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7859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7859U
CN208967859U CN201821573599.8U CN201821573599U CN208967859U CN 208967859 U CN208967859 U CN 208967859U CN 201821573599 U CN201821573599 U CN 201821573599U CN 208967859 U CN208967859 U CN 208967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fan
air inlet
electromagnetic oven
bottom cas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735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735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7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7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7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散热风机(5)以及盖设在所述底壳(1)上的面板(2);底壳(1)和面板(2)共同围成可容置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以及散热风机(5)的空腔,底壳(1)上具有进风孔(10),底壳(1)具有与进风孔(10)连通的进风区域(100),进风区域(100)内设置有用于对从进风孔(10)进入的风进行干燥的干燥件(6),从而使吹向电磁炉内各器件的风为经过干燥后的风,有效地避免了电磁炉内的各器件受水汽影响而发生异常或者损坏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线圈盘、电路板组件、散热风机以及盖设在底壳上的面板;底壳和面板共同围成可容置线圈盘、电路板组件以及散热风机的空腔。在电磁炉工作时,线圈盘和电路板组件等为主要的发热元件,散热风机用于为发热元件散热,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从底壳的进风孔进入至电磁炉内腔中,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带走,从而为发热元件散热。
然而,当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中含有水汽时,即,进入至电磁炉内的冷却风中含有水汽,会导致电磁炉内的各器件受潮而发生异常或者损坏,影响电磁炉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对进风进行干燥,避免电磁炉内的各器件因受潮而异常或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线圈盘、电路板组件、散热风机以及盖设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底壳和所述面板共同围成可容置所述线圈盘、所述电路板组件以及所述散热风机的空腔,所述底壳上具有进风孔,所述底壳具有与所述进风孔连通的进风区域,所述进风区域内设置有用于对从所述进风孔进入的风进行干燥的干燥件。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在底壳的进风区域内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孔进入的风进行干燥的干燥件,这样即使从进风孔进入的冷却风中含有水汽,当冷却风进入进风区域时,位于进风区域的干燥件会对冷却风进行干燥,将冷却风中的水汽吸附或者阻挡掉,从而使吹向线圈盘和电路板组件等器件的风为经过干燥后的风,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电磁炉内的器件受水汽影响而氧化、发生异常或者损坏的情况发生,延长了电磁炉内各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为电磁炉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开设在所述底壳的靠近所述散热风机的侧壁上。
将至少部分进风孔开设在底壳的侧壁上,使得进风更加顺畅,进一步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干燥件靠近所述进风孔设置。
这样使得干燥件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对从进风孔进入的冷却风进行干燥,进一步提高了电磁炉内各器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进风区域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干燥件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
通过设置限位结构,使得干燥件能够更加稳定地放置或者固定在底壳内,在使用电磁炉或者移动电磁炉过程中,干燥件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不会轻易移动或者跑动,保证了对进风的干燥效果,且不会对电磁炉内的其他部件造成干扰或者挡设。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区域内的用于容置所述干燥件的容置槽。
可选的,所述进风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导风筋;
相邻的两个所述导风筋以及所述底壳之间共同围成所述容置槽。
通过在进风区域内设置导风筋,通过导风筋对进风进行导向,使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能够按照一定路径快速进入至电磁炉内腔中,使进风更加顺畅,进一步提高了进风量和进风速度,使得电磁炉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更快,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通过使相邻的两个导风筋与底壳之间围成容置槽,将干燥件放置在容置槽中,从而在保证进风的同时,对干燥件进行有效限位。
