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6267U - 膜片分离设备 - Google Patents

膜片分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6267U
CN208576267U CN201820989745.9U CN201820989745U CN208576267U CN 208576267 U CN208576267 U CN 208576267U CN 201820989745 U CN201820989745 U CN 201820989745U CN 208576267 U CN208576267 U CN 208576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assembly
assembly
sucker
separated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897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立广
陈保存
王营营
杨巍
张志超
魏民
孙久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shi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897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6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6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6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膜片分离设备。膜片分离设备包括:吸合装置,吸合装置包括吸盘及设置在吸盘上的第一抽真空组件,吸盘通过第一抽真空组件吸合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一子部件;驱动装置,与吸合装置相连接;承载装置,承载装置包括承载结构和设置在承载结构上的固定结构,承载结构用于承载待分离组合件,固定结构将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二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承载结构上,且驱动装置带动吸盘及待分离组合件相对于承载结构运动,以实现第一子部件与第二子部件的分离。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膜片分离的加工效率较低,易造成膜片破损的问题。

Description

膜片分离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片分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膜片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LED背光单元由胶框、导光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扩散膜、增光膜及遮光膜等组成。在LED背光单元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下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上扩散膜及遮光膜五层不同功能的膜片按顺序依次准确叠合到由胶框与导光板组成的半成品上,以形成LED背光单元。其中,在LED背光单元的整个生产工艺中,需要将贴附在LED背光单元上的背光膜片的正、反两面的保护膜揭掉,以得到有效背光膜片等。
在现有技术,通常先将背光膜片卷料展开并裁剪成特定大小或特定图形,然后采用手工揭膜的方式进行揭膜操作,不仅揭离效率较低,且存在工作人员对膜片造成损坏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片分离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膜片分离的加工效率较低,易造成膜片破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膜片分离设备,包括:吸合装置,吸合装置包括吸盘及设置在吸盘上的第一抽真空组件,吸盘通过第一抽真空组件吸合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一子部件;驱动装置,与吸合装置相连接;承载装置,承载装置包括承载结构和设置在承载结构上的固定结构,承载结构用于承载待分离组合件,固定结构将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二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承载结构上,且驱动装置带动吸盘及待分离组合件相对于承载结构运动,以实现第一子部件与第二子部件的分离。
进一步地,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定位检测装置,设置在吸合装置或驱动装置上,定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定位待分离组合件和/或承载结构的具***置,当待分离组合件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启动第一抽真空组件;和/或当待分离组合件位于承载结构上的第二预设位置时,固定结构固定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二子部件。
进一步地,承载装置还包括:第二抽真空组件,设置在承载结构上,第二抽真空组件包括设置在承载结构的上表面的多个吸附孔,通过多个吸附孔将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二子部件吸合在承载结构上。
进一步地,吸合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结构,设置在吸盘的下表面,吸盘与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一子部件吸合后,限位结构对第一子部件限位止挡,以防止第一子部件与吸盘发生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沿吸盘的移动方向X,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分别位于第一子部件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和/或第二限位结构为条状结构,且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吸盘的移动方向X垂直。
进一步地,第一抽真空组件包括设置在吸盘的下表面的第一吸附区,通过第一吸附区对第一子部件吸合,第一吸附区为绕吸盘的周向围绕的矩形环,且第一吸附区包括多个吸盘吸附孔。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避让第一吸附区且处于第一吸附区外,第二限位结构避让第一吸附区且位于第一吸附区内。
进一步地,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去静电装置,设置在承载结构上,沿吸盘的移动方向X,固定结构位于去静电装置与第二吸附区之间。
