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2071U -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 Google Patents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2071U
CN208922071U CN201821919010.5U CN201821919010U CN208922071U CN 208922071 U CN208922071 U CN 208922071U CN 201821919010 U CN201821919010 U CN 201821919010U CN 208922071 U CN208922071 U CN 208922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ception
reception component
movable part
driving hea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190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琴
曹辉
丁戈明
曾丽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2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2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接收部件和粉筒。所述粉筒包括筒体及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接收动力并传递给所述筒体。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内部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头;当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有推动所述驱动头向远离所述筒体方向运动的趋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还包含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三弹性件。本申请所提供的动力接收部件使所述粉筒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后,可以自动产生开口并在使用时出粉,不使用时关闭不出粉,防止粉筒内的显影剂泄露产生污染和危害。

Description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接收部件和粉筒。
【背景技术】
粉筒是一种广泛用于电子成像领域可替换耗材,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上并为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电照相成像处理技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件、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
现有的粉筒主要包含筒体和动力接收部件。筒体内装有大量显影剂;筒体一般是柱状结构。通常在筒体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件。动力接收部件与筒体连接。动力接收部件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接收旋转驱动力,再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粉筒的其他部分上,使粉筒可以向外排出显影剂。通常粉筒用于排出显影剂的出粉口位于动力接收部件附近或动力接收部件上。
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粉筒相连的部分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设置有特殊的结构,有一个针状装置位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的中心,并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开口处基本平齐。当粉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时,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向粉筒方向运动,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的针状装置相应的深入动力接收部件的内部。之后环绕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内壁的推动装置沿远离粉筒的方向收回,然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向远离粉筒方向运动,将粉筒打开开口,显影剂可以流出;当图像形成装置停止成像工作,将粉筒从图像形成装置上卸下时,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向粉筒方向运动将粉筒开口关闭,环绕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内壁的推动装置向粉筒方向推动,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向远离粉筒方向运动,此时可以将粉筒取出。由于现有的粉筒结构设计不佳、使用不规范等原因,会导致现有的粉筒中的驱动齿结构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啮合处锁死,以及可能导致机器运行出现差错,还会造成自身封闭不良,致使粉筒中的显影剂泄露而污染环境以及影响成像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接收部件。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一端连接在粉筒的筒体上,另一端可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啮合,从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筒体。当所述粉筒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工作时,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啮合且所述粉筒中的显影剂可以从所述粉筒进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当所述粉筒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取下后,所述粉筒中的显影剂不再从所述粉筒进入外界,可避免粉筒在运输、移动时将储存在粉筒中的显影剂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接收部件,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包括用于与筒体连接的连接部、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接收动力并向所述连接部传递动力的驱动头、可沿筒体长度方向进行运动且可与所述驱动头抵接使所述驱动头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固定的杆、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挡块、一端连接所述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头的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杆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头的第一弹性件。