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93174U -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3174U
CN208793174U CN201821619981.8U CN201821619981U CN208793174U CN 208793174 U CN208793174 U CN 208793174U CN 201821619981 U CN201821619981 U CN 201821619981U CN 208793174 U CN208793174 U CN 208793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compressor
oil
storage device
liqui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99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升
郭宏
刘永利
梁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99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93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3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3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储液器和流向控制装置,压缩机包括壳体、驱动部和压缩部,壳体内限定出第一空间,驱动部与压缩部相连且均设在第一空间内,压缩部限定出第二空间,壳体上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二空间的入口与吸气口连通,第二空间的出口与第一空间连通,第一空间与排气口连通,油分离器设在压缩机外且与排气口连通,储液器设在压缩机外且与吸气口连通,流向控制装置在连通和隔断油分离器和储液器的状态之间可切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组件,能够在断电后迅速重新启动压缩工作,且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家用制冷设备多采用高背压压缩机。高背压压缩机指的是:低压冷媒直接被吸入到压缩腔内、压缩腔将高压冷媒直接排出到壳体中的压缩机,因此高背压压缩机的吸气侧为低压冷媒、排气侧为高压冷媒。高背压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一旦电源断开,压缩机的吸气侧与排气侧的压差很大,导致压缩机不能够瞬间重启。在高背压压缩机因上述压差原因导致不能够重新启动时,如果持续向压缩机施加电源,压缩机电机将会过负荷,触发电机过负荷保护装置反复地进行动作,从而使过负荷保护装置受损,进而导致电机因过热受损,降低压缩机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可以在断电后迅速重新启动压缩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压缩机组件的制冷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驱动部和压缩部,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空间,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压缩部相连且均设在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压缩部限定出第二空间,所述壳体上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二空间的入口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在所述压缩机外,所述油分离器限定出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的第三空间;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在所述压缩机外,所述储液器限定出与所述吸气口连通的第四空间;流向控制装置,所述流向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三空间和所述第四空间分别连通,且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流向控制装置连通所述第三空间和所述第四空间,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流向控制装置隔断所述第三空间和所述第四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组件,能够在断电后迅速重新启动压缩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向控制装置包括:切换阀,所述切换阀上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切换阀在连通和隔断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状态之间可切换;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分离器和所述第一接口连通;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液器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分离器通过油分离器支架安装在所述压缩机上,所述储液器通过储液器支架安装在所述压缩机上,所述切换阀通过阀体支架安装在所述压缩机、所述储液器和所述油分离器中的其中一个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阀为电磁阀、或膜片阀、或液压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间的底部具有油池,所述第三空间内具有第一油雾分离件,所述油分离器的顶壁上穿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底壁上穿设有第三连接管、侧壁上形成有第一旁通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所述第三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油雾分离件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制冷***内的冷媒流路连通、另一端