进一步地,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回收装置,与承载装置连接且位于去静电装置的一侧,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盒,去除静电后的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二子部件进入至回收盒内。
进一步地,回收装置还包括:吸气结构,设置在回收盒上,吸气结构用于向第二子部件提供吸合力,以使第二子部件进入回收盒内。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固定结构沿与吸盘的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Y间隔设置,各固定结构能够固定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二子部件的凸沿。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为气动夹爪。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抽真空组件将待分离组合件吸合在吸盘上,且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一子部件相对于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二子部件靠近吸盘设置,承载装置的固定结构将第二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承载结构上。这样,第一子部件被吸合在吸盘上,第二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固定在承载结构上,在驱动装置带动吸合装置相对于承载装置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子部件与第二子部件的连接处被逐渐分开,以实现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一子部件与第二子部件之间的分离。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方式进行膜片分离相比,本申请中的膜片分离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膜片分离的加工效率较低,易造成膜片破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分离设备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膜片分离设备的承载装置与待分离组合件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承载装置与待分离组合件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承载装置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膜片分离设备的吸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吸合装置的仰视图;
图7示出了图5中的吸合装置的侧视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分离设备的实施例的承载装置与回收装置装配后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吸合装置;21、吸盘;22、第一抽真空组件;221、第一吸附区;23、第一限位结构;24、第二限位结构;30、待分离组合件;31、第一子部件;32、第二子部件;321、凸沿;40、承载装置;41、承载结构;42、固定结构;43、第二抽真空组件;44、第二吸附区;50、去静电装置;60、回收装置;61、回收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膜片分离的加工效率较低,易造成膜片破损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膜片分离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膜片分离设备包括驱动装置、吸合装置20及承载装置40。其中,驱动装置与吸合装置20相连接。吸合装置20包括吸盘21及设置在吸盘21上的第一抽真空组件22,吸盘21通过第一抽真空组件22吸合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承载装置40包括承载结构41和设置在承载结构41上的固定结构42,承载结构41用于承载待分离组合件30,固定结构42将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承载结构41上,且驱动装置带动吸盘21及待分离组合件30相对于承载结构41运动,以实现第一子部件31与第二子部件32的分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抽真空组件22将待分离组合件30吸合在吸盘21上,且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相对于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靠近吸盘21设置,承载装置40的固定结构42将第二子部件3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承载结构41上。这样,第一子部件31被吸合在吸盘21上,第二子部件32的至少一部分被固定在承载结构41上,在驱动装置带动吸合装置20相对于承载装置40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子部件31与第二子部件32的连接处被逐渐分开,以实现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与第二子部件32之间的分离。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方式进行膜片分离相比,本实施例中的膜片分离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膜片分离的加工效率较低,易造成膜片破损的问题。
可选地,驱动装置为机械手,具有操作端,吸合装置20设置在操作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为边框(基座),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为膜片,且二者之间粘结在一起。其中,固定结构42能够对膜片上的凸沿321进行固定,且第二子部件32位于第一子部件31的下方。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子部件31和第二子部件32的侧边对齐,第二子部件32的两个凸沿321伸出,以方便固定结构42对其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定位检测装置。其中,定位检测装置设置在吸合装置20上,定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定位待分离组合件30和承载结构41的具***置,当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启动第一抽真空组件22;当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承载结构41上的第二预设位置时,固定结构42固定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这样,通过定位检测装置对待分离组合件30和承载结构41所在位置进行识别,以保证驱动装置能够对二者进行准确定位,以实现吸盘21对待分离组合件30的精确吸合及固定结构42对第二子部件32的精确固定。
