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92856U -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2856U
CN208792856U CN201821402221.1U CN201821402221U CN208792856U CN 208792856 U CN208792856 U CN 208792856U CN 201821402221 U CN201821402221 U CN 201821402221U CN 208792856 U CN208792856 U CN 208792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corbel back
back slab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022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世娇
夏明钊
沈锋
***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Minji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Minji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Minji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Minji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022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92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2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28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包括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和框架,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均固定设置在框架内,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组件和第二支撑板组件,第一支撑板组件和第二支撑板组件均设置在框架内,第一支撑板组件的两端和第二支撑板组件的两端均分别与框架固定连接;第一阻尼器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框架固定连接,第二阻尼器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框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两道支撑板组件和两个阻尼器,形成双重放大效果,达到优化空间,减小地震作用的效果;第一阻尼器与第一下支撑引板连接,第二阻尼器与第二下支撑引板连接,避免阻尼器直接与支撑板相连,降低了安装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减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背景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是减隔震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的原理是建筑结构将位移传递给阻尼器,阻尼器的位移达到一定以后屈服耗能,消耗地震作用,保护主体结构。消能减震作用的大小的一个关键点是阻尼器的变形,阻尼器的变形越大,其所耗能效果也越大。为了有效提高结构位移传递阻尼器位移的效率,广大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连接形式,有传统的斜撑式,墙式,支撑式以及放大式,根据不同的放大方式,放大式又分为剪刀型,肘节式以及方向肘节式。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是放大式连接形式,通过放大装置,阻尼器的变形可以达到层间变形的2.5~4倍。
目前项目中仅布置一道带有放大装置的阻尼器***,未充分利用建筑空间,造成一定程度的空间浪费;由于现在的结构对建筑空间需求愈发强烈,如何利用尽量少的空间,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愈发受到广大工程师的重视。为充分发挥阻尼器的作用,设置一种带引板的双重阻尼器放大***其与构筑物的连接***,达到优化空间,减小地震作用的效果。另外传统的放大装置是阻尼器与支撑通过销轴直接与钢支撑相连,这对安装要求精度极高,现有的施工水平很难达到,尤其是混凝土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设置的两道支撑板组件和两个阻尼器,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形成双重放大的效果,达到优化空间,减小地震作用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包括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和框架,所述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内,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组件和第二支撑板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第二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包括第一上支撑板和第一下支撑板,所述第一上支撑板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上支撑引板,所述第一下支撑板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下支撑引板,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和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一端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一端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包括第二上支撑板和第二下支撑板,所述第二上支撑板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上支撑引板,所述第二下支撑板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下支撑引板,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和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一端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一端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和第一下支撑引板通过轴销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和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通过轴销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器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横梁、第一立柱、下横梁和第二立柱;
所述上横梁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一顶角节点板,所述上横梁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的夹角处设有第二顶角节点板;
所述上横梁靠近所述下横梁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节点板和第二节点板,所述第一节点板和所述第二节点板沿所述上横梁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所述下横梁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一底角节点板,所述下横梁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二底角节点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下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板铰接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角节点板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一端与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铰接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下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板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上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角节点板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一端与所述第二顶角节点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还包括若干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第二顶角节点板、第一底角节点板和第二底角节点板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预埋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节点板和所述第二节点板的相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板和所述第二节点板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预埋件与所述上横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第二顶角节点板、第一底角节点板和第二底角节点板均通过两个所述预埋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节点板和所述第二节点板通过一个所述预埋件与所述上横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预埋件为腹板栅格结构,所述预埋件靠近每个节点板一端焊接有若干栓钉,所述预埋件与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第二顶角节点板、第一底角节点板、第二底角节点板、所述第一节点板和所述第二节点板均为焊接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设置的两道支撑板组件和两个阻尼器,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形成双重放大的效果,达到优化空间,减小地震作用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第一阻尼器与第一下支撑引板连接,第二阻尼器与第二下支撑引板连接,避免了阻尼器直接与支撑板相连,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形成双重放大的效果,且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1-框架,101-上横梁,102-第一立柱,103-下横梁,104-第二立柱,2-第一阻尼器,3-第二阻尼器,4-第一支撑板组件,401-第一上支撑板,402-第一下支撑板,403-第一上支撑引板,404-第一下支撑引板,5-第二支撑板组件,501-第二上支撑板,502-第二下支撑板,503-第二上支撑引板,504-第二下支撑引板,6-预埋件,601-栓钉,7-第一顶角节点板,8-第二顶角节点板,9-第一节点板,10-第二节点板,11-第一底角节点板,12-第二底角节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包括第一阻尼器2、第二阻尼器3和框架1,所述第一阻尼器2和第二阻尼器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组件4和第二支撑板组件5,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均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阻尼器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第二阻尼器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两道支撑板组件和两个阻尼器,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形成双重放大的效果,达到优化空间,减小地震作用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包括第一上支撑板401和第一下支撑板402,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上支撑引板403,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下支撑引板404,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和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远离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包括第二上支撑板501和第二下支撑板502,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上支撑引板503,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下支撑引板504,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和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远离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远离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阻尼器2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3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一阻尼器2与第一下支撑引板404连接,第二阻尼器3与第二下支撑引板504连接,避免了阻尼器直接与支撑板相连,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
