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4370U - 锅具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84370U
CN208784370U CN201820806191.4U CN201820806191U CN208784370U CN 208784370 U CN208784370 U CN 208784370U CN 201820806191 U CN201820806191 U CN 201820806191U CN 208784370 U CN208784370 U CN 208784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ware
heat
matrix
conducting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061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兴航
曹达华
李康
危平福
黄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061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84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84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84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用于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基体,锅具基体为导磁基体,锅具基体的外表面与烹饪器具的加热线圈相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锅具基体的外表面的其余区域为第二区域;和导热层,第二区域全部或部分覆盖有导热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具基体的外表面覆盖有导热层,且该导热层避开加热线圈设置,一方面提高了锅具基体的受热效果,提高锅具基体的受热均匀性,进而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导热层的设置影响加热线圈对锅具基体的加热,使得加热线圈能够高效加热导磁基体,确保加热效果。

Description

锅具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中高端电饭煲及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发展趋势是IH(电磁感应)加热,因为IH加热不仅具有大功率、加热过程可通过程序控制、可实现多段加热及智能加热的效用,而且IH加热相比传统底盘加热更具有立体化,能效利用率更高的众多优点,因此,市场上主流高端的饭煲、压力锅等的加热方式均采用IH加热。
这就要求饭煲或压力锅的内胆必须为可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材质,且在进行IH加热的同时也要保证内胆的导热效果,通常的做法为选用双层或多层材质进行复合处理,形成内胆,但由于内胆的材质多且杂,不仅提高了内胆的生产成本,而且影响内胆的加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用于烹饪器具,锅具包括:锅具基体,锅具基体为导磁基体,锅具基体的外表面与烹饪器具的加热线圈相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锅具基体的外表面的其余区域为第二区域;和导热层,第二区域全部或部分覆盖有导热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具基体的外表面覆盖有导热层,且该导热层避开加热线圈设置,即当将锅具放置在烹饪器具上时,锅具基体的外表面与烹饪器具的加热线圈相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内不设置导热层,换句话说,导热层不夹设在锅具基体与加热线圈之间,而在其余的第二区域设置导热层。一方面提高了锅具基体的受热效果,经加热线圈电磁加热的导磁基体产生的热量能够经导热层均匀导热,提高锅具基体的受热均匀性,进而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避免导热层的设置影响加热线圈对锅具基体的加热,使得加热线圈能够高效加热导磁基体,确保加热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包括底壁、侧壁和过渡段,过渡段衔接底壁和侧壁,当烹饪器具的加热线圈的最高点低于侧壁的最低点时,导热层至少设置在侧壁的外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导热层的覆盖范围,当加热线圈的最高点低于锅具基体的侧壁的最低点时,此时,优选地,加热线圈设置在锅具基体的下方,集中对锅具基体的底壁进行加热,或加热线圈不仅包裹锅具基体的底壁,还延伸至锅具基体的过渡段,进而增加加热范围,提高加热效果,无论加热线圈设置在上述哪种位置,导热层均覆盖锅具基体的侧壁的外表面,覆盖整个侧壁的外表面,一方面提高了锅具的受热均匀性,确保锅具基体底部受热后能够将热量均匀传递至侧壁,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开加热线圈的磁场区域,避免进入磁场区域后影响加热线圈对锅具基体的加热。当然,导热层还可以设置在除侧壁以外的区域,例如锅具基体的翻边等位置,只要不阻碍加热线圈发出的磁力线直接对锅具基体进行加热均可。
另外,当将锅具放置在烹饪器具内时,烹饪器具的某一加热线圈处于锅具基体的侧壁所在位置时,即该加热线圈针对锅具基体的侧壁进行加热时,此时,导热层可主要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并至少延伸至翻边的上表面,当然,导热层也可以间隔地设置在锅具基体的侧壁的外表面,避开加热线圈所在区域,以防止导热层夹设在锅具基体与加热线圈之间,而影响锅具基体的受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上设有最高水位线,最高水位线以下部位设有导热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锅具基体上具有最高水位线时,通过在最高水位线以下部位设有导热层,一方面有利于导热层将热量向最高水位线所在区域传递,保证锅具内部食材充分受热,另一方面避免导热层过高设置而造成资源浪费。优选地,导热层从下至上延伸至最高水位线所在位置。其中,最高水位线可通过压制或印刻等方式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还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导热层为防锈导热层,导热层至少覆盖翻边的上表面和/或翻边的外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基体还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结构,且导热层为防锈导热层,该导热层至少覆盖翻边的上表面和/或翻边的外周面,能够有效对翻边进行防护,避免翻边部位因多次与周围部件磕碰或摩擦而直接外露,出现腐蚀生锈现象等。使得翻边部位不仅能够依靠锅具最外层的防腐层进行防护,还能够依靠导热层自身的防锈效果进一步进行防护,确保翻边不会出现腐蚀生锈现象。