具体地,在驱动装置进行待分离组合件30的拾取过程中,定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分离组合件30所在位置,当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抽真空组件22被启动并对待分离组合件30进行吸合。在吸盘21将待分离组合件30吸合后,驱动装置继续带动吸盘21及待分离组合件30移动,当定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承载结构41上的第二预设位置时,固定结构42对第二子部件3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固定,由于该状态下待分离组合件30随着吸盘21一起运动,则定位检测装置检测承载结构41所在位置即可获知待分离组合件30与承载结构41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检测装置为摄像机。当待分离组合件30和承载结构41位于摄像机的摄像视角内时,则待分离组合件30和承载结构41位于预设设置处,分别执行不同的动作,如启动第一抽真空组件22或固定结构42固定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检测装置的类型不限于此。可选地,定位检测装置为红外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检测装置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可选地,定位检测装置设置在驱动装置上。
如图2和图8所示,承载装置40还包括第二抽真空组件43。其中,第二抽真空组件43设置在承载结构41上,第二抽真空组件43包括设置在承载结构41的上表面的多个吸附孔,通过多个吸附孔将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吸合在承载结构41上。其中,多个吸附孔形成第二吸附区44。具体地,当第二子部件32位于承载结构41的上方且第二子部件32落入固定结构42的固定区域内时,第二抽真空组件43投入使用,以对第二子部件32进行吸合并使其被吸合在承载结构41上,以对第二子部件32与承载结构41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第二子部件32相对于承载结构41发生移位而影响固定结构42对第二子部件32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装置40对第二子部件32的吸合方式不限于此。可选地,承载装置40包括电磁吸合结构,电磁吸合结构通电后,电磁吸合结构能够对第二子部件32进行吸合。
可选地,吸合装置20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结构。其中,至少一个限位结构设置在吸盘21的下表面,吸盘21与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吸合后,限位结构对第一子部件31限位止挡,以防止第一子部件31与吸盘21发生相对运动。如图5至图7所示,吸合装置20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23和第二限位结构24,沿吸盘21的移动方向X,第一限位结构23和第二限位结构24分别位于第一子部件31的两侧,以对第一子部件31进行限位止挡。这样,在第一子部件31与第二子部件32的剥离过程中,两个限位结构的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子部件31与吸盘21的矢量方向一致且相对于吸盘21不发生位移,进而提升膜片分离设备的剥离效率,提升剥离可靠性。
具体地,在驱动装置带动吸盘21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结构23和第二限位结构24分别对第一子部件31的两侧进行限位、固定,第一子部件31部分位于第一限位结构23和第二限位结构24之间形成的区域内,保证第一子部件31随着吸盘21一起运动,以防止第一子部件31相对于吸盘21发生移动而影响第一子部件31与第二子部件32之间的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结构的个数及位置设置不限于此。可选地,吸合装置20包括一个限位结构,沿吸盘21的移动方向X,限位结构位于第一子部件31的上游位置,以使第一子部件31能够相对于第二子部件32进行移动。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限位结构23和第二限位结构24为条状结构,且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吸盘21的移动方向X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结构23和第二限位结构24的形状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二限位结构24为L形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抽真空组件22包括设置在吸盘21的下表面的第一吸附区221,通过第一吸附区221对第一子部件31吸合,第一吸附区221为绕吸盘21的周向围绕的矩形环,且第一吸附区221包括多个吸盘吸附孔。具体地,第一子部件31为边框,呈矩形环的第一吸附区221能够对边框进行吸合,以使第一子部件31被吸合在吸盘21上。这样,上述设置能够减少第一吸附区221的面积,进而降低吸盘21的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附区221的形状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吸附区221呈矩形或圆环形。
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限位结构23避让第一吸附区221且处于第一吸附区221外,第二限位结构24避让第一吸附区221且位于第一吸附区221内。具体地,当第一子部件31被吸合在吸盘21上时,第二限位结构24位于第一子部件31内侧,第一限位结构23位于第一子部件31外侧,第二限位结构24与第一限位结构23对第一子部件限位止挡。在吸盘21运动过程中,第一子部件31在第一限位结构23与第二限位结构24的止挡作用下随着吸盘21一起运动。
如图1至图4所示,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去静电装置50。其中,去静电装置50设置在承载结构41上,沿吸盘21的移动方向X,固定结构42位于去静电装置50与第二吸附区44之间。这样,膜片分离设备将第一子部件31和第二子部件32分离后,去静电装置50能够对第二子部件32上的静电进行去除。
如图8所示,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回收装置60。其中,回收装置60与承载装置40连接且位于去静电装置50的一侧,回收装置60包括回收盒61,去除静电后的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进入至回收盒61内。这样,完成第一子部件31和第二子部件32的分离,且去静电装置50对第二子部件32去除静电后,第二子部件32能够进入至回收盒61内,回收盒61对第二子部件32进行回收。
在本实施例中,回收装置60还包括吸气结构。其中,吸气结构设置在回收盒61上,吸气结构用于向第二子部件32提供吸合力,以使第二子部件32进入回收盒61内。这样,吸气结构使得第二子部件32更容易进入至回收盒61内,进而加快回收盒61对第二子部件32的回收速度,提升回收效率。
