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7603U - 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7603U
CN208637603U CN201821536786.9U CN201821536786U CN208637603U CN 208637603 U CN208637603 U CN 208637603U CN 201821536786 U CN201821536786 U CN 201821536786U CN 208637603 U CN208637603 U CN 208637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slab
arm
dipole antenna
dipol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367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茂盛
卢益文
陈福利
张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BOTONG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Co Ltd FOSHAN C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BOTONG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Co Ltd FOSHAN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BOTONG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Co Ltd FOSHAN CITY filed Critical JIANBOTONG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Co Ltd FOSHAN CITY
Priority to CN2018215367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7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7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76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包括:两介质板,均设有偶极单元,且该两所述介质板分别设有馈电点以连接不同的馈电线,所述偶极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介质板一面的偶极振子臂和设于该所述介质板另一面的接地振子臂;以及接地板,该两所述介质板的下端均固定于所述接地板,且两所述介质板的侧端相接并形成有夹角,所述偶极振子臂设于所述介质板背离所述夹角的一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实现多路天线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低相关性。

Description

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背景技术
MIMO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信道容量和降低发射功率,同时可减小信号在空间中的覆盖盲点。MIMO技术本身是一个时变的不平稳的多入多出***,具有空间多样性,传输的路程就有长有短,提高多路接收天线相互隔离干涉效应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多根天线之间要保持相互的低相关性,同时移动终端的天线受到体积、重量、和成本等限制,在放置多根天线的同时还应保证较小的体积以减少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旨在实现多路天线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低相关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包括:
两介质板,均设有偶极单元,且该两所述介质板分别设有馈电点以连接不同的馈电线,所述偶极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介质板一面的偶极振子臂和设于该所述介质板另一面的接地振子臂;以及
接地板,该两所述介质板的下端均固定于所述接地板,且两所述介质板的侧端相接并形成有夹角,所述偶极振子臂设于所述介质板背离所述夹角的一面。
优选地,所述夹角的角度设置为90度。
优选地,所述偶极振子臂包括馈入部、及相并行设置的第一辐射振子臂、第二辐射振子臂,所述馈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辐射振子臂的中部,另一端连接第二辐射振子臂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辐射振子臂、所述第二辐射振子臂对称于所述馈入部。
优选地,所述介质板的介电常数设为4.4至4.6,厚度设为1.5mm至3mm。
优选地,所述接地振子臂设于所述介质板的下端,且所述接地振子臂包括连接所述接地板的接地部和连接所述接地部的接地偶极振子臂,所述介质板对应所述接地部的另一面设有接地金属带。
优选地,所述介质板在设有所述偶极振子臂的面还设有导通所述偶极振子臂和所述馈电点的微带传输线,且所述微带传输线与所述接地部之间局部重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微带传输线设有阻抗变换段和匹配枝节。
优选地,两所述介质板在所述接地部之间电连接有电感组件。
优选地,所述电感组件包括磁环及一端连接一所述介质板的接地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另一所述介质板的接地部,并缠绕于所述磁环的漆包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将偶极单元的偶极振子臂和接地振子臂分设于该介质板的两面,可减小介质板的尺寸,将设有偶极单元的两介质板(天线单元)共用一块接地板,两介质板固定在所述接地板并相接,使得两介质板和接地板的结构较为紧凑,从而减小了该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的体积;另一方面两介质板竖立固定在接地板上相接形成一定的角度,并将产生辐射的偶极振子臂背离夹角的一面,使得两介质板表面的偶极单元之间的电磁辐射干扰较小,保持了低相关性,提高了两个天线单元的隔离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一介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介质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另一介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介质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介质板 10 偶极单元