优选地,导热层在锅具基体的外表面连续分布,并至少覆盖翻边的外周面,由于导热层连续分布,进而导热层与锅具基体的连接牢固性更好,不易掉落,进一步确保翻边外露生锈。需要说明的是,该翻边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衔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外周面,该翻边的上表面、下表面及外周面均属于锅具基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热层还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层还覆盖锅具基体的内表面,一方面不会对加热线圈发出的磁力线直接加热锅具基体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锅具的导热性能,确保锅具各处受热均匀,进而提高烹饪效果。优选地,导热层为防锈导热层,导热层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并至少延伸至翻边的下边沿,即翻边外周面的下边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热层在锅具基体的表面上连续分布或间隔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层可在锅具基体的表面上连续分布,例如在锅具基体的外表面上连续分布,或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上连续分布,或在锅具基体的整个表面上连续分布,有效确保导热层与锅具基体的连接强度,避免导热层脱落,同时提高导热层的导热效果,便于导热层将热量传递到各个区域。优选地,导热层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并连续延伸,至少延伸至翻边的下边沿,或导热层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外表面并至少延伸至翻边的上表面等。导热层也可在锅具基体的表面上间隔分布,此时,一方面方便导热层避开第一区域设置,另一方面可根据需要将导热层设置在适当的区域,便于锅具的受热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热层通过热喷涂、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成型在锅具基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层通过热喷涂或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沉积在锅具基体上,一方面便于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导热层随着锅具基材一起拉伸或弯曲形变时,由于导热层通过热轧、冷轧或***焊等方式制备而成,而出现宏观或微观开裂的情况,提高产品质量,避免微观的开裂对覆盖在自身上的涂层造成影响,也杜绝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材料间的原电池反应等多种问题,确保导热层的导热效果,且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导热层通过热喷涂的方式成型在锅具基体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热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200um;和/或导热层为铝层或铝合金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层的厚度范围优选为20um至200um,一方面避免导热层厚度过小,小于20um而导致导热效果差,另一方面避免导热层过厚,厚于200um而导致锅具整体重量增加,增加负重且提高生产成本。另外,导热层优选为铝层或铝合金层,一方面铝或铝合金导热性好,便于将锅具基体的热量均匀扩散,提高锅具的受热均匀性,另一方面铝层或铝合金层具有很好的防生锈、防腐蚀特性,可以有效保护锅具基体,避免锅具基体局部外露而生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还包括: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和导热层整体的内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还包括不粘层,设置在锅具基体和导热层整体的内表面,即当导热层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时,不粘层覆盖在导热层上;而当导热层不覆盖锅具基体的内表面时,不粘层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而当导热层部分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时,不粘层部分覆盖在导热层上,部分覆盖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上。通过在锅具基体和导热层整体的内表面设置不粘层,确保锅具内的食材不会出现粘锅现象,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粘层包括以下任一层或其组合:聚四氟乙烯层、PFA层、聚醚醚酮层及陶瓷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粘层可为聚四氟乙烯层、PFA层、聚醚醚酮层或陶瓷层,也可为上述任意多种材质的组合,不粘效果好。具体地,PFA层为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80um。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粘层的厚度优选为20um至80um,一方面避免不粘层厚度过小,小于20um而导致不粘效果差,且极易损坏使内部结构外露;另一方面避免不粘层厚度过厚,厚于80um而浪费材料,且影响锅具内部食材受热效果。具体地,不粘层可包括底油层和面油层,两者分开制备,或者不粘层包括底油层、中油层及面油层,三者分开制备,以提供不粘性,便于对烹饪后的食物残留进行清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还包括:防腐层和/或耐磨层,设置在锅具基体和导热层整体的外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还具有防腐层和/或耐磨层,设置在锅具基体和导热层整体的外表面,能够很好地对锅具基体进行防护,避免防腐层和/或耐磨层内部结构外露,而出现生锈等情况。具体地,当导热层覆盖在锅具基体的第二区域内时,防腐层和/或耐磨层部分覆盖在导热层上,部分覆盖在第二区域的锅具基体外露部分,部分覆盖在第一区域内,从而能在外侧对锅具基体和导热层进行防护。另外,优选地,防腐层设置在耐磨层的外侧,或防腐层检具耐磨功能,或耐磨层兼具防腐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腐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80um。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腐层的厚度范围优选为20um至80um,一方面避免厚度过薄,薄于20um而导致防腐效果易失效,另一方面避免厚度过厚,厚于80um而导致材料浪费,且影响锅具基体的受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为铁质基体或不锈钢基体;和/或锅具基体的厚度范围为1mm至3mm。