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19534U - 一种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19534U
CN208819534U CN201920402862.5U CN201920402862U CN208819534U CN 208819534 U CN208819534 U CN 208819534U CN 201920402862 U CN201920402862 U CN 201920402862U CN 208819534 U CN208819534 U CN 208819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tate
sensor
photochromic layer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28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涛
陈威
陈基伟
高静
徐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028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19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19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19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属于电子终端技术领域。终端包括显示屏、以及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传感器,传感器是感光类传感器;显示屏上设置有传感器区域,所述传感器的感光部位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第一正投影范围内,传感器区域为在显示屏上形成的透明显示区域,透明显示区域在传感器工作时是透明的;显示屏的上方还设置有变色层,变色层用于在无色状态与有色状态之间切换;传感器区域位于变色层的第二正投影范围内。本公通过在传感器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变色层,当需要使用传感器时控制变色层变为无色状态,当不使用传感器时,变色层为有色状态,并且传感器区域具有显示能力,能有效降低传感器区域与周围的色差,提升终端的美观程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电子终端上设置有传感器,比如摄像头和光学指纹传感器,这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电子终端的前面板或者后盖。
当传感器设置在前面板时,出于提高电子终端的屏占比的目的,目前主流的方法采用屏下传感器的设计方式。屏下传感器的设计方式中,传感器设计在显示屏的下方,将显示屏上与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区域形成通孔或透明结构,从而保证传感器不受显示屏的遮挡影响,从而能够正常工作。
在上述设计方式中,无论在亮屏还是息屏状态下,传感器区域的颜色均与周围颜色不同,形成强烈对比,严重影响终端的美观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论在亮屏还是息屏状态下,传感器区域的颜色均与周围颜色不同,形成强烈对比,严重影响终端的美观程度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显示屏、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下方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是感光类传感器;
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传感器区域,所述传感器的感光部位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第一正投影范围内,所述传感器区域为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透明显示区域,所述透明显示区域在所述传感器工作时是透明的;
所述显示屏的上方还设置有变色层,所述变色层用于在无色状态与有色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传感器区域位于所述变色层的第二正投影范围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排列的偏光片层、封装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层、驱动电路层、玻璃基板层和遮光层;所述偏光片层、所述玻璃基板层和所述遮光层上形成有对应的开孔区域;所述封装层、所述OLED层和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与所述开孔区域对应的区域,形成所述传感器区域。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排列的偏光片层、液晶层和背光层;所述偏光片层和所述背光层上形成有对应的开孔区域;所述液晶层上与所述开孔区域对应的区域,形成所述传感器区域。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上方设置有前盖板,所述变色层设置在所述前盖板的上表面、下表面或所述前盖板的内部中至少一层。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上方设置有位于所述前盖板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触控层,所述变色层设置在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下表面或所述触控层的内部中至少一层。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色层用于在所述无色状态、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和所述有色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色层包括热致变色层或电致变色层或者热电混合变色层。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控制信号为直流信号或交流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色层包括磁致变色层;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还设置有与所述磁致变色层对应的线圈结构,所述线圈结构用于生成控制所述磁致变色层的磁场。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内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变色层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所述变色层从所述无色状态切换到所述有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传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且所述显示屏处于非显示状态时,控制所述变色层从所述无色状态切换到所述有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内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所述变色层从所述中间状态切换至所述有色状态;
或,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三条件时,控制所述变色层从所述无色状态切换至所述有色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或光感指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在传感器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变色层,当需要使用传感器时控制变色层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不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当不使用传感器时,变色层为有色状态,使变色层和周围的颜色一致或相同,能有效降低传感器区域与周围的色差,由于传感器区域具有显示能力,因此在显示状态或非显示状态都能保证显示屏具有一体的“镜面”效果,提升终端的美观程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显示屏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变色层在前盖板上表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变色层在触控层上表面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变色层在触控层下表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变色层在触控层内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终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正面示意图。该终端包括显示屏120以及设置在显示屏120下方的传感器104。