具体的,所述框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横梁101、第一立柱102、下横梁103和第二立柱104;
所述上横梁101与所述第一立柱102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一顶角节点板7,所述上横梁101与所述第二立柱104之间的夹角处设有第二顶角节点板8;
所述上横梁101靠近所述下横梁103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节点板9和第二节点板10,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沿所述上横梁10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所述下横梁103与所述第一立柱102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一底角节点板11,所述下横梁103与所述第二立柱104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二底角节点板12。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还包括若干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第二顶角节点板8、第一底角节点板11和第二底角节点板12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的相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上横梁101固定连接。
实施例2:为实施例1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包括第一阻尼器2、第二阻尼器3和框架1,所述第一阻尼器2和第二阻尼器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组件4和第二支撑板组件5,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均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阻尼器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第二阻尼器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两道支撑板组件和两个阻尼器,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形成双重放大的效果,达到优化空间,减小地震作用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包括第一上支撑板401和第一下支撑板402,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上支撑引板403,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下支撑引板404,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和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远离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包括第二上支撑板501和第二下支撑板502,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上支撑引板503,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下支撑引板504,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和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远离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远离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和第一下支撑引板404通过轴销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和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通过轴销铰接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阻尼器2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3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一阻尼器2与第一下支撑引板404连接,第二阻尼器3与第二下支撑引板504连接,避免了阻尼器直接与支撑板相连,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
具体的,所述框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横梁101、第一立柱102、下横梁103和第二立柱104;
所述上横梁101与所述第一立柱102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一顶角节点板7,所述上横梁101与所述第二立柱104之间的夹角处设有第二顶角节点板8;
所述上横梁101靠近所述下横梁103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节点板9和第二节点板10,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沿所述上横梁10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所述下横梁103与所述第一立柱102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一底角节点板11,所述下横梁103与所述第二立柱104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二底角节点板12。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远离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板9铰接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角节点板11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2一端与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铰接连接;更进一步地还可为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远离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板10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远离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角节点板12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3一端与所述第二顶角节点板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铰接连接;更进一步地还可为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还包括若干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第二顶角节点板8、第一底角节点板11和第二底角节点板12均通过两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的相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通过一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上横梁101固定连接。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和第一下支撑引板404通过轴销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和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通过轴销铰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远离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板9铰接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角节点板11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2一端与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铰接连接;更进一步地还可为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远离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板10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远离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角节点板12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3一端与所述第二顶角节点板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铰接连接;更进一步地还可为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还包括若干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第二顶角节点板8、第一底角节点板11和第二底角节点板12均通过两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的相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通过一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上横梁101固定连接。
实施例3:为实施例2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包括第一阻尼器2、第二阻尼器3和框架1,所述第一阻尼器2和第二阻尼器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组件4和第二支撑板组件5,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均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阻尼器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第二阻尼器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两道支撑板组件和两个阻尼器,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形成双重放大的效果,达到优化空间,减小地震作用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包括第一上支撑板401和第一下支撑板402,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上支撑引板403,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下支撑引板404,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和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远离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包括第二上支撑板501和第二下支撑板502,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上支撑引板503,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下支撑引板504,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和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远离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远离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和第一下支撑引板404通过轴销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和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通过轴销铰接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阻尼器2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3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一阻尼器2与第一下支撑引板404连接,第二阻尼器3与第二下支撑引板504连接,避免了阻尼器直接与支撑板相连,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
具体的,所述框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横梁101、第一立柱102、下横梁103和第二立柱104;
所述上横梁101与所述第一立柱102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一顶角节点板7,所述上横梁101与所述第二立柱104之间的夹角处设有第二顶角节点板8;