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基体为铁质基体或不锈钢基体,导磁性好,保温效果好。优选地,锅具基体为430不锈钢基体,或铸铁基体或低碳钢基体或精铁基体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线圈;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锅具。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锅具,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锅具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具和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第一区域内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第二区域内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锅具基体,122底壁,124过渡段,126侧壁,128翻边,130上表面,132外周面,134下表面,14导热层,16不粘层,18防腐层,20加热线圈,S1: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用于烹饪器具,锅具包括:锅具基体12,锅具基体12为导磁基体,锅具基体12的外表面与烹饪器具的加热线圈20相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锅具基体12的外表面的其余区域为第二区域S1;和导热层14,第二区域S1全部或部分覆盖有导热层14。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具基体12的外表面覆盖有导热层14,且该导热层14避开加热线圈20设置,即当将锅具放置在烹饪器具上时,锅具基体12的外表面与烹饪器具的加热线圈20相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内不设置导热层14,换句话说,导热层14不夹设在锅具基体12与加热线圈20之间,而在其余的第二区域S1设置导热层14。一方面提高了锅具基体12的受热效果,经加热线圈20电磁加热的导磁基体产生的热量能够经导热层14均匀导热,提高锅具基体12的受热均匀性,进而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避免导热层14的设置影响加热线圈20对锅具基体12的加热,使得加热线圈20能够高效加热导磁基体,确保加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锅具基体12包括底壁122、侧壁126和过渡段124,过渡段124衔接底壁122和侧壁126,当烹饪器具的加热线圈20的最高点低于侧壁126的最低点时,导热层14至少设置在侧壁126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导热层14的覆盖范围,当加热线圈20的最高点低于锅具基体12的侧壁126的最低点时,此时,优选地,加热线圈20设置在锅具基体12的下方,集中对锅具基体12的底壁122进行加热,或加热线圈20不仅包裹锅具基体12的底壁122,还延伸至锅具基体12的过渡段124,进而增加加热范围,提高加热效果,无论加热线圈20设置在上述哪种位置,导热层14均覆盖锅具基体12的侧壁126的外表面,覆盖整个侧壁126的外表面,一方面提高了锅具的受热均匀性,确保锅具基体12底部受热后能够将热量均匀传递至侧壁126,提高烹饪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开加热线圈20的磁场区域,避免进入磁场区域后影响加热线圈20对锅具基体12的加热。当然,导热层14还可以设置在除侧壁126以外的区域,例如锅具基体12的翻边128等位置,只要不阻碍加热线圈20发出的磁力线直接对锅具基体12进行加热均可。
另外,当将锅具放置在烹饪器具内时,烹饪器具的某一加热线圈20处于锅具基体12的侧壁126所在位置时,即该加热线圈20针对锅具基体12的侧壁126进行加热时,此时,导热层14可主要设置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并至少延伸至翻边128的上表面130,当然,导热层14也可以间隔地设置在锅具基体12的侧壁126的外表面,避开加热线圈20所在区域,以防止导热层14夹设在锅具基体12与加热线圈20之间,而影响锅具基体12的受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基体12上设有最高水位线,最高水位线以下部位设有导热层14。
在该实施例中,当锅具基体12上具有最高水位线时,通过在最高水位线以下部位设有导热层14,一方面有利于导热层14将热量向最高水位线所在区域传递,保证锅具内部食材充分受热,另一方面避免导热层14过高设置而造成资源浪费。优选地,导热层14从下至上延伸至最高水位线所在位置。其中,最高水位线可通过压制或印刻等方式设置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锅具基体12还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128,导热层14为防锈导热层14,导热层14至少覆盖翻边128的上表面130和/或翻边128的外周面132。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基体12还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128结构,且导热层14为防锈导热层14,该导热层14至少覆盖翻边128的上表面130和/或翻边128的外周面132,能够有效对翻边128进行防护,避免翻边128部位因多次与周围部件磕碰或摩擦而直接外露,出现腐蚀生锈现象等。使得翻边128部位不仅能够依靠锅具最外层的防腐层18进行防护,还能够依靠导热层14自身的防锈效果进一步进行防护,确保翻边128不会出现腐蚀生锈现象。优选地,导热层14在锅具基体12的外表面连续分布,并至少覆盖翻边128的外周面132,由于导热层14连续分布,进而导热层14与锅具基体12的连接牢固性更好,不易掉落,进一步确保翻边128外露生锈。需要说明的是,该翻边128包括上表面130、下表面134及衔接上表面130和下表面134的外周面132,该翻边128的上表面130、下表面134及外周面132均属于锅具基体1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导热层14还覆盖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导热层14还覆盖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一方面不会对加热线圈20发出的磁力线直接加热锅具基体12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锅具的导热性能,确保锅具各处受热均匀,进而提高烹饪效果。