***所述第三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油雾分离件的下方,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油池连通、另一端***所述第三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油雾分离件的下方,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一旁通口连通,所述第一旁通口位于所述第一油雾分离件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旁通口位于所述油分离器的中上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空间内具有第二油雾分离件,所述储液器的顶壁上穿设有第四连接管、底壁上穿设有第五连接管、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旁通口,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制冷***内的冷媒流路连通、另一端***所述第四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油雾分离件的上方,所述第五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另一端***所述第四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油雾分离件的下方,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旁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旁通口位于所述第二油雾分离件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旁通口位于所述储液器的中上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驱动部信号传输并用于检测所述流向控制装置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组件、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成循环回路,所述压缩机组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压缩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压缩机组件,可以在关机后立即重启并满足换热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而且重启时的耗能小,对制冷设备的部件不造成损耗,提升制冷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压缩机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压缩机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圈示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与油分离器的配合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与储液器、流向控制装置的配合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流向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中的制冷***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制冷设备1000;
压缩机组件100;
压缩机1;壳体11;第一空间1101;吸气口1102;排气口1103;油池1104;
上壳体111;中壳体112;下壳体113;排气管114;吸气管115;
驱动部12;定子121;转子122;
压缩部13;第二空间130;入口1301;出口1302;
活塞131;气缸132;主轴承133;副轴承134;曲轴135;
单向阀14;阀片141;升程限位器142;
油分离器2;第三空间20;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2;
第三连接管23;第一旁通口24;第一油雾分离件25;
储液器3;第四空间30;第四连接管31;第五连接管32;
第二旁通口33;第二油雾分离件34;
流向控制装置4;切换阀41;第一接口411;第二接口412;
通道413;电磁铁414;磁铁415;弹簧416;
第一连通管42;第二连通管43;
阀体支架5;油分离器支架6;储液器支架7;
第一换热器200;第二换热器300;节流装置400;第一风机500;第二风机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通常情况下,家用制冷设备多采用高背压压缩机。高背压压缩机指的是:低压冷媒直接被吸入到压缩腔内、压缩腔将高压冷媒直接排出到壳体中的压缩机,因此高背压压缩机的吸气侧为低压冷媒、排气侧为高压冷媒。高背压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一旦电源断开,压缩机的吸气侧与排气侧的压差很大,导致压缩机不能够瞬间重启。在高背压压缩机因上述压差原因导致不能够重新启动时,如果持续向压缩机施加电源,压缩机电机将会过负荷,触发电机过负荷保护装置反复地进行动作,从而使过负荷保护装置受损、电机因过热受损,降低压缩机的可靠性。
此外,在北美地区的单元式空调领域中,通常采用无泄压的热力膨胀阀作为节流装置,在压缩机停止时,这种节流装置自动阻断排气侧和吸气侧的连通,***通过风扇利用余热来使制冷循环装置的效率极大化。这种节流装置导致制冷循环装置的压差达到平衡压的时间长,导致压缩机不能够重启,导致高背压压缩机难以适用于如同单元式空调的制冷装置。因此说明,允许平衡压所需时间短的高背压压缩机难以适用于在平衡压所需要时间内利用余热的制冷循环装置,从而在重视制冷循环装置的效率的地区,难以将高背压压缩机用于空调领域中。
为了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件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100,包括:压缩机1、油分离器2、储液器3和流向控制装置4。
结合图3-图7,压缩机1包括壳体11、驱动部12和压缩部13,壳体11内限定出第一空间1101,驱动部12与压缩部13相连且均设在第一空间1101内,压缩部13限定出第二空间130(即压缩腔),壳体11上具有吸气口1102和排气口1103,吸气口1102穿设有吸气管115,排气口1103穿设有排气管114,第二空间130的入口1301与吸气口1102连通,第二空间130的出口1302与第一空间1101连通,第一空间1101与排气口1103连通。由此,在驱动部12驱动压缩部13进行压缩工作时,第二空间130可以通过吸入口1301吸入低压冷媒、并将其压缩成高压冷媒后,排出到第一空间1101内,第一空间1101内的高压冷媒通过排气口1103排出到壳体11外,从而说明压缩机1为高倍压压缩机。