可选的,所述干燥件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干燥件间隔排布在所述进风区域内。
通过将干燥件设置为至少两个,进一步提高了干燥件与进风的接触面积,使得对进风的干燥速度更快,干燥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干燥件位于所述散热风机的下方。
通过将干燥件设置在散热风机的下方,进一步提高了干燥效率,同时使得底壳内的空间能够得以有效利用,且不会影响其他零部件的设置,比如,将散热风机与线圈盘和/或散热器连接时,或者,将散热风机与面板或者上盖连接时,此时底壳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无需设置任何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从而可在底壳的该空间内设置干燥件,使得空间得以有效利用,方便干燥件的布设。
可选的,所述干燥件为干燥剂或者吸水棉。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散热器,
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线圈盘连接;
或者,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或者,所述散热风机分别与所述线圈盘和所述散热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机连接在所述面板上。
可选的,所述底壳包括底盖以及位于所述底盖上的上盖;
所述散热风机连接在上盖上。
通过将散热风机与线圈盘和/或散热器连接,或者将散热风机连接在上盖或者面板上,即,整个散热风机并非固定在底壳上,因此底壳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无需设置任何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从而可避免该零部件对进风造成挡设,从而提高了进风量和进风速度,使得电磁炉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更快,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延长了电磁炉内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
11—底盖;
12—上盖;
10—进风孔;
13—出风孔;
14—导风筋;
15—限位结构;
100—进风区域;
2—面板;
3—线圈盘;
31—线圈盘架;
32—线圈;
30—第二连接件;
301—第二连接臂;
302—第三连接部;
4—电路板组件;
41—电路板;
42—散热器;
421—散热基板;
422—散热翅片;
40—第一连接件;
401—第一连接臂;
402—第一连接部;
5—散热风机;
501—第二连接部;
502—第四连接部;
6—干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
该电磁炉包括:底壳1、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散热风机5以及面板2。其中,面板2盖设在底壳1的顶部。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底壳1具体可包括:底盖11以及位于底盖11上的上盖12。底壳1和面板2共同围成可容置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以及散热风机5等的空腔。其中,面板2具体可以是玻璃面板,也可以是陶瓷面板。面板2具体可粘接在上盖12上,其中,可以在上盖12的顶面开设胶槽,通过胶槽内的黏结剂将面板2粘接在上盖12上。当然,面板2也可以卡接在上盖12上。
在本实施例中,底盖11具体为腔体结构,即,底盖11包括底壁和围成在底壁周向上的向上延伸的侧壁,底盖11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侧壁,上盖12具体为框形盖,上盖12盖设在底盖11的顶部。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底盖11包括底壁,上盖12具有向下延伸的侧壁,上盖12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或者,还可以是,上盖12具体可包括中盖体和位于中盖体上的上盖体,上盖体可以是框形盖,中盖体可以包括由上盖体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中盖体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此外,还可以是,底壳1为一个整体结构,面板2直接固定在底壳1的顶部。
其中,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电连接,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分别固定在底壳1上。线圈盘3具体包括:线圈盘架31和绕设在线圈盘架31上的线圈32。具体可以是,线圈盘架31上具有绕线隔板,漆包线沿着绕线隔板绕设,从而在线圈盘架31上形成线圈32。
利用电磁炉进行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面板2上,给电磁炉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盘3上的线圈32,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锅具,在锅具的底面产生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是上下双向的,为了使磁力线尽量聚集在线圈盘3上方,即,只指向锅具,以提高加热效率,还可以在线圈盘架31的底部设置磁条,磁条可与线圈盘架31的形状匹配,通过磁条对磁力线进行引导,使磁力线聚集在线圈盘3上方。
电磁炉工作时,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为主要发热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导致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温升过高,影响电磁炉的正常使用。因此,通过散热风机5对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等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其中,底壳1上具有进风孔10和出风孔13,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5的作用下从底壳1的进风孔10进入,冷却风在散热风机5的作用下吹向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冷却风将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上的热量带走,然后从底壳1上的出风孔13吹出至电磁炉外部。