11 偶极振子臂 111 馈入部
112 第一辐射振子臂 113 第二辐射振子臂
12 接地振子臂 121 接地部
122 接地偶极振子臂 2 接地板
13 固定金属带 131 穿配孔
132 插接部 14 接地金属带
15 微带传输线 151 匹配枝节
152 馈电点 153 阻抗变换段
3 电感组件 31 磁环
32 漆包线 4 外罩
5 底座 6 同轴馈线
7 安装组件 8 射频接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包括:
两介质板1,均设有偶极单元10,且该两介质板1分别设有馈电点152以连接不同的馈电线,偶极单元10包括设于介质板1一面的偶极振子臂11和设于该介质板1另一面的接地振子臂12;以及
接地板2,该两介质板1的下端均固定于接地板2,且两介质板1的侧端相接并形成有夹角,偶极振子臂11设于介质板1背离夹角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将每一介质板1上的偶极振子臂11和接地振子臂12分设于该介质板1的两面可使产品尺寸较小,另一方面将两介质板1上的偶极振子臂11设于两介质板1背离相接形成的夹角的背面,使得两个偶极振子臂11之间保持低相关性,从而提高两个天线单元的隔离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参照图1和图2,夹角设置为90度,两介质板1在侧边沿以90度直角对接固定,且两介质板1的下端固定到接地板2上。通过直角交叉,一是使得两介质板1产生的辐射电场干涉影响小;二是偶极单元10为金属,直角时,横截面小,对另一偶极单元10辐射电磁波遮挡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接地板2水平设置,两介质板1垂直固定在接地板2上,偶极振子臂11设于介质板1的上端,接地振子臂12设于介质板1的下端,接地振子臂12包括连接接地板2的接地部121和连接所述接地部121的接地偶极振子臂122,通过将介质板1下端固定到接地板2,同时实现接地偶极振子臂122与接地板2直接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板1在设有偶极振子臂11的面还设有连通偶极振子臂11和馈电点152的微带传输线15,通过微带传输线15传输电流给偶极振子臂11,且微带传输线15与接地部121之间局部重叠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重叠的部位开设一小孔,设为偶极单元10的馈电点152,馈电线采用同轴馈线6,同轴馈线6的接地网连接到小孔一面的连接接地偶极振子臂122的接地部121,馈电芯线则穿过该小孔并连接到另一面的微带传输线15,形成馈电网络和天线辐射,同时,实现了该连接到接地板2的接地部121与微带传输线15相连通,使连接到同轴馈线6接地网的接地部121与微带传输线15构成巴伦的形式实现同轴馈线6电流传输从非平衡结构到平衡结构的转换,从而使得同轴馈线6达到对偶极单元10的平衡馈电。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印刷覆铜技术将偶极振子臂11和接地振子臂12、微带传输线15设为铜箔固定在介质板1上。
具体参照图3至图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一介质板1侧边设有穿配孔131,另一介质板1对应穿配孔131设有插接部132,且穿配孔131和插接部132上均设有固定金属带13,插接部132对接穿配孔131后焊接固定覆铜带从而实现两介质板1之间的连接固定;两介质板1的下端***接地板2中,且***部设有接地金属带14,通过焊接接地金属带14从而将两介质板1固定到接地板2上,且接地金属带14连通并设于对应接地振子臂12的另一面,接地振子臂12设于介质板1下端与接地板2连接,接地金属带14连通接地振子臂12的同时固定焊接到接地板2,从而加宽了接地振子臂12,加大了接地面积,利于扼制表面电流,拓展低频带宽,进行阻抗匹配。其中,固定金属带13和接地金属带14可以设为但不限于覆铜带,可以理解,选用铜带焊接较为可靠,且设为接地覆铜带时其导流效果较佳。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微带传输线15设有匹配枝节151与阻抗变换段153,可通过变换阻抗枝节151的尺寸以调节馈线与振子之间的电流阻抗,从而拓展阻抗带宽,阻抗变换段153连接到馈入部111,实现微带传输线15与偶极振子臂11馈电的阻抗匹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介质板1上的接地部121之间电连接电感组件3,该电感组件3包括磁环31及一端连接一介质板1上的接地部121、另一端连接另一介质板1上的接地部121,并缠绕于磁环31的漆包线32。漆包线32焊接两组介质板1的接地部121,以进行阻抗匹配,拓展频率带宽。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非裸露式线圈的电感。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偶极振子臂11包括馈入部111、及相并行设置的第一辐射振子臂112、第二辐射振子臂113,馈入部111的一端连接第一辐射振子臂112的中部,另一端连接第二辐射振子臂113的中部,如此,使得第一辐射振子臂112、第二辐射振子臂113并联连接于微带传输线15,电流路径一致,实现电流同向同幅。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振子臂112、第二辐射振子臂113对称于馈入部111,如此,便能形成“H”型的偶极振子臂11,设置成“H”型的偶极振子臂11可扩大该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的工作频率带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振子臂112、第二辐射振子臂113在介质板1上的长度可根据频率波长调整,使其满足谐振。
进一步地,由于介质板1的介电常数越高,厚度越大,波长就越小,也就是天线振子尺寸越小,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板1的介电常数设为4.4至4.6,厚度设为1.5mm至3mm,通过设置高介电常数和厚度,适当的增加厚度可展宽带宽,并在满足一定的频带范围内,减小天线振子尺寸,从而减小天线装置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板1的介电常数优选设为4.4的环氧介质板1,厚度为2mm。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还包括底座5及天线罩,天线罩及底座5构成该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外壳,外壳可以但不限于设置圆柱型,圆柱型的外壳较为美观且抗风性较好。本实施例中该外壳的尺寸设为直径50mm,高88mm。接地板2设置在底座5上,两介质板1竖立固定在外罩4中,偶极振子臂11及连接偶极振子臂11的微带传输线15设在介质板1朝向天线罩的外侧面,接地振子臂12设置在内侧面,两条同轴馈线6一端连接射频接头8,另一端穿设底座5及接地板2,设于两介质板1形成的夹角中,依次连接接地振子臂12的接地部122和微带传输线15,形成馈电网络和天线辐射。如此,进一步使得该天线的部件紧凑,占据的体积小,本实施例中整个天线的重量仅为320g。进一步地,在射频接头8与底座5之间设有用于安装该天线装置的安装组件7,安装组件7包括三个穿设两同轴馈线6组合安装的法兰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介质板,均设有偶极单元,且该两所述介质板分别设有馈电点以连接不同的馈电线,所述偶极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介质板一面的偶极振子臂和设于该所述介质板另一面的接地振子臂;以及
