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7790U - 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7790U
CN209147790U CN201821749411.0U CN201821749411U CN209147790U CN 209147790 U CN209147790 U CN 209147790U CN 201821749411 U CN201821749411 U CN 201821749411U CN 209147790 U CN209147790 U CN 209147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runner
heat exchanger
layer
exchang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494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清
谢鹏远
左华良
宋茂礼
石友安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unner Indust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unner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unner Industri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ngbo Runner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17494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7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7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7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属于热交换的技术领域。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包括若干个层叠在一起的热交换芯,每层均包括出气层、进气层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热交换膜;本实用新型将热每层中的进气流道和出气流道在进/出口区域内相互垂直布置,实现了正交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将换热核心区域内的流道呈平直型设置且相互平行,减小流动扰动和流阻,避免压力损失,且流道高度均为2.5mm~2.7mm,降低了每层热交换芯的总高度,使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层热交换芯来提高热交换效率;且减少每层中流道的数量来达到增加流道宽度的目的,减小流动阻力和压力损失,优化流阻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
背景技术
在新风领域,越来越多的使用到热交换结构。目前,新风***里面运用的热交换芯结构采用的是S型热交换芯,由于结构的限制,导致其热交换的效率低,同时,由于流道高度以及数量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内热交换膜的数量较小以及同层的流道太多,从而导致热交换效率的降低以及导致压力的过大损失,并且,由于现有的S型热交换芯中的曲线流道会增大流动阻力,从而造成了热交换效率的降低,不利于新风机的运用和普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将每层的热交换芯的同侧的进/出气部分的进气流道和出气流道呈相互垂直布置,实现了在进/出气部分的正交换热,有效提高了对流交换效率,并且,将每层的热交换芯的换热核心区域内的流道均呈平直型设置,减小了流动扰动,从而减小了流阻,避免了压力损失,同时,将每层的热交换芯的流道高度范围控制在2.5mm~2.7mm,从而降低了流道的高度,从而使得每层的热交换芯高度更低,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更多层热交换芯,使得热交换效率进一步提高,并且,每层的热交换芯中设置流道数量为8或者7个,减少了每层中流道的数量,从而增加了每一流道的宽度,减小流动阻力和压力损失,进一步调整流阻性能,使得新风机的换热性能更好,更利于新风机的运用和普及。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若干个层叠在一起的热交换芯,每层的热交换芯均包括出气层、进气层以及热交换膜,其中,出气层和进气层均呈六边形设置且两者外形一致,出气层和进气层同样层叠设置,热交换膜设置于出气层和进气层之间,出气层内设置有若干条出气流道,进气层中设置有与出气流道等量的进气流道,且每层的出气流道和进气流道在进/出口区域呈垂直交叉布置,每层的出气流道和进气流道在换热核心区域呈平行布置。
上述的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中,每层的热交换芯均分为矩形区域的换热核心区域和位于换热核心区域两侧的进/出口区域,进/出口区域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布置,且进/出口区域的长边所在一侧与换热核心区域连接,进/出口区域直顶角所在一侧朝向远离换热核心区域的方向设置。
上述的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中,进/出口区域内的出气流道和进气流道分别垂直于进/出口区域的两条等腰边。
上述的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中,换热核心区域内的出气流道和进气流道均呈平直型设置且相互平行。
上述的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中,每条出气流道和进气流道的长度均相同。
上述的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中,进气流道和出气流道的高度相等且高度范围为2.5mm~2.7mm。
上述的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中,每层的热交换芯中出气层内的出气流道数量为8或7条,进气层内的进气流道数量同样为8或7条。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通过将每层的进/出口区域内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布置,同时,将进/出口区域内的出气流道和进气流道相互垂直设置,实现了在进/出气区域中的正交换热,有效提高了对流交换效率;并且,通过将换热核心区域内的流道均呈平直型设置,减小了流动扰动,从而减小了流阻,避免了压力损失;同时,将进气流道和出气流道的高度范围设定在2.5mm~2.7mm区间内,有效降低了每层的热交换芯的总高度,使得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更多层热交换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还将每层的热交换芯中的进气流道和出气流道等量设置且选择8或者7条,有效减少了每层中流道的布置数量,从而增加了各流道的宽度,达到减小流动阻力和压力损失的目的,进一步调整流阻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气层或出气层的横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单层的热交换芯的纵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单层的热交换芯一视角的结构图。