电路板组件4具体可包括:电路板41和位于电路板41上的散热器42。电路板41上设有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具体可包括: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简称IGBT)、桥堆等元件。通过散热器42对电路板41进行散热,以提高电路板41的散热效率。此处的散热器42位于电路板41上,可以理解为:散热器42具体固定在电路板41上,散热器42与电路板41上的电子元器件接触,或者,散热器42固定在底壳1上,散热器42与电路板41上的电子元器件接触。电路板41上的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发出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器42,散热风机5吹出的冷却风将散热器42和电路板41的热量带走,从而对电路板组件4进行散热。
如果从进风孔10进入至电磁炉内的冷却风中含有水汽,会导致电磁炉内的器件受潮而发生异常或者损坏,影响电磁炉的正常工作,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具有与进风孔10连通的进风区域100,进风区域100内设置有用于对从进风孔10进入的风进行干燥的干燥件6。
也就是说,通过在进风区域100设置干燥件6,即使从进风孔10进入的冷却风中含有水汽,当冷却风进入进风区域100时,干燥件6会对冷却风进行干燥,将冷却风中的水汽吸附或者阻挡掉,使得吹向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等器件的风为经过干燥后的风,从而可避免电磁炉内的各器件受水汽影响而氧化、异常或者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干燥件6位于进风区域100,干燥件6用于对风进行干燥,因此,干燥件6不会对进风孔10的进风造成挡设。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干燥件6具体可以为干燥剂,即,能够除去潮湿物质中水分的物质。干燥件6可以为袋装干燥剂,或者盒装干燥剂等,干燥剂可与日常生活中的袋装/盒装食品或者药品等内放置的袋装干燥剂或者盒装干燥剂相同,比如,硅胶干燥剂、硫化钙/氯化钙干燥剂等,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干燥剂将从进风孔10进入的冷却风中的水汽吸收掉,从而使吹向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等器件的风为经过干燥的风,从而可避免各器件遇水汽受潮而发生氧化、异常甚至损坏的情况出现。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干燥件6也可以为吸水棉,从进风孔10进入的冷却风经过吸水棉时,吸水棉能够将风中含有的水汽吸附掉,从而使吹向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等器件的风为经过干燥的风,从而可避免各器件遇水汽受潮而发生氧化、异常甚至损坏的情况出现。而且,吸水棉还可以吸收电磁炉内部器件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在实现对进风干燥的同时,可实现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底壳1的进风区域100内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孔10进入的风进行干燥的干燥件6,这样即使从进风孔10进入的冷却风中含有水汽,当冷却风进入进风区域100时,位于进风区域100的干燥件6会对冷却风进行干燥,将冷却风中的水汽吸附或者阻挡掉,从而使吹向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等发热元件上的风为经过干燥后的风,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电磁炉内的各器件受水汽影响而发生氧化、异常或者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电磁炉内各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为电磁炉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其中,至少部分进风孔10开设在底壳1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进风孔10具体开设在底盖11的侧壁上,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5的作用下从底壳1的侧壁进入至电磁炉内腔中,然后经干燥件6干燥,吹向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等器件。通过将至少部分进风孔10开设在底壳1的侧壁上,使得进风更加顺畅,进一步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而当底盖11包括底壁,上盖12包括向下延伸的侧壁,上盖12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此时至少部分进风孔10开设在底壳1的侧壁上,可以理解为至少部分进风孔10开设在上盖12的侧壁上。
当然,也可以将部分进风孔10开设在底盖11的底壁上,即,底壳1的对应散热风机5的底壁上。或者,在底盖11的底壁以及底壳1的侧壁上均开设进风孔10。
