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8721U - 电感器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8721U
CN208848721U CN201821872869.5U CN201821872869U CN208848721U CN 208848721 U CN208848721 U CN 208848721U CN 201821872869 U CN201821872869 U CN 201821872869U CN 208848721 U CN208848721 U CN 208848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skeleton
grafting
inductor
center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728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伟
李兵
李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unl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unl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unl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unl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728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8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8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8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感器,属于基本电气元件技术领域,该电感器包括骨架、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骨架;第一磁芯于所述骨架的一端与所述骨架插接,第二磁芯于所述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骨架插接,在沿着与所述骨架插接的方向上,设所述第一磁芯的长度为L1,且设所述第二磁芯的长度为L2,则L1≠L2。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结构设计的成本,并且提高了结构设计的效率。

Description

电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本电气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器。
背景技术
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其一般由骨架、绕组、屏蔽罩、封装材料以及磁心或铁心等部件组成。
现有的电感器包括立式骨架,以及插设在立式骨架上下两端的上磁芯与下磁芯,其中,上磁芯与下磁芯相互对称,上磁芯与下磁芯均优选为E型。该电感器绕线效率高且不易损坏铜线。
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电感器由于对两个磁芯采用的是对称设置,因此在当骨架定型的情况下,磁芯沿插接方向的尺寸是确定且不变的,此时,若对电感器产品提出新的要求,以需要改变磁芯的尺寸,则需要对骨架等结构的尺寸做适应性改变,即需要对电感器产品的整体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进而严重影响了电感器结构设计的成本及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在面对不同需求时,结构设计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降低了结构设计的成本,提高了结构设计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
第一磁芯,于所述骨架的一端与所述骨架插接;及
第二磁芯,于所述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骨架插接;
在沿着与所述骨架插接的方向上,设所述第一磁芯的长度为L1,且设所述第二磁芯的长度为L2,则L1≠L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在与所述骨架插接的方向上的尺寸为不同,当对电感器产品提出新的要求,以需要改变磁芯的尺寸时,能够根据L1与L2间的比例同电感量等参数间的关系,快速确定并调整L1与L2之间的比例值,从而快速生产符合要求的新产品,而无需对骨架等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在面对不同需求时,结构设计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显著降低了结构设计的成本,以及显著提高了结构设计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去掉线圈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磁芯的主视图;
图4为图2中第二磁芯的主视图;
图5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0、骨架;11、本体;12、盖体;20、第一磁芯;21、第一中柱;22、第一侧柱;23、第一支撑柱;30、第二磁芯;31、第二中柱;32、第二侧柱;33、第二支撑柱;40、限位凹槽;50、限位凸起;60、第一锁扣件;61、支撑部;62、斜楔部;70、第二锁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感器,其包括骨架、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其中,第一磁芯于骨架的一端与骨架插接,第二磁芯于骨架的另一端与骨架插接,在沿着与骨架插接的方向上,设第一磁芯的长度为L1,且设第二磁芯的长度为L2,则L1≠L2,即设置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在与所述骨架插接的方向上的尺寸为不同,当对电感器产品提出新的要求,以需要改变磁芯的尺寸时,能够根据L1与L2间的比例同电感量等参数间的关系,快速确定并调整L1与L2之间的比例值,从而快速生产符合要求的新产品,而无需对骨架等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在面对不同需求时,结构设计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显著降低了结构设计的成本,以及显著提高了结构设计的效率。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其为一实施方式中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电感器可以为差模电感器或共模电感器,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感器包括骨架10、第一磁芯20及第二磁芯30。
骨架10,如图1和图2所示,骨架10为立式骨架,骨架10中空设置,骨架10包括本体11及盖体12,其中,本体11呈中空四棱柱形,对于盖体12的结构,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盖体12为两个,两个盖体12分别固定连接于本体11的两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骨架10还可以为卧式骨架。
第一磁芯20,于骨架10的一端与骨架10插接。