结合图6和图7,油分离器2设在压缩机1外,油分离器2限定出与排气口1103连通的第三空间20,从而通过在压缩机1的排气侧设置油分离器2,可以减少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中混杂的雾态冷冻机油,以减少压缩机1向制冷设备1000中排出的冷冻机的油量,而且,储液器3设在压缩机1外,储液器3限定出与吸气口1102连通的第四空间30,从而通过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设置储液器3,可以防止液态制冷剂或冷冻机油被吸入到第二空间130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流向控制装置4与第三空间20和第四空间30分别连通,且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也就是说,流向控制装置4分别与油分离器2和储液器3连通,且在连通和隔断油分离器2和储液器3的状态之间可切换。
流向控制装置4在关闭状态下,流向控制装置4隔断第三空间20和第四空间30,即使得油分离器2与储液器3隔断,此时,油分离器2内的高压冷媒不能与储液器3内的低压冷媒连通,从而保证压缩机1的正常运行与压缩能效。
流向控制装置4在打开状态下,流向控制装置4连通第三空间20和第四空间30,即使得油分离器2与储液器3连通,此时,油分离器2内的高压冷媒可以与储液器3内的低压冷媒连通,从而可以平衡压缩机1的吸气侧和排气侧的压力,使得压缩机1在停机后可以瞬间启动恢复压缩功能,由此避免了持续向压缩机1施加电源而引发驱动部12的过负荷、过热受损问题,避免了压缩机1过负荷保护装置反复地进行动作而受损的问题,提高了压缩机1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流向控制装置4分别与第三空间20和第四空间30连通,且第三空间20和第四空间30均为气液分离器中的气体腔,从而可以保证流经流向控制装置4的冷媒几乎不含液态冷媒或冷冻机油,这样就可以避免液态冷媒或冷冻机油在流向控制装置4内残留,从而一方面可以保证流向控制装置4的工作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压缩机1的吐油率,提高压缩机1的工作可靠性。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100,通过设置流向控制装置4,可以选择性地接通第三空间20和第四空间30,以选择性平衡压缩机1的吸气口1102和排气口1103的压差,例如,在压缩机1启动前,如果吸气口1102和排气口1103的压差较大,可以将流向控制装置4切换为打开状态,使第三空间20和第四空间30接通,以使压缩机1的吸气口1102和排气口1103的压差减小,使得压缩机1的吸气口1102和排气口1103这两侧的压力均衡化,从而有利于压缩机1的顺利重启、恢复压缩功能。而且,在压缩机1正常运行中,流向控制装置4可以切换为关闭状态,以隔断第三空间20和第四空间30,从而保证压缩机1正常工作,避免压缩机1的排气口1103排出的高压冷媒向吸气口1102回流,保证压缩效率。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压缩机1正常运行中,流向控制装置4也可以根据不同实际需求切换为打开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流向控制装置4可以包括:切换阀41、第一连通管42和第二连通管43,切换阀41上具有第一接口411和第二接口412,切换阀41在连通和隔断第一接口411和第二接口412的状态之间可切换,第一连通管42的两端分别与油分离器2和第一接口411连通,第二连通管43的两端分别与储液器3和第二接口412连通。
由此,在切换阀41切换为连通第一接口411和第二接口412的状态时,第一连通管42和第二连通管43接通,此时,油分离器2与储液器3连通,流向控制装置4整体呈现上述打开状态。而在切换阀41切换为隔断第一接口411和第二接口412的状态时,第一连通管42和第二连通管43隔断,此时,油分离器2与储液器3隔断,流向控制装置4整体呈现上述关闭状态。由此可见,流向控制装置4的结构简单,方便与油分离器2和储液器3接通,适应性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切换阀41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电磁阀、或膜片阀、或液压阀等,由于上述类型的切换阀41的具体构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具体构造和工作原理均为公知常识,因此不做赘述。例如结合图8,以切换阀41为电磁阀为例,电磁阀上可以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道413,通道413上部的侧部设有电磁铁414,通道413内具有沿上下方向平移的磁铁415,通道413的下端分别与第一接口411和第二接口412连通,磁铁415的上端受弹簧416的向下弹力常处于阻断第一接口411和第二接口412的位置,当电磁铁414通电时,电磁铁414产生磁吸力吸引磁铁415上移压缩弹簧416,此时,将通道413的下端放通,第一接口411和第二接口412连通,当电磁铁414断电后,电磁铁414失去吸力,磁铁415在弹簧416的弹力作用下向下恢复到阻断第一接口411和第二接口412的隔断位置。由此,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油分离器2可以通过油分离器支架6安装在压缩机1上,储液器3可以通过储液器支架7安装在压缩机1上,切换阀41通过阀体支架5安装在储液器3、油分离器2和压缩机1中的其中一个上。由此,油分离器2、储液器3、切换阀41的安装方便,且切换阀41可以最大程度地靠近储液器3及油分离器2,从而可以缩短第一连通管42和第二连通管43的管长,从而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投入、提高走管便利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气流通过速率,从而更好地提高压缩机1的瞬时启动速度。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油分离器2、储液器3和流向控制装置4的安装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限定,这里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空间1101的底部具有油池1104,油分离器2的顶壁上穿设有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22、底壁上穿设有第三连接管23、侧壁上形成有第一旁通口24,第一连接管21与排气口1103连通,第二连接管22与制冷***内的冷媒流路连通(例如与后文所述的制冷设备1000中的第一换热器200连通),第三连接管23与油池1104连通,第一连通管42与第一旁通口24连通,第三空间20内具有第一油雾分离件25,第一连接管21***第三空间20内的管端位于第一油雾分离件25的上方,第二连接管22***第三空间20内的管端、第三连接管23***第三空间20内的管端和第一旁通口24均位于第一油雾分离件25的下方。