进风孔10可包括多个小孔,小孔可以是圆孔、椭圆孔、多边形孔等,小孔的具体数量和排列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多个小孔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其中,底壳1上的出风孔13具体开设在底壳1的远离散热风机5的侧壁上,这样可避免进入至电磁炉中的冷却风直接从出风孔13吹出的情况发生。当然,出风孔13也可以设置在底壳1的底壁上。或者,在底壳1的底壁和侧壁上均开设出风孔13。出风孔13可包括多个小孔,小孔可以是圆孔、椭圆孔、多边形孔等,小孔的具体数量和排列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多个小孔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具体可将干燥件6靠近进风孔10设置,这样使得干燥件6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对从进风孔10进入的冷却风进行干燥,进一步提高了电磁炉内各器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干燥件6的稳定性,使其不会轻易移动或者跑动,还可以在进风区域100设置用于对干燥件6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15。通过设置限位结构15,使得干燥件6能够更加稳定地放置或者固定在底壳1内,在使用电磁炉或者移动电磁炉过程中,干燥件6在限位结构15的作用下不会轻易移动或者跑动,保证了对进风的干燥效果,且不会对电磁炉内的其他部件造成干扰或者挡设。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5具体可包括:设置在进风区域100内的用于容置干燥件6的容置槽。具体装配时,将干燥件6放置在容置槽内。其中,可以使容置槽的两侧槽壁对干燥件6进行夹持,即,从横向上对干燥件6进行固定。此外,也可以在容置槽的槽壁或者槽口上设置压持件,比如,压持件包括可弯折的折片,当干燥件6放入容置槽后,将折片折弯,压设在干燥件6上,从而可从竖向上对干燥件6进行固定。或者,可将干燥件6直接放置在进风区域100的内底面上,限位结构15可以仅包括可弯折的折片,仅通过折片也可以实现对干燥件6的限位。
或者,也可以将干燥件6粘接在容置槽内,或者,将干燥件6直接粘接在进风区域100的底壁上。
继续参照图1至图3,底壳1的与进风孔10连通的进风区域100内设置有导风筋14,比如,导风筋14可以与底盖11一体成型。通过导风筋14对进风进行导向,使冷却风沿着一定的路径进入底壳1中,使进风更加顺畅,进一步提高了进风量和进风速度,使得电磁炉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更快,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其中,可将导风筋14设置为至少两个,比如,各导风筋14的一端指向进风孔10,各导风筋14的另一端指向散热风机5。其中,可使相邻的两个导风筋14以及底壳1的底壁之间共同围成上述的容置槽。也就是说,导风筋14在实现导风的同时,还起到了对干燥件6进行容置的作用。
当然,也可以不通过导风筋14形成容置槽,而是在底壳1的进风区域100专门设置用于对干燥件6进行限位的容置槽。
具体实现时,可将干燥件6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干燥件6间隔排布在进风区域100内。通过将干燥件6设置为至少两个,进一步提高了干燥件6与进风的接触面积,使得对进风的干燥速度更快,干燥效果更好。
在现有技术中,散热风机5具体固定在底壳的底壁上,底壳的对应散热风机的位置需要设置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由于现有技术的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设置在底壳上,零部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进风造成挡设,影响进风量和进风速度。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电磁炉,散热风机5分别与散热器42和线圈盘3连接。
也就是说,散热风机5固定在线圈盘3和散热器42上,而并非固定在底壳1上,因此,底壳1的对应散热风机5的位置无需设置任何用于固定散热风机5的零部件,从而可避免该零部件对进风造成挡设,提高了进风量和进风速度,使得电磁炉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更快,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延长了电磁炉内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将散热风机5不仅和散热器42连接,同时和线圈盘3连接,提高了散热风机5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机5具体可以是离心风机。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散热风机5也可以是轴流风机,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向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提供冷却风,对线圈盘3和电路板组件4进行散热即可。
其中,散热风机5通过第一连接件40与散热器42连接,第一连接件40设置在散热器42和散热风机5的至少一者上。
参照图1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40具体可包括第一连接臂40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401具体设置在散热器42上。比如,第一连接臂401的第一端与散热器4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401的第二端与散热风机5可拆卸式连接。
较为优选的,第一连接臂401为由散热器42的部分朝向散热风机5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即,第一连接臂401与散热器42一体成型。即,在制作散热器42时,在散热器42上一体形成第一连接臂401,这样设置可提高第一连接件40与散热器42这个整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而且使得装配更加方便。同时,通过使散热器42的部分朝向散热风机5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连接臂401,即第一连接臂401在起到连接散热风机5和散热器42的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了增大散热器42面积的作用,即,增大了电磁炉的散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当然,第一连接臂401也可以是后续再连接在散热器42上。