显示屏120上设置有传感器区域,传感器104的感光部位设置在传感器区域的第一正投影范围内,传感器区域为在显示屏上形成的透明显示区域,透明显示区域在传感器工作时是透明的,第一正投影范围是显示屏120的传感器区域所对应的投影范围,该正投影是指垂直于显示屏120正面向显示屏120下方进行投影。
显示屏120的上方设置有变色层130,用于在无色状态与有色状态之间切换;传感器区域位于变色层130的第二正投影范围内,第二正投影范围是变色层130所对应的投影范围。也即,变色层130覆盖在显示屏120的传感器区域的上方。
可选地,传感器104是感光类传感器,该感光类传感器是利用光线进行工作的传感器104;其中,感光类传感器包括摄像头104、环境光传感器104、距离传感器104或光感指纹传感器104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该终端还包括中框110,显示屏120设置在中框110的正面,显示屏120占据了正面的全部区域或近乎全部区域(比如95%以上、97%以上、98%以上)。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在传感器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变色层,当需要使用传感器时控制变色层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不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当不使用传感器时,变色层为有色状态,使变色层和周围的颜色一致或相同,能有效降低传感器区域与周围的色差,提升终端的美观程度。
在基于图1的可选实施例中,图2示出了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显示屏的侧剖面示意图,显示屏120为OLED屏幕,显示屏120包括依次排列的偏光片层121、封装层122、OLED层123、驱动电路层124、玻璃基板层125和遮光层126;偏光片层121、玻璃基板层125和遮光层126上形成有对应的开孔区域;封装层122、OLED层123和驱动电路层124上与开孔区域对应的区域,形成传感器区域。
传感器区域为不打孔的完整结构,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为保证显示屏的传感器区域能正常显示内容,以及保证显示屏下方的传感器工作不受影响,驱动电路层124为透明的导电材质,例如可以采用透明导电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TCF),透明导电膜驱动在传感器区域对应位置处的OLED屏幕,从而保证正常的显示功能。
可选地,技术人员预先将驱动电路层124在传统技术中位于开孔区域内的电子器件挪到非开孔区域中,避免开孔区域对电子器件的影响,或者,不透明的电子器件对传感器区域的透明化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在传感器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变色层,当需要使用传感器时控制变色层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不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当不使用传感器时,变色层为有色状态,使变色层和周围的颜色一致或相同,能有效降低传感器区域与周围的色差,由于传感器区域具有显示能力,因此在显示状态或非显示状态都能保证显示屏具有一体的“镜面”效果,提升终端的美观程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基于图1的可选实施例中,显示屏120为LCD屏幕,显示屏120包括依次排列的偏光片层、液晶层和背光层;偏光片层和背光层上形成有对应的开孔区域;液晶层上与开孔区域对应的区域,形成传感器区域。
液晶屏为不打孔的完整结构,通孔设置在液晶层下方的背光板层上,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为保证显示屏的传感器区域能正常显示内容,在通孔区域的背光板上或全部上背光板采用miniLED,用于为开孔区域和显示屏提供背光光源。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不在液晶层上设置通孔,能够保证液晶层的完整性,因而不需要进行封边处理,避免了对液晶层打孔后的封边处理形成的黑边结构。同时在通孔区域或全部背光板上设置miniLED,为显示屏的传感器区域提供必要的背光光源,从而保证显示屏120的传感器区域能够正常显示内容。
在基于图1的可选实施例中,变色层130可以在无色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示意性的,变色层130在传感器104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变色层从有色状态切换为无色状态;在传感器10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变色层从无色状态切换为有色状态。示意性的,当显示屏120在显示内容时,变色层130切换为无色状态,当显示屏120不显示内容时,变色层130为有色状态。
可选地,变色层130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变色层130用于在无色状态、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
有色状态可以是指感官上颜色较深的状态,例如变色层完全不透光状态是黑色,或者说,有色状态是光线透过率小于第一阈值的状态,例如变色层的光线透过率为0%或10%或20%。
无色状态可以是指感官上无色或颜色较浅的状态,或者说,无色状态是光线透过率小于第二阈值的状态,以无色状态是光线透光率的光线透过率为80%或90%或100%。为便于理解和描述,无色状态也可以称之为透光状态、透明状态等。
中间状态可以是指感官上颜色介于无色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的状态,或者说,中间状态是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一阈值的状态,小于第二阈值的状态,例如变色层的光线透过率为40%至60%之间。
变色层在完全不透光时也可以是其他颜色,例如可以是红色、金色、绿色等,与终端机身颜色相统一。
在基于图1的可选实施例中,变色层130可以采用电致变色层、热致变色层、磁致变色层中的任意一种实现。下面采用图3实施例对变色层130采用电致变色层和热致变色层的实现方式进行阐述,采用图4实施例对变色层130采用磁致变色层的实现方式进行阐述。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侧剖面示意图。终端包括显示屏120、设置在显示屏120下方的传感器104设置在传感器104上方的变色层130,变色层130与一控制模块150电性连接。
可选地,该控制模块150可以是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触控芯片,IC触控芯片与终端内的处理器电性连接;或者,变色层130直接与终端内的处理器电性连接。其中,电性连接方式包括导线连接、柔性电路板连接、印刷电路板连接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变色层130还与一电源连接,当变色层是电致变色层时,变色层包括电极和设置在电极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在电极不通电时变色材料处于无色状态;当终端需使变色层130处于无色状态时,控制模块控制电源不向电极通电;当终端需要隐藏传感器时,控制模块控制电源向电极通电,电致变色材料在电极的作用下处于无色状态,起到隐藏传感器的效果。示意性的,电致变色层的控制信号既可以是直流信号也可以是交流信号。
