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6154U - 一种聚能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能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6154U
CN208936154U CN201821560144.2U CN201821560144U CN208936154U CN 208936154 U CN208936154 U CN 208936154U CN 201821560144 U CN201821560144 U CN 201821560144U CN 208936154 U CN208936154 U CN 208936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hole
fire output
fire
lateral wall
bu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601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任有忠
吴伟良
胡松方
班永
孟德奇
曾庆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601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6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6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6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能燃烧器,包括炉头,炉头上只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混合腔上扣盖有环形火盖,环形火盖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和里侧壁,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外侧壁和里侧壁上均周向均布出火孔,外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里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本实用新型聚能燃烧器在利用一个环形火盖输出完整的两圈火焰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两圈火焰出火孔的角度,在两圈火焰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地带圈”,燃烧时,该“真空地带圈”能够起到聚集热能的作用,形成高温热能气团圈,对锅底加热时间得到延长,提高了高温烟气的热能利用率,提升了燃烧热效率,既保证了燃烧器的加热强度和覆盖范围,又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燃烧器的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聚能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只有一个环形火盖的具有聚能效果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燃烧器是带有中心火盖a和外环火盖b的双环火焰燃烧器,外环火盖b的外侧壁b2上周向均布出火孔g,里侧壁b1与顶壁c的过渡处间隔设置若干组出火孔,中心火盖a的外侧壁a1上周向均布出火孔d。工作时,外环火盖b外侧壁b2上的出火孔g形成的环形火焰和中心火盖a形成的环形火焰共同构成高温区对上方的锅具进行加热,外环火盖b里侧壁少量出火孔e产生的火焰则对两个环形火焰所包围的高温区域进行热量补充。
这种双环火焰燃烧器虽然有助于加大燃烧器火焰的覆盖范围,又可以利用中心火盖产生覆盖范围较小的火焰,但由于需要设置两个火盖,相应地,下方的炉头上也要设置两个燃气混合腔,并且,为保证中心火盖a的火焰燃烧充分,外环火盖b与中心火盖a之间径向上需要间隔设置,位于外侧的混合腔的侧壁上则要设置与所述间隔连通的通孔h,以便向间隔k中二次补充空气,因而存在着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外环火盖b上的里侧壁b1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有一个环形火盖的具有聚能效果的燃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能燃烧器,包括炉头,炉头上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混合腔上扣盖有环形火盖,环形火盖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和里侧壁,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外侧壁和里侧壁上均周向均布出火孔,外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里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
进一步,所述外侧壁倾斜设置,并向所述环形火盖的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所述里侧壁垂直延伸设置。
进一步,所述里侧壁上的出火孔的轴线与水平的夹角为15°~30°,所述外侧壁上的出火孔与水平的夹角为30°~45°。
进一步,所述里侧壁上的出火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2.2mm,出火孔的周向孔距为3.5mm~5.5mm,并且,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小于其他区域的孔径。
进一步,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层上下间隔排布的出火孔,同层出火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相邻两层出火孔周向上交错设置,顶层出火孔的周向间距为5mm~6.5mm。
进一步,所述外侧壁上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小于其他区域的孔径,对应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1.7mm,其他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2.3mm~φ2.6mm。
进一步,所述外侧壁上的顶层出火孔中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1.7mm,其他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2.3mm~φ2.6mm,顶层出火孔下方各层出火孔的孔径为φ1.3mm~φ1.6mm。