且当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有推动所述驱动头远离所述筒体方向的趋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还包括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一端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驱动头抵接;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推动所述活动部向所述筒体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动部可带动所述驱动头向所述筒体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接收部件,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包括用于与筒体连接的连接部、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接收动力并向所述连接部传递动力的驱动头、可沿筒体长度方向进行运动且可与所述驱动头抵接使所述驱动头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固定的杆、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挡块、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头的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杆的第三弹性件。且当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有推动所述驱动头远离所述筒体方向的趋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还包括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一端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驱动头抵接;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推动所述活动部向所述筒体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动部可带动所述驱动头向所述筒体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接收部件,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包括用于与筒体连接的连接部、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接收动力并向所述连接部传递动力的驱动头、可沿筒体长度方向进行运动且可与所述驱动头抵接使所述驱动头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固定的杆、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挡块、一端连接所述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头的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杆的第三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杆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头的第一弹性件。且当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有推动所述驱动头远离所述筒体方向的趋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还包括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一端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驱动头抵接;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推动所述活动部向所述筒体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动部可带动所述驱动头向所述筒体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粉筒,所述粉筒包含上述任意一种动力接收部件,当所述粉筒安装进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及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或所述第三弹性件的配合会使所述粉筒自动打开;当粉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下后,所述粉筒会自动被密封,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粉筒的驱动齿结构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啮合处锁死的情况发生,也降低了机器运行出现差错的可能性,提高了自身密闭性,进而有效防止了粉筒中的显影剂泄露,而污染环境以及影响成像品质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动力接收部件的立体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动力接收部件沿动力接收部件长度方向剖开后的剖面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连接部的立体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连接部沿动力接收部件长度方向剖开后的剖面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驱动头的立体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驱动头沿动力接收部件长度方向剖开后的剖面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挡块的立体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中活动部的立体视图;
图9、图10为实施例一中杆的不同角度的立体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活动部的立体视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动力接收部件的立体视图;
图13为实施例三中动力接收部件的立体视图;
图14是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和驱动头的结构***视图;
图15是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和驱动头***结构沿过动力接收部件旋转轴的面剖切的剖面图;
图16为实施例四中驱动头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接收部件,用于粉筒,使粉筒能够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的旋转驱动力。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动力接收部件的示意图。
图1为动力接收部件的立体视图,图2为动力接收部件沿动力接收部件长度方向剖开后的剖面图。动力接收部件包括连接部110、驱动头120、挡块130、活动部140、杆150,以及三个弹性件——第一弹性件161、第二弹性件162和第三弹性件163。