当变色层是热致变色层时,变色层包括与电源连接的加热层,加热层上设置有热致变色材料,热致变色材料在高温状态处于无色状态,常温状态时恢复有色状态;当终端需使变色层130处于无色状态时,控制模块控制电源向加热层通电,加热层温度升高后使变色层处于无色状态,当终端需要隐藏传感器时,控制模块控制电源不向电极通电,热致变色材料处于无色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热致变色材料在常温状态处于无色状态,高温状态时恢复有色状态。
终端内的控制模块150控制流过变色层130的电流大小,或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控制变色层130的有色状态。
示例性的,以传感器104是摄像头为例,在摄像头104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模块150向变色层130发送第一电信号,使变色层130从有色状态切换为无色状态,摄像头104透过前盖板101执行拍摄操作;当摄像头104完成拍摄操作并进入非工作状态后,控制模块150向变色层130发送第二电信号,使变色层130从无色状态切换为有色状态。
可选地,变色层130为电热混合变色层,也即,变色层130既包括电致变色层也包括热致变色层。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变色层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流入变色层中电流的大小或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使变色层在有色状态和无色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变色层在显示屏显示内容时处于无色状态,不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在显示屏不显示内容时处于有色状态,隐藏摄像头和屏幕下方的终端结构。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侧剖面示意图。
变色层130为磁致变色层,在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和磁致变色层对应的线圈结构160,线圈结构160与控制模块150电性连接。磁致变色层在磁场作用下能够在有色状态和无色状态切换。
可选地,该控制模块150可以是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触控芯片,IC触控芯片与终端内的处理器电性连接;或者,变色层130直接与终端内的处理器电性连接。其中,电性连接方式包括导线连接、柔性电路板连接、印刷电路板连接中的任意一种。示例性的,当变色层所在的屏幕层上预先未设置电连接线路时,变色层130单独设置电连接线和终端内的处理器连接,或变色层130与一IC触控芯片连接,IC触控芯片与终端内的处理器连接。当变色层所在的屏幕层上预先设置电连接线路时,变色层130与电连接线路一同与IC触控芯片连接,再与终端内的处理器连接。
控制模块150用于控制线圈结构160产生磁场,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控制通过磁致变色层的磁场方向。当通过磁致变色层的磁场为第一方向时,磁致变色层为有色状态,当通过磁致变色层的磁场为第二方向时,磁致变色层为无色状态;通过改变通过线圈结构电流的大小改变磁场的强度,从而改变磁致变色层的透光程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改变线圈结构中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结构产生的磁场方向,通过改变线圈结构中电流的大小改变产生的磁场强度,从而改变磁致变色层的透光程度,由于磁场在电流的控制下变化无延时,能够快速响应电信号的控制,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在基于图1、图3和图4中任一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显示屏120的上方设置有前盖板101,变色层130设置在前盖板101上。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变色层在前盖板上表面的示意图。
前盖板101贴合设置在终端显示屏的上方,对显示屏起保护和装饰作用,通常前盖板101是玻璃材质,也称为LENS,具有高硬度和高透光率的特点,当然,也有部分设备采用蓝宝石材质,但目的和作用基本相同,都是用于保护和装饰显示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变色材料采用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上表面。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极,电极在前盖板101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上表面,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极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通过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上表面,变色材料根据电极的通断电状态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在前盖板101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上表面,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加热丝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通过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上表面,变色材料根据电加热丝的温度变化情况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
由于变色层130的变色材料是设置在前盖板的上表面,在溅射、喷涂或涂布时操作容易,便于生产和加工,且后期重新涂覆难度低。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变色层130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下表面。
与图5实施例相同,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变色材料采用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下表面。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极,电极在前盖板101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下表面,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极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通过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下表面,变色材料根据电极的通断电状态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在前盖板101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下表面,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加热丝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通过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下表面,变色材料根据电加热丝的温度变化情况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
由于变色层130的变色材料是设置在前盖板的下表面,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磨损的问题,且变色层与控制模块的连接线可直接设置在前盖板101的下表面,故障率低,终端可靠性高。