可选地,固定结构42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固定结构42沿与吸盘21的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Y间隔设置,各固定结构42能够固定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的凸沿321。如图4所示,固定结构42为两个,且两个固定结构42沿与吸盘21的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Y间隔设置,第二子部件32的两个凸沿321的连线与吸盘21的移动方向X垂直。具体地,在吸盘21带动第一子部件31相对于承载结构41运动的过程中,各固定结构42对第二子部件32的凸沿321进行固定,保证第二子部件32的一侧被固定,其另一侧在第一子部件31的带动下相对于该侧进行移位,在该侧固定不动的情况下使得另一侧与第一子部件31的粘结面积逐渐减小,直至另一侧与第一子部件31完全分离,以实现第一子部件31和第二子部件32的分离。其中,膜片分离设备采用水平方向上的剥离,进而保证剥离面的剥离角度大于90度且恒定不变,避免了垂直剥离过程中剥离的力逐渐变大的问题,易实施且可靠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工件回收卡夹。其中,工件回收卡夹设置在回收盒61内,以对第二子部件32进行规则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结构42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固定结构为三个、四个或者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42为气动夹爪。具体地,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夹爪气缸,气动夹爪在夹爪气缸的作用下对凸沿321进行夹取或释放。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膜片分离方法,采用上述的膜片分离设备,膜片分离方法包括:
步骤S1:膜片分离设备的驱动装置带动膜片分离设备的吸盘21移动,移动至待分离组合件30所处位置时,吸盘21通过第一抽真空组件22将待分离组合件30吸合并放置在膜片分离设备的承载装置40上;
步骤S2:承载装置40的固定结构42将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固定;
步骤S3:驱动装置带动吸盘21及待分离组合件30相对于承载装置40运动,以实现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与第二子部件32的分离。
具体地,第一抽真空组件22将待分离组合件30吸合在吸盘21上,且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相对于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靠近吸盘21设置,固定结构42将第二子部件3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承载结构41上。这样,第一子部件31被吸合在吸盘21上,第二子部件32的至少一部分被固定在承载结构41上,在驱动装置带动吸合装置20相对于承载装置40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子部件31与第二子部件32的连接处被逐渐分开,以实现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与第二子部件32之间的分离,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膜片分离的加工效率较低,易造成膜片破损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还包括:
步骤S11:在驱动装置带动吸盘21移动的过程中,待分离组合件30的定位检测装置检测待分离组合件30的具***置,当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启动第一抽真空组件22,以使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被吸合在吸盘21上;
步骤S12:驱动装置带动吸盘21及待分离组合件30运动,运动至承载装置40的上方时将待分离组合件30与承载装置40贴合设置。
具体地,在驱动装置进行待分离组合件30的拾取过程中,当定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抽真空组件22通过第一吸附区221对第一子部件31进行吸合。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还包括:
步骤S21:定位检测装置检测待分离组合件30与承载装置40的承载结构41的相对位置,当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承载结构41上的第二预设位置时,固定结构42能够固定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的凸沿321。具体地,当定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承载结构41上的第二预设位置,如凸沿321落入固定结构42的固定范围时,固定结构42能够对凸沿321进行固定。
具体地,当定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承载结构41上的第二预设位置时,开启承载装置40的第二抽真空组件43,通过第二抽真空组件43的吸附孔将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与承载结构41进行吸合。之后,关闭第一抽真空组件22,以使吸盘21对待分离组合件30进行释放,驱动装置带动吸盘21运动,以使吸盘21运动至远离承载结构41的第三预设位置处,进而防止吸盘21与固定结构42的固定动作发生干涉。最后,开启固定结构42并使其对凸沿321进行固定(步骤S22),开启膜片分离设备的去静电装置50和膜片分离设备的吸气结构。具体地,当吸盘21运行到位时,第二抽真空组件43对第二子部件32进行吸合并使其被吸合在承载结构41上。当固定结构42对凸沿321完成固定后,第二抽真空组件43保持对第二子部件32进行吸合,保持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承载结构41上固定无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还包括位于步骤S22后的步骤S23:驱动装置带动吸盘21移动,直至定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启动第一抽真空组件22,以使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被吸合在吸盘21上,之后关闭第二抽真空组件43。具体地,在固定结构42对凸沿321固定过程中,吸盘21需要对固定结构42的固定动作进行避让。固定完成后需要将吸盘21移动至初始位置并使得吸盘21吸合第一子部件31,以进行第一子部件31和第二子部件32的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吸气结构的开启时间不限于此。可选地,在开启去静电装置50后的预设时间内开启吸气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1中,固定结构42对第二子部件32的凸沿321完成固定后,凸沿321所处高度低于承载结构41的上表面所处高度。这样,上述设置保证第二子部件32被固定结构42固定的一侧所处高度低于其不被固定结构42固定的另一侧,以使两侧能够发上相对移位,实现第一子部件31与第二子部件32的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包括:
