设置有排污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壁的高度等于第二壁与第一格栅的高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内竖直设置有第二格栅,第二格栅的高度与第一壁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50°~80°。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斜板与斜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1~0.4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淀池内与第二壁平行的壁为第三壁,所述第三壁的上端设置有通孔,第一排水管穿过通孔分别连通第一沉淀池与厌氧池,所述第一排水管位于第一沉淀池内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提水泵,所述第一提水泵固定在第三壁上,所述第一提水泵的高度高于斜板排污组件的顶端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通过蓄水池的储水功能,可有效的解决污水量时大时小的问题,可实现每个池内连续处理过程。
(2)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通过蓄水池、过滤池、第一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池和净水池等组成部分的合理搭配与顺序调整,使得该污水处理***处理效果高、处理稳定性好、处理量大。
(3)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中第一沉底池与过滤池共用第二壁,第二壁上竖直固定有第一格栅,过滤池内的污水通过第一格栅后进入第一沉淀池内,第一沉淀池内设置有斜板排污组件,斜板排污组件由数块平行设置的斜板组成,斜板的上端不高于第二壁的顶端,斜板排污组件中靠近第二壁的斜板上端与第二壁的内壁接触,而且斜板排污组件中从靠近第二壁的斜板开始相邻的斜板的顶端高度依次降低,从过滤池内进入的污水,在斜板的作用下,污水中的固体物质逐渐沉降,起到了很好的预处理作用,为后期的无氧和有氧处理减小了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污水处理***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第二沉淀池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一种污水处理***,包括蓄水池1、过滤池2、第一沉淀池3、厌氧池4、好氧池5、第二沉淀池6、紫外线消毒池7和净水池8。蓄水池1、过滤池2、第一沉淀池3、厌氧池4、好氧池5、第二沉淀池6、紫外线消毒池7和净水池8依次连通。其中,
过滤池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壁201和第二壁202,过滤池2的入水口设置在第一壁201的上端部,蓄水池1内设置有第四提水泵9,第四提水泵9的一端与第五排水管道10的一端连通,第五排水管道10的另一端与过滤池2的入水口连通。蓄水池1、过滤池2、第一沉淀池3、厌氧池4、好氧池5、第二沉淀池6和紫外线消毒池7中蓄水池1的容量最大,用于蓄水,可有效的解决污水量时大时小的问题,可实现每个池内连续处理过程。过滤池2内竖直设置有第二格栅11,第二格栅11的高度与第一壁201的高度相等,污水从过滤池2的入水口处进入过滤池2后,在第二格栅11的作用下滤掉一部分的悬浮体污染物。
第一沉淀池3与过滤池2共用第二壁202,第一壁201的高度高于第二壁202的高度,第二壁202上竖直固定有第一格栅12,优选地,第一壁201的高度等于第二壁202与第一格栅12的高度之和;随着过滤池2内的污水体积增多,污水的高度超过第二壁202的高度,污水会漫过第二壁202,通过第一格栅12后进入第一沉淀池3内。第一沉淀池3内设置有斜板排污组件,斜板排污组件由数块平行设置的斜板13组成,第一沉淀池3内与第二壁202垂直的两面壁上分别设置有数条插槽,斜板13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面壁上的插槽内,优选地,斜板13的倾斜角度为50°~80°;斜板排污组件中靠近第二壁202的斜板13上端与第二壁202的内壁接触,斜板13的上端不高于第二壁202的顶端;污水从第一格栅12处流入第一沉淀池3内,顺着斜板排污组件向下流动,在斜板13的作用下,污水中的小颗粒悬浮物顺着斜板13沉淀,逐渐落入第一沉淀池3底,第一沉淀池3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出口14,所述排污出口14处设置有排污泵15。
进一步地作用优选地实施方式,斜板排污组件中从靠近第二壁202的斜板13开始相邻的斜板13的顶端高度依次降低,斜板排污组件中每块斜板13的底端都在同一水平线上,斜板排污组件中斜板13的底端均不与第一沉淀池3的底部接触,便于排污泵15排出沉淀池底部的沉淀;斜板排污组件中斜板13与斜板1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1~0.4m,斜板13与斜板13之间的距离合适可以避免沉淀堵塞斜板13与斜板13之间的距离。
第一沉淀池3内与第二壁202平行的壁为第三壁301,第三壁301的上端设置有通孔,第一排水管16穿过通孔分别连通第一沉淀池3与厌氧池4,第一排水管16位于第一沉淀池3内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提水泵17,第一提水泵17固定在第三壁301上,第一提水泵17的高度高于斜板排污组件的顶端高度,第一提水泵17可以抽取位于斜板排污组件上方比较清洁的水。
好氧池5内设置有第二提水泵18,第二提水泵18与第二排水管19一端连接,第二排水管19的另一端与第二沉淀池6的入水口连接。厌氧池4和好氧池5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附图2,第二沉淀池6为多重弯折流道,第二沉淀池6内位于流向方向两侧的两个侧壁为倾斜壁601,优选地,斜壁的切斜角度为30°~45°,多重弯折流道的底部602高度沿流向方向逐渐降低,污水进入多重弯折流道后可以自发向第二沉淀池6的出水口处流动。多层弯折流道增加了污水的流程,而且由于流道的两个侧壁为倾斜壁601,在流动的过程中污水经过厌氧和好氧处理后残留的悬浮物在倾斜壁601的作用下逐渐下沉,落入池底。