具体地,散热器42包括设置在电路板41上的散热基板421以及设置在散热基板421上的散热翅片422,散热翅片422可以为多个,多个散热翅片422间隔排布。其中,散热基板421与电路板41上的电子元器件接触。电子元器件上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基板421,然后热量经散热基板421和散热翅片422散发。其中,散热翅片422可以与散热基板421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401具体为由散热基板421的部分朝向散热风机5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臂401也可以由散热翅片422的部分朝向散热风机5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或者,第一连接臂401为由散热基板421和散热翅片422的部分朝向散热风机5的方向延伸而形成。
散热器42具体可以是铜散热器,也可以为铝散热器,此时,第一连接臂401可以是铜质连接臂,也可以是铝质连接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散热器42的材质不作限定,散热器42也可以由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材质制成。
其中,散热风机5具体包括扇叶和风机支架,第一连接臂401可延伸至风机支架的下方。这样设置在保证第一连接臂401对散热器42和散热风机5的连接作用的同时,使得第一连接臂401还可以对散热风机5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风机5的稳定性,保证了散热效果,且可避免散热风机5晃动而引起噪音。在本实施例中,风机支架具体包括风机罩,风机罩罩设在扇叶上,第一连接臂401具体可延伸至风机罩的下方。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风机支架包括支撑板,扇叶连接在支撑板的底面,第一连接臂401具体可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
具体实现时,可在第一连接臂401上设置第一连接部402,相应地,在散热风机5上设置可与该第一连接部402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01。通过第一连接部402和第二连接部501的相互作用实现散热风机5与散热器42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臂401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部402,比如,第一连接臂401呈卡箍状,卡箍卡在散热风机5的***,直接将散热风机5卡箍在其中,从而在不影响散热风机5进风和出风的基础上,实现对散热风机5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02具体可以包括第一螺孔。比如,第一螺孔开设在第一连接臂401的靠近散热风机5的一端。相应地,第二连接部501包括与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二螺孔,第二螺孔具体开设在风机支架上,散热风机5通过穿设在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中的紧固件与散热器42固定。其中,紧固件具体可以是螺钉,也可以是子母铆钉,也可以是螺栓。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02和第二连接部501的其中一个为卡扣,第一连接部402和第二连接部501的其中另一个为可与该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或者卡孔。比如,第一连接臂401上设置有卡扣,散热风机5上对应卡扣的位置设置有卡孔或者卡槽,从而通过卡扣与卡槽或者卡孔的配合实现散热风机5与散热器42的可靠固定。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件40,比如,将散热风机5直接粘接在散热器42的靠近散热风机5的一侧。
继续参照图1至图3、图5所示,散热风机5具体可通过第二连接件30与线圈盘3连接,第二连接件30设置在线圈盘3和散热风机5的至少一者上。
第二连接件30具体可包括第二连接臂30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01设置在线圈盘3上,比如,第二连接臂301的第一端与线圈盘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臂301的第二端与散热风机5可拆卸式连接。第二连接臂301由线圈盘3朝向散热风机5延伸,从而实现散热风机5与线圈盘3的连接。
其中,可使第二连接臂301与线圈盘3一体成型,具体地,第二连接臂301与线圈盘架31一体成型。即,在制作线圈盘架31上,在线圈盘架31上一体形成第二连接臂301,这样设置可提高第二连接件30与线圈盘3这个整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当然,第二连接臂301也可以是后续再连接在线圈盘架31上。
具体实现时,可在第二连接臂301上设置第三连接部302,相应地,在散热风机5上设置可与该第三连接部302可拆卸式连接的第四连接部502。通过第三连接部302和第四连接部502的相互作用实现散热风机5与线圈盘3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臂301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三连接部302,比如,第二连接臂301呈卡箍状,卡箍卡在散热风机5的***,直接将散热风机5卡箍在其中,从而在不影响散热风机5进风和出风的基础上,实现对散热风机5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01具体可以为板状。通过将第二连接臂301设置为板状,在保证对散热风机5有效固定的同时,减小了第二连接臂301在电磁炉内腔高度上的占用空间。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臂301也可以为柱状,同样可实现对散热风机5的固定。
当第二连接臂301为板状时,还可以在第二连接臂301上设置加强筋,从而可提高连接臂的结构强度,保证对散热风机5的可靠固定。其中,加强筋可以与第二连接臂301一体成型。示例性的,可使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臂301的延伸方向一致,比如,在第二连接臂301的其中一面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加强筋,或者,也可以是,加强筋包括多个间隔排布在第二连接臂301上的加强筋段。具体地,可将加强筋的高度设置在0.2mm~3mm之间,不仅能够对第二连接臂301进行加强,且可使得加强筋在电磁炉内腔的高度方向上不会占用太大空间。