优选地,导热层14为防锈导热层14,导热层14覆盖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并至少延伸至翻边128的下边沿,即翻边128外周面132的下边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导热层14在锅具基体12的表面上连续分布或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导热层14可在锅具基体12的表面上连续分布,例如在锅具基体12的外表面上连续分布,或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上连续分布,或在锅具基体12的整个表面上连续分布,有效确保导热层14与锅具基体12的连接强度,避免导热层14脱落,同时提高导热层14的导热效果,便于导热层14将热量传递到各个区域。优选地,导热层14覆盖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并连续延伸,至少延伸至翻边128的下边沿,或导热层14覆盖在锅具基体12的外表面并至少延伸至翻边128的上表面130等。导热层14也可在锅具基体12的表面上间隔分布,此时,一方面方便导热层14避开第一区域设置,另一方面可根据需要将导热层14设置在适当的区域,便于锅具的受热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热层14通过热喷涂、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成型在锅具基体12上。
在该实施例中,导热层14通过热喷涂或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沉积在锅具基体12上,一方面便于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导热层14随着锅具基材一起拉伸或弯曲形变时,由于导热层14通过热轧、冷轧或***焊等方式制备而成,而出现宏观或微观开裂的情况,提高产品质量,避免微观的开裂对覆盖在自身上的涂层造成影响,也杜绝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材料间的原电池反应等多种问题,确保导热层14的导热效果,且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导热层14通过热喷涂的方式成型在锅具基体1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热层14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200um;和/或导热层14为铝层或铝合金层。
在该实施例中,导热层14的厚度范围优选为20um至200um,一方面避免导热层14厚度过小,小于20um而导致导热效果差,另一方面避免导热层14过厚,厚于200um而导致锅具整体重量增加,增加负重且提高生产成本。另外,导热层14优选为铝层或铝合金层,一方面铝或铝合金导热性好,便于将锅具基体12的热量均匀扩散,提高锅具的受热均匀性,另一方面铝层或铝合金层具有很好的防生锈、防腐蚀特性,可以有效保护锅具基体12,避免锅具基体12局部外露而生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锅具还包括:不粘层16,设置在锅具基体12和导热层14整体的内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还包括不粘层16,设置在锅具基体12和导热层14整体的内表面,即当导热层14覆盖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时,不粘层16覆盖在导热层14上;而当导热层14不覆盖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时,不粘层16覆盖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而当导热层14部分覆盖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时,不粘层16部分覆盖在导热层14上,部分覆盖在锅具基体12的内表面上。通过在锅具基体12和导热层14整体的内表面设置不粘层16,确保锅具内的食材不会出现粘锅现象,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不粘层16包括以下任一层或其组合:聚四氟乙烯层、PFA层、聚醚醚酮层及陶瓷层。
在该实施例中,不粘层16可为聚四氟乙烯层、PFA层、聚醚醚酮层或陶瓷层,也可为上述任意多种材质的组合,不粘效果好。具体地,PFA层为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不粘层16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80um。
在该实施例中,不粘层16的厚度优选为20um至80um,一方面避免不粘层16厚度过小,小于20um而导致不粘效果差,且极易损坏使内部结构外露;另一方面避免不粘层16厚度过厚,厚于80um而浪费材料,且影响锅具内部食材受热效果。具体地,不粘层16可包括底油层和面油层,两者分开制备,或者不粘层16包括底油层、中油层及面油层,三者分开制备,以提供不粘性,便于对烹饪后的食物残留进行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锅具还包括:防腐层18和/或耐磨层,设置在锅具基体12和导热层14整体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还具有防腐层18和/或耐磨层,设置在锅具基体12和导热层14整体的外表面,能够很好地对锅具基体12进行防护,避免防腐层18和/或耐磨层内部结构外露,而出现生锈等情况。具体地,当导热层14覆盖在锅具基体12的第二区域S1内时,防腐层18和/或耐磨层部分覆盖在导热层14上,部分覆盖在第二区域S1的锅具基体12外露部分,部分覆盖在第一区域内,从而能在外侧对锅具基体12和导热层14进行防护。另外,优选地,防腐层18设置在耐磨层的外侧,或防腐层18检具耐磨功能,或耐磨层兼具防腐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防腐层18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80um。
在该实施例中,防腐层18的厚度范围优选为20um至80um,一方面避免厚度过薄,薄于20um而导致防腐效果易失效,另一方面避免厚度过厚,厚于80um而导致材料浪费,且影响锅具基体12的受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基体12为铁质基体或不锈钢基体;和/或锅具基体12的厚度范围为1mm至3mm。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基体12为铁质基体或不锈钢基体,导磁性好,保温效果好。优选地,锅具基体12为430不锈钢基体,或铸铁基体或低碳钢基体或精铁基体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线圈20;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锅具。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锅具,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锅具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锅具,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基体,所述锅具基体为导磁基体,所述锅具基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线圈相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锅具基体的外表面的其余区域为第二区域;和