步骤S31:驱动装置通过吸盘21带动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沿移动方向X移动,以使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与第一子部件31分离;
步骤S32:分离后的第二子部件32经由膜片分离设备的去静电装置50的上方,以实现去静电装置50对第二子部件32的去静电操作;
步骤S33:固定结构42释放第二子部件32,第二子部件32在自重及吸气结构的双重作用下进入至膜片分离设备的回收盒61内。
具体地,完成第二子部件32的凸沿321的固定后,驱动装置带动吸盘21移动至承载装置40上方,并接触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开启第一抽真空组件22并吸合第一子部件31。然后吸盘21带动第一子部件31沿移动方向X移动,以实现第一子部件31和第二子部件的相对移动,最终实现二者的分离。其中,完成分离后的第二子部件32在去静电装置50上进行去静电,去静电完成后进入至回收盒61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第一抽真空组件将待分离组合件吸合在吸盘上,且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一子部件相对于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二子部件靠近吸盘设置,承载装置的固定结构将第二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承载结构上。这样,第一子部件被吸合在吸盘上,第二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固定在承载结构上,在驱动装置带动吸合装置相对于承载装置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子部件与第二子部件的处被逐渐分开,以实现待分离组合件的第一子部件与第二子部件之间的分离。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方式进行膜片分离相比,本申请中的膜片分离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膜片分离的加工效率较低,易造成膜片破损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合装置(20),所述吸合装置(20)包括吸盘(21)及设置在所述吸盘(21)上的第一抽真空组件(22),所述吸盘(21)通过所述第一抽真空组件(22)吸合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
驱动装置,与所述吸合装置(20)相连接;
承载装置(40),所述承载装置(40)包括承载结构(41)和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41)上的固定结构(42),所述承载结构(41)用于承载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所述固定结构(42)将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所述承载结构(41)上,且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吸盘(21)及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相对于所述承载结构(41)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一子部件(31)与所述第二子部件(32)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
定位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吸合装置(20)或所述驱动装置上,所述定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定位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和/或所述承载结构(41)的具***置,当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启动所述第一抽真空组件(22);和/或
当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位于所述承载结构(41)上的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固定结构(42)固定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40)还包括:
第二抽真空组件(43),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41)上,所述第二抽真空组件(43)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41)的上表面的多个吸附孔,通过多个所述吸附孔将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吸合在所述承载结构(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合装置(20)还包括:
至少一个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吸盘(21)的下表面,所述吸盘(21)与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一子部件(31)吸合后,所述限位结构对所述第一子部件(31)限位止挡,以防止所述第一子部件(31)与所述吸盘(21)发生相对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结构(23)和第二限位结构(24),沿所述吸盘(21)的移动方向X,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3)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子部件(3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3)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4)为条状结构,且所述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吸盘(21)的移动方向X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真空组件(22)包括设置在所述吸盘(21)的下表面的第一吸附区(221),通过所述第一吸附区(221)对所述第一子部件(31)吸合,所述第一吸附区(221)为绕所述吸盘(21)的周向围绕的矩形环,且所述第一吸附区(221)包括多个吸盘吸附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3)避让所述第一吸附区(221)且处于所述第一吸附区(221)外,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4)避让所述第一吸附区(221)且位于所述第一吸附区(2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