参照图5,较为优选的,第二连接臂301的横截面面积自线圈盘3至散热风机5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这样设置在保证对散热风机5和线圈盘3有效固定的同时,节省了第二连接臂301的耗材以及占用空间。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二连接臂301的横截面面积自线圈盘3至散热风机5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连接部302具体可以包括第三螺孔。相应地,第四连接部502包括与第三螺孔对应的第四螺孔,散热风机5通过穿设在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中的紧固件与线圈盘3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302具体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臂301上的螺柱,螺柱上开设有第三螺孔。在连接时,将螺柱与散热风机5上的第四螺孔对准,然后通过穿设在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中的紧固件将两者固定在一起。连接方便且可靠。其中,紧固件具体可以是螺钉,也可以是子母铆钉,也可以是螺栓。当然,也可以不设置螺柱,而是直接在第二连接臂301上开设第三螺孔。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连接部302和第四连接部502的其中一个为卡扣,第三连接部302和第四连接部502的其中另一个为可与该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或者卡孔,从而通过卡扣与卡槽或者卡孔的配合实现散热风机5与线圈盘3的可靠固定。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连接件30,比如,将散热风机5直接粘接在线圈盘架31的靠近散热风机5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401和第二连接臂301分别为一个,散热风机5与散热器42的连接处形成为第一连接点,散热风机5和线圈盘3的连接处形成为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连线经过散热风机5的几何中心。这样设置使得散热风机5的固定更加可靠,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风机5的平稳性,避免散热风机5晃动而产生噪音。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臂401和第二连接臂301也可以分别为两个或以上,此时,可以使散热风机5与散热器42之间的其中一个连接点和散热风机5与线圈盘3之间的其中一个连接点之间的连线经过散热风机5的几何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当散热风机5通过第一连接件40与散热器42连接时,散热风机5与线圈盘3之间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连接件30,比如,散热风机5通过第一连接件40与散热器42连接,散热风机5与线圈盘3粘接。另外,当散热风机5通过第二连接件30与线圈盘3连接时,散热风机5与散热器42之间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件40,比如,散热风机5通过第二连接件30与线圈盘3连接,散热风机5与散热器42粘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连接件40设置在散热风机5上,比如第一连接臂401设置在散热风机5的靠近散热器42的一侧,即,第一连接臂401由散热风机5朝向散热器42延伸。其中,可使第一连接臂401的第一端与散热风机5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401的第二端与散热器42可拆卸式连接。其中,第一连接臂401与散热器42的具体连接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连接臂401与散热风机5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第二连接件30也可以设置在散热风机5上。具体地,第二连接臂301设置在散热风机5的靠近线圈盘3的一侧,即,第二连接臂301由散热风机5朝向线圈盘3延伸。其中,可使第二连接臂301的第一端与散热风机5固定连接,比如,第二连接臂301与散热风机5一体成型,第二连接臂301的第二端与线圈盘3可拆卸式连接。第二连接臂301与线圈盘3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二连接臂301与散热风机5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散热风机5也可以仅与散热器42连接,其具体连接方式与上述散热风机5与散热器42的连接方式相同。或者,散热风机5仅与线圈盘3连接,其具体连接方式与上述散热风机5与线圈盘3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散热风机5也可以连接在上盖12上,比如,上盖1上设置有固定结构,散热风机5通过该固定结构固定在上盖12上,比如,可以采用螺钉、卡扣、粘接的固定方式。或者,散热风机5连接在面板2上,比如,散热风机5粘接在面板2上,再比如,面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结构,散热风机5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面板2上,又比如,散热风机5通过隔热件固定在面板2的下表面,示例性的,隔热件和面板2的下表面粘接,散热风机5与隔热件粘接。
通过将散热风机5与线圈盘3和/或散热器42连接,或者将散热风机5连接在上盖12或者面板2上,即,整个散热风机5并非固定在底壳1上,因此底壳1的对应散热风机5的位置无需设置任何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零部件,从而可避免该零部件对进风造成挡设,从而提高了进风量和进风速度,使得电磁炉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更快,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延长了电磁炉内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方便干燥件6的布设。