第二沉淀池6的出水口与紫外线消毒池7的入水口通过第三排水管20连通。紫外线消毒池7内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组件,紫外线消毒组件包括紫外线消毒灯2101和罩设在紫外线消毒灯2101周围的透明保护外罩2102,透明保护外罩2102由PMMA材质制成,为了紫外线消毒灯2101能全面的照射到紫外新消毒池内的污水,紫外线消毒组件至少有四个,紫外线消毒组件贴附设置在紫外线消毒池7的内壁上;或者紫外消毒组件至少有两个,紫外线消毒组件竖直固定在紫外消毒池的底面上。紫外线消毒池7的入水口设置在紫外线消毒池7的侧壁上方,为了使入水不会冲击到紫外线消毒组件,紫外线消毒池7的入水口处设置有挡水罩22,挡水罩22固定在紫外线消毒池7的入水口处的侧壁上,挡水罩22使水流向下流动。紫外线消毒池7内设置有第三提水泵23,第三提水泵23与第四排水管道24的一端连通,第四排水管道24的另一端与净水池8的入水口连通,通过第三提水泵23将紫外线消毒池7内的水抽入净水池8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包括蓄水池、过滤池、第一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池和净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过滤池、第一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池和净水池依次连通,所述过滤池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沉淀池与过滤池共用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高度高于第二壁的高度,所述第二壁上竖直固定有第一格栅;所述过滤池内的污水通过第一格栅后进入第一沉淀池内,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置有斜板排污组件,所述斜板排污组件由数块平行设置的斜板组成,所述斜板的上端不高于第二壁的顶端,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靠近第二壁的斜板上端与第二壁的内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从靠近第二壁的斜板开始相邻的斜板的顶端高度依次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每块斜板的底端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斜板的底端均不与第一沉淀池的底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出口,所述排污出口处设置有排污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的高度等于第二壁与第一格栅的高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内竖直设置有第二格栅,第二格栅的高度与第一壁的高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50°~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排污组件中斜板与斜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1~0.4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内与第二壁平行的壁为第三壁,所述第三壁的上端设置有通孔,第一排水管穿过通孔分别连通第一沉淀池与厌氧池,所述第一排水管位于第一沉淀池内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提水泵,所述第一提水泵固定在第三壁上,所述第一提水泵的高度高于斜板排污组件的顶端高度。
CN201821952562.6U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污水处理*** Active CN209226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2562.6U CN209226785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污水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2562.6U CN209226785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污水处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26785U true CN209226785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504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2562.6U Active CN209226785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污水处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26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3512A (zh)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自清洁陶瓷膜水处理方法与装置
CN203469563U (zh) 一种清除沉淀池浮泥的装置
CN209226784U (zh) 一种综合型污水处理***
CN21075143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CN211111609U (zh) 一种市政污水的多级过滤除杂***
CN209226785U (zh) 一种污水处理***
CN205391828U (zh) 一体式斜管沉淀过滤池
CN210150899U (zh) 一种医院生活污水处理***
CN217516812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
CN114835344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及处理方法
KR102318251B1 (ko) 축산폐수 처리시설의 침전여과장치
CN209778477U (zh) 一种新型小型调蓄净化设备
CN102743902A (zh) 澄清水处理***及处理方法
CN208120858U (zh) 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设备
CN202099145U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设备
CN218202345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净化***
CN102951775A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19807845U (zh) 低能耗除泥沙微生物分解污水池
CN219950631U (zh) 一种污水治理过滤用沉淀池
CN212269780U (zh) 一种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设备
KR102580534B1 (ko) 모듈화가 가능한 여과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처리 시설
CN213467072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侧向流斜板净水装置
CN212467230U (zh) 一种用于造纸厂污水处理的平流沉淀池
CN214437207U (zh) 一种具有防浮泥堵塞排水口功能的沉淀池
CN210764677U (zh) 一种污泥减排的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