所述上横梁101靠近所述下横梁103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节点板9和第二节点板10,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沿所述上横梁10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所述下横梁103与所述第一立柱102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一底角节点板11,所述下横梁103与所述第二立柱104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二底角节点板12。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远离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板9铰接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角节点板11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2一端与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铰接连接;更进一步地还可为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远离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板10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远离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角节点板12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3一端与所述第二顶角节点板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铰接连接;更进一步地还可为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还包括若干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第二顶角节点板8、第一底角节点板11和第二底角节点板12均通过两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的相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通过一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上横梁101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预埋件6为腹板栅格结构,所述预埋件6靠近每个节点板一端焊接有若干栓钉601,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第二顶角节点板8、第一底角节点板11、第二底角节点板12、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均为焊接连接。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预埋件6为腹板栅格结构,所述预埋件6靠近每个节点板一端焊接有若干栓钉601,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第二顶角节点板8、第一底角节点板11、第二底角节点板12、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均为焊接连接。
该装置在使用时,先进行框架1的设置,在框架1上放置预埋件6,随后对框架1上的上横梁101、第一立柱102、下横梁103和第二立柱104数据的测量,根据使用的第一阻尼器2、第二阻尼器3、第一支撑板组件4和第二支撑板组件5的规格,确定节点板的大小,并进行加工;安装各个节点板,将各个及节点板焊接在预埋件6上,再将第一支撑板组件4和第二支撑板组件5铰接连接在节点板上,最后将第一阻尼器2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组件4上的第一下支撑引板404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节点板连接,第二阻尼器3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组件5上的第二下支撑引板504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节点板连接;完成安装后直接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设置的两道支撑板组件和两个阻尼器,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形成双重放大的效果,达到优化空间,减小地震作用的效果;第一阻尼器与第一下支撑引板连接,第二阻尼器与第二下支撑引板连接,避免了阻尼器直接与支撑板相连,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形成双重放大的效果,且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包括第一阻尼器(2)、第二阻尼器(3)和框架(1),所述第一阻尼器(2)和第二阻尼器(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组件(4)和第二支撑板组件(5),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均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阻尼器(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第二阻尼器(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组件(4)包括第一上支撑板(401)和第一下支撑板(402),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上支撑引板(403),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下支撑引板(404),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和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远离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组件(5)包括第二上支撑板(501)和第二下支撑板(502),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上支撑引板(503),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下支撑引板(504),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和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远离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远离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一端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支撑引板(403)和第一下支撑引板(404)通过轴销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引板(503)和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通过轴销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2)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3)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横梁(101)、第一立柱(102)、下横梁(103)和第二立柱(104);
所述上横梁(101)与所述第一立柱(102)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一顶角节点板(7),所述上横梁(101)与所述第二立柱(104)之间的夹角处设有第二顶角节点板(8);
所述上横梁(101)靠近所述下横梁(103)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节点板(9)和第二节点板(10),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沿所述上横梁(10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所述下横梁(103)与所述第一立柱(102)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一底角节点板(11),所述下横梁(103)与所述第二立柱(104)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有第二底角节点板(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远离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板(9)铰接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402)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撑板(4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角节点板(11)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2)一端与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支撑引板(404)铰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远离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板(10)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502)远离所述第二上支撑板(5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角节点板(12)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3)一端与所述第二顶角节点板(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支撑引板(504)铰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还包括若干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第二顶角节点板(8)、第一底角节点板(11)和第二底角节点板(12)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的相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上横梁(101)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第二顶角节点板(8)、第一底角节点板(11)和第二底角节点板(12)均通过两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通过一个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上横梁(101)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6)为腹板栅格结构,所述预埋件(6)靠近每个节点板一端焊接有若干栓钉(601),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第一顶角节点板(7)、第二顶角节点板(8)、第一底角节点板(11)、第二底角节点板(12)、所述第一节点板(9)和所述第二节点板(10)均为焊接连接。
CN201821402221.1U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92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2221.1U CN208792856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2221.1U CN208792856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2856U true CN208792856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0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0222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92856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28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4923A (zh) * 2018-08-29 2018-11-16 唐山铭嘉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4923A (zh) * 2018-08-29 2018-11-16 唐山铭嘉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4923A (zh)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CN203452227U (zh) 一种组合剪力墙
CN202324340U (zh) 组合式巨型钢管桁架
CN208792856U (zh) 一种双重阻尼器放大装置
CN209637104U (zh) 一种翘板式机构伸臂桁架消能减震***
CN211472872U (zh) 一种防震的钢结构连接装置
CN202731009U (zh) 一种组合式剪切型金属阻尼器
CN210421397U (zh) 一种抗震钢混框架结构
CN209799003U (zh) 一种房屋钢结构支撑结构
CN211114952U (zh)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设备
CN113622711A (zh) 一种混凝土现浇支撑体系中的板下独立塔式支撑单元
CN2725397Y (zh) 小八字型曲拐撑式框架
CN104532738B (zh) 一种提高混凝土t型梁桥横向抗震性能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7892068U (zh) 一种层间隔震结构防倾覆抗倒塌装置
CN102392499A (zh) 一种防屈曲支撑空冷岛结构
CN103628568B (zh) 一种网壳结构用的球铰支撑架的排布方式
CN20853409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板拼装用支撑装置
CN208950124U (zh)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桁架
CN208415516U (zh) 一种双面滚动支座
CN213330260U (zh) 一种建筑抗震加固底框装置
CN215519147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高位连体桁架式走廊式构件
CN217870576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结构
CN211821420U (zh) 一种支腿改进式平稳型气化器
CN218176318U (zh) 一种工程设计建筑用板式结构
CN211597160U (zh) 一种高楼抗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