在本实施例中,干燥件6具体可设置在散热风机5的下方。通过将干燥件6设置在散热风机5的下方,进一步提高了干燥效率,同时使得底壳1内的空间能够得以有效利用,且不会影响其他零部件的设置,比如,将散热风机5与线圈盘3和/或散热器42连接时,或者,将散热风机5与面板2或者上盖12连接时,此时底壳1的对应散热风机5的位置无需设置任何用于固定散热风机5的零部件,从而可在底壳1的该空间内设置干燥件6,使得空间得以有效利用,使得干燥件6的布设更加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散热风机(5)以及盖设在所述底壳(1)上的面板(2);所述底壳(1)和所述面板(2)共同围成可容置所述线圈盘(3)、所述电路板组件(4)以及所述散热风机(5)的空腔,所述底壳(1)上具有进风孔(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具有与所述进风孔(10)连通的进风区域(100),所述进风区域(100)内设置有用于对从所述进风孔(10)进入的风进行干燥的干燥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10)开设在所述底壳(1)的靠近所述散热风机(5)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件(6)靠近所述进风孔(10)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区域(100)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干燥件(6)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15)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区域(100)内的用于容置所述干燥件(6)的容置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区域(100)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导风筋(14);
相邻的两个所述导风筋(14)以及所述底壳(1)之间共同围成所述容置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件(6)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干燥件(6)间隔排布在所述进风区域(10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件(6)位于所述散热风机(5)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件(6)为干燥剂或者吸水棉。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4)包括电路板(41)以及散热器(42);
所述散热风机(5)与所述线圈盘(3)连接;
或者,所述散热风机(5)与所述散热器(42)连接;
或者,所述散热风机(5)分别与所述线圈盘(3)和所述散热器(42)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5)连接在所述面板(2)上;
或者,所述底壳(1)包括底盖(11)以及位于所述底盖(11)上的上盖(12);
所述散热风机(5)连接在所述上盖(12)上。
CN201821573599.8U 2018-09-26 2018-09-26 电磁炉 Active CN208967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3599.8U CN208967859U (zh) 2018-09-26 2018-09-26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3599.8U CN208967859U (zh) 2018-09-26 2018-09-26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7859U true CN208967859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56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73599.8U Active CN208967859U (zh) 2018-09-26 2018-09-26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7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85783A (zh) 一种半导体除湿装置
JP2019535446A (ja) ヘアドライヤー
CN208967859U (zh) 电磁炉
CN105873420A (zh) 一种变频器的独立风道结构
JP3473499B2 (ja) 電気部品の冷却構造
CN209054597U (zh) 电磁炉
CN208832520U (zh) 电磁炉
CN208936211U (zh) 电磁炉
CN208804727U (zh) 电磁炉
CN207132394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电磁炉
CN208967860U (zh) 电磁炉
CN208967858U (zh) 电磁炉
CN107228388B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风道的电磁炉
CN208832521U (zh) 电磁炉
CN208832524U (zh) 电磁炉
CN208832519U (zh) 电磁炉
JP2001070139A (ja) 電気炊飯器
CN208859660U (zh) 电磁炉
CN208623123U (zh) 一种基于热电制冷的机柜除湿器
CN207279721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CN208400837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均热板散热装置
CN209054598U (zh) 电磁炉
CN208832522U (zh) 电磁炉
JP5482727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CN210951426U (zh) 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