这样,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1103排出的高压冷媒可以通过排气管114、第一连接管21进入到第三空间20内的第一油雾分离件25的上方,冷媒中的液态冷媒及冷冻机油可以被第一油雾分离件25分离,沿着油分离器2的内壁汇集到油分离器2内的底部、并通过第三连接管23回流到压缩机1的油池1104内,而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可以穿过到第一油雾分离件25的下方,并一部分通过第二连接管22的管端沿着第二连接管22排出,还有一部分通过第一旁通口24进入到流向控制装置4的第一连通管42内。
由此,第一旁通口24的设置位置不会与其他连接管的安装造成相互干涉影响,从而方便安装,而且,通过将第一旁通口24设置在第一油雾分离件25的下方,还可以尽量保证进入到流向控制装置4的冷媒不包含液态冷媒和冷冻机油,提高流向控制装置4的可靠性,并降低压缩机1的吐油率,提高压缩机1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旁通口24位于油分离器2的中上部。由此,可以更好地避免油分离器2内底部的冷冻机油进入流向控制装置4,从而进一步提高流向控制装置4的工作可靠性,并降低压缩机1的吐油率,提高压缩机1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储液器3的顶壁上穿设有第四连接管31、底壁上穿设有第五连接管32、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旁通口33,第四连接管31与制冷***内的冷媒流路(例如与后文所述的制冷设备1000中的第二换热器300连通)连通,第五连接管32与吸气口1102连通,第二连通管43与第二旁通口33连通,第四空间30内具有第二油雾分离件34,第四连接管31***第四空间30内的管端位于第二油雾分离件34的上方,第五连接管32***第四空间30内的管端和第二旁通口33均位于第二油雾分离件34的下方。
这样,从制冷设备1000的中过来的冷媒可以通过第四连接管31进入到第四空间30内的第二油雾分离件34的上方,冷媒中的液态冷媒及冷冻机油可以被第二油雾分离件34分离,沿着储液器3的内壁汇集到储液器3内的底部,而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可以穿过到第二油雾分离件34的下方,并一部分通过第五连接管32的管端沿着第五连接管32、吸气管115供送到第二空间130内,还有一部分通过第二旁通口33进入到流向控制装置4的第二连通管43内。
由此,第二旁通口33的设置位置不会与其他连接管的安装造成相互干涉影响,从而方便安装,而且,通过将第二旁通口33设置在第二油雾分离件34的下方,还可以尽量保证进入到流向控制装置4的冷媒不包含液态冷媒和冷冻机油,提高流向控制装置4的可靠性,并降低压缩机1的吐油率,提高压缩机1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旁通口33位于储液器3的中上部。由此,可以更好地避免储液器3内底部的冷冻机油进入流向控制装置4,从而进一步提高流向控制装置4的工作可靠性,并降低压缩机1的吐油率,提高压缩机1的可靠性。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油雾分离件25和第二油雾分离件34的结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例如可以为滤网、滤膜等,只要可以起到油雾分离作用即可,这里不作限定和详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还可以包括单向阀14,单向阀14用于限制第二空间130内的冷媒向第一空间1101单向流通,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单向阀14,第一空间1101内的冷媒不能向第二空间130倒流。其中,单向阀14的可选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例如可以为开关阀、膜片阀等。如图5所示,当单向阀14为膜片阀时,单向阀14可以包括升程限位器142和阀片141,阀片141常止挡在第二空间130的出口1302处,当出口1302内的冷媒压力大于预定值时可以将阀片141顶开,以从出口1302排出,当出口1302内的冷媒压力小于等于预定值时,阀片141在自身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重新止挡在出口1302处以将出口1302关闭,升程限位器142用于限制阀片141的最大打开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向控制装置4可以设置成,在压缩部13加载压缩负荷前,检测排气口1103与吸气口1102的压力差值,如果检测的压力差值大于等于基准值,流向控制装置4切换为连通油分离器2和储液器3的打开状态,驱动部12延迟启动,从而避免压缩机1不能顺利重启而造成的安全问题。可选地,基准值可以大于等于0.05MPa,例如,将基准值设置为0.2MPa、0.4MPa、0.6MPa、0.9MPa、1.23MPa、2MPa等等,由此,根据实际检测的压力差值结果,调控驱动部12的启动时间,并相应调节流向控制装置4的状态,从而避免压缩机1启动困难或难以启动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向控制装置4可以设置成,当压缩部13加载压缩负荷时(即驱动部12启动驱动压缩部13工作时),流向控制装置4切换为隔断油分离器2和储液器3的关闭状态,当压缩部13卸载压缩负荷时(即驱动部12停止驱动压缩部13工作时),流向控制装置4切换为连通油分离器2和储液器3的打开状态,从而可以在压缩机1停机后,保证压缩部13的吸气口1102和排气口1103的压力平衡,降低吸气口1102和排气口1103的压差,从而保证压缩机1能够顺利重启、立即回复压缩工作。这样,由于流向控制装置4与驱动部12同时动作,从而吸气口1102与排气口1103不会存在压差,从而无需上一段中的检测工序,就能够保证压缩机1正常稳定运行。