图3为连接部110的立体视图,图4为连接部110沿动力接收部件长度方向剖开后的剖面图。连接部110包括第一抵接面111、固定凸块112、凸檐113、卡扣114。其中,卡扣114用于和粉筒的筒体连接。图5为驱动头120的立体视图,图6为驱动头120沿动力接收部件长度方向剖开后的剖面图。驱动头120包括驱动齿121、固定杆122、第二抵接面123、第一限位孔124、限位凸起125、传动杆126、导向槽127、第八抵接面128。其中,驱动齿121沿垂直于动力接收部件长度方向的方向凸起,并连接固定杆122。驱动齿121上有一个靠近粉筒的筒体方向的侧面,该侧面为驱动齿下斜面1211,驱动齿下斜面1211沿粉筒长度方向朝向远离粉筒的筒体的方向倾斜。从第二抵接面123上伸出的固定杆122的自由端连接驱动齿121。优选地,环绕第一限位孔124设置有沿动力接收部件长度方向的中空凸起1241,中空凸起124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槽1242。限位凸起125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个第三抵接面1251。传动杆126从第八抵接面128沿着动力接收部件长度方向向粉筒的筒体方向伸出,传动杆126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凸块1261,优选地,凸块1261上设置有第四抵接面1262、第五抵接面1263、第六抵接面1264、第七抵接面1265。导向槽127贯穿第二抵接面123和第八抵接面128,并形成导向孔1271。优选地,传动杆126为两个,固定杆122和驱动齿121各四个,导向槽127和导向孔1271各四个。凸块1261可卡在连接部110的凸檐113上。传动杆126具有弹性可形变,使得凸块126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位移,从而使驱动头120可与连接部110紧密连接。驱动齿121上设置驱动齿下斜面1211可以使驱动头120在脱离图像形成装置时不会被卡住而影响粉筒取下过程。
图7为挡块130的立体视图。挡块130包括固定部131、阻挡部132、传动孔133、通粉孔134、第二限位孔135、第十抵接面136、第十一抵接面137。其中,固定部131上还优选地设置有一个固定凹槽1311,该固定凹槽1311可与连接部110的固定凸块112连接,阻挡部132上还设有一个可与驱动头120的限位凸起125上的第三抵接面1251抵接的第九抵接面1321。特别地,阻挡部132不仅可以设置在第十抵接面136和第十一抵接面137之间,也可以通过改变固定凸块112在连接部110上的位置,或限位凸起125在驱动头120上伸出的距离,或挡块130上的固定部131的高度,将阻挡部132设置在固定部131上。挡块130与连接部110的分体设置不仅使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难度降低,也使残次品的再加工难度降低;通粉孔134和传动孔133的设置使筒体内的显影剂能够顺畅的流出,不会造成堵塞。
图8为活动部140的立体视图。活动部140包括第十二抵接面141、连接杆142、迫推杆143、第三限位孔144、第十三抵接面145、第十四抵接面146。其中,迫推杆143数量优选地为两个,从垂直于第十四抵接面146的方向伸出。迫推杆143上有一个迫推杆自由端1431。第十二抵接面141可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推动装置相抵接,优选地,包含第十二抵接面141的结构通过连接杆142连接。通过活动部140推动驱动头120,尤其是直接作用在可形变的传动杆126上,使驱动头120在向筒体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顿,也降低了传动杆126在长期使用后发生断裂的风险。驱动头120上设置第六抵接面1264也降低传动杆126与迫推杆自由端1431的接触对传动杆126的寿命的不利影响。
图9、图10为杆150不同角度的立体视图。杆150包含杆体151、迫推块152、连接杆153、杆帽154。其中,杆体151上优选地设置有槽1511,杆体151的一端设置有杆帽154,另一端与连接杆153相连。迫推块152上设置有第十五抵接面1521,杆帽154上设置有第十六抵接面,该第十六抵接面可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针状装置抵接。杆帽154上优选地设置有防丢凸起1543,以限制杆150的运动范围。连接杆153连接杆体151和迫推块152。杆帽154和杆体151连接,优选地,杆体151上设置有一个三角形凸块1512,杆帽对应的设置窗口1542,使得三角形凸块1512从窗口1542中伸出,从而将杆帽154安装在杆体151上。杆体151上的槽1511可以容纳第一弹性件161。优选地,杆150上的杆帽154的防丢凸起1543位于驱动头120的中空凸起1241上的限位槽1242中,从而防止转动过程中杆150发生偏转使杆150的迫推块152上的第十五抵接面1521与驱动头120的传动杆126上的第七抵接面1265无法抵接。第十五抵接面1521与驱动头上第七抵接面1265均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朝向远离筒体的方向倾斜,从而更加容易抵接,使驱动头120上的传动杆126更容易发生形变,传动杆126的自由端更容易卡在凸檐113上。
在现有技术中,连接部110的固定凸块112与驱动头120的传动杆126相抵接,将旋转驱动力从驱动头120传递到连接部110;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110的固定凸块112与挡块130连接,驱动头120上的传动杆126通过与挡块130上的传动孔133抵接,将旋转驱动力从驱动头120传递到挡块130,再从挡块130传递到连接部110。
当动力接收部件组装完成后,安装在粉筒的筒体上时,如图1和图2,连接部110上的第一抵接面111与驱动头120上的第八抵接面128相抵接,驱动头120的限位凸起125上的第三抵接面1251与挡块130的阻挡部132上的第九抵接面1321相抵接,杆150的迫推块152上的第十五抵接面1521与驱动头120的传动杆126上的第七抵接面1265相抵接。连接部110的凸檐113与驱动头120的传动杆126上的第四抵接面1262相抵接。第一弹性件161两端分别连接于杆150的杆帽154与活动部140上的第十三抵接面145,第二弹性件162两端分别连接于活动部140上的第十四抵接面146与挡块130上的第十抵接面136之间。当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两端也可以使用抵接的方式。优选地,还设置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163两端分别连接于挡块130上的第十一抵接面137与杆150的连接杆153。驱动头120的传动杆126穿过挡块130上的的传动孔133,并在驱动头旋转时,可以带动挡块130及连接部110共同转动。活动部140的连接杆142位于驱动头上的导向槽127中,并穿过导向孔1271。挡块130的固定部131上的固定凹槽1311与连接部110的固定凸块112连接,使挡块130固定在连接部110上。杆150依次穿过驱动头120上的第一限位孔124、挡块130上的第二限位孔135、活动部140上的第三限位孔144。此时第二弹性件162有推动所述驱动头向远离粉筒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为动力接收部件的第一位置,此时整个粉筒处于密封状态,粉筒内的显影剂与外界隔离。
当粉筒安装到图像成形装置中准备开始出粉时,在安装过程中,图像成形装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内的针状装置与杆150的杆帽154上的第十六抵接面1541相抵接,并推动杆150向远离图像成形装置的方向运动。此时杆150的迫推块152上的第十五抵接面1521与驱动头120的传动杆126上的第七抵接面1265分离,使具有弹性的传动杆126上的第四抵接面1262与连接部110的凸檐113分离。第二弹性件162由于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带动驱动头120和活动部140向远离粉筒的筒体的方向运动,使连接部110上的第一抵接面111与驱动头120上的第八抵接面128分离,并在两者之间产生一个可出粉的出粉口,粉筒的筒体中的显影剂能够通过挡块130上的通粉孔134传递到此出粉口附近,从而可将显影剂传递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此时为动力接收部件的第二位置。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推动装置抵接活动部140上的第十二抵接面141,并使活动部140向粉筒的筒体方向运动。之后活动部140又回到动力接收部件的第二位置。驱动头的驱动齿121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中获取旋转驱动力,再通过驱动头120的固定杆122和传动杆126传递给挡块130,再传递给连接部110,最后带动粉筒的筒体共同运动。
当图像形成装置停止形成图像,准备将粉筒取下时,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推动装置抵接活动部140上的第十二抵接面141,并使活动部140向粉筒的筒体方向运动。活动部140的迫推杆143的自由端1431与驱动头120的传动杆126上的第六抵接面1264相抵接,驱动头120和活动部140向粉筒方向运动。当驱动头120上的第八抵接面128与连接部110上的第一抵接面111抵接后,活动部140继续向粉筒的筒体方向运动。随着活动部140的继续运动,驱动头120的传动杆126上的第四抵接面1262与连接部110的凸檐113相抵接。当活动部140继续运动时,粉筒整体向远离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方向运动,杆150相对于粉筒向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方向运动,从而使动力接收部件恢复到第一位置。
