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21075U - 一种发声单体以及发声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声单体以及发声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1075U
CN208821075U CN201821683252.9U CN201821683252U CN208821075U CN 208821075 U CN208821075 U CN 208821075U CN 201821683252 U CN201821683252 U CN 201821683252U CN 208821075 U CN208821075 U CN 208821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cantilevers
cantilever
sound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832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迎新
王建建
张成飞
刘春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1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1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声单体和发声模组。该单体包括振动***,定心支片包括位于中央的中心部和位于外周的边缘部,音圈包括本体部和引线,本体部包括引出边和自由边,引线分别由两个引出边上引出,定心支片包括与引出边对应的第一边,与自由边对应的第二边,支撑部包括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边上的两个第一悬臂以及位于两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引线沿第一悬臂的延伸方向引出并与第一悬臂固定连接,其中一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的数量少于另一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的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发声单体以及发声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声单体以及发声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扬声器,尤其是微型扬声器。定心支片的各个边上多采用单悬臂结构。而扬声器由于受到不对称结构的影响存在偏振,例如扬声器后声孔位于一侧导致偏振,靠近后声孔一侧和远离后声孔一侧振幅不一致。再例如,在发声模组中,发声单体被设置在壳体中,出声孔位于发声单体的侧部。受到外部振动气流的影响,发声模组存在偏振,远离出声孔的一侧和靠近出声孔的一侧振幅不一致。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单体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声单体。该单体包括磁路***以及与所述磁路***相配合的振动***,所述振动***包括音圈和绝缘材料制成的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包括位于中央的中心部和位于外周的边缘部,所述中心部和所述边缘部之间通过支撑部连接,所述音圈沿轴向的一端被固定在所述中心部,其中,所述音圈包括本体部和引线,所述本体部包括相对的两个引出边和相对的两个自由边,所述引线分别由两个引出边上引出,所述定心支片包括与两个引出边对应的两个第一边,与两个自由边对应的两个第二边,所述支撑部包括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边上的两个第一悬臂以及位于两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所述引线沿所述第一悬臂的延伸方向引出并与所述第一悬臂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边上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少于另一个所述第二边上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引线包括出线和入线,所述出线和所述入线以所述定心支片的几何中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出线和入线的至少部分贴靠在所述两条第一悬臂上并通过涂胶固定。
可选地,所述自由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引出边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的始端均位于所述中心部,末端位于所述边缘部,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均沿顺指针方向或者逆时针延伸。
可选地,至少在所述引线的与所述第一悬臂的连接部位的始端和末端进行涂胶固定。
可选地,所述引线包括靠近所述音圈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至少局部悬空于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边缘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外壳,所述发声单体的焊盘注塑在所述外壳的角部,所述引线的末段脱离第一悬臂后被焊接在所述焊盘上。
可选地,所述引线的末段包括位于第一悬臂和焊盘之间的悬空部分。
可选地,所述定心支片为由一个材料层制成的单层结构;或者,
所述定心支片为由多个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或者由多个材料层和胶水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所述多个材料层的材质相同或不同;
所述材料层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可选地,所述材料层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声模组,包括壳体和上述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可选地,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出声孔,靠近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上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少于远离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
可选地,远离所述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上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为两个,靠近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上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为一个。
可选地,定义两个第二边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远离所述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上的两个所述第二悬臂,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悬臂的始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中心部的第一端连接,末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边缘部的中部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悬臂的始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中心部的中部连接,末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边缘部的第二端连接;靠近所述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上的一个所述第二悬臂的始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中心部的第二端连接,末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边缘部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地,定义两个第一边的一端为第三端,另一端为第四端;其中一条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上的中心部的第三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的边缘部的第四端连接;另一条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上的中心部的第四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的边缘部的第三端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一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的数量少于另一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的数量。第二悬臂的数量越少,则定心支片在该侧的刚度越小,从而使得振动***在该侧的振幅越大;第二悬臂的数量越多,则定心支片在该侧的刚度越大,从而使得振动***在该侧的振幅越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发声单体的振幅较大的边上设置数量较多第二悬臂,以提高定心支片的刚度,抑制该侧的振幅;在发声单体的振幅较小的边上设置数量较少第二悬臂,以降低定心支片的刚度,提升该侧的振幅。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发声单体的偏振被有效地抑制。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声单体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心支片的反面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心支片的正面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定心支片的正面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声模组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定心支片;11:第一悬臂;12:第二悬臂;13:引出边;14:自由边;15:中心部;16:边缘部;17:弧形部;18:第一端;19:第二端;20:补强层;21:振膜;22:音圈;23:镂空区;24:上壳;25:外壳;26:永磁体;27:引线;28:下壳;29:发声单体;30:FPCB;31:阻尼件;32:出声孔;33:第三端;34:第四端:35:焊盘。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单体。该发声单体29包括振动***和磁路***。如图1-5所示,磁路***用于形成磁场。磁路***包括永磁体26和导磁轭。永磁体26固定在导磁轭上,例如,通过胶固定。在该例子中,永磁体26包括中心磁铁和围绕中心磁铁设置的边磁铁。在中心磁铁和边磁铁之间形成磁间隙。在中心磁铁和边磁铁上分别设置有导磁板。当然,磁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设置成本领域所常用的其他结构。
振动***包括音圈22、定心支片10、振膜21和补强层20。定心支片10由绝缘材料制成。定心支片10包括位于中央的中心部15和位于外周的边缘部16。中心部15和边缘部16之间通过支撑部连接。支撑部能够提供弹性支撑力。音圈22沿轴向的一端被固定在中心部15。例如,定心支片10被固定在音圈22的靠近振膜21的一端或者远离振膜21的一端。音圈22***磁间隙中。中心部15与振膜21的中部固定连接。在振膜21的中部还设置有补强层20。边缘部16被固定在发声单体29的外壳25或者磁路***的导磁轭的侧壁上。例如,通过胶固定。用于粘结的胶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材料。
可选地,定心支片10为由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单层结构,例如,由PI(聚酰亚胺)、PEI(聚醚酰亚胺)、PEEK(聚醚醚酮)或者PPS(聚苯硫醚)制作而成。
还可以是,定心支片10为由多个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或者由多个材料层加胶水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其中,材料层为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例如,由PI、PEI、PEEK和PPS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而成。上述各种材料的弹性、耐用性良好,密度小。
可选地,定心支片10的整体呈矩形或者跑道形。相应地,边缘部16和中心部15均呈矩形环状或者跑道形环状。边缘部16和中心部15同心设置。
如图1所示,音圈22包括本体部和引线27。本体部包括相对的两个引出边13和相对的两个自由边14。自由边14即没有引线27引出的边。引线分别由两个引出边上引出。定心支片包括与两个引出边对应的两个第一边,以及与两个自由边对应的两个第二边。引线27通常由引出边13的靠近定心支片10的一端并且位于引出边13的靠近角部的部位引出。
支撑部包括位于两个第一边上的两个第一悬臂11以及位于两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12。引线27沿第一悬臂11引出并与第一悬臂11固定连接。
第一悬臂11和第二悬臂12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设置成直线型、弧线形、波浪线形等。引线27沿第一悬臂11的延伸方向引出并与第一悬臂11固定连接。延伸方向是指第一悬臂11的大体的走向。第一悬臂11可以平行于第一边,也可以与第一边呈设定的角度。
在一个例子中,至少在引线27的与第一悬臂11的连接部位的始端和末端进行涂胶固定。引线27包括出线和入线。可以在引线27的经过第一悬臂11的全部部位进行涂胶固定;也可以是局部进行点胶固定。但始端和末端必须涂胶,这样,出线和入线不会相对于第一悬臂11发生移动。这种固定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引线27与定心支片10发生撞击,降低了发声单体29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中,其中一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12的数量少于另一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12的数量。第二悬臂12的数量越少,则定心支片10在该侧的刚度越小,从而使得振动***在该侧的振幅越大;第二悬臂12的数量越多,则定心支片10在该侧的刚度越大,从而使得振动***在该侧的振幅越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发声单体的振幅较大的边上设置数量较多第二悬臂12,以提高定心支片的刚度,抑制该侧的振幅;在发声单体的振幅较小的边上设置数量较少第二悬臂12,以降低定心支片的刚度,提升该侧的振幅。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发声单体的偏振被有效地抑制。
此外,两个第一支撑结构能够提供辅助的支撑力,防止第一支撑结构所在部位的振幅过大,从而进一步抑制了偏振。
此外,引线27沿第一悬臂11走线,并被固定在第一悬臂11上,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引线27的断线。
在一个例子中,出线和入线以定心支片10的几何中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出线和入线的至少部分贴靠在两条第一悬臂11上并通过涂胶固定。例如,出线和入线由靠近各自角部的部位引出后反向延伸,并被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悬臂11上。引线27引出的两个角部相对。中心对称的方式相对于将出线和入线从同一部位引出或者从相同侧引出,振动***的刚度分布更为均衡,从而更有效地抑制偏振。
在一个例子中,自由边14的长度大于引出边13的长度。在通常情况下,偏振发生在定心支片的较长的边上。该实施例的设置方式能抑制定心支片10的主要部位的偏振。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悬臂11和第二悬臂12的始端均位于中心部15,末端位于边缘部16。从正面或者反面看,第一悬臂11和第二悬臂12均沿顺指针方向或者逆时针延伸。第一悬臂11和第二悬臂12的走向相同,这使得支撑部的各个部位的顺性一致,振动更均衡。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4所示,引线27包括靠近音圈22的本体部的弧形部17。弧形部17的至少局部悬空于第一悬臂11和边缘部16之间。例如,出线和入线的引出部位形成弧形部17。在此,弧形的长度以及曲率半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通常情况下,第一悬臂11的始端也为弧形。弧形部17的曲率半径应大于第一悬臂11的始端,以使弧形部17能够空于第一悬臂11和边缘部16之间的镂空区23。弧形部17的长度更大,能够有效地降低引线27的应力集中,防止出现断线,提高了发声单体29的可靠性。
在一个例子中,发声单体29还包括环状的外壳25。例如,外壳25呈矩形环状。外壳25固定在磁路***的永磁体26上。发声单体29的焊盘35注塑在外壳25的角部。
例如,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将两个焊盘35分别注塑在外壳25的相对的两个角部。引线27的末段脱离第一悬臂11后被焊接在焊盘35上。引线27通过焊盘35与外部设备导通。焊盘35包括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引线27被焊接在内连接部。外连接部与外部设备接触式连接。相比于直接将引线焊接到外部设备上,这种方式使得扬声器单体与外部设备的导通更容易。
此外,焊盘35设置在角部,便于操作,这使得发声模组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变得容易。在一个例子中,引线27的末段包括位于第一悬臂11和焊盘35之间的悬空部分。引线27的悬空部分允许定心支片10具有适当的振动位移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模组。如图1-5所示,发声模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发声单体29。在振动时,壳体内产生振动气流。振动气流对发声单体的振动***的振动形成阻力。两个第二边分别位于发声模组的使发声单体易产生偏振的部位。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抑制偏振的发生,提高了发声模组的音质。
在一个例子中,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声孔32。该发声模组为侧出声式,即出声孔32不是位于发声单体29的正出声方向上。正出声方向平行于振动***的振动方向。例如,出声孔32的方向与发声单体29的正出声方向垂直。该装置为发声模组、耳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下面以发声模组为例进行说明。
壳体包括上壳24和与上壳24扣合在一起的下壳28。发声单体29位于壳体的容纳腔中。发声单体29将容纳腔分隔为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第一声腔通过出声孔32与外界连通。磁路***靠近第二声腔。第二声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用于调节低频效果。上壳24还设置有与第二声腔连通的泄压孔。阻尼件31盖合在泄压孔上。发声单体通过FPCB30与外部设备连通。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4所示,远离出声孔32的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12的数量为两个。靠近出声孔32的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12的数量为一个。第二悬臂12的数量越多则定心支片10的结构越复杂,并且由于设置空间有限,第二悬臂12的长度会越小,这使得定心支片10的振动位移量会越小。振动位移量是指定心支片10允许的上、下振动的最大振幅。应尽量保证第二悬臂12具有足够的长度,以提升振动位移量。
例如,定心支片10通过冲压、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在中心部15、边缘部16和支撑部之间做去料处理,以形成镂空区23。
当然,两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12的数量都可以为多个,只要靠近出声孔32一侧的第二悬臂12数量少,以使定心支片的远离出声孔32一侧的刚度大即可。
也可以是,靠近出声孔32的第二边上未设置第二悬臂12,形成镂空结构;远离出声孔32的第二边上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悬臂12。这样,同样能够抑制振动***的远离出声孔32一侧的振幅,降低偏振。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4所示,定义两个第二边的一端为第一端18,另一端为第二端19。远离出声孔32的第二边上的两个第二悬臂12,其中一个第二悬臂12的始端与第二边上的中心部15的第一端18连接,末端与第二边上的边缘部16的中部连接。另一个第二悬臂12的始端与第二边上的中心部15的中部连接,末端与第二边上的边缘部16的第二端19连接。
靠近出声孔32的第二边上的一个第二悬臂12的始端与第二边上的中心部15的第二端19连接,末端与第二边上的边缘部16的第一端18连接。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位于两个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12的长度能够做到最大,从而使定心支片10的振动位移量更大,适用于更大功率的发声单体29中。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4所示,定义两个第一边的一端为第三端33,另一端为第四端34。其中一条第一悬臂11的一端与第一边上的中心部15的第三端3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边的边缘部16的第四端34连接。另一条第一悬臂11的一端与第一边上的中心部15的第四端3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边的边缘部16的第三端33连接。在该例子中,第一悬臂11的长度能够做到最大,从而使定心支片10的振动位移量更大,适用于更大功率的发声单体29中。
当然,第一悬臂11和第二悬臂12的连接部位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路***以及与所述磁路***相配合的振动***,所述振动***包括音圈和绝缘材料制成的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包括位于中央的中心部和位于外周的边缘部,所述中心部和所述边缘部之间通过支撑部连接,所述音圈沿轴向的一端被固定在所述中心部,
所述音圈包括本体部和引线,所述本体部包括相对的两个引出边和相对的两个自由边,所述引线分别由两个引出边上引出,所述定心支片包括与两个引出边对应的两个第一边,与两个自由边对应的两个第二边,
所述支撑部包括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边上的两个第一悬臂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边上的第二悬臂,所述引线沿所述第一悬臂的延伸方向引出并与所述第一悬臂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边上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少于另一个所述第二边上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包括出线和入线,所述出线和所述入线以所述定心支片的几何中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出线和入线的至少部分贴靠在所述两条第一悬臂上并通过涂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引出边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的始端均位于所述中心部,末端位于所述边缘部,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均沿顺指针方向或者逆时针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引线的与所述第一悬臂的连接部位的始端和末端进行涂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包括靠近所述音圈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至少局部悬空于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边缘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外壳,所述发声单体的焊盘注塑在所述外壳的角部,所述引线的末段脱离第一悬臂后被焊接在所述焊盘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的末段包括位于第一悬臂和焊盘之间的悬空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心支片为由一个材料层制成的单层结构;或者,
所述定心支片为由多个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或者由多个材料层和胶水层复合而成的多层结构,所述多个材料层的材质相同或不同;
所述材料层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层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任意一种。
11.一种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出声孔,靠近所述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上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少于远离所述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上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为两个,靠近所述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上的所述第二悬臂的数量为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义两个第二边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
远离所述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上的两个所述第二悬臂,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悬臂的始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中心部的第一端连接,末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边缘部的中部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悬臂的始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中心部的中部连接,末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边缘部的第二端连接;
靠近所述出声孔的所述第二边上的一个所述第二悬臂的始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中心部的第二端连接,末端与所述第二边上的边缘部的第一端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声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义两个第一边的一端为第三端,另一端为第四端;
其中一条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上的中心部的第三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的边缘部的第四端连接;
另一条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上的中心部的第四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的边缘部的第三端连接。
CN201821683252.9U 2018-09-21 2018-10-16 一种发声单体以及发声模组 Active CN2088210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7156 2018-09-21
CN201821557156X 2018-09-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1075U true CN208821075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79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83252.9U Active CN208821075U (zh) 2018-09-21 2018-10-16 一种发声单体以及发声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210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3575A (zh) * 2020-02-20 2020-03-27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心支片及具有该定心支片的扬声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3575A (zh) * 2020-02-20 2020-03-27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心支片及具有该定心支片的扬声器
CN110933575B (zh) * 2020-02-20 2020-06-09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心支片及具有该定心支片的扬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8260B (zh) 一种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208821062U (zh) 一种发声装置
EP2408219B1 (en) Micro speaker
KR101061550B1 (ko) 장방형 서스펜션 및 이를 채용한 스피커 모듈
KR101596894B1 (ko) 밸런스드 플레이트 방식의 전자석 스피커
US8041070B2 (en) Speaker
CN110418257B (zh) 发声装置
CN102307324B (zh) 具有机械支撑的嵌件模制的包裹物
CN202178854U (zh) 微型扬声器
US20070071274A1 (en) Insert moulded surround with integrated lead-out wires
CN110418254B (zh) 发声装置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209134639U (zh) 一种发声器
CN110418261B (zh) 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105681977B (zh) 扬声器
CN110418251B (zh) 一种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208285531U (zh) 发声器
KR101381255B1 (ko) 하이브리드 마이크로스피커
CN208821075U (zh) 一种发声单体以及发声模组
KR20130029850A (ko) 압전 종이를 사용한 친환경 고출력 마이크로 스피커
KR101150508B1 (ko) 스피커 프레임 및 이를 사용한 스피커
CN109218941B (zh)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862494B (zh) 发声器件的振动***及发声器件
CN109246561B (zh)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5311053B2 (ja) 動電型スピーカー
CN106101964A (zh) 一种微型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