接地板,该两所述介质板的下端均固定于所述接地板,且两所述介质板的侧端相接并形成有夹角,所述偶极振子臂设于所述介质板背离所述夹角的一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设置为9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极振子臂包括馈入部、及相并行设置的第一辐射振子臂、第二辐射振子臂,所述馈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辐射振子臂的中部,另一端连接第二辐射振子臂的中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振子臂、所述第二辐射振子臂对称于所述馈入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的介电常数设为4.4至4.6,厚度设为1.5mm至3mm。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振子臂设于所述介质板的下端,且所述接地振子臂包括连接所述接地板的接地部和连接所述接地部的接地偶极振子臂,所述介质板对应所述接地部的另一面设有接地金属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在设有所述偶极振子臂的面还设有导通所述偶极振子臂和所述馈电点的微带传输线,且所述微带传输线与所述接地部之间局部重叠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传输线设有阻抗变换段和匹配枝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介质板在所述接地部之间电连接有电感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件包括磁环及一端连接一所述介质板的接地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另一所述介质板的接地部,并缠绕于所述磁环的漆包线。
CN201821536786.9U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37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36786.9U CN208637603U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36786.9U CN208637603U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7603U true CN208637603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44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3678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37603U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76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8457A (zh) * 2021-02-19 2021-07-06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频双馈高增益天线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8457A (zh) * 2021-02-19 2021-07-06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频双馈高增益天线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55383B1 (en) Multi-band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broadband decoupling radiating elements and related radiating elements
CN102055072B (zh) 宽波束多环形天线模块
EP3007275B1 (en) Antenna radiation unit and antenna
CN102468531B (zh) 多频天线
CN104868228A (zh) 双极化天线及天线阵列
CN103094668B (zh) 宽频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3390795B (zh) 一种方向图具有多种可重构特性的天线
EP3301756B1 (en) Radiation device
KR20040002481A (ko) 단일의 트윈 접힘 다이폴 안테나
CN109863645A (zh) 超宽带宽低频带辐射元件
KR20130112518A (ko) 광대역용 이중편파 다이폴 안테나 및 안테나 어레이
CN105206946A (zh) 室内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03956564A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CN203826542U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6450706A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基站天线
CN113036400A (zh) 辐射元件、天线组件和基站天线
US20210135343A1 (en) Base station antenna and multib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CN101699658A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的高增益宽频带全向天线
JP4109300B2 (ja) 3次元アンテナ構造
CN204741080U (zh) 天线装置
WO2016030038A2 (en) Decoupled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208637603U (zh) 一种mimo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CN208753522U (zh) 一种mimo双频全向终端偶极天线
CN202009069U (zh) 室内覆盖宽频天线
US20080094303A1 (en) Planer inverted-F antenna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