驱动头120的运动范围受到驱动头120上的限位凸起125上的第三抵接面与挡块130的阻挡部132上的第九抵接面1321限制,活动部140的运动范围受活动部140上第十四抵接面146和挡块130上的第十抵接面136限制。
优选地,第二弹性件162和第三弹性件163可以是一根安装在挡块130上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只设置第一弹性件161或第三弹性件163以节约成本,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确保部件稳定性;在连接部110上的第一抵接面111与驱动头120上的第八抵接面128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接收部件与实施例一中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与本实施例中的活动部140上还设置有抵接块147和支撑杆148。
如图11所示,在连接杆142相对于第十二抵接面141的另一面还设置有支撑杆148,所述支撑杆148的自由端还设置有抵接块147。支撑杆148和抵接块147在动力接收部件上向远离粉筒筒体的方向延伸。
如图12所示,当活动部140位于动力接收部件上时,所述抵接块147可与固定杆122上靠近驱动齿121的一侧抵接,使驱动齿121不会因为与图像形成装置干涉而造成固定杆122相对于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径向向内偏移而影响旋转驱动力的传输。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接收部件与实施例二中的工作原理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活动部140的形状与实施例二略有不同。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十二抵接面141a为不垂直与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的斜面,且第十二抵接面141a上距离粉筒筒体的距离越远的点越靠近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支撑杆148a位于第十二抵接面141a最靠近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的位置并向远离粉筒筒体的方向凸起,支撑杆148a支撑抵接块147a。支撑杆148a和抵接块147a的作用于实施例二中相同。
由于重力的作用、长久的使用磨损和转配中可能出现误差,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可能与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并不同轴,两个旋转轴之间存在少量的误差,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接收部件相对于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部件可以在转入图像形成装置中不被干涉造成卡死。但是这样的设计相比于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部件,生产和调试的成本更高。
实施例四
为了进一步的方便生产,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装配难,转配所需工时长,本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的基础上对零件的外形和结构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但是整个动力接收部件的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部件的原理相同。
如图14至图16所示,相比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动力接收部件主要有以下几点改动:
1.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活动部140,本实施例中分为第一活动部240a和第二活动部240b,如图14、图15所示。其中图14是第一活动部240a、第二活动部240b、和驱动头220的结构***视图,图15是图14中的部件沿过动力接收部件旋转轴的面剖切的剖面图。第二活动部240b的一端与第一活动部240a的一端抵接,第二活动部240b的另一端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抵接,第一活动部240a的另一端用于与驱动头220抵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部上的连接杆242可以与第一活动部240a抵接。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装配,使第一活动部240a和第二活动部240b从两侧安装都有相应的参照物。当然第一活动部240a由于杆150和驱动头220的约束也不会脱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部240a结构基本为实施例一中活动部140的下半部分,包括迫推杆243、第三限位孔244、第十三抵接面245、第十四抵接面246。迫推杆243、第三限位孔244、第十三抵接面245、第十四抵接面246均与实施例一中的迫推杆143、第三限位孔144、第十三抵接面145、第十四抵接面246结构和作用相同,杆150从第三限位孔244中穿过,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活动部240b具有一个圆环状的支撑块241,杆150可以从支撑块241所构成的圆环内部通过。支撑块241向粉筒筒体方向伸出连接杆24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42位于两个相邻的固定杆222之间,两个相邻的固定杆222约束连接杆242的位置,与实施例一中的导向槽127作用类似。支撑块241向远离粉筒筒体方向依次延伸有导向面241a和接触端241b。导向面241a和接触端241b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抵接。优选地,连接杆242为4根,导向面241a和接触端241b也为4个,连接杆242与导向面241a和接触端241b关于支撑块241一一对应。当第二活动部240b被图像形成装置推动沿粉筒筒体方向运动时,连接杆242与第一活动部240a抵接并带动第一活动部240a向粉筒筒体方向运动。优选地,连接杆242与第一活动部240a最靠近第二活动部240b的第十七抵接面247抵接。其中,第十七抵接面247设置在远离粉筒筒体方向的一侧,第十四抵接面246设置在靠近粉筒筒体的一侧,第十七抵接面247与第十四抵接面246设置在相反的方向,第十七抵接面247为环形面。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安装过程更加简便,也使零件加工过程更加简便。本实施例中的第十四抵接面246与实施例一中的第十四抵接面146功能类似,但是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第十四抵接面146,本实施例中的第十四抵接面246周围设置有环状凸起,可以防止弹性件在生产装配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生产效率。