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变色层130设置在前盖板101的内部,在制作前盖板101的过程中将带有变色能力的材料设置在前盖板101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极,电极在前盖板101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前盖板101的内部,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极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根据电极的通断电状态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在前盖板101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前盖板101的内部,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加热丝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通过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前盖板101的内部,变色材料根据电加热丝的温度变化情况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前盖板101为有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前盖板101为无色状态。
由于变色层130设置在前盖板101的内部,不会出现由于长时间使用而被摩擦掉的问题。
可选地,由于前盖板101内未设置有电连接线路,变色层130单独设置连接线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连接,或者,变色层130与一IC触控芯片连接,IC触控芯片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改变变色层130的状态。
在基于图3和图4的可选实施例中,显示屏120的上方设置有前盖板101,前盖板101与显示屏120之间还设置有触控层102,该触控层102用于识别触摸的位置以及滑动方向,终端内的处理器据此确定显示屏的显示内容。
图8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变色层在触控层上表面的示意图;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变色材料采用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上表面。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极,电极在触控层102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上表面,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极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通过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上表面,变色材料根据电极的通断电状态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在触控层102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上表面,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加热丝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通过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上表面,变色材料根据电加热丝的温度变化情况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
图9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变色层在触控层下表面的示意图。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变色材料采用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下表面。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极,电极在触控层102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下表面,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极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通过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下表面,变色材料根据电极的通断电状态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在触控层102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下表面,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加热丝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通过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下表面,变色材料根据电加热丝的温度变化情况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热致变色层采用电加热丝仅作为示例性说明,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实现方式,比如,直接向热致变色材料施加交流电信号,该热致变色材料自身发热至变色温度,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定。
终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使变色层130在有色状态和无色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终端满足第一条件时,变色层130从无色状态切换到有色状态;在不满足第一条件时,变色层130从有色状态切换到无色状态。
示意性的,第一条件包括:终端在传感器104处于非工作状态且显示屏处于非显示状态时,变色层130从无色状态切换到有色状态。可选地,当终端需要启动传感器104处于工作状态,或,显示屏处于非显示状态时,变色层130从有色状态切换到无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条件仅作为示例性说明,也可以是其他条件,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保证显示屏和变色层具有较小的色差,变色层还包括有色状态和无色状态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状态。终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使变色层130在有色状态、中间状态和无色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示意性的例子中,
在满足第二条件时,变色层130从中间状态切换到有色状态;
在满足第三条件时,变色层130从无色状态切换到有色状态;
在满足第四条件时,变色层130从中间状态切换到无色状态;
在满足第五条件时,变色层130从无色状态切换到中间状态;
在满足第六条件时,变色层130从有色状态切换到中间状态;
在满足第七条件时,变色层130从有色状态切换到无色状态。
示意性的,当显示屏显示内容,且亮度较低(比如处于夜间模式,或者强阳光状态下的阳光屏模式)时,控制模块控制变色层130处于中间状态,当然,变色层130处于中间状态的情况不局限于上述条件。以变色层130包括一个中间状态为例,
第二条件包括:变色层130当前处于中间状态,终端控制显示屏进入息屏状态时,变色层130从中间状态切换到有色状态;
第三条件包括:终端在传感器104处于非工作状态,且显示屏120的传感器区域处于非显示状态时,变色层130从无色状态切换到有色状态;
第四条件包括:变色层130为中间状态,终端启动传感器时,变色层130从中间状态切换到无色状态;
第五条件包括:终端从启动传感器状态切换到关闭传感器,且显示屏亮度较低时,变色层从无色状态切换到中间状态;
第六条件包括:显示屏从息屏状态切换到亮屏状态,且亮度较低时,变色层130从有色状态切换到中间状态;
第七条件包括:显示屏从息屏状态切换到启用传感器104时,变色层130从有色状态切换到无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条件至第七条件仅作为示例性说明,也可以是其他条件,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定。变色层也可以包括多个中间状态,例如,当中间状态是两个时,变色层的光线透过率为25%至50%之间,和50%至75%之间。当中间状态为多个时,每个中间态的启动条件可以是不同的。