附图中:1、热交换芯;11、出气层;12、进气层;13、热交换膜;14、换热核心区域;15、进/出口区域;111、出气流道;121、进气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1结构包括:若干相同的热交换芯1,若干热交换芯1层叠在一起形成一整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气层或出气层的横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单层的热交换芯的纵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每层的热交换芯1均包括出气层11、进气层12以及热交换膜13,其中,出气层11和进气层12均呈六边形设置且两者外形一致,出气层11和进气层12同样层叠设置,热交换膜13设置于出气层11和进气层12之间,使得进气层12和出气层11之间能通过热交换膜13实现热交换。此时,出气层11内设置有若干条出气流道111,进气层12中设置有与出气流道111等量的进气流道121,且每层的出气流道111和进气流道121在进/出口区域15呈垂直交叉布置,可实现在进/出口区域15内出气流道111和进气流道121的正交换热,从而提高了对流交换效率,性能更好;并且,每层的出气流道111和进气流道121在换热核心区域14呈平行布置,可有效减小气体在流道中的流动扰动,从而减小了流阻,避免了压力损失。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单层的热交换芯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至图4所示,每层的热交换芯1均分为换热核心区域14和进/出口区域15,即每一换热核心区域14均有进气层12和出气层11,每一进/出口区域15同样均有进气层12和出气层11。换热核心区域14呈矩形设置,进/出口区域15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布置,且进/出口区域15位于换热核心区域14的两侧。优选的,进/出口区域15的长边所在一侧与换热核心区域14连接,进/出口区域15直顶角所在一侧朝向远离换热核心区域14的方向设置,并且进/出口区域15内的出气流道111和进气流道121分别垂直于进/出口区域15的两条等腰边,使得进气层12中的进气流道121和出气层11中的出气流道111能在每层的进/出口区域15内能相互垂直布置,实现正交换热,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更加具体的,换热核心区域14内的出气流道111和进气流道121均呈平直型设置且相互平行,相较于现有的流道呈弧线设置的情况而言,能便于气体在进气流道121和出气流道111中的流动,从而有效减小了流动扰动,避免了过大的流阻,降低了压力损失,结构更合理,从而提升了新风机的使用性能。
更加具体的,每条出气流道111和进气流道121的长度均相同,可保证每条进气流道121和出气流道111中的换热效果均衡,避免出现热交换不充分的问题,结构更合理性。
更加具体的,每层的热交换芯1中进气流道121和出气流道111的高度设置呈相等,且将进气流道121和出气流道111的高度控制在2.5mm~2.7mm的范围内,从而有效降低了每层的热交换芯1的总高度,使得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更多层热交换芯1,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更加具体的,每层的热交换芯1中出气层11内的出气流道111数量等于进气层12内的进气流道121数量,优选的,每层的热交换芯1中出气层11内的出气流道111数量选为8或7条,则进气层12内的进气流道121数量同样为8或7条,通过减少每层中各流道的布置数量,从而增加了各流道的宽度,以达到减小流动阻力和压力损失的目的,优化流阻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包括若干个层叠在一起的热交换芯1,每层均包括设置有若干出气流道111的出气层11、设置有若干进气流道121的进气层12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热交换膜13;通过将热交换芯1分为矩形区域的换热核心区域14和位于换热核心区域14两侧且呈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置的进/出口区域15,使得每层中的进气流道121和出气流道111在进/出口区域15内相互垂直布置,实现了正交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通过将换热核心区域14内的出气流道111和进气流道121均呈平直型设置且相互平行,减小了流动扰动和流阻,避免了压力损失;并且,进气流道121和出气流道111的高度均为2.5mm~2.7mm,使得每层热交换芯1的总高度更低,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热交换芯1的层数增多,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还通过减少每层中出气流道111和进气流道121的数量来达到增加流道宽度的目的,从而减小流动阻力和压力损失,优化流阻性能,更利于新风机的普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层叠在一起的热交换芯,每层的所述热交换芯均包括出气层、进气层以及热交换膜,其中,所述出气层和所述进气层均呈六边形设置且两者外形一致,所述出气层和所述进气层同样层叠设置,所述热交换膜设置于所述出气层和所述进气层之间,所述出气层内设置有若干条出气流道,所述进气层中设置有与所述出气流道等量的进气流道,且每层的所述出气流道和所述进气流道在进/出口区域呈垂直交叉布置,每层的所述出气流道和所述进气流道在换热核心区域呈平行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的所述热交换芯均分为矩形区域的所述换热核心区域和位于所述换热核心区域两侧的所述进/出口区域,所述进/出口区域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布置,且所述进/出口区域的长边所在一侧与所述换热核心区域连接,所述进/出口区域直顶角所在一侧朝向远离所述换热核心区域的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区域内的所述出气流道和所述进气流道分别垂直于所述进/出口区域的两条等腰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核心区域内的所述出气流道和所述进气流道均呈平直型设置且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出气流道和所述进气流道的长度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流道和所述出气流道的高度相等且高度范围为2.5mm~2.7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的所述热交换芯中所述出气层内的所述出气流道数量为8或7条,所述进气层内的所述进气流道数量同样为8或7条。
CN201821749411.0U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 Active CN209147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9411.0U CN209147790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9411.0U CN209147790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7790U true CN209147790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9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49411.0U Active CN209147790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7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7177A (zh) 热交换器
CN206637804U (zh) 一种管式全热交换芯体
CN104868193B (zh) 一种口琴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
CN203687735U (zh) 一种改进型全热交换芯片及全热交换芯体
CN207395543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CN209147790U (zh) 一种基于正交进气平直型流道的热交换芯结构
CN104457035B (zh) 一种紧凑型箱翅式低温蓄热换热器
CN202835928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用微通道换热器
CN207797829U (zh) 热交换单体、热交换机芯和全热交换器
CN107606977A (zh) 热交换单体、热交换机芯和全热交换器
CN204494820U (zh) 一种叠加式热交换器
CN101280712B (zh) 内燃机用的水散热器
CN207662252U (zh) 翅片结构及包括其的换热器
CN202660814U (zh) 一种空调换热器用换热翅片及组合换热翅片
CN201688739U (zh) 一种焊接板式换热器用新型波纹板片
CN109556441A (zh) 异形板翅式冷却器
CN207763554U (zh) 一种介质流道蜂窝状排布的聚热板
CN208443229U (zh) 一种液压风冷式热交换器
CN211084375U (zh) 风口组件、全热交换芯体及包含其的新风***
CN210741201U (zh) 一种固体蓄热装置
CN209085398U (zh) 一种对冲逆流式气体换热器
CN208688310U (zh) 一种多通道分流板式换热器
CN206739682U (zh) 用于换热设备的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CN209263756U (zh) 异形板翅式冷却器
CN202350283U (zh) 全热交换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