进一步,所述外侧壁上的顶层出火孔下方的各层出火孔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不设置出火孔。
进一步,所述环形火盖的所述外侧壁和所述里侧壁的下端分别压在所述环形混合腔的径向外侧壁和径向里侧壁的上端,并且环形火盖的外侧壁的下端还设置有向下延伸进环形混合腔的凸沿;所述炉头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径向延伸穿过所述环形混合腔用于向环形混合腔的径向里侧空间二次补充空气的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周向均布。
进一步,所述炉头上设置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输入的文丘里引射管,文丘里引射管与所述环形混合腔之间设置有燃气和空气的预混腔。
本实用新型聚能燃烧器在利用一个环形火盖输出完整的两圈火焰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两圈火焰出火孔的角度,在两圈火焰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地带圈”,燃烧时,该“真空地带圈”能够起到聚集热能的作用,形成高温热能气团圈,对锅底加热时间得到延长,提高了高温烟气的热能利用率,提升了燃烧热效率,既保证了燃烧器的加热强度和覆盖范围,又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燃烧器的加工成本。
外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有利于扩大燃烧器的径向加热范围,里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环形,有利于内圈火焰向锅底汇聚;火盖里侧壁上的出火孔的轴线与水平的夹角为15°~30°外侧壁上的出火孔与与水平的夹角为30°~45°,这样的角度设置,使“真空地带圈”的空间范围更加合理,若上述两个夹角过小,则“真空地带圈”的空间过于平坦,不利于热量的聚集;若上述两个夹角过大,则“真空地带圈”的空间过于窄小,热量的聚集作用不大。
环形火盖出火孔的孔径和孔距直接关系到火焰的加热效果,若孔距过大,火焰的围拢过稀,不利于锅具底部热量的聚集,若孔距过小,火焰的围拢过密,相邻出火孔的火焰会互相影响,不利于热量的充分利用。
在环形火盖的外侧壁上设置上下排布的多层出火孔,尤其是以顶层出火孔为主出火孔,下方各层出火孔为辅助出火孔,可以获得理想的外圈火焰分布,保证对锅具的加热效果;将相邻两层出火孔周向交错设置,可防止上下层火焰相互干扰,保证外圈火焰的稳定燃烧。
随着燃烧器火焰对锅具的加热,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同时受热,缩小锅具支脚或脚片所在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而在其他区域选择较大孔径的出火孔,既可以避免火焰对锅具支脚或脚片的过渡灼烧和热量的损失,又能够保证对锅具的加热强度。
通过在环形混合腔上设置内圈火焰的二次空气补充通孔,可使内圈火焰能够充分燃烧,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和加热强度。将环形火盖外侧壁下端与炉头上的环形混合腔的径向外侧壁上端对接,可避免环形火盖外侧壁对二次空气补充通孔的遮挡,保证二次空气补充通孔的通畅,保证内圈火焰的充分燃烧。
此外,通过在燃气和空气输入口与环形混合腔之间设置预混腔,使燃气和空气的经过两次混合,混合的更加充分,保证了燃气的完全燃烧,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双环火焰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聚能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标记2所指环形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环形火盖2的剖面图;
图5为图2中标记1所指炉头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5所示的示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聚能燃烧器,包括炉头1,炉头1上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11,混合腔11上扣盖有环形火盖2,环形火盖2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21和里侧壁22,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23,外侧壁21和里侧壁22上均周向均布出火孔,外侧壁21上的出火孔211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里侧壁22上的出火孔221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
本实施例中的聚能燃烧器在利用一个环形火盖2输出完整的两圈火焰的基础上,通过出火孔211和出火孔221的倾斜设置,两圈出火孔形成一个角度,在两圈火焰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地带圈”,燃烧时,该“真空地带圈”能够起到聚集热能的作用,形成高温热能气团圈,对锅底加热时间得到延长,提高了高温烟气的热能利用率,提升了燃烧热效率,既保证了燃烧器的加热强度和覆盖范围,又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燃烧器的加工成本。
实施例2
如图2-5所示的示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聚能燃烧器,包括炉头1,炉头1上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11,混合腔上扣盖有环形火盖2,环形火盖2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21和里侧壁22,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23;外侧壁21倾斜设置,并向所述环形火盖2的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所述里侧壁22垂直延伸设置;外侧壁21和里侧壁22的下端分别压在环形混合腔11的径向外侧壁21和径向里侧壁22的上端,外侧壁21的下端还设置有向下延伸进环形混合腔11的凸沿24;炉头1上还设置有3个径向延伸穿过环形混合腔11用于向环形混合腔11的径向里侧空间二次补充空气的通孔12,3个通孔12周向均布。
通过外侧壁21下端的凸沿24与环形混合腔11的径向外侧壁21配合,使环形火盖2嵌入到环形混合腔11的径向外侧壁21上端,可避免环形火盖2外侧壁21对二次空气补充通孔12的遮挡,保证二次空气补充通孔12的通畅,保证内圈火焰的充分燃烧。