变色层130的变色材料采用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触控层10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涂覆在触控层10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时,涂覆方式简单,便于批量生产。
图10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变色层在触控层内部的示意图。变色材料设置在触控层的内部,在制作触控层的过程中将带有变色能力的材料设置在触控层102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极,电极在触控层102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触控层102的内部,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极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根据电极的通断电状态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极处于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当电极处于不通电状态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变色层130包括变色材料和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在触控层102的制备过程中预先设置在触控层102的内部,通过导电线路与终端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电加热丝的通断电状态;变色材料通过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触控层102的内部,变色材料根据电加热丝的温度变化情况改变自身的透光程度,例如,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或者,当电加热丝温度较低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低,触控层102为有色状态,当电加热丝温度较高时,变色材料的透光程度较高,触控层102为无色状态。
由于变色层130设置在触控层102的内部,不会因与显示屏120和前盖板101过近产生摩擦从而造成脱落的问题,提高了终端显示的稳定性。
可选地,触控层102通过柔性电路板与IC触控芯片连接,变色层130的电连接线路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IC触控芯片与终端内的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当终端不启动传感器时,终端的显示屏120包括两种工作状态:息屏状态和亮屏状态。当显示屏120处于息屏状态时,变色层为有色状态,在有色状态时变色层130与周围区域颜色一致或接近。当显示屏120处于亮屏状态时,传感器对应的位置包括两种状态:显示内容和不显示内容,在不显示内容时,控制模块控制变色层呈有色状态,颜色和周围一致或接近;在显示内容时,变色层为无色状态,不影响下方屏幕的显示内容。
上述实施例之间可进行自由组合,具体组合方式不做限定。
可选地,传感器区域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水滴形、椭圆形、矩形、不规则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变色层130的形状和传感器区域的大小和形状一致或接近,也即,变色层130只覆盖传感器区域;或,变色层130覆盖传感器区域所在终端屏幕的一部分,例如,传感器在终端的上方(额头)时,变色层130覆盖终端屏幕的上方的三分之一部分,当传感器在终端的下方(下巴)时,变色层130覆盖终端屏幕的下方的三分之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覆盖终端屏幕的三分之一只是举例说明,也可以是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只要能确保覆盖传感器区域即可;或,变色层130覆盖终端屏幕的全部区域。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显示组件,其中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和设置在显示屏上方的变色层,该变色层用于在无色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该变色层用于替换掉传统显示屏中的偏光片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该变色层用于调节透光率的能力。
可选地,终端在需要时,控制变色层在无色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比如,终端根据显示屏的亮度需求,控制变色层在无色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无色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还设置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变色层用于在无色状态、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终端在需要时,控制变色层在无色状态、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比如,终端根据显示屏的亮度需求,控制变色层在无色状态、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或者,终端根据显示屏的亮度需求以及屏下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控制变色层在无色状态、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传感器是感光类传感器,该感光类传感器是利用光线进行工作的传感器;其中,感光类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或光感指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该终端还包括中框,显示屏设置在中框的正面,显示屏占据了正面的全部区域或近乎全部区域(比如95%以上、97%以上、98%以上)。
可选地,变色层覆盖显示屏的整个区域(以替换掉整个偏光片);或,变色层覆盖显示屏上的传感器区域(替换掉偏光片的部分区域),显示屏下方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的感光部位位于传感器区域的第一正投影范围内;传感器区域位于变色层的第二正投影范围内。
传感器区域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水滴形、椭圆形、矩形、不规则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变色层130的形状和传感器区域的大小和形状一致或接近,也即,变色层130只覆盖传感器区域;或,变色层130覆盖传感器区域所在终端屏幕的一部分,例如,传感器在终端的上方(额头)时,变色层130覆盖终端屏幕的上方的三分之一部分,当传感器在终端的下方(下巴)时,变色层130覆盖终端屏幕的下方的三分之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覆盖终端屏幕的三分之一只是举例说明,也可以是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只要能确保覆盖传感器区域即可;或,变色层130覆盖终端屏幕的全部区域。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在传感器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变色层,当需要使用传感器时控制变色层变为无色状态,进而不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当不使用传感器时,变色层为有色状态,使变色层和周围的颜色一致或相同,能有效降低传感器区域与周围的色差,提升终端的美观程度。
显示组件上利用变色层全部或部分替换偏光片控制屏幕的明暗程度,能够有效降低屏幕制作工艺的难度,进而提升屏幕组件的良品率。
可选地,该终端还包括中框,显示屏设置在中框的正面,显示屏占据了正面的全部区域或近乎全部区域(比如95%以上、97%以上、98%以上)。
变色层130可以在无色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示意性的,变色层130在传感器104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变色层从有色状态切换为无色状态;在传感器10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变色层从无色状态切换为有色状态。示意性的,当显示屏120在显示内容时,变色层130切换为无色状态,当显示屏120不显示内容时,变色层130为有色状态。