但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压缩机1的正常稳定运行,在本段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进行压差检测,进而提高压缩机1运行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段中的流向控制装置4与驱动部12可以由同一个电控器控制以同步运行,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电控器分别控制以单独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还可以包括:检测部,检测部与驱动部12信号传输并用于检测流向控制装置4的状态。这样,在启动驱动部12之前和启动之后,都可以通过检测部检测流向控制装置4的状态。例如,可以使得驱动部12启动前可以确保流向控制装置4呈现打开状态、使得驱动部12启动后可以确保流向控制装置4呈现关闭状态,从而保证压缩机1前期能够顺利重启和后期能够正常工作,进而可以提高压缩机1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压缩机1的损伤风险和能量损耗。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驱动部12还可以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执行其他动作,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的类型不限,只要是高背压压缩机即可,例如可以为立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等等,这些压缩机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下面仅以图7中所示的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为例作以简要介绍,当然,不限于以下示例。
如图7所示,压缩机1可以包括:滑片、活塞131、气缸132、主轴承133、副轴承134和曲轴135,驱动部12可以包括转子122和定子121,转子122可转动地设在定子121内,主轴承133和副轴承134设在气缸132的轴向两侧,以与气缸132之间限定出第二空间130,曲轴135的下端穿设于第二空间130,活塞131套设在曲轴135上且配合在第二空间130内,滑片沿第二空间130的径向往复滑移,滑片的先端与活塞131抵接以与活塞131共同将第三空间20划分成周期性转换的吸气腔和排气腔,曲轴135的上端与转子122相连,壳体11包括上壳体111、中壳体112和下壳体113,中壳体112为圆筒形,上壳体111封盖在中壳体112的顶部,下壳体113封盖在中壳体112的底部,此时,上壳体111、中壳体112和下壳体113之间限定出第一空间1101,定子121和主轴承133分别固定在中壳体112的内周壁上。
由此,在驱动部12启动后,转子122带动曲轴135转动,曲轴135带动活塞131在第二空间130内滚动,第二活塞131推动滑片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吸气腔和排气腔的容积改变和交替转换,使得储液器3内的冷媒可以吸入到第二空间130内,且在第二空间130内得到压缩的冷媒可以排出到第一空间1101中,第一空间1101中的高压冷媒可以排出到油分离器2内。
下面,参照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0。
如图9所示,制冷设备1000包括:压缩机组件100、第一换热器200(例如冷凝器)、第二换热器300(例如蒸发器)、以及节流装置400,压缩机组件100、第一换热器200、节流装置400、第二换热器300连接成循环回路,压缩机组件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100。此外,当制冷设备1000还具有制热功能时,制冷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四通阀(图未示出)等。另外,为了提高制冷设备1000的换热效果,还可以包括第一风机500和第二风机600等。
由此,由于压缩机组件100可以在断电后瞬间重启、恢复压缩工作,从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1000在停机后也可以瞬间开机运转,迅速产生制冷、制热效果,满足用户需求。更加具体地说,在制冷设备1000关闭后,压缩机1停止运行的状态下,流向控制装置4可以适时使得压缩机1的吸气口1102与排气口1103之间的压力差平衡,使得压缩机1的迅速重启成为可能,防止压缩机1过负荷保护装置受损,进而防止压缩机1过热受损,从而可提高压缩机1的可靠性,提高制冷设备1000的使用寿命,降低制冷设备1000的重启能耗和时长。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0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普通空调、单元式空调机(unitary air-conditioner)、空气净化器、冰箱等等。
下面,以制冷设备1000为单元式空调机为例,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
如图9所示,制冷设备1000包括压缩机组件100、第一换热器200、节流装置400(如膨胀阀)、第二换热器300、第一风机500、第二风机600,其中,压缩机组件100、第一换热器200、第一风机500设置在室外,第二换热器300、第二风机600以及节流装置400设置在室内。压缩机1排出的高压冷媒通过油分离器2向第一换热器200移动,该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200冷凝后经过节流装置400并膨胀,该膨胀的制冷剂经过第二换热器300,并以蒸发的状态通过储液器3重新吸入到压缩机1,在压缩机1中压缩为高压冷媒并再次排出,如此反复进行制冷循环过程。
流向控制装置4用于连通和隔断油分离器2和储液器3,因此,当压缩机1的吸气压Ps过低时,吸气压Ps和排气压Pd之间的压力差过大(例如大于0.05MPa时),吸气压Ps不能将单向阀14打开,第二空间130内的冷媒不能排出到第一空间1101,第一空间1101的冷媒也不能吐出到第三空间20,此时驱动部12会产生过负荷,过负荷保护装置使驱动部12停止,从而卸载驱动部12对压缩部13的压缩负荷,致使压缩机1不能立即重启进行冷媒压缩工作,而且,如果等待较长时间使吸气压Ps和排气压Pd的压力差降低,则会引起压缩机1的泄漏增加。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油分离器2和储液器3之间设置流向控制装置4,以使吸气压Ps和排气压Pd迅速平衡,使得压缩机1能够顺利快速重启,恢复压缩工作,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进行了如下测试,以拆卸下流向控制装置4的压缩机组件100为第一测试样本,以安装上流向控制装置4的压缩机组件100为第二测试样本,分别进行测试,获得下述对比结果。