2.相比于实施例一中通过第十二抵接面141与图像形成装置抵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部240b包含支撑块241,支撑块241向远离粉筒筒体方向依次延伸有导向面241a和接触端241b,如图14所示。接触端241b围成的假想圆比支撑块241所围成的圆半径更小,即接触端241b与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的距离比支撑块241与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的距离更小。因此导向面241a越远离粉筒筒体方向,与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距离越小。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粉筒向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的过程中,第二活动部241b更好的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抵接,防止因为图像形成装置因为使用时间长产生磨损导致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即粉筒的旋转轴,两者同轴)和图像形成装置上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不能同轴而造成粉筒安装时发生碰撞造成卡死,影响图像形成装置的正常工作。
3.相比于实施例一中限位凸起125与阻挡部132抵接,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接收部件删除了限位凸起,直接使用传动杆226穿过传动孔133并与传动孔133的孔壁抵接,如图16所示。这样做可以减少部件结构复杂性,降低成本。当然对应的,挡块130上也可以不设置阻挡部132。当然实施例一中设置有阻挡部132的挡块130也完全可以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接收部件,只是阻挡部132不再发挥作用,使物料通用从而达到节省开模次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为了降低加工难度,不再设置中空凸起1241约束杆150,而仅仅将杆150安装在固定杆222围成的结构内部。
4.相比于实施例一种的固定杆122支撑驱动齿12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杆222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关于动力接收部件旋转轴对称的固定杆222上设置有驱动齿221a,另外两个关于动力接收部件旋转轴对称的固定杆222上不设置驱动齿221a,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设置有驱动齿221a的固定杆222的连线正交于两个没有设置驱动齿221a的固定杆222的连线。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固定杆222和驱动齿221a,但是至少应该包含两个含有驱动齿221a的固定杆222。在固定杆222上还设置有防止第二活动部240a脱出的限位齿221b。当然限位齿221b也可以只设置在部分固定杆222上,但是至少应该有两个固定杆222包含限位齿221b。在实际的传动过程中,限位齿221b不参加工作,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齿221b的唯一作用就是防止第二活动部240a脱出。相比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较少的驱动齿可以使啮合过程更加顺畅,进一步降低由于驱动齿和图像形成装置干涉而造成的啮合困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接收部件,用于粉筒,所述粉筒包括筒体,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筒体连接;
驱动头,所述驱动头的一端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动力,另一端用于将所述动力传递给连接部;
杆,所述杆可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进行运动,所述杆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的一端可与所述驱动头抵接,使所述驱动头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固定;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和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头;当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有推动所述驱动头向远离所述筒体方向运动的趋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为以下三种结构中任意一者:
(i)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还包含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头,另一端连接所述杆;
(ii)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还包含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杆;
(iii)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还包含第一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头,另一端连接所述杆,所述第三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杆;
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还包括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一端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驱动头抵接;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推动所述活动部向所述筒体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动部可带动所述驱动头向所述筒体方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包括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活动部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抵接,所述第一活动部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驱动头抵接。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部具有环状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向远离粉筒筒体方向依次延伸有导向面和接触端,所述导向面和所述接触端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抵接,所述接触端围成的假想圆比所述支撑块所围成的圆半径更小,所述导向面越远离粉筒筒体方向,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距离越小。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具有设置在相反方向的第十七抵接面和第十四抵接面,所述第十七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活动部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十四抵接面与所述挡块之间,所述第十四抵接面伸出有迫推杆,所述迫推杆的自由端与所述驱动头相抵接,所述第一活动部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孔,所述杆从所述第三限位孔中穿过。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设置有多个固定杆,所述杆安装在多个所述固定杆围成的结构内部。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杆中的其中两个关于动力接收部件旋转轴对称的固定杆上设置有驱动齿,所述驱动齿用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动力。