导热层,所述第二区域全部或部分覆盖有所述导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基体包括底壁、侧壁和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衔接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当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线圈的最高点低于所述侧壁的最低点时,所述导热层至少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基体上设有最高水位线,所述最高水位线以下部位设有所述导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基体还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翻边,所述导热层为防锈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至少覆盖所述翻边的上表面和/或所述翻边的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层还覆盖在所述锅具基体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层在所述锅具基体的表面上连续分布或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层通过热喷涂、冷喷涂或扩散的方式成型在所述锅具基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200um;和/或
所述导热层为铝层或铝合金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
不粘层,设置在所述锅具基体和所述导热层整体的内表面,所述不粘层包括以下任一层或其组合:聚四氟乙烯层、PFA层、聚醚醚酮层及陶瓷层,所述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80um;和/或
防腐层和/或耐磨层,设置在所述锅具基体和所述导热层整体的外表面,其中,所述防腐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至80u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基体为铁质基体或不锈钢基体;和/或
所述锅具基体的厚度范围为1mm至3mm。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线圈;和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CN201820806191.4U 2018-05-23 2018-05-23 锅具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784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06191.4U CN208784370U (zh) 2018-05-23 2018-05-23 锅具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06191.4U CN208784370U (zh) 2018-05-23 2018-05-23 锅具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84370U true CN208784370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00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06191.4U Active CN208784370U (zh) 2018-05-23 2018-05-23 锅具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843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6119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烹饪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6119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烹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87714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用内锅
EP2503927B1 (en) Cooking vessel applicable for induction heat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208784370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7940630U (zh) 一种复合锅
CN208876041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0727482U (zh) 锅具和包括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CN208784367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5585852U (zh) 一种ih内锅、ih电饭煲
CN207412016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02567741U (zh) 带保护层的铝合金炊具热喷涂电磁感应锅
CN209846881U (zh) 容器及烹饪器具
CN208658662U (zh) 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JP2009254473A (ja) 炊飯器
CN208784487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9996040U (zh) 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11380776U (zh) 容器以及烹饪器具
CN207627024U (zh) 内锅及烹饪设备
CN208371498U (zh) 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CN201234897Y (zh) 复底的锅胆
CN207492548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9202801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8909705U (zh) 锅体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
CN207544876U (zh) 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
CN207492545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914960Y (zh) 电磁炉专用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