第二磁芯30,于骨架10的另一端与骨架10插接;
具体而言,如图1和2所示,第一磁芯20及第二磁芯30均优选为E型,以提高与骨架10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高电感器结构的稳定性,其中,第一磁芯20具有第一中柱21、第一侧柱22及第一支撑柱23,第一中柱21于骨架10的一端(对应图2所示的上端)插接于骨架10的内部,第一侧柱22为两个,两个第一侧柱22对称设置于第一中柱21的两侧,两个第一侧柱22均位于骨架10的外部,并且与骨架10的盖体12接触,以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提高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连接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柱23用于支撑第一中柱21及第一侧柱22,第一支撑柱23与第一中柱21及第一侧柱22均固定连接,并且呈E形分布;同样的,第二磁芯30具有第二中柱31、第二侧柱32及第二支撑柱33,第二中柱31于骨架10的另一端(对应图2所示的下端)插接于骨架10的内部,第二侧柱32为两个,两个第二侧柱对称设置于第二中柱31的两侧,两个第二侧柱32均位于骨架10的外部,并且与骨架10的盖体12接触,以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提高第二磁芯30与骨架连接的稳定性,第二支撑柱33用于支撑第二中柱31及第二侧柱32,第二支撑柱33与第二中柱31及第二侧柱32均固定连接,并且呈E形分布。
在沿着与骨架10插接的方向上,设第一磁芯20的长度为L1,且设第二磁芯30的长度为L2,则L1≠L2,即设置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在与骨架10插接的方向上的尺寸为不同。
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磁芯20及第二磁芯30与骨架10插接的方向,分别对应于图3和图4所示的竖直方向,第一磁芯20的长度L1具体为,第一中柱21在沿着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第二磁芯30的长度L2具体为,第二中柱31在沿着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L2大于L1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设置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在与骨架10插接的方向上的尺寸为不同,当对电感器产品提出新的要求,以需要改变磁芯的尺寸时,能够根据L1与L2间的比例同电感量等参数间的关系,快速确定并调整L1与L2之间的比例值,从而快速生产符合要求的新产品,而无需对骨架10等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在面对不同需求时,结构设计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显著降低了结构设计的成本,以及显著提高了结构设计的效率。
在面对不同需求时,为了进一步降低设计成本,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分别由不同材质制成。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芯20由金属磁粉制成,第二磁芯30由铁氧体制成。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设置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分别由不同材质制成,从而在不改变其他尺寸的情况下,调整L1与L2间的比例,以及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的材料,即可满足不同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设计成本,进而显著提高了结构设计的效率。
为了提高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的对接效率,参见图2至图4,在沿着与骨架10插接的方向上,第一磁芯20的端部具有限位凹槽40,第二磁芯30的端部对应于限位凹槽40设置有限位凸起50,限位凸起50与限位凹槽40配合连接,使用时,将第一磁芯20的限位凹槽40与第二磁芯30的限位凸起50对接,即可实现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的准确对中。
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4所示,限位凹槽40形成于第一中柱21的端部,限位凹槽40为矩形凹槽,此时,限位凸起50为矩形块,限位凸起50设置于第二中柱31的端部,限位凸起50优选为与第二中柱31一体化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凹槽40还可以为圆弧形,此时,限位凸起50为半球形,或者,限位凹槽40还可以为锥形,此时,限位凸起50为锥形,以此在锥形接触面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更快地对接。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凹槽40还可以形成于至少一个第一侧柱22的端部,限位凸起50设置于至少一个第二侧柱32的端部,从而使得限位凹槽40与限位凸起50的配合连接过程可视化,从而便于高效掌握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的对接过程,进而能够提高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的对接效率。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在第一磁芯20上设置限位凹槽40,在第二磁芯30上设置限位凸起50,在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对接的过程中,通过将第一磁芯20的限位凹槽40与第二磁芯30的限位凸起50配合连接,即可实现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的准确对中,从而提高了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对接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感器的安装效率;此外,限位凹槽40与限位凸起50间的配合连接,能够进一步限制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间的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磁芯20及第二磁芯30的稳定性。
对于现有的电感器,在当磁芯与骨架插接后,磁芯与骨架需要通过胶粘固定在一起,导致电感器磁芯与骨架间的连接不牢靠,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感器使用过程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为了提高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间的连接的可靠性,参见图1、图2及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感器还包括第一锁扣件60,第一锁扣件60固定设置于骨架10的端部,在沿着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插接的方向上,第一锁扣件60与第一磁芯20接触,以限制第一磁芯20的移动。在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连接的过程中,当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插接完成后,通过第一锁扣件60约束第一磁芯20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即通过机械的方式固定第一磁芯20。