有色状态和无色状态是对变色层透明度的一种感官上的描述,并非是绝对意义上对颜色的种类和颜色的有无进行限定;以变色层完全不透光状态是黑色为例,有色状态可以是指感官上颜色较深的状态,例如变色层的光线透过率为10%或20%,在观感上具有较深的颜色,则可以称之为变色层处于有色状态,例如透光率的光线透过率为80%或90%,在观感上具有较浅的颜色,则可以称之为变色层处于无色状态。
有色状态可以是指感官上颜色较深的状态,例如变色层完全不透光状态是黑色为例,或者说,有色状态是光线透过率小于第一阈值的状态,例如变色层的光线透过率为0%或10%或20%。
无色状态可以是指感官上无色或颜色较浅的状态,或者说,无色状态是光线透过率小于第二阈值的状态,例如无色状态是光线透光率的光线透过率为80%或90%或100%。为便于理解和描述,无色状态也可以称之为透光状态、透明状态等。
中间状态可以是指感官上颜色介于无色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的状态,或者说,中间状态是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一阈值的状态,小于第二阈值的状态,例如变色层的光线透过率为40%至60%之间
变色层在完全不透光时也可以是其他颜色,例如可以是红色、金色、绿色等,与终端机身颜色相统一。
可选地,显示屏的上方设置有前盖板;变色层设置在前盖板的上表面、下表面或前盖板的内部。
可选地,显示屏的上方设置有前盖板,前盖板与显示屏之间还设置有触控层;变色层设置在触控层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触控层的内部。
可选地,变色层包括电致变色层、热致变色层、磁致变色层中的任意一种实现。变色层是磁致变色层时,显示屏的下方还设置有与磁致变色层对应的线圈结构,线圈结构用于生成控制磁致变色层的磁场。
可选地,终端内还包括控制模块,变色层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在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变色层从有色状态切换为无色状态。
可选地,控制模块用于在传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变色层从无色状态切换为有色状态。
可选地,传感器区域为在显示屏上形成的通孔是圆形、水滴形、椭圆形、矩形、不规则形状中的至少一种;或;
传感器区域为在显示屏上形成的半开口的凹槽结构,比如刘海屏;或,
传感器区域为在显示屏上形成的透明显示区域,透明显示区域在非显示状态下是透明的。
可选地,传感器区域为在显示屏上形成的透明显示区域,透明显示区域在非显示状态下是透明的;控制模块用于在透明显示区域是非显示状态且传感器为非工作状态时,控制变色层从无色状态切换为有色状态。
变色层的设置位置以及变色方式与前述实施例中图1至图11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图11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终端背面结构示意图。终端包括后盖140和设置在后盖上方的变色层,变色层用于在无色状态与有色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变色层覆盖后盖的整个区域;或,变色层覆盖后盖上的传感器区域,后盖下方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的感光部位位于传感器区域的第一正投影范围内;传感器区域位于变色层的第二正投影范围内。
在后盖140包括一传感器区域,在传感器区域的下方设置有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测距传感器或闪光灯,对应传感器的感光部位在传感器区域的投影范围内;在后盖上设置有变色层130,变色层130用于在无色状态与有色状态之间切换;变色层130至少覆盖设置在传感器的上方。在一个实施例中,变色层130覆盖全部后盖140。
综上所述,终端的后盖上设置能够在无色状态与有色状态之间切换的变色层130,在需要使用传感器时,使变色层130处于无色状态,不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当不需要使用传感器时,使变色层130处于有色状态,不影响背部的美观。
有色状态可以是指感官上颜色较深的状态,例如变色层完全不透光状态是黑色为例,或者说,有色状态是光线透过率小于第一阈值的状态,例如变色层的光线透过率为0%或10%或20%。
无色状态可以是指感官上无色或颜色较浅的状态,或者说,无色状态是光线透过率小于第二阈值的状态,例如无色状态是光线透光率的光线透过率为80%或90%或100%。为便于理解和描述,无色状态也可以称之为透光状态、透明状态等。
可选地,无色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还设置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变色层用于在无色状态、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切换。比如,在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时,进入无色状态;在传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且夜间模式时,进入有色状态,呈现为纯黑后壳效果;在传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且非夜间模式时,进入中间状态,呈现出半透明琥珀效果。本实施例对各个状态的进入条件不加以限定,可结合参考上述实施例或者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由组合。
中间状态可以是指感官上颜色介于无色状态和有色状态之间的状态,或者说,中间状态是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一阈值的状态,小于第二阈值的状态,例如变色层的光线透过率为40%至60%之间。
变色层在完全不透光时也可以是其他颜色,例如可以是红色、金色、绿色等,与终端机身颜色相统一。
可选地,变色层130设置在后盖的上表面、下表面或后盖的内部。
变色层130设置在后盖14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时,变色层130的变色材料采用溅射、喷涂或涂布方式设置在后盖140上,变色层130设置在后盖140的内部时,需在制作后盖140的过程中,将带有变色能力的材料设置在后盖140的内部。
可选地,变色层130包括热致变色层、电致变色层、磁致变色层中的任意一种实现;变色层是磁致变色层时,显示屏的下方还设置有与磁致变色层对应的线圈结构,线圈结构用于生成控制磁致变色层的磁场。具体实现方式请参照前述图3和图4实施例内容。
综上所述,终端在后置摄像头所对应的后盖位置上设置有变色层,在使用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变色层处于有色状态,不影响传感器的功能;当传感器不工作时,变色层处于无色状态,变色层覆盖传感器,提升整体的美观程度。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述本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显示屏、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下方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是感光类传感器;
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传感器区域,所述传感器的感光部位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第一正投影范围内,所述传感器区域为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的透明显示区域,所述透明显示区域在所述传感器工作时是透明的;
所述显示屏的上方还设置有变色层,所述变色层用于在无色状态与有色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传感器区域位于所述变色层的第二正投影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排列的偏光片层、封装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层、驱动电路层、玻璃基板层和遮光层;
所述偏光片层、所述玻璃基板层和所述遮光层上形成有对应的开孔区域;
所述封装层、所述OLED层和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与所述开孔区域对应的区域,形成所述传感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排列的偏光片层、液晶层和背光层;