对第一测试样本进行测试时,当压缩机1停止时,压缩机1的排气压Pd缓慢持续降低,吸气压Ps暂时上升后保持,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吸气压Ps和排气压Pd之间的压差ΔP才能降到0.05MPa以内,那么,在吸气压Ps和排气压Pd之间的压差ΔP大于0.05MPa时,如果向压缩机1通电,压缩部13无法工作,驱动部12则产生过电流,过负荷保护装置执行保护动作,待过负荷保护装置恢复后,继续向驱动部12重新施加电源,使压缩机1再次通电,但是,如果此时压差ΔP还不能降到0.05MPa以内满足平衡压条件,则反复进行上述的断电保护动作,由此,因为压差ΔP需要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过去后才能降到0.05MPa满足平衡条件,从而说明压缩机1需要将近2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重启、恢复压缩工作,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而且,在这20分钟内,过负荷保护装置和驱动部12都要反复动作,容易发生过热受损问题,影响压缩机1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而对第二测试样本进行测试时,当压缩机1停止时,可以采用流向控制装置4使压缩机1的吸气口1102与排气口1103连通,使得压缩机1的吸气压Ps和排气压Pd之间的压差ΔP迅速降到0.05MPa以内,迅速符合压力平衡条件,此时再向压缩机1通电,由于压缩机1内部的压力差ΔP已经满足平衡压条件,压缩部13可以执行排气动作,压缩机1可以直接进行压缩工作,即重新运转。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相对于对第一测试样本的测试结果,在对第二测试样本进行测试时,压缩机1仅需要很短暂的时间(远小于20分钟)就能重新进行压缩工作,甚至可以达到瞬间重启的效果,或者说,相对于对第一测试样本的测试结果,在对第二测试样本进行测试时,在同样的时间段内(例如20分钟内),第一测试样本中的压缩机1仅能够重启一次执行压缩动作,而第二测试样本中的压缩机1能够反复断电、重启多次执行压缩动作。
此外,在对第二测试样本进行断电重启测试时,压缩机1中的驱动部12、过负荷保护装置都不会反复动作多次,从而不但可以降低能耗,而且能够防止过负荷保护装置受损,且能够防止驱动部12过热受损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1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重新启动压缩动作的耗时、相比于传统的压缩机1重新启动压缩动作的耗时、要缩短很多,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0在停机后想要立即重启换热工作几乎可以瞬间实现,不需要让用户等待较长时间,提升用户体验,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重新启动压缩动作的耗能、相比于传统的压缩机1重新启动压缩动作的耗能、要减小很多,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0在停机后想要立即重启换热工作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耗能更少,动作可靠性更高,制冷设备1000的使用寿命更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驱动部和压缩部,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空间,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压缩部相连且均设在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压缩部限定出第二空间,所述壳体上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二空间的入口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在所述压缩机外,所述油分离器限定出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的第三空间;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在所述压缩机外,所述储液器限定出与所述吸气口连通的第四空间;
流向控制装置,所述流向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三空间和所述第四空间分别连通,且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流向控制装置连通所述第三空间和所述第四空间,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流向控制装置隔断所述第三空间和所述第四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控制装置包括:
切换阀,所述切换阀上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切换阀在连通和隔断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状态之间可切换;
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分离器和所述第一接口连通;
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液器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通过油分离器支架安装在所述压缩机上,所述储液器通过储液器支架安装在所述压缩机上,所述切换阀通过阀体支架安装在所述压缩机、所述储液器和所述油分离器中的其中一个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为电磁阀、或膜片阀、或液压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的底部具有油池,所述第三空间内具有第一油雾分离件,所述油分离器的顶壁上穿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底壁上穿设有第三连接管、侧壁上形成有第一旁通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所述第三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油雾分离件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制冷***内的冷媒流路连通、另一端***所述第三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油雾分离件的下方,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