外侧壁21和里侧壁22上均周向均布出火孔,外侧壁21上的出火孔211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里侧壁22上的出火孔221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
通过出火孔211和出火孔221的倾斜设置,两圈出火孔形成一个角度,在两圈火焰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地带圈”,燃烧时,该“真空地带圈”能够起到聚集热能的作用,形成高温热能气团圈,对锅底加热时间得到延长,提高了高温烟气的热能利用率,提升了燃烧热效率,既保证了燃烧器的加热强度和覆盖范围,又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燃烧器的加工成本。
里侧壁22上的出火孔221的轴线与水平的夹角α为15°~30°,外侧壁21上的出火孔211与与水平的夹角β为30°~45°。
这样的角度设置,使“真空地带圈”的空间范围更加合理,若上述两个夹角过小,则“真空地带圈”的空间过于平坦,不利于热量的聚集;若上述两个夹角过大,则“真空地带圈”的空间过于窄小,热量的聚集作用不大。
外侧壁21上的出火孔211中存在与里侧壁22上的出火孔221位置一一对应的出火孔,其出火孔的轴线相交于同一竖直平面,此时,外侧壁21上的出火孔211轴线和里侧壁22上的出火孔221轴线之间的夹角γ为105°~135°。
在α和β的取值固定之后,γ与α、β的角度之和互补,即热量聚集圈的发散角度为γ,此时,“真空地带圈”的发散角度达到最大值,能够最大程度地聚集热量。
里侧壁22上的出火孔2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出火孔221的孔径为φ1.5mm~φ2.2mm,出火孔221的周向孔距H为3.5mm~5.5mm,并且,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小于其他区域的孔径。
通过限定里侧壁22上的出火孔221的直径和孔距H,使里侧壁22上的出火孔能够对环形火盖2能够产生合适的热量,若H过大,出火孔221对锅底的围拢过稀,不利于锅底热量的聚集;若H过小,出火孔221对锅底的围拢过密,相邻的火焰势必会互相影响,进而影响火焰的充分燃烧。支脚或者脚片放置区域的出火孔孔径较小,既可避免火焰对锅具支脚或脚片的过渡灼烧和热量的损失,又能够保证对锅具的加热强度。点火针和热电偶设置在孔径较大的不设置支脚或者脚片的区域,防止因出火孔的孔径过小,造成点火困难或误熄火的情况。
外侧壁21上设置有两层上下间隔排布的出火孔211,同层出火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相邻两层出火孔周向上交错设置,顶层出火孔的周向间距L为5mm~6.5mm。由于两层出火孔交错设置,底层出火孔的周向间距与顶层出火孔的周向间距L相同,为5mm~6.5mm。
两层出火孔上下间隔设置,能够使火焰交错分布,相互间不受影响,有利于火焰的稳定燃烧。通过限定顶层出火孔的周向间距L,使其能够对环形火盖2产生合适的热量,若L过大,外圈火焰少,不利于锅底的加热;若L过小,相邻的火焰会互相影响,进而影响火焰的充分燃烧。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锅架(图中未示出)具有4个脚片,外侧壁21上周向上对应4个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小于其他区域的孔径,对应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1.7mm,其他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2.3mm~φ2.6mm。
外侧壁21的上述出火孔211孔径设置既可以避免火焰对锅具支脚或脚片的过渡灼烧和热量的损失,又能够保证对锅具的加热强度。
外侧壁21上的出火孔211还可设置为:顶层出火孔中对应4个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1.7mm,其他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2.3mm~φ2.6mm,底层出火孔的孔径为φ1.3mm~φ1.6mm。
此时,底层火焰对顶层火焰起到热量补充的作用。
为了防止火焰对锅架脚片的过度灼烧,锅架脚片区域的不设置底层出火孔。
顶壁23上还设置有引火通道25,由于点火时,先引燃环形火盖2里侧壁22的火焰,引火通道25用于里侧壁22的火焰引到外侧壁21,引燃外侧壁21的火焰。
炉头1上设置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输入的文丘里引射管3,文丘里引射管3与所述环形混合腔11之间设置有燃气和空气的预混腔13。
该燃气灶燃气混合过程为:
首先,燃气和一次空气经由文丘里引射管3引射到预混腔13中,燃气和一次空气在预混腔13中混合,然后,燃气和一次空气按图5中所示的箭头方向进入环形混合腔11,燃气和一次空气在环形混合腔11中进行进一步混合;总体来说,燃气和一次空气有了较大的混合空间,通过燃气和一次空气的二次混合,使气体混合的更加充分,为燃气的充分燃烧提供保障,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此外,通过文丘里引射管3可以使燃气和一次空气更容易地进入预混腔13和环形混合腔11。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给出的具体示例之外,其中的一些结构可有不同选择。如,外侧壁21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设置多层出火孔211;外侧壁21上的出火孔211中也可以不与里侧壁22上的出火孔221对应;用于向环形混合腔11的径向里侧空间二次补充空气的通孔12也可以设置多个,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确定;等等,而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其基本技能即可做出的,故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最后,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炉头上设置有一环形混合腔,混合腔上扣盖有环形火盖,环形火盖具有径向上间隔设置的外侧壁和里侧壁,以及与两侧壁顶端相连的顶壁,外侧壁和里侧壁上均周向均布出火孔,外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外侧斜上方延伸,里侧壁上的出火孔向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倾斜设置,并向所述环形火盖的径向里侧斜上方延伸,所述里侧壁垂直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里侧壁上的出火孔的轴线与水平的夹角为15°~30°,所述外侧壁上的出火孔与水平的夹角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里侧壁上的出火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2.2mm,出火孔的周向孔距为3.5mm~5.5mm,并且,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小于其他区域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层上下间隔排布的出火孔,同层出火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相邻两层出火孔周向上交错设置,顶层出火孔的周向间距为5mm~6.