具体而言,如图1、图2及图5所示,第一锁扣件60为多个,多个第一锁扣件60沿着骨架10的外周方向间隔设置,以此能够提高对第一磁芯20的运动约束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磁芯20的稳定性,例如,第一锁扣件60为四个,其中第一锁扣件60为两组,每组第一锁扣件60为两个,两组第一锁扣件60对称设置于第一磁芯20的两侧,以使得第一磁芯20与第一锁扣件60均匀接触,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第一磁芯20的稳定性;第一锁扣件60具有支撑部61及斜楔部62,支撑部61优选为板状,支撑部61的一端与骨架10固定连接(优选为一体化成型),斜楔部62与支撑部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优选为一体化成型),在沿着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插接的方向上,斜楔部62的一端与第一磁芯20接触,以限制第一磁芯20的移动,斜楔部62的另一端具有斜面,当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插接时,第一磁芯20与斜面接触,以推开斜楔部62,斜楔部62带动支撑部61发生变形,继而使得第一磁芯20向骨架10的内部移动,以实现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之间的插接。在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连接的过程中,在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插接完成的同时,第一锁扣件60完成了对第一磁芯20的运动约束,从而无需单独将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固定连接的步骤,进而提高了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间的连接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感器的装配效率。
同理,为了提高第二磁芯30与骨架10间的连接的可靠性,参见图1及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感器还包括第二锁扣件70,第二锁扣件70的结构组成及其间的连接关系,可参见上述第一锁扣件60,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赘述。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在骨架10的端部设置第一锁扣件60,在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连接的过程中,当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插接完成后,通过第一锁扣件60约束第一磁芯20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即通过机械的方式固定第一磁芯20,从而相对现有技术采用胶粘的方式,使得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间的连接更加牢靠,进而提高了电感器使用过程的可靠性。
同理,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在骨架10的端部设置第二锁扣件70,在第二磁芯30与骨架10连接的过程中,当第二磁芯30与骨架10插接完成后,通过第二锁扣件70约束第二磁芯30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即通过机械的方式固定第二磁芯30,从而相对现有技术采用胶粘的方式,使得第二磁芯30与骨架10间的连接更加牢靠,进而提高了电感器使用过程的可靠性。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设置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在与骨架10插接的方向上的尺寸为不同,当对电感器产品提出新的要求,以需要改变磁芯的尺寸时,能够根据L1与L2间的比例同电感量等参数间的关系,快速确定并调整L1与L2之间的比例值,从而快速生产符合要求的新产品,而无需对骨架10等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在面对不同需求时,结构设计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显著降低了结构设计的成本,以及显著提高了结构设计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设置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分别由不同材质制成,从而在不改变其他尺寸的情况下,调整L1与L2间的比例,以及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的材料,即可满足不同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设计成本,进而显著提高了结构设计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在第一磁芯20上设置限位凹槽40,在第二磁芯30上设置限位凸起50,在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对接的过程中,通过将第一磁芯20的限位凹槽40与第二磁芯30的限位凸起50配合连接,即可实现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的准确对中,从而提高了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对接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感器的安装效率;此外,限位凹槽40与限位凸起50间的配合连接,能够进一步限制第一磁芯20与第二磁芯30间的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磁芯20及第二磁芯30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在骨架10的端部设置第一锁扣件60,在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连接的过程中,当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插接完成后,通过第一锁扣件60约束第一磁芯20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即通过机械的方式固定第一磁芯20,从而相对现有技术采用胶粘的方式,使得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间的连接更加牢靠,进而提高了电感器使用过程的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设置斜楔部62与支撑部61,在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连接的过程中,在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插接完成的同时,第一锁扣件60完成了对第一磁芯20的运动约束,从而无需单独将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固定连接的步骤,进而提高了第一磁芯20与骨架10间的连接效率,进而提高了电感器的装配效率。