油池连通、另一端***所述第三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油雾分离件的下方,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一旁通口连通,所述第一旁通口位于所述第一油雾分离件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口位于所述油分离器的中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空间内具有第二油雾分离件,所述储液器的顶壁上穿设有第四连接管、底壁上穿设有第五连接管、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旁通口,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制冷***内的冷媒流路连通、另一端***所述第四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油雾分离件的上方,所述第五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另一端***所述第四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油雾分离件的下方,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旁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旁通口位于所述第二油雾分离件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旁通口位于所述储液器的中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驱动部信号传输并用于检测所述流向控制装置的状态。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组件、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成循环回路,所述压缩机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组件。
CN201821619981.8U 2018-09-30 2018-09-30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Active CN208793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9981.8U CN208793174U (zh) 2018-09-30 2018-09-30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9981.8U CN208793174U (zh) 2018-09-30 2018-09-30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3174U true CN208793174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1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9981.8U Active CN208793174U (zh) 2018-09-30 2018-09-30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31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6202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的控制方法和制冷设备
CN112361559A (zh) * 2020-11-16 2021-02-12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强效制热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6202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的控制方法和制冷设备
CN112361559A (zh) * 2020-11-16 2021-02-12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强效制热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8714B (zh) 压缩机马达控制
US4262492A (en) Airconditioner
CN208793174U (zh)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1382364B (zh) 低湿型除湿机除霜方法
WO2015131313A1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11854216B (zh) 空调***
CN208349616U (zh) 压缩机和制冷***
CN105066494B (zh) 一种核级直接蒸发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KR100758901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CN112178844B (zh)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31387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66202A (zh) 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的控制方法和制冷设备
CN204630142U (zh) 制冷制热循环***
CN109945537A (zh) 一种高温环境用空气调节机
CN100526756C (zh) 用于转换空调的制冷剂管的设备
CN205890455U (zh) 一种车载层流净化空调***
CN205860538U (zh) 单冷型空调器
CN209214145U (zh) 水循环式全自动调节保护热水空调机
CN107990438A (zh) 整体式除湿烘干机
CN209326132U (zh) 空调***
CN209524650U (zh) 空调***
CN207471837U (zh) 一种空调模式智能转换装置
JP663459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930743B (zh) 制冷制热循环***
CN110207419A (zh) 多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