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上还设置有传动孔,所述驱动头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可形变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传动孔,并用于与所述传动孔的孔壁抵接。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包括第十二抵接面和连接杆,包含所述第十二抵接面的结构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十二抵接面的另一面还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还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抵接块在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上向远离粉筒筒体的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二抵接面为不垂直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的斜面,且所述第十二抵接面上距离粉筒筒体的距离越远的点越靠近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十二抵接面最靠近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的位置并向远离粉筒筒体的方向凸起,所述支撑杆支撑所述抵接块。
10.一种粉筒,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筒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种动力接收部件。
CN201821919010.5U 2017-11-23 2018-11-20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Active CN2089220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8738 2017-11-23
CN2017215987388 2017-11-23
CN201821014015 2018-06-28
CN2018210140153 2018-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2071U true CN208922071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31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19010.5U Active CN208922071U (zh) 2017-11-23 2018-11-20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09097B1 (zh)
CN (1) CN208922071U (zh)
WO (1) WO20191010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05948B1 (en) * 2018-04-23 2022-03-02 Ninestar Corporation Power receiving component and toner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7552Y (zh) * 2007-07-30 2008-08-27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碳粉供应器
CN201107555Y (zh) * 2007-08-23 2008-08-27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碳粉供应器
CN102393618B (zh) * 2011-08-02 2014-02-26 马学文 一种复印机供粉装置
CN106896675B (zh) * 2012-06-03 2020-04-28 株式会社理光 粉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203561829U (zh) * 2013-11-11 2014-04-2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容器
JP6277909B2 (ja) * 2014-03-07 2018-02-1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軸部材、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ローラ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148783A (ja) * 2015-02-12 2016-08-1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軸部材、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ローラ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206532083U (zh) * 2016-11-29 2017-09-29 北京中恒复印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粉筒上盖及具有该上盖的粉筒
CN106773568A (zh) * 2017-02-06 2017-05-31 珠海鼎龙新材料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与显影盒
CN207908865U (zh) * 2017-11-23 2018-09-25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9097B1 (en) 2023-07-19
WO2019101064A1 (zh) 2019-05-31
EP3709097A4 (en) 2020-12-16
EP3709097A1 (en) 2020-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08865U (zh)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CN208922071U (zh)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CN106154794B (zh) 一种处理盒
CN102096352A (zh) 旋转驱动力接收头和驱动组件
CN103698993B (zh) 处理盒
CN205827072U (zh) 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13534A (zh) 一种旋转力驱动组件及包含该旋转力驱动组件的碳粉盒
CN204374619U (zh)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8425659A (zh) 一种自动化间歇抽油装置
CN205263483U (zh)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562732A (zh) 一种显影剂供应装置
CN101546092A (zh) 镜头的防尘盖结构
CN108015798B (zh) 一种可释放和锁紧的空间机械臂关节
CN206521587U (zh) 一种缝纫机的上送料机构
CN208022275U (zh) 一种圆柱体货物居中定位机构
CN202710923U (zh) 一种旋转力驱动组件及包含该旋转力驱动组件的碳粉盒
CN205507365U (zh) 显影盒
CN205263482U (zh) 一种动力接收部件,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9083219U (zh) 天井钻机的复合式开合稳杆插板结构
CN205787599U (zh) 驱动力接收组件
CN208888587U (zh)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CN106527078A (zh) 一种显影盒
CN109246954B (zh) 一种防撞的电子通讯设备安装箱
CN214538894U (zh) 一种化学合成药品成分检测用稀释装置
CN219574607U (zh) 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