6、本实用新型电感器,通过在骨架10的端部设置第二锁扣件70,在第二磁芯30与骨架10连接的过程中,当第二磁芯30与骨架10插接完成后,通过第二锁扣件70约束第二磁芯30沿插接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即通过机械的方式固定第二磁芯30,从而相对现有技术采用胶粘的方式,使得第二磁芯30与骨架10间的连接更加牢靠,进而提高了电感器使用过程的可靠性。

Claims (10)

1.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
第一磁芯,于所述骨架的一端与所述骨架插接;及
第二磁芯,于所述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骨架插接;
在沿着与所述骨架插接的方向上,设所述第一磁芯的长度为L1,且设所述第二磁芯的长度为L2,则L1≠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分别由不同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由金属磁粉制成,所述第二磁芯由铁氧体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均为E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沿着与所述骨架插接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磁芯的端部具有限位凹槽,所述第二磁芯的端部对应于所述限位凹槽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均为E型,所述第一磁芯具有:
第一中柱,套接于所述骨架的内部;及
两个第一侧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中柱的两侧方;
所述第二磁芯具有:
第二中柱,套接于所述骨架的内部;及
两个第二侧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中柱的两侧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位于所述第一中柱的端部上,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中柱的端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柱,其端部具有所述限位凹槽,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柱,其端部设置有所述限位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锁扣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骨架的端部;
在沿着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骨架插接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锁扣件与所述第一磁芯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磁芯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件具有:
支撑部,一端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及
斜楔部,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在沿着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骨架插接的方向上,所述斜楔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磁芯接触,所述斜楔部的另一端具有:
斜面,当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骨架插接时,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斜面接触,以推开所述斜楔部,继而使得所述第一磁芯向所述骨架的内部移动。
CN201821872869.5U 2018-11-14 2018-11-14 电感器 Active CN208848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2869.5U CN208848721U (zh) 2018-11-14 2018-11-14 电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2869.5U CN208848721U (zh) 2018-11-14 2018-11-14 电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8721U true CN208848721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75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72869.5U Active CN208848721U (zh) 2018-11-14 2018-11-14 电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8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1808U (zh) 电连接器
CN209045658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模组
CN208848721U (zh) 电感器
CN110571026A (zh) 电感骨架及电感装置
CN108987040A (zh) 电感器
CN102280792B (zh)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203746628U (zh) 网络变压器
CN203910398U (zh) 一种磁芯及包含它的电感磁性元件
CN204707016U (zh) 一种导磁框架及音圈马达
CN208908180U (zh) 工字型贴片电感及电子设备
CN209929119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用变压器
CN108417362A (zh) 一种差共模电感
CN206850646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06619482U (zh) 一种可微调绕线槽变压器骨架
CN202816538U (zh) 电感元件
CN104103407B (zh) 集成有接地结构的电路板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2585038U (zh) 一种卧式变压器
CN216945002U (zh) 一种振动盘用出料机构
CN207704997U (zh) 一种贴片式电感器及汽车
CN212659411U (zh) 一种平板变压器的磁芯结构
CN217157916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
CN204189549U (zh) 一种微型磁珠电感
CN209936219U (zh) 一种用于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定位装置
CN212847993U (zh) 一种组装式射频变压器磁芯结构
CN215897472U (zh) 一种集成电容元件的电机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