所述偏光片层和所述背光层上形成有对应的开孔区域;
所述液晶层上与所述开孔区域对应的区域,形成所述传感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上方设置有前盖板,所述变色层设置在所述前盖板的上表面、下表面或所述前盖板的内部中至少一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上方设置有前盖板和位于所述前盖板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触控层,所述变色层设置在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下表面或所述触控层的内部中至少一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用于在所述无色状态、至少一个中间状态和所述有色状态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包括热致变色层或电致变色层或者热电混合变色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控制信号为直流信号或交流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包括磁致变色层;
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还设置有与所述磁致变色层对应的线圈结构,所述线圈结构用于生成控制所述磁致变色层的磁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内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变色层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所述变色层从所述无色状态切换到所述有色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传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且所述显示屏处于非显示状态时,控制所述变色层从所述无色状态切换到所述有色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内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所述变色层从所述中间状态切换至所述有色状态;
或,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三条件时,控制所述变色层从所述无色状态切换至所述有色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或光感指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1920402862.5U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终端 Active CN208819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2862.5U CN208819534U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2862.5U CN208819534U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19534U true CN208819534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80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2862.5U Active CN208819534U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19534U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3367A (zh) * 2019-09-05 2020-01-1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器及增强实物显示效果的方法
CN110752241A (zh) * 2019-10-31 2020-02-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51900A (zh) * 2019-10-31 2020-0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83363A (zh) * 2019-10-31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29390A (zh) * 2019-12-23 2020-04-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081895A (zh) * 2019-12-02 2020-04-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76048A (zh) * 2019-06-14 2020-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1583782A (zh) * 2020-05-15 2020-08-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638606A (zh) * 2020-06-11 2020-09-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WO2020187218A1 (zh) * 2019-03-20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1752339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2014989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040052A (zh) * 2020-08-12 2020-12-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EP3748234A1 (de) * 2019-06-03 2020-12-09 E.G.O. Elektro-Gerätebau GmbH Bedienein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bedienung eines elektrogeräts
WO2020248467A1 (zh) * 2019-06-10 2020-12-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屏下辨识方案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12289184A (zh) * 2020-10-26 2021-0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18077A (zh) * 2020-11-20 2021-02-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227197A1 (zh) * 2020-05-13 2021-11-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下摄像头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79426A1 (zh) * 2021-02-24 2022-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WO2022206834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67382B2 (en) 2019-03-20 2023-01-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with a color changing screen layer
WO2020187218A1 (zh) * 2019-03-20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US11714328B2 (en) 2019-03-28 2023-08-0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erminal having color-changing layer