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上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小于其他区域的孔径,对应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1.7mm,其他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2.3mm~φ2.6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上的顶层出火孔中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1.5mm~φ1.7mm,其他区域的出火孔的孔径为φ2.3mm~φ2.6mm,顶层出火孔下方各层出火孔的孔径为φ1.3mm~φ1.6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上的顶层出火孔下方的各层出火孔周向上对应使用时锅具支架上的锅具支脚或脚片区域不设置出火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火盖的所述外侧壁和所述里侧壁的下端分别压在所述环形混合腔的径向外侧壁和径向里侧壁的上端,并且环形火盖的外侧壁的下端还设置有向下延伸进环形混合腔的凸沿;所述炉头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径向延伸穿过所述环形混合腔用于向环形混合腔的径向里侧空间二次补充空气的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周向均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上设置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输入的文丘里引射管,文丘里引射管与所述环形混合腔之间设置有燃气和空气的预混腔。
CN201821560144.2U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聚能燃烧器 Active CN208936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60144.2U CN208936154U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聚能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60144.2U CN208936154U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聚能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6154U true CN208936154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2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60144.2U Active CN208936154U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聚能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61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7093A (zh) * 2020-08-28 2021-11-0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7093A (zh) * 2020-08-28 2021-11-0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93310U (zh) 聚能防滑圈以及使用该聚能防滑圈的燃气灶
CN203963937U (zh) 燃烧器外环火盖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CN202613510U (zh) 燃气灶燃烧器
CN206310493U (zh) 一种家用灶具燃烧器
CN106090913A (zh) 一种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211372503U (zh) 一种具有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CN208936154U (zh) 一种聚能燃烧器
CN109595556B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112128749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0861088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CN107036099A (zh) 一种三环分火器及应用该分火器的三环燃烧器
CN109114556A (zh) 一种燃烧器
CN205897144U (zh) 一种内分火器和外分火器
CN211424384U (zh) 高热负荷高热效率燃烧器
CN111678179B (zh) 灶具聚能罩及燃气灶
CN204084473U (zh) 一种节能灶铸铁炉膛
CN21111935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CN211450924U (zh) 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211822619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1019728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9042375U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CN110793028A (zh) 一种高热负荷高热效率燃烧器
CN111720821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5002114U (zh) 一种预混式灶头
CN211372413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