去静电装置(50),设置在所述承载结构(41)上,沿所述吸盘(21)的移动方向X,所述固定结构(42)位于所述去静电装置(50)与第二吸附区(4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分离设备还包括:
回收装置(60),与所述承载装置(40)连接且位于所述去静电装置(50)的一侧,所述回收装置(60)包括回收盒(61),去除静电后的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进入至所述回收盒(6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60)还包括:
吸气结构,设置在所述回收盒(61)上,所述吸气结构用于向所述第二子部件(32)提供吸合力,以使所述第二子部件(32)进入所述回收盒(61)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42)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固定结构(42)沿与所述吸盘(21)的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Y间隔设置,各所述固定结构(42)能够固定所述待分离组合件(30)的第二子部件(32)的凸沿(32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42)为气动夹爪。
CN201820989745.9U 2018-06-26 2018-06-26 膜片分离设备 Active CN208576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9745.9U CN208576267U (zh) 2018-06-26 2018-06-26 膜片分离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9745.9U CN208576267U (zh) 2018-06-26 2018-06-26 膜片分离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6267U true CN208576267U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09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89745.9U Active CN208576267U (zh) 2018-06-26 2018-06-26 膜片分离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62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1131A (zh) * 2018-06-26 2020-01-03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膜片分离设备及膜片分离方法
CN112744418A (zh) * 2020-11-27 2021-05-04 乐金显示光电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表面保护膜的分离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1131A (zh) * 2018-06-26 2020-01-03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膜片分离设备及膜片分离方法
CN110641131B (zh) * 2018-06-26 2023-10-03 紫石能源有限公司 膜片分离设备及膜片分离方法
CN112744418A (zh) * 2020-11-27 2021-05-04 乐金显示光电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表面保护膜的分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6267U (zh) 膜片分离设备
CN106514186B (zh) 钢圈自动抓取装置及抓取方法
JP4781529B2 (ja) ダイをウェーハから回収し、ピックアップ位置へ移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TWI556761B (zh) Assembly device for pull head and assembly method of pull head
CN208867689U (zh) 夹爪式的保护膜剥膜机构
CN102779776B (zh) 配置用于处理多种尺寸的组件板的处理件
CN107686007B (zh) 玻璃基板分离方法及玻璃基板分离装置
CN105620004A (zh) 贴合设备
CN101383274A (zh) 半导体芯片的拾取装置及拾取方法
KR20130080417A (ko) 필름 접합 장치
CN206085088U (zh) 带有智能调节式二次保护机构的机器人抓手
WO2004095542A3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icking up semiconductor chip
CN204689175U (zh) 一种偏光片取料机构
CN106596078A (zh) Oled器件弯曲测试机
CN102502026B (zh) 全自动贴合标签之设备
CN107813588B (zh) 柔性显示面板的分离装置和分离方法
CN108033691A (zh) 玻璃镜片贴合机及玻璃镜片自动贴合方法
CN107187830B (zh) 一种自动化镶石设备
CN109894835A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闪光片的组装设备
CN209080382U (zh) 一种摄像模组剥单设备
WO2019056438A1 (zh) 一种对柔性面板和玻璃基板进行分离的装置及方法
CN107444907A (zh) 取膜设备和取膜方法
CN109675831A (zh) 电芯外观检测装置、电芯外观检测方法及其圆形卷绕机
CN110641131B (zh) 膜片分离设备及膜片分离方法
CN206327942U (zh) 一种膜片自动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A129-1, No. 10 Zhongx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102200

Patentee after: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room a129-1, No. 10, Zhongxi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7

Address after: Unit 611, unit 3, 6 / F, building 1, yard 30, Yuzhi East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8

Patentee after: Zishi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room a129-1, No. 10, Zhongxi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DONGTAI HI-TECH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