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9474U - 一种无极性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极性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9474U
CN208849474U CN201820738680.0U CN201820738680U CN208849474U CN 208849474 U CN208849474 U CN 208849474U CN 201820738680 U CN201820738680 U CN 201820738680U CN 208849474 U CN208849474 U CN 208849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effect tube
resistance
triod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386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7386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9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9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9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极性充电器,包括极性自检测部分、控制部分和充电部分,所述极性自检测部分包括场效应管Q14、电池BAT1和电阻R19,控制部分包括单片机U3、开关S1和开关S2,充电部分包括三极管Q7、二极管D5和电感L2,场效应管Q14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电阻R21、电阻R18和场效应管Q15的源极,场效应管Q14的栅极通过电阻连接场效应管Q16的栅极、场效应管Q15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17的漏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任何放入都可以充电。2、可防止电池反接时,不充电或损坏电池和充电器。

Description

一种无极性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具体是一种无极性充电器。
背景技术
充电器是采用高频电源技术,运用先进的智能动态调整充电技术。工频机是以传统的模拟电路原理来设计的,机器内部电力器件(如变压器、电感、电容器等)都比较大,一般在带载较大运行时存在较小噪声,但该机型在恶劣的电网环境条件中耐抗性能较强,可靠性及稳定性均比高频机强。
现在市面上的充电器都是一个极性能充电,反接时不能充电甚至会烧坏。这种设计安全性不高,很容易导致电池和充电器损坏。特别是对电池特性不了解人士如果反接充电时一是不能顺利给电池充电,二是电池或充电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极性充电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极性充电器,包括极性自检测部分、控制部分和充电部分,所述极性自检测部分包括场效应管Q14、电池BAT1和电阻R19,控制部分包括单片机U3、开关S1和开关S2,充电部分包括三极管Q7、二极管D5和电感L2,场效应管Q14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电阻R21、电阻R18和场效应管Q15的源极,场效应管Q14的栅极通过电阻连接场效应管Q16的栅极、场效应管Q15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17的漏极,场效应管Q14的漏极连接电阻R19、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电池BAT1的负极,场效应管Q15的栅极通过电阻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栅极、场效应管Q14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16的漏极,场效应管Q17的源极连接电阻R22、电阻R23和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2和单片机U3的引脚16,单片机U3的引脚2连接开关S1,单片机U3的引脚3连接开关S2,单片机U3的引脚6通过电阻R5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电阻R8和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场效应管Q6的栅极,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5V电源,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电感L2和二极管D5的阴极,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阻R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单片机U3的型号为PIC16F15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开关S1和开关S2均为按键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7和三极管Q9为P型三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8为N型三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任何放入都可以充电。2、可防止电池反接时,不充电或损坏电池和充电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极性检测部分电路图。
图2为控制部分电路图。
图3为充电部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无极性充电器,包括极性自检测部分、控制部分和充电部分,所述极性自检测部分包括场效应管Q14、电池BAT1和电阻R19,控制部分包括单片机U3、开关S1和开关S2,充电部分包括三极管Q7、二极管D5和电感L2,场效应管Q14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电阻R21、电阻R18和场效应管Q15的源极,场效应管Q14的栅极通过电阻连接场效应管Q16的栅极、场效应管Q15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17的漏极,场效应管Q14的漏极连接电阻R19、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电池BAT1的负极,场效应管Q15的栅极通过电阻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栅极、场效应管Q14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16的漏极,场效应管Q17的源极连接电阻R22、电阻R23和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2和单片机U3的引脚16,单片机U3的引脚2连接开关S1,单片机U3的引脚3连接开关S2,单片机U3的引脚6通过电阻R5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电阻R8和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场效应管Q6的栅极,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5V电源,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电感L2和二极管D5的阴极,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阻R33。
单片机U3的型号为PIC16F1507。开关S1和开关S2均为按键开关。三极管Q7和三极管Q9为P型三极管。三极管Q8为N型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1.极性自检测原理:当电池正极接到BAT2+处,电池负极接到BAT2-处,这样使场效应管Q16和场效应管Q15导通,场效应管Q14和场效应管Q17截止,再通过电阻R23,电阻R18完成极性检测。反之当电池正极接到BAT2-处,电池负极接到BAT2+处,这样使场效应管Q14和场效应管Q17导通,场效应管Q16和场效应管Q15截止,再通过电阻R23,电阻R18完成极性检测。
2.控制部分原理:控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U3的17脚读取信号,再去控制PWM2占空比。
3.充电部分原理:当检测到电池时单片机U3输出导通信号控制场效应管Q6开关管,通过电感L2,二极管D4等器件给电池充电。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无极性充电器,包括极性自检测部分、控制部分和充电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自检测部分包括场效应管Q14、电池BAT1和电阻R19,控制部分包括单片机U3、开关S1和开关S2,充电部分包括三极管Q7、二极管D5和电感L2,场效应管Q14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电阻R21、电阻R18和场效应管Q15的源极,场效应管Q14的栅极通过电阻连接场效应管Q16的栅极、场效应管Q15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17的漏极,场效应管Q14的漏极连接电阻R19、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电池BAT1的负极,场效应管Q15的栅极通过电阻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栅极、场效应管Q14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16的漏极,场效应管Q17的源极连接电阻R22、电阻R23和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2和单片机U3的引脚16,单片机U3的引脚2连接开关S1,单片机U3的引脚3连接开关S2,单片机U3的引脚6通过电阻R5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电阻R8和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场效应管Q6的栅极,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5V电源,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电感L2和二极管D5的阴极,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阻R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极性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U3的型号为PIC16F15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极性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S1和开关S2均为按键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极性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7和三极管Q9为P型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极性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8为N型三极管。
CN201820738680.0U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无极性充电器 Active CN208849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8680.0U CN208849474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无极性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8680.0U CN208849474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无极性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9474U true CN208849474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38680.0U Active CN208849474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无极性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94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7927A (zh) * 2019-12-02 2020-03-06 董青城 一种两仪电池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7927A (zh) * 2019-12-02 2020-03-06 董青城 一种两仪电池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4045U (zh) 一种笔记本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CN208849474U (zh) 一种无极性充电器
CN204103466U (zh) 一种mos管型太阳能充电保护电路
CN204928319U (zh) 一种移动电源电路
CN204836266U (zh) 自发电集能型有机柔性手机壳
CN205178601U (zh) 一种蓄电池充电电源
CN203491754U (zh) 一种钒电池的防反接保护板
CN207010335U (zh) 一种太阳能微光发电装置
CN205051415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
CN203537008U (zh) 一种大电流防电池反接电路
CN205051407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保护控制器
CN201263095Y (zh) 多路组合式充电机
CN203225554U (zh)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太阳能锂电池充电器
CN205051422U (zh) 一种锂电池光伏充电宝
CN204205659U (zh) 一种用于移动手机的充电宝电路
CN204732947U (zh) 一种用于手机的充电控制电路
CN204559124U (zh) 一种基于锂电池光伏逆控***的电池防反装置
CN205141754U (zh) 一种具有电池保护功能的供电管理电路
CN203911913U (zh) 移动基站收发器
CN203522280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手机充电器
CN205051375U (zh) 一种太阳能笔记本充电电路
CN204721037U (zh) 一种基于buck电路的充电器
CN205050070U (zh) 一种计算机供电电源电路
CN203151170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
CN204538653U (zh) 一种计算机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