CN111752339B (zh) * 2019-03-28 2023-0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1752339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EP3745192B1 (en) * 2019-05-31 2023-05-1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isplay device
JP7062015B2 (ja) 2019-05-31 2022-05-02 ペキン シャオミ モバイル ソフトウェ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表示モジュール、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21529976A (ja) * 2019-05-31 2021-11-04 ペキン シャオミ モバイル ソフトウェ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Ltd. 表示モジュール、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CN112014989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EP3748234A1 (de) * 2019-06-03 2020-12-09 E.G.O. Elektro-Gerätebau GmbH Bedienein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bedienung eines elektrogeräts
WO2020248467A1 (zh) * 2019-06-10 2020-12-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屏下辨识方案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11276048A (zh) * 2019-06-14 2020-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0673367A (zh) * 2019-09-05 2020-01-1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器及增强实物显示效果的方法
US11335741B2 (en) 2019-10-31 2022-05-17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83363B (zh) * 2019-10-31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52241A (zh) * 2019-10-31 2020-02-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51900A (zh) * 2019-10-31 2020-0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52241B (zh) * 2019-10-31 2023-0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83363A (zh) * 2019-10-31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81895B (zh) * 2019-12-02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81895A (zh) * 2019-12-02 2020-04-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29390A (zh) * 2019-12-23 2020-04-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029390B (zh) * 2019-12-23 2022-05-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874999B2 (en) 2020-05-13 2024-01-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with under-screen camera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1227197A1 (zh) * 2020-05-13 2021-11-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下摄像头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83782A (zh) * 2020-05-15 2020-08-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638606A (zh) * 2020-06-11 2020-09-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2040052A (zh) * 2020-08-12 2020-12-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289184A (zh) * 2020-10-26 2021-0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18077A (zh) * 2020-11-20 2021-02-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18077B (zh) * 2020-11-20 2024-03-0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179426A1 (zh) * 2021-02-24 2022-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WO2022206834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19534U (zh) 一种终端
CN111752339B (zh) 一种终端
CN110148621A (zh) 透明显示基板、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7016350A1 (zh) 显示屏组件、终端前盖及终端
CN109459902A (zh) 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盖板、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398839A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和控制方法
TWI546602B (zh) 觸控式電泳顯示裝置
CN106201110B (zh) 一种易于温度及时间显示的触摸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WO2021031722A1 (zh) 交互方法、头戴设备、交互***和存储介质
CN109041483A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0399396U (zh) 一种白色显示装置及空调器
CN11018755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352036A (zh) 智能手环和应用于该智能手环的调光方法
CN201408519Y (zh) 带有触摸感应发光按键的显示器
CN110941366A (zh) 一体化遮光面板及触摸显示装置
WO2024055625A1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09743427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204216B (zh) 显示结构、行驶设备及行驶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7506847U (zh) 全面屏显示装置和家用电器
CN110166609A (zh) 电子装置
CN114063303B (zh) 镜片、ar眼镜和ar***
CN205986987U (zh)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3844635U (zh) 一种单窗口多色多视化led数码显示屏
CN211093464U (zh) 一种具有调节色觉障碍显示的烹饪电器
CN208